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广东省龙川一中高一 3月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科学家在巴丹吉林沙漠西部发现了一处面积约 100多平方千米,形状特殊的花岗岩地貌类型,该处花岗岩岩体表面千疮百孔,形如蜂巢。 “蜂巢 ”组合在一起,如流云翻浪、似百兽飞禽。伟硕岩体已被淘蚀得薄如蛋壳。据分析,此处的花岗岩形成距今不到 1亿年,在花岗岩体的外围出露的是距今 5亿至 4亿年的沉积岩地层。据此回答题。 【小题 1】造成这种 “蜂巢 ”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 A岩浆活动 B风力沉积 C风力侵蚀 D流水侵蚀 【小题 2】下列地貌与材料所述的 “蜂巢 ”形成作用相同的是 ( ) A沙丘 B火山锥 C冲
2、积扇 D风蚀洼地 【小题 3】关于此处花岗岩与沉积岩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花岗岩先形成,沉积岩后形成;然后外力作用进行长期侵蚀 B沉积岩先形成,花岗岩后形成;然后外力作用进行长期侵蚀 C沉积岩与花岗岩同时形成;然后外力作用进行长期侵蚀 D根据材料,无法判断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3】 B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材料 “蜂巢 ”组合在一起,如流云翻浪,似百兽飞禽,部分岩体已被淘蚀得薄如蛋壳。可以判断其为风力侵蚀的结果。 【小题 2】风蚀洼地也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 【小题 3】由题文中 “此处的花岗岩形成距今不到 1亿年,在花岗岩体的外围出露的是距
3、今 5 亿至 4 亿年的沉积岩地层 ”可以判断沉积岩先形成,花岗岩后形成;然后外力作用进行长期侵蚀形成花岗岩岩体表面千疮百孔的形态。 考点:本题考查外力作用的形式。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此题要注意从题文中获取地理信息,考查了学生从题文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也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 能力。 下图左图为 “世界某区域示意图 ”,右图为 “M地区气候资料图 ”,图中山地M一侧的山坡为西侧。据此完成题。 【小题 1】关于该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海域洋流对沿岸有降温减湿作用 B M地 7月受下沉气流影响 C该海域洋流对沿岸有增温增湿作用 D M地 1月受上升气流影响 【小题 2】关于
4、图中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M地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山脉右侧自然带成因主要为距离海洋远 C影响垂直自然带在山脉两侧海拔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热量 D影响垂直自然带在山脉两侧海拔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 M地的气候资料图可知,该地一月气温高,降水少,七月气温低,降水多,故该地属于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分布纬度在南半球的 30度到40度之间大陆西岸,该海域有寒流流经,寒流对沿岸有降温减湿作用。 【小题 2】 M地为地中海气候,其对应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影响垂直自然带在山脉两侧海拔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水分,山脉
5、右侧非地带性沙漠位于背风坡,是由于山脉阻挡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导致气候干旱而形成的。 考点: 本题考查区域地域分异规律的影响因素。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 M地的气候类型,并借助 M地气候类型对区域进行定位,这是解答本题的前提。 读某沿海地区一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回答题。 【小题 1】该山地可能位于 ( ) A北半球温带地区 B南半球温带地区 C北半球亚热带地区 D南半球亚热带地区 【小题 2】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的成因是 ( ) A一定是受季风影响形成的 B一定是受西风影响形成的 C受西风和副高交替影响形成的 D可能是受季风影响形成的,也可能是受西风影响形成的 答案:
6、【小题 1】 A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图中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 ,因基带与当地的水平自然带分布一致 ,所以该地位于温带地区;同一垂直自然带在 S(南)坡分布的高度较高 ,说明 S坡为阳坡 ,即该地处于北半球。 【小题 2】在北半球 ,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气候可能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也可能是温带季风气候,则影响其的大气环流可能是中纬西风带,也可能是季风影响。 考点:本题考查山体的垂直地域分异。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确定山体 的位置。另外还需明确:( 1)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对应的自然带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明确温带海洋性气候和
