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广东省佛山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科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以下按综合指标划分出来的区域有 A干湿地区 B自然区 C高原区 D热带雨林区 答案: B 试题分析:干湿地区以降水量为划分依据。高原区以地形为依据;热带雨林区以气候为依据,而自然区以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环境综合要素为划分依据。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的划分。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区域划分的基本依据。 湿地破坏后可能产生的后果是 A湿地面积扩大,土地荒漠化加剧 B气候湿润,盐渍化土地面积缩小 C河川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上升 D生态环境破坏,动植物资源减少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可结合湿地具有的
2、生态环境功能分析,湿地能调节局部小气候,调节河流径流量,涵养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故湿地破坏后,生态环境破坏,动植物资源减少。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环境问题。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知识性试题,难度较低。本题还可结合洞庭湖湿地或三江平原沼泽地的保护设计相关试题。 迁移农业对热带雨林的影响主要有 A能够促进森林的再生 B使土壤肥力下降 C休耕期越短雨林恢复的越 好 D迁移农业是破坏雨林的最主要方式 答案: B 试题分析:地上植被是雨林系统中最主要最关键的部位,而迁移农业毁坏的恰恰正是雨林的这一部分。因此,迁移农业不仅仅是对雨林植被的直接破坏,而且对雨林的土地产生较为
3、深远的影响。雨林下的土壤在刚刚焚烧开荒之时,肥力较高,随着种植作物的次数增加,土壤的肥力不断降低。弃耕之后,受雨林脆弱环境的影响,土壤中的养分很难聚集,肥力很难恢复。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环境问题。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环境功能和迁移农业的影响。 目前,全球的热带雨林正以惊人的速 度不断减少,亚马孙河流域形成了高大密集的以乔木为主的雨林群落,这片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前景也不容乐观。据此完成问题 【小题 1】在亚马孙地区,破坏雨林的人类活动主要有 过度的迁移农业 采矿、修路和城镇建设 开辟大型农场,建立商品粮基地 修建水库大坝,拦蓄洪水 A B C D 【小题 2】亚马孙热带
4、雨林被称为 “地球之肺 ”的原因是 A能够调节全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B能够调节全球平衡 C能够促进全球水循环 D能够提供大量木材 【小题 3】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区别于其他生态系统的优势表现在 光合作用强烈 生物循环旺盛 雨林群落的生产力高 养分集中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A B C D 【小题 4】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 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少养分积累和补充 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 雨林植被的光合作用强烈 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 A B C D 【小题 5】下列雨林开发方式中,属于保护性开发的有 雨林观光 生态旅游 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保护本国资源与采伐亚马孙
5、雨林相结合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A 【小题 3】 B 【小题 4】 A 【小题 5】 B 试题分析: 【小题 1】人类的开发是导致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在亚马逊地区,雨林的破坏的人为原因包括过度的焚耕开垦(迁移农业)、大规模的农场和牧场开发、商业性木材采伐以及采矿、水利和公路建设。而这些开发活动的背景是当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贫困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需求。 【小题 2】 “地球之肺 ”,肺的主要功能是呼吸,故体现了其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的 主要作用。 【小题 3】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群落生产力高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优势;而养分集中于地上
6、的植物体内,是雨林生态系统脆弱性的表现。 【小题 4】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一是由于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自身很少积累和补充养分,使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二是高温多雨的气候,使土壤长期受到淋洗。 【小题 5】保护性开发应以保护亚马逊雨林为基础,实现可持续开发,而个别发达国家(如日本)为保护本国森林资源和环境而采伐亚马孙雨林属于破坏性开发,故 错误。 考点:本 题考查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热带雨林的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和雨林开发与保护的基本原则。 日本的森林资源极其丰富,但日本每年却要大量进口木材,特别是一次性筷子几乎全 靠进口。日本
