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7 ,大小:244.46KB ,
资源ID:348728      下载积分:1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4872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2-2013学年山东省兖州市高一上学期期中检测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arrownail38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2-2013学年山东省兖州市高一上学期期中检测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2-2013学年山东省兖州市高一上学期期中检测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天上星,亮晶晶;我在大桥望北京 ” 一首清脆儿歌传唱几十年,引发了人们无限的遐想和憧憬。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 1】材料中的 “天上星 ”主要指的是 ( ) A彗星 B行星 C恒星 D星云 【小题 2】依据材料我们可推知,在观察到的 “亮晶晶 ”世界里共有几级天体系统 ( )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C 试题分析:天体,由不同形态的物质组成,分为星云、恒星、行星、彗星、流星体和星际 物质等,恒星和星云是宇宙中的基本天体。其主要特点如下: 天体类型 主要特征 恒

2、星 由炽热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行星 在椭圆形轨道上围绕恒星运行的近似球状的天体,质量较小,不发光,表面通过反射太阳光而发亮 卫星 围绕行星运行的质量不大的天体 星云 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主要组成物质是氢 流星体 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小块,数量众多 彗星 在扁长形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独特外貌 星际物质 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极其稀薄 天体之间要构成天体系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相互吸引,二是相互绕转。只吸引不绕转不构成天体系统。例如,月球绕地球运动,形成地月系。 【小题 1】天上看到的一颗颗的闪闪发光的星

3、星,是恒星。故选 A。 【小题 2】我们看到的 “亮晶晶 ”的星体只会是在银河系内的恒星发的光,在银河系之外的星体,我们肉眼是观察不到的,故 “亮晶晶 ”世界里共有 3级天体系统,应该是地月系 -太阳系 -银河系。所以,选 C。 考点:本题组主要考 查天体、天体系统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组难度系数较低,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把握,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学生要掌握天体及天体系统的相关知识。 读图,甲和乙所示的两种地貌,回答问题。 【小题 1】图甲所示地貌名称为 ( ) A三角洲 B沙丘 C冲积平原 D冲积扇 【小题 2】图乙所示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为 ( ) A风力侵蚀 B风力堆积 C

4、流水侵蚀 D流水堆积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本题考查学生对地貌形态的判读,图甲所示地貌名称为流水沉积形成的冲积扇,故选 D。 【小题 2】该题考查图乙所示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图中景观为风蚀蘑菇,其成因为风力侵蚀作用,故选 A。 考点:本题组考查外力作用表现形式及对地貌的影响。 点评: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岱崮地貌 ”(左侧为景观图,右侧为等高线示意图 )是山东沂蒙山区特有的一种地貌景观,过去在地貌学上称之为 “方山 ”,该山体岩石中普遍含有三叶虫化石。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 1】该山区的岩石主要是 ( ) A花岗岩 B岩浆岩 C

5、变质岩 D沉积岩 【小题 2】图中陡崖的地貌类型属于 A流水侵蚀地貌 B风力侵蚀地貌 C褶皱 D断层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材料中提到 “该山体岩石中普遍含有三叶虫化石 ”,则可判断该山区的岩石主要是沉积岩,因为只有沉积岩中含有化石,故选 D。 【小题 2】结合景观图与等高线示意图可知图中陡崖的地貌类型属于断层,故选 D。 考点:本题组借助地貌景观间接考查三大类岩石的类型特征。 点评:本题形式新颖,但基础性强,学生应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对文字、图像材料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的培养。 读某地的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问题。 【小题 1】 a区域的地质构造名称

6、为 ( ) A地垒 B地堑 C背斜 D向斜 【小题 2】与华山的成因最符合的是 ( ) A a B b C c D d 【小题 3】 四处的岩层比较,年龄最新的是 ( ) A B C D 答案:选 C, 25选 D, 26选 D。 试题分析:本题组考查对地质构造示意图的判读。 【小题 1】 a区域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故选 C。 【小题 2】华山是断块山,与图中 d处对应。选 D。 【小题 3】由图可知, 处为岩浆侵入,岩层最新。故选 D。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褶皱、断层的判读方法。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仔细读图,结合地质构造对应知识即可作答。背斜和向斜的分析判断: ( 1)根据岩层形态

