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8 ,大小:216.94KB ,
资源ID:349327      下载积分:1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4932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2-2013学年陕西省三原县北城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eveningprove23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2-2013学年陕西省三原县北城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2-2013学年陕西省三原县北城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区域的划分以单一指标为依据的是( ) 热量带 干湿区 我国三大自然区 文化区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热量带的划分是依据不同区域热量差异划分的,以单一目标为划分依据。干湿区是以不同区域水分状况差异来划分的,以单一目标为划分依据。故 、 项正确。我国三大自然区是根据自然地理要素的地域差异而划分的,划分依据所包括的因素有:地貌、水文、气候、生物、土壤等。可见 ,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并非以单一目标为依据。文化区指具有某种共同文化属性的人群所占据的地区,在政治、社会或经济方面具有独特的统一体

2、功能的空间单位。可见文化区的划分依据包括政治、社会或经济等因素,并非以单一目标为依据。故 、 项错误。由上分析可知。 A为正确选项。 考点:区域的划分的依据 点评:该题难度一般,属于基础性题目,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区域的依据的认知能力。解题关键在于对不同自然区域划分依据和标准的理解。 下图阴影部分是 “我国太行山以西、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地区图 ”,完成题。 【小题 1】该地位于我 国的 ( )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华北平原 D内蒙古高原 【小题 2】该地区大力开展植树种草、退耕还林的主要环境效益是 ( ) A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B蓄水拦沙、滞洪蓄水 C绿化美化、吸烟滞尘 D保塬护

3、坡、固沟保肥 【小题 3】本地区突出的优势资源是 ( ) A水资源 B生物资源 C石油资源 D煤炭资源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小题 3】 D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示的区域位置判断该地区为我国的黄土高原。 【小题 2】该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故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利于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加强对黄土高原沟谷的保护。 【小题 3】黄土高原的山西和陕西省为我国煤炭资源最丰富的省区。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了黄土高原的范围、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及黄土高原地区的资源状况。另外本题还可考查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避免矿

4、竭城衰的命运,大庆正在进行二次创业,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其具体措施描述正确的是 ( ) 做大石油产业,以化补油 发展多种经营,以多补主 培育 “百姓经济 ”,以小补大 强化畜牧产业,以牧补农 完善城市功能,以城养城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传统工业区的改造,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改善工业结构,延长工业产业链,主要保护环境等是实现传统产业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一般原则,故选 D项。 考点:本题考查资源型城市经济复苏采取的措施。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题目源于教材,学生只要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即可分析作答。 田纳西河是密西西比河的( ) A干流的一段 B一级支流 C二级支流 D三级

5、支流 答案: C 试题分析:田纳西河是俄亥俄河的一级支流,属于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故选 C项。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和河流特征。 点评:本题难度低,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美国的主要河流分布;河流的支流关系等。对于此类知识性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内容的落实。田纳西河是先汇入俄亥俄河后,通过俄亥俄河注入密西西比河,田纳西河应是俄亥俄河的支流,田纳西河流域大部分在阿巴拉契亚山区,下游小部分在密西西比平原,中下游地势平坦,支流很少。 首都钢铁公司从北京市迁至河北曹妃甸,通过填海造陆,建成年产 1500万吨 的钢铁精品生产企业。读图,回答题。 【小题 1】首钢新址曹妃甸主要的区位优势是

6、 ( ) A有利于保护环境 B便于引进外资 C海运便利 D劳动力密集 【小题 2】北京仍将保留首钢总部,主要原因是 ( ) A有利于生产过程的管理 B便于信息交流 C靠近政治中心 D交通发达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1】 B 试题分析: 【小题 1】曹妃甸位于渤海湾内,海运便利。 【小题 2】首钢把总部设在北京主要考虑信息的通达度高,利于企业发展。 考点: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影响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学生结合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即可作答。 我国提出要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城市发展能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B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发

