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2 ,大小:258.82KB ,
资源ID:349212      下载积分:1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4921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2-2013学年甘肃省甘谷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confusegate18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2-2013学年甘肃省甘谷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2-2013学年甘肃省甘谷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地理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 A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 B 2006年 3月重庆开县天然气泄漏 C太平洋海底火山爆发 D 2005年吉林化工厂爆炸导致松花江污染 答案: A 试题分析:灾害可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自然灾害是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而人为灾害是由人类的各种活动所引发的事故灾害。 选项 B、 D为人为灾害,选项 C没有承灾体。本小题选 A。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判断。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学生只要掌握自然灾害的定义即可作答。自然灾害

2、的发生的条件:( 1)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 2)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2008年 7月 25日热带风暴 “凤凰 ”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后加强为强台风,在福建登陆,沿海有 14省市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据此回答题。 【小题 1】四幅图中,能反映热带风暴 “凤凰 ”气流运动特征的是( ) 【小题 2】台风灾害的破坏力主要来自( ) 海啸 风暴潮 地震 狂风 暴雨 沙尘暴 A B C D 【小题 3】目前对台风最重要的监测手段是( ) A气象卫星 B航天飞机 C探测气球 D气象台人工监测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C 【小题 3】 A 试题分析: 【小

3、题 1】有题文可知,热带风暴 “凤凰 ”位于北半球,是北半球的气旋,中心是低压,是一个逆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漩涡,与图 C对应。 【小题 2】台风造成的危害主要是通过狂风、暴雨、巨浪和风暴潮方式实现的。 【小题 3】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是减轻台风灾害的重要措施。其中对台风的监测主要是利用气象卫星。 福建沿海地区台风 考点:本题考查台风的概念、成灾及防御措施。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学生还需明确台风频繁登陆区,狂风暴雨,易引发风暴潮、洪涝等;人口稠密,城镇众多,经济发达,造成严重损失。 防御措施:加强对台风的监测和预警;植树造林;修建水利和护坡工程,加固堤防;制定救灾应急预案。 下面那种灾

4、害与水灾、旱灾一起并称为我国封建社会的 “三大自然灾害 ”( ) A地震 B台风 C寒潮 D蝗灾 答案: D 试题分析:蝗灾与水灾、旱灾一起并称为我国封建社会的 “三大自然灾害 ”。 考点:本题考查蝗灾危害的严重性。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需明确:我国历史上造成重大灾难的害虫首推蝗虫,曾经与水灾、旱灾一起并称为三大自然灾害。 20世纪 90年代以来,受异常气候及生态环境恶化的影响,我国蝗虫灾害发生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为了搞好灭鼠工作,我们应该( ) A保护猫头鹰、鹰等鼠类的天敌 B使用 “毒鼠强 ”等化学药品灭鼠 C生态系统是平衡的,对鼠害可以听之任之 D禁止药物灭鼠 答案: A 试题分

5、析:为了搞好灭鼠工作,我们应该保护猫头鹰、鹰等鼠类的天敌。 考点:本题考查鼠灾的防治措施。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基本常识的考查。另外本题还可考查鼠灾的种类、危害及特点等知识点。 发生在我国东部地区的自然灾害比发生在西部地区的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大的原因是( ) A东部地区人口和经济密度大 B东部地区距离海洋近 C西部地区地形状况复杂 D东部地区平原面积大 答案: A 试题分析:发生在我国东部地区的自然灾害比发生在西部地区的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大的原因是东部地区人口和经济密度大。 考 点:本题考查灾情大小的影响因素。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 1)自然灾害有两种基本要

6、素,即导致灾害发生的各种诱因和承受灾害的各种客体。( 2)灾情是由致灾因子强度、受灾体特性共同决定的。目前人类虽然难以改变致灾因子,但是改变受灾体特性是有可能的。从区域角度看,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重减灾防灾投入,降低灾害危害程度,忽视防灾抗灾的经济发达区在灾害中是受灾最严重的区域,经济落后但防抗灾能力强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 读图,回答题。 【小题 1】图中若甲图为某山区等高线地形图 (单位:米 ),且该 地多岩崩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图中最易发生泥石流灾害的地点是 A A地 B B地 C C地 D D地 【小题 2】若乙图为甲图中某地等高线的一部分,实线为等高线 (单位:米 ),虚线为泥

