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重庆市重庆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提取鼠肝细胞的线粒体为实验材料,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丙酮酸时,测得氧的消耗量较大;当注入葡萄糖时,测得几乎不耗氧;同时注入细胞质基质和葡萄糖时,氧消耗量又较大。下列叙述中与实验结果不符合的是 A有氧呼吸中,线粒体内进行的是第二、三阶段 B线粒体内能分解丙酮酸,不能分解葡萄糖 C水是在细胞质基质中生成的 D葡萄糖只能在细胞质基质内被分解成丙酮酸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丙酮酸时,测得氧的消耗量较大;说明由丙酮酸和氧参与的第二、三阶段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当注入葡萄糖时,测得
2、几乎不耗氧,说明线粒体内能分解丙酮酸,不能分解葡萄糖;同时注入细胞质基质和葡萄糖时,氧消耗量又较大,说明葡萄糖只能在细胞质基质内被分解成丙酮酸;本实验无法证明水是在细胞质基质中生成的;当然,由有氧呼吸过程知,水是在线粒体中生成的。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有氧呼吸的过程。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掌握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实验分析。 下列对生物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完全相同 细胞内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为多种化学反应的进行提供了条件 细胞膜在细胞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交换、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生物膜把细胞质分割成多个微小的结构,使多种化
3、学反应同时进行而互不干扰 各种细胞器膜在结构上都是各自独立的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物质与结构和功能的相适应性知,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不可能完全相同;如线粒体膜和核膜;生物膜系统具有题目中 的功能;由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组成的生物膜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相互联系的,如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所以 是错误的。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膜系统的知识。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掌握生物膜系统的知识。 用机械方法分离某细胞器的各种成分,对分离的成分用双缩脲试剂和甲基绿 吡罗红试剂检测。发现能够使双缩脲试剂呈现紫色反应,使甲基绿 吡罗红试剂呈现红色反应。则该细胞器最可能是 A细胞
4、核 B线粒体 C高尔基体 D核糖体 答案: D 试题分析:据物质检测原理可知,使双缩脲试剂呈现紫色反应的物质是蛋白质,使甲基绿 吡罗红试剂呈现红色反应的物质是 RNA,呈现绿色反应的物质是DNA,因此说明该细胞器中同时含有蛋白质和 RNA,而不含有 DNA,符合此情况的只有 D核糖体,而细胞核、线粒体中含 DNA,高尔基体中不含 RNA,故最佳选项是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细胞器的成分。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掌握细胞器的成分。 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 -亮 -暗三层结构,并提出了 生物膜的模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模型认为生物膜都由 “蛋白质 脂质 蛋白质
5、”三层结构构成 B该模型能够解释变形虫的变形运动 C该模型能够解释溶于脂质的物质能够优先通过细胞膜 D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一共有两层 答案: B 试题分析:罗伯特森提出的生物膜的模型是由 “蛋白质 脂质 蛋白质 ”三层结构构成,各组分是静止的,变形虫的变形运动是细胞膜在不断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所以对此无法做出解释;据相似者相溶原理,该模型能够解释溶于脂质的物质能够优先通过细胞膜,模型中的脂质层可以是两层磷脂分子;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有关生物膜模型的知识。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掌握有关生物膜模型的知识。 下列各组生物膜化学组成差异最大的是 A细胞膜与高尔基体膜 B高尔基体膜与内质网膜
6、 C内质网膜与核膜 D线粒体膜和核膜 答案: D 试题分析:细胞膜的成分包括约 40%的蛋白质,约 50%的脂质,约 2%-10%的糖类,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共同构成生物膜系统,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相互联系,由于膜的流动性特点,生物膜系统的各组分的组成成分相似,但物质的构成成分是与结构的功能相适应的,所以生物膜系统的各组分的组成成分又存在差异,其中线粒体膜上分布着大量的蛋白质,约占 60%,脂质约占 40%,与其他生物膜组成成分相差较大;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膜化学组成成分。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掌握生物膜系统的各组分的异同。 在处理污水时,人们设计一种膜结构,有选择地将有毒
7、重金属离子阻挡在膜的一侧,以降低有毒重金属离子对水的污染,这是模拟了生物膜的 A识别功能 B流动性功能 C主动运输功能 D选择透过性功能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题意知,这种膜结构可以有选择地将有毒重金属离子阻挡在膜的一侧,这是模拟了生物膜的功能特性 -选择透过性;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膜的功能特性。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掌握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功能。 用相同的培养液分别培养水稻和番茄,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各种养分的含量。图 2表示 实验结束时培养液中各种养分的浓度占实验开始时浓度的百分比,根据测定的结果不可推知的是 A.番茄和水稻对矿质离子的吸收均具有选择性 B.水稻培养液中