7、判断:当岩层形态完整时,可直接根据岩层的弯曲方向判断构造和地形。 岩层向上拱起的为背斜,岩层向下弯曲的为向斜。 ( 2)由于某地可能经过多次地质活动而导致岩层严重弯曲变形甚至发生地形倒置,因此不能完全根据岩层的弯曲状况来判 断背斜和向斜。 ( 3)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判断:当岩层不完整时,可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来判断地质构造,这是判断背斜和向斜的科学依据。背斜构造的中部岩层老,两翼岩层新;向斜构造的中部岩层新,两翼岩层老。 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是 ( ) A地球外部圈层由 A、 B、 C三部分组成,其中 C为生物圈 B地球内部圈层由 E、 F、 G三部分组成,其中 G为地核 C E、 F合为岩石

8、圈 D地球的外部圈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图上看, G 为地核, F 和 E 共同构成地幔, D 所在的圈层 是地壳,E和 D共同组成岩石圈。 A、 B、 C共同构成地球的外部圈层,其中 C圈层为水圈,图中 B圈层位于大气圈层底部、 C圈层全部、地壳上部,为生物圈。四大圈层中, A大气圈厚度最大。地球的生物圈、水圈、大气圈三大外部圈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的内外圈层结构及岩石圈的范围。 点评:该题的关键是读图。学生只要掌握了地球的内外圈层结构就不难作答。 该表为兖州( 116.

9、49E, 35.32N)某月的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据表回答问题 日期 日出 日落 20日 05:32 18:51 21日 05:33 18:50 【小题 1】图中所示时间,兖州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 A昼短夜长且昼渐长 B昼短夜长且夜渐长 C昼长夜短且昼渐长 D昼长夜短且夜渐长 【小题 2】据此判断该月可能是 ( ) A 2月 B 4月 C 8月 D 10月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对表格数据的计算分析能力。 【小题 1】从表格中可以算出兖州市 20日昼长为 13小时 19分钟,次日 21日昼长为 13小时 17分。由此判断兖州市昼长夜短且昼变短

10、夜渐长,说明是北半球的夏半年。故选 D。 【小题 2】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南移动,因此日期应在 6月 22日与 9月23日之间。 故选 C。 考点:本题组考查昼长的计算公式及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 点评:本题组难度不大,学生只需明确昼长(日落时间 -日出时间)即可得出答案:。 该表是 6 月 22 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白昼时间 14小时 30分 9小时 9分 12小时 13小时 13分 【小题 1】 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小题 2】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 ) A乙甲丁丙 B甲乙

11、丁丙 C甲乙丙丁 D丁丙乙甲 【小题 3】造成四地白昼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地球的公转 地球的自转 黄赤交角的存在 地方时的不同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A 【小题 3】 B 试题分析: 【小题 1】 6 月 22 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最长夜最短,南半球反之。根据表中数据可知,乙地昼长 9小时 9分,小于 12小时,位于南半球。故选 B。 【小题 2】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赤道上昼夜平分,昼长为 12小时,只要计算出甲乙丙丁四地白昼时间与 12小时的绝对值即可,绝对值越大则离赤道越远,纬度越高。由此可知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乙甲丁丙。

12、故选 B。 【小题 3】造成不同地点白昼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地球的公转和 黄赤交角的存在。故选 B。 考点:本题结合表格数据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点评:对于本题组,学生只要掌握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便迎刃而解了。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 (1)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昼 (夜 )长时数昼 (夜 )弧度数 /15 (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进行计算 昼长时数 (12-日出时间 )2 (日落时间 -12)2 夜长时数日出时间 2 (24-日落时间 )2 (3)根据分布特点进行计算 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 (夜长 )与南半球同纬度