7、展应吸纳城乡大量剩余劳动力 C城市化能使城乡居民间收入、教育程度、观念差异缩小 D城市化的发展能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答案: B 试题分析:我国的城市发展方针:严格控制大城市的规模,故 B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城市化。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前提是学生熟悉我国的城市发展方针。大批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也会带来一系列的城市化问题,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在外资的推动下不断发展的 B 20世纪 90年代以来,支撑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的动力在减弱 C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D珠江三角洲地

8、区各城市分工明确,结构差异大 答案: D 试题分析:珠三角地区的城市之间产业结构差异不大,彼此之间形成相互竞争的关系。 考点: 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了学生对珠三角地区工业化、城市化状况的认识。另外本题还可考查珠三角城市化过程面临的问题。如珠江三角洲地区一些城镇为提高自己的区域地位,从自身的发展需要出发,盲目扩大规模,追求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自成体系,导致重复建设突出。另外还有珠三角产业升级面临困境,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等。 有关全球定位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GPS是利用卫星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受天气、地形的影响明显 B GPS包括三部分,即

9、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和用户设备部分 C GPS卫星星座由 24颗卫星组成 D野外旅行时,只要拥有 GPS信号接收机,就可随时知道自己所处的经纬度 答案: A 试题分析: GPS卫星在全球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可观测到 4颗以上的卫星,从而保障了全球全天候、连续实时定位和导航的需要,且不受云、雾、雨、雪等天气的影响,故 A描述不对。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称为全球定位系统,简称 GPS。包括三大部分:空间部分 GPS 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 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 GPS 信号接收机。GPS卫星星座由 21颗工作卫星和 3颗在轨 备用卫星组成。 考点:本题考查 GPS

10、系统的组成。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学生只要掌握了全球定位系统的组成特点即可作答。 【知识小结】 GPS及其应用 1.GPS的概念 全球定位系统 (GPS)是指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导航和定位的系统。 2 GPS系统的组成 系统结构 空间位置 组成和分布 全球定 位系统 GPS卫星星座 空间 由 21颗工作卫星和 3颗在轨备用卫星组成, 24颗卫星均匀分布在六个轨道平面内 地面监控系统 地面 由分布在全球 5个地面站 (包括 5个监控站、 1个主控站和 3个注入站,主控站和注入站都位于监控站里 )组成 GPS信号接收机 用户 注意:空间部分由分布在距地面 20 200千米高空、互成 60度

11、角的 6个轨道面上的 24颗 GPS卫星组成,每个轨道上有 4颗卫星。这些卫星不间断地发送各自与定位相关的参数、时间等信号,为用户提供高精度、全天候、连续实时的三维定位和导航信息。 3 GPS的特点 GPS的问世标志着定位、导航技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GPS的主要特点是: 特点 含义 覆盖全球表面,可全天候作业 GPS卫星数目较多且分布合理,在全球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可观测到 4颗以上的卫星,从而保障了全球全天候、连续实时定位和导航的需要,且不受云、雾、雨、雪等天气的影响 功能多,应用广泛 GPS不仅可用于定位、导航,还可用于测绘测量、测速、测时,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观测时间短,定位精度高

12、目前, GPS接收机的一次定位和测速工作可在 1秒钟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完成。随着 GPS的不断完善, GPS差分定位技术已能使定位精度提高到厘米级 操作简单,便于携带 GPS的操作已基本实现了自动化。 GPS接收机的体积越来越小,重量越来越轻,便于携带和野外观测 抗干扰性能好,保密性强 GPS卫星所 发送的信号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和保密性 GIS区别于其他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标志是 ( ) A有详细的属性资料可供查询,并能进行多种空间分析,以模拟区域内的空间规律和发展趋势 B不用依靠计算机就可实现地理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分析和应用 C能对庞大而复杂的空间资料进行管理和应用 D能确定某区域的地理位

13、置和发展趋势 答案: A 试题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具有趋势分析功能。而其他信息系统则不具备这一功能。 考点:本题考查 GIS的工作原理及应用问题。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 GIS的工作原理及 GIS技术能够解决的问题。 【知识小结】 1.GIS的基本工作原理 人们借助一定的设备,将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信息和属性信息以数字形式输入计算机,利用数据库和计算机图形技术进行编辑、组织和管理,并编制、显示出地图。同时,还能按使用者的要求,通过特定的软件程序,对地理信息进行检索查询、分析处理,再将结果以数字、图表、地图等多种形式准确、直观地输出,它既有电子地图的功能,又具备空间信息分析功能,