8、 Mg浓度的增加是根细胞分泌的结果 C.植物细胞对离子的吸收和对水的的吸收不成比例 D水稻对 Ca和 Mg,番茄对 Si的吸收能力低于它们对水的吸收能力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题意知,培养液中各种养分的浓度变化不同,可见番茄和水稻对矿质离子的吸收均具有选择性;由于测定的是培养液中各种养分的含量,而没有单独测定 Mg的变化,引起培养液总量的变化,所以水稻培养液中 Mg浓度的 增加无法推知是根细胞分泌的结果;培养液中各种养分的浓度变化,只能证明植物细胞对离子的吸收和对水的吸收不成比例; Ca、 Mg、 Si的浓度增加,说明水稻对 Ca和 Mg,番茄对 Si的吸收能力低于它们对水的吸收能力;选 B
9、。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植物细胞对离子的吸收。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会分析坐标图及离子浓度变化的原因。 下图表示某生物膜结构,图中 A、 B、 C、 D、 E、 F表示某些物质, a、 b、 c、d表示物质跨膜的运输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是红细胞的细胞膜, A物质可代表葡萄糖 B.若是动物细胞的细胞膜, b和 c过程运输的气体分别是 O2 、 CO2 C.图中 B、 D共有的元素是 C、 H、 O,该细胞可以是激素作用的靶细胞 D.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 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 B具有选择透过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图示可知, D物质是糖蛋白,位于细胞膜外侧, A物质通过载体蛋白并消
10、耗能量,逆浓度运输,故 a为主动运输,而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是协助扩散,所以 A物质不代表葡萄糖; A项错误; b和 c过程不需载体和能量,且顺浓度运输,故均为自由扩散,属于 O2和 CO2的运输方式,动物细胞生命活动中,不断消耗 O2 产生 CO2, 所以膜内的 O2浓度低, CO2浓度高; B项正确; .图中 B为磷脂, B、 D共有的元素是 C、 H、 O ,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 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 B具有流动性; 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膜结构及物质跨膜的运输方式。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注意: 据图分析出膜的结构、物质运输的特点。 掌握膜成分的元素构成及功能。 熟悉物质运输
11、的特点。 对某动物细胞进行荧光标记实验,如下示意图所示,其基本过程是: 用某种荧光染料标记该动物细胞,细胞表面出现荧光斑点。 用激光束照射该细胞表现的某一区域,该区域荧光淬灭(消失)。 停止激光束照射一段时间后 ,该区域的荧光逐渐恢复,即又出现了斑点。 上述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A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B荧光染料能与细胞膜组成成分结合 C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 D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膜中蛋白质或脂质的流动速率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题意知,本实验是验证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的经典实验,荧光染料可标记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分子,激光过度照射荧光分子可使荧光分子失去发荧光能量。区域内
12、荧光的恢复速率可以反映蛋白质或磷脂分子的流动速率,但是不能反映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细胞膜的流动性。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据细胞膜的流动性分析实验过程。 下图为蔗糖酶作用机理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蔗糖酶不能催化麦芽糖水解是因为它们不能结合形成酶 -底物复合物 B该示意图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C一分子蔗糖可以水解出两分子葡萄糖 D蔗糖酶的化学本质是 RNA 答案: A 试题分析:有图示可知,蔗糖酶首先与蔗糖结合,形成酶 -底物复合物,然后使蔗糖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而麦芽糖不能与蔗糖糖形成酶 -底物复合物,所以蔗糖酶不能催化麦芽糖水解; A正确;图中显示的是酶的
13、专一性,体现不出高效性;一分子蔗糖水解出的是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而不是两分子葡萄糖,蔗糖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而不是 RNA;显然 BC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酶的有关知识。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掌握酶的本质、特性和作用机理。 下列有关酶的正确叙述有几项 酶是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 有的酶可从食物中获得,有的酶可在体内合成 酶能脱离细胞发挥作用 酶都是蛋白质 酶的基本组成单位可以是氨基酸或核苷酸 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四项 答案: B 试题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 RNA;所以不只是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能产生酶;食物中的酶会