13、数的夜长 (昼长 )相等。 我国北方住宅区的楼房间隔,理论上应该比南方更宽,理由是 ( ) A北方地势平坦开阔 B正午太阳高度角北方比南方大 C正午时楼房的影子北方比南方长 D南方气候更温暖潮湿 答案: C。 试题分析:为了使楼房底层获得充足的太阳光照,一般来说,纬度较低的地区,楼距较小,纬度较高的地区,楼距较大。我国北方正午时楼房的影子北方比南方长,住宅区的楼房间隔比南方更宽故选 C。 解题的关键是计算当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并计算影长。 考点: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点评:本题结合所学正午太阳高度考查楼房间距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当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主要体现

14、在下几方面: (1)确定地方时。当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地方时为 12点。 (2)确定房屋朝向 。为了冬季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的位置有关。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反之越长,且日影方向总是背向太阳 (为正南或正北方向 )。 (4)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判断所在地区,进而判断该地区的其他地理特征。 (5)计算楼距。为了使楼房底层获得充足的太阳光照,一般来说,纬度较低的地区,楼距较小,纬度较高的地区,楼距较大。解题的关键是

15、计算当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并计算影长。 (6)计算热水器安装角度。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资源,应该合理设计太阳能热水器的倾斜角度,使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与太阳光线垂直,提高太阳能热水器的效率。若当地正午太阳高度为 H,则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板与地面夹角应为 90-H。 (7)判断山地自然带在南坡和北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情况下,由于向阳坡正午太阳高度大,获得太阳光热多,背阴坡得到太阳光热少,因此在相同高度,阳坡温度较高,阴坡温度较低,从而使同一自然带在阳坡的分布高度较高,在阴坡的分布高度较低。 太阳直射点指太阳直射光线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它的位移与众多地理现 象的发生和变化规律有着密切的联系。读图完

16、成问题。 【小题 1】国庆节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图甲中的位置是 ( ) A B C D 【小题 2】决定太阳直射点回归范围大小的因素是黄赤交角,图乙中能表示黄赤交角的是() A XOF B TOF C FON D TON 【小题 3】若 XOF增大 1,则 ( ) A ST 、 ST两纬线的位置均南移 B太阳直射点运动的范围增大 C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延长 D地球上温带范围扩大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C 【小题 3】 D 试题分析: 【小题 1】甲图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示意图,有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可知国庆节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图甲中的位置 处。故选 C。 【小题

17、2】要知道黄赤交角为黄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图中 MN 为赤道面, EF为黄道面,所以 MOE或 FON 应为黄赤交角。故选 C。 【小题 3】 XON 是地轴与赤道的交角,为 90,不会变化; EF 是北回归线,即太阳直射点的最北范围,随黄赤交角增大而增大; ST是北极圈,极圈的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随黄赤交角增大而减小; XOF 是地轴与黄道面的交角,与黄赤交角互余,随黄赤交角增大而减小。若 XOF增大 1,则黄赤交角减小1。 A.ST 、 ST两纬线为南北极圈,它们的位置分别向两极移动,故 A不对。 B.黄赤交角减小 1,太阳直射点运动的范围减小,故 B不对。 C.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距

18、离变小,则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变短,故 C 不对。 D.南北回归线对应纬度变小,南北极圈对应纬度变大,则地球上温带范围扩大,故 D正确。 考点:本题组考查结合示意图考查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等对应知识点。 点评:本题组难度不大,但涉及面广,解答本题需明确 黄赤交角的特点: ( 1)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了太阳直射点的范围和五带的范围。 ( 2)黄赤交角的度数 =南北回归线的度数 =太阳直射点能达到的最北(南)纬度数。 ( 3)极圈的度数 =90-黄赤交角的度数。 该图是美国宇航局 2012年 7月 4日拍摄的太阳活动 (耀斑 )剧烈爆发图像,大量带电粒子喷射到太空。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 1】下

19、载附件 (58.79 KB) 2、 2222我、 2图示太阳活动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 ( ) A. 光球层 B. 色球层 C. 日冕层 D. 大气层之外 【小题 2】图示的太阳活动 ( ) A没 有周期性规律,可能持续较长的一段时间 B地球是太阳系中最先受其影响的行星 C导致地球表面太阳辐射强度的季节变化 D高峰年极端天气现象的频率增加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试题分析:太阳系中现有八颗行星,距太阳由近及远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分属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三类。 太阳大气由里向外分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我们所看到的太阳表面是光球层。太阳

