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湖北黄石三中、大治二中高二 3月联考地理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图为北纬 30附近部分区域图。读图完成题。 【小题 1】下列关于三地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三条河流的汛期在季节上不一致 B三地均受季风气候的影响 C三地河口处地势低平,土壤肥沃 D三地的自然带均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小题 2】关于三地人文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修建水库是三条河流开发的核心 B主要农作物都有棉花 C城市化水平均处于世界前列 D都有丰富的水源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轮廓可判断,三地依次为尼罗河
2、河口、长江三角洲和密西西比河入海口,由于尼罗河的流量主要来自热带草原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而长江流域主要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密西西比河主要受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影响,故汛期都集中于夏季, A项错误;尼罗河三角洲主要受地中海气候影响,故河口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 D项错误;三地的河口由于泥沙淤积而形成河口三角洲,地势低平,土壤肥沃, C项正确。 【小题 2】密西西比河主要流经中 央大平原,故水能资源并不丰富,发展航运和灌溉是其河流开发的核心, A项错误;尼罗河流域、长江三角洲和密西西比河中下游地区为世界著名的产棉区, B项正确;尼罗河河口位于埃及,为发展中国家,城
3、市化水平不高, C 项错误;丰富的水源不属于区域的人文地理特征,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能根据经纬度位置、海陆轮廓进行区域定位是解题的关键,并能结合世界著名区域的自然、人文地理环境特征综合分析。 下图分别是我国某地地形图和气温降水图,读图回答题 【小题 1】 P地某日的降水 类型可能为 ( ) A对流雨 +台风雨 B地形雨 +对流雨 C台风雨 +锋面雨 D锋面雨 +地形雨 【小题 2】此次降水对 P地的地质作用主要表现为 ( ) A风化、侵蚀作用 B侵蚀、搬运作用 C搬运、堆积作用 D风化、堆积作用 【小题 3】 P地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及
4、解决措施是 ( ) A水土流失营造落叶阔叶林以保持水土 B水土流失改良土壤种茶树为农民创收 C土地盐碱化种植碱蓬等耐盐碱埴被 D土地盐碱化遵循水盐运动规律适当引淡淋盐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小题 3】 A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 P地的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可判断,该地区降水主要集中于 7、8月时,故判断该地区应位于我国的华北地区,受我国东部地区锋面雨带的推移而形成的锋面雨是该地区的主要降水类型,并结合图示的等高线分布, P地位于山地的东侧,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故多地形雨。 【小题 2】 P地位于山坡地带,降水过程形成的地表径流可能形成流水的侵蚀和搬运作用。 【小题
5、3】结合上题分析, P地位于我国华北地区,夏季降水集中,且位于山坡地带,地形起伏较大,故该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恢复植被是保持水土的根本性措施,我 国华北地区受温带季风气候影响,适宜种植温带落叶阔叶林,故 A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外力作用、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以及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该地区的降水量的季节分布特征和我国东部地区雨带推移而形成的一般年份的我国南北方的降水量的时间差异是解题的关键,并能结合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进而判断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某调查小组对某地方圆 1 000米范围内进行了生态调查,其生态状况如下
6、图所示。据此完成题。 【小题 1】要对该地这种生态环境的发展变化进行宏观监 控,宜选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 A RS B GPS C GIS D人工科学考察 【小题 2】控制该生态现象的发展和蔓延,所采取的最合理的措施是 ( ) A退耕还林 B退耕还牧 C规定合理载畜量 D防止过度樵采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 RS 指遥感技术主要是为了获取信息,并为其他信息系统提供数据;GPS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 GIS是主要是对数据的管理并提供对人类实际中有用的信息。进行宏观观测主要是为了获取信息应使用 RS;故选 A。人工科学考察对于宏观观测明显不实用。
7、 【小题 2】由图示可以看出,越靠近井生态破坏越严重,可以推断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原因,最外面植被为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小的草木植被,进而可以推知该地的主要农业生产活动是牧业,故控制该地生态现象发展和蔓延的主要措施应该为规定合理载畜量,避免过度放牧,故 C为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掌握 “3S”技术各自的功能和以该地区的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判断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区别人类活动对区域环境的影 响和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概况。 读 “长江中游湿地 50年的变迁 ”示意图,回答题。 【小题 1】与 1950年
8、相比, 2004年长江中游湿地面积大大缩小,其主要原因有( ) 大规模的围湖造田 流域内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 流域内降水逐年减少 气候变暖,蒸发加剧 A B C D 【小题 2】长江中游湿地变化对该地区环境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 A农业生态遭破坏,增加了旱涝发生频率 B削弱了湿地对有害物质的吸收与分解功能 C使蒸发量减少,导致土地荒漠化 D压缩了生物的生存空间,使原有物种减少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借鉴洞庭湖面积缩小的原因,故判断围湖造田和泥沙淤积是长江中游地区的湖泊等湿地面积缩小的主要原因。 【小题 2】湿地具有涵养水源、调蓄洪水;吸附水中有毒