14、被消化掉,失去催化能力;只要条件适宜,酶就能发挥作用;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所以 两项是正确的。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酶的有关知识。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掌握酶的本质、特性。 为验证 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下表中的实验方法步骤。在同学们做出的下列评价中,不合理的是 实验步骤 项 目 试管 1 试管 2 1 加入可溶性淀粉溶液 2mL 2mL 2 加入新鲜唾液淀粉酶溶液 1mL 1mL 3 加入 1mol/L的盐酸溶液 1mL 加入 1mol/L的 NaOH溶液 1mL 4 置于 37 水浴中 5min 5min 5 滴入斐林试剂并水
15、浴加热 2滴 2滴 A.缺少 PH为 6.8的对照组 B.都置于 37 水浴中可排除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C.检验实验结果的试剂选择恰当 D.操作步骤设计合理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题意知,验证 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仅做了酸和碱两种条件下的操作,缺少 PH为 6.8的对照组;本实验中, PH为自变量,温度为无关变量,所以都置于 37 水浴中可排除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斐林试剂在水浴条件下,与葡萄糖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可作为本实验的检验试剂;因此只有 D是不合理的。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验证 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具有关实验设计与分析的能力。 为
16、了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某小组用含葡萄糖的培养液培养酵母菌,并制作了如图 a-f所示装置,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A若 a装置液滴不动, b装置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仅进行无氧呼吸 B若 a装置液滴左移, b装置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仅进行有氧呼吸 C连接 edcd, 并从 e侧通气可验证酵母菌进行了有氧呼吸 D连接 fd ,可验证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 答案: B 下列有关细胞呼吸原理应用的分析,错误的是 A种在湖边的玉米长期被水淹,生长不好,原因是有氧呼吸受阻 B人体成熟红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分解葡萄糖,产生乳酸 C陆生植物不能长期忍受无氧呼吸,其原因是产生的乳酸在细胞中积累 D人体剧烈运动后会感
17、到肌肉酸痛,因为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在细胞中积累 答案: C 试题分析:长期被水淹的植物根 部缺氧,有氧呼吸受阻,生命活动不能获得充足的能量; A正确;人体成熟红细胞没有有氧呼吸所需的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人体无氧呼吸产生的是乳酸; B正确;陆生植物不能长期忍受无氧呼吸,其原因是产生的酒精在细胞中积累,酒精对植物细胞有伤害作用; C 错误;人体剧烈运动时,所需氧量供应不足,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人感到肌肉酸痛;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有关细胞呼吸原理应用的知识。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掌握有关细胞呼吸原理应用的知识。 用含 18O 的葡萄糖跟踪有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
18、 18O 转移的途径是 A葡萄糖 丙酮酸 二氧化碳 B葡萄糖 丙酮酸 水 C葡萄糖 氧 水 D葡萄糖 丙酮酸 氧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有氧呼吸的过程可知,第一阶段,葡萄糖中的 18O 丙酮酸中的18O;第二阶段,丙酮酸中的 18O 二氧化碳中的 18O;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有氧呼吸的过程。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掌握有氧呼吸的过程。 海洋中的电鳗有放电的现象,其电能的直接来源是 A由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释放的化学能转变而来 B由热能转变而来 C由光能转变而来 D由 ATP转变成 ADP 时释放的化学能转 变而来 答案: D 试题分析:生物体中的直接能源物质是 ATP; 由有机物
19、进行氧化分解释放的化学能,须转移到 ATP中,再由 ATP提供各项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同样,热能、光能都不能被直接利用;所以 ABC错, D对。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体中的能量利用。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掌握生物体中的能量利用。 酶具有极强的催化功能,其原因是 A增加了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 B降低了反应物分子的活化能 C提高了反应物分子的活化能 D酶提供使反应开始所必需的活化能 答案: B 试题分析:酶具有极强的催化功能,其原因是大大降低了反应物分子的活化能;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酶催化作用高效性的原因。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理解酶催化作用高效性的原因。 蔬菜和水果长时间储存