20、大气层三层的特点是:由里到外,温度、厚度越来越大,亮度、密度越来越小。 ( 1)太阳活动的类型较多,最主要的有: 光球层:黑子(标志,变化周期 11年) 色球层:耀斑(标志,以称色球爆发,最激烈) 日冕层:太阳风(带电粒子流)。 (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对地球气候的影响:与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的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 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发射的电磁波扰动电离层,电离层:地面以上 80-500千米高度) 对地球磁场的影响:高能带电粒子流使地球磁场产生 “磁暴 ”的现象,对地质勘探、行船造成一定影响。 两极地区的夜空出现极光现象。 【小题 1】下

21、载附件 (58.79 KB) 2、 2222我、 2图示太阳活动耀斑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色球层,故选 B。 【小题 2】图示的太阳活动耀斑的活动周期为 11年,故 A不对。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为水星,故耀斑发生时,水星是太阳系中最先受其影响的行星,故 B 错。地表获得太阳辐射量的多少直接取决于太阳辐射强度和日照时间,与太阳活动无关,具体的影响因素如下: ( 1)纬度: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反之,太阳辐射弱。 ( 2)天气:天气晴朗,阴天少,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多;反之,太阳辐射少。 ( 3)地势:地势高,空气 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日照强度大,太阳辐射强;反之,太阳辐射弱。

22、( 4)大气透明度:大气透明度好,尘埃杂质少,太阳辐射强;反之,太阳辐射弱。 故 C错。太阳活动剧烈的年份,会使气候异常的概率明显增加。故 D对。 考点:本题组主要考查太阳活动的类型、分布及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考查面广,但难度不大,只要掌握了太阳活动的类型、分布及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知道太阳系中八大行星距太阳的远近关系,解答此题组轻而易举。 2012年 8月 22日美国航天局宣布, “好奇 ”号火星车在其首次行 驶测试中迈出在火星上的 “第一步 ”,留下了自己的 “足迹 ”。 “好奇 ”号项目是迄今最昂贵的火星探测活动,旨在探索火星过去及现在是否有适宜生命存

23、在的环境。据此阅读下表,完成问题。 火 星 地球 直径 4220英里 7926英里 自转轴的倾斜角度 25 2326 公转周期 687个地球日 365.25日 自转周期 24小时 37分钟 23时 56分 4秒 大气 主要是二氧化碳及部分水汽 氮、氧、氩、及其他气体 大气密度 0.07 1 【小题 1】下列关于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火星上平均气温比地球高 B火星大部分地方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 C火星自转速度比地球快 D火星的极地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 【小题 2】人类太空探测对火星情有独钟的原因是 ( ) A有生命存在 B是距地球最近的行星 C有昼夜交替 D是八大行星中与地球自然环境最相近

24、的行星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火星距太阳比地球远,故火星平均气温要比地球低,所以 A错。火星自转轴的倾斜角度为 25,故火星表面既存在昼夜长短的变化,又存在四季的更替,故 B错。火星自转周期为 24小时 37分钟,自传速度比地球慢,故 C错。由于火星自转轴倾角的存在,故火星的极地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故 D对。 【小题 2】对比表中数据可知,火星是八大行星中与地球自然环境最相近的行星。选 D。 考点:本题组主要考查学生从表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及对所学知识的调运能力。 点评:学生只要认真审题,对比表中数据,结合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本题组不难作答。

