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0 ,大小:631.02KB ,
资源ID:349256      下载积分:1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4925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2-2013学年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proposalcash35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2-2013学年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2-2013学年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2009年 11月中旬的强冷空气活动使我国东部不少地区遭遇了大雪和冰冻。有些城市天然气供应紧张,杭州由于天燃气供应减少,还出现了为保障生活用气,不少工厂停工让气的现象。回答题。 【小题 1】有关天然气的正确说法 A后煤炭时期的主要能源 B属可再生能源 C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天然气的消费比重不断攀升 D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天然气的消费量比重超过石油 【小题 2】关于此次强冷空气活动及影响的正确说法是 A强冷空气南下过程中由于气温下降和水汽量增加,形成了大雪和冰冻天气 B强冷空气影响使气温急剧下降,居民

2、用气量大增使不少城市天然气供应紧张 C强冷空气影响使陆路交通受阻,造成杭州市天然气供应紧张 D寒潮是促使此次强冷空气南下的主要原因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后煤炭时期的主要能源是石油, A错误;天然气属于矿物能源,属于非可再生能源, B错误。我国目前使用的能源主要是煤炭,其次是石油,故D项错误;随着科技的不断提高,我国开发利用的天然气比重在不断上升, C项正确。 【小题 2】冬季的强冷空气南下,属于冷锋活动形成寒潮天气;冷锋形成的雨雪、冰冻天气是由于暖气团被迫抬升而形成的, A错误。寒潮来临,使取暖用能增长,故 B项正确;天然气的运输以管道运输为主,

3、故 C项错误;强冷空气南下而导致寒潮,故 D项因果关系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能源问题和影响我国的常见天气系统和灾害性天气。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我国的能源消费状况和发展变化过程,并能结合影响我国的常见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和对能源需求量的影响分析即可。注意从选项内容的合理性分布。 图中各城市的大气最大降温高度 (距地面高度 ),是连续三年中最强的 15次冷空气影响的统计平均值。读图回答题。 【小题 1】据图反映的变化趋势,对下列各地最大降温高度的推断,正确的是 A合肥小于南宁 B株洲大于石家庄 C辽河平原大于洞庭湖平原 D长江三角洲小于珠江三角洲 【小题 2】形成图示趋势的主要影响因

4、素是 A获得太阳辐射多少 B距冬季风源地远近 C下垫面性质的差异 D对流层厚度的不同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直接读图分析,关键是抓住图的变化趋势,图中显示城市的最大降温高度数值越大说明高度越大,在看其纬度变化会发现,整体上纬度高的地方降温高度偏大,具体地点需要具体分析。由此判断 C是正确的,辽河平原在图中能代表的城市是沈阳,洞庭湖平原看以借鉴处于 30N 附近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城市。 【小题 2】据材料分析最大降温高度是连续 3年中最强的 15次冷空气影响的平均值,再加上上题中分析的最大高度南北方向的变化趋势得出结论,主要影响因素是距冬季风源地的远近

5、。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我国的自然灾害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是 2010年四川地区高考真题,有一定难度,准确的读图和推理分析是解题的关键,并能结合我国的主要城市分布和影响冬季气温的主要因素等内容比较分析即可判断。 中国 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于 5月 1日正式开园会期 l84天。图 3为我国东部地区一般年份夏季风进退及锋面位置示意图。回答题。 【小题 1】据图,下列关于世博会期间影响上海的天气系统及上海的天气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A 5月和 7月主要受冷锋影响,狂风暴雨 B 6月和 lO 月主要受暖锋影响,阴雨连绵 C 7月和 8月主要受副高控制,高温少雨 D 9月和 1O 月主要受反

