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公元 1076年的秋天,密州太守苏轼把酒问天之时,天上其实并没有一个真实的 “天宫 ”存在。935年后的这个秋天, 2011年 9月 29日 21时 16分 3秒,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至 10月 6日 18时,天宫一号已绕地球飞行 109圈。据此完成问题。 【小题 1】 “天宫一号 ”所绕转的天体属于( ) A恒星 B行星 C卫星 D星云 【小题 2】进入绕转轨道的 “天宫一号 ”属于( ) 太阳系 地月系 总星系 银河系 河外星
2、系 A B C D 【小题 3】 “天宫一号 ”发射时地球公转的速度( ) A由快变慢 B由慢变快 C接近最快 D接近最慢 【小题 4】 “天宫一号 ”发射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和移动方向是( ) A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B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C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D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小题 5】 “天宫一号 ”发射时,地球处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图示正确的是( ) 【小题 6】 “天宫一号 ”发射时,华侨林先生在美国纽约(西五区)收看实况转播,此时当地已是( ) A上午 B正午 C下午 D午夜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小题 3】 B 【小题 4】 D 【小题 5】 B 【
3、小题 6】 A 试题分析: 【小题 1】 “天宫一号 ”所绕转的天体是地球,地球自身不发光发热,围绕太阳运行,故属于行星。 【小题 2】 “天宫一号 ”绕转地球,故属于地月系,属于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而不属于河外星系。 【小题 3】 “天宫一号 ”发射时为 2011年 9月 29日,而地球公转速度在 1月初经过近日点时最快,在 7月初经过远日点时最慢。 9月 29时地球公转在从远日点到近日点的过程中,故公转速度由慢到快。 【小题 4】 9月 29日,位于从 9月 23日到 12月 22日之间,故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到南回归线之间,即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 【小题 5】 9月 29日,
4、地球公转应位于秋分日 冬至日之间,根据图示的太阳直射点位置判断, A图中地球位于春分和夏至之间, B图中地球位于秋分和冬至之间, C图中地球位于春分和夏至之间, D图中地球位于冬至与春分之间。 【小题 6】 “天宫一号 ”发射时为北京时间(东八区) 29日 21时 16分 3秒,西五区位于东八区西面 13个时区,故西五区的区时较北京时间晚 13个小时,计算西五区时间为 29日 8时 16分 3秒,即位于当地上午。 考点:本题考查天体系统、地球公转速度、太阳直射点位置、区时计算等内容。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但涉及面广,解答本题需明确以下几点: 掌握天体系统的层次关系; 掌握地球公转速度的基本规律
5、; 掌握二分二至日的太阳直射点位置,并以此归纳全球的太阳直射点位置和移动; 掌握区时计算的基本方法:所求时区 =已知时区 +时差。 该图中,能正确表示等压面分布的是 ( )答案: B 试题分析:热力环流的基本过程:热的地方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而冷的地方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而等压面弯曲的一般规律:高压处等压面向上凸,低压处等压面向下凹,故 B图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热力环流及等压面的变化。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掌握热力环流的基本过程:热的地方空气上升,冷的地方空气下沉。等压面弯曲的基本特征:高压处等压面向上凸,低压处等压面向下凹。 读所给的 “大气环流示意
6、图 ”,回答问题。 【小题 1】若表示三圈环流,且 间的风向为西南风,则图示的环流为( ) A北 半球低纬环流 B南半球中纬环流 C北半球中纬环流 D南半球高纬环流 【小题 2】若 地为南半球极地高压中心,则 间的风向为:(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小题 3】若表示热力环流,试比较 处的气压 ( )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A 【小题 3】 D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三圈环流图示,且 间的风向为西南风,故判断该环流位于中纬度,低纬的信风带和高纬度的极地东风带的近地面风向都为偏东风。而盛行西风为西南风,则判断为北半球;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
7、为西北风。 【小题 2】若 地为南半球极地高压中心,则图示表示南半球的高纬环流,则近地面的风(极地东风)的风向为东南风;北半球的极地东风为东北风。 【小题 3】若为热力环流,则图示气压分布的基本规律:垂直方向上,越往高空气压越低;水平方向上的气流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故判断 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环流、风向的判断和气压差异的比较。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掌握三圈环流的图示和近地面风向,利用画图来解题更方便,可画出全球三圈环流分布和近地面的风带分布即可解题。热力环流中的气压比较,应掌握方法:掌握气压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的基本规律即可。 该图示意某区城某月一条海平面等压线,图中 N 地气压高于