7、石流路线,某游客此时正好位于 O 点,则其正确的逃生路线是图中 中的哪一条路线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图中若甲图为某山区等高线地形图,且该地多岩崩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图中最易发生泥石流灾害的地点是 B地。因为 B地等高线向高处凸,凸高为谷,即 B地处沟谷地带,最易发生泥石流。 【小题 2】泥石流发生时,应向垂直于沟谷的两侧山坡逃生,跑得越快越好。 考点:本题考查泥石流发生的条件与泥石流发生时的应对措施。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1)泥石流在山谷形成冲刷层,等高线加密。( 2)泥石流受三个基本因素控制:充足的水,足够

8、的堆积物,足够的地表和沟谷。另外还需知道我国的泥石流大体以燕山、太行山、龙门山、邛崃山、大凉山和乌蒙山一线为界,以西为主要发育地区,呈带状或片状分布,以东呈零星分布。 图为地震、滑坡两种地质灾害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小题 1】关于两种地质灾害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震多发生在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的地区 B滑坡是山区沟谷中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C两种地质灾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 D两种地质灾害的发生都与气象灾害存在着关联性 【小题 2】关于两种地质灾害的分布、危害和治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区分布均不受地形因素影响 B滑坡是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 C地震灾害可以通过监测和预报

9、避免灾害的发生 D恢复植被、保持水土可以减小滑坡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地震是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烈释放出来,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的地面震动,滑坡受三个基本因素控制:不稳定的山坡形态、软弱面的存在和破坏平衡的触发作用。滑坡多发在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的地区。地震有可能诱发滑坡,两者有一定的关联性。 【小题 2】滑坡多发生在山区,地震是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我们可以通过监测和预报地震灾害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滑坡多发在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的地区,恢复植被、保持水土可以减小滑坡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考点:本题考查地震、滑坡的

10、成因与危害。 点评:本题难 度较大,考查了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特点与分布,现将其内容总结如下: 【知识总结】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特点与分布 类型 成因 基本知识 基本特点 主要分布地区 地 震 内力作用 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烈释放出来,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的地面震动 震级:衡量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烈度:衡量地面受到影响和破坏程度,主要取决于震级,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等相关 分布广泛、危害大、伤亡大、突发性强 主要集中于环太平洋和地中海 喜马拉雅地震带 滑 坡 外力作用(斜坡重力作用 ) 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 受三个基本因素控制:不稳定的山坡形态、软弱面的存在和破坏

11、平衡的触发作用 分布广泛,危害大,伤亡大,突发性强 主要集中在地形崎岖的山地,如欧洲南部的阿尔卑斯山区、中国的横断山区、南美安第斯山区 泥 石 流 山区暴发的饱含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受三个基本因素控制:充足的水,足够的堆积物,足够的地表和沟谷坡度 自然灾害的分布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各区域中同一种灾害可能是不同的影响因素导致的。回答题。 【小题 1】造成同一种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地域差异的主要原因有( ) 自然灾害的强度不同 自然灾害孕育在不同的地球圈层中 个人对灾害的应急反应不同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 A B C D 【小题 2】我国东北地区和青藏高原共有的主要自然灾害是( ) A沙尘暴 B旱灾

12、C冻害 D洪涝灾害 【小题 3】上述灾害在两地区的形成原因分别是( ) A海拔高,距海近 B纬度较低,海拔高 C地势低,纬度较高 D纬度较高,海拔高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小题 3】 D 试题分析: 【小题 1】同一种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其主要原因有自然灾害的强度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 【小题 2】我国东北地区和青藏高原共有的主要自然灾害是冻害。因为东北地区纬度高,气温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 【小题 3】东北地区纬度高,气温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灾害分布的地域差异。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灾情大小的影响因