6、气旋控制,寒冷干燥 【小题 2】小亮计划参观世博园中多个国家馆为设计合理的线路,最宜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 C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结合图示,我国东部地区雨带推移的一般规律:通常在 3-5 月份在南方登陆, 6 月份到达长江流域, 7-8 月份到达华北和东北, 9 月份南退, 1 月份完全退出大陆,中国 2010 年上海世界博览 会于 5 月 1 日正式开园,会期 l84 天,10 月初结束。期间 7-8 月份会受到副高控制,炎热干燥, 6-10 月份还会受到台风影响。 【小题 2】要设计合理线路必须

7、具有空间分析功能,这属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范畴。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的雨带移动和地理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能抓住图示提取有效信息和结合我国东部地区雨带推移的一般规律和对长江流域天气的主要影响是解题的关键;并能掌握 “3S”技术各自的主要功能,从而结合实例分析判断。 图所示区域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 2010年 5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气温骤升,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据此完成题。 【小题 1】形成本区域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小题 2】自 2009年冬至 2010年 4月底,与常年相比该区域可能 A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 B降

8、水量偏多,气温偏高 C降水量偏少,气温偏低 D降水量偏多,气温偏低 【小题 3】 2010年 5月初,控制该区域的天气系统及其运行状况是 A气旋缓慢过境 B冷锋缓慢过境 C反气旋缓慢过境 D暖锋缓慢过境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3】 C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判断,该地区为中亚地区,地处内陆,且周围山岭环绕,其主要的水汽来自于盛行西风带来的大西洋水汽。 【小题 2】结合题干信息,该地区与 2010年 5月出现了洪水灾害,故判断可能是由于 5月大量的冰川融水而导致的,故推断此前该地区应降水量较多,气温偏低,而形成了该地区较常见更多的积雪量。 【小

9、题 3】材料信息 “2010年 5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气温骤升 ”,而气旋、冷锋和暖锋过境一般都会带来降水天气,而只有反气旋过境则天气晴朗。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定位和自然灾害的形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能利用 图示的经纬度位置进行准确的经纬度定位是解题的关键,并能结合世界主要区域地理的自然环境特征和常见天气系统影响而形成的天气特征等基本内容分析即可。 读我国某种自然灾害分布略图,判断题。 【小题 1】这种自然灾害最有可能是 A寒潮 B干旱 C台风 D洪涝 【小题 2】能快速有效地减轻上述自然灾害的措施是 A建设水利工程 B营造海防林 C改进耕作制度 D改进灌溉方法 【小题 3】 省区地

10、与 省区地相比,具有的环境特征是 A酸雨危害更严重 B无霜期更长 C日照时数更多 D水源条件更优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A 【小题 3】 C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示该自然灾害的主要分布区位于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且主要集中于河流中下游地区,故判断可能为洪涝灾害。 【小题 2】注意 “快速有效 ”的基本要求;结合上题结论,对洪涝灾害最有效的防治措施是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小题 3】图示 表示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受温带大陆性气候影响;光照强,昼夜温差大,降水少;而 表示四川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雨热同期,且受盆地地形影响,为我国年太阳辐射量最贫乏

11、的地区,故选 C项。 考点:本 题考查影响我国的自然灾害。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影响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地区差异,并能结合自然灾害的基本治理措施和我国的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等基本内容分析即可。 读下图及文字资料,回答题。 材料一:山东半岛的烟台、威海地区每年冬季都有大雪降临。特别是 2005年12月份以来,我国遭到持续冷空气的袭击。在威海和烟台,短短 20多天下了三场强降雪,出现了 50年来罕见的雪情。 材料二:近年来,山东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之一。 【小题 1】下列关于烟台、威海两地,每年冬季都有大雪降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受来自太平洋东南暖湿气流的影响 B纬度

12、较高,常年受中纬西风的影响 C与日本本州岛西部冬季多暴雪成因相同 D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气温异常偏低 【小题 2】大棚中生产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原因是大棚中 A光照太强 B热量不足 C日温差较小 D年温差较大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冬季该地区受偏北风影响,由于烟台、威海位于山东半岛的北侧,为偏北风的迎风坡,故多降雪,其成因与日本本州岛西部冬季的降雪多属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而形成。 【小题 2】塑料大棚使得晚上大棚内的温度不会太低,日较差相对较小,而由于晚上温度高,蔬菜的呼吸作用比较强,消耗的能量比较多,不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 考

