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辽宁朝阳柳城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某人面北而立,左为东半球,右为西半球,前为热带地区,后为温带地区,则其位置是 ( ) 答案: D 试题分析: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20W和 160E,面北而立,左为东半球,右为西半球,故判断该地所处的经度为 160E。前为热带地区,后为温带地区,即北面为热带,南面为温带,故判断所在纬度为南回归线上,结合图示的经度数变化,顺着自转方向东经度数不断增加,西经度数不断减少,故 A图某人所处位于位于北半球, A错误; B图位于南半球,但某人位于 20W,错误; C图位于北半球,错误; D图某人所处位于为 160
2、E,南回归线上。 考点:本题考查经纬度的综合应用。 点评:本题难度较高,学生不仅需要从题干中分析某人所处的经纬度位置,并且需要结合选项中的位置判断其经纬度位置。 读右面的等压线图,回答 A点近地面风向 V的形成过程:( 8分) ( 1) F1是 _力,它垂直于 _并指向_. ( 2) F2是 _力, F3是 _力。 ( 3)本图位于北半球还是南半球? _,判断理由是 ()近地面大气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与 _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答案:( 1)水平气压梯度力 等压线 低压 ( 2)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 3)南半球 风向左偏 ( 4)摩擦力、 试题分析:( 1)图示
3、) F1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故判断为水平气压梯度力。( 2) F2与风向相垂直,故判断为地转偏向力, F3与风向相反,故判断为摩 擦力。( 3)图示风向向左偏或地转偏向力向左偏,故判断位于南半球。( 4)近地面风向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 考点:本题考查等压线分布、三个力对风的作用等内容。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抓住形成风的三个力各自的特征,并结合图示与等压线之间的关系判断,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知识的落实和读图能力训练。 读下图 (图中箭头表示盛行风向 ),回答下列问题:(每空 1分,计 9分) (1)根据图中所示可知,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正位于
4、 _点附近,太阳的直射点位于 _半球 ,北京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_。 (2)据图可以判断 F地此时盛行 _风,其气候特点是 _; (3)此时, AB之间的等温线向 _方向弯曲, C地以西海上等温线向_方向弯曲, (4)非洲大陆南端因受 _带控制,气候具有 _的特征。 答案: (1) 近日 南 昼短夜长 ( 2)偏北风 温暖降水少 ( 3)低纬 高纬 ( 4)副热带高压 炎热干燥 试题分析:( 1)根据图示 A区域北纬 30-40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此时受盛行西风带影响,故判断为北半球冬季,则地球公转接近于远日点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此时北京昼短夜长。( 2)此时为北半球冬季,故 F为热
5、带季风气候区,冬季盛行偏北风,冬季温暖少雨。( 3)北半球冬季,陆地气温较同纬度的海洋低,故等温线 “凸高为低 ”,即向温度高的低纬地区凸出。( 4)非洲南端好望角受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影响,此时为南半球的夏季,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则高温少雨。 考点:本题考查全球的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等内容。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解题的关键是能利用图示 A区域的风带影响判断南北半球的季节,并结合全球主要气候类型 的分布和气候特征等内容分析,对于此类关于气候类型分布、成因、特征的试题,学生应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对知识的整理和归纳。 读 “北半球中高纬度示意图 ”,完成题。 【小题 1】有关甲、乙的位
6、置,正确的是( ) A甲位于 30N B乙位于 30N C甲位于 90N D无法确定 【小题 2】有关 气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是冷性气流 B 是暖性气流 C 是西风带 D 是西南风 【小题 3】下列关于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热带雨林气候的特点是全年高温少雨 B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的 4060 的大陆东岸 C地中海气候的形成是因为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D地中海气候仅在地中海沿岸分布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小题 3】 C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示 60N 附近的极锋的分布判断乙沿着锋面上升,为暖气团,源于 30N 附近的副热带高压带;
7、丙为位于锋面下的冷空气,源于极地的极地高压带。故 A项正确。 【小题 2】见上题分析。 【小题 3】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终年高温多雨, A错误;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于南北纬的 4060 的大陆西岸, B错误;地中海气候的形成是因为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故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C正确。地中海气候分布于全球除南极洲外的六大洲,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环流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 点评: 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抓住图示的极锋两侧的气团分布特征:冷气团密度大,故位于锋面下,暖气团密度小,总位于锋面之上。并结合全球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成因分析。 下图,根据图中