13、素。知道东北地区是因为纬度高导致的气温低;青藏高原是因为海拔高导致的气温低。 地震发生时的正确避震方法是( ) 在家可躲在床、桌下或旁边 在影剧院 ,应迅速跑到室外开阔空地 在教室可躲在书桌下或跳楼 在室外要远离高层建筑、烟囱、桥梁等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地震发生时,千万不要跳楼,排除 ,在家可躲在床、桌下或旁边,在室外要远离高层建筑、烟囱、桥梁等,如果你在影剧院、体育场或饭店,要迅速抱头卧在座位下面;也可在舞台或乐池下躲避;门口的观众可迅速跑出门外或体育场场内。 考点:本题考查地震发生时如何正确避震。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实用性强,真正体现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这一理念。破坏性

14、地震突然发生时,采取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的方法是应急避险的好办法。 【走进生活】如何正确避震 地震造成的损失要比大火、洪水大得多,往往会使整座城市处于瘫痪,大地震可使整个城市顷刻之间化为废墟。一旦发生了强烈地震,很难立刻得到救援。最有效的办法是掌握正确的避震方法,以自己的力量做好预防灾害的准备。 地震时的伤亡,主要是地震引起的火灾和房屋崩塌造成的。专家的研究表明:正确的避震方法可以大大减少人员伤亡。因此,在地震发生时候,人们是否掌握了 地震常识,是否预先考虑准备了方案,采取什么样的行动,都可以大大减轻地震造成的损害。 一、要有正确避震的思想准备 要就近避震,因为地震到来的时候,会造成建筑物的

15、倒塌,在楼房教室里的人要跑出去是很难的,如果跳楼,将造成意外的伤亡。我们要寻找安全的地方躲避地震,有坚固支撑物的旁边就是安全的地方。我们要自我保护,因为我们身体最重要的部位是头和胸,可以用手抱着头、或者用书包护着头。同时要听指挥,在老师、家长的带领下,迅速的离开教室、建筑物,不能拥挤避免踩伤。要团结互助,年纪大的帮助年纪小的,照顾身体不好的同学、老人总 之,我们要有就近避震、寻找安全地、听从指挥、团结互助的思想,才能在地震发生时保护自己的生命。 二、根据避震的思想准备要求,可以制定正确的地震方法 如果在学校 1、迅速抱头躲在各自的课桌下,等待地震过去,千万不能跳楼。 2、在老师的带领组织下,护

16、头快速通过楼梯过道,千万不要慌乱拥挤。 3、避开高大建筑物和危险物、蹲下,不要乱跑。 如果在家里 1、迅速就近躲在低矮牢固的家具边(牢固的桌下或床下、开间小的卫生间、内承重墙墙角)。 2、迅速关闭煤气和电源。 3、快速冷静离开楼房。 遇特殊危险场所的避震 1、燃气泄漏 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千万不要使用明火。 2、造成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葡萄逆风前进。 3、工厂的毒气泄漏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绕到逆风方向去,不要顺风跑。 三、地震发生时必须牢记几个方面 千万不要滞留在床(炕)上; 千万不要跳楼; 千万不要到阳台上去; 千万不要到窗边去; 千万不要呆在楼梯上; 千万不要乘电梯; 千万不要到

17、处乱跑,特别不要去楼道等人员拥挤的地方去。 我国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面积不断扩大的原因是( ) A人们的过度垦殖、放牧、樵采和水资源利用不当 B温带地区气温升高,蒸发旺盛 C近几年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活动异常 D扬尘和沙尘暴天气频发 答案: A 试题分析:我国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面积不断扩大的原因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密切相关,如过度垦殖、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与水资源利用不当都是导致土地退化的原因。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土地退化的原因。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土地退化的原因、形式。现将其知识点归纳总结如下:土地退化是指土地受到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或人为、自然综合因素的干扰、破坏而改

