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黑龙江省庆安三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不包括地球的天体系统是( ) A太阳系 B河外星系 C总星系 D银河系 答案: B 试题分析:地球属于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而不属于河外星系。 考点:本题考查天体系统。 点评:本题难度低,知识性试题。解题关键是掌握天体系统的层次关系。 下图表示 地处于北半球的低压区,箭头表示 地的风向。四幅图中风向正确的是 ( )答案: C 试题分析:近地面的风向始终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故 A、 D 错误;该图示位于北半球,则地转偏向力向右偏,而 B 图风向向左偏,应表示南半球;C图风向斜穿等压线由高压指
2、向低压,且风向向右偏。 考点:本题考查等压线分布与风向。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近地面的风向斜穿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风向向右偏的规律即可分析。 台风 “莫拉克 ”是 2009年中国影响范围最广、造成损失最大的台风。受其影响,福建、浙江、安徽、江西部分站点过程雨量超过 50年一遇。强降水导致台湾南部地区发生 50年来最严重的水灾,回答题。 【小题 1】台风 “莫拉克 ”可以用下列的哪一种示意图表示( ) 【小题 2】台风常伴有 12级以上的强风,具有可怕的摧毁力,同时带来特大暴雨和风暴潮,因此还可能诱发下列哪些灾害( ) A海啸 B
3、地震 C泥石流、滑坡 D火山喷发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台风为强烈发展的低压中心,故 AC 图示为高压中心,错误;且位于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故风向向右偏, D图正确。 【小题 2】海啸是由于海底地震或火山喷发而引起的海边形成巨浪, A错误;地震和火山喷发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而不可能由台风引起, B、 D错误;台风带来的暴雨可能在山区引发滑坡、泥石流灾害。 考点:本题考查常见天气系统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掌握常见天气系统形成的主要天气实例,并结合不同自然灾害的形成分析即可。 图是洋流流向某热带、副热带海区的海水等温线图,指出其
4、中洋流判断正确且排列顺序与图中顺序相一致的是 ( ) A 南半球暖流 北半球暖流 南半球寒流 北半球寒流 B 北半球寒流 南半球寒流 北半球暖流 南半球暖流 C 北半球暖流 南半球寒流 北半球寒流 南半球暖流 D 北半球寒流 南半球暖流 南半球寒流 北半球暖流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图示的等温线分布, 图示越往北,温度越低,判断为北半球;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凸向一致,则 图洋流由水温高处流向水温低处,判断为暖流; 图洋流由水温低处流向水温高处,判断为寒流。 图越往北,温度越高,判断为南半球; 图洋流从水温低处流向水温高处,判断为寒流; 图洋流从水温高处流向水温低处,判断为暖流。 考点:本题考查
5、洋流、等温线分布和读图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掌握南北半球的温度分布差异,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凸向的关系等内容即可判断。 读图,图中洋流 Ll、 L2的流向可能是 ( ) L1向东流, L2向东流 Ll向西流, L2向西流 L1向东流, L2向西流 L1向西流, L2向东流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图示的经纬度分布, L1 位于北印度洋,冬夏季节,洋流流向相反,故可能向东流,也可能向西流; L2 位于南印度洋,结合纬度位置应表示南赤道暖流,自东向西流,故 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局部洋流分 布。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掌握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并结合经纬度定位
6、即可分析。 关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气压带、风带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B就南半球而育,气压带、风带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C赤道低压带、信风带发生季节移动,而其他气压带与风带均不移动 D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原因在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答案: D 试题分析:全球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大致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A错误;就南半球而言则夏季南移,冬季北移, B错误;全球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一致, C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全球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点评:本题难度低,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的运动基本规律即可,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
7、的落实。注意细节分析。 下图为锋面示意图, a、 b、 c、 d四地大致位于北半球同一纬度,此时气温最低,气压最高的地点是 (不考虑地形和海陆因素 ) ( )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图示的锋面图示,可判断 a、 b、 c、 d四地所处的气团性质, a位于冷锋锋后,为冷气团一侧; b位于冷锋锋前,为暖气团一侧; c位于准静止锋的暖气团一侧; d位于暖锋的锋后,为暖气团一侧,故只有 a位于冷气团一侧,气温最低,气压最高。 考点:本题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及读图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结合不同的锋面符合,判断锋面两侧的气团分布即可。 读下图,完成题。 【小题 1】若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