14、是地理研究和辅助决策的工具。 2.利用 GIS可以解决的基本问题 作为地理信息的处理与分析系统, GIS的功能遍及 从数据采集、分析到应用的全部过程。利用 GIS可以解决以下基本问题: ( 1)与位置、分布有关的问题 利用 GIS可以回答与 “地点 ”“状况 ”有关的简单定位问题,还可以解决查询特定条件下地物的位置及状况等问题。 ( 2)趋势分析 在 GIS中利用多时段的数据获得地理事物时空变化的信息,可分析其相应的发展趋势。 ( 3)模拟问题 利用 GIS,可以将已掌握的地理规律用数学方法表达出来,即建立模型,以模拟其中某些因素变化后将产生的结果。 数字地球最基本的任务是 ( ) A全面、及

15、时地提供真实可信的数据 B提供各地的天气变化 C提供每一个地球人的身体状况 D提供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 答案: A 试题分析:数字地球的核心思想有两点:一是用数字化手段统一处理地球问题;二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并使普通百姓能够通过一定方式方便地获得人们想了解的有关地球的信息。因此数字地球最基本的任务是全面、及时地提供真实可信的数据。 考点:本题考查数字地球的含义。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本题的前提是明确数字地球的含义。把地球上每个确定点 (点的范围因需要可大可小 )的相关信息和数据组织起来,然后进一步组合地球上所有这样的点,构造一个能包容自然和人类大多数数据和信息的虚拟地球,这就是数字地

16、球。 读下图,完成题 【小题 1】制约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是 ( ) A交通线分布及线路等级 B地表形态及土地面积 C热量条件及农作物产量 D水资源分布及数量 【小题 2】图示区域内,与古代相比,当代 ( ) A河流水量更大 B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 C交通线离山地更远 D山地森林覆盖率更低 【小题 3】图示区域城镇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 A森林破坏 B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 D地面沉降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小题 3】 B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中的经纬度、沙漠、季节性河流等相关信息可以判定图示区域为我国塔里木盆地的南部一带,图示区域城镇

17、都分布在山麓地区,这里虽然降水稀少,但高山上的冰雪融水为其生存提供了水源。故水资源的分布及数量不仅影响了城镇的分布,还直接影响了城镇的规模大小。故选 D。 【小题 2】从图中的古城遗址与当代城镇相比,出现了现代城镇明显向河流的上游迁移的特点。原因可能与人口数量的增多,工农业、生活用水量的增大,上游过度用水,下游因断流而无水可用,人们不得不向河流上游迁移。故选 B。 【小题 3】在这干旱地区的城镇本身面临自然缺水状态下的风沙的严重威胁,再加上不合理的人类经济活动更进一步加剧了土地荒漠化的速度。这里降水和自然植被稀少,不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森林破坏的问题,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环境的地理特

18、征及其成因。 点评:本组题需要考生在区域定位清楚的基础上,掌握西北内陆地区的最基本的 自然地理特征 干旱,从环境的整体性出发去理解自然环境特征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试题属于中档性的题目。 据报道,我国江西省南部山区出现了大片 “红色荒漠 ”,据此完成题。 【小题 1】 “红色荒漠 ”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沉积作用 B风化作用 C风蚀作用 D水蚀作用 【小题 2】根据自然条件的特点,该地农业生产的主要发展方向应是 A综合开发 B开垦耕地 C发展畜牧业 D全部退耕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 “红色荒漠 ”现象和酸性红壤、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关系密切。江西