18、变土地原有的内部结构、理化性状,土地环境日趋恶劣,逐步减少或失去该土地原先所具有 的综合生产潜力的演替过程。 其产生原因有自然灾害、人为的破坏和不合理利用等。土地质量退化的主要形式有: 土地侵蚀(水土流失)。由自然界发生风力、洪水(水力)和机械重力及人为滥垦、滥伐、滥牧等原因所致。 土地沙漠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土地盐碱化。主要由灌溉不当和排水不畅引起。 土地次生潜育化。是水田土地的退化形式,主要由排灌不当和不合理耕作制度所造成。 土地污染。主要是由工业 “三废 ”污染、化肥农药污染和生物污染(种子、产品污染)所造成。此外,还有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造成的土地质量退化等。土地退化 严重

19、制约着农业生产的发展。防治土地退化,是合理利用土地的重要途径。 读下表,回答题。 20世纪 70年代以来全球自然灾害的统计 指标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1993-2002年 灾害数量 /次 1110 1987 2742 2935 死亡人数 /万人 196 80 79 53.1 受影响人数 /万人 7.4 14.5 19.6 25 灾害损失 /亿美元 1310 2040 6290 6550 【小题 1】表中信息反映出,自 20世纪 70年代以来 ( ) 灾害的强度减小 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增加 灾害数量增加 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减小 A B C D 【小题 2】表中因灾死亡人数不

20、断下降,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 A自然灾害出现的频率降低 B减灾系统和防灾意识增强 C人口数量减少 D灾害强度减小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由表中信息可知, 20世纪 70年代以来,尽管自然灾害次数增加,死亡人数却在下降。说明人类抵御灾害能力已有所提高;但灾害损失却越来越大,受影响人数也越来越多,说明灾害对人类社会 的损害程度增加了。 【小题 2】自然灾害次数增加,但表中因灾死亡人数不断下降,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减灾系统和防灾意识增强,人们的抗灾能力增强。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表,注意从表中提

21、炼地理信息。解答本题还需明确:灾情是由致灾因子强度、受灾体特性共同决定的。目前人类虽然难以改变致灾因子,但是改变受灾体特性是有可能的。从区域角度看。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重减灾防灾投入,降低灾害危害程度,忽视防灾抗灾的经济发达区在灾害中是受灾最严重的区域。 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而防灾减灾的任务既十分重要,也十分艰巨。读 “我国自然灾害区划图 ”,回答题。 【小题 1】下列灾害中属于气象灾害的有 干旱 滑坡 台风 风暴潮 寒潮 A B C D 【小题 2】与其他地区相比,地区 d分布最为集中的自然灾害是 A洪涝 B台风 C泥石流 D干旱 【小题 3】图中 a、 b、 c、

22、 d四个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A A B b C c D d 【小题 4】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情,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下列工程中,属于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的是 兴建长江三峡大型水利枢纽 兴建长江、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修建 “西气东输 ”管道 在沿海一带修建海防林工程 兴建广东大亚湾和阳江核电站 加固长江、黄河、珠江大堤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小题 3】 B 【小题 4】 B 试题分析: 【小题 1】下列灾害中属于气象灾害的有 干旱、 台风、 寒潮; 滑坡属于地质灾害; 风暴潮属于海洋灾害。 【小题 2】与其他地

23、区相比,地区 d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西南地区一是位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二是由于其地形,气候,植被等原因,成为我国泥石流的多发地区。 【小题 3】图中 a、 b、 c、 d四个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b。 B地位于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由于黄土土质疏松,且夏季多暴雨,黄土高原成为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小题 4】兴建长江三峡大型水利枢纽;加固长江,黄河大堤;兴建长江,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工程。防护林工程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减轻或治理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在沿海一带修建海防林工程也 是为了保护沿海地区免遭台风,海浪等的影响。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类型、分布、防灾减灾措施等知识点。 点评

24、: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在给自然灾害归类时要抓住两点:一是明确要按什么标准归类,二是看自然灾害对应哪一类。例如, 2010年 4月 14日 7时 49分,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的里氏 7.1 级地震,若按成因属于地质灾害,若按表现特征属于突发型灾害,若按发展过程属于原生灾害,若按损失程度属于重大灾害。 读我国旱涝灾害分布示意图,回答题。 【小题 1】 P地和 Q 地常常此旱彼涝,主要原因是( ) A夏季风进退异常 B海陆位置不同 C台风影响 D用水季节变化 【小题 2】我国旱涝灾害都较严重的是( ) A人口稀少地区 B经济落后地区 C东部平原地区 D盆