7、大量进口木材和一次性筷子是因为 A日本的木材质量太差 B一次性筷子的生产量是劳动密集型工业,日本不会生产 C为了大力保护本国的森林资源 D国内的木材不能满足需求 答案: C 试题分析:日本森林资源丰富,但大量进口木材和一次性木筷,反映其保护本国的森林资源。 考点: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思想。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正确提取材料信息。 我国为了改善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建设了许多防护林体系,其中规模较大的是 “三北 ”防护林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 1】 “三北 ”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的环保功效是 A净化空气 B美化环境 C涵养水源 D防风固沙 【小题 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生态作用是
8、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C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D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 “三北 ”防护林分布于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主要针对当地的土地荒漠化问题,故主要的功能为防风固沙。 【小题 2】长江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故该防护林的主要功能是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生态环境保护。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理清我国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本题还可以结合区域生态环境的形成原因设计试题。 读该图 “七个省级行政单位某种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面积的比例图 ”,回答问题: 【小题 1】该植被最有可能是
9、 A草原 B苔原 C硬叶林 D针叶林 【小题 2】该植被分布区最普遍的环境问题是 A酸雨 B固体废弃物污染 C土地沙化 D臭氧层破坏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示该植被的主要分布地区:西藏、内蒙古、新疆等省区判断,该植被主要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和高寒地区,故判断为草原。 【小题 2】结合上题分析,干旱半干旱地区和高寒地区,植被的破坏会导致荒漠化加重。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环境问题。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我国的区域环境特征和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 城市森林是指生长在城市地域范围内,对所在环境有明显改善作用的林地及相关植被,它具有一定的规模,以林木
10、为主体,是各种类型的森林作物、栽培作物和生活在其中的动物、微生物以及它们赖以生存的气候与土壤等自然因素的总称。据此完成问题 【小题 1】城市森林具有巨大的经济生产功能,其中最主要的经济功能是 A提供直接有形的林产品 B改善城市的投资环境 C防风固沙 D为生活在都市的人们提供康乐游憩的环境和场所 【小题 2】为迎接 2008年的 “绿色奥运 ”,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确定了 100多种树木为京城绿化的 “主力军 ”,这些造林树木中,不可能有 A针叶树 B落叶阔叶树 C灌木 D常绿阔叶树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城市森林最主要的经济功能就是通过美化城市环境
11、,而改善投资环境而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 【小题 2】北京受温带季风气候影响,不适宜种植温带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灌木等,但常绿阔叶林为亚热带树木,不能种植于温带地区。 考点:本题考查森林生态系统。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森林的主要功能和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结合我国部分防护林示意图,完成问题 【 小题 1】国家大力推行 “退耕还林 ”政策的直接目的是 增加木材产量 改善生态环境 增加农民收入 调整农业结构 A B C D 【小题 2】关于图中各防护林主要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农田 B 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保护农田 C 抵御海风、海浪和暴雨的袭击 D 进行平原绿化、美化
12、城市环境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 “退耕还林 ”减少了耕地面积比例,增加了林地比例,既调整了农业结构,又提高了相应地区的生态质量。 【小题 2】 为三北防护林,其主要作用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为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其主要作用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为沿海防护林,有抵御海风、海浪和台风暴雨袭击的作用。 考点:本题考查森林的生态功能。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森林的主要生态功能和我国主要防护林的分布。 位于长江中上游的某茶场 ,茶园面积 600亩 ,每年四月、七月、十一月要锄草三次,久而久之,茶园 “消瘦 ”了,同时,锄草需要大量劳动力,困惑之际,茶场
13、主人想到 “羊喜吃嫩草,却不吃嫩茶 ”,于是把羊引进茶园,既节约人力物力,又保持了水土,肥沃了茶园,可谓一 举两得。据此完成问题。 【小题 1】长江中上游植被破坏后,给下游地区带来的危害是 A泥沙淤积河、湖,洪水排泄不畅,致使洪涝灾害频繁 B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C气候恶化,导致全球变暖 D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减小 【小题 2】根据长江流域地理特征可以推知,三次锄草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A四月、七月 B四月 C七月 D十一月 【小题 3】茶园 “消瘦 ”的主要原因是 A缺乏分解者 B缺少枯枝落叶 C土壤中有机质被微生物分解 D表层土壤被大量冲走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小题