8、信息回答题: 【小题 1】据图信息推知甲河流域此时 ( ) A盛 行西北风 B盛行西南风 C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D潜水补给河水 【小题 2】甲河流主要补给形式及出现最大汛期的季节分别是 ( ) A冰雪融水冬季 B大气降水冬季 C地下水 春季 D大气降水夏季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示的纬度分布判断该河流位于南半球,且甲河流位于 30-40的大陆西岸,则受地中海气候影响,图示甲河流流量大,判断此时地中海气候受盛行西风带影响,温和多雨。南半球的盛行西风为西北风。 【小题 2】结合上题分析,甲河流流域主要位于地中海气候下,降水量丰富,故河流主要以降
9、水量补给,地中海气候降水集中于冬季,故河流的汛期出现于冬季。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区域气候类型的判断和河流特征的判读。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图示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能判断该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并结合地中海气候的气候特征综合分析。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图,回答题。 【小题 1】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拟, 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 ) A环节 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B环节 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 C环节 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降低 D环节 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无关 【小题 2】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 S线代表纬线,
10、则 ( ) A洋流 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B洋流 为西风漂流 C洋流 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D洋流 为赤道逆流 【小题 3】看图回答有关图中 处附近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小题 3】 C 试题分析: 【小题 1】若为海陆间水循环,则 H处气流上升, 表示海洋水汽蒸发,则 表示水汽输送; 表示降水, 表示径流。故 A正确。 【小题 2】若为南半球的洋流分布模式图,则 表示南赤道暖流; 表示从较低纬流向较高纬的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增温增湿的作用; 表示西风漂流; 表示从较高纬流向较低纬的寒流,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的作用故 B项正确。 【小题
11、 3】结合上题分析, 为南半球的暖流,故等温线应由北向南递减, A、D项错误;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凸向一致,故 B图表示寒流, C图表示暖流。 考点:本题考查水循环、洋流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解题的关键是掌 握海陆间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和能利用大洋模式图,洋流的流向判断洋流的性质及对沿岸气候的影响等相关内容。 2009年 12月 7日至 18日,世界各国领导人聚集歌本哈根参加世界气候大会,签署 2012 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之后,新的约束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协议。回答题。 【小题 1】下列物质 二氧化硫、 二氧化碳、 臭氧、 碳氢化合物、 氟利昂,其中属于
12、温室气体的是 ( ) A B C D 【小题 2】右图中,虚线箭头表示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运动方向,实线箭头表示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后实际的运动方向,图中所示四种情况,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温室气体主要包括二氧化碳、甲烷(碳氢化合物)、臭氧等;二氧化硫含量过多容易形成酸雨危害;氟利昂含量过多可能导致全球臭氧层空洞。 【小题 2】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注意需要面对运动方向。故 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全球性环境问题和地转偏向力的方向。 点评: 本题难度低,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三大全球性环境问题形成的主要污染
13、气体的差异,注意比较分析,并掌握地转偏向力南北半球的不同方向,注意读图需要面对运动方向。 读下图 “世界洋流分布局部图 ”,回答题。 【小题 1】关于南半球中低纬度洋流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印度洋形成季风洋流 B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洋流 C大陆东岸为寒流 D大洋西岸为寒流 【小题 2】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洋流 对欧洲西部气候降温减湿作用明显 B洋流 对南美洲西岸气候增温增湿明显 C P处因寒暖流交汇形成世界性大渔场 D美国东岸海域污染物不会影响欧洲西岸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结合全球洋流分布模式图判断,南半球中低
14、纬形成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呈逆时针, B正确,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形成于北印度洋, A错误;大陆东岸即大洋西岸为暖流, C、 D错误; 【小题 2】结合图示, 为北大西洋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增温增湿的影响, A错误; 为秘鲁寒流,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作用, B错误;图示 P位于加拿大的东南部,受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影响,形成著名的纽芬兰渔场,C正 确;美国东岸海域的污染会随墨西哥湾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西欧,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的洋流分布和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学生只要能利用画图,呈现全球洋流分布模式图,结合模式图判断南半球的中低纬环流的方向,并能掌握洋流对沿岸气候、渔
