1、2012-2013学年山东省临沂市高一课程实施水平阶段性质量调研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图为 “某流域地质构造与地貌示意图 ”。读图回答题。 【小题 1】关于图所示地区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为背斜成岭 B 处地质构造为向斜 C 地有可能找到石油 D 处比 处岩石坚硬 【小题 2】图中甲、乙、丙、丁四处可能形成的地貌与下图中四幅图配对正确的是 A甲一 II B乙一 I C丙一 D丁一 III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示的岩层弯曲和地表起伏状况判断, 处中间岩层向下凹,判断为向斜,而地表中间高两边低,为山地, A项错误; 处中
2、间岩层向上拱起,判断为背斜, B项错误;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较疏松,而向斜槽部受挤压力作用,岩性较坚硬,故 D 项错误;背斜储油,向斜储水,故 C 项正确。 【小题 2】根据图示的地表景观判断: 图为山麓冲积扇,可能形成于出山口地带, B项正确; 图为风蚀蘑菇,应分布于干旱地区, A项错误; 图为角峰、冰斗,应分布于冰川广布的高山地区, D项错误; 图为河口三角洲,应分布于河流入海口地区, C项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地质构造的判断、地质构造对地貌的影响和外力作用塑造的地表形态及主要的分布地区。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解题需要掌握以下几点: 能根据岩层的变形和变位判断地质构造; 掌握地质构造
3、与地形的差异,能利用地形起伏状况判断地形差异,并掌握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理由; 能利用地质构造在地质实践中的应用分析; 掌握不同的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和其分布地区之间的关系。 下图中的左图为 “我国某城市及其周围地区某日 14 00 等温线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题。 【小题 1】若只考虑热力作用对地面风向的影响,则 D地风向可能为 A 偏南风 B偏北风 C东风 D西风 【小题 2】此时该城市及其城郊间的热力环流是左图中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示城市周边的等温线分布判断, A处气温最高,盛行上升气流,则近地面气压较四周低,故 D
4、处的风向从四周指向中心,大致与等温线相垂直,故判断 D处盛行偏南风。 【小题 2】城市形成热岛,故城市盛行上升气流,而郊区气温较低,郊区形成下沉气流,进而形成环流,故图示 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城郊环流及图示。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基础性试题,掌握城市热岛环流的基本原理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可根据图示的等温线分布判断城郊之间的气压差异进而可画出风向,画图解题更清晰直观。 读下面的风向示意图,当风速稳定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等压线数值 B a是地转偏向力 C此风形成于南半球 D该风形成于高空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图示的四个箭头分布判断,与等压线相垂直的应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应由高压指向低压,
5、故等压线数值应为 ;根据图示 a与其他两个箭头相垂直,故判断 a表示地转偏向力, B项正确;则根据图示斜穿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的箭头表示风向,故图示风向向右偏,故判断此风形成于北半球,图示风受到摩擦力作用,故判断形成于近地面。 考点:本题考查等压线图的判读和影响风的三个力的作用。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适宜高一基础性测试。掌握三个力对风向的影响是解题的关键,注意水平气压梯度力与等压线的关系、地转偏向力与风向、风向与摩擦力之间的关系即可判断。 图中表示外力作用的是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图示的岩浆和三大类岩石的分布和转化关系判断,岩浆转化为岩浆岩的过程为冷凝作用;岩浆岩和变质
6、岩转化为沉积岩的过程为外力作用,故判断 为外力作用;沉积岩和岩浆岩转化为变质岩的作用为变质作用;变质岩转化为岩浆的过程为重熔再生作用。 考点:本题考查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及图示。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掌握岩浆和三大类岩石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利用生成的物质判断其地质作用的区别。 读太阳光照图, (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完成题。 【小题 1】此图反映的北半球的节气是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小题 2】图中 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A昼长夜短 B昼短夜长 C昼夜平分 D无法确定 【小题 3】 的时间可能是 A 6月 22日 4时 B 6月 22日 16时 C 12月 22日 4时 D
7、 12月 22日 16时 【小题 4】此时图中 四地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A 【小题 3】 A 【小题 4】 B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示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南极圈内出现极夜,故判断此时为北半球夏至日。 【小题 2】结合上题分析,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即位于北半球,故北半球出现昼长夜短,而南半球出现昼短夜长,赤道上昼夜平分,根据图示 位于北半球,故出现昼长夜短。 【小题 3】结合上题结论,此日应为 6 月 22 日,找出图示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顺着自转方向即将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故判断该点为晨线与赤道的