8、,甲乙为相距不远的陆地, 为水平气流, 为垂直气流,则甲乙丙丁四处气压的关系为( )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乙丙丁甲 D乙甲丁丙 【小题 2】若甲为某城市,乙为某郊区,从环境效益的角度考虑,不宜在乙地建立的企业是( ) A玩具厂 B家具厂 C服装厂 D水泥厂 【小题 3】若此图为三圈环流的低纬度环流侧视图,则 处为( ) A副热带高气压带 B西风带 C赤道低气压带 D信风带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小题 3】 D 试题分析: 【小题 1】注意题干信息:甲乙为相距不远的陆地, 为水平气流, 为垂直气流,故甲处盛行上升气流,而乙处盛行下沉气流;气压分布的一般规律:越往高空
9、气压越低,故判断甲、乙两地气压高于丙、丁;结合图示甲乙、丙丁之间的水平气流可判断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水平气流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故 B项正确。 【小题 2】若为城郊环流,则乙处位于郊区,结合图示的近地面气流方向,近地面风向从郊区吹向城市,故乙处不宜布局大气污染,会对城市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而玩具车、家具厂和服装厂为基本无污染企业,而水泥厂则大气污染严重。 【小题 3】若此图 为三圈环流的低纬度环流侧视图,则乙处盛行上升起立,判断为赤道低压带;丁处盛行下沉气流判断为副热带高压带,故 表示低纬环流近地面的信风带。 考点:本题考查城郊热力环流和三圈环流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学生需要
10、准确抓住题干信息,结合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和三圈环流的图示分析即可。准确读图是解题的关键。 台湾岛修建的铁路是半环状的环岛铁路,没有直接联系东西部的横向铁路。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因素 B河流因素 C气候因素 D土壤因素 答案: A 试题分析:结合图示判断,台湾多山地,故铁路建设避开山地,沿地形平坦的沿海平原地区分布,反映地形对交通线分布的影响。 考点:本题考查交通线的分布。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认真读图分析,结合影响交通线建设的主要影响因素即可分析。 2009年 12月 7日 19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世界气候大会(全称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 15次会议)。结合所学
11、知识,回答题。 【小题 1】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是( ) A植树造林 B焚烧垃圾发电 C多食肉类 D增加矿物燃料的使用量 【小题 2】下列有关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影响农业产量 B影响作物品种 C影响耕作方式 D影响农产品销售量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全球变暖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和大面积的毁林导致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上升,而导致全球变暖,故治理措施主要针对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和保护森林分布,故 A项正确。 【小题 2】尤其全球变暖,气温上升、影响全球降水量的变化,故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品种和耕
12、作方式,而农作物的消费状况主要受市场因素影响,与全球气候变 化关系不大。 考点:本题考查全球性环境问题和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全球气候变化的形成原因、治理措施和影响等基本内容即可分析。 下列几种热力环流模式图中,不正确的是 ( ) 答案: A 试题分析: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 “热的地方,空气上升,冷的地方,空气下沉 ”,故 A 错误;白天的山峰与山谷之间,谷地气温较山峰低,故谷地盛行下沉气流,山峰盛行上升气流, B正确;晚上的海陆之间,陆地气温较海洋低,故海洋盛行上升气流,陆地盛行下沉气流,故 C正确;城市为热岛,故城市始终盛行上升气流,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 热力环流及实例
13、应用。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仔细读图,结合热力环流对应知识即可作答;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热力环流形成的基本原理。 当暖锋过境时,常出现的天气状况是 ( ) A连续性降水 B沙尘暴天气 C狂风暴雨 D晴朗天气 答案: A 试题分析:暖锋过境时一般出现连续性降雨,而沙尘暴是冷锋过境形成的天气实例;狂风暴雨是台风的天气特征,属于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形成;高压过境,盛行下沉气流,则天气晴朗。 考点:本题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形成的天气实例。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不同天气系统影响的基本天气特征即可,注意比较分析。 太阳能量的来源是 ( ) A氢气燃烧 B氦气爆炸 C核裂变反应 D核聚变反应 答
14、案: D 试题分析:太阳辐射的巨大能量来自太阳内部的氢核聚变。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注意区别 “核聚变 ”和 “核裂变 ”,知识性试题。 读右图,完成题。 【小题 1】图中四地的自转线速度 ( ) A甲 乙 丙 丁 B乙 丙 甲 丁 C丙 乙 丁 甲 D丁 丙 乙 甲 【小题 2】若图中丁地为极昼时,图中四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正 确排序是 ( ) A甲 乙 丙 丁 B乙 丙 甲 丁 C乙 甲 丙 丁 D丁 丙 乙 甲 【小题 3】若图中丁地为极夜时,图中四地黑夜由长到短的正确排序是( ) A甲 乙 丙 丁 B乙 丙 甲 丁 C丙 乙