8、P地。 N 地风向为(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图示 N 地气压高于 P地,判断图示 N 地的北面气压较高,等压线以南气压较低,风向可利用画图判断,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 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 风向斜穿等压线即可画出风向箭头。 考点:本题考查等压线与风向。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能利用等压线分布进行风向基本画图方法,掌握影响风向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的作用规律。 所给四幅图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 答案: D 试题分析: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原动力,始终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近地面的风还受到地转偏向力和
9、摩擦力作用,最终风向与等压线斜交,且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故选 D图。 考点:本题考查风向判断。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能利用等压线分布进行风向基本画图方法,掌握影响风向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的作用规律。 下列四幅表示热力环流的图中,错误的是( ) 答案: A 试题分析: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 “热的地方,空气上升,冷的地方,空气下沉 ”,故 D正确;城市为热岛,故城市始终盛行上升气流, A错误。白天的山峰与山谷之间,谷地气温较山峰低,故谷地盛行下沉气流,山峰盛行上升气流, B正确;晚上的海陆之间,陆地气温较海洋低,故海洋盛行上升气流,陆地盛行下沉气流,故 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热力环流
10、及实例应用。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仔细读图,结合热力环流对应知识即可作答;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热力环流形成的基本原理。 读该图中两幅等压线图,、四处风力最大的是( ) A A处 B B处 C C处 D D处 答案: C 试题分析:两图的比例尺相同,而明显甲图之间的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异较乙图要小,故风力最大的是乙图中, C、 D两点比较, C处等压线较密,故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即风向最大。 考点:本题考查风力大小比较。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仔细读图,结合影响风力大小的根本原因即可作答,本题解 题的关键是掌握影响风力大小的基本因素和比较方法。 6月份在北半球, 12月份在南半球的气压
11、带是( ) A副热带高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 C极地高气压带 D赤道低气压带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于全球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故大致北半球夏季全球气压带风带北移,冬季南移。故导致了赤道低压带在北半球夏季位于北半球,而在北半球冬季,全部位于南半球。 考点:本题考查全球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结合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即可作答。 读 “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 ”,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点位于 30N 附近 B乙点位于 30N 附近 C 是冷性气流 D 盛行西南风 答案: A 试题分析:图示为 60附近,因盛行西风和极地东风交汇而形成的
12、极锋图示,根据锋面两侧气团的分布特征,冷气团总分布于锋面下面,故判断 为冷气团,即极地东风,源于乙地为极地附近; 表示位于锋面上的暖气团,即为盛行西风,源于 30附近的副热带高压带。 考点:本题考查极锋图示。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仔细读图,抓住图示锋面的基本特征和极锋的形成原因分析即可。 该图是春分日正午垂直立在北半球不同纬度四个地点的四根长竹竿影子的长短情况,四地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于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故图示 地没有影子,说明太阳直射,当地为赤道; 地的影子方向一致,判断都位于同一半球;故纬度越
13、高,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则影子越长,即可判断四地的纬度高低。 考点:本题考查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点评:本题看似有一定难度,但只要能掌握影子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之间的关系,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比较纬度差异,解题将变得较简单。 某城市地处 21.5N,冬至日时,为保证建筑物底层居室有良好的光照条件,南北两幢楼间距与楼高关系至少应是( ) A楼高的 2倍 B楼高的 3倍 C与楼高相等 D楼高的 4倍 答案: C 试题分析:两楼之间的楼间距应有前楼的影子决定,根据当地 21.5N,冬至日时的正午太阳高度可利用公式:正午太阳高度 =90-纬度差。计算冬至日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45,故楼高与影长相等。
14、 考点: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点评:本题属于常规考点,解题的关键是能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并通过画图构建直角三角形,计算前楼的影长(即两楼之间的楼间距)。 图中与新的一天范围较吻合的是 ( ) A 90W向东至 O B 90E向东至 90W C 180向东至 0 D 90E向东至 180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中心极点为北极,故自转方向为逆时针,而图示分界昼夜半球的晨昏线经过极点,与经线重合,判断此时为春分或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日出时间即 6时;日落时间为 18时。故结合自转方向图示 180经线的时间即 6时。新的一天从 0时向东到 180经线;计算此时 0时的经度应位于 6时