8、交点,则为 6时,故 位于 6时所在经线的西侧 30,时间较 6时晚 2个小时,故 地的时间为 6月 22日 4时。 【小题 4】结合上题结论,该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则正午太阳高度的全球分布规律为自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故图 示 位于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为 90,最大。 考点:本题考查晨昏线图的综合判断。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属于晨昏线图示综合分析的常规性试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解题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掌握二分二至日的晨昏线分布特征; 能根据太阳直射点的分布位置判断全球的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掌握晨昏线图示上时间问题推理的基本方法:找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
9、6时或昏线与赤道的交点 18时。 北京时间 2012年 10月 14日 11时 25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采用一箭双星模式,成功将实践九 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我国目前已经有酒泉(北纬 40.965371N,东经 100.283658E)、太原( 38.1N, 111.5E)、西昌( 28. 2N,102E) 3个卫星发射基地,文昌( 19.3N,109.8E)卫星发射基地正在建设中。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和我国卫星发射中心位置图,回答题。 【小题 1】 “实践九号 ”发射时,伦敦 (中时区 )的区时是 A 10月 13日 3时 25分 B 10月 14日 19时 25分 C
10、 10月 14日 3时 25分 D 10月 13日 19时 25分 【小题 2】下列不包括 “实 践九号 ”的天体系统是 A地月系 B太阳系 C河外星系 D总星系 【小题 3】 “实践九号 ”发射当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是 A南半球,向北移 B北半球,向北移 C北半球,向南移 D南半球,向南移 【小题 4】 “实践九号 ”发射当日,地球公转位置大致位于左图中的 A甲乙段 B乙丙段 C丙丁段 D丁甲段 【小题 5】 “实践九号 ”发射当日,我国四个卫星发射中心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 A酒泉 B太原 C西昌 D文昌 【小题 6】 “实践九号 ”发射当日,我国四个卫星发射中心夜晚最长的是 A酒泉
11、 B太原 C西昌 D文昌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C 【小题 3】 D 【小题 4】 C 【小题 5】 D 【小题 6】 A 试题分析: 【小题 1】 “实践九号 ”发射时,北京时间即东八区的区时为 2012年 10月 14日11时 25分,伦敦位于 0时区,区时较东八区晚 8个小时,故计算伦敦时间为10月 14日 3时 25分。 【小题 2】 “实践九号 ”围绕地球运行,故属于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而不包括地球的天体系统只有河外星系。 【小题 3】 10月 14日,位于 9月 23日到 12月 22日之间, 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 道,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
12、故判断 10月 14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小题 4】根据图 2中的近日点和远日点位置判断,丁为近日点,接近于冬至日;乙位于远日点,接近夏至日,故丙表示秋分日,甲表示春分日。 10月 14日位于秋分日到冬至日之间,故判断位于丙丁段。 【小题 5】发射当日为 10月 14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自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故我国四个发射基地,在该日位于最南面的文昌距离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最近,故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小题 6】结合上题分析,该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 半球,故北半球昼短夜长,且越往北昼越短夜越长,故四个卫星发射中心夜晚最长的是位于最北面的酒泉。 考点
13、:本题考查区时计算、天体系统、地球公转图示的判断、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判断等内容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考点较多,但基础性较强,适宜高一基础性测试使用。解题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掌握区时计算的一般规律:所求区时 =已知区时 +时差,东加西减; 掌握四级天体系统的层次关系,注意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 能根据二分二至日的太阳直射点位于判断全年的太阳直射点位置和移动方向; 能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断正午太阳高度和昼 夜长短的分布状况。 读地球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示意图,回答题。 【小题 1】图中代表黄赤交角的是( ) A B C D 【小题 2】下列地理现象主要与地球公转有关的是 A昼夜交替的周期
14、为 24小时 B不同经度的地方存在时间差 C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D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直接根据图示,地球的公转轨道面称为黄道面,故 即为黄道面与赤道面的交角,黄赤交角。 【小题 2】地球公转产生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和四季、五带的差异。而昼夜交替、地方时的差异和水平运动物体形成偏向都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考点:本题考查黄赤交角和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低,解题的关键是能结合图示判断地轴与黄道面的交角与黄赤交角的差异,注意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和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的区别。 太阳是
