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三角路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不包括地球的天体系统( ) A太阳系 B银河系 C总星系 D河外星系 答案: D 试题分析:地球属于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而不属于河外星系。 考点:本题考查天体系统。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天体系统的层次,知识性试题。 自 3月 21日至 9月 23日,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A北极圈内极昼范围的变化:大 小 大 B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大 小 大 C北半球夜长的变化:短 长 短 D地球公转速度:快 慢 快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 3月 21日 9 月 23日,太阳直射点始终在北半球,但直
2、射点先向北移,再向南移,故北极圈内极昼先变大,再变小, A错误;北京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再变小, B错误;北半球夜长先变短,再变长, C错误;地球公转先经过远日点后远离,故公转速度先变慢,再变快,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意义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能利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来判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利用与近日点、远日点的位置判断公转速度的变化。 对某地 (30E、 20N)的正确描述是 ( ) A一年中有太阳直射现象,且有两次直射机会 B有极昼极夜现象,但时间不长 C属热带地区,但无太阳直射现象 D属于温带地区,得到热量较少 答案: A 试题分析:该地纬度 20,位
3、于回归线之间,故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机会, A正确;极昼极夜现象只发生于极圈以内, B 错误;该地位于热带,有太阳直射,C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经纬度和地球运动地理意义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能利用纬度位置判断太阳直射、极昼极夜现象和五带的位置等,知识性试题。 所给四幅图中,反映北半球冬至日的是(图中阴影部 分表示黑夜,外圆是赤道,内圆是极圈)(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图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昼,故判断为北半球夏至日; B图晨昏线经过极点,即与经线重合,判断为春分或秋分日; C图自转方向显示为南半球,图示南极圈内出现极夜,故判断为北半球夏至日; D图自转方向判断为
4、南半球,南极圈内出现极昼,判断为北半球冬至日。 考点:本题考查晨昏线图的综合判断。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二分二至日晨昏线分布的基本特征。 热带与北温带的分界线是( ) A赤道 B南回归线 C南极圈 D北回归线 答案: D 试题分析:有太阳直射的范围为热带,故热带与北温带以北回归线为界。 考点:本题考查五带的划分。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五带划分的标准,知识性试题。 下列地壳结构中,主要组成物质为液态的是( ) A上地幔 B下地幔 C外核 D内核 答案: C 试题分析:横波无法在液态中传播,故结合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特征反映,古登堡以下的外核部分,横波消失,判断外核可能为液态。 考点:
5、本题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能结合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的变化判断地球内部的物质状况。 有关岩石圈的说 法中,正确的是 ( ) A由莫霍面以上的岩石组成 B地壳由岩石组成,所以岩石圈就是地壳 C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D由地幔和地壳组成 答案: C 试题分析: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的部分,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故 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内部结构。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岩石圈的范围,知识性试题。 图中 A、 B、 C三个箭头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 ) A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6、太阳辐射 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答案: B 试题分析:结合图示 A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B表示地面射向大气,故判断为地面辐射; C由大气射向地面,判断为大气逆辐射。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从图示分析入手,能判断图示大气的热力作用过程。 大气的保温效应是因为( ) 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选择性吸收作用 B地面的反射作用 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D大气的逆辐射作用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于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且通过大气逆辐射把能量还给了地面,对地面起了保温效应。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
7、解保温效应的基本原理,知识性试题。 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为( ) 青藏高原距离太阳近 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太阳高度角大 地势高,空气稀薄 白天太阳辐射强 云层厚 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河湖众 多,大气密度大,云雾天气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小。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水汽含量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晚上大气逆辐射弱,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大。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热力作用的应用。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的区域概况并能应用大气热力作用的原理
8、分析天气实例。 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 ) A地区间冷热不均 B海陆分布差异 C空气的升降运动 D地转偏向力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于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分布不均导致了高低纬度之间的温度差异,从而引起了大气运动。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运动。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大气运动的基本概况,知识性试题。 该图表示的热力环流中,错误的是 ( )答案: C 试题分析: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 “热的地方,空气上升,冷的地方,空气下沉 ”,故 A 正确;白天的山峰与山谷之间,谷地气温较山峰低,故谷地盛行下沉气流,山峰盛行上升气流, B正确;白天的海陆之间,陆地气温较海洋高,故海洋盛行下沉气流,陆地盛行上升气
9、流,故 C错误;城市为热岛,故城市始终盛行上升气流 ,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热力环流。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热力环流形成的基本原理。 市区与郊区相比,近地面 ( ) A气温高,气压高 B气温高,气压低 C气温低,气压低 D气温低,气压高 答案: B 试题分析:城市为热岛,故城市气温始终较郊区高,盛行上升气流,故城市近地面的气压较郊区低, B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的应用。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热力环流形成的基本原理。 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 ) A 太阳辐射 B 大气辐射 C 地面辐射 D 大气逆辐射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较差,而近