15、所在经线的西侧 90,故 0时所在经线为 90E。故选 D项。 考点:本题考查时间问题计算。 点评:本题难度居中,需要掌握晨昏线图上的时间计算、日界线问题。注意分界日期的两条界线及与自转方向的关系。基本步骤是: ( 1)图示晨昏线经过极点,判断为春分或秋分,确定日出时间和日落时间。 ( 2)利用自转方向,新的一天从 0时向东到 180经线。 ( 3)利用中心的经度差计算 0时所在经线的经度。 下列四个城市,在南半球冬至日这一天,当地正午人影朝南且略长的是( ) A澳门 B海口 C北京 D济南 答案: B 试题分析:南半球冬至日即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当地正午日影朝南,说明太阳
16、位于当地的北侧,故确定当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只有海口符合。 考点:本题考查日影方向。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掌握利用太阳方位判断日影朝向,从而确定当地的位置。并注意 “审题 ”。 我国南极中山站的五星红旗常年( ) A向西北飘扬 B向东北飘扬 C向西南飘扬 D向东南飘扬 答案: A 试题分析:南极附近受极地东风影响,在南半球极地东风为东南风,故红旗项西北方向飘。 考点:本题考查全球风带的风向。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全球风带的分布,根据两侧的高低气压分布和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判断风向。 下列图示的四种情况,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故海洋的昼夜温差较
17、陆地小;由于大气的热力作用,白天阴天多云,则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不会太高;而晚上多云,则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强,气温不会太低,故阴天昼夜温差较晴天小,故海洋上的阴天昼夜温差最小。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不同天气状况对大气热力作用的影响。 近地面大气最主要、最直接的热量来源是 ( ) A大气辐射 B地面辐射 C太阳辐射 D地热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于近地面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有限,而对地面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故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掌握太阳
18、辐射和地面辐射的差异,以及大气对地面辐射和太阳辐射吸收作用的差异,知识性试题。 与地球上存在生命无关的因素是( ) A日地距离适中 B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 C地球上形成了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D月球绕地球旋转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于日地距离适中,影响了地球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由于大小行星各行其道,故地球形成了较安全的宇宙环境;由于地球的质量体积适中,故引力适中,形成了较厚的大气层;都是地球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地球上生命存在条件及原因分析,调用课本相关内容,注意因果关系。 有关黑子的正确叙述是( ) A黑子的温度比周围其他地方高 B黑
19、子时多时少,变化周期约为 13年 C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D是太阳色球层出现的一些黑斑点 答案: C 试题分析:黑子是太阳光球层表面局部温度较周围气体地区低的区域, A、 D错误;黑子数量变化的周期大约为 11年, B错误;黑子活动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活动。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只要掌握了太阳活动的类型、分布等相关知识,解答此题轻而易举。 下列现象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是( ) A地球上出现四季的交替 B地面短波通讯受影响 C大 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气温升高 D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答案: B 试题分析:黑子活动影响地球上的气候变化(影响各地的降水量变化);耀
20、斑爆发扰乱电离层,产生磁暴,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太阳风到达地球两极,产生极光。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知识性试题。 下列四幅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答案: D 试题分析:地球自转方向:自东向西, “北逆南顺 ”。顺着自转方向东经度数增加,西经度数减小,故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自转方向。 点评:本题难度系数较低,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把握,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球自转方向的基本规律。 行驶的帆船,线速度最大的地方是( ) A船的最前端 B船的最末端 C船的底部 D桅杆的顶端 答案: D 试题分析:地球自