15、距离地球最近、对地球影响最大的一颗恒星。下列地理现象与太阳辐射关系较密切的是 生物的生长 大气的运动 火山的爆发 煤、石油的形成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太阳辐射维持了地表的温度,是地球上植物生长;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煤、石油等是历史时期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太阳能被埋藏到地下,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变转化而形成的,故也与太阳辐射有关,而火山爆发和地壳运动属于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 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辐射及对地球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区位,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电影 2012讲述在 2012年,地球因为异常的太阳活动而面
16、临毁灭:飞机从地缝中、倒塌的楼宇中穿梭而过,汽车在喷发的火山 “流弹 ”中飞驰,主人公刚刚跑过的地面轰然塌陷 。据此回答题。 【小题 1】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 A黑子和耀斑 B黑子和极光 C耀斑和磁暴 D耀斑和极光 【小题 2】下列关于太阳活动列地球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B可能引发干早、洪涝等灾害 C可能引发磁暴、电离层扰动 D可能导致人类的彻底毁灭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黑子活动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耀斑爆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小题 2】黑子活动影响地球上的气候变化(影响各地的降水量变化);耀斑爆发扰乱电离层,产
17、生磁暴,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太阳风到达地球两极,产生极光。故 D项与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无关。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活动及对地球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基础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太阳活动的基本类型和对地球的影响,注意区别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和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差异。 综合题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三大类岩石名称。 a和 b是 岩、 c是 岩、 d是 岩。( 3分) (2)把图中数字与其对应的岩石阁物质循环过程用直线连接起来。( 4分) 固结成岩 上升冷却凝固 重熔再生 变质作用 (3)从褶皱的弯曲形态判断,图中甲地是 (背斜或向斜 );从地表的形
18、态判断,该地的地貌是 。( 4分) (4)丙地岩体相对两侧岩体的位移方向是 (上升或下降 )。( 1分) (5)下图中的 图与上图中乙地的地貌成因相同。( 2分)答案: (1)岩浆 (1分 ) 变质 (1分 ) 沉积 (1分 ) (2) D 上升冷却凝固; 同结成岩; 变质作用; 重熔再生 (连对 1条线 得 1分,共 4分。 ) (3)向斜 (2分 ) 山岭 (2分 ) (4)上升 (1分 ) (5)C(2分 ) 试题分析:( 1)根据图示的岩浆和三大类岩石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判断, a、 b由岩浆活动而生成,故判断为岩浆岩; d岩石在地势较低处,受外力作用而生成,故判断为沉积岩; c 岩石在
19、地下深处,由岩浆岩或沉积岩变质作用而生成,故判断为变质岩。( 2)结合上题结论,根据岩浆和三大类岩石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判断,生成岩浆的作用 为重熔再生,生成岩浆岩的 应表示冷凝作用;生成沉积岩的 应表示外力作用;生成变质岩的 应表示变质作用。( 3)根据图 示的岩层的变形特征判断,甲处中间岩层向下凹,故判断为向斜,而图示地表形态中高周低,故判断为山岭。( 4)图示丙处中间岩层相对两侧岩层相对上升。( 5)图示乙地表示火山喷发,而选项中, A图表示岩层弯曲,为褶皱; B图华山属于地垒结构, C图富士山属于火山构造。 考点:本题考查地质循环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掌握岩浆和三大类
20、岩石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并能利用岩层的变形和变位判断地质构造。注意判断地质构造与地形的基本依据的差异。 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代表的内容有: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和大气逆辐射,认真研究图中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把数字代表的内容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 , , 。( 4分) (2)对地面有保温作用的是 (填数字 )。( 2分) (3)由图知,大气吸收的 要多于大气直接吸收的 ,这说明了 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2分) (4)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煤炭、石油等),使大气中的 CO2增多,导致大气吸收 (填数字 )能力的增强,并通过 (填数字
21、)把热量还给地面,从而使全球气温变暖的趋势加快。( 4分) (5)运用上述示意图,分析新疆塔里木盆地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的原因。( 2 分) 答案: (1)太阳辐射 (1分 ) 大气辐射 (1分 ) 大气逆辐射 (1分 ) 地面辐射 (1分 ) (2) (2分 ) (3)地面 (2分 ) (4) (2分 ) (2分 ) (5)沙漠地区白天天气晴朗,大气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夜晚天气晴朗,大气逆辐射作用弱,气温低,所以昼夜温差大。 (2分 ) 试题分析:( 1)根据图示的相互作用关系判断,地面增温后,地面发出 地面辐射;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能绝大部分被大气吸收,大气吸收了少量的太阳辐射和大部分的地
22、面辐射,则发出 大气辐射,大气辐射中射向地面的部分,把能量部分的还给了地面,对地面起了保温作用,故 表示大气逆辐射; 是使地面增温的主要能量来源太阳辐射。( 2)大气逆辐射把能量部分还给了地面,对地面起了保温作用。( 3)根据图示近地面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较少,而对地面辐射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故判断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4)对流层中的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 ,并通过大气逆辐射 把能量还给地面,使保温效应增强,而导致了全球变暖。( 5)结合图示反映,沙漠地区多晴天,故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少,气温较高,而 晚上大气逆辐射较弱,保温效应较差,气温较低,故温差较大。 考点:
23、本题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掌握近地面地区的受热过程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区别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和对地面辐射吸收作用的差异,并能结合天气状况判断大气的热力作用对气温的影响。 下图表示四个不同地点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春分日和秋分日,四个地点昼夜长短有何共同特点 ( 2分) (2)四个地点中,哪一个位于南半球 判断依据是什么 ( 4分) (3) 四个地点中,哪一个位于极圈以内 判 断依据是什么 ( 4分) (4)请将这四个地点的纬度按由北到南的顺序排列: 。( 2分) (5)若 C 点 11 月 16 日的昼长为 14 小时,则
24、 D 点此时昼长大约为 小时。( 2 分) 答案: (1)四个地点昼夜等长 ,皆为 12小时。 (2分 ) (2)C地位于南半球 (2分 ) 因为北半球的冬半年昼长于夜 (或冬至日附近 C地昼长达全年最大值 )。 (2分 ) (3)A地位于极圈内 (2分 ) 因为夏至日附近该地出现极昼现象 (或 A地有极昼现象 )。 (2分 ) (4)ADBC (2分 ) (5)10(2分 ) 试题分析:( 1)春分和秋分日,由于太阳直射点位于赤 道上,故全球昼夜平分,昼夜均为 12小时。( 2)根据四地在一年中的昼夜长短变化, C地冬半年出现昼长夜短,而夏半年出现昼短夜长,故判断其位于南半球;( 3)同上小
25、题分析,A 地在冬至日前后出现极夜,故判断位于北极圈以内。( 4)结合上题分析结论,A地位于北极圈内; B地终年昼夜平分,故判断位于赤道; C地位于南半球; D地冬半年出现昼短夜长,夏半年出现昼长夜短,故判断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故可由北向南排列。( 5)根据 C、 D两地在冬至日和夏至日的昼夜长短基本相反,故判断两地位于不同南北半球的相同纬度,则同一日期,两地的昼夜长 短相反,故 C地的昼长为 14小时,则 D地的夜长应为 14小时,故其昼长为 10小时。 考点:本题考查昼夜长短的综合比较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能根据不同纬度的昼夜长短的变化判断其分布的大致纬度位置的差异,注意南北半球相
26、同纬度地区的昼夜长短状况相反的应用。 读太阳系示意图,回答题。 【小题 1】在太阳系模式图中,代表地球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小题 2】与地球相比,天体甲没有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没有坚硬的地表 距日较近,表面温度偏高 没有昼夜更替现象 A B C D 【小题 3】下列属于地球存在生命条件的是 A黄赤交角的存在 B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C地球不均匀的公转速度 D太阳活动的频繁发生 【小题 4】若地球在丁行星轨道上运行,则会发生的现象有 A变为寒冷的 “冰球 ” B变为炽热的 “火球 ” C大气层将会消失 D体积将会变小 答案: 【小题 1】 C 【
27、小题 2】 C 【小题 3】 B 【小题 4】 A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的距离远近,依次为:水金地火木土天海,依次判断即可。 【小题 2】根据图示甲位于距离太阳最近的位置,则表面气温很高,且由于质量、体积较小而导致了引力较小,而没有大气,故不能形成生命物质。 【小题 3】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包括地球的自身条件(液态水、较厚的大气层和适宜的温度)和地球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光照和较安全的行星际空间)。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补干扰,为地球形成了较安全的宇宙环境,属于地球生命存在的外部条件, B项正确。 【小题 4】根据图示丁行星位于离太阳距离最远的轨道上,若地球位于此处,则距离太
28、阳距离遥远,则表面温度会很低, A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系的概况和地球生命 存在的基本条件。 点评:本题考点较多,但难度较小,掌握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分布顺序和地球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和形成原因是解题的关键,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注意从图示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课本相应知识应用解题。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 1)如果此图表示大气热力环流, A、 D在近地面, B、 C在高空,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则 A、 B、 C、 D四处气压最高的是 _, 气温相对最高的是 _。 (4分 ) ( 2)如果箭头 表示白天海岸地带的海陆风,则 A、 D两地表示海洋的是 。 (2分 ) ( 3)如果此图表示城郊之间
29、的热力 环流,则 A、 D两地表示城区的是 。 (2分 ) 答案:( 1) D( 2分) A( 2分) ( 2) D( 2分) ( 3) A( 2分) 试题分析:( 1)若图示表示热力环流,则气压分布的一般规律:垂直方向上,越往高空气压越低;水平方向上,气流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故气压最高的应为近地面的 D点。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垂直方向上,越往上气温越低;近地面气温高则盛行上升气流,故 A点的气温最高。( 2)若图示表示白天的海陆风,则白天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陆地的气温较海洋高,故陆地盛行上升气流,海洋盛行下沉气流,故 D处表示海洋。( 3)若为城郊环流,则由于城市形成热岛效应,城区始终盛行上升气流,故判断 A表示城区。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运动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适宜高一基础性测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掌握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和热力环流中气压、气温的一般分布规律是解题的关键,注意掌握白天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可画图分析更清晰。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