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山东省临沂十八中高一 6月月考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如果要研究被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去向,不应包括下列选项中的 A羊的呼吸消耗量 B羊的粪便量 C羊的生长量 D部分死亡羊的重量 答案: B 试题分析:草原生态系统中,羊属于第二营养级。被羊同化的能量的去向主要有:羊的生长量、羊的呼吸消耗量、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部分死亡羊的重量,其中不包括羊的粪便量,羊粪便中的能量并没有被羊同化。 考点:能量流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能量的几个去向,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一种生物迁入一个新的环境,由于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 t年后种
2、群的个体数量为: Nt=N0t。下列关于该表示式参数意义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Nt表示 t年后的该种群的个体数量 B N0为该种群的起始个体数量 C t表示该生物迁入该地的时间是 t年 D 表示第二年比第一年增加的个体数量 答案: D 试题分析:种群 “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 Nt=N0t中, 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故本题选 D。 考点: “J”型曲线的数学模型 点评:本题考查了 “J”型曲线的数学模型中各参数的意义,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下列有关生态学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解者在分解动植物遗体时,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产者再利用 B不同的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可能是
3、生产者、消费者或分解者 C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弱 D根据生态学原理制作小生态瓶时,要注意保证光照,及时换气 答案: B 试题分析:能量只能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分解者在分解有机物时,能量都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A错误;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圆褐固氮菌属于消费者,其它大多数细菌属于分解者, B正确;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C错误;小生态瓶是密封的,不需换气, D错误。 考点:生态系统 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成分、功能、稳定性等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下列不属于种群特征的是 A性别特征 B年龄组成 C种群
4、密度 D出生率和死亡率 答案: A 试题分析:种群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故本题选 A。 考点:种群的特征 点评:本题考 查了种群的特征,属于对识记层次的考查,属于简单题。 植物地上部分向光生长,根背光生长。取正在萌发的种子贴附在琼脂板上,再将琼脂板插入透明盒内培育,五面遮光,仅从一侧给予光照(见右图)。幼苗根的生长方向将是( )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首先由于仅有左侧受光照,根部背光生长,向右生长;其次,受重力影响,会向下生长,综合可得根部向右侧斜向下生长,故答案:选 C。 考点:根的向地性和背光性 点评:本题考查了根的向地性和背光性,属于对理
5、解层次的考查。 如右图所示,白杨树的主干上端, 、 、 、 分别为其生长正常 的侧芽,自然条件下,四个侧芽生长素浓度最高和摘去顶芽后最先发育成侧枝的分别是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顶端优势是指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这是由于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在侧芽处积累,因此生长素浓度关系为: 顶芽。当摘去顶芽后,生长素浓度关系变为 , 将最先发育成侧枝。故本题答案:选 A。 考点:顶端优势 点评:本题考查了顶端优势的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下图是燕麦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的情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长素由 移动 B生长素由 移动 C生长素由 移动 D 处生长
6、比 处快 答案: B 试题分析:胚芽鞘在单侧光的照射下,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尖端可发生横向运输,即生长素由 移动, A正确;生长素又可以进行极性运输,即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因此生长素由 移动,由 移动,不能发过来运输, B错误, C正确;由于 处生长素浓度高,因此 处生长比 处快, D正确。 考点:生长素的运输 点评:本题考查了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和极性运输,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将燕麦胚芽鞘作如右图所示处理,经过几天后的变化情况是 A向左弯曲 B向右弯曲 C直立生长 D停止生长 答案: A 试题分析:生长素的运输方向为极性运输,即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图中左侧被切断,左侧
7、以下没有生长素,不生长,而右侧正常生长,因此几天后,胚芽鞘将向左弯曲生长。 考点:生长素的运输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此图没有提供的信息是 A同样的生长素浓度对不同器官作用效果不同 B茎对生长素最敏感,根对生长素最迟钝 C不同的生长素浓度对根可能有同样促进效果 D不同器官生长素的最适浓度不同 答案: B 试题分析:据图可知,生长素浓度为 10-4mol.l-1时,是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而对根和芽却起着抑制生长的作用, A正确;图中,根对对生长素最敏感,茎对生长素最迟钝, B错误;图中每个器官都有一个最适
