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福建省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读图,若有人从乙处观察,此人所见的经纬网为下图中的:答案: A 试题分析:抓住地球不同角度的视图的基本特征:所在位置即为经纬网图示的中心原点,故 A图应位于北半球中纬度的上空,符合乙位于; B图中心点位于赤道,故应为丙地上空的侧视图; C 图中心为北极点,故应为甲地上空俯视图;D图中心点为南极点,应为丁地上空的俯视图。 考点:本题考查经纬网图示。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判断地球不同角度视图的基本技巧:抓住中心点的位置即视点,注意比较分析。 在区域自然资源开发中,既能提高经济效益,又能提高环境效益的
2、措施是: A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资源的开发力度 B发展交通,提高运输能力 C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 D加强对资源的加工转换,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答案: C 试题分析:既能提高经济效益,又能提高环境效益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加大科技投入既能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率,又能减少废弃物的产生,提高环境效益。 考点:本题考查可持续 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低,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并能结合选项比较分析即可。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区域的规模有大有小,区域之间常发生物质、能量、信息等流动。读图 “资源跨区域调配示意图 ”,完成题。 【小题 1】若甲、乙分别对应目前我国的农村
3、地区和城市地区,则沿箭头 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是 A资金 B技术 C信息 D劳动力 【小题 2】若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发展中国家,则沿箭头 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主要是 A粮食 B工业成品 C矿产品 D技术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农村流向城市的主要是劳动力,而资金、信息、观念等因素均是由城市向农村转移的因素。 【小题 2】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输出的是矿产品,而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输出的是粮食、资金、技术和工业制成品。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经济联系。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区域联系中优势互补的基本特征,并注意比较乡村与城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区域发
4、展中的区位条件的差异。 读图 “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圈层示意图 ”,完成题。 【小题 1】珠江三角洲地区部分产业转移出去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资本过剩、污染严重 B产业结构单一,创新能力不足 C自然资源不足,使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逐渐下降 D当地人口稠密、交通拥挤 【小题 2】图中接受产业转移地区的突出优势是 A发展历史悠久,基础设施完善 B交通便利,资源丰富 C第一、二产业发达 D劳动力价格和地租相对低廉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的原因主要包括生产成本升高;该地区自然资源不足;环境污染严重等。与产业结构单一关系不大, B错误; 【小
5、题 2】该类产业多为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而接受 产业转移地区多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资源较为丰富,同时地租低、劳动力丰富等优势比较明显。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产业转移。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主要类型、原因等基本内容,并调用课本关于产业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即可。 图是 “江南丘陵某县农村生活用能构成图( a) ”及 “该县农村秸秆利用方式比例图( b) ”,读图完成题。 【小题 1】该县农村生活用能构成状况,可能带来的严重生态问题是 A土地盐碱化 B水土流失 C酸雨危害 D大气污染 【小题 2】关于该县农村秸秆利用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方式多样化
6、,科学合理 B主要用于还田,提高土壤肥力 C主要用作生活燃料,使用效率低 D主要用作饲料,综合利用率高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材料中提到该地位于江南丘陵地区,江南地区降水较多,再从图中看,农村生活用能以秸秆和薪柴为主,所以植被破坏较严重,因此易发生水土流失。 【小题 2】从甲图可知该县农村秸秆主要做为燃料,不合理,因此 A错误;而用做肥料还田的只占 3%,因此 B也错误;秸秆直接作为生活燃料不如制成沼气燃烧效 率高,因此 C项正确。 考点:本题组考查结构图的读图能力及我国江南丘陵地区的特征。 点评:此题是一种典型的扇形结构图。此类图能够明显的表示不