13、点:本题考查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与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等内容。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材料的基本信息,结合我国区域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和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分析,并掌握温室效应的基本原理和气候特征对农业 生产的影响即可判断。 堰塞湖是由于火山喷发、地震等原因引起山体岩石崩塌从而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堵截物质称为堰塞体,往往不够稳定,易形成垮坝。读下图,回答题。 【小题 1】据右图分析,导致图中堰塞湖形成的直接原因是 A地震 B滑坡 C火山喷发 D洪涝灾害 【小题 2】关于该堰塞湖的形成是否产生了自然灾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的堰塞湖的形成已经产生了自然灾害 B只

14、有堰塞体发生垮坝并淹没下游才属于自然灾害 C只有堰塞体发生垮坝并对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危害才属于自然灾 害 D堰塞湖本身不属于自然灾害,由其产生的洪涝等才属于自然灾害 【小题 3】当地政府应对堰塞湖危害的正确措施是 A紧急撤离图示地区所有居民 B利用堰塞湖发展旅游、航运、发电等产业 C加强对堰塞体的监测,制定并执行应急方案 D使用大量炸药完全摧毁堰塞体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A 【小题 3】 C 试题分析: 【小题 1】直接读图,结合图中堵截物的位置和左侧等高线的变化可知滑坡是堰塞湖形成的直接原因。 【小题 2】由图可知,堰塞湖的形成淹没了村镇,因此已经产生了自然灾害。

15、【小题 3】防御堰塞湖危害的正确措施是加强监测,并制定应急方案以减轻生命财产损失。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形成、危害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本题以材料、地图和自然灾害基本原理的有机结合,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能从材料和图示中提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关键,并能掌握自然灾害的定义和治理等基础知识分析即可。 2009年第 8号台风 “莫拉克 ”8 月 9日 16时 20分在福建霞浦登陆后,由于移动速度慢、带来的雨量大,受其影响,我国部分地区诱发多起地质灾害。回答题 【小题 1】受 “莫拉克 ”的影响,下列省区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 是 A江西、陕西 B福建、湖南 C广西、内蒙古 D云南、

16、西藏 【小题 2】台风 “莫拉克 ”在福建登陆时,受其影响浙江省不可能出现的风向是 A西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偏东风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结合材料,台风在福建登陆,可能影响地区主要位于福建周边地区,而陕西、内蒙古和西藏等都位于我国西部内陆地区,离台风的中心距离远,故基本没有影响。 【小题 2】台风为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且台风在福建登陆,浙江位于台风中心的北部,根据北半球气旋中心附近四周的气流运动方向画图可判断,其北侧的风向为偏北风,故不可能为西南风。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我国的自然灾害。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掌握我国的省区分布位置和台风周围的

17、风向的准确画图是解题的关键,本题还可能结合台风的主要危害等内容设计试题。 下图为 “某大河流域的地质构造与地貌示意图 ”。读图回答题。 【小题 1】若在图中乙处修建一水库,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是 A会使图中湖泊不断萎缩,盐度升高,生态破坏 B河口滩涂面积增速变缓 C库区周围土地盐碱化严重 D使河流下游径流量增大,洪涝灾害加剧 【小题 2】关于图中所示地区地质、地貌和地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向斜成岭,背斜成谷 B 地地下有可能找到石油 C地质基础很不稳定 D从甲到乙,地层形成年代越来越老 【小题 3】关于图中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河冬季有凌讯现象 B该流域自然带呈现明显的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18、C该河位于我国南方地区 D该河以降水补给为主,流量季节变化较大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小题 3】 D 试题分析: 【小题 1】若在乙处修建水库,水库能条件河流下游的径流量,并使带到下游的泥沙减少,故可能导致河口地区因泥沙来源减少,而使沿海滩涂的增速减慢。 【小题 2】图示甲处中间岩层向下凹,故判断为向斜,而中间地势较两边高,故判断地形为山岭;但 处为背斜,形成的地形不属于谷地, A项错误;结合“背斜储油,向斜储水 ”的原理, 处地下可能找到水,而不是石油, B 项错误;图示的向斜槽部受挤压力作用,岩性坚硬,地质基础应较为稳定, C项错误;结合图示从甲到乙的岩层分布,岩层