14、3】 D 试题分析: 【小题 1】注意题干要求 “对下游地区的危害 ”。长江中上游植被破坏,使水土流失加剧,带走表层土壤,土壤肥力下降并造成下游地区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洪涝灾害加剧。 【小题 2】长江中上游地区 6、 7月降水量最为集中,所以 6、 7月锄草最易造成水土流失。 【小题 3】植被破坏后,表层土壤被坡面径流带走,土层变薄,营养元素流失,所以茶园肥力下降。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我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和区域气候特征。本题还可结合南方红壤地区的土壤改良设计试题。 有关 我国和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以煤炭为主 B
15、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以石油为主 C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以石油为主,煤炭不占有重要地位 D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以煤炭为主,石油占有重要地位 答案: D 试题分析: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其次为石油;世界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其次为煤炭、天然气等其他能源。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和世界的能源问题。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我国和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知识性试题。 地球中纬度地区森林分布较少的原因是 A中纬度地势平坦,不适合森林的生长 B中纬度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候干旱 C中纬度自然条件优越,适于农耕 D中纬度位置居中,交通方便 答案: C 试题分析:中纬度地区的亚热带和温带地区,为目前世界主要的农业生产地区,故
16、森林覆盖率低。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区域环境。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区域环境的形成原因分析。 据报道,江西省南部山区出现了大片土地裸露的 “红色荒漠 ”,据此判断回答问题。 【小题 1】 “红色荒漠 ”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风蚀作用 B水蚀作用 C沉积作用 D溶蚀作用 【小题 2】 “红色荒漠 ”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滥伐森林 B开山取石 C过度放牧 D风化作用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 “红色荒漠 ”现象和酸性红壤、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关系密切。江西丘陵多为有较薄红壤覆盖的石质山地,坡度大,降水多且集中,流水侵蚀强烈,表层土壤一旦被侵蚀掉,石质
17、裸露,就会出现 “红色荒漠 ”。 【小题 2】 “红色荒漠 ”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是植被的破坏,而该地区位于我国南方地区,自然植被为森林,故植被破坏主要体现为滥伐森林。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水土流失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结合课本相关内容学会知识迁移,难度一般。本题还可结合南方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设计试题。 关于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区域都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B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 C区域都有一定明确的界线 D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深刻的影响 答案: C 试题分析:区域之间有一定的界线,有明确的也有模糊的, C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的基本特
18、征。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区域的基本特征,知识性试题。 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对其生产活动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 是 A长江三角洲的轻工业发展依托于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 B长江三角洲发展重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 C松嫩平原发展重化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 D长江三角洲商业贸易发达依托于优势的地理位置 答案: B 试题分析:长三角地区资源、能源贫乏,重工业发展的矿产资源主要通过便利的交通运输运入, B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差异。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了解我国的区域环境特征。 下列关于南北方传统民居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南方民居墙体厚 B南方民居屋顶坡度小
19、C南方民居屋房檐宽 D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强 答案: C 试题分析:我国南方气候温暖,故墙体较薄,利于通风散热,北部地区冬季寒冷,故墙体较厚,利于防风保暖, A错误;南方降水丰富,故屋顶坡度大,利于排水, B错误。南方民居屋檐宽,利于通风纳凉, C正确;我国北方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较南方小,故北方地区的正南正北方围观较南方强,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差异。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我国的区域差异对房屋建筑的影响。 区域内部具有一定的共同性或相关性,而区域与区域之间则存在着差异性。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在自然环境方面,我国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如图)。据此,回