20、、保鲜除了湿度适中外,还应保持 A零下低温、低氧 B零上低温、低氧 C高温、高氧 D高温、低氧 答案: B 试题分析:蔬菜和水果长时间储存、保鲜的关键是降低有机物的消耗,防止腐败变质;措施是抑制呼吸,但不能造成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和低温的伤害;为此应选择 B零上低温、低氧。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有关细胞呼吸原理应用。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掌握有关细胞呼吸原理应用。 下列叙述中,不能体现酶的特性的一项是 A酶在催化反应中本身不发生变化 B酶制品的贮藏、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保持一定的温度和 PH C唾液淀粉酶不能水解蔗糖分子 D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远比 Fe3 高 答案: A 试题分析:酶是一
21、种生物催化剂,在催化反应中本身不发生变化;此非酶的特性; B项体现了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的特性; C项体现了酶的专一性; D项体现了酶的高效性;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酶的特性。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掌握酶的特性。 图 A、 B、 C表示的是物质运输的三种方式,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图 A是自由扩散 B图 B运输速度的限制因素是能量 C图 C是主动运输 D图 C细胞内物质浓度不断升高,说明该物质进行逆浓度运输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题中三幅图可知,图 A中,物质的运输速度与细胞外浓度成正相关,故为自由扩散;图 B 中,物质的运输速度开始随细胞外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但增大的幅度越来越小
22、,直至保持稳定,显然是受载体数量的限制,是协助扩散;图 C中,细胞内的浓度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由低于细胞外浓度到高于细胞外浓度,物质进行逆浓度运输,是主动运输;三种运输方式中,图 B的协助扩散不需要能量;故 B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物质运输的三种方式。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做到: 熟悉物质运输的三种方式的特点。 会分析坐标图。 坐标图中的信息与物质运输的三种方式的特点相吻合。 异体器官移植手术往往很难成功,最大的障碍就是异体细胞的排斥,这主要是由于细胞膜具有识别作用,这种生理功能的结构基础是 A细胞膜的外表面有糖蛋白 B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
23、D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答案: A 试题分析:细胞膜上的多糖与膜蛋白结合,形成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细胞膜的成分及作用。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掌握细胞膜的成分及作用。 占肝脏细胞干重 50%以上的有机成分是 A糖 B脂肪 C蛋白质 D核酸 答案: C 试题分析:细胞干重中的有机成分以蛋白质为最多。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细胞的成分。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掌握细胞的成分在鲜重和干重中的情况。 下列关于高倍显微镜使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A先在低倍镜下看清楚,再转至高倍镜 B转至高倍镜后,先用粗准焦螺旋调节,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 C换用凹面反光镜或开大光圈可
24、以将视野调亮 D高倍镜缩小了观察的视野,放大了倍数 答案: B 试题分析:为方便在高倍镜下找到物象,使用高倍镜前,必须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把物象移至视野中央,再转至高倍镜,转至高倍镜后,由于物镜与玻片间距离很小,不能用粗准焦螺旋调节,只能用细准焦螺旋调节,凹面反光镜有聚光作用,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因此使用它们都能将视野调亮,高倍镜缩小 了观察的视野,放大了倍数。只有 B是错误的, ACD是正确的。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高倍显微镜使用的知识。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熟练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 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膜上的 A磷脂含量 B糖的种类 C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 D水含量 答案
25、: C 试题分析: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膜上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而不是其他成分。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细胞膜的成分。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掌握细胞膜的成分及作用。 下列各项与蛋白质的功能无关的是 A催化生物化学反应 B调节生命活动 C帮助人体抵御病原体的侵害 D携带遗传信息 答案: D 试题分析 : 蛋白质中的酶 (如唾液淀粉酶 )有催化生物化学反应的功能,蛋白质中的激素 (如胰岛素 )有调节生命活动的功能,蛋白质中的抗体有帮助人体抵御病原体侵害的功能,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是核酸,而不是蛋白质。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蛋白质的功能。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掌握蛋