19、分布由上到下,故岩层年龄越来越老, D项正确。 【小题 3】凌汛的形成条件: 河流有冰期, 河流自较低纬度向较高纬度流,图示河流自西向东流,故不符合凌汛形成条件, A项错误;图示植被带的变化主要呈现从山麓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向山顶逐渐出现针叶林、高山草原、草甸的变化,应属于山地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B项错误;根据该地区山麓的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而我国南方沿海地区的自然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项错误;该地区位于大陆东岸的沿海地区,自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故判断应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内,故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受季风性降水季节变化大的影响,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大, D项正确 。 考点:本题考查人类

20、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地质构造的判断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点较多,但基础性较强,解题需要掌握以下几点: 掌握水库建设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掌握地质构造的基本判断方法和对地质实践的影响; 掌握凌汛形成的基本条件; 利用自然植被的变化规律判断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能利用海陆位置和自然植被类型判断气候类型。 下图为某海域表层海水等温线和某种天气系统出现频率分布图。读图回答题。 【小题 1】该区域出现的天气系统可能是 A热带气旋 B温带气旋 C热带高压 D暖锋锋面 【小题 2】与该天气系统伴生的自然现象是 A锋面雨 B伏旱 C风暴潮 D大雾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1、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示的经纬度判断,该海区位于北半球低纬的太平洋海区,且中心气温在 26C以上,故判断为热带气旋。 【小题 2】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可能形成台风,而导致风暴潮灾害。 考点:本题考查气象灾害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掌握台风形成的基本条件是解题的关键,并能结合图示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进行准确的区域定位。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读下图 “自然灾害程度地域差异形成的原因示意图 ”,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汶川地震给汶川带来的损坏程度高于成都是因为汶川人口密度更大 B发生在洋中脊的地震对沿海地区影响不大是因为沿海地区防抗灾

22、能力强 C印度洋海啸伤亡人数巨大是因为受灾地区人口密度大且缺乏海啸预警系统 D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灾情越小 答案: C 试题分析:汶川地震给汶川带 来的损坏程度高于成都,主要是由于汶川位于震中,而成都离震中较远, A错误;发生在洋中脊的地震对沿海地区影响不大是由于震中距较远, B错误;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则自然灾害导致的经济损失较大,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灾害及影响因素。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抓住图示的关联性,并能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影响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具体影响因素是解题的关键,注意能把图示的影响因素与实际案例结合起来分析。 下图为地震、滑坡两种自然灾害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小题 1】关于

23、两种地质灾害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种地质灾害的形成都是地球内能释放的结果 B两种地质灾害的形成都是外力作用的具体表现形成 C两种地质灾害的发生都与气象灾害存在着关联性 D两种自然灾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 【小题 2】关于两种地质灾害分布、危害和治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区分布均不受地形因素影响 B都是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 C地震灾害可以通过监测和预报避免灾害的发生 D恢复植被、保持水土可以降低滑坡的发生频率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地震是属于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与气 象灾害之间一般不存在明显的关联性;而滑坡主要是由于外力作用的结果;若为