21、转线速度 =自转周长 /时间;由于桅杆的顶端的海拔最高,故自转的半径最大,则自转周长最长,线速度最大。 考点:本题考查对地球自转线速度规律的运用能力。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地球自转线速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对基础知识的运用。 读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若阴 影部分表示 7月 6日,非阴影部分为 7月 7日,则此时 “北京时间 ”是( ) A 7月 7日 12时 B 7月 7日 8时 C 7月 7日 10时 D 7月 7日 11时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于中心极点表示北极,故自转方向呈逆时针,阴影部分表示 7月6 日,非阴影部分为 7 月 7 日,则分界两个日期的两条界线为
22、 0 时和 180经线,结合自转方向,顺着自转方向经过 0时,日期加一天,顺着自转方向经过 180经线,日期减一天。故判断 NA表示 7日 0时;而 NB表示 180经线。利用 NA与 NB的经度差 135,故判断 NA的经度为 45W,北京时间( 120E)较 45W地方时早 11个小时,故北京时间为 7日 11时。 考点:本题考查时间问题计算。 点评:本题难度居中,需要掌握时差计算、日界线问题。注意分界日期的两条界线及与自转方向的关系。基本步骤是: ( 1)利用自转方向,判断 180和新的一天 0时的区别。 ( 2)利用中心的经度差计算 0时所在经线的经度。 ( 3)根据北京时间与新的一天
23、 0时时间的经度差计算时差; ( 4)按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北京时间。 一个旅游团从广州出发飞越浩瀚的太平洋到美国观光。判断以下行程中发生的地理事件。完成问题。 【小题 1】飞机在飞越太平洋中部时,由于时差的缘故,空姐要求旅客把自己的手表( ) A调快 1 小时 B调慢 1 小时 C调快 24 小时 D调慢 24 小时 【小题 2】到达美国后,酒店大堂悬挂着三个大钟(如图所示),这时北京时间可能为 ( ) A 5 时 B 8 时 C 16 时 D 21 时 【小题 3】从广州往返美国(航线不变),旅客发现去程时间短,返程时间较长,这可能是因为( ) A受地转偏向力影响的缘故 B受东北信风影响的
24、缘故 C受高空西风影响缘故 D受时差影响的缘故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小题 3】 C 试题分析: 【小题 1】从广州出发飞越太平洋到美国,需要自东向西越过日界线,故日期减一天。 【小题 2】格林尼治时间为 0时区的区时,钟表显示为 0时或 12时;故北京时间位于东八区,较 0时区区时早 8个小时,故计算北京时间为 8时或 20时。 【小题 3】从广州往返美国,飞机主要飞行于中纬度的高空,受高空西风影响,去时为顺风;返程为逆风,故用时不同。 考点:本题考查日界线问题、区时计算和风对飞行的影响。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但学生需要掌握以下主要的知识点: 日界线两侧的时间差 异
25、: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 区时计算的基本方法:所求区时 =已知区时 +时差(东加西减); 航空飞行顺风则快,逆风则慢。 下列现象中,能正确反映或证明地球公转的是 ( ) A北半球所见的天体每日绕北极星做逆时针方向运动 B一年之内泰山观日出时间不同 C南北半球若经度相同,地方时也相同 D河流两岸侵蚀程度不同 答案: B 试题分析: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反映; A错误;日出时间的早晚反映昼夜长短的变化,属于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B正确;由于地球自转形成地方时的差异, C错误;河流两岸的侵蚀程度不同是由于水平运动物体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考点:本题考
26、查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能区别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知识性试题。 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 A高空冷空气下沉 B各纬度获得太阳辐射能的多少不均 C地转偏向力 D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的差异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于太阳辐射在高低纬度之间的分布不均,导致了高低纬度之间的温度差异,从而引起了大气运动。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运动。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大气运动的原因,知识性试题。注意比较与风的形成原因、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之间的差异。 大气热力状况的正确叙述是( ) A大气辐射和地面辐射均为短波辐射 B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很多 C近地面大气热量来自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
27、 D太阳高度角越大,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越少 答案: D 试题分析:发出辐射的物体表面的温度越高,则发出的辐射波长越短;大气和地面的温度都较低,故大气辐射和地面辐射均为长波辐射, A错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效果差,而对地面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 B错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 C错误;太阳高度角越大,由于通过的大气路径越短,故被大气所削弱的太阳辐射较少,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掌握大气热力作用的基本过程,掌握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的差异;属于基础性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读图 “地震波速度和地球构造图 ”, 下列说法正确