8、宜的生长素浓度,在适宜浓度的两侧的浓度对根可能有同样促进效果, C正确;根、芽、茎的最适宜浓度分别为 10-10mol.l-1、 10-8mol.l-1、 10-4mol.l-1, D正确。 考点:生长素的两重性 点评:本题通过生长素两重性的图解考查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属于对识图、理解层次的考查。 1910年,丹麦科学家詹森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对植物的向光性进行了进一步探究(如图)。下列有关詹森探究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实验目的是探究向光性与尖端的关系 B实验目的是探究向光性由单侧光引起 C实验目的是探究是否产生并向下运输并促进生长的物质 D以上各项都是詹森探究的目的 答案: C 试题
9、分析:对照两实验装置,唯一区别就是左边没有胚芽鞘尖端,右边的胚芽鞘尖端下放了琼脂块。如果实验目的为 A,则自变量应是有无尖端,错误;如果实验目的为 B,则自变量应是有无单侧光,错误;故本题选 C。 考点:生长素的实验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对照实验的原则,属于对识图、理解、分析层次的考查。 下面关于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群落中动物的垂直分布依赖于植物 C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生物种类有差异 D一个竹园中的竹子高低不齐 答案: D 试题分析:生物群落的结构是指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的配置情况,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动物的生存直接或间接依赖植物
10、,所以,动物也有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的特征;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起伏、光线的明暗、湿度的大小等因素的影响,生物种类的分布往往也有差异;故本题答案:选 D,竹园中的竹子只是一种生物,不能成为群落的结构。 考点:生物群落结构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生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 A物种多样性增加和群落稳定性降低 B 物种多样性增加和群落稳定性提高 C物种多样性减少和群落稳定性降低 D物种多样性减少和群落稳定性提高 答案: B 试题分析:在任何环境下的演替最终都达到一个成熟阶段,最后终止于一种稳定状态,也就是物种多样性增加而导致和群落稳定性提高。 考点:群落演替
11、 点评:本题考查了群落演替的总趋势,属于对理解层次的考查。 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示意图。若 E生物种群含有总能量 5.8109 kJ,B生物种群含有总能量 1.3 108 kJ,则从理论上讲, A生物种群含有的总能量至少是 A 1.3108 KJ B 5.8107kJ C 4.5107 kJ D 4.5108 kJ 答案: C 试题分析:食物网中, E属于生产者,处于第一营养级, B、 C、 D都属于第二营养级。要求 A生物种群含有的总能量至少是多少,用传递率为 10%计算,C+D=E10%- B=4.5108 kJ,则 A生物种群含有的总能量至少是 4.5107 kJ。 考点:能量流动
12、 点评:本题考查了食物网中的能量流动的,属于对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属于中档题。 一块弃耕的农田,很快长满杂草,几年后,草本植物开始减少,各种灌木却繁茂起来,最后这块农田演变成了一片森林。这片森林在不受外力干扰的情况下将会长期占据那里,成为一个非常稳定的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在此演变过程中,相关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答案: B 试题分析:弃耕的农田逐渐演替为一片森林的过程中,生物种类越来越多,最终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 A错误;在植物分层结构越来越复杂的过程中,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和净光合产量都呈逐渐增加并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 B 正确,C错误;该演变过程中,随着生物种类的增多,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
13、自动调节能力逐渐增强,而恢复力稳定性在逐渐减弱, D错误。 考点:群落的演替 点评:本题考查了在弃耕的农田逐渐演替为一片森林的过程中,相关值的变化情况,属于对理解层次的考查。 下图所示为一个鼠群迁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后的生长曲线。 试分析在曲线中哪段表示食物最可能成为鼠群繁殖速度的限制因素 A EF 段 B DE段 C BD段 D CB段 答案: A 试题分析: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个体因食物、空间和其他生活条件的斗争而加剧,同时天敌数量也增加。当数量达到环境条件允许的最大值时,种群增长速率为零,此时种内斗争最为剧烈,故答案:选 A。 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 点评:本题考查了 “S”型曲线中种群内部
14、的种内斗争情况,属于理解层次的考查,属于简单题。 右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 ,图中的甲、乙、丙各代表 A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 B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 C甲为分解者,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 D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 答案: A 试题分析:生产者既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又可以进行呼吸作用呼出二氧化碳,因此甲表示生产者;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有残枝落叶、遗体残骸流向分解者,因此乙是分解者,则丙是消费者。 考点:碳循环 点评:本题考查了碳循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关系,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一个湖泊经历了一系列的演替阶段后 ,可演变为一个森林 .
