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8 ,大小:313.04KB ,
资源ID:349382      下载积分:1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4938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2—2013学年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eventdump27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2—2013学年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22013 学年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分析下表,回答小题。 行星 质量 (地球为 1) 体积 (地球为 1) 平均密度(g/cm3) 公转周期 自转周期 四季更替 地球 1.00 1.00 5.52 1年 23小时 56分 有 火星 0.11 0.15 3.96 1.9年 24小时 7分 有 【小题 1】下列条件中,火星和地球最接近的是 A重力加速度大小 B公转周期长短 C昼夜交替周期长短 D表面温度高低 【小题 2】人类深空探测对火星情有独钟的原因是 A有生命存在 B是距地球公转轨道最近的行星 C有昼夜交替 D是八大行星中自然环境与地球最相近

2、的行星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直接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地球与火星的自转周期几乎相同,说明两者的昼夜交替周期长短最接近。 【小题 2】地球是目前宇宙中有生命存在的唯一的天体,而从表格数目反映火星与地球的日地距离、平均密度、公转周期、自转周期等都较为相似,故选 D项。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系和生命存在的条件。 点评:本题难度低,基础性强,学生只要直接从表格的数据分析,注意比较分析,答案:就能从表格中归纳。 读下图,完成小题。 【小题 1】上图所示景观中,主要由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A a和 b B b和 c C c和 d D b和 d 【小题 2】形成图中 a

3、图所示地貌景观,最主要的外力作用是 A流水溶蚀 B流水侵蚀 C风力堆积 D流水堆积 【小题 3】河流入海泥沙量的减少可能对河口三角洲带来的影响是 A地下水位下降 B河流流速减慢 C淤积速度加快 D出现侵蚀后退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小题 3】 D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示的景观判断, a图表示冲积扇,属于流水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地貌; b图表示风蚀蘑菇,为风力侵蚀而形成的地貌; c图表示 “V”型河谷,为流水侵蚀而形成的地貌; d 表示河口三角洲,属于流水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地貌。 【小题 2】见上题分析。 【小题 3】河流入海泥沙量的减少,则河口三角洲的生长速度减慢,

4、甚至出现海岸侵蚀加重,而导致海岸线后退。 考点: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及塑造的地貌。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能根据图示的景观图判断地貌特征,结合不同的外力作用分析即可,注意风力作用和流水作 用的区别。 读下图,完成小题。 图中的地质作用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A a、 c、 d B a、 e、 f C c、 d、 e D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图示的岩石和岩浆之间的转化关系判断,丁为由沉积物转化而形成沉积岩;判断 cd为形成沉积岩的外力作用;沉积岩可在地下深处发生变质作用而生成变质岩,判断 e表示变质作用;图示甲为岩浆,其侵入地下生成侵入型岩浆岩乙和喷出地表形成喷出型岩浆岩丙;故

5、判断 a 表示岩浆的冷凝作用;b表示地壳上升运动; f表示生成岩浆的重熔再生作用,故属于内力作用的包括a、 b、 e、 f。 考点:本题考查地质循环。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地质循环的过程和三大类岩石和岩浆之间相互转化的地质作用分析即可。 形成华北平原土层深厚的主要原因是 A河流挟带的泥沙多 B冰川侵蚀作用 C成土过程时间过长 D风力搬动能力强 答案: A 试题分析:华北平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黄河、淮河和海河等含沙量大的河流携带的泥沙在下游沉积而形成的。 考点: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及塑造的地貌。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掌握华北平原的主要成因即可。 有关右图河流地貌的形成,正确的是 A

6、甲为凹岸侵蚀,乙为凸岸堆积 B甲为凸岸堆积,乙为凹岸侵蚀 C甲为凹岸堆积,乙为凸岸侵蚀 D甲为凸岸侵蚀,乙为凹岸堆积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图示的河流轮廓分析,甲为凹岸,由于水流较急,故以流水的侵蚀作用为主;而乙为凸岸,水流较缓,故以流水的沉积作用为主。 考点:本题考查流水作用的差异。 点评:本题难度低,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河流凹岸与凸岸的流速的差异而判断不同的流水作用。 下图为 “某地区水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小题。 【小题 1】大型水库建成后,对水循环的各环节可能造成的影响不包括 A库区 下渗加强,周边地下水位上升 B库区水汽蒸发增加,周边空气湿度增加 C库区受热力环流影响,冬季降水减少