10、地面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有很强的吸收能力,故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即 C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过程。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热力作用的基本过程。知识性试题。 地球上有昼夜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 A地球公转 B地球自转 C地球是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D地球是个不规则的椭球体 答案: C 试题分析: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身不发光不透明,在阳光照射下而形成昼夜现象; C正确;由于地球公转产生了昼夜长短变化,由于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考点:本题考查昼夜现象的产生。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能区别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当北京时间( 120E)为 10月 2日早上 5
11、点时,英国伦敦( 0)的时间为( ) A 10月 1日 21时 B 10月 2日 9时 C 10月 1日 9时 D 10月 2日 13时 答案: A 试题分析:北京时间( 120E)为 2日 5时,伦敦时间为 0经线的地方时,即伦敦时间较北京时间晚 8个小时,计算得 1日 21时。 考点:本题考查时间问题计算。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地方时计算的一般方法:一越往东地方时越早,往西则地方时较晚;二 “东加西减 ”时差。 相同经度的地方( ) A地方时相同 B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C日出的时刻相同 D昼夜长短相同 答案: A 试题分析:地方时因经度而有变化,经度相同则地方时相同, A正确;纬度相同的
12、地方正午太阳高度、自转线速度、日出时刻和昼夜长短相同。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地理意义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地球自转线速度和地方时差异的基本规律。调用课本地球运动地理意义的相关内容。 下列有关太阳辐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太阳辐射能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地球,却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源泉 B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C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D我们日常生产、生活所利用的煤、石油、天然气是矿物燃料,与太阳辐射能无关 答案: D 试题分析:太阳辐射维持了地表的温度,是地球上植物生长;大
13、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煤、石油等是历史时期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太阳能被埋藏到地下,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变转化而形成的,故也与太阳辐射有关,故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辐射及对地球的影响。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大气的外部结构从里到外依次是( ) A光球、日冕、色球 B光球、色球、日冕 C色球、日冕、光球 D色球、光球、日冕 答案: B 试题分析:太阳大气由里向外分成: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大气分层。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了解太阳大气的分层规律,知识性试题。 太阳黑子出现在( ) A太阳大气结构的最外层 B太阳内部结构的最外层 C太阳外部结
14、构的色球层 D太阳外部结构的光球层 答案: D 试题分析:黑子发生于光球层;耀斑和日珥发生于色球层;太阳风发生于日冕层。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活动及分布。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太阳活动的分布,难度较低,本题还可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与太阳活动密切相关的地理现象是( ) A酸雨的形成 B月相的变化 C电离层的 强烈扰动 D扬尘、沙暴天气的出现 答案: C 试题分析:黑子活动影响地球上的气候变化(影响各地的降水量变化);耀斑爆发扰乱电离层,产生磁暴,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太阳风到达地球两极,产生极光。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知识
15、性试题。 下列现象是由磁暴产生的是 A短波通信出现短暂的中断 B极光 C气候异常 D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答案: D 试题分析:耀斑爆发产生磁暴,则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知识性试题。 所给四幅图中,能够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答案: A 试题分析:地球自转方向:自东向西, “北逆南顺 ”。故只有 A图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自转方向。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球自转方向的基本规律。 与诗句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最吻合的地点是( ) A 90E, 89N B 80W, 40S C
16、 10E, 1S D 180W, 71S 答案: C 试题分析:地球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周长 40000KM,故赤道上的线速度为 “日行八万里 ”。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线速度。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纬线长的特征和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变化规律。 关于地球自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上任何地点的自转角度速度都相同 B赤道上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最小 C南北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 D南北纬 60处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均为赤道处的一半 答案: C 试题分析:地球自转角速度规律:除南北两极外,自转角速度处处相等;自转线速度规律:自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为 0
17、。故 C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规律,知识性试题。 该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偏转方向的是( ) (虚线为运动方向,实线为偏转方向 )答案: B 试题分析:地转偏向力的方向:水平运动物体面对运动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发生偏转, B图表示北半球。 考点:本题考查地转偏向力。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转偏向力方向的基本规律。 下列地理现象中,因地球自转而产生的是( ) A杭州夏季昼长夜短 B南半球河流右岸多沙滩 C东海潮汐周期 性变化 D南极洲夜空常出现极光 答案: B 试题分析:昼夜长短的变化是由于地