15、在演替过程中 ,首先出现的是 A沼泽 B草原 C森林 D农田 答案: A 试题分析:演替根据开始时的状况可分为水生演替和旱生演替,湖泊演变为森林为水生演替,演替过 程大体经历从湖泊到沼泽、湿地,到草原,最后到森林这几个阶段。故本题选 A。 考点:群落的演替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水生演替的一般过程,属于对识记层次的考查。 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是 A地温升高时一些动物解除冬眠 B食物充足时老鼠繁殖增多 C摘除棉花顶芽时侧芽生长加快 D小狗撒尿占据地盘 答案: C 试题分析: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或生物与环境之间的信息传递。传递的方式有物理信息(
16、包括光、声、热、电、磁等)、化学信息(主要指化学物质)、行为信息和营养信息。 A属于物理信息; B属于营养信息; D属于化学信息;故本题选 C,此信息属于生物个体内细胞之间的传递。 考点:生态系统信息传递 点评:本题考查了信息传递的概念和种类,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指 A二氧化碳在生物圈的循环 B碳元素在生物群落的循环 C碳元素在生物圈的循环 D碳的化合物在生物群落的循环 答案: C 试 题分析: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并且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二氧化碳的方式
17、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有机物的形式循环的,故本题选 C。 考点:碳循环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循环的定义,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能量流动开始于光照射到生产者 B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C能量流动的形式有光能、热能和化学能 D流动的总能量是生产者积累的全部能量 答案: B 试题分析:能量流动开始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能量流动的形式有化学能和热能;流动的总能量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总能量;故本题选 B,能量流动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考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
18、的考查,较简单。 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 A食物链和食物网 B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 C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D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答案: D 试题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 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属于对识记层次的考查,属于简单题。 某患儿胸腺先天性缺失,与正常儿童相比,该患儿 A仍有部分细胞免疫功能 B仍有部分体液免疫功能 C体内的 B淋巴细胞数目显著减少 D体内的 T淋巴细胞数目增加 答案: B 试题分析: T淋巴细胞起源于骨髓,但是是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在
19、体液免疫中, T淋巴细胞起呈递抗原的作用,少 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 B细胞;在细胞免疫中,其免疫作用的就是 T淋巴细胞。因此该患儿胸腺先天性缺失, T淋巴细胞不能发育成熟,虽仍有部分体液免疫功能,但细胞免疫功能全部丧失。故本题选 B。 考点: T淋巴细胞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 T淋巴细胞的成熟、发挥的作用等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属于中档题。 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 D细胞外液浓度降低,则尿量减少 答案: C 试题分析:大量饮水将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
20、分泌将减少, A错误;渴觉中枢兴奋,说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因此抗利尿激素分泌应增加,B错误;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因此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C正确;细胞外液浓度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应增加, D错误。 考点:水分调节 点评:本题考查了水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研究发现,胰岛素必须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才能调节血糖平衡。如果人体组织细胞膜缺乏该受体,则可能导致 A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 B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 C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 D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 答案: A
21、 试题分析:胰岛素的作用是降低血糖,它是通过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等作用来降低血糖的。如果人体组织细胞膜缺乏胰岛素受体,葡萄糖的氧化分解能力降低,细胞将减缓摄取血糖,最终导致血糖水平过高。故本题答案:选 A。 考点:胰岛素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胰岛素的生理作用,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下图 是两次注射同一种抗原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情 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两次注射间隔时间越长,第二次引起的免疫反应越强烈 B第二次注射同一种抗原后,记忆细胞大量形成浆细胞 C与第二次相比,第一次注射反应慢,抗体产生少 D图示说明预防接种往往