24、山区的地震,则容易导致岩石破碎,山体松动,则容易引发滑坡等次生灾害,故 D项正确。 【小题 2】滑坡的分布受地形影响, A项错误;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是地震, B错误;对地震灾害的监测和预报还具有一定难度, C错误;滑坡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斜坡上大量松散的碎屑物引发,故加强护坡工程和恢复植被是防治滑坡灾害的关键措施, 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地质灾害。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基础性试题,适合高一基础性训练。掌握地震和滑坡的形成原因、分布特征和一般治理 措施等知识性内容是解题的关键,注意结合选项内容逐一分析即可。 2010年 1月,海地发生 7 3级地震,几十万人遇难;同年 2月,智利发生8 8

25、级地震,数百人丧生。下图为两次大地震震中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小题 1】两次大地震 A震中都位于太平洋沿岸 B震中都位于两大板块交界处 C能量源自地球内部 D遇难人数的多少取决于震级的大小 【小题 2】图中甲、乙两区农业发展条件的相同点是 A地域狭小,耕地规模小 B终年光照充足 C雨热同期 D全年降水分配均匀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结合图示的海陆分布和板块分布判断,海地地震位于大西洋、属于板块内部, A、 B项错误;海地地震的震级较智利地震低,但伤亡人数较智利地震多很多,故 D错误;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 【小题 2】图示甲位于南

26、纬 30-40的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乙位于 40-60的大陆西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光照不足,故 B、 C、 D项错误。受西部安第斯山脉的影响,平原分布于沿海狭长的区域,故甲、乙两地的耕地面积都较小, A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区域 地理和地震。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能抓住图示的有效信息是解题的关键,包括图示的经纬度位置、板块位置、地形分布等;并结合地震的形成原因和不同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等内容分析。 下图是某地气温、降水、潜水水位(潜水面海拔)年内变化图。读图回答8 9题。 【小题 1】图示的这类气候条件容易诱发的地理现象是 A寒潮 B泥石流 C凌汛 D沙

27、尘暴 【小题 2】下列城市所在地域,与图所示的气候类型相同、海拔相近的是 A天津 B昆明 C新奥尔良 D加尔各答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示的气温、降水、潜水水位等信息判断,该地区冬季气温在0C以上,故排除寒潮和凌汛现象,而沙尘暴的形成主要受冬春季节的大风影响,而图示没有相关信息可判断,图示的降水量分布反映该地区降水量集中,夏季多暴雨,故可能诱发泥石流灾害。 【小题 2】该地区冬季气温在 0C以上, 15C以下,且雨热同期,故判断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排除天津和加尔各答;且冬夏温差较大,故排除 “昆明 ”,昆明的气候四季如春。 考点:本题考查气候类

28、型的判断、自然灾害的形成和资料的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抓住图示资料提取有 效信息,气温分布特征、降水量的分布特征等内容是解题的关键。并能根据自然灾害的形成条件判断气候条件对自然灾害的影响,掌握利用气温、降水资料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以温定带,以水定性。 图是修建山区公路前后的两幅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小题 1】修建公路后,小河沟含沙量的变化及其原因正确的是 含沙量减少; 含沙量增加; 植被破坏,易水土流失; 路面平坦,不易水土流失; 山体坡度变陡,易水土流失。 A B C D 【小题 2】照此下去,该山地公路的安全最容易受到何种灾害的威胁 A泥石流 B滑坡 C洪水 D地震

29、【小题 3】为了保证公路的安全和区域的生态环境,应该采取哪些主要措施 植树种草 修筑水泥路面 修筑水泥护坡 河流上游修建水库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小题 3】 B 试题分析: 【小题 1】直接根据图示,修建公路后,导致了植被破坏和山体坡度变陡,故可能导致水土流失加重,而使河流含沙量加大。 【小题 2】结合上题分析,山区地形起伏大,且植被破坏严重和工程建设导致山体坡面的碎屑物增加,故可能直接导致滑坡多发。而泥石流和洪水需要暴雨诱导;地震属于内力作用的结果,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不大。 【小题 3】自然灾害的治理措施一般针对原因分析,结合上题分析,坡面松动和植被破