28、的是( ) A 面上下两侧名称分别为地幔和地核 B 面的名称是莫霍面 C岩石圈指的是 面以上的部分 D 面以下部分的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都很大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图示 界面的位置判断: 为莫霍界面,分界地壳和地幔; 为古登堡界面,分界地幔和地核。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 以下为地核,处于高温高压条件下,密度大,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点评:本题难度系数较低,解题的关键掌握地球内部三大圈层划分和划分界面;学生只要结合图示分析,解题应很容易,本题还可结合图示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和横波、纵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的变化设计试题。 通常情况下长江需要特别
29、加固河堤的是( ) A南岸 B北岸 C东岸 D西岸 答案: A 试题分析:长江位于北半球,且自西向东流,故地转偏向力向右偏,水流都向南岸冲刷,故南岸受侵蚀严重,需要加固河堤。 考点:本题考查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点评:本题属于常规考点,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通过画图解题更方便。 福建某学校( 25oN)某同学对传统的太阳能热水器进行改造(如右图)将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装在一个大玻璃箱里 ,并将热水器的支架改造成活动形式。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 1】 12月 22日正午,为充分利用太阳能,应调节 a为( ) A 2326 B 4134 C 4826 D 663
30、4 【小题 2】假如黄赤交角变为 20,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 A杭州阳光可能直射 B地球极昼极夜的范围变大 C在一年内 a调整的幅度(最大与最小之差)变小 D温带范围变小 【小题 3】一年中,活动支架影长最短的日期是 (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C 【小题 3】 B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示,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和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互余。利用正午太阳高度 =90-纬度差,可计算 25N 当地 12月 22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即可计算 a。 【小题 2】黄赤交角从 23026/变为 200, 即黄赤交角变小,则回归线度数变小,则
31、热带范围变小;而极圈度数与黄赤交角度数互余,故极圈度数变大,则极圈到极点的范围即寒带的范围变小,则温带的范围变大。 【小题 3】图示活动支架最短即 a最小,则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应最大, 25N当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上的夏至日。 考点: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黄赤交角的变化对五带的影响。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以下主要直射点: 太阳能热水器安装与正午太阳高度较的关系:集热板与阳光垂直,故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即正午太阳高度角的余角。 由于黄赤交角与回归线度数相等,而与极圈度数互余,故可根据黄赤交角变化引起的回归线和极圈度数的变化,判断对五带的影响。 综合题 读图 111 ,回
32、答问题:( 7分) ( 1)在右图中画出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 2分) ( 2)地球运行到左图中 点时, 接近远日点位置,其公转速度 。 ( 3) A B 期间太阳直射点在 半球,并且正在向 移动,此期间 半球各地白昼在不断变长。 答案: 【小题 1】( 2分,公转和自转各 1分) 【小题 2】 B; 较慢(或慢) 【小题 3】北; 北; 北 试题分析: 【小题 1】自转方向围绕地轴,呈自西向东自转;公转方向应标注于公转轨道上,自西向东公转。 【小题 2】地球公转经过远日点大约在每年的 7月初,故最接近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地球公转经过远日点时,公转速度达一年中最慢。 【小题 3
33、】直接据图判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由于 A-B阶段,太阳直射点向北移,故北半球昼长逐渐变长。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和地球公转运动的综合分析。 点 评:本题难度系数较低,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方向;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能利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判断昼夜长短的变化。结合读图是解题的基本要求,并要求学生掌握地球运动的基本知识。 该图是以某极点为中心的太阳俯视图,图中外圆为赤道,图示时刻为北京时间 18点。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3分) ( 1)图中极点为 (南、北)极点, PB为 (晨、昏)线 ( 2)北半球节气是 。直射点地理坐标 纬度 , 经度 。 ( 3)图中各点的
34、地方时刻分别是: D为 点, E为 点。 A地夜长为 _小时 。 ( 4) A、 B、 D三地比较,线速度的大小关系 为: ;角速度的大小关系 。 ( 5)若一物体沿纬线从 D 向 F 作水平运动,则物体将向 (南、北)发生偏转。 ( 6) A地位于 D地的 方向。 ( 7)此日后 3个月内,海口( 20N, 11030E)的正午太阳高度将: (选择填空) A逐渐变大 B逐渐变小 C先变大再变小 D先变小再变大 答案: 【小题 1】南; 昏线; 【小题 2】夏至日; 2326N, 30E 【小题 3】 10; 20; 16 【小题 4】 B D A; B=“D=A“ (或相等) 【小题 5】南