7、,夏季降水增加 D库区下游河流径流量变化幅度减小 【小题 2】在 F处建有一座海水淡化工厂,从水循环角度看,其作用类似于 A地下水补给湖水 B跨流域调水 C水库 D海陆间大循环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由于库区蓄水,故使库区下渗增加,地下水位上升, A正确;由于库区水域广阔,蒸发加大,使空气的湿度增加, B 正确;由于热力作用的差异,夏季库区气温较周边地区低,故使蒸发较周边地区弱,故降水减少;而冬季库区气温较周边地区高,故蒸发较周边地区强,则降水量增多, C错误;水库能调节河流下游的径流量,故使水库以下河段的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减小, D 正确。 【小题

8、 2】海水淡化工厂所需水源来自海洋,经各环节后淡化,其作用相当于海陆间大循环。 考点:本题考查水循环的影响及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抓住水库对气候和径流量的调节作用分析即可。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应加强知识整理。 读某大洋某季节局部洋流分布示意图,回答小题。 【小题 1】图示洋流环流系统最有可能出现的 月份是 A 3月 B 6月 C 10月 D 12月 【小题 2】 海区洋流向东流的主要动力是 A东北信风 B东北季风 C西南季风 D东南信风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轮廓判断为北印度洋海域

9、,图示北印度洋洋流自西向东流,应为受西南季风影响,故判断此时为当地的夏季。 【小题 2】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环流其主要动力为当地的盛行风向,结合上题分析,推动图示洋流呈自西向东流的应为当地夏季的西南季风。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区域洋流分布。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抓住图示的洋流方向,结合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的方向与南亚季风的关系即可分析。 读 “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 ”,回答小题。 【小题 1】关于图中 E、 F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A E通过固体、液体传播, F的传播只能通过固体 B E传到莫霍面时,波速突然下降 C E和 F传到 时波速明显减小 D纵波和横波都能通过 、 【小题 2】

10、岩石圈包括 A 顶部 B 的全部 C 的全部和 顶部 D 外部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图示 F的波速较 E快,故判断 F为纵波, E为横波,纵波能通过固体、液体,而横波只能通过固体, A错误;结合图示 之间即为莫霍界面,纵波、横波经过莫霍界面时,波速都明显上升, BC错误。图示在 区域纵波和横波都能通过,反映地壳和地幔都是固体, D正确。 【小题 2】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的部分,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C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的变化和地球内部结构 划分。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掌握纵波和横波的传播特征,并结合图示地震

11、波在地下垂直方向上的传播速度的变化和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基本特征即可分析。 读 “热力环流示意图 ”( a、 b表示等压面),回答小题。 【小题 1】图中 、 、 、 四点的气压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A B C D 【小题 2】图中 、 、 、 四点的空气运动方 向,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气压分布的一般规律:垂直方向上,越往高空气压越低,故 气压较 低;水平方向上,等压面向上凸则气压较高,等压面向下凹则气压较低,判断气压 ; 。 【小题 2】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进而形成环流,故 、 、 、 四点的空气运

12、动为: 。 考点:本题考查热力环流及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基础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等压面的弯曲与气压高度和垂直方向上气压分布的一般规律,并结合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画出图示可更直观。 我国某中学高一年级丁强同学在日记中写道: “星期天, 天终于放晴了,风也小了,虽然一直没有下雨,可天出奇地冷,我不得不再加了件毛衣。爸爸一早就去修补被风吹坏了的塑料大棚。我和妈妈拿着扫把也去帮忙。大棚上积压了一层厚厚的尘土。二伯他们也在田里忙着,他们在麦田边点起一堆一堆的柴草,浓烟滚滚 ” 据此回答小题。 【小题 1】造成此天气系统过境无降水的可能原因 A过境前这里的空气为冷空气 B过境前这里的空气比较干