22、需注射同种抗原 2至 3次,每次要隔一定时间 答案: A 试题分析:图中抗原第一次注射时,抗体的产生慢而少;第二次注射时,抗体的产生快而多,说明记忆细胞形成大量的浆细胞,通过这些浆细胞合成抗体量大于首次,同时也说明二次注射抗原产生抗体效率高,持续时间长。因此预防接种往往需注射同种抗原 2 至 3 次,每次要隔一定时间,并不是间隔时间越长,第二次引起的免疫反应越强烈,故本题选 A。 考点:二次免疫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二次免疫,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右图是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免疫细胞与病原体细胞作用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免疫过程中一定发生 A、 B两细胞的密 切接触 B A是浆细
23、胞,通过分泌抗体作用于 B细胞 C A是效应 T细胞,通过释放淋巴因子作用于 B细胞 D此图表示细胞免疫的感应阶段中抗原决定簇的呈递 答案: A 试题分析:分析图可知,该过程表示效应 T细胞( B)与靶细胞( A)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免疫的效应阶段。故本题正确选项为 A。 考点:细胞免疫 点评:本题通过细胞免疫效应阶段的图解考查了细胞免疫,属于对识记、识图、理解层次的考查。 下列不属于免疫系统组成部分的是 A抗原 B胸腺和骨髓 C淋巴细胞 D淋巴因子 答案: A 试题分析: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胸腺和骨髓属于免疫器官,淋巴细胞属于免疫细胞
24、,淋巴因子属于免疫分子,而抗原属于外来的异物,故选 A。 考点:免疫系统的组成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免疫系统组成,属于对识记层次的考查,较简单。 下图是甲状腺活动的调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激素 和激素 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B图中的 “(+)”和 “(一 )”分别表示促进和抑制作用 C激素 的靶器官包括垂体和甲状腺,激素 的靶器官只有甲状腺 D激素 对激素 的分泌有促 进作用,激素 对激素 的分泌有抑制作用 答案: C 试题分析:图为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示意图,图中激素 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 表示促甲状腺激素,激素 表示甲状腺激素。由图可以看出,激素 的靶器
25、官只有垂体,激素 的靶器官只有甲状腺,而激素 的靶器官包括下丘脑和垂体等。故本题错误选项为 C。 考点: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 点评:本题考查了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的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当神经细胞受到适宜刺激后,受刺激部位 细胞膜内外电位发生变化 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大量涌入细胞内 动作电位产生 钾离子通道开放,钾离子大量涌入细胞内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神经纤维在静息状态时表现为外正内负,此时,膜外钠离子分布多,膜内钾离子分布多。当受到适宜刺激后,受刺激部位细胞膜内外电位发生变化,钠离子通道开放,导致钠离子大量涌入细胞内,从而使膜电位变现为外负内正的动作电
26、位。故本题选 A。 考点:神经调节 点评:本题考查了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产生,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在寒冷环境中,人的体温仍然能够保持相对稳定。下列哪项不可能是人在寒冷环境中的 身体变化是 A皮肤立毛肌收缩 B皮肤血流量增加 C汗腺活动减弱 D代谢活动增强 答案: B 试题分析:当人处于寒冷环境时,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通过传入神经传导给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然后再通过传出神经传导给效应器,导致骨骼肌颤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从而增加产热,同时皮肤血管收缩,减少血流量,汗液分泌减少,从而减少散热。故本题答案:选 B。 考点:体温调节 点评:本题考查了寒冷条件下体温调节
27、的方式,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当人吃了过咸的食物时,机体内的水仍然能够保持相对平衡 。此时所进行的水平衡调节的各种反应中,首先发生的是 A大脑皮层兴奋产生渴觉 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 D尿的排出减少 答案: C 试题分析:当人吃了过咸的食物时,就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一方面下丘脑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由垂体后叶释放,从而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最终使尿量减少;另一方面,下丘脑将兴奋传递给大脑皮层,大脑皮层兴奋产生渴觉,使摄水量增加,最终使细胞外液渗透压恢复正常。因此首先发生的是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 考点:水平衡的调节 点评:
28、本题重在考查水平衡调节的过程,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属于简单题。 正常情况下,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A抗体 B尿素 C血红蛋白 D激素 答案: C 试题分析:内环境就是指细胞外液,一般存在于细胞内(如呼吸酶、 ATP水解酶等)和外界环境中(如消化酶等)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成分。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考点:内环境成分 点评:本题考查了内环境的成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内环境的主要成分是水 B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 C细胞和外界的物质交换必须通过内环境 D血浆、组织液和淋巴都属于内环境 答案: B 试题分析