15、丁 甲 D丁 丙 乙 甲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小题 3】 D 试题分析: 【小题 1】地球自转角速度规律:除南北两极外,自转角速度处处相等;自转线速度规律:自赤道向两极递减,故四地的角速度相同,而线速度纬度越低线速度越 大,故图示四点角速度都相等,而线速度从低纬向高纬排序即可, A项正确。 【小题 2】图示丁处出现极昼,说明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为北半球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结合正午太阳高度 =90-纬度差计算。 【小题 3】若丁地出现极夜,则判断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判断为北半球冬至日,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越往南昼越长;故越往
16、北夜越长。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规律;并能利用太阳直射点 的位置判断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对基本规律的归纳。 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箭头 表示重熔再生作用 B图中箭头 表示外力作用 C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岩 D三大类岩石之间可直接相互转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图示三大类岩石和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判断, 表示生成岩浆岩的冷凝作用; 表示生成沉积岩的外力作用; 表示生成变质岩的变质作用; 表示生成岩浆
17、的重熔再生,故 B项正确。而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生成,各类岩石都能转化为岩浆;故 C、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地质循环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能根据图示的地质循环的图示分析三大类岩石和岩浆的相互转化关系,注意一般以生成的物质来判断地质作用。 有一些干涸湖底,常因干缩龟裂,定向风沿裂隙处进行侵蚀,使之日益增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形成许多不规则的浅槽和槽间垄脊,这种地貌称雅丹地貌。读 “雅丹地貌示意图 ”,回答题。 【小题 1】典型的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 A东南丘陵 B四川盆地 C塔里木盆地 D黄土高原 【小题 2】雅丹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风力堆积作用 B风
18、力侵蚀作用 C流水堆积作用 D流水侵蚀作用 【小题 3】我国雅丹地貌典型分布地区湖泊干涸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A水资源利用不当 B围湖造田 C过度樵采 D过度农垦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小题 3】 A 试题分析: 【小题 1】结合材料 “湖底干缩龟裂 ”“风沿裂隙处进行侵蚀 ”反映了干旱地区因风力侵蚀作用是雅丹地貌的主要成因,故判断可能分布于我国的干旱地区,结合选项只要塔里木盆地属于干旱地区。 【小题 2】见上题分析。 【小题 3】干旱地区湖泊的水源主要是入湖径流量,湖泊干涸主要是由于入湖径流量减少,源于河流上中游地区人类活动过度用水,导致了河流下游水量减少,则湖泊干
19、涸。 考点: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能从材料中提取影响雅丹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能结合我国区域地理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分析即可。 读三种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回答题。 【小题 1】甲代表的水体是 ( ) A雨水 B冰川融水 C海洋水 D地下水 【小题 2】箭头 a代表的现象一般发生在 ( ) A 1 2月 B 3 4月 C 6 7月 D 10 11月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图示甲水体能与河流水、湖泊水形成互补关系,判断为地下水。 【小题 2】箭头 a反映河流水补给湖泊水,应为河流流量较大时,结合长江流域季风
20、气候的降水分布,降水主要集中于 6、 7月。 考点:本题考查河流水的主要补给关系。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能从图示的河流水的主要补给关系分析,结合影响河流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和长江流域的降水分布特征分析。 下图是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图下文字表示基带类型,如果图中四座山海拔高度相等,则四地中纬度位置最高的是 ( )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四座山海拔高度相等,则纬度越低,垂直自然带的数目越多。纬度越高,则山地垂直自然带的数目越少。 考点:本题考查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掌握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数目的主要影响因素即可,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在平时的学习
21、中加强对基本规律的归纳和落实。 下列关于地球大气对流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 递减; 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低纬地区厚度小于高纬地区;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故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正确;空气上冷下热,故对流运动旺盛, 正确;由于纬度高低不同,则气温的差异而导致了对流运动的高度不同,故低纬地区对流层厚度高于高纬地区, 错误;对流运动旺盛,且该层集中了大量的水汽和固体杂质,故容易成云致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大气的垂直分层和各层大气的特征。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地球大气的垂直