19、丘陵多为有较薄红壤覆盖的石质山地,坡度大,降水多且集中,流水侵蚀强烈,表层土壤一旦被侵蚀掉,石质裸露,就会出现 “红色荒漠 ”。 【小题 2】对红漠化地区的农业生产提倡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农林牧副渔相结合。故选 A项。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水土流失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结合课本相关内容学会知识迁移,难度一般。另外本题还可结合南方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设计试题。 读下图回答题 【小题 1】若图中的 、 、 分别代表某国的产业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地是:( ) A我国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产业结构可能是 B 属工业发达国家 90年代的产业结构 C 、 属

20、于旅游业发达的国家 D 国第一产业占 20,第三产业占 50 【小题 2】若图中的 、 、 分别表示某工业布局影响因素的比重(市场、动力和原材料因素比重)则 、 、 所代表的工业其主导因素与图中相符的是:( ) A 有色金属冶炼厂 糕点厂 棉纺织厂 B 制糖厂 炼铝厂 面包厂 C 钢铁厂 电子装配厂 服装厂 D 水产加工厂 啤酒厂 石油加工厂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若图中的 、 、 分别代表某国的产业结构,则下列叙述: A我国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产业结构可能是 ,不对。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第一产业比重在降低,第三产业在提高,因此

21、产业结构的变化可能是 。 B 属工业发达国家 90年代的产业结构,不对。工业发达国家第一产业比重低。 C 、 属于旅游业发达的国家,不对。因为旅游业发达的国家服务业发达,第三产业比重高。 D. 国第一产业占 20,第三产业占 50 ,正确。由图可知 国第二产业占30,三者相加为 100。 【小题 2】若图中的 、 、 分别表示某工业布局影响因素的比重(市场、动力和原材料因素比重)则 所代表的工业其主导因素为能源,为动力指向性工业, 为市场指向性工业, 为原料指向性工业。故本小题选 A。 考点:本题考查三角形统计图的判读。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三角形统计图的判读技巧。另外解答

22、本题还需明确:( 1)经济发达的国家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高,我国过去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 2)制糖厂应接近原料产地,炼铝厂应接近能 源供应地,面包厂应接近市场。 读图,回答题: 【小题 1】有关 P所处地形区内自然资源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农业气候资源优越,区域组合好 B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 C金属矿产资源丰富 D水能资源丰富 【小题 2】下列四项属于 X地特色景观的是( ) A都江堰 B坎儿井 C自流井 D间歇喷泉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该图中 80E,40N 穿过该区,可知该区为我国塔里木盆地。位于中国新疆南部 ,中国面积最大内陆盆地。处

23、于天山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之间。地势西高东低,盆地的中部是著名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为山麓、戈壁和绿洲(冲积平原)。盆地内有丰富石油等矿产资源 .农业以绿洲农业为主 . 【小题 2】 X地位于天山东北部土鲁番盆地,当地特色景观是坎儿井。 考点:塔里木盆地的地理特征。 点评:本题以局部区域地理图来考查塔里木盆地的地理特征及经纬网的判读,难度中等。解答的关键是通过经纬网准确判断区域地理位置,明确区域地理特征。 据报道,广东某乡历时 5年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下表所示。 5年前概况 5年后概况 丘陵为主 ,土壤贫瘠 修建大坝,引水入乡,丘陵变岛屿 粮食种植为主 淡水养殖及加工为主 砍伐林木严重,水土流失

24、周边山区及岛屿草木如茵 生产、生活较封闭 “渔村一日 ” 的旅游项目十分火爆 外出打工者众多 七家乡镇企业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 人均收入不足 1500元 人均收入超过 20000元 据上表所提供的资料分析回答题 【小题 1】使该乡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A自然条件的改变 B进行了产业结构的调整 C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D综合治理了环境 【小题 2】该乡发展淡水养殖产品加工的有利条件是:( ) A丰富的地表水资源 B充足的原料 C山区面积广大 D附近有较大的消费市场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通过该图表可知广东某乡 5年间从一个以粮食种植为主,生产、生活较