26、白质的功能。 下列哪项是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的共同特征 A.都是细胞内贮存能量的主要物质 B.都含有 C、 H、 O、 N 四种元素 C.都共同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 D.组成它们的单体都是葡萄糖 答案: D 试题分析:淀粉、纤维素和糖原都是多糖,含 C、 H、 O 三种元素,它们的单体都是葡萄糖,其中淀粉和糖原是细胞内贮存能量的物质,纤维素不贮存能量,淀粉、纤维素存在于植物细胞中,糖原存在于动物细胞中。 D对, ABC错。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有关多糖的知识。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掌握几种多糖的异同。 在人体细胞中,由 A、 T、 U三种碱基可构成多少种核苷酸 A.3种 B.4种 C.5种 D
27、.6种 答案: B 试题分析:在人体细胞中有 DNA和 RNA两种核酸,构成 DNA的脱氧核苷酸中的碱基有 A、 T、 G、 C四种,其中含碱基 A、 T的脱氧核苷酸分别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和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构成 RNA的核糖核苷酸中的碱基有 A、U、 G、 C四种,其中含碱基 A、 U的核糖核苷酸分别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和尿嘧啶核糖核苷酸,可见在人体细胞中,由 A、 T、 U三种碱基可构成四种核苷酸。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核酸的种类及构成。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注意: 首先确定在人体细胞中有几种核酸。 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 -核苷酸的种类。 细胞学说的要点不包括 A细胞是一个有
28、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 B细胞 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C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D所有细胞的结构均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答案: D 试题分析:细胞学说的内容: 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 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细胞学说的内容。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掌握细胞学说的内容。 HIV和大肠杆菌的根本区别是 A有无细胞结构 B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
29、胞核 C有无线粒体等复杂细胞器 D有无保护内容物的外壳 答案: A. 下列有关蛋白质多样性的叙述中,最准确的是 A氨基酸的种类不同,数目成百上千 B氨基酸的排列千变万化 C多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D以上都对 答案: D 试题分析: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有: 氨基酸的种类 , 氨基酸的数目, 氨基酸的排列次序, 多肽链的空间结构;最准确的是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掌握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 关于染色体和染色质叙述错误的是 A染色质是细胞核内易被染成深色的物质 B蓝藻细胞在进行细胞分裂的时候也能形成染色体 C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细胞分裂时期
30、的两种不同的存在形态 D染色质或染色体只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内 答案: B 试题分析:染色质是细胞核内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 DNA和蛋白质组成,只存在于真核细胞中,原核细胞中的 DNA是裸露的,不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质;细胞分裂期中的染色质高度螺旋变粗变短,形成染色体,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细胞分裂时期的两种不同的存在形态;所以只有 B是错误的。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关于染色体和染色质的知识。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掌握关于染色体和染色质的知识。 将一个细胞中的磷脂成分全部提取出来,并将其在空气 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结果测得单分子层的表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
31、。下列细胞实验与此结果最相符的是 A人的肝细胞 B蛙的红细胞 C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D人成熟红细胞 答案: D 试题分析: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骨架,题中磷脂单分子层的表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说明没有其它膜成分的混入,仅有细胞膜,故此细胞为人成熟红细胞,而其它细胞除细胞膜外还有细胞器膜,磷脂单分子层的表面积一定大于原来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细胞膜的结构。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掌握生物膜的有关知识。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内质网通过折叠广泛分布于细胞质基质 B线粒体通过内膜向内折叠来增大膜面积 C高尔基体通过产生基粒而增大膜面积 D乳酸菌无生物膜系