29、: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 A正确;毛细血管壁细胞为单层细胞,血管内是血浆,血管外是组织液, B错误;细胞必须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C 正确;内环境就是指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D正确。 考点:内环境 点评:本题考查了内环境的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层次的考查。 下列关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体液免疫具有特异性,细胞免疫没有特异性 B浆细胞和效应 T细胞均能产生抗体 C在细胞免疫的反应阶段主要进行 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D人体中的特异性免疫由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完成 答案: D 试题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称为特异性免疫, A错误;浆
30、细胞能产生抗体,效应 T细胞能产生淋巴因子, B错误;细胞免疫过程中没有 B细胞的参与, C错误;故本题选 D。 考点:特异性免疫 点评:本题考查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层次的考查。 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是 A病原体感染机体而引发的疾病,有传染性 B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发的疾病、无传染性 C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而引发的疾病 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而引发的过敏反应 答案: C 试题分析: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病是人体免疫系统敌我不分,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而引发的疾病。 考点:免疫失调引
31、起的疾病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自身免疫病的病因,属于对识记层次的考查。 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A所有调节都有反射弧的参与 B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 C所有稳态的形成都有许多系统参与 D所有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 答案: B 试题分析: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等方式,反射弧是神经调节中反射的结构基础, A错误;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 B正确;稳态的形成有些是局部体液的调节,不一定有多种器官和系统参与, C错误; D选项所描述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是不正确的,下丘脑和垂体也是相关调节的中枢。 考点:内环境稳态调节 点评:本题考查了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
32、的考查。 止痛药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即能在一定时间内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传 导,它的作用部位在 A细胞体 B轴突 C突触间隙 D树突 答案: C 试题分析:据题意可知,止痛药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因此它的作用部位最有可能在神经元之间的突触间隙,故答案:选 C。 考点:神经调节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学生审题的能力,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2008年 5月 12日,四川汶川里氏 8 .0级地震发生时,灾民们面对的困难不仅仅是恶劣的自然环境,还有食物缺乏和各种疾病。例如,许多人都出现了全身浮肿的现象。这时造成浮肿的原因主要是 A寄生虫感染 B体内严重缺少蛋白质 C肾小球发炎 D体内严重缺少
33、无机盐 答案: B 试题分析:这些人出现了全身浮肿的现象,是由于长期缺乏食物导致营养不良,使血液中的血浆蛋白严重缺少,从而使血浆渗透压下降,血浆中的水进入组织液,从而导致组织水肿。故本题选 B。 考点:组织水肿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营养不良导致的组织水肿,属于对理解层次的考查。 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需将灭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参与这一免疫反应的细胞有 A吞噬细胞、效应 B细胞、 T细胞、效应 T细胞 B吞噬细胞、 T细胞、 B细胞、效应 T细胞 C吞噬细胞、 T细胞、 B细胞、浆细胞 D吞噬细胞、记忆细胞、 T细胞、效应 T细胞 答案: C 试题分析: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将灭
34、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属于体液免疫。体液免疫过程中,抗原首先被吞噬细胞摄取、处理,并呈递给 T细胞, T细胞再将抗原呈递给 B细胞,此时 B细胞会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然后由浆细胞分泌相应的抗体来消灭抗原。故本题选 C。 考点:体液免疫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参与体液免疫过程的细胞,属于对识记层次的考查。 不会传染艾滋病的行为是: A静脉吸毒者共用一个针管 B与爱滋病患者共用纹身、纹眉器械 C与艾滋病患者拥抱 D输入含有 HIV的血液 答案: C 试题分析: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 ABD三项都有可能通过血液传播感染艾滋病,故本题选 C。 考点:艾滋病的
35、传播途径 点评:本题考查了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属于对识记层次的考查。 兴奋的传导在体内只能是单向的,下列对这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小泡中有递质 B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里,使另一种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C突触后膜中突触小泡内没有递质存在 D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给另一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 答案: C 试题分析:当神经冲动传导至轴突时,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就会向突触前膜方向扩散,然后在突触前膜释放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递质通过突触间隙到达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的传导在体内只能是单向的。故本题答案:选 C,突触后膜没有突触小泡的存在。 考点:兴奋的传导 点评:
36、本题着重考查兴奋的传导在体内只能是单向的原因,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由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质渗出,会造成局部 A血浆量增加 B组织液减少 C组织液增加 D淋巴减少 答 案: C 试题分析: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使正常情况下不能透过的血浆蛋白渗出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致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生成多,回流少,较多的水分滞留在组织液中,导致组织液增加。 考点:过敏反应和内环境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过敏反应和组织水肿,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属于中档题。 用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连续饲喂正常成年小白鼠 4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白鼠表现为 A耗氧量
37、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C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D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答案: B 试题分析: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生长发育,促进新陈代谢,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由于该鼠为成年鼠,因此连续饲喂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该小白鼠的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考点:甲状腺激素的实验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体温调节中枢和体温感觉中枢分别在 A脑皮层,下丘脑 B下丘脑,大脑皮层 C下丘脑,下丘脑 D大脑皮层,大脑皮层 答案: B 试题分析: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体温感觉中枢在大脑皮
38、层,故本题选 B。 考点:体温调节中枢和体温感觉中枢 点评:本题考查了体温调节中枢和体温感觉中枢,属于对识记层次的考查。 下列有关血糖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下丘脑既可以使血糖升高,又可以使血糖降低 B血糖升高是神经调节,血糖降低是体液调节 C血糖升高是体液调节,血糖降低是神经调节 D下丘脑可以使血糖升高,垂体使血糖降低 答案: A 试题分析:血糖平衡调节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体液调节,在血糖含量偏高时,胰岛 B细胞活动加强,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在血糖含量偏低时,胰岛 A细胞活动加强,分泌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二是神经 体液调节,在血糖含量偏高时,通过下丘脑的作用,胰岛 B细胞活动加强,分泌胰岛素
39、降低血糖;在血糖含量偏低时,通过下丘脑的作用,胰岛 A细胞活动加强,分泌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故本题选 A。 考点:血糖调节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血糖调节的方式,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综合题 右图是人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甲、乙、丙、丁分别表示四种腺体,请分析回答: (1)人过度紧张时,在大脑皮层相关部位的影响下,下丘脑中的一些细胞能合成并分泌 _ ,最终促使乙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当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可以抑制下丘脑和甲的分泌活动。 ( 2)当人体的血搪含量降低时,丙分泌的 _和丁分泌 _增加,使血糖浓度升高 (3)甲分泌的 _激素与甲状腺激素在调节机体正常
40、生长发育方面表现为 _作用。 ( 4)某患者体温调节能力下降甚至丧失,图中最可能受损的部位是_ 答案:( 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 2)肾上腺素 胰高血糖素 ( 3)生长激素 协同 ( 4)下丘脑 试题分析:( 1)该调节属于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然后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当甲状腺激素的量增加时,又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抑制其分泌活动,此即反馈调节。 ( 2)当血糖浓度低时,胰岛 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调节血糖浓度,同时与之起协同作用的是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一同促进血糖浓度的升高。 ( 3)垂体可以分泌生长激
41、素,生长激素可以 促进生长,它与甲状腺激素在调节机体正常生长发育方面表现为协同作用。 ( 4)体温调节的神经中枢在下丘脑,故此体温调节能力下降最可能受损的是下丘脑。 考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血糖调节、体温调节 点评:本题考查了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血糖调节、体温调节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下图甲示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 1)生物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细胞膜内外的 浓度不同,以及 造成的。 ( 2)兴奋由 e以 形式传递到 f;兴奋由 A以 形 式传递到 B。 ( 3)乙图中的 是神经元细胞的 , B是神