25、地高原地区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读图可知, P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 Q 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我国北方和南方地区经常此旱彼涝,主要原因是我国东部为季风区,夏季风的进退和强弱的变化引起降水的变化。 【小题 2】读图可知,我国旱涝灾害最严重的地区是我国的东部地区,又主要集中于平原地区。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旱涝灾害的分布与成因。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夏季风进退强弱对我国降水的影响。 读某河流修建水库前后径流量变化示意图,回答题。 【小题 1】修建水库后( ) 河流径流量增加 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 降水量季节变化增加 旱涝灾害的发生机

26、率减小 A B C D 【小题 2】可调节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以降低洪涝灾害发生的措施还有( ) 植树造林 人工降雨 疏浚河道 退耕还湖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水库具有调节河流径流量的作用,修建水库后,径流量季节变化会减小;旱涝灾害发生几率也会降低。 【小题 2】可调节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以降低洪涝灾害发生的措施除了修建水库外,还有植树造林、退耕还湖等。 考点:本题考查水库对河流径流量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水库的作用。水库作用是调节径流的季节变化,丰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修建水库 调节河流流量、流速 防洪功能

27、 河口滩涂的泥沙来源减少 面积增速变缓。 衡量灾情大小的标准是( ) A致灾因子强度 B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 C孕灾环境大小 D人类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数量 答案: B 试题分析:影响灾情大小的因素主要有三个:经济发展水平、灾害种类 (强度 )、减灾能力。一般而言,经济发展水平、灾害种类 (强度 )与灾情成正比,减灾能力与灾情成反比。 考点:本题考查衡量灾情大小的标准。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需明确灾情是由致灾因子强度、受灾体特性共同决定的。目前人类虽然难以改变致灾因子,但是改变受灾体特性是有可能的。从区域角度看,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重减灾防灾投入,降低灾害危害程度,忽视防灾抗灾的经济发达

28、区在灾害中是受灾最严重的区域。 某一自然灾害的灾情指标有受灾人口、经济损失等。该自然灾害可能是( ) A干旱 B洪涝 C地震 D风暴潮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灾情指标提到的 “海水养殖损失、沉损船只数量、受灾农田 ”等字眼可以判断出该自然灾 害可能是风暴潮灾害。 考点:本题考查风暴潮灾害。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通过灾情来推断自然灾害的类型。另外本题还可考查风暴潮的概念、分布、特点等知识点。 【知识小结】风暴潮 ( 1)概念: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海岸水面异常升高,海水漫溢上陆的现象。即风暴潮是因海上风暴原因引起海面异常升降而造成的灾害,分为台风或飓风风暴潮灾害和温带风暴潮灾

29、害两种。 ( 2)两种风暴潮的发生季节、地区和特点 发生季节 发生地区 特点 台风引起的风暴潮 多在夏秋季节台风鼎盛时期 凡受台风影响的沿岸地区均可能发生 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 温带风暴潮 春秋季节 中纬度沿海地区,以欧洲北海沿岸、美国东海岸以及我国的北方海区沿岸为多。 增水过程相对平缓 在灾害强度相同情况下,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经济落后但防抗灾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 B经济落后但防抗灾能力强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 C经济发达但防抗灾能力强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高 D经济发达但防抗灾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 答案: B

30、 试题分析:灾情是由致灾因子强度、受灾体特性共同决定的。目前人类虽然难以改变致灾因子,但是改变受灾体特性是有可能的。从区域角度看,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重减灾防灾投入,降低灾害危害程度,忽视防灾抗灾的经济发达区在灾害中是受灾最严重的区域,经济落后但防抗灾能力强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 考点:本题考查灾情的影响因素。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需明确经济发达但防抗灾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高;经济落后但防抗灾能力强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 读四种自然灾害持续时间示意图,回答题。 【小题 1】 四种灾害分别是( ) A地震、干旱、火山、洪涝 B干旱、洪涝、地震、火山 C地震、火山