25、该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 1】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 ) A北半球中纬度 B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南半球低纬度 【小题 2】 a、 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 ) A 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 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 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D 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试题分析:地球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快,南北纬 60减为赤道的一半。南北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同一纬度,地势越高,自传线速度越大。 【小题 1】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26、由此判断该区域位于南半球;赤道的线速度为 1670千米 /小时,纬度 60处的线速度等于赤道的一半,据此判断该区域位于中纬度。选 C。 【小题 2】根据图中等值线的凸出方向,判断出 a点的线速度小于 b点,原因可能是 b点地势较高,转动半径较大。选 D。 考点:本题组主要考查学生对等值线的判读能力,及对地球自转线速度规律的运用能力。 点评:本题组难度较大,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等值线的判读及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解答此题需注意以下几点: ( 1)根据指向标及线速度变化规律判断所在半球; ( 2)根据线速度值的大小判断纬度位置; ( 3)图示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弯曲,根据所在点与地球地心距离越大,线速度越大

27、,判断原因。 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读图回答问题。 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 ) A昼夜的更替 B四季的更替 C运动物体偏向 D海陆热力性质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可知 “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 ”,这一现象为地球自转,结合实验它只能演示昼夜交替和地方时差异问题。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需结合情景明确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便迎刃而解了。 2011年 11月 3日 14日,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完成两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该图为 “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测控网示

28、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小题 1】北京时间 11月 14日 20: 00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第二次交会对接成功。此时,区时为 4: 00的测控点为 ( ) A奥塞盖尔 B远望六号 C阿尔坎特拉 D凯尔盖朗 【小题 2】两次交会对接期间,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及移动方向分别是( ) A北半球,向北移 B北半球,向南移 C南半球,向南移 D南半球,向北移 【小题 3】两次交会对接期间 ( ) A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 B全球各地白昼逐渐变短 C我国各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 D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小于北半球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小题 3】 C 试题分析:本题组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有时

29、差计算、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及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主要能力要求为:地理概念的理解、地理计算及运用示意图表达地理事象的能力。 【小题 1】北京时间为东八区的区时,有题可知,东八区区时为 20: 00,则区时为 4: 00的测控点比东八区时间晚 16小时,即相差 16时区,如果东八区用+8 表示,则(?) -( +8) =-16,则? =-8,即区时为 4: 00 的测控点在西八区。图中远望六号测控点与西八区对应,故选 B。 【小题 2】两次交会对接期间,对应时间为 2011年 11月 3日 14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向南回归线移动。故选 C。 【小题 3】两次交会对接期间,地球向近日点运

30、动,公转速度逐渐变快,故 A不对。 2011年 11月 3日 14日,对应北半球冬半年,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故 B错。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北半球正午太阳高 度逐渐变小,我国在北半球,故 C 对。南半球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正午太阳高度为 90,故 D 错。 考点:本题组以时事热点为背景,考查区时的计算、太阳直射的的移动及地球公转意义等知识点。 点评:本题难度居中,只要掌握了时差计算、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及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就容易解答了。另外,需注意在进行区时计算时,很多情况下不是因为学生不会做,而是因为学生在做题时不注意细节,没有看清题意而出现错误,所以在做该类题目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

31、个细节: (1)注意给出的地点位于东时区还是西时区。 (2)注意要求的地点是在所给地点的东方还是西方。并画出简图,如图。 (3)根据东西方向,判断计算时是用加法还是用减法。 (4)给出的时间是 24小时制还是 12小时制,特别注意不要把下午 3点当做 3点来计算。 (5)要求的是地方时还是区时,是求哪个时区的区时。 (6)为了避免错误,计算时最好按行书写,便于对照。 该图是某条河流的剖面图,一般面对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左岸,右手方视为右岸。据此判断该河流位于 ( ) A北半球 B赤道上 C南半球 D回归线上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存在,在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会产生偏向,北半球向右

32、偏,南半球向左偏。从剖面图看出,河流右岸受到冲刷,而左岸发生沉积。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信息可知为北半球河流;如果此河是自东向西流向,由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河流北岸冲刷较重,需要加固。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在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会发生偏转。 点评:本题需学生熟练掌握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的偏转规律。 综合题 ( 11分)读下面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 ”,回答问题。 (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天体: C , D 。 ( 2)在地球公转轨道上画出地球公转方向 ( 3)地球是一颗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表现在是太阳系中唯一有高级智慧生物的行星。将下列事物的代号,