32、 统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核膜、细胞器膜和细胞膜共同构成生物膜系统;其中内质网通过折叠广泛分布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通过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来增大膜面积;叶绿体中由许多类囊体叠加在一起形成基粒,大大增加了叶绿体内的膜面积;高尔基体是囊状体,不能产生基粒,只能形成许多囊状小泡;乳酸菌只有细胞膜,不能构成生物膜系统;故最佳选项为 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膜系统的知识。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掌握生物膜系统的知识。 核糖体合成的 DNA聚合酶要进入细胞核内参与 DNA的复制,其进入方式是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非跨膜运输 答案: D 试题分析: DNA聚合酶是一种蛋白质,由
33、细胞质的核糖体上进入细胞核,不是通过核膜,而是通过核孔进入的;不属于跨膜运输;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运输方式。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根据物质的特点确定其运输方式。 科学家预计在不久的将来,能研制出 “瘦素穿肠蛋白 ”来治疗肥胖,通过口服能进入人体血液,可以减轻肥胖症患者通过肌肉注射的痛苦,你推测这种药品穿过小肠上皮细胞最可能的方式为 A渗透作用 B主动运输 C被动运输 D胞吞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 “瘦素穿肠蛋白 ” 通过口服能进入人体血液,穿过小肠上皮细胞最可能方式的推测;渗透作用是水分子或小分子溶剂透过半透膜的过程;进行主动运输的往往是无机盐、较小分子的有
34、机物(如氨基酸等);进行被动运输的是水、气体、脂溶性物质; “瘦素穿肠蛋白 ”是大分子有机物质,小肠不能直接吸收,消化会破坏其分子结构,因此必须通过胞吞进入人体血液;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运输方式。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根据物质的特点确定其运输方式。 人的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精子细胞中没有细胞质,它们的寿命都较短,这事实体现了 A环境因素的影响 B功能对寿命的决定 C细胞核与细胞质的相互依存关系 D遗传因素的作用 答案: C 有人利用真核单细胞生物 a、 b做了如下实验, 这个实验最能说明的问题是 A控制 c性状发生的遗传信息来自细胞核 B控制 c性状发生的遗传信息来
35、自细胞质 C c性状发生是由细胞核和细胞质的遗传信息共同决定的 D细胞核内的遗传信息控制生物一切性状的发生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题中实验可知, a细胞的细胞核放入经人工处理后去核的 b细胞,培养一段时间后的 c细胞,表现出 a细胞的性状,同时 b细胞同样经人工处理后,培养一段时间,表现出 b细胞的性状,显然细胞核决定性状,即控制 c性状发生的遗传信息来自细胞核,与细胞质无关;本实验中的观察目标是细胞,不是某一生物体,所以看不出细胞核内的遗传信息对生物性状的控制情况;因此,这个实验最能说明的问题是:控制 c性状发生的遗传信息来自细胞核,选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细胞核的功能。 点评:对于此类
36、试题,学生应注意: 认真观察分析实验过程。 依据实验排查各选项。 掌握 细胞核的功能。 下列有关实验课题与相应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的制备利用蒸馏水使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吸水涨破 B分离细胞器用差速离心法 C观察叶绿体可用显微镜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D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利用了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 答案: C 试题分析: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器膜,放在蒸馏水中吸水涨破,可制备细胞膜;不同细胞器的大小、质量不同,故可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器;叶绿体是体积较小的细胞器,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清楚;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可清楚地观察到泌蛋白的合成
37、与分泌的过程;故 C是错误的, ABD是正确的。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有关实验方法的知识。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注意实验中实验方法的正确使用。 下列各项中,没有涉及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是 A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 B激素与靶细胞结合 C吞噬细胞 吞噬细菌 D分泌蛋白的合成 答案: D 试题分析: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是生殖细胞间的相互识别和融合的过程;激素是内分泌腺细胞分泌的,与靶细胞上的受体识别,并与靶细胞结合,作用于靶细胞;吞噬细胞吞噬细菌,发挥免疫作用; ABC都涉及细胞间信息交流,分泌蛋白的合成是细胞自身的功能,没有细胞间信息交流;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知识。 点评:对
38、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掌握细胞间信息交流的知识。 下列实验中,经处理后的细胞仍可具有活性的是 A用健那绿染液对线粒体进行染色后的细胞 B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 合液染色后的细胞 C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放入 9%Nacl溶液中 D发生质壁分离后加入清水不能复原的洋葱外表皮细胞 答案: A 综合题 下图为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 ”内填序号, “ ”上按要求填文字) ( 1)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是 ,它的基本支架是 。 ( 2)如果该图为蚕豆根细胞,则应该没有 。如果为动物细胞,则应该添加的结构是 。 ( 3) 的主要成分是 , 与 的形成有关。 ( 4) ATP是生命活动的 物质, A代表