25、封闭贫困的乡镇发展为淡水养殖及加工为主,旅游项目为辅富裕的乡镇。主要主要原因是进行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单一的种植业为多种经营的生产模式。 【小题 2】广东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降水丰富。且该乡修建大坝,引水入乡,丘陵变岛屿,增加湖泊面积有利于大规模发展渔业养殖且该乡人口较多这些都是发展淡水养殖产品加工的有利条件。 考点:区域地理特征及产业结构调整。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以 “广东某乡历时 5年发生了巨大变化 ”为背景考查广东地区的地理特征、产业结构调整及图表分析、归纳能力。 读下图,回答题。 【小题 1】以下工业部门中,最有可能 20世纪 6090 年代初从日本迁移到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是 A服装

26、制造业 B钢铁工业 C电子产业 D化学工业 【小题 2】该种产业部门的迁移,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影响是( ) A有利于发挥珠江三角洲能源丰富的优势 B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技术密集型工业的发展 C有利于发挥珠江三角洲矿产资源丰富的优势 D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发展提供契机 【小题 3】以下不属于该时期珠江三角洲地区吸引外商投资的条件是( ) A丰富的廉价劳动力 B低廉的地价 C优惠的政策 D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D 【小题 3】 D 试题分析: 【小题 1】发达国家总是把处于成熟期、衰退期的产业和低附加值的生产环节向外转移, 20世纪 6090 年代初从日本迁

27、移到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是劳动密集且利润低服装制造业 。 【小题 2】 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能迅速推进迁入国的工业化。服装制造业的迁入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发展提供契机。 【小题 3】 20世纪 6090 年代初珠江三角洲地区吸引外商投资的条件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 低廉的地价,优惠的政策等。当时中国国内高等教育还未普及,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考点:产业转移 点评:本题以 20世纪 6090 年代初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 转移为背景考查产业转移的相关知识。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就是产业转移。包括 区域产业转移、国际产业转移。它能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产业

28、分工与合作。 河北省沧州市是我国严重缺水的地区之一,因超采地下水资源,使地下水漏斗区的面积不断扩大。据此回答题。 【小题 1】该地区缺水的主要原因有( ) A旱涝灾害频发 B水土流失严重 C地面径流缺乏 D用水需求量大 【小题 2】地下水漏斗可能造成的危害有( ) A引发构造地震 B引起地面沉降 C引起沿海地区土壤盐渍化 D引发风沙危害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沧州地区位于华北地区中东部,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降水总量较小;该区域河川径流缺乏,地表水不足;该区域人口较密集,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加剧了水资源紧张问题。 【小题 2】过

29、度开采地下水,会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地下含水层空隙增多、加大,地下土层不能承受地面巨大的压力时会出现地面沉降现象。 考点 :沧州地区缺水的主要原因及地下水漏斗的危害。 点评:该题难度一般,属于能力性题目,主要考查同学们对沧州地区缺水原因的认知与分析能力及地下水漏斗造成危害的认知能力。目前我国利用的地下水资源是埋藏较浅的浅层地下水,地下水在重力作用下处于不断流动更新之中,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加剧了水资源紧张问题。且过度开采地下水,会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地下含水层空隙增多、加大,地下土层不能承受地面巨大的压力时会出现地面沉降现象。 读世界某地区水平衡 (年降水量减蒸发量 )分布图,回答问题题

30、 【小题 1】近年来,图中某区域土地沙化出现了南扩速度加快的现象, “南扩 ”的自然 原因主要是 ( ) A沙漠南侧的农业生产方式要比北侧落后 B草原上的野生食草动物数量增加 C位于东北信风带,沙丘容易向西南移动 D气温升高,暴雨增多,水土流失严重 【小题 2】从 20世纪 70年代开始,甲地出现的环境问题影响了当地农业的发展,这一环境问题 ( ) A海水倒灌造成土地盐碱化 B开采石油导致土壤污染 C草原退化、土地沙化严重 D尼罗河水被过度引灌,水源不足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试题分析:阅读图示可知, a地区为非洲撒哈拉地区,气候类型为热带沙漠气候