7、温带季风气候的成因。 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结合下图完成题。 判断方框 、 、 、 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 ) 土壤水增多 库区蒸发量增大 蒸腾加强 植被覆盖率增大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结合框图与备选答案:之间的因果关系分析,修建水库 使地下水位上升,土壤水增多 植被增多 蒸腾增强。各自然要素是相互关联的,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的要素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考点:本题考查各地理要素间的因果关系。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修水库后,土壤水增多,植被覆盖率增大,库区蒸发量增
8、大、植物蒸腾作用加强,会使库区周围的降水增多。明确了各地理要素间的因果关系,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20世纪 30年代,美国中西部大草原过度开垦、放牧,造成的频繁的 “黑风暴 ”刮走了 3亿吨尘土。 据此完成题。 【小题 1】 “黑风暴 ”现象的直接原因主要是 ( ) A植被遭到破坏 B地下水位下降 C降水异常减少 D温室效应加剧 【小题 2】 “黑风暴 ”现象对我国北方农业发展的启示是 ( ) A少耕免耕,维持土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B深翻扩耕,充分挖掘土地的生产潜力 C施用绿肥,防止土壤肥力不断下降 D退耕还林还牧,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9、1】 “黑风暴 ”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方式,破坏了地表植被,从而使地表失去植被保护,地表沙粒在风力的吹拂作用下而出现的。 【小题 2】美国的 “黑风暴 ”启示我们,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要保护好自然植被,对于过去存在的滥垦、滥耕现象,要及时地退耕还林还牧。 考点:本题考查 “黑风暴 ”的形成原因。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 “黑风暴 ”的出现,说明地理环境中的某一要素受到了影响,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受到影响,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图甲为大陆东岸某河段示意图,图乙为图甲 EF 处河床横断面图。读图回答题 甲 乙 【小题 1】下列关于图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 EF 处,离河岸越
10、远的地方岩石年龄越老 B地势西高东低 C 处河岸比 两处侵蚀更严重 D 处比 处建港条件优越 【小题 2】关于图中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位于南半球 B不可能出现结冰现象 C全年流量变化大 D EF 附近河段是地下水补给河水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结合图乙中 E岸堆积 (即左岸 ), F岸侵蚀 (即右岸 )判断,此图甲中地区位于北半球,为温带季风气候 (或温带大陆性气候 )分布区,图乙中地质构造为背斜,离河岸越远,岩石年龄越新;根据指向标及河流流向可判断地势南高北低; 处为凹岸以侵蚀为主, 为凸岸以堆积为主; 处侵蚀作用强,水深利于建港。
11、【小题 2】由上题分析知该地位于北半球;该河流流经温带地区,且由较低纬流向较高纬度,故可能会发生凌汛;该河段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大,故该河流全年流量变化大;地下水由高潜水位流向低潜水位,且垂直于等潜水位线,故图中地下水的流向背离河流,河水补给地下水。 考点:本题借助地理示意图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需掌握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方法。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冲刷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因此,底部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图所示: 由于
12、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变得越来越弯曲。 【方法技巧】河流的水文特征 ( 1)水位、流量大小及其季节变化由降水决定的。夏季降水丰沛,河流流量大增,水位上升,冬季降水少,河流水量减少,水位下降。降水的季节变化大,河流流量季节 变化也大。 ( 2)汛期长短:雨季开始早结束晚,河流汛期长。雨季开始晚,结束早,河流汛期短。 ( 3)含沙量大小由植被覆盖情况和土质状况决定的。植被覆盖差,土质疏松,河流含沙量大。反之,含沙量小。 ( 4)有无结冰期由流域内最低气温决定的。月均温在 0 以下河流结冰, 0以上无结冰期。 ( 5)河水流速大小由地形决定,落差大流速大、地形平坦、水流缓慢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受多种
13、自然因素的影响,读下图回答题。 【小题 1】图示的地表形态中,容易形成聚落的是 ( ) A B C D 【小题 2】某聚落所在区域广泛分布着上述四种地表形态,则制约该聚落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 A光照 B地形 C热量 D水资源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在聚落形成过程中,地表形态影响着聚落的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如干旱地区的山前洪积扇有利于聚落的发育。 【小题 2】上述四种地表形态广泛分布的地区,类似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比较缺乏。 考点:本题考查聚落形成发展的影响因素。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另外学生还需