9、有害物质、净化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环境功能,而湿地减少会导致蒸发减弱,但该地区处于湿润地区,不会导致土地荒漠化, C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湿地的破坏与保护。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借鉴洞庭湖湿地的主要生态环境功能、洞庭湖面积缩小的主要原因等内容, 进而分析长江中游地区湿地面积缩小,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注意知识的迁移应用。 读某区域图(下图),回答题。 【小题 1】楼兰古城在两千年多年前曾是塞外水乡、林草茂密的绿色王国和丝路重镇, 楼兰古城消失的原因主要是( ) A位于丝绸之路,战争频繁 B位于大陆内部,降水稀少 C过度樵采和灌溉用水增多,土地荒漠化 D风力侵蚀作用强 【小题
10、 2】 N 为塔里木盆地的内陆湖, M为湖边的小绿洲, N 湖泊的主要补给水源与 M绿洲盐碱化最严重的季节是( ) A地下水夏季 B冰雪融水春季 C冰雪融水夏季 D地下水秋季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楼兰古城位于塔里木盆地古绿洲的边缘,由于过度樵采和灌溉用水增加,荒漠化加剧,遭受侵吞。故选 C。 【小题 2】该地区属于内流区,且 N 湖的水位夏季最高,说明该湖的主要水源补给是高山冰雪融水和夏季山地降水; M绿洲潜水位夏季高,而此时气温高,蒸发旺盛,土壤盐碱化严重。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
11、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图示的基本信息,并能结合人类活动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土地盐碱化 的主要形成条件即可判断。 山西省的煤炭市场十分广阔是因为( ) 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 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对煤炭需求量大增 煤质优良,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的特点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煤炭市场广阔的原因有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随着人 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煤炭需求量大增。煤质优良,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是煤炭资源质量好的表现。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能源问题。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我国的能源资源
12、的消费概况,并注意区别影响煤炭资源市场广阔的主要原因。 世界其他地区生产木糖醇的主要原料是林木,在我国则主要使用玉米芯。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玉米生产基地,以玉米芯作原料提取木糖醇对东北地区的主要好处是( ) A有利于保护森林资源 B有利于减轻酸雨危害 C推动工业化的进程 D扩大林木的使用范围 答案: A 试题分析:直接根据题干信息,世界其他地区生产木糖醇的主要原料是林木,在我国则主要使用玉米芯,既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也可以节约林木资料,故利于保护森林 资源。 考点:本题考查环境保护。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能抓住题干内容提取有效信息,并能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即可判断。 下表是 200
13、9年法国、巴西、德国、日本四国能源构成( %),据此回答题 国家 煤炭 石油 天然气 水电 核电 其他 甲 19.1 16.4 21.1 8.9 32.1 2.4 乙 54.2 1.2 9.8 3.1 29.3 2.4 丙 1.2 1.8 1.6 86.3 0.9 8.2 丁 7.4 2.3 1.0 12.2 76.5 0.6 【小题 1】表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的国家是( ) A德国、巴西、法国、日本 B日本、德国、巴西、法国 C法国、日本、德国、巴西 D巴西、法国、日本、德国 【小题 2】我国与上述四国能源情况相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和乙国的煤炭资源都集中分布在国土东部 B
14、与丙国相比,我国的水能蕴藏量小 C我国核电比重接近丁国比重的一半 D我国和甲国都是世界上的石油进口大国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综合上述四个国家的能源消费结构特征判断,煤炭在能源消费构成中比重最大的是乙,因此乙为德国;水电在能源消费构成中比重最大的是丙,因此丙为巴西;核电在能源消费构成中比重最大的是丁,因此丁为法国;甲国能源消费比重中核电、天然气、煤炭、石油占的比重比较均衡,应为日本。 【小题 2】近几年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能源需求量大增,因此我国和甲国都是世界上的石油进口大国;我国的煤炭资源都集中分布在陕西、山西、内蒙古;我国的水能蕴藏量大,但开发利
15、用程度较低;我国核电比重在能源消费构成中占的比重很小。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主要国家的 能源消费问题和我国的能源问题。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世界主要国家的能源消费结构的基本构成和我国的能源分布和消费的基本概况即可判断,注意比较分析。 下图为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题。 【小题 1】与 区相比, 区粮食总产量和人均产量都呈下降趋势,下列叙述与其关系不正确的是( ) A耕地面积的占用 B农业结构的调整 C劳动力价格上涨 D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 【小题 2】造成我国各地农业生产发展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水源、土壤 B劳动力、技术 C气候、地形 D市场、交通 【小题