31、、洪涝、干旱 D火山、地震、洪涝、干旱 【小题 2】关于图中自然灾害的正确叙述是( ) A 多分布在板块交界处 B 目前无法进行有效监测 C 主要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 D 持续时间长,但影响范围小 【小题 3】蝗灾是危害严重的生物灾害。图中所示的自然灾害中,与其发生密切相关的是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A 【小题 3】 B 试题分析: 【小题 1】自然灾害中,干旱持续时间最长,地震持续时间最短。 【小题 2】地震多分布在板块交界处。世界主要地震带有地中海一 喜马拉雅地带和环太平洋地带。 【小题 3】蝗灾与旱涝的关系密切相关,如下图所示: 考点:本题考查灾害类型的判

32、断。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自然灾害持续时间来判断 四种灾害的类型。 自 2006年 6月 15日起,新 “热带气旋等级 ”国家标准正式颁布实行。根据新标准,热带气旋分为热带低压带,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六个等级(见下表)。读表回答题。 名称 热 带低压带 热带风暴 强热带风暴 台风 强台风 超强台风 中心附近最大风力 67 级 89 级 10级 11 级 1213 级 1415 级 16级或以上 【小题 1】热带气旋 “桑美 ”于 2006年 8月 10日 17时 25分在浙江省登陆,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 17级。该热带气旋属于: ( ) A强热带风暴

33、B台风 C强台风 D超强台风 【小题 2】从卫星云图上看, “桑美 ”是一个:( ) A逆时针向外辐射的大漩涡 B逆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漩涡 C顺时针向外辐散的大漩涡 D顺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漩涡 【小题 3】 “桑美 ”带来的灾害主要有 风暴潮 地震 狂风 暴雨 沙尘暴( )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小题 3】 C 试题分析: 【小题 1】热带气旋 “桑美 ”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 17级,由表中数据可知,该热带气旋属于超强台风。 【小题 2】从卫星云图上看, “桑美 ”位于北半球,是北半球的气旋,中心是低压,是一个逆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漩涡。 【小题 3】台风带

34、来的灾害主要由狂风、暴雨和风暴潮造成。 考点:本题考查台风的类型、运动状况及台风带来的危害。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 ,解答本题需明确热带气旋根据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可分为热带低压带,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六个等级。 【知识小结】热带气旋 -台风(属于气象灾害) 台风 台风 (在西北太平洋上 )、飓风(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上) 概念 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 12级以上热带气旋 产生条件 有广阔的暧洋面( 26OC 以上) ; 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 有一定的地转偏向力(纬度大于 5O 的热带和副热带海洋) 结构 由外围大风区、旋涡风雨区和台风眼三部分组成 路径 西移路径(对华南影响较大

35、)、西北路径(对华东影响较大)、转向路径(对东部沿海影响较大) 天气特征 狂风暴雨 我国极易遭受台风的袭击的原因 我国位于太平洋西岸,由于西太平洋台风具有向西北方向移动的特征, 我国台风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 沿海重、南方重。 分布 时间分布:一年四季( 7-11月最频繁) ;空间分布 : 主要集中在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中国东南沿海(台风在我国登陆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广东、台湾、海南、福建等省)、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和美国东部海岸 危害 主要由狂风、暴雨和风暴潮造成。自然灾害灾情的大小与受灾体有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可能性越大。由于这些沿海地区由于人口、财产密集,工农业生

36、产发达,所以热带气旋常造成巨大的破坏和社会经济影响。 防御措施 预测和预报是防灾、减灾的主要措施 下列灾害中属于地质灾害的是 ( ) 鼠害 滑坡 台风 泥石流 风暴潮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 考点:本题考查常见的地质灾害。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鼠害属于生物灾害,台风、风暴潮属于气象灾害。 下列各组灾害的发生具有关联性的是 ( ) A火山喷发 泥石流 旱灾 B地震