7、同部分所占百分比,在分析此类试题时必须抓主流,如该县农村这种生活用能构成状况可能带来的严重生态问题,我们必须看其能源比重最大的生活用能即秸秆来分析其可能产生的生态问题。 湿润系数是指一地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湿润系数越小,则该地干燥程度越明显。结合图回答题。 【小题 1】 A区域湿润系数是 : A小于 0.05 B大于 0.05 C等于 0.05 D无法判断 【小题 2】 B处湿润系数与周围地区存在差异,其主要原因是 : A夏季风影响不到,降水少 B太阳辐射强,蒸发量大 C地处盆地,对流旺盛 D山地降水多,蒸发量弱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等
8、值线 “高于高值,低于低值 ”的基本特征,且图示的等值距为0.15,故判断 A处闭合中心的湿润系数小于 0.05。 【小题 2】图示 B处的湿润系数较周边地区高,结合我国区域地理环境分析, B位于我国天山地区,由于迎受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水汽,形成山地地形雨,故湿润系数较周边地区高。 考点:本题 考查等值线的综合分析和我国的区域地理。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等值线 “高于高值,低于低值 ”的基本特征,并结合我国的区域地理概况分析即可。 我国为了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建设了许多防护林体系,其中规模较大的是 “三北 ” 防护林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据此,回答题: 【小题 1】 “三北 ”
9、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的环保功效是 A吸烟除尘 B美化环境 C防风固沙 D净化空气 【小题 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生态作用是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C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D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三北防护林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主要针对上述地区的土地荒漠化严重,故防风固沙是其主要功能。 【小题 2】长江中上游地区位于湿润地区,且降水集中多暴雨,由于长期的过度砍伐,植被破坏而导致了水土流失严重,故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是该生态工程的主要生态功能。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点评:
10、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我国的区域地理特征和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分布即可判断防护林的主要生态功能。 图是某地区的地形图,回 答题: 【小题 1】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A交通发达 B单位面积产量高 C水热条件好 D人均耕地面积广 【小题 2】以下不属于该商品粮基地特点的是 A以国营农场的经营方式为主 B粮食商品率处于较低水平 C已经形成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 D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小题 3】城市 P某家具厂生产的实木家具销往全国许多地方。影响该厂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A原料产地 B消费市场 C廉价劳动力 D高技术的研发人才 【
11、小题 4】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当地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 A土壤十分贫瘠 B开发的成本太高 C粮食过剩,价格下降 D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小题 3】 A 【小题 4】 D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和地理事物轮廓判断,该地区为我国东北平原,由于地广人稀,土地面积辽阔,故人均耕地面积广是该地区较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最主要优势条件。 【小题 2】注意 “不属于 ”,该地区位于我国东北平原,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广,故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粮食的商品率高,故 B项明显错误。 【小题 3】 P位于我国小兴安岭,森林广阔,布局家具厂属于原
12、料指向型工业。 【小题 4】该地区的三江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广的沼泽地,由于沼泽地具有调节局部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河流径流量、分解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等生态环境功能,故停止开垦沼泽地是为了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属于区域地理的基础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区域地理的基本概况,并结合影响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沼泽地的生态环境功能等内容分析即可。 读图,回答下列题: 【小题 1】图中 A在 B的: 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 【小题 2】关于 A、 B两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 B区域图示面积相同,实际面积 A区域比