20、答问题: 【小题 1】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我国决定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因素是 A气候、地形 B气候、水文 C土壤、植被 D植被、自然带 【小题 2】我国自然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从西向东表现为山地 高原 平原 B气温无论冬夏均为由南向北递减,等温线和纬线大致平行 C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D河流水量从北向南依次增大 【小题 3】区域内部也存在差异性。以下关于三大自然区域内部差异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热量为基础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水分为基础 C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主要随海拔的升高而发生变化 D三大自然区存在内部差异均以热量的变
21、化为基础 【小题 4】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也存在差异。以下关于三大自然区的人文差异正确的是 A东部季风区从南向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是三大区域中最微弱的 C青藏地区现在还处于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 D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土地利用方式以种植业为主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小题 3】 D 【小题 4】 C 试题分析: 【小题 1】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以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 3000米等高线为界划分,故反映影响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主要因素为气候和地形。 【小题 2】我国地形从西向东依次为高原 山地 平原, A错误;
22、我国夏季气温分布:南北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B错误;由于受夏季东南风影响,故我国的降水量从东 南向西北递减, C 正确;我国河流水量从南向北递减, D 错误。 【小题 3】我国西北地区内部从东向西由于水分条件递减,故自然环境从草原 荒漠草原 荒漠的递变,故 D错误。 【小题 4】东部季风区从南到北由于降水量递减,故屋顶坡度逐渐递减, A错误;三大自然区中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小的是青藏高寒地区, B错误。青藏高原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故判断处于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 C正确;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自然植被主要为草原、荒漠,故土地利用类型应以畜牧业为主,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
23、的区域差异。 点评:本题解题关 键是掌握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基本依据和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区域差异。 周星星同学在他的作文我的家乡中写道: “四月的早晨,在广阔低平的田地里,绿油油的稻秧迎风起舞;田边的采桑姑娘欢歌笑语,池中鱼儿不时跃出水面,塘边上蔗苗茁壮,一派春意盎然之景。 ”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 1】周星星同学的家乡位于下列哪个地区 A东北平原 B河套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华北平原 【小题 2】该地区的气候类型为 【小题 3】下列关于该地区的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地区地形平坦,黑土肥沃,地广人稀,利于发展商品粮农业 B该地区的基塘农业是一种新型混合生态农业 C该地民居的屋顶
24、坡度较平,房屋进深和高度不大 D该地多幢高层楼房之间的距离比我国其他地区大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3】 B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该地区种植水稻和甘蔗,故判断位于我国南部沿海地区。 【小题 2】我国南方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而 A图终年高温多雨,故判断为热带雨林气候; B 图终年温和湿润,判断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C 图雨热不同期,为地中海气候; D图最低月温在 0C以上,降水集中于夏季,故判断为热带季风气候; 【小题 3】结合上题分析,该地区位于珠三角地区,特色农业生产方式为基塘农业, B正确; A项反映我国东北地区;民居屋顶坡度平,房屋进深和高度不大反映我
25、国西北民居特色;楼间距大,反映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小,为我国北方地区。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判断、气候类型的判断和区域生产特征。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我国的区域农业生产的差异、气候类型判断的一般方法和我国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该图为我国某地土地利用的结构图。根据你学过的对区域农业发展的分析方法,结合自然地理 知识,判断问题: 【小题 1】从该结构图可以判断该区可能位于 A山东丘陵 B两广丘陵 C辽东丘陵 D太行山区 【小题 2】关于该区农业资源的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土地类型多样,生物品种多样 B光、热、水资源丰富,且没有气象灾害 C红壤广布,有机质含量高 D水流湍急,利于发电 答案