30、坏是导致该公路沿线滑坡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故治理措施主要从加强护坡工程和恢复植被分析。故选 项。 考点: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自然灾害。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属于材料和自然原理的综合分析型试题,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值得借鉴。能抓住图示的人 类活动对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影响和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是解题的关键,并掌握利用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分析治理措施的一般分析思维。 下表是世界最大的再保险公司 慕尼黑再保险公司对全球 20世纪后 50年的特大自然灾害作出的统计,根据表格判断题。 年代 1950-1959 1960-1969 1970-1979 1980-1989 1990-1999 重大

31、自然灾害次数 20 27 47 63 82 经济损失 (亿美元 ) 385 690 1242 1929 5385 【小题 1】关于 20世纪后 50年自然灾害的发展趋势,正确的叙述是 A由于战争和自然环境的恶化,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越来越大 B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越大,死亡的人数也越多 C自然灾害出现的频率和造成的经济损失都在增大 D发展中国家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增大,而发达国家经济损失减少 【小题 2】 20世纪后 50年的自然灾害中,危害范围最大的是 A暴雨造成的水灾 B台风形成的风暴潮 C全球变暖造成的干旱 D地壳运动造成的地震 【小题 3】关于 20世纪后 50年人类活动与自然

32、灾害的关系,正确的论述是 人类对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过度开发,增加了自然灾害发生机率 沿海人口稠密地区经济发展快,气象灾害对这类地区造成的危害程度也因此增大 人类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增多,诱发了某些自然灾害的发生 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有时会诱发地质灾害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C 【小题 3】 D 试题分析: 【小题 1】直接根据表格数据分析,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和造成的经济损失都在加大,而影响自然灾害经济损失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A错误;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与死亡人数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 B错误;经济发展水平是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故

33、一般发达国家因自然灾害导致的经济损失大于发展中国家, D错误。 【小题 2】在影响世界的主要自然灾害中,危害范围最广的自然灾害是旱涝灾害,而洪涝灾害不等于因暴雨造成的水灾,故选 C项。 【小题 3】目前,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是导致自然灾害增多的主要原因, 正确;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重要原因, 正确;人类活动对地形、植被等自然要素的破坏可能导致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 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灾害和资料的综合分析应用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适宜高二基础性训练,学生只要掌握影响自然灾害的形成和危害的主要影响因素,并能结合表格数据综合分析即可判断。 滑坡是

34、我国山区常发生的一种地质灾害。 图中的甲为某滑坡区域坡度面积频率分布图,乙为某滑坡区域土质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 1】甲图显示 A坡度越大滑坡发生的频率越高 B滑坡发生频率与坡度呈反相关 C坡度 15左右滑坡发生的可能性最高 D 40以上的陡坡不会发生滑坡 【小题 2】从乙图可知 A滑坡发生频率与土质无相关性 B土质颗粒越大,发生滑坡的可能性越大 C土质颗粒越小,发生滑坡的可能性越大 D砂质土壤发尘滑坡的可能性最大 【小题 3】人类的哪些活动可以降低滑坡灾害的发生频率 A水库建设 B陡坡开辟梯田 C山区采石 D封山育林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3】 D 试题

35、分析: 【小题 1】直接读图判断,坡度 15左右滑坡发生的可能性最大。坡度与滑坡的发生面积不成正比关系。 【小题 2】直接根据乙图判断,滑坡与土质有一定的关系,砂质土壤发生滑坡的可能性最大。 【小题 3】水库建设能调节河流径流量,而滑坡的发生与河流关系不大,故 A项错误;陡坡开荒和开山采石都会破坏坡面的植被等,导致滑坡多发。 B、 C项错误。封山育林;植树造林;修建岩土体改造工程、疏排水工程,加固、稳定变形土体;加强监测与预警;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等是防治滑坡的一般措施。故 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发生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适宜高二基础性训练,学生能利