13、 B区域大 B A、 B两区域实际面积相同 C两图的比例尺相同 D B图比例尺比 A图小 【小题 3】图中 B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季风水田农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混合农业 D大牧场放牧业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A 【小题 3】 B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两地的经纬度位置判断,从南北方向判断, A、 B 都位于北半球,且 B点纬度较 A点高,故 A点位于 B点的南面。从东西方向判断, A点位于118E-119E; B点位于 104W-103W,故从 A点向东到 B点跨经度约 140,为劣弧,故判断 A点位于 B点的西面。 【小题 2】图示 AB两图跨经纬度相同,但由
14、于 A区域所在纬度较低,故纬线较长,而经线长度一致,故 A区域表示的实际面积大于 B区域, A正确;由于两图的实际范围不同,而图示范围一致,故比例尺不同; B区域的实际范围较A区域实际范围小,故比例尺较大。 【小题 3】结合 B区域的经纬度位置判断,该地区位于美国中央大平原的中北部地区,故为著名的商品谷物农业。 考点:本题考查经纬网的综合应用。 点评:本题考点较多,但难度一般,解题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掌握经纬网图上,方向判断的基本方法:分别利用纬度判断南北方向;利用经度判断东西方向。 掌握经纬网图上,实际范围大小的比较。 掌握图幅相同,实际范围与比例尺的关系; 能结合经纬度进行世界区域定位。
15、图是 “地球经纬网示意图 ”。图中各点位于南半球和西半球的是: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图示的自转方向判断, 所在自转方向呈逆时针,故判断位于北半球;而 所在半球自转方向 呈顺时针,故判断位于南半球,西半球的范围为 160E向东到 20W,结合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判断, 位于东半球,而 位于西半球。 考点:本题考查经纬网的综合应用。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学生只要掌握南北半球的地球自转方向的差异,结合经度分布判断东西半球的位置差异。 读图 “某运河图 ”,回答题: 【小题 1】该运河长度约为: A 50千米 B 110千米 C 190千米 D 240千米 【小题 2】该图的比例尺约
16、为: A 1: 4000000 B四十万分之一 C 1: 1000000 D图上 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 80千米 【小题 3】该运河是: A两个大洲和两个国家的分界线 B为欧洲西部通往亚洲东部的最短航线 C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 D甲是太平洋,乙是大西洋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A 【小题 3】 C 试题分析: 【小题 1】把图示的运河长度转化到经线上,约跨纬度 1,故距离 =111KM*1。 【小题 2】比例尺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根据图示经线上,跨纬度 1的图示距离约 3厘米;实际距离约 110KM,转化为数值最接近于 1: 4000000。 【小题 3】根据图示的经纬度判
17、断,该运河应为巴拿马运河,位于巴拿马境内,分界南北美洲, A 错误;欧洲西部通往亚洲东部的最短航线是苏伊士运河航线,B错误;巴拿马运河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 C正确。根据巴拿马运河的走向判断,甲为加勒比海,属于大西洋;乙应位于太平洋,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基础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经纬网图上距离计算的一般方法和比例尺的计算方法;能结合经纬度分布进行区域定位。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对一般解题方法的归纳。 读图 “某沿海地区等高(深)线示意图 ”(单位:米),回答题: 【小题 1】 E点的海拔为: A -100 B 010 C 1020 D
18、 -1010 【小题 2】右图的剖面图与左图中的相对应的剖面线是 A PE线 B EF 线 C MP线 D LN 线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示 E点周围的等高线分布判断, E位于鞍部,结合 E点周边的等高线分布判断, E点的海拔高度位于 010 米之间。 【小题 2】根据剖面图的海拔高度和地形起伏判断,该剖面图经过海区,地势两边高,中间低,且该剖面线经过地区中间地势最低处海拔低于 -20米,故 LN连线符合。 考点: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属于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等高线图示的局部地形的判断,并能
19、结合等高线分布判断地形起伏,注意比较分析。 图中甲、丙在晨线上,此时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读图回答题: 【小题 1】该时刻太阳直射点在: A北半球、东半球 B北半球、西半球 C南半球、东半球 D南半球、西半球 【小题 2】对 图中此时甲、乙、丙、丁各地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白昼时间比丁地短 B丙地正午太阳高度可达 90 C甲地昼长等于乙地夜长 D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此时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故判断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图示甲、丙所在为晨线,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位于 160E上,时间为 6时,故计算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即正