37、海啸 洪灾 C寒潮 荒漠化 生物灾害 D旱灾 森林火灾 虫灾 答案: B 试题分析:许多自然灾害发生之后,常常会诱发出一连串的次生灾害,这种现象就称为灾害的连发性或灾害链。火山喷发 泥石流与旱灾无关联性;地震诱发海啸,可能导致洪灾,故 B对;寒潮带来降温,与荒漠化无关;旱灾可能引发森林火灾,森林火灾与虫灾无关。 考点:本题考查灾害链现象。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学生只要掌握各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即可作答。解答此题学生还需明确许多自然灾害,特别是等级高、强度大的自然灾害发生以后,常常诱发出一连串的其他灾害接连发生,这种现象叫灾害链。灾害链中最早发生的起作用的灾害称为原生灾害;而由原生灾害 所诱导出来

38、的灾害则称为次生灾害。 图中正确反映地震烈度、震级与震中距关系的是( )答案: D 试题分析: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因为一次地震释放多少能量是一定的),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 考点:本题考查地震烈度、震级与震中距之间的关系。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学生只要掌握地震的基本概念即可作答。地震属于地质灾害,相关知识表解而下: 地 震 概念和形成原因 当地壳中积累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成为 地震。 构造地震 震源: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称为震源。 基本概念 震中:地面正对着震源的那

39、一点称为震中。 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为震源深度。 震中距: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震中距。 等震线: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称为等震线。 特点 范围广、频度高、强度大、危害大 震级 震级:表示地震的大小 注意: A、它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 B、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因为一次地震释放多少能量是一定的)。 C、一般而言, 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破坏, 7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重大损害 烈度 烈度:表示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 注意: A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 影响烈度的因素 一般来说:震级越大,烈度越大。除此之外,烈度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结构和地

40、面建筑等有密切关系。 山区地震后,可能引发的次生自然灾害有( ) 风暴潮 泥石流 山体崩塌 滑坡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山区地震后,可能引发的次生自然灾害有 泥石流、 山体崩塌、 滑坡。 考点:本题考查山区地震后可能引发的次生自然灾害。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另外解答本题也可用排除法, 风暴潮发生在沿海,不是山区,排除带 的选项,本小题选 D。 下列可能促使泥石流发生的人类活动是 ( ) A围湖造田 B陡坡修筑梯田 C垦殖草原 D过度抽取地下水 答案: B 试题分析:陡坡修筑梯田,属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会诱发或加剧泥石流发生。 考点:本题考查泥石流发生的条件。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

41、,解答本题需明确泥石流发生的条件:( 1)自然因素:(地质)构造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多地震,易诱发滑坡和泥石流;(地貌)类型多变,地势起伏大,斜坡多,易发生滑坡 ;(气象)降水多,尤其是山区多暴雨、久雨天气,极易发生泥石流;( 2)人为因素,如开垦、开矿等,会诱发或加剧滑坡和泥石流。 综合题 沙尘暴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大气水平能见度小于 1千米的特殊天气现象。下列 A、 B、 C三图是 “我国沙尘暴活动的主要路径和强沙尘暴多发区 ”、 “华北地区沙尘暴生次数的统计资料 ”。分析下列各图,回答问题( 10分): 1.图中,西路沙尘暴先后影响的我国两大盆地是 盆地和 盆地;西北路先后影响

42、的地理区域有准噶尔盆地、 走廊、内蒙古高原、 高原和华北平原。 2.A图中强沙尘暴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表现为 3.B图所示的沙尘暴季节分布特点是 , 其主要原因 。 4.近几十年来,我国西北、华北地区沙尘暴发生频率增多,除自然原因外,可能的人为原因有 ;沙尘暴的不断发生会加剧 这一生态环境问题,为减轻该问题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有 。 答案:(共 10分) 1塔里木 柴达木 准噶尔 河西 黄土( 2分) 2气候干旱 沙漠广布 植被稀少( 3分) 3主要集中在冬春季节或春季 ( 1 分) 此时降水少,气候干燥,多大风天气。( 1分) 4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滥垦滥牧;植被遭受破坏等。 土地 荒漠化 营造