16、3】下列地区,既体现因地制宜、又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农业生产活动是( ) A 区进行盐碱地改良,发展节水农业 B 区充分利用光照优势,发展大棚农业 C 区加速开发热带森林,扩大种植园面积 D 区增加牲畜数量,扩大畜牧业规模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小题 3】 A 试题分析: 【小题 1】 地区位于东北平原, 地区位于长江中游平原地区。由于近年来,长江流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而导致了城市化占用大量耕地、且劳动力成本上升,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故使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减少。 【小题 2】从图上可以看出,我国各种农业生产基地的分布既有南北方向上的差异,又有东西方向上的差异,造
17、成南北方向上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气候,而造成东西方向上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小题 3】 地区位于黄淮海平原,土壤盐碱化严重,耕地集中,需水量大,但年均降水量小于 800 mm,故 A项正确;大棚农业主要分布在气温条件较差的地区, 而 地区水热充充足,故 B项错误; 地区属于热带,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应注意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而不是加速开发热带森林,故 C项错误; 地区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当地生态环境脆弱,增加牲畜数量会加重当地的生态问题,故 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农业生产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对于我国区域农业生产的比较分析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能结合各个区域
18、地理位置进行区域定位,并能结合我国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等,进而分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合区域农业发展的优势和限制性条件 进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分析。 读下图回答题。 【小题 1】关于四个地区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乙地处云贵高原,以畜牧业为主; 、甲、乙均是重要的粮棉产区; 、丙、丁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其中丁地粮食作物以春小麦为主; 、丁地区属于商品谷物农业; A B C D 【小题 2】下列对甲和丙两个地区农业发展均有限制的主要因素是( ) 干旱; 洪涝; 水土流失; 风沙危害; A B C D 【小题 3】图中四个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为( ) 甲地区要扩
19、大灌溉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乙地区要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 丙地区要注意中低产田的改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丁地区要大力发展机械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小题 3】 D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示四地的地理位置判断,甲为河西走廊,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粮棉产区;乙位于云贵高原,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主要集中在山间小盆地;丙位于华北平原,该地的粮食作物以冬小麦为主;丁为三江平原,该地是我国 重要的商品谷物农业区,主要种植以春小麦为主的粮食作物。 【小题 2】甲位于河西走廊,位于我国的西北内陆地区,易受干旱和风沙危害的影响;丙
20、位于华北平原,该地春旱明显,且该地冬、春季易受风沙的影响也较明显。 【小题 3】甲地受水资源的制约,不宜扩大灌溉面积;乙地地表崎岖不平,不宜大量开垦荒地;丙地多中低产田,今后应多注意对中低产田的改造,从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丁地地广人稀,应大力发展机械化生产,从而提高商品率。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和农业生产。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对于我国区域农业生产的比较分析具有一定的借 鉴意义。能结合各个区域地理位置进行区域定位,并能结合我国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进而分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合区域农业发展的优势和限制性条件进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分析。 下图为 “中国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示意图 ”回答题
21、。 【小题 1】下列关于图中生态功能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位于低山丘陵区 B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流域 C都位于省区交界处 D三级地势阶梯上均有分布 【小题 2】国家建设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目的是( )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C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 D吸烟除尘,净化空气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直接根据图示信息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中生态功能区在三级阶梯上均有分布。 【小题 2】注意我国的生态工程建设即有位于 “三北 ”地区,其功能主要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也有位于长江中上游、黄土高原地区,其功能主要是涵养水源、保持