33、根据其内在因果联系,填入下面的方框中。 A地球处在比较稳定的宇宙环境之中 B日地距离适中 C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D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幅度不太大 E适宜的温度 F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G体积和质量适中 H自转和公转的周期适中 答案:(共 11分)( 1)火星( 1分) 天王星( 1分) ( 2)自西向东(逆时针)( 1分) ( 3)( 8分)(上下顺序可颠倒,左右顺序不可) 试题分析:第( 1)题,根据八大行星距日远近的关系,可知 C为火星, D为天王星。 第( 2)题,考查地球公转方向,公转方向呈逆时针方向。地球 A的公转方向如下图所示。 第( 3)题,考查地球上存在生命的

34、原因。根据其内在因果联系,从宇宙环境和自身条件分析即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及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基础性强 ,结合图像信息及所学知识不难作答。 ( 12分)读二分二至日地球公转位置示意图(图 1)和地球位于甲位置时昼夜状况图(图 2),完成下列问题。 ( 1)地球绕日公转方向为 。( 2分) ( 2)每年的 日期前后,地球公转到图中甲位置,此时是北半球的 节气。与丙位置相比,甲位置时地球公转速度较 。( 3分) ( 3)图 2中 ab为晨昏线,请在该图中用 绘出夜半球的范围。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兖州昼夜长短状况是 ,此后半年内兖州的昼长变化是

35、,地球上出现极夜现象的范围是 。( 5分) ( 4)此时图 2中 C点为 点钟,该日 C点日出为 点钟。( 2分) 答案: 32.(共 12分 ) ( 1)自西向东( 1分) ( 2) 12月 22日( 1分) 冬至( 1分) 快( 1分) ( 3)图略( 2分) 23026/S 或 南回归线( 1分) 昼最短夜最长或昼短夜长( 1分)变长( 1分)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 1分) ( 4) 12( 1分) 6( 1分) 试题分析:第( 1)题,地球绕日公转方向为自西向东。 第( 2)题,解题关键是甲节气的判断,可连接日地两球的球心,与甲的交点在南半球,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故得出每年的 12月

36、22日前后,地球公转到图中甲位置,此时是北半球的冬至节气。与丙位置相比,甲位置接近近日点,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第( 3)题,图 2中,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南回归线,兖州在北 半球,昼夜长短状况是昼最短夜最长或昼短夜长,此后半年内,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兖州的昼变长,地球上出现极夜现象的范围是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 第( 4)题,此时图 2中 C点为 12点钟,因为 C在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上,平分昼半球,该日 C点在赤道上,昼夜平分,日出为 6点钟。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但仍属于传统主干知识,设问深度也仅仅限于地球运动的意义层面,学生只要认真读图,运用所学知识

37、就能很好作答。 【方法指导】在高中阶段对公转轨道图进行了一定的简化,基本上左右两个被固定为夏至日和冬至日这两天;上下两个被固定为春分日和秋分日这两天。因此判断的时候可根据此特点进行判读。 第一步:先确定出地球公转方向。(可根据地球自转、南北极指向等来确定地球公转方向) 第二步:在图中过球心做地轴的垂线,即赤道。 第三步:作条直线连接左右两个球心。 第四步:如果直线指向北半球(北回归线),为夏至日,即图 1中的丙;如果直线指向南半球(南回归线),为冬至日,即图 1中的甲。 第五步:再根据二至日的位置和公转方向,确定乙为春分日,丁 为秋分日。 ( 9分)甲图为 “地壳物质循环简略示意图 ”,乙图为

38、 “某地质剖面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 1)根据甲图中箭头的方向,将各数字所代表的地质作用填入空格内: 表示 ; 表示 ; 表示 ; 表示 。 ( 2)在甲图中, C所属的岩石类型中,常见的岩石有 , D所属的岩石类型特点有 ; 。 ( 3)在乙图中, C处地貌名称是 ,其形成的原因为 。 答案: (共 9分 )( 1) 冷却凝固(或上升冷却凝固)( 1分) 固结成岩( 1分) 变质作用( 1分) 重熔再生( 1分) ( 2)玄武岩( 1分) 有层理构造( 1分 ) 含有化石( 1分) ( 3)沙丘( 1分) 风力沉积( 1分) 试题分析:地球内部的岩浆,经冷却凝固形成的岩浆岩,岩浆岩受到