36、用图示获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关键,并能结合地质灾害的一般治理措施分析即可。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读图综合分析能力训 练。 综合题 读我国部分地区雨涝分布图和我国部分地区干旱总次数等值线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1)读左图说明我国雨涝区的分布规律,并从地形与降水的特点分析原因。( 3分) ( 2)左图中 C地区多涝区,试分析其人为原因,以及防御措施。( 4分) ( 3)右图中 D地区是我国暴雨多发区,却是少涝区而是干旱多发区,试分析其自然原因( 4分) ( 4)据专家研究表明,厄尔尼诺现象是造成 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雨涝的主要原因之一。简要说明厄尔尼诺现象对 1998 年夏季长江流域

37、雨涝的影响。( 2 分) 答案:( 1)我国雨涝分布大体是从东南向西北减少。( 1分)原因:我国的暴雨日数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 1分)东部多平原,排水不畅;( 1分) ( 2)原因:上游地区乱砍乱伐,陡坡开荒( 1分);中游围湖造田( 1分); 措施:上游地区植树种草,退耕还林( 1分)修建水库( 1分),减少水灾高风险区的经济活动等 ( 3)云贵高原的多喀斯特地貌( 1分),大量地表水容易渗入地下( 1分);地势起伏大( 1分),地表水不易保存( 1分)。 (4) 厄尔尼诺发生后,由于太平洋西部海温较低,长江中下游的广大南方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夏季风异常 偏弱,从而使得夏季主要

38、雨带偏南(长时间停滞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造成 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多雨( 2分) 试题分析:( 1)直接根据图示的图例判断,多涝区主要分布于东部沿海地区,而向西北地区逐渐减少。结合地形和降水对洪涝灾害形成的影响分析,从降水量来看,我国的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方向逐渐减少;从地形来看,地势平坦,排水不畅则可能导致洪涝灾害多发。( 2)图示 C地区位于长江中游地区,注意题干的 “人为原因 ”信息,该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人为原因可从湖泊面积的缩小分析,即上游的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重,则入湖泥沙增多,湖 床抬升;围湖造田。防治措施主要针对原因,可从长江上游的植被保护和退田还湖分析。( 3)图示 D

39、位于我国云贵高原地区,虽然该地区暴雨多发,但由于受地形地貌特征影响,地势起伏大,且喀斯特地貌,地表水下渗严重,故不易导致洪涝灾害。( 4)注意从厄尔尼诺现象对太平洋东西两侧的气温影响分析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我国的自然灾害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能抓住图示提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掌握地形和降水对洪涝灾害形成的影响并能结合我国的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分析,注意能从原因入手分析自然灾害的一般治理措施。对 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一般地理原理的分析思维整理和归纳。 下图为 19712001 年非洲各国受灾人口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 1)非洲各国最严重的自然灾害类型是 _

40、,受灾最严重的国家位于 _高原。( 2分) ( 2)非洲受灾人口主要集中在 _沙漠以南地区,大部分处于_气候区,该气候区的降水变率 _。( 3分) ( 3)指出非洲自然灾害频发会出现的问题及主要解决办法。( 4分) 答案:( 1)干早 埃塞俄比亚 ( 2)撒哈拉 热 带草原 大 ( 3)粮食减产,出现粮食问题。流行病传播,危及健康。迅速发展经济,摆脱贫困。改变落后的生产力方式,提高粮食单产,国际无偿援助等 试题分析:( 1)直接根据图示的各类自然灾害的受灾人口的差异分析即可。( 2)图示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的受灾人口分布最为集中。尤其以干旱的受灾人口分布判断主要集中于热带草原地区。热带草原气