26、: 【小题 1】 B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该地区盛产水稻、柑橘等农作物,判断位于我国南方地区。 【小题 2】该地区由于以低山丘陵为主,故通过图示的立体农业模式开发优势资源,农林牧副渔相结合,共同发展。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农业生产。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我国的区域农业生产的差异和区域特色农业生产模式。 读所给世界某地区水平衡 (年降水量减蒸发量 )分布图,回答问题问题: 【小题 1】从图中可以判断 A赤道穿过的东部数值低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海拔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 B气温越高,水平衡数值就越小 C降水越少,水平衡数值就越小 D热带草原气候地区的水平衡数值都为正值
27、 【小题 2】近年来,图中某区域土地沙化出现了加快南扩的现象, “南扩 ”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沙漠南侧的农业生产方式要比北侧落后 B草原上的野生食草动物数量增加 C位于东北信风带,沙丘容易向西南移动 D气温升高,暴雨增多,水土流失严重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直接根据图示判断即可,赤道穿过的非洲东部地区为东非高原,由于地势高,气温略低,故对流较弱,降水量较少,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A正确。图示从气温越高的低纬地区,水平衡数值不是最小的, B错误;图示回归线附近的内陆和沿海地区,降水量相似,但水平衡数值不同, C错误。图示热带草原地区的水平衡也出现负值
28、, D错误。 【小题 2】注意 “自然原因 ”要求,影响荒漠化的扩展的自然原因主要受风力作用影响。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和等值线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能从图示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调用世界区域地理的相关知识内容。 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全球定位技术等现代化技术,不仅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而且也越来越走近普通人的生活。回答问题。 【小题 1】下列技术,关键装置为传感器的是 A遥 感技术 B地理信息技术 C全球定位技术 D电子通信技术 【小题 2】通过地图、遥感图像、野外考察等获得的数据在 GIS技术程序中属于 A数据处理 B信息源 C数据库 D表达 【小题 3】要
29、想随时知道自己所处的地理坐标,需要拥有 A全球定位技术 B GPS信号接收机 C地理信息技术 D遥感技术 【小题 4】地理信息技术的主要功能是 A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 B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全面的资料 C能对遥感信息经过处理和判断分析 D能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 【小题 5】有关全球定位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它不属于信息技术 B它属于遥感技术 C它由信息源、数据处理、数据库、空间分析、表达等简要程序组成 D具有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小题 3】 B 【小题 4】 A 【小题 5】 D 试题分析: 【小题
30、 1】遥感的关键装置是能识别地物电磁波信号传感器。 【小题 2】数据是 GIS重要的信息源 【小题 3】 GPS的基本功能是导航和定位,能提供当地的经度、纬度和高度等三维信息,通过 GPS接收机获得。 【小题 4】地理信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小题 5】全球定位系统属于地理信息技术;由信息源、数据处理、数据库、空间分析、表达等简要程序组成的是 GIS系统;故选 D项。 考点: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综合分析和应用。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 “3S”技术各自的基本功能和应用。 GIS中
31、,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回答问题: 【小题 1】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A为商业网点选址 B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 C计算城市水域面积 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小题 2】对 1985年与 2005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A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 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 C了解城市地域结构变化 D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 【小题 3】中央电视台每天发布气象信息中提供的卫星云图主要使用了 GIS技术 RS 技术 GPS技术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小题 3】 A 试题分析: 【小
32、题 1】城市交通图能显示城市各地区的通达度,城市人口分布图能显示城市不同地区人口分布的密度,两图层叠加,可以显示城市人口密度最大、交通通达度最好的地区,而这恰好是商业网点的最好选址。 【小题 2】比较 2000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和 1985年的不同,可以发现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其可以很好地反映城市地域结构的变化。 【小题 3】卫星云图的获取是应用了 RS 技术,而遥感信息与地图的结合应用了GIS技术。 考点: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正确获取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交通图层、人口分布图层、土地利用图层。掌握 “3S”技术各自的基本功能和应用。 GIS可以像传统
