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江西上饶中学零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如图为世界某大陆地形剖面图。读图 ,回答问题 : 【小题 1】下列地理事物位于该大陆上的是 A维多利亚湖 B大自流盆地 C科罗拉多大峡谷 D潘帕斯草原 【小题 2】该大陆上分布面积最广的森林是 A亚寒带针叶林 B热带雨林 C温带落叶阔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小题 3】关于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现象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地是温带季风气候 B 地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C 平原主要的经济作物是棉花 D 地煤炭资源丰富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A 【小题 3】 D 我国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学生通
2、过调查,记录了该地区农事活动的时间表。分析表中信息,回答问题。 时间 6月 9月 9月次年 6月 6月 9月 农作物种植 玉米 小麦 玉米 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可能是 A低温、冻害 B地形、水源 C旱涝、盐碱 D光照、风沙 答案: C 读 “某区域示意图 ”,完成问题。 【小题 1】图示地区存在水资源短缺的现象,主要原因是 人口、城市集中,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季风气候区,降水量不足 污染浪费严重 沙质土壤,水分渗漏严重 A B C D 【小题 2】该河口段冬季容易发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暴雪 B沙尘暴 C咸潮 D赤潮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读 “2007
3、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均 GDP 与人均 CO2 排放量散点图 ”(下图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小题 1】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人均 GDP 高、人均 CO2排放量低的是 。 A上海、天津 B广东、福建 C海南、贵州 D辽宁、山东 【小题 2】山西、内蒙古人均 GDP 不算高,但人均 CO2排放量高,其主要原因是 。 A自然资源贫乏 B交通设施落后 C煤炭消耗量大 D第三产业发达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如图显示的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 1】图中表示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分界线的是 A B C D 【小题 2】关于图中四条地理界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4、 A 线以北地区,年降水量低于 800 mm,没有湿润地区 B 线以西地区的河流皆为内流河 C 线以东地区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 D 线与 线之间的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读 “我国部分省区 7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分布图 ”,回答问题。 影响图中 28C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太阳辐射 海陆分布 地形因素 副热带高压 A B C D 答案: B 读四幅图,回答问题。 【小题 1】山脉 两侧的地形区分别是 A东侧为华北平原,西侧为黄土高原 B东侧为东北平原,西侧为内蒙古高原 C东侧为内蒙古高原,西侧为东北平原 D东侧为黄土高原,西侧为华北平原 【小题 2】关于四
5、条山脉共同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四条山脉都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上 B四条山脉的东南侧降水比较丰富 C四条山脉都位于两省交界处 D四条山脉两侧的农业类型都不同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B 如图为我国某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 1】该河流位于 A温带季风区 B我国西北地区 C亚热带季风区 D高寒地带 【小题 2】该河流最有可能是 A珠江 B塔里木河 C淮河 D松花江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D 读 “亚欧大陆 1月等温线分布略图 ”,回答问题 : 【小题 1】关于大陆东西两岸气候的说法 ,正确的是 A东岸主要受季风环流的影响 ,西岸主要受大
6、气环流的影响 B东岸等温线分布主要受纬度位置影响 ,西岸等温线分布主要受西风和洋流的影响 C东岸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 ,西岸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D东岸主要受海洋的影响 ,西岸主要受大陆气团影响 【小题 2】比较 A、 B、 C、 D的降水量 ,能反映全球降水一般规律的是 A.A地、 D地 B.B地、 D地 C.B地、 C地 D.A地、 C地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D 日本是经济大国 ,资源小国。据此回答问题 : 【小题 1】日本比较丰富的自然资源有 A耕地和水能 B地热和耕地 C地热和水能 D硫磺和水资源 【小题 2】下列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中可反映东京气候特点的是 A