14、明确影响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主要 因素有地形、 气候、资源 、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还有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历史文化等社会条件。 【考点】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 1)河流的冲积平原为聚落的分布提供了多方面的有利条件。 ( 2)河流可为聚落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 ( 3)河流作为交通运输通道,可方便聚落的对外联系和运输。 ( 4)河流的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可为聚落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图为 “我国东部某地区等高线分布图 ”。 读图,完成题。 【小题 1】图中东部的地貌是 ( ) A河口三角洲 B冲积扇 C峡谷 D峡湾 【小题 2】形成东部地貌过程中最明显的时间是 (
15、) A 1月 B 4月 C 7月 D 10月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图中东部地貌为河流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冲积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 【小题 2】该地位于台湾省东部,河流的汛期在夏季( 7 月),沉积作用最明显。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地貌类型的判读与成因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冲积扇的形成过程,河流流出山口,因坡降骤减,河流的部分挟带物发生沉积,形成由出山口顶向外辐射的扇形堆积体,即冲 积扇。 【知识拓展】河流地貌 山区河流以侵蚀作用为主,河流下切,形成 V 形河谷,一般多峡谷,流速快,谷底沉积物较粗大。 在河流出
16、山口,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放慢,携带的砾石和泥沙大量堆积下来,形成扇形、锥状堆积体,即冲积扇。一般顶部物质较粗,主要为砂、砾,边缘一般多为沙、粉沙及亚黏土,边缘常有泉水出露,可发展自流灌溉,干旱地区绿洲一般位于冲积扇边缘,在我国天山山麓、太行山东部山麓、昆仑山和祁连山北麓有较大面积的冲积扇。 平原地区河流,河道开阔,水流平缓,以堆积作用为主,形成冲积平原 。河底沉积物颗粒较细小,曲流发育,往往在凹岸侵蚀而在凸岸堆积。这里一般土壤肥沃、地势低平、水源充足,有航运和养殖之利,人口、城市密集。在河流入海口处,受潮水顶托等影响,流速减慢,泥沙堆积成多个沙洲,逐渐发育成为三角洲。
17、 读下图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题。 【小题 1】通常能找到化石的岩层是 ( ) 花岗岩 石灰岩 砾石层 页岩 A B C D 【小题 2】对图示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曾经经受水平挤压运动 B曾受水平扩张运动 C没有良好的储油构造 D没有良好的储水构造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化石通常在沉积岩中找到,而图中的沉积岩有石灰岩、页岩等。 【小题 2】通过图示可以看出该地区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发生变形,超过岩层的承受力发生断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形成背斜构造,背斜构造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考点:本题考查地质构造的判断与应用。 点评:本
18、题难度中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1)明确地质构造的判断方法。( 2)熟练掌握地质构造规律的应用。 【方法技巧】地质构造 1褶皱与断层的对比分析 地质构造 褶皱 断层 背斜 向斜 判断从形态上 岩层一般向上拱起 岩层一般向下弯曲 岩层受力断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 从岩层新老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 中心部分岩层较新,方法 关系上 两翼部分岩层较新。 两翼部分岩层较老。 图示 构造地貌 未侵蚀地貌 山岭 谷地或盆地 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地垒常形成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地堑常形成谷底或低地,如渭河谷地、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有泉、湖泊。 侵蚀后地貌
19、谷地或盆地 山岭 图示 2地质构造规律的应用 地质构造规律有很强的实践性,对生产有指导作用。 ( 1)利用向斜构造找水: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小题 1】图中 B、 D代表的岩石分别是 ( ) A.侵入型岩浆岩、沉积岩 B.沉积岩、侵入型岩浆岩 C.变质岩、喷出型岩浆岩 D.沉积岩、变质岩 【小题 2】图中 表示的是 ( ) A外力作用 B变质作用 C上升、冷却凝固 D重熔再生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由图可知,图中沉积物通过 作用指向 D,则可判断 D为沉积岩, 代表外力作用
20、(固结成岩作用);又由图可知, A喷出形成 E,则可判断 A为岩浆, E为喷出型岩浆岩, B没有喷出地表,来源于岩浆,则 B为侵入型岩浆岩。 【小题 2】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 D为沉积岩, B为侵入型岩浆岩, E为喷出型岩浆岩, A为岩浆,剩下 C只能为变质岩,则指向变质岩的箭头 表示的是变质作用。 考点:本题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找突破口,如图中的 “沉积物 ”、 “喷出 ”等关键字眼。另外学生还需明确:地球内 部的岩浆因地壳运动有的停留在地下缓慢冷却凝固而形成侵入岩,有的喷出地表迅速冷却凝固形成喷出岩,岩浆岩受到流水、风、冰川、海浪的侵