22、水土,故判断国家建设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目的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生态工程建设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图示提取有效信 息,并能结合国家建设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分布判断其主要的功能目的,注意结合生态功能区分布的不同区域位置判断其作用的差异,进而判断其总体功能。 2010年 6月 19日 9时 ,黄河小浪底调水调沙正式开始。选择在 6月 19日至7月初进行调水冲沙的主要原因是( ) A此时黄河流量小 B降低库容可为防汛做准备 C此时黄河流域进入汛期 D减少水库的泥沙淤积 答案: B 试题分析:选择在这一时段进行调水冲沙,是因为该流域即将进入雨
23、季,提前用余水冲沙可以降低库容,从而为防汛做好准备。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和水库库容与气候的关系等内容。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掌握华北地区的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并结合水库的调洪补枯的作用即可判断。 人们常用 “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 ”来形容青藏高原的气候特色;在青海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 “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 ” 据此分析回答题。 下列解释正确的有( ) “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 ” 青藏高原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都较大 “一日须携四季装 ” 西宁地区气候的季风性强,气温日较差大 “山下百花山上雪 ” 西宁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地理环
24、境的垂直地域分异明显 “日愁暴雨夜愁霜 ” 西宁地区白天气温高,空气对流旺盛,易形成暴雨;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地面易结霜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青藏高原气温季节变化小,日变化大,故 错误; “一日须携四季装 ”,是由于西宁地区大气稀薄,透明度高,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较高,而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效应差,气温较低,故 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和大气的热力作用原理的综合应用。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结合大气的热力作用的基本原理能结合我国区域气候特征的基本成因即可判断。 综合题 2012年 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西部大开发 “十二五 ”规划, “攀
25、西 -六盘水 ”(攀枝花 -西昌 -六盘水)资源富集区成为国家规划的西部重点开发区之一。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22分) 材料一: “攀西 -六盘水 ” 资源富集区示图 材料二:攀枝花钒钛产业多呈中小企业零星分布,产品主要是钛白粉、高钒铁等,以含钒钛材料为主的机械制造业仍处在起步阶段,同时,一些关键技术瓶颈尚未突破。 2011年攀枝花工业产值统计表 产业 2011年产值(亿元) 比上年增长( %) 钢铁产业 456.32 23.1 化工产业 72.58 41.7 能源产业 236.76 32.5 钒钛产业 66.54 46.7 工业 969.33 34.0 ( 1) “攀西
26、 -六盘水 ” 资源富集区其优势能源主要有 和 。( 4分) ( 2) “攀西 -六盘水 ” 资源富集区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最容易产生的自然灾害是 _ 、 ,最容易产生的生态问题是 _。( 6分) ( 3)目前,攀枝花工业中主导产业是 产业; 产业发展速度最快,影响其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 6分) ( 4)攀枝花市正在全力打造 “中国钒钛之都 ”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 6分) 答案:( 1)煤炭( 2分) 水能( 2分) ( 2)滑坡( 2分)、泥石流( 2分) 水土流失( 2分) ( 3)钢铁( 2分)钒钛( 2分) 原料( 2分) ( 4)加大科技投入,提升技术创新力;扩大钒钛产业规模
27、;促进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建设、完善产业园区,打造企业集群;实施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每个要点 2分,答对其中任 3点给满分 6分,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 1)注意 “能源 ”要求,该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段进入第二级阶梯的交界处,故水能资源丰富,且六盘水为我国著名的煤矿产区。( 2)该地区位于我国横断山区的东侧,四川盆地南部与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形起伏较大,且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丰富且集中,而开矿过程中的植被破坏可能导致了滑坡、泥石流多发,水土流水严重。( 3)直接根据表格数据, 2011年工业产值中比重最高的为钢铁工业,而产值增长比重
28、最快的是钒钛工业。攀枝花为我国著名的钒钛矿产区,故该类工业的布局属于原料指向型工业。( 4)对于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措施一般从加大科技投入;延长产业链;扩大产业规模,形成集群效应;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工业发展和资料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图示和资料的基本信息,并能结合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进而分析该地区的主要能源、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问题等内容,注意借鉴鲁尔区的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的相关措施分析该地区的钒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措施,注意答题的完整性,并能学会知识的迁移应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16分) 材料一 东北平原地区是我国的