7、 a B b C c D d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 昆仑站,于 2009年 1月 27日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 A地区(海拔 4093米)胜利建成。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 1】由于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在最高点冰穹 A地区建站面临的主要困难有 低温严寒 暴雨频繁 高原缺氧 地球自转偏向力大 破坏企鹅的生存环境 可供施工时间短 A B C D 【小题 2】与中山站和长城站相比,昆仑站进行天文观测的条件更好。这是因为其所在地 A昼短夜长、视野开阔 B自转的线速度较快、风速较小 C地势较高、盛行上升气流 D大气透明度较高、连续观测时间较长 【小
8、题 3】昆仑站位于长城站的 A西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南方向 D东北方向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D 【小题 3】 B 现有四幅我国省区挂图,如果图幅大小相同,那么按比例尺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仅指省区的陆地面积而言 ) A新、青、鲁、琼 B琼、鲁、青、新 C鲁、琼、新、青 D青、鲁、新、琼 答案: B 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 1】青岛所临的海区为 A东海 B黄海 C渤海 D南海 【小题 2】有关该海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季风洋流盛行 B海底锰结核资源丰富 C海底全为大陆架 D为我国内海之一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综合题 新疆的伊犁河谷被誉为
9、“中国天府 ”、 “西域湿岛 ”。读新疆局部地区年降水量图 (单位: mm)(图 A)及伊犁河谷地区分布示意图 (图 B),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 (1)(3分 )图 A中,甲地形区的降水量比周围 ,分析其主要原因。 (2) (5分 )分析伊犁河谷地种植冬小麦的自然条件。 (3)( 4分)每年 4月和 7、 8月伊犁河有 2次汛期,试分析其形成原因。 答案: (1) ( 3 分)少( 1 分);该地区深居内陆 (远离海洋 ),加之地形闭塞,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因而降水稀少( 2分) (2) ( 5 分)有利,河谷地区,地形平坦( 1 分 )土壤肥沃( 1 分 );受天山阻挡,冬季相对温
10、暖,利于小麦安全越冬( 1分 ):位于山地迎风坡,丰富的降水和地表水为小麦生长提供了较充足的灌溉水源 (1 分 )。不利:易受低温冻害。( 1 分) (3)( 4 分) 4 月气温回升伊犁河流域冬季积雪大量融化,形成春汛( 2 分); 7、8月一年中气温最高,伊犁河流域高山冰川融化及大气降水,使伊犁河河水暴涨形成夏汛( 2分) 环渤海经济区在全国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成为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读图,回答问题。 (8分 ) (1)目前, _资源短缺成为影响环渤海经济区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 (1分 ) (2)图中乙河 3 5月流量较少,试分析其原因。 (3分 ) (3)外资企业纷纷落
11、户天津、青岛、大连,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条件有哪些? (4分 ) 答案: (1)水 (2)3 5 月雨带没有到达,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工、农业用水量大,灌溉用水多。 (3)都是开放的港口城市,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且素质高,高等院校较多;市场广阔;基础设施完善;工业基础好、协作条件好。 (答出 4点即可 ) 读欧洲地形图和气候分布图,回答问题。 (1)结合欧洲地形图和气候分布图 ,分析温带海洋性气候在西欧分布最广的原因(6分 ) (2)莱茵河是世界著名的河流,自古以来就是西欧南北交通大动脉,试从自然方面分析其航运业发达的原因。 (4分 ) (3)据图分析, A地与 B地相比气候有什么差异,
12、并说明导致差异的主导因素。(8分 ) 答案: .(1)西欧平原面积广大,使西风可以深入内陆;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多峡湾分布,有利于海水的深入加强西欧的海洋性,所以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广泛。 (6分 ) (2)主要处于温带海洋气候区,降水丰沛且比较均匀;流域内地形平坦,利于航运。 (4分 ) (3)气候差异: A地降水多;季 节差异小;气温变化小 (或气温年较差小 )(还有其它说法意思对即可得分 )(6分 ) 主导因素:海陆位置的差异 (或 A地位于沿海, B地深入内陆 )(2分 ) 读 “世界某一区域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等值线图 ”,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 (1)图示区域地形以 为主。 (1
13、分 ) (2)描述图中 20S沿线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并阐释其形成原因。 (5分 ) (3)指出图中回归线附近沿海和内陆、东岸和西岸年均温有何不同 ,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6分 ) 答案: (1)高原 (1分 ) (2)由东向西逐渐减少。 (1分 )东部地区因受到来自海洋的 东南信风 (水汽含量大 )以及流经沿岸海域的暖流的影响 ,降水较多 ; (2分 )由东向西受湿润的东南信风的影响逐渐减小 ,影响大陆西岸地区的东南信风主要来自大陆 (水汽含量小 )并且受到流经沿岸海域的寒流的影响 ,降水较少。 (2分 ) (3)内陆地区的气温比同纬度的沿海地区高 , (1分 )主要是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 (2分 )。东岸的气温比同纬度的西岸高 , (1分 )主要是因为东岸海域有暖流流经 ,暖流起增温作用 ;西岸海域有寒流流经 ,寒流起降温作用 (2分 )。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