33、地图一样,解决 “地点 ”、 “状况 ”有关查询,但 GIS系统能进行势态分析,复杂的 “模式分析 ”和用 “虚拟模拟 ”进行预测分析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回答 2问题: 【小题 1】两颗卫星同时运行,每隔 9天可以覆盖地球一遍,说明遥感技术 A受地面条件限制少 B测量范围大 C手段多,获取的信息量大 D获得信息速度快、周期短 【小题 2】在联合国对伊拉克违禁武器核查期间,专家使 用美国的 U侦察机进行空中侦察, U侦察机进行空中侦察时主要运用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技术 C全球定位技术 D计算机技术 【小题 3】如果将 GIS新技术用来监测森林火灾,可以 A用来分析、判断引起森林火灾的原因 B
34、用来预测森林火灾的发生地点和灭火所用的大致时间 C用来预测森林火灾后所造成的后果 D及时知道火灾地点、范围,预测分析火势蔓延的方向,尽快制定灭火方案 【小题 4】有的渔民已经利用 GPS新技术来寻找鱼群,如果在渔民中广泛推广应用这一新的捕鱼技术,可能会出现的后果是 A可能会导致过度捕捞,使渔业资源日趋枯竭 B可能会使渔民的鱼获量日益持续增长,获得长久的高经济效益 C可能会增加渔业的生产成本,使渔民获利更少 D可能会促进渔业生产,加大对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使渔业资源更加丰富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A 【小题 3】 C 【小题 4】 A 试题分析: 【小题 1】每隔 9 天覆盖地
35、球一遍,说明遥感技术具有获取资料速度快的优势。 【小题 2】获取地面事物的信息是遥感的主要功能。 【小题 3】 GIS属于静态情况展示,不是实时数据,所以排除 D;起火原因和起火地点有人为和自然,都属于偶发、不规律现象,特别是人为原因,与当地的地理环境并没有必然联系,而 GIS只能展示地理环境因素,人类活动的实时情况无法通过 GIS展示,所以排除 A和 B;通过了解火灾的过后的过火地区,燃烧情况统计,可以在 GIS上测算面积,并进一步指导应该怎么植树造林! 【小题 4】利用 GPS来寻找鱼群可准确获得鱼群的位置和运动方向,故能提高捕鱼量,但可能造成过度捕捞。 考点: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主要功
36、能和应用。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正确获取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结合 “3S”技术各自的基本功能 和应用。 综合题 读 “我国的西北地区荒漠化 ”及 “荒漠化发展与结果 ” 图,回答下列问题:( 11分) ( 1)我国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 。( 2分) ( 2)决定西北区为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地区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请说出该因素对地理环境其它要素的影响。( 5分) ( 3)西北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 和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 3分) ( 4)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荒漠化日趋严重,其关键是缺水,为了解决水资源问题,行之有效的是 ( )( 1分) A启动 “南水北调 ”西
37、线方案,再从黄河引水到甘肃和新疆 B利用科技手段,增加山岳冰川融水量,使塔里木河水量增加 C限制畜牧业发展,使草场得到生息和恢复 D发展节水灌溉、绿洲农业,采取休耕制,退耕还草、退耕还林保护生态资源 答案:( 1)干旱 ( 2)气候干旱 对地貌: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对水文:地表水贫乏,河流少;对植被:植被稀少;对土壤: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砂质沉积物 ( 3)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 4) D 试题分析:( 1)西北地区由于地处内陆,离海远,故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气候干旱。 ( 2)由于气候干旱,故地表水少;植被少;土壤发育程度低;故生态环境脆弱。利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分析气候干
38、旱对气候环境中的地貌、土壤、水文和植被等要素的影响。( 3)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的植被破坏和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故主要从植被破坏的几种形式分析。( 4)针对西北地区的缺水,从开源和节流措施分析,南水北调的西线工程没有引水到新疆, A错误;增加冰川融水只能形成短期效应,从长期来看,将导致河流补给量减少, B错误。限制畜牧业的发展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 C错误。发展节水农业和退耕还林,既 利于节水,也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D 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我国区域地理的基本特征和区域环境的基本分析思维,本题还可结合西北
39、地区的资源开发、农业生产等内容设计试题。 (本题 13分)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上海目前每年消耗煤铁 4200多万吨,占全市能源总量的 70%左右,其煤铁消耗量和消耗密度居全国大城市之首。超大量用煤不仅影响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形象,也给上海及周边地区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据有关部门测算,上海每年酸雨发生率为 11%,江苏省为 21%,杭州等等 浙江省主要城市高达 50%。假如这些地区用天然气代替煤炭,可减少 90%以上的氮 .硫氧化合物和 98%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 1)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产生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 2)上海煤炭的主要来源地是安徽淮南、淮北、江苏徐州、山西等地,其