43、防护林;种草治沙等。( 3分) 试题分析:本题整体难度中等,就试题而言具有以下特点:( 1)以区域地图引入,区域图成为考查内容和要求的重要载体,考查学科内综合分析能力。试题的难度不大,但加大了学生思维转换,充分体现了文综试卷的综合性特点。( 2)试题信息呈现方式多样,既有文字表述,又有区域地图、统计图;试题情境较新,试问角度较新。对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要求在提高。( 3)考查能力多种:第 1、 2小题主要考查对于基础知识(我国主要的地形单元)的掌握情况和区域地图识图能力,第 3小题考查语言概括能力,第 4小题考查 读图获取信息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重视学生的答题规范和方法技巧,对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

44、要求高。( 4)本题紧扣时代脉搏,考查了近年来对我国社会生活影响较大的沙尘暴问题,考查内容为学科主干知识。( 5)关注人地和谐,注重地理学科的价值观导向功能。倡导人地和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地理学科的核心思想和最终价值取向。 第 1题,由图可知,西路沙尘暴先后影响的我国两大盆地是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西北路先后影响的地理区域有准噶尔盆地、河西走廊、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第 2题,由图可知,强沙尘暴多发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 其自然环境特点表现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植被稀少。 第 3题, B图所示的沙尘暴多发在 2、 3、 4、 5月份,季节分布特点是主要集中在冬春季节或春季,因为此

45、时降水少,气候干燥,多大风天气。 第 4题,近几十年来,我国西北、华北地区沙尘暴发生频率增多,除自然原因外,可能的人为原因有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滥垦滥牧;植被遭受破坏等;沙尘暴的不断发生会加剧土地荒漠化这一生态环境问题,为减轻该问题可采取的有效措施为生物措施,如营造防护林;种草治沙等。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沙尘暴路径、多发季节、危害与原因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 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针对地理学科的应试准备,特总结一下几个方面,供大家参考。 【备考启示】 1狠抓基础,重视学科主干知识 基础知识是任何学科任何考试都不可能回避的内容,高考题有易、中、难之分,但难题的解决也是建立在掌握深

46、厚的基础知识之上。文综试卷试题数量有限,考查知识点不会面面俱到,复习中要重视主干知识,夯实基础,熟练掌握重难点 (如地图知识、时间计算、地球运动原理、气候、洋流、区位分析、重点国家特征等 )。 2重视信息获取、读图、空间定位、知识应用等能力的培养 近几年来文综能力测试一直坚持 “以 能力立意 ”的命题指导思想。平时要重视对发现、收集和理解文字资料、图表、数据等能力的练习,加强对所获得的信息迅速与相关知识内容建立准确而有效联系的能力的培养等。 3注意加强学科内综合和学科间综合能力的培养 首先要重视单科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即对于某些知识点要进行相应的拓展和迁移,学会举一反三,把相似、相近的知识联系起

47、来,在头脑中构建知识网络;其次,注意与其他各学科进行全面和广泛的联系。 4关注生活,重视热点,但不盲目追逐热点 文综试题贴近生活,关注时代,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灵活性。对于热点事件和热点问题,我们 要保持敏感性,并应当做适当的练习题。但我们要清楚,高考题最终考查的还是学科知识和学科能力,对于热点练习不能太盲目和太滥。 5注意提高文字组织能力,进行有意识的文字表述训练 文综大题很多是简答题,突出考查学生的文字表述能力。有些题目学生感觉不难,但得分却不高,主要原因是学生分析和归纳问题能力欠缺,不善于从多角度、多层次来思考问题,而且文字表述能力有限。错别字较多、逻辑关系混乱、语句拉杂、专业术语不会运用

48、、卷面不整洁等是多数学生易犯的毛病。对此,广大学生要高度重视,在平时备考复习中应进行长期的应对性训练。 干 旱灾害是中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图反映了我国 1950-1991年间不同区域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 1)图中 “全年旱 ”的地区是 区(写序号)。 区旱灾主要出现在夏、秋季节,试简述其原因。 ( 2)图中旱灾最严重的地区是 区(写序号),说明判断依据。 ( 3)图中 “旱灾粮食损失量占本区气象灾害粮食损失总量的百分比( A) ”最低的地区是 区(写序号) 。影响该区最主要的气象灾害是 _。 ( 4)说明 区春旱引发的最主要的次生灾害及其监测手段。 答案:(共 10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