35、 【小题 6】 东南 【小题 7】 C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示的自转方向呈顺时针,故判断为南半球。顺着自转方向,经过 PB即将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判断为昏线。 【小题 2】图示南极圈内出现极夜,故判断为北半球夏至日;则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北回归线上,太阳直射点的经线为 12时所在经线,即图示昼半球的平分线,为 30E。 【小题 3】晨昏线图上的时间计算,根据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即 C 点时间为 6 时;而 B点为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 18时。即可计算 B、 E点的地方时。图示 A地的日落时间为 16时,故下午时间为 1216 点,即昼长 8小时,夜长 16小 时。 【小题 4】地球自转角速度
36、规律:除南北两极外,自转角速度处处相等;自转线速度规律: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小题 5】图示 DF 的水平运动位于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在南半球向左偏,即向南偏。 【小题 6】图示 A点距离中心南极点较 D点更近,故判断 A点在 D点的南面;从东西方向上看,从 D点看 A点,与自转方向相同,为向东。 【小题 7】此日过后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移到赤道,故海口的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再变小。 考点:本题考查晨昏线图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知识点较多,属于传统主干知识,学生只要认真读图,运用所 学知识就能很好作答。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二分二至日的晨昏线特征,晨昏线图示的时间计算的基本方法:通过
37、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 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 18时,从而进一步根据经度差异计算等内容,学生应加强读图判读和基础知识的识记。 读图,( a、 b表示等压面)完成下列要求( 9分) ( 1) a、 b等压面气压较高的是 (字母 )。 ( 2) BC 两处中,形成高气压的是 _(字母),气温较低的是 _(字母)。 ( 3)把上图的线段都标上箭头表示大气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运动。 ( 4)若该图表示海陆风,且 B表示海洋 ,此时应该是 、或 ;若表示白天的山谷风,则 (用字母表示)表示谷地;若表示城市热岛效应,则 (用字母表示)表示城市。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B; B 【小题
38、3】( 2分,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各一分) 【小题 4】 白天、夏季 (可对调 ); B; C 试题分析: 【小题 1】垂直方向上,越往高空,气压越低。 【小题 2】等压面的弯曲特征:高压处等压面向上凸,低压处等压面向下凹。故判断 B处气压较 C处高,则垂直方向上盛行下沉气流,故说明近地面气温较低。 【小题 3】根据 B处气压较 C处高,判断水平气流由 B流向 C。 B处近地面为高压,判断垂直方向上盛行下沉气流; C处近地面为低压,判断垂直方向上盛行上升气流,进而形成环流即可。 【小题 4】若该图表示海陆风,且 B表示海洋,盛行下沉气流,故判断海洋较同纬度的陆地的气温低,故判断为白天或者夏季。白
39、天的山谷风,山峰气温较山谷高,故山峰盛行上升气流,为 C处,而山谷气温较低,故盛行下沉气流,为 B。若为热岛效益,城市为热岛,始终盛行上升气流,判断为 C处。 考点:本题考查热力环流及影响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热力环流的基本过程:热的地方空气上升,冷的地方空气下沉 。等压面弯曲的基本特征:高压处等压面向上凸,低压处等压面向下凹。注意应用基本规律解题可使复杂题变简单。 读 “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1分) ( 1)写出图中字母所示各气压带的名称: A 带 B 带 C 带 D 带 ( 2) B和 C之间是 (填风带名称 ),盛行 风(风向); ( 3
40、) C和 D之间是 (填风带名称 ),盛行 风(风向)。 ( 4)各气压带中,由于动力原因形成的有 、 (用字母表示)。 ( 5)形成三圈环流的因素有( )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太阳辐射对高低纬的加热不均 地转偏向力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A:极地高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 C:副热带高气压带 D:赤道低气压带 【小题 2】盛行西风 西南 【小题 3】 东北信风 东北 【小题 4】 BC 【小题 5】 B 试题分析: 【小题 1】直接根据图示气压带分布的纬度位置判断: A位于 90附近,为极地高压带; B 位于 60附近,为副极地低压带; C 位于 3
41、0附近,为副热带高压带;D位于赤道,为赤道低压带。 【小题 2】根据风带的位置, BC 之间位于北半球中纬度,为中纬西风带,北半球盛行西南风。 【小题 3】 CD之间位于北半球低纬,为东北信风带。 【小题 4】赤道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是由于热力原因形成的,而副热带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是由于动力原因形成的。 【小题 5】由于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分布不均导致了高低纬度之间的温度差异,故形成了单圈环流,而由于水平运动物体产生偏向,故形成三圈环流。 考点:本题考查三圈环流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的判断规律和三圈环流的形成原因。属于知识性试题,注意风向的判断可利用画图解决。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