20、午 12点所在经线为 110W,即位于西半球。 【小题 2】结合上题结论,甲、丁位于同一纬线上,昼夜长短相等, A错误;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只有直射点所在纬线,其正午太阳高度可达 90,丙位于赤道上, B错误;甲、乙两地所在纬度相等,但南北半球相反,故判断甲地的昼长等于乙地的夜长, C正确;此时地球公转至远日点附近,而不是夏至日,故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局部晨昏线图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较难,解题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利用地球公转是位置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 6时; 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即地方时为 12时; 南北半球纬度相同的两地,昼夜长短相反等。 图是
21、等高线图(单位:米),读图回答题: 【小题 1】若在 b处建一大坝,坝的顶端建到 a处,则该大坝的高度可能是: A 28米 B 38米 C 58米 D 62米 【小题 2】若 d处形成坡面径流,则 d处坡面径流流向是: A自东北流向西南 B自东流向西 C自东南流向西北 D自西北流向东南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示的等高线分布, b河流最低处海拔为 100120 米; a地海拔为 160米,故计算大坝的高差为 4060 米。 【小题 2】坡面上,径流方向与等高线垂直向下,并结合指向标判断流向。 考点: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难
22、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等高线的分布特征: “高于高值,低于低值 ”,并掌握利用等高线画出坡面径流的基本方法,注意利用指向标判断方向。 俄罗斯的摩尔曼斯克,每年都有 40多天的极夜,其极夜期大约发生在每年的: A 6月 1日至 7月 12日 B 11月 30日至 1月 14日 C 12月 2日至 1月 18日 D 11月 20日至 12月 31日 答案: B 试题分析:摩尔曼斯克位于北极圈以内,北极圈上出现极夜是在 12月 22日,故摩尔曼斯克出现极夜应在 12月 22日前后各 20天左右。 考 点:本题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极圈内极昼极夜范围的变化规律,注意利用
23、二至日的极昼极夜范围推理。 综合题 图是地球公转在二分二至四个节气中的某一个节气,阴影部分为夜半球,虚线是回归线或极圈 .读图回答问题。( 10分)图中经度不清 ( 1)该节气是 ,地球公转的速度较 (快或慢)。 ( 2)此时北京时间是 月 日 时 分,英国伦敦是 月 日。 ( 3)此时等太阳高度线是以 点为中心的同心圆; 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的最小值。 ( 4)以下关于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此时,东半球全部为夜半球 B该日北半球的白昼范围比南半球大 C该日北回归线是全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白昼最长的地区 D 160E经线上的人们,此时正迎来新的一天的曙光 答案:( 1)夏至 慢 (
24、2) 6月 22日 3时 20分 6月 21日 ( 3) 2326N, 110W 赤道以南 ( 4) B 试题分析:( 1)图示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南极圈内出现极夜,故判断为夏至日。地球公转接近于远日点,故公转速度较慢。( 2)图示70E经线为夜半球的平分线,即地方时为 0时,北京时间( 120E的地方时)较 70E的地方时早 3 小时 20 分钟,故计算北京时间为 6 月 22 日的 3 时 20 分。伦敦时间为 0经线的地方时,较 70E时间晚 4小时 40分,故伦敦此时为 6月21日。( 3)等太阳高度线的中心为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为北回归线;所在经线为 12时所在经线,
25、计算得 110W。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故南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4)图示晨昏线与经线相交,而不重合,故 A一定错误;由于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故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南半球昼短夜长,南极圈 内出现极夜,故 B项正确。此时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自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昼长分布规律:越往北昼越长, C错误;结合图示的晨昏线分布,越往北日出越早,只有在赤道上, 160E 此时为 6 点,刚好日出,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晨昏线图的综合判读。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解题需要把握晨昏线图示分析的几点规律: 能根据晨昏
26、线的分布特征判断二分二至日; 抓住晨昏线图上时间计算的突破口,找到 6点、 18点或 12点的位置; 掌握时间计算的一般方法:所求时间 =已知时间 +时差,东加西减。 能利用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断正午太阳高度和 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等。 图为某半岛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据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 10分) ( 1)图示范围内半岛的高差不超过 米,东西宽不超过 千米。 ( 2)一个人站在 M处,可以看到 A、 B、 C三点的 点;看日出最好的地点是 点。其中 处可能是河流。 ( 3)图示区域地形类型有 和 ,地势特点 东西两岸大陆架的特点 。 ( 4)拟在该半岛修建一个机场,应选择在 (东岸或西岸)。