15、场和海洋污染等方面的影响。 有关水循环地理意义的正确叙述是 A使陆地水资源不断更新 B使水呈三态变化 C加速了冰川的融化 D使海平面上升 答案: A 试题分析:通过海陆间水循环使陆地的淡水资源得到不断的更新和补充;水循环还能通过地表径流塑造各种地表形态;水循环也促进了全球的物质和能量的迁移和转化。故 A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水循环的三大地理意义即可判断,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目前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 A海洋蒸发 B地表径流 C水汽输送 D凝结降水 答案: B 试题分析:目前人类活动主要通过修建水
16、库、跨流域调水、围湖造田等措施而影响地表径流环节。 考点 :本题考查水循环。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水循环的基本环节,并结合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环节分析。 在 “四幅热力环流示意图 ”中(图 2),判断其中符合热力学原理的是( ) 图 2 答案: B 试题分析: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 “热的地方,空气上升,冷的地方,空气下沉 ”,故 A错误;晚上的海陆之间,陆地气温较海洋低,故海洋盛行上升气流,陆地盛行下沉气流,故 B正确;晚上的山峰与山谷之间,谷地气温较山峰高,故谷地盛行上升气流,山峰盛行下沉气流,故 C错误;城市为热岛,故城市始终盛行上升气流,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热 力环流及实
17、例应用。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仔细读图,结合热力环流对应知识即可作答;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热力环流形成的基本原理。 下图为某一河流的部分河段。据此回答题。 【小题 1】若该河流流出山口,常形成的地貌是 ( ) A冲积平原 B山麓冲积扇 C沙洲 D三角洲 【小题 2】如果河中有沙金,淘金点产量最高的可能是 ( ) A a处 B b处 C c处 D d处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河流在出山口地区,由于流速减慢,则泥沙沉积而形成山麓冲积扇地貌。 【小题 2】图示位于河流的曲流处,则 b位于河流凸岸,故水流较缓慢,泥沙淤积,则适宜淘金。 考点:本题考查河
18、流地貌及成因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河流不同部位的流水作用的差异结合对地形和沙金沉积的影响分析。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对基本原理的归纳与总结。 同一经纬度 “高处不胜寒 ”的原因是 A气压低 B空气稠密 C到达太阳辐射少 D到达地面辐射少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于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故越往高空,到达的地面辐射少,故气温较低。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但学生容易把太阳辐射当作气温高低的主要影响因素,实际上对流层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作用弱,而对地面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故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 读 “四幅昼夜温差示
19、意图 ”,回答题: 【小题 1】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的原因是: A云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B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C云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D云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小题 2】冬季霜冻大多出现在晴朗的寒夜是因为: A大气辐射强 B大气逆辐射弱 C地面辐射强 D太阳辐射弱 【小题 3】在上面四幅图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A A地区 B B地区 C C地区 D D地区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B 【小题 3】 C 试题分析: 【小题 1】夏天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主要是由于云层的反射作用强,故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少,气温不会太高。 【小题 2】由于晴天晚上云少,大气逆辐射弱
20、,保温效应差,故晚上剧烈降温则容易出现霜冻。 【小题 3】白天晴天,云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晚上少云,则大气逆辐射弱,保温效应差,故气温低,故昼夜皆晴,昼夜温差最大。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和案 例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解题的关键是能结合大气的热力作用判断天气实例,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下图为 “亚欧大陆东部某季节大气运动 ”图,读图回答题。 【小题 1】图示低压的名称是 A印度低压 B冰岛低压 C澳大利亚低压 D阿留申低压 【小题 2】图示高压强盛时可能为几月份 A 1月 B 5月 C 10月 D 7月 【小题 3】此时我国盛行 A东南
21、季风 B西南季风 C东北季风 D西北季风 【小题 4】此时风带、气压带向 A东移 B北移 C西移 D南移 【小题 5】图中赤道低气压带形成的原因是 A气温高,气流上升 B高空空气稀疏,近地面气压低 C海拔高,空气稀薄 D纬度位置低,有极昼现象,气流上升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A 【小题 3】 D 【小题 4】 D 【小题 5】 A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示亚欧大陆上形成冷高压,即亚洲高压,亚洲高压打破了副极地低压带,使低压保留在海洋上,在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 【小题 2】图示亚欧大陆上形成高压,反映北半球陆地的气温较同纬度的海洋低,判断为北半球冬季,为 1月。 【