31、。由于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全年干旱少雨,受东北信风带影响,沙丘容易向西南移动。且题目问的是自然原因,而 A项指的是人为原因,故 A 项错误。草原上的野生食草动物数量增加会导致草原破坏,加剧荒漠化,但未解释 “南扩 ”的原因, B项错误;气温升高,暴雨增多,水土流失严重不符合图示区域自然特点, D项错误。 【小题 2】图示甲位于埃及尼罗河河口,由于阿斯旺水库建设导致了尼罗河带到下游的泥沙和水量减少,故河口三角洲生长减慢,河流下游水量减少,故导致了海水倒灌,沿岸土地 盐碱化而影响农业生产。 考点:土地沙化南扩速度加快及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等内容。 点评:该题难度中等,属于能力性题目,

32、主要考查同学们对非洲北部土地沙化南扩速度加快原因及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等内容的认知与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能掌握世界区域地理的概况,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区域生态环境的主要形成原因和危害等内容分析即可。 黄土高原比较频繁和严重的自然灾害是 地质地震灾害 水旱灾害和气象灾害 台风 水土流失、土壤侵蚀 酸雨 A B C D 答案: D 图所示为我国南方地区,回答题: 【小题 1】该地区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土地沙化 C土地盐碱化 D土壤酸化 【小题 2】解决该地区农村能源问题的有效措施是( ) A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 B大办沼气和营造速生薪炭林 C大力推广

33、生活用油和煤气等 D大力开发油气资源和水电资源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我国南方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土壤侵蚀严重,原因是山地丘陵地形,人口密集,过度开垦严重。 【小题 2】该地区纬度较低热量条件充足,大办沼气和营造速生薪炭林是解决该地区农村能源问题的有效措施。 考点:本题组考查我国部分地区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及其治理措施。 点评:本题组难度较小,解答本试题的关键是明确我国南方地区的地形特征,注进而判断我国南方地区面临的生态问题及解决措施。 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十分尖锐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发展中过量开采矿产资源 B工业污染严重,导致环境脆弱和生

34、态破坏 C农耕历史悠久,农业经济发达 D人口增长过快,造成生态、经济恶性循环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黄土高原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表现,自然原因主要表现在过渡性方面,而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生态、经济进一步恶性循环的主要原因,其表现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和土壤遭到侵蚀后,难以恢复原来的肥力。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黄土高原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表现。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黄土高原地区人地矛盾尖锐原因的认识。另外本题还可考查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其过渡性的表现等知识点。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0分 ) 材料 1: 20世纪末开始,我国重工业加速发展,重工业增长值占工业增

35、长值的比重 由 1998年的 60.22%提高到 2004年的 67.58%。钢铁、汽车、化工等重化工业的快速成长,加快了我国工业化进程。我国能源利用率低,单位 GDP 能源消耗量为美国的 3倍、日本的 6.6倍,重工业发展属于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 材料 2: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大东北 “四大经济圈 ”比较表。 材料 3: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利用图。 (1)四大经济圈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_ _; 借鉴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今后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是 _。 (2)目前我国重化工业加快发展带来的主要问题有 _; _。 (3)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单位 GDP 能源消耗量较低,主

36、要原因是 _; _。 (4)根据上述分析,结合材料三,说明山西省工业结构的优劣,并指出其今后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答案: (1)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 提高第三产业比重 (2)资源和能源消耗量大 环境污染加剧 (3)第二产业比重较低 工业以轻工业为主 (4)优:围绕能源 (煤炭 )开发,充分发挥本省铝土矿、铁矿等资源优势,构建了三条产业链,实现了资源的综合有效利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劣:工业结构重型化,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不能持续发展。 调整方向:对原有的重化工业进行调整, 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

37、。 试题分析: 第( 1)题,依据表格中 2002年、 2003年三大产业结构比重可知,四大经济圈第二产业发展较快,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所占比重较大。 第( 2)题,重化工业资源和能源消耗量较大,环境污染严重。 第( 3)题,珠三角第二产业所占比重( 49.8)低于长三角( 52.1),且以轻工业为主,故单位 GDP 能耗较低。 第( 4)题,由图可知,山西重化工业所占比重较高,应围绕产品深加工、产 业结构多样化方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考点:本题组考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应该采取的措施。 点评:本题组难度中等,主要考查了学生从图文材料中