39、 。该细胞中能产生 ATP的场所是 。 答案:( 1) 磷脂双分子层 ( 2) 中心体 ( 3) DNA和蛋白质 ( 4)直接能源 腺苷 试题分析:( 1)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是细胞膜,它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2)如果该图为蚕豆根细胞,则应该没有叶绿体。如果为动物细胞,则应该添加的结构是中心体。( 3) 为细胞核内的染色质,其主要成分是 DNA和蛋白质, 11为核仁与 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4) 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A代表腺苷。该细胞中能产生 ATP的场所是 细胞质基质(细胞呼吸第一阶段) 线粒体(有氧呼吸二、三阶段) 叶绿体(光合作用)。 考 点:本题考查的是细胞的结
40、构。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掌握动植物细胞的结构。 人体胰蛋白酶作用于一定量的某种物质 (底物 ),温度保持 37 OC, pH保持在最适值,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关系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 1)该酶作用的底物是 。 (2)在 140分钟后,曲线变成水平,这是因为 。 (3)若增加胰蛋白酶浓度,其他条件不变,请在原图上画出生成物量变化的示意曲线。 (4)若胰蛋白酶浓度和其他条件不变,在一个试管内反应液 pH由 2逐渐升高到10,则酶催化反应的速度将 ,原因是 。 (5)下列图项中能正确表示胰蛋白酶对底物的分解速度和温度关系的是 ( )答案:( 1)蛋白质 ( 2)底物量一定,底物已被消耗完
41、 ( 3)如图 ( 4)不变 在 pH=2时酶已经失活 ( 5) C 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 1)胰蛋白酶作用的底物是蛋白质。 (2)在 140分钟后,曲线变成水平,这是因为底物量一定,底物已被消耗完,生成物量不会再增加; (3)若增加胰蛋白酶浓度,其他条件不变,反应速度将加快,相同时间内生成物量将增加,底物将提前被消耗完; (4)若胰蛋白酶浓度和其他条件不变,在一个试管内反应液 pH由 2逐渐升高到 10, 则酶催化反应的速将不变,原因是酶在 pH=2的强酸中将变性失活。 (5) 人体胰蛋白酶的最适温度约 37 OC,低于最适温度时,胰蛋白酶对底物的分解速度将随温度的提高而增大;故选 C。
42、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有关酶的知识。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1) 熟悉有关酶的知识。 (2)会分析酶、底物、生成物间的关系。 (3)有识图能力。 下图所示为取自同一洋葱鳞片叶表面的三个细胞处于不同的生理状态,请回答: (1) 图中标号 指的物质是 _。 (2)图中各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从大到小依次是 。 (3)图中 A、 B、 C三细胞处于不同浓度的溶液中,则 A细胞与 B细胞所处的外界溶液浓度关系是: A的外界溶液浓度 _B的外界溶液浓度。(填 “”或 “=”或 “CB (3) (4)A (5) BCA 试题分析:由题意知, (1) A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细胞壁是全 透性的,
43、图中标号 指的物质是外界溶液; (2)因为取自同一洋葱鳞片叶表面, A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程度比 C细胞大,失水更多, B细胞没有发生质壁分离,所以图中各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从大到小依次是 ACB; (3)图中 A、 B、 C三细胞处于不同浓度的溶液中,根据细胞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内液浓度,细胞失水,一定范围内,该浓度差越大,发生质壁分离的程度越大,则 A细胞与 B细胞所处的外界溶液浓度关系是: A的外界溶液浓度大于 B的外界溶液浓度。 (4) 当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失水过多时,细胞会死亡,则三个细胞中最有可能先死亡的是 A; (5) 假设将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制成装片并使之处于高浓度溶液中而发生质壁分离
44、。用显微镜观察一个细胞形态的变化顺序是图中的刚开始的 B,到发生质壁分离较小的 C,最后是发生质壁分离较大的 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细胞质壁分离的知识。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掌握细胞质壁分离的知识。 (2)有识图能力。 某实验室用两种方式利用酵母菌发酵葡萄糖产酒。甲发酵罐中保留一定量的氧气,乙酵罐中没有氧气,其余条件相同且适宜。实验过程中每小时测定两发酵罐中氧气和酒精物质的量,记录数据并绘成下面的坐标图。 ( 1)检测二氧化碳除用澄清的石灰水外,还可以用 水溶液,现象为 。 ( 2)酵母菌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是 。 ( 3)甲发酵罐中第 3小时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
45、式是 。 12小时内甲、乙两发酵罐产生的二氧化碳之比为 。 答案:( 1)溴麝香草酚蓝 由蓝变绿再变黄 ( 2) ( 3)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8: 5 试题分析:( 1)检测二氧化碳除用澄清的石灰水外,还可以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现象为由蓝变绿再变黄。( 2)酵母菌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是( 3)由图示可知,甲发酵罐中第 3小时时,有酒精产生,所以有无氧呼吸发生,且氧含量不为零,因此还有有氧呼吸;由无氧呼吸反应式: C6H12O6 2C2H5OH 2CO2能量,不难算出甲产生 18mol 酒精时,产生二氧化碳 18mol;同样,乙产生 15mol 酒精时,产生二氧化碳 15mol;甲发酵罐中有氧呼吸消耗 6mol氧气,产生二氧化碳6mol,这样,甲、乙两发酵罐产生的二氧化碳之比为( 18mol+6mol) :15mol=8:5。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的有关知识。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掌握细胞两种呼 吸方式的反应式。 培养识图分析能力。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