39、流水、风、冰川、海浪等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形成沉积岩;同时这些已形成的岩石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发生变质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发生重熔再生作用,又形成新的岩浆,这就是岩石圈物质循环。 该题主要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第( 1)题,读图可知,甲图中 A为岩浆,指向 A的箭头 代表的地质作用为重熔再生, B、 C分别代表侵入性岩浆岩(代表岩石花岗岩)和喷出性岩浆岩(代表岩石玄武岩),箭头 的含义为冷却凝固(或上升冷却凝固); E 岩石为变质岩,指向 E 的箭头 表示变质作用。 第( 2)题, C为喷出性岩浆岩(代表岩石玄武岩); D为沉积岩,指向 D的箭头 表示固结成岩作用,有层

40、理构造,含有化石,是沉积岩的两大特征。 第( 3)题,在乙图中, C处地貌名称是沙丘,其形成的原因为外力作用中的风力沉积。 考点:该题主要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对应知识。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岩石圈三大岩石与岩浆的相互转化关系。 【指点迷津】 在地壳物质循 环示意图中,有几个地方需要同学们注意: 有的图中把岩浆岩分成两类 侵入型岩浆岩和喷出型岩浆岩,而有的图中只表示为岩浆岩; 在其他岩石转化为沉积岩的过程中,有的示意图强调了沉积物这个环节,而有的则没有这个环节,直接过渡到了沉积岩。 【规律技巧】判读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式图的技巧 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可通过变形产生多种不同的变式。判读岩石圈物质

41、循环模式图,要掌握以下几点技巧: (1)关键是判断岩浆和岩浆岩。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直接冷却凝固而成,即只有一个箭头的就是岩浆岩。 (2)岩浆是岩石转化的 “起点 ”,也是三类岩石 的 “归宿 ”,即有三个箭头指向。 (3)岩石均可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岩石均可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三大类岩石都有可能重熔再生成岩浆。 (4)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并且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 8分)塞拉比斯神庙位于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海滨,建于古罗马时代。公元79年,神庙在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被毁坏,只留下 3根大理石柱。 18世纪,神庙遗址重见天日,人们发现大理石柱的 3.6米至 6.3米高度

42、变得千疮百孔。如今,石柱的基部浸没在近 2米深的海水之中。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 1)大理岩的母岩是石灰岩,石灰岩属于 (岩石类型),在 作用下形成大理岩。( 4分) ( 2)简述公元 79年到 1955年那不勒斯海岸的地壳变化过程,参考分析范例,指出随后地质时代的地质作用及判断依据。( 4分) 时代 地壳事件(变化过程) 证据 公元 79年 火山爆发 (岩浆活动 ) 石柱的下部被火山灰覆盖 公元 79年到 18世纪 18世纪至今 答案:(共 8分) ( 1)沉积岩 变质作用 (4分 ) ( 2)( 4分) 时代 地壳事件(变化过程) 证据 地壳下降,而后上升 石柱上的海生动物钻孔 地壳

43、再次下降(地壳运动) 石柱的基部又浸没在海水之中 试题分析:材料通过意大利那不勒斯湾塞拉比斯古庙的废墟中耸立着的三根大理石柱沉降这一现象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第( 1)题,基础题,石灰岩属于沉积岩,在变质作用下形成大理岩,这是常识。 第( 2)题,有材料及大理石柱上的的地质遗迹示意图可知,大理石柱的 3.6米至 6.3米为海生动物钻孔部分,说明地壳下降, 18世纪,神庙遗址重见天日,是地壳上升所致。 第( 3)题,有材料可知,如今,石柱的基部浸没在近 2米深的海水之中,证实此地地壳再次下降。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及对所学知识的调运能力。 点评:本题看似复杂,但难度不大,学生只需结合图文材料发挥想象力,熟练运用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对应知识即可作答。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