38、获取信息的能力,另外本题也考查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解答本题需注意:( 1)据图表可知四大经济圈 2002 2003年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均有小幅下降,第二产业有小幅上升。( 2)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大的以轻工业为主综合性工业基地。该地区的轻工业多以消耗能源较少的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区单位 GDP 能源消耗量较低。( 3)为了 实现可持续发展,污染少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将会不断上升,此类工业多属资金和技术密集型工业。 综合题 读 “我国农产品生产基地分布图 ”,并回答下列问题: ( 1)图中字母所示的商品粮基地中位于西部地带的有(写出名称及字母) 。 (

39、2)既是商品粮基地,又是农产品出口基地,其中位于长江下游是 位于南部沿海的是 。 ( 3)除图中所示字母的商品粮基地外,位于中部地带的商品粮基地还有 、 、 、 。 ( 4)位于第二级阶梯上的商品棉基地是 ,图上代号为 。 答案: ( 1)成都平原 B ( 2)太湖平原 珠江三角洲 ( 3)三江平原、 洞庭湖平原 鄱阳湖平原、 江汉平原 ( 4)新疆(南疆绿洲区) E 试题分析: 第( 1)题,由图可知:我国位于西部地带的商品粮基地在成都平原,对应图中字母 B。 第( 2)题,图中既是商品粮基地,又是农产品出口基地,位于长江下游是太湖平原,位于南部沿海的是珠江三角洲。 第( 3)题,除图中所示

40、字母的商品粮基地外,位于中部地带的商品粮基地还有三江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汉平原。 第( 4)题,位于第二级阶梯上的商品棉基地是新疆,对应图上代号字母 E。 考点:本题组考查我国商品粮、棉基地的分布。 点评:该组题目是以我国商品粮基地分布范围示意图为情境,考查我国商品粮、棉基地的分布。下面以表格形式再现我国粮棉生产基地的分布及区位条件: 九大商品粮基地 商品粮基地 优势 劣势 三江平原、松嫩平原 土地广阔,耕地面积广;人均耕地多,商品率高;肥沃的黑土、黑钙土 热量不足,农作物一年一熟 成都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淮地区、太湖平原 水热资源充足,地形平坦,农作物一年两

41、熟;劳动力丰富,传统经验丰富;交通便利 人均耕地少,旱涝灾害频繁 珠江三角洲 水热充足、地形平坦,农作物一年三熟;劳动力丰富,传统经验人均耕地少,受市场影响,粮食种植面积丰富;交通便利 减少;洪涝灾害较频繁 三大棉区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填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 A 山, B 煤矿, C 水电站, D 河, E 市。 图示地区面临的最大生态问题是 , 其形成的原因是 。 是治理该区生态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在实施综合治理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贯彻 措施与 措施紧密结合的原则。而且可以利用其综合治理的经验,进行 或以县为单位的大面积治理,推动整个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 答案: 太行山

42、大同 小浪底 汾 西安 水土流失 沟谷地带坡度较大,黄土土质疏松,易被冲刷;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滥砍滥伐,植被遭破坏;乱挖窑洞,乱开矿。 小流域综合治理 生物 工程 大中流域 试题分析: 第( 1)题,从图中的轮廓可以看出,此图为黄土高原地区。要求熟记黄土高原地区的各个地理事物的名称。根据图中省级行政区域界限及山脉位置河流走向可以看出, A为太行山, B大同煤矿, C小浪底水电站, D汾河, E为西安市。 第( 2)题,黄土高原地区面临的 最大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原因可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分析。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四个方面。 地形。地

43、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的流速越快,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 降雨,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超渗)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 地面物质组成。土质疏松 植被稀疏。达到一定郁闭度的林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郁闭度越高,保持水 土的越强。 人为因素主要有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利用、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以致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植被的破坏 过度开垦 开矿。 第( 3)题,本题考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治理该区生态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在实施综合治理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贯彻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紧密结合的原则。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措施。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本题涉及的具体考点有黄土高原的范围、黄土高原地区主要的地理事物、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治理措施等,考查了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的灵 活运用能力。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