42、经元细胞的 ; 答案:( 1)离子 离子跨膜运输 ( 2)电信号(电流) 化学信号(或神经递质) ( 3)轴突 细胞体膜或树突膜 试题分析:( 1)神经纤维在静息状态下,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这是由于膜外正电荷多,膜内负电荷多的原因。当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时,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改变,导致钠离子大量内流,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 (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的,但是在突触上,就要由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再转变为电信号的方式传导。 ( 3)乙图中的 是神经元细 胞的轴突, B表示突触的突触后膜,突触后膜是指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 考点:神经调节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神经纤维上膜
43、电位、兴奋的传导以及突触的结构等知识,属于对识图、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下图是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过程示意图 (图中序号表示过程,英文字母表示细胞 ),请回答: (1)参与 过程的细胞除了 T细胞外,还有 _细胞。图中 A是_ _。 (2)由图可知, B和 C细胞均是由 A细胞分化而来的,但它们成熟的部位不同,其中 C细胞是在 _中发育成熟的。 (3)E和 F都是 _细胞,发生 过程后,分别产生 _细胞和_细胞。 答案:( 1)吞噬 造血干细胞 ( 2)骨髓 ( 3)记忆 效应 T 浆 试题分析: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 A:骨髓造血干细胞, B: T细胞, C: B细胞, D:效应 T细胞,
44、E:记忆 T细胞, F:记忆 B细胞, G:浆细胞 ( 1) 过程为抗原刺激 B细胞引起体液免疫,因此参与 过程的细胞除了 T细胞外,还有吞噬细胞。 ( 2)由图可知, T细胞和 B细胞均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而 T细胞是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 B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 的。 ( 3) E和 F都是记忆细胞,经过 过程后,能直接发挥免疫作用的分别是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 考点:特异性免疫 点评:本题以图像为信息载体,综合考查特异性免疫,属于对识记、识图、理解层次的考查。 右下图是一个生态系统中一些生物之间食物关系示意图。请结合图解回答下面的问题: ( 1)该图反映出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 (
45、 2)大量捕杀蛇后,老鼠的种群增长曲线最可能是 型曲线。 ( 3)在示意图表示的结构中,碳元素通过 (填生物关系)传递,碳元素以 形式从一种生物传递到另一种生物。 ( 4)若任何一种生物向它下一 营养级的各种生物传递能量相等,能量传递效率按 10%计算。假如绿色植物固定了 3000kJ的能量,猫头鹰同化的能量为 kJ;如果鸟类全部死亡,绿色植物固定了 3000kJ的能量,猫头鹰同化的能量为 kJ。 答案:( 1)生产者和消费者 ( 2) S ( 3)捕食 有机物 ( 4) 6.6 8.4 试题分析:( 1)食物链或食物网都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 ( 2)大量捕杀蛇后,老鼠的天敌减少,因此在
46、一段时间内,老鼠的数量呈不断增加的趋势。但猫头鹰的数量也会随之增加,将会抑制老鼠的进一步增加,因此老鼠的种群增长曲线最可能是 S型曲 线。 ( 3)在食物链中,碳元素通过捕食关系不断传递,在生物群落之间碳元素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的。 ( 4)由于任何一种生物向它下一营养级的各种生物传递能量相等,能量传递效率按 10%计算,绿色植物的能量流向第二营养级,田鼠、鸟类、昆虫分别获得100kJ的能量,则猫头鹰和蛇各可以从田鼠那获得 5 kJ的能量;又鸟类和青蛙各可以从昆虫那获得 5 kJ的能量,此时,鸟的总能量为 105 kJ,流向蛇还剩10.5 kJ的能量,青蛙的能量流向蛇还剩 0.5 kJ,因
47、此蛇共有 5 kJ+10.5 kJ+0.5 kJ=“16“ kJ,再流向猫头鹰还剩 1.6 kJ。因此猫头鹰同化的能量为 5 kJ+1.6 kJ=“6.6“ kJ。如果鸟类全部死亡,同理可得,猫头鹰和蛇各可以从田鼠那获得7.5 kJ的能量;蛇又通过昆虫、青蛙这条线获得 1.5 kJ的能量,蛇总共 9 kJ的能量,流向猫头鹰还剩 0.9 kJ的能量,因此因此猫头鹰同化的能量为 7.5 kJ+0.9 kJ=“8.4“ kJ。 考点:食物网和能量流动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食物网、种群数量变化、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计算等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能量流动的计算有一定的难度。 某生 物课外活动小
48、组为探究不同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 (1)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 取三个相同体积的无色透明瓶,分别标记为 1、 2、 3号; 在 1、 2、 3号瓶内加等量的水, 3号加少许河泥; 选大小相似的同种小金鱼,在 1、 2、 3中各加入 1条,并在 2、 3中加入等量的金鱼藻,都用橡胶塞塞紧,然后放在散射光下。 (2)记录结果如下: 瓶号 1号瓶 2号瓶 3号瓶 瓶中金鱼生存的时间(天数) 3 11 25 1、 2、 3号瓶相比较,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有 _ 。 2号和 3号瓶相比较, 2号瓶中的金鱼存活的时间较短,说明 _是生态系统成分中不可缺少的。 该实验说明与生态系统稳定性密切相关的因素包括 _ _ 。 (3)请继续设计实验探究光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方法步骤: 第一步:取相同体积的无色透明瓶作为 4号瓶, 4号瓶的设计处理应该与号瓶作对照。 第二步: 。 第三步:观察记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