22、小题 3】结合上题分析,此时为北半球冬季,故我国东部地区风从亚洲高压吹向阿留申低压,考虑地转偏向力向右偏,盛行西北季风。 【小题 4】全球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故选 D项。 【小题 5】赤道低压带是由于赤道地区受热多,热空气上升而近地面形成低压带。 考点:本题考查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对气压中心的影响、季风环流和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属于基础性试题,解题需要掌握以下几点: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对北半球气压中心分布的影响。 掌握东亚季风冬夏的风向 差异。 掌握全球性气压带风带的运动规律。 掌握全球气压带的成因的差异:热
23、力原因和动力原因的差异。 读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完成题。 【小题 1】图中的 “丙气压带 ”是指 (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极地高气压带 D副极地低气压带 读 “水循环示意图 ”,回答 16 18题。 【小题 2】随着全球变暖,我国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喜马拉雅山的雪线逐年下降 B一月 0 等温线向淮河以北移动 C南海诸岛的面积迅速增大 D高纬地区比原来的气温更低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和甲乙两风带的风向,可判定丙为高压带,且两侧的风向不同,故判断为副热带高压带,且风向向左偏,判断丙
24、是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 【小题 2】根据风向左偏可判定是在南半球,因此甲风带是东南信风带,乙风带是中纬西风带(西北风)。夏半年,东南信风带向北移动,跨过赤道偏转成西南风,给南亚地区带来降水。 考点:本题考查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并结合风向的判断方法:根据地转偏向力的 不同偏向判断南北半球;并结合南亚夏季西南季风的成因分析。 图中代号所对应的水循环环节正确的是 A -降水 B -蒸发 C -水汽输送 D -地表径流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图示 表示海洋水汽蒸发; 表示水汽输送; 表示陆地降水; 表示地表径流。 考
25、点:本题考查海陆间水循环的环节。 点评:本题难度低,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能根据图示的海陆分布,并结合海陆间水循环的基本环节分析。 阅读右下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图,分析回答。( 8分) ( 1)图中 ABCD四地风向正确的是 。 ( 2)从气流运动状况看,甲天气系统的名称为 。 ( 3)图中 两地可能出现锋面的是 ( 或 ),该锋面属于 (冷或暖)锋。 ( 4)图中甲和乙比较,中心呈上升气流的是 ,气温日较差较高的是 。 ( 5)若甲为亚欧大陆,乙为太平洋,则此时东亚地区的盛行风向为 ,北印度洋的大洋环流呈 时针方向。 答案:( 1) D ( 2)反气旋 ( 3) 暖 ( 4) 乙 甲 ( 5)西
26、北 逆 试题分析:( 1)近地面的风向应斜穿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故 D箭头正确。( 2)图示甲处中心气压较高,判断为高压中心,从气流运动上而言,属于反气旋。( 3)图示 位于高压脊处,水平气流为辐散,故不能形成锋面,而 位于低压槽处,可形成锋面。结合北半球的锋面气旋图示,可画图判断 处的锋面性质。( 4)结合甲乙两处的气压分布,甲处为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而乙处为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甲处 为高压中心,天气晴朗,白天云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晚上云少,大气逆辐射弱,保温效应差,故昼夜温差大。( 5)若甲为亚欧大陆,乙为太平洋,则反映亚欧大陆上形成冷高压,为
27、北半球的冬季,故东亚盛 行西北风。北印度洋受南亚东北季风的影响,海水自东向西流形成逆时针的大洋环流。 考点:本题考查等压线的综合判读。 点评:本题考点较多,但基础性强。解题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掌握等压线图上风向的基本判断方法,可画图判断更直观; 掌握气压状况和气流运动状况的差异。 掌握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不同的垂直气流运动方向和对天气的影响。 冬夏不同的季节,结合东亚和南亚的风向、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的方向分布等。 综合题 读某地的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5分 ) (1)写出图示地质构造类型: 甲 _,乙 _,丙 _。 (3分 ) (2)该地地壳受到了 _(南北、东西)方向力的作用,此力属
28、于_(“拉张 ”或 “挤压 ”)力。当时的地壳运动表现为 _运动和_运动,起主导作用的是 _运动。 (5分 ) (3)在地貌上,甲构造顶部岩层缺失的原因是 ;褶皱构造上覆岩石是由 _作用形成的。 (2分 ) (4)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地下隧道,应该选择在 (“甲 ”或 “乙 ”)地,原因是 。若想打一眼深水井,应选择在 地;钻探石油应选择在 地,原因是 ( 5分) 答案:( 1)背斜 向斜 断层 ( 2)南北 挤压 水平 垂直 水平 ( 3)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破碎易侵蚀。 堆积 ( 4)甲 背斜向上拱起, 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地下水沿岩层两侧渗流,保持隧道干燥, 乙 甲 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
29、造 试题分析:( 1)图示甲处中间岩层向上拱起,判断为背斜;乙处中间岩层向下凹,故判断为向斜;丙处岩层断裂并错位,判断为断层。( 2)根据图示的指向标判断,该地区受南北方向的挤压力作用。故而造成了岩层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而水平挤压力主要引起水平运动。( 3)甲地为背斜顶部, 其岩层的缺失主要从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褶皱构造的上覆岩层属于后来的外力沉积作用而形成。( 4)挖隧道应选择于背斜的拱形弯曲,既符合力学原理,又能引导地下水向两边流。结合背斜储油,向斜储水的原理,钻探石油应选择在背斜的拱形处。 考点:本题考查地质构造的判断和应用。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抓住图示的岩层的变形和变位,判断地质构造,并结合其图示的地壳运动的作用分析其成因,并调用课本关于地质构造的实践应用相关内容分析即可。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