41、候,终年高温,干湿季明显,则降水量的变率较大。( 3)结合图示非洲的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对饥饿、相关流行病之间的关系可判断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其解决措施一般从改善生态环 境、发展科技保障粮食生产、改进农业生产技术、国际合作等方式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非洲的自然灾害及影响和治理措施等内容。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能从图示提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关键,并能结合世界区域地理的自然环境特征和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人类健康等方面的影响分析,注意结合原因分析自然灾害的治理措施是一般分析思维。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5月 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 7.8级地震,造成

42、大面积的山体滑坡,阻断交通,严重制约了救援进度。大震之后,频繁的强余震及持续的大雨随时可能诱发新的次生滑坡灾 害,将进一步威胁被困灾民的生命安全。部分河流受滑坡堵塞形成堰塞湖。 材料二: ( 1)地震造成地面受破坏的严重程度用 来衡量。其影响因素除震级之外还有哪些因素? _ _。( 4分) ( 2)除了泥石流以外,汶川地震还可能引发哪些次生灾害?(至少说出三种)( 3分) ( 3)材料一说明自然灾害具有哪些特点? ( 1分) ( 4)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本次强烈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 2分) 答案:( 1)烈度 地质构造,建筑物抗震系数,震中距,震源深浅( 4分) (2)暴雨、洪涝 、滑坡、塌方、

43、山崩、瘟疫发生与流行、水库决堤等 (任答 3种,得 3分 ) ( 3)链发性(写群发或群聚性也给分) 1分 汶川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处附近( 1分),地下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错位,大量的能量 (内能 )在短时间内释放出来( 1分)。 试题分析:( 1)地震的破坏程度一般用烈度来衡量,影响烈度大小的主要因素包括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抗震系数等。( 2)结合材料反映了该次地震中的次生灾害 “滑坡、堰塞湖、洪涝 ”等。( 3)材料一反映了主灾诱发其他次生灾害,属于自然灾害的关联性和群发性等特征。( 4)地震的发生一般从板块活动或断层等地质运动的角度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地震灾害及资料综合分

44、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适宜高二基础训练中使用。掌握地震的主要形成原因;震级和烈度之间的关系;自然灾害之间的关联性是解题的关键。注意答题的完整性和全面性。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04年 8月 12日 20时,台风 “云娜 ”在 B地(属浙江省)登陆。 13日,该台风减弱并向江西省移去(图 5)。我国气象部门利用气象卫星、多普勒雷达站与自动气象站网组成气象综合探测系统,跟踪 “云娜 ”自生成至消亡的全过程,并做出了及时、准确的 预报。政府部门根据台风预报,对受 “云娜 ”影响的危险地区,实施人员撤离等应急措施。 “云娜 ”是此前半个世纪在浙江登陆的最强台风,造成的人员伤亡远少于以往

45、各次强台风所造成的人员伤亡。 ( 1)说明该台风造成人员伤亡较少的主要原因。( 2分) ( 2) 2004年 8月 12日下午, A、 B两地的风向分别为、。说明该台风对涉及区域造成的重要影响。( 6分) 答案:( 1)运用现代技术,进行准确预报;政府组织得利,采取了防范、避险措施,效果显著。( 2)西南(偏南、偏西) 东北(偏北、偏东) 不利影响 :强风暴雨、洪涝灾害、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造成严重损失。 有利影响:丰沛降雨量,可大大缓解此时南方地区伏旱造成的旱情。 试题分析:( 1)注意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材料反映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对台风的预报和警报工作,并及时做好了人员安置工作是降低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 2)材料反映 8月 12日 20时,该台风在浙江登陆,故判断 12日下午台风位于 B 地的东南方向, A 地的北部,则根据北半球气旋中心周围的气流运动,画出 A、 B两地的风向即可。台风的影响可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有利方面主要从带来降雨,缓解了我国南 方夏季的高温酷暑天气,也增加了水库蓄水,而不利方面主要从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和风暴潮等方面带来的危害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我国的台风灾害。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材料信息,并能利用台风的气压分布特征画出其四周的风向和台风主要的危害等内容分析。对于此类试题,掌握课本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