22、分层规律、气温分布特征,并进一步判断大气运动和天气变化等特征,知识性试题。 在晴朗的冬夜,农民用熏烟的方法防止霜冻、是因为( ) A烟雾能将地面辐射反射回宇宙空间 B烟雾能将地面辐射散射回地面 C烟雾能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 D烟雾能使地面和近地面大气加热增温 答案: C 试题分析:人造烟幕相当于云的作用,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从而加强大气逆辐射,保温效应好,故能防御霜冻。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大气热力作用 的基本过程,并结合大气热力作用对气温的影响分析。 1月份亚洲大陆分布的主要气压中心是 ( ) A亚洲高压 B阿留申低压 C印度低压 D夏威夷高压
23、 答案: A 试题分析: 1月份为北半球冬季,由于亚欧大陆上气温较同纬度的海洋上低,故形成冷高压,即亚洲高压。 考点:本题考查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气压中心分布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能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分析对气压中心分布的影响即可。 综合题 读 “太阳光照图 ”(阴影表示黑夜,非阴影表示白天)(如图 7),且此半球是东半球。回答下列问题。( 18分) ( 1)太阳直射的经度是 。( 2分) ( 2)该图表示北半球的节气为 _其判断依据是 _。( 4分) ( 3)此时此刻, A、 B、 C、 D四点中太阳高度小于 0的是 ,等于 0的是 。( 2分) ( 4)该日 A、 B、 C、
24、D四点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 _,白昼时间最长的是 _。 (4分 ) ( 5)此时此刻, A点的地方时是 _, C点的地方时是 _。D点的 日出时间是 _。这一天 C点的昼长是 _。( 4分) ( 6)此时国际标 准时间是 。( 2分) 答案:( 1) 160E ( 2分) ( 2) 冬至日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内为极夜 ( 4分) ( 3) D B C ( 2分) ( 4) C B ( 4分) ( 5) 12点 8点 6点 8小时 ( 4分) ( 6) 1时 20分( 2分) 试题分析:( 1)太阳直射点的经线即正午 12时所在经线,图示 A点所在经线位于昼半球的平分线,故为正午 12
25、时,根据图示半球为东半球,故判断 A点所在经度为 160E,即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 160E。( 2)图示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夜 ,南极圈内出现极昼,判断为北半球冬至日。( 3)图示B、 C点位于晨昏线上,太阳高度等于 0, D点位于夜半球,故太阳高度小于0;而 A点位于昼半球,故太阳高度大于 0。( 4)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自直射点(南回归线上)向南北两侧递减,故图示 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结合正午太阳高度 =90-纬度差计算得 C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图示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故全球越往南昼长越长,而越往北,昼长越短。( 5)图示 A点位于昼半球的平分线上,故地方时为
26、12时。则 C点所在经线位于 A所在经线以西 60,故地方时较 A晚 4个小时 ,为 8点钟。图示 D位于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故日出时间为 6时。图示 C点的时间即为当地的日出时间, 8点日出,即上升 8: 0012 : 00,故昼长为 8个小时。( 6)结合 A点的经度为160E,地方时为 12时,则计算国际标准时 0经线的地方时,较 160E晚 10小时 40分钟,故国际标准时为 1点 20分。 考点:本题考查晨昏线图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能根据图示的晨昏线分布、自转方向、 12点的位置等基础信息,进一步判断节气、时间计算、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等综
27、合信息。对于此类试题,学 生应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对晨昏线图的基本解题技巧的归纳。 读图,回答:( 22分) ( 1)该图表示北半球 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的理由是 。( 4分) ( 2)一般说, A地比 B地降水 ,原因是 。( 6分) ( 3) C气流来自 气压带, C气流与 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的原因是 。( 4分) ( 4)气流相对上升的纬度是 和 ,那里一般是 气压带,天气特点是 ;气流相对下沉的纬度是 和 ,那里一般是 气压带,天气特点是 。( 8分) 答案: (1)冬 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南移 (4分 ) (2)丰富 ( 2分) A处气流由低纬流向高纬,运动中空气冷却,有利于水汽的
28、凝结、降水的产生;而 B地气流由高纬流向低纬,气温升高,不利于水汽的凝结和降水( 4分) (3)副热带高气压带 C气流较暖轻,遇到来自高纬度的冷而重的 D气流,被迫抬升 ( 4分) (4)南北纬 60o 赤道地区 低 多阴雨天气 南北纬 30 o 极地 高 多晴朗天气( 8分) 试题分析:( 1)图示赤道低压带的位置位于赤道以南地区,故判断全球气压带风带南移,为北半球的冬季。( 2)图示 A 为盛行西风带,而 B 为东北信 风带,由于盛行西风的风向由较低纬吹向较高纬,气温不断减低,故水蒸汽容易凝结,而多雨。而 B东北信风带的风向由较高纬流向较低纬,故气温不断上升,故水蒸汽不易凝结,故少雨。(
29、3)图示 C为盛行西风,从副热带高压带指向副极地低压带。由于 C来自较低纬,为暖气团,而 D来自于极地,为冷气团,冷暖气团相遇,形成锋面,暖气团沿锋面上升。( 4)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故赤道低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气流上升过程中水蒸气容易凝结,故容易形成阴雨天气。高压带控制则盛行下沉气流,故 30附近的副热带高压带和 90的极地高压带控 制盛行下沉气流,气流下沉过程中,气温升高,水蒸汽不易凝结,故天气晴朗。 考点:本题考查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及气候特征。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基础性强,学生只要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结合各自气压带风带的气流运动方向可判断对天气的影响。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