27、答案:( 1) 800 500 ( 2) B C B (3)丘陵、山地 平原 中间高,东西低 东岸陡峻狭窄,西岸平缓宽广 ( 4)西岸 试题分析:( 1)根据等值线 “高于高值、低于低值 ”的特征判断,图示半岛内最高处的海拔高度为 600800 米,海平面为 0米,故高差不超过 800米。结合图示的比例尺,利用 0米等高线判断,东西宽度约 5厘米,故反映其东西宽度约500KM。( 2)连接 M点与 A、 B、 C三点, MA之间有小山峰,不能看到;MC 之间有山脊,故不能看到,而 MB之间为河谷,能看到。看日出应位于高处,且向东方向视野开阔处,故选 C点。图示 B点所在等高线 “凸高为低 ”,
28、判断为山谷,可能发育河流。( 3)根据图示的等高线分布,地势较低,起伏较小,故判断为低山、丘陵为主。地势 特征主要指出其高低分布,根据等高线特征判断,该地地区中部高,东西两侧较低。图示东侧大陆架等深线较密,表示坡度陡;而西侧大陆架等深线较稀疏,判断其坡度较缓。( 4)机场应布局于地形较平坦开阔的地区,图示半岛的西部等高线较稀疏,故适宜建机场。 考点: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属于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能抓住图示的等高线分布特征,掌握等高线分布 “高于高值,低于低值 ”; “凸高为低,凸低为高 ”的基本规律和影响机场分布的主要因素、地势特征的主要分布方法等内容即可判
29、断。 读我国新疆 (土地面积 166.48万平方千米 )荒漠化情况统计数据表,回答以下问题。( 10分) 表一 新疆的荒漠化土地类型 (万平方千米 ) 荒漠化土地总量 耕地 林地 草地 未利用土地 111.32 2.35 4.31 50.54 54.12 表二 新疆荒漠化土地形成因素 (万平方千米 ) 水蚀 风蚀 冻融 盐碱化 12.53 83.93 5.24 9.398 ( 1)据资料分析,新疆的农业结构中 业的比重最大,未利用土地以 为主。 ( 2)新疆的种植业类型属于(双选): A水田农业 B绿洲农业 C河谷农业 D灌溉农业 ( 3)新疆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中最大的优势是: ,最主要的限制
30、因素是: 。 ( 4)新疆荒漠化土地形成因素中,风蚀占比重最大,试分析其原因: 。 ( 5)土地盐碱化主要是由于 造成。 答案:( 1)畜牧业 荒漠 ( 2) BD (3)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水源缺乏 ( 4)气候干旱,风力大,沙质土壤。地表一旦失去植被保护就很容易产生风力侵蚀。 ( 5)不合理灌溉 试题分析:( 1)根据表格资料,新疆的土地利用以草地为主,故其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该地区气候干旱,故沙漠广布。( 2)新疆位于干旱地区,故种植业主要分布于绿洲地区,有灌 溉水源的地区,故属于旅游农业和灌溉农业。( 3)新疆地处干旱地区,降水少,故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是农业生产最大的自然条件优势,
31、而水源不足是主要的限制性条件。( 4)新疆的荒漠化成因的风蚀比重大,主要从其自然条件:气候干旱,风力大,和地表植被等方面分析。( 5)土地盐碱化是干旱、半干旱地区,不合理灌溉而导致地下水位上升,而引起了地表积盐严重。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属于区域地理的常规性考点,掌握我国区域地理的基本概况,并结合自然环境对农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分析,注意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对区域一般性问题的思路归纳,学会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四大工程的建设有利于我国东西互补、南北相济、资源共享,请写出我国水资源、能源和经济发展
32、水平的地区差异。( 3分) 水资源的南北差异: 。 能源供需的东西差异: 。 经济发展水平的东西差异: 。 (2)西电东送的北线工程山西火电输往京津唐地区,该工程的积极意义有: 。对山西会产生什么消极影响 。( 5分) (3)西气东输工程对上海的经济、社会和生态分别会产生怎样积极的作用?( 3分) 经济 ; 社会 ; 生态 。 答案:( 1)水资源:南多北少 能源:西多东少 经济:东部发达 ( 2)缓解了京津唐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与输煤比,减轻了铁路运输压力;提高了煤炭的附加值。造成山西大气污染,加重水资源紧张程度。 ( 3)经济:解决能源紧张问题,促进经济发展 社会: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环
33、境:减轻对大气污染,改善环境。 试题分析:( 1)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差异主要从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分析;能源分布的东西差异明显,东部能源需求量大,但常规能源少;西部能源需求量少,但能源丰富;经济发展水平:从东部向西部递减。( 2)可借鉴西气东输工程的积极影响,从能源、能源结构的调整、经济发展、环境等方面分析,对山西的消极影响主要从环境和水资源等方面分析。( 3)注意要求应分别从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影响,调用课本关系西气东输对输入地区的影响,对经济发展主要从缓解上海的能源问题分析;社会方面主要从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分析。环境主要从减轻大气污染,利用保护环境等方面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及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解题的关键是能结合图示我国的四大工程和我国的区域发展差异,借鉴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 ,注意题目的要求和答题的针对性。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