29、主要商品粮基地分布区,该基地也是 我国大豆的主产区。但近年来,由于进口大豆的冲击,豆价大幅下跌,由原来的 2.2 元 /kg,降到现在的 1.6元 /kg,降幅近 30%。 材料二 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比较表(注:运输费用以到达大连为例) 产地 含油量 运输费用(元) 生产成本(元 /kg) 生产方式 国产大豆 17% 0.18 1.60 粗放式 进口大豆 19% 0.16 1.28 集约式 材料三: 东北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及谷物单产的比较 (2002年 )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上海 江苏 浙江 全国 人均耕地面积 (Km2) 0 31 0 21 0 10 0 02 0 07 0
30、05 0 10 单位面积谷物产量 (kg Km2) 4916 5872 5870 7044 6207 6175 4885 ( 1)东北平原地区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和水利化水平较高的农业区,从自然条件来看,这里有利于机械化、水利化建设的因素是 ; ( 2分) ( 2)据统计,我国每年从美国进口的大豆相当于国内大豆的总产量,进口大豆在我国畅销的主要原因是 和 。( 2分) ( 3)由于受进口大豆的冲击,我国东北大豆生产呈现萎缩之势。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些措施,使东北大豆生产走出困境,重振雄风。 _( 2分) A改良品种,提高大豆品质 B加大劳动力的投入,提高单产 C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 D大量施用无机肥,
31、提高土壤肥力 ( 4)从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看,东北地区比长江三角洲地区低。请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_ _( 4分) ( 5)通过计算,可以得出黑龙江省的人均谷物产量比江苏省的人均谷物产量_。这种现象 也同时存在于东北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其它省份。请进一步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_ 。( 6分) 答案:( 1)地势平坦、耕地集中连片( 2分) ( 2)价格低 含油量高( 2分) ( 3) AC( 1分) ( 4)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水热条件差;生长期短;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大 ( 5)高 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劳动生产率高,人均占有粮食多( 3分) 试题分析:( 1)影响东北地
32、区机械化生产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土地面积等因素,注意自然原因的要求。( 2)结合材料二分析美国大豆的主要优势即可。( 3)结合上题分析, 生产成本和品种的差异是我国大豆较美国的主要不利因素,故A、 C 项措施符合。( 4)我国东北地区限制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由于纬度高,故热量不足,而导致了农业生产只能一年一熟,且由于受北方自然灾害影响较大,故单产 灏 戏降厍 汀 )直接根据材料三资料计算即可。东北地区人均粮食产量高,主要是由于该地区土地面积大,且地广人稀,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故其人均粮食占有量多。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农业生产。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资料的基本信息,并能结合我国
33、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优势条件和不利条件综合分析,注 意与我国南方地区的比较分析。 读我国两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 (1)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平均气温有何差异?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地理原因是什么? (2)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有什么规律?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在农业生产走向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的今天,长江中下游平原在全国的粮食生产地位下降,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案: (1)长江三角洲的年平均气温高于松嫩平原。( 2分) 长江三角洲纬度低,获得的太阳辐射热量多,年平均气温高;松嫩平原纬度高,获得的太阳辐射热量少,年平均气温低。( 2分) (2)自东向西递减。(
34、 2分) 因为该区域从东向西距离离海洋越来越远,受海洋的影响越来越小,降水量也越来越少。( 2分) (3)人口、城市密集,人均耕地少,河网密度大,耕地破碎、分散,生产规模小,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较低。( 4分) 试题分析:( 1)直接根据图示的年平均气温等值线的数值高低可判断。由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所处的纬度位置的差异而导致了年平均气温高低的差异。( 2)直接根据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等值线可判断其降水量自东向西递减,主要是由于海陆位置和受夏季风影响的差异而导致的。( 3)长江 中下游地区由于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少,且该地区河湖众多,耕地较分散,故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低,且由于人均耕地少,故粮食的商品率较低。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区域地理的比较分析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能抓住图示的的年均温等值线和年降水量的等值线分布规律,进而结合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差异即可判断气温、降水量分布差异的原因,并能结合松嫩平原和长三角的人地关系分析对机械化和商品率的影响,注意答题的完整性。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