40、中山西大同的煤炭运往上海,经济合理的运输线路如何? ( 3)天然气的使用对上海等地区的意义有哪些? ( 4)从我国天然气资源的分布状况来看,本区利用天然气的不利条件有哪些? 答案:( 1)排出 SO2等有害气体,形成酸雨、酸雾;排放大量 CO2气体,使温室效加强,全球变暖;产生废 渣、粉尘,污染环境;废弃物污染水源。(每点 1分,共 4分) ( 2)大同 - 大秦线 - 秦皇岛 -海运 -上海( 2分) ( 3)缓解该地区能源短缺的状况;进一步发挥经济优势;改善能源结构,改善环境。(每点 1分,共 3分) ( 4)主要分布在离本区较远的西部地区;沿海天然气开发成本高;现在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条件
41、不能完全满足本区对天然气利用的需要。(共 4分) 试题分析:( 1)煤炭燃烧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从废气排放产生大气污染、酸雨和全球变暖等问题;废渣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等分析。( 2)大同到上海铁路直达运量大,也没 有直达线路,故主要采用海陆联运分析。( 3)天然气使用的意义主要从解决能源供应、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环境等方面分析。( 4)从我国天然气的分布来看,天然气主要分布于西部地区,距离上海远,交通运输运量大,运力不足等。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能源问题。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我国的能源资源的消费、分布状况;煤炭与天然气的优缺点比较;能源运输等内容。 读下面的材料,完成所给的问题。( 13分)
42、材料一:塔里木河位于新疆的南部,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河,全长 2486千米。是中国重要的棉花、石油化工基地,也是新疆特色果品的生产基地。 “漫卷风沙埋河道,欲哭无泪哀胡杨 ”是塔里木河下游断流、干涸近 30年的真实写照。 2001年,国务院批复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规划报告,下面是一些具体做法:上游:实施老灌区节水防渗改造,并在源流上建若干个山区水库。中游:修建近 800 千米的堤防,以减少每年因决口而浪费的 10 多亿立方米的河水。下游:跨流域调水,主要是由博斯腾湖向塔里木河下游的绿色走廊输水。 2002年,塔里木河实施了全流域水资源的统一调度和管理, 2003年塔里木河干流开始征收水费。 材
43、料二:塔里木河流域图 (1)简述塔里木河流域开发的自然地理条件。 (2)塔里木河流域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有哪些? (3)简述对塔里木河流域进行综合开发的措施。 答案:( 1)自然地理条件:深居我国内陆;( 1分)盆地地形,位于新疆南部,介于天山和昆仑山之间;( 1分)是我国第一大内陆河,水量较少( 1分);植被稀少( 1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水源主要来自天山和昆仑山的冰雪融水;( 1分)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1分) ( 2)主要引发了河流断流、林木死亡、土地沙化,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答到两点就给 2分) ( 3)实施全流域水资源的统一调度和管理,( 1分)节约用水,依法治水。( 1分
44、)上游实施老灌区节水防渗改造,修建水库;( 1分)中游修建堤防,减少浪费;( 1分)下游跨流域调水。( 1分) 试题分析:( 1)区域自然地理条件主要从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土壤、水源、植被、矿产资源等方面分析。( 2)河流流域开发中的问题主要从水源减少,导致的植被破坏、土地荒漠化和不合理灌溉导致的盐碱化等方面分析。( 3)河流综合开发的措施可借鉴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措施,从流域的统一开发与管理;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实施水资 源的综合开发;发展节水农业;退耕还林,植树种草,保护环境等方面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区域地理分析的一般方法,并学会调用课本的相关内
45、容,实现知识迁移。 读下面我国黄土高原某地区各工业部门的投资结构图,完成下列问题。(每空 1分,共 13分) ( 1)该地区的主导工业是 工业。 ( 2)该地区能源输出的主要方式是 和 ,主要原因是 。 ( 3)根据本区资源特点,除煤炭、电力工业外,还可优先重点发展的工业是 和 ,主要原因是 。 ( 4)从本区能源构成特点来看,对大气环境的主要影 响是 ; 。 ( 5)该地区面临的生态问题主要是 ,(选择) A荒漠化 B水土流失 C湿地破坏 D土壤盐渍化 产生该问题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人为原因主要是 。 答案:( 1)能源 ( 1分) ( 2)输煤( 1分) 输电( 1分) 该地煤炭资源丰富,
46、但是铁路的运力有限( 1分) ( 3)冶金( 1分)和煤炭化工( 1分) 充分发挥该地煤能源丰富的优势发展耗能工业( 1分); ( 4)煤尘、粉尘增多影响空气质量( 1分);排放大量的硫氧化物,形成酸雨( 1分)。 ( 5) B( 1分 黄土广布,土质松;降雨集中且多暴雨( 2分) 植被破坏(毁林开荒等)( 1分) 试题分析:( 1)利用各工业投资占总投资比重图示判断,该地区的主要工业部门为能源工业。( 2)利用图示能源工业各部门的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判断,能源工业主要以煤炭和电力为主。主要原因从丰富的煤炭资源,但由于煤炭外运能力不足,故转化为电力输出可缓解铁路的压力。( 3)结合图示判断金属冶炼工业和煤化工工业的发展迅速。由于该地区煤炭资源丰富,故适宜发展高耗能产业。( 4)由于煤炭比重大,故煤炭的燃烧导致大气污染严重,且大量排放酸性气体导致酸雨危害严重。( 5)该地区位于黄土高原,由于黄土疏松 ,地表起伏大,多暴雨,且植被破坏严重等导致了水土流失严重。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发展和资料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能准确的利用图示资料提取有效信息,并掌握区域环境问题的主要分析思维。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