18、球公转的而产生的, A错误;南半球河流右岸多沙滩是由于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偏,故是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地理意义, B正确;潮汐现象是由于天体间的引力作用, C错误;南极洲夜空中出现极光是由于太阳活动的影响,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掌握地球自转形成的地理意义,注意区别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假如黄赤交角减小到 20,那么地球上的五带的变化情况是( ) A热带范围将扩大, B温带范围将缩小 C寒带范围将缩小 D温带范围无变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黄赤交角变小,则回归线度数变小,则热带范围变小;而极圈度数与黄赤交角度数互余,故极圈度数变大,则极圈到极点的范围
19、即寒带的范围变小,则温带的范围变大。 考点:本题考查黄赤交角对五带的影响。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黄赤交角与回归线和极圈的度数关系。 5月 1 日这一天,太阳直射点( ) A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B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C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D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答案: A 试题分析: 5月 1日,位于 3月 21日 6 月 22日之间 ,故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逐渐向北移。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利用二分二至日的太阳直射点位置来判断全年的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规律。 地球表面上,决定太阳直射最北和最南界线的条件是( ) A地球的自转运动 B地球的球体形
20、状 C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D黄赤交角的大小 答案: D 试题分析: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主要是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故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范围即由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黄赤交角对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影响。 综合题 按照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写出八大行星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 8分) 由近及远写出八大行星 :_ _ 答案: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试题分析: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到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考点:本 题考查太阳系图示。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能掌握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分布规律,知识性
21、试题。 读二分二至图,分析回答。( 10分) ( 1)夏至日这一天,太阳直射 _,对应图中的 图(填字母)。此时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 _ _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 _ _现象。 ( 2)冬至日这一天,太阳直射 _, 该线及其以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 _值。 ( 3)春、秋分日,太阳直射在 _。这一天武汉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 ( 4)在图中 A、 B、 C、 D上标注地球自转方向。 答案: 【小题 1】北回归线( 2326N) C 大 极昼 【小题 2】南回归线( 2326S) 大 【小题 3】赤道 昼夜平分 【小题 4】略(逆时针) 试题分析: 【小题 1】结合图
22、示的太阳直射点位置判断, A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故判断为北半球冬至日;而 C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判断为北半球夏至日,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故北半球达到昼长最长,北极圈及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小题 2】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位置最 南,故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 【小题 3】春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全球昼夜平分。 【小题 4】地球自转方向应标注于地轴上,自西向东自转。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公转图示的基本判读。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能抓住二分二至日的太阳直射点位置,并利用太阳直射点位置判断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
23、分布状况。本题设计的内容较简单,还可以结合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判断地球公转速度、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季节等内容设计试题。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0分) ( 1)(作图)在图中用阴影表示出黑夜。此图表示以 (南或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 ( 2)此图表示的日期是 月 _日前后的阳光照射图。 E点此时是 点钟。 D点此时 _点钟。 B点此时为 点钟。北京时间为 点钟。 ( 3)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 _现象。 ( 4)此时以 和 _的经线圈将地球分为两天。 答案: 【小题 1】略 南 【小题 2】 12 22 12 18 15 23 【小题 3】极夜 【小题 4】 135 E 18
24、0 试题分析: 【小题 1】晨昏线为昼夜半球的分界线,背对阳光一侧为 夜半球。图示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故判断为南半球。 【小题 2】图示南极圈内出现极昼,故判断为北半球冬至日,日期为 12月 22日前后,图示 E点位于昼半球的平分线,故地方时为 12时。图示 D点为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故时间为 18时。利用自转方向和 E点的时间, B点位于 E点以东 45,故判断 B点时间为 15时。结合 B点的经度为 0,北京时间为 120E的地方还是,较 0经线的地方时早 8个小时,故北京时间为 23时。 【小题 3】此时为北半球冬至日,故北极圈及以北地区出现极夜。 【小题 4】分界两个日期的经线为 180经
25、线和 0时,可利用 0经线为 15时,计算 0时所在经线的经度为 135E。 考点:本题考查晨昏线图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能抓住图示的 自转方向、晨昏线分布特征等基本信息,判断节气、 12点的经线、极昼极夜分布等内容,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读 “大气热力环流模式图 ”(图中 A地热, B地冷),完成下列各题:( 12分) ( 1)请用箭头表示出气流的运动方向。 (2分 ) ( 2) A、 B 两地中, _地气压高, _地气压低 ( 3)在 A、 B、 C、 D四地中, _到 _地和 _到 _地之间的气流运动是热力原因直接形成的; _到 _地和 _到 _地之间的运动是气压差异形成的。 答案: 【小题 1】略 【小题 2】 B A 【小题 3】 AC DB CD BA 试题分析: 【小题 1】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 “热的地方,空气上升,冷的地方,空气下沉 ”。 【小题 2】结合上题分析, A处受热,故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 B处冷却,故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 【小题 3】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故直接形成空气的垂直运动,即 AC 、 DB;空气的水平运动是由于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 差异而形成。 考点:本题考查热力环流及图示。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能掌握热力环流形成的基本原理和过程分析,本题还可结合热力环流对等压面的影响设计试题。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