21、蚀、搬运、堆积作用,形成沉积物,沉积物经过地壳凹陷,固结成岩,成为沉积岩。同时,这些已生成的岩石,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发生变质形成变质岩。在喷出岩的形成过程中,地面有时会发生火山活动和地震,它们都是地球内能的释放形式。 综合题 下图中的三幅小图为某自西向东流的河流上、中、下游三个不同河段处的河床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内容 (16分 )。 (1)A、 B、 C三处河床剖面图位于上游的 是 _ ;位于下游的是 _ ;若在该河干流建一水电站,位置比较合理的坝址应选在 _ 处。 (6分 )。 (2)该河位于 _ 半球,判断理由是 _(4分 )。 (3) 分析该地森林过度采伐产生的环境问题。 (6分
22、) 答案: (1)A B C (2)北 河流的南岸 (右岸 )侵蚀较深,北岸 (左岸 )以堆积为主,地转偏向力向右偏 (3)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水土流失加重,河流含沙量增加;洪涝灾害频度和强度增大;生物多样性减少;地下水补给量减少。 试题分析: 第 (1)题 ,河流在上中游一般以流水侵蚀为主尤其上游地区流水侵蚀力更强,地貌上多形成 V 型河谷;而在下游多以流水沉积为主,地貌上多表现为河道较宽、且河床较浅;据此可判断上中下游。建坝要考虑地基、水能多少。 C处为背斜构造,无断层出现,则地基较坚固;同时处在河流的中游地带,一般地势落差较大,且水量较丰富,是理想的建坝位置。 A处断层构造地质不稳,不适
23、宜建坝。 第 (2)题,图中 B河段南岸较陡,题中信息提示该河自西向东流,说明河流侵蚀右岸,是受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影响的结果。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右偏,所以该河位于北半球。 第 (3)题,河流 上游一般地势较陡峭,森林主要起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若森林被破坏,一般会出现水土流失,从而河流含沙量增加;同时涵养水源功能下降,会使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而河流含沙量增大会淤积河床,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会使洪峰更高,这样必然增加洪涝机率和损失程度。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地表的外力作用、地转偏向力、地质构造及森林的生态效应等知识点。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试题综合性强,考查知识点较为全面,思维量大,这也考
24、查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与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读 “南美洲南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图(图 1) ”、 “非洲自然带分布图(图 2) ”,完成下列问题。( 24分) 图 1 图 2 (1)填出图 2中自然带名称:( 4分) C_;D_。 (2)图 2中 BCD 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地理环境 _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是以 _为基础的。( 4分) (3)图 1中山脉西部海域位于 _ 板块。根据板块构造理论,说明该山脉高度的变化趋势是 _ ,原因是 。( 6分) (4)图 1中山脉东侧的荒漠景观属于 _现象,简要说明其形成原因 ;引起图 1中地理环境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_,该变化过程
25、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特征。( 8分) 答案: (1)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由赤道到两极(纬度地带性) 热量 (3)南极洲 该山脉可能升高。原因:该山脉位于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挤压碰撞处。 (4)非地带性 山脉 (安第斯山 )的隆起阻挡西风进入,为背风坡,降水少 地壳运动 (或地形抬升 ) 整体性 试题分析: 第( 1)题,非洲气候类型以赤道为对称轴呈南北对称分布。 C地区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东北信风带交替控制,不易形成降水。因此该地区形成高温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植被带是热带荒漠带; D地区位于地中海沿岸,常年受西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交替控制,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盛行
26、下沉气流,不易形成降水,西风控制下,温和多雨形成地中海气候,对应的植被带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第( 2)题,图 2中 BCD 自然带更替呈南北方向,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纬度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是以热量为基础的。 第( 3)题,图 1中山脉为 板块碰撞挤压形成高大山脉,其西部海域位于南极洲板块,该山脉可能升高,因为该山脉位于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挤压碰撞处。 第( 4)题,图 1中山脉东侧的荒漠景观属于非地带性现象,其成因为山脉阻挡西风深入,东侧降水减少,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森林植被逐渐演化为温带草原、温带荒漠。该变化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考点: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解答本题需明确以下几点:( 1)南美洲西海岸自然带的分布与其地形特点和沿岸的寒流有关。( 2)图示地区南部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主要与地形条件的改变有 关。( 3)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挤压碰撞形成安第斯山脉。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