13、燥 C过境前这里的空气做下沉运动 D过境后这里的空气为暖空气 【小题 2】二伯家在麦田边点燃柴草的目的是 A增加大气中的凝结核,利于降水的形成 B增加烟雾,加强大气的反射作用 C增加大气中的 CO2,加强大气的逆辐射 D给大气加热,提高气温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结合材料反映该天气系统应为冷锋,冷锋的降雨是由于冷气团进攻而导致暖气团被迫上升,上升过程中水汽凝结而形成降雨,但若暖气团的水汽含量低,则冷锋过境可能不无降水,故选 B项。 【小题 2】在麦田边点燃柴草形成人造烟幕,能加强大气逆辐射,起保温效应,而使农作物免受霜冻影响。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的

14、热力作用及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解题的关键是能根据天气变化状况判断常见的天气系统,并结合大气的热力作用原理分析实例。 读地质构造图回答。( 8分 ) ( 1)从地质构造上看, D地属于 构造,分析其地表形态形成的原因 。 ( 2) A处的地质构造常形成 (地形),喜马拉雅山、泰山、阿尔卑斯山的构造与 A相似的是 。 B处往往形成 地貌,如我国的 。 ( 3) C、 D两处适宜修建隧道的是 处,适合找油气的是 处。 答案: (1)背斜( 1分) 背斜顶部受张力,岩性疏松,易被侵蚀( 1分) ( 2)块状山地或高地( 1分) 泰山( 1分) 谷地或低地 ( 1分) 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答一个

15、即可得 1分,共 1分) ( 3) D( 1分) D( 1分) 试题分析:( 1) D处中间岩层向上拱起,判断为背斜。其地势中低周高,为谷地,其成因主要从外力作用角度分析。( 2)图示 A处岩层断裂,中间岩层向上滑,故判断为地垒;地垒常形成块状山地貌,喜马拉雅山脉和阿尔卑斯山脉属于褶皱山脉,而泰山属于块状山。图示 B处中间岩层向下滑,判断为地堑,常形成盆地或谷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吐鲁番盆地等。( 3)背斜的拱形弯曲能起支持作用,且能引导地下水向两边流,不易漏水,故适宜建隧道。背斜储油,向斜 储水。 考点:本题考查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 点评:本题属于常规考点,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质构造判断的

16、一般规律和构造地貌的成因分析,可调用课本相关内容分析。 正确反映世界水资源空间分布状况的是 A亚洲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最多,非洲最少 B亚洲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最多,大洋洲最少 C就国家而言,我国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居世界第一位 D就人均而言,大洋洲平均每人占有径流量最多,非洲最少 答案: B 试题分析:世界上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大的大洲是亚洲,而最少的是大洋洲,非洲虽然最缺水,但由于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地区水资源丰富,故非洲的水资源总量不是最少的大洲。故选 B项。 考点:本题考查水资源的分布。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掌握世界水资源的地区分布概况即可分析,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落实。 能改变

17、水资源空间分布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措施是 A大面积植树造林改造不稳定径流 B排干湖泊和沼泽 C大量抽取地下水 D跨流域调水 答案: D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要求 “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 ”,则通过跨流域调水可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既利于保护环境又可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 考点:本题考查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注意 “审题 ”,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分析即可。 太阳大气层的结构由外向里依次是 A光球层 日冕层 色球层 B光球层 色球层 日冕层 C日冕层 光球层 色球层 D日冕层 色球层 光球层 答案: D 试题分析:太阳大气由里向外分层光球层、色球层和

18、日冕层;注意题目为 “由外向里 ”。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大气的结构。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太阳大气的分层特征,但需要注意 “审题 ”。 读下图完成小题。 【小题 1】与图中 角的数值相等的纬度地点是 A极点 B赤道 C南回归回线 D极圈 【小题 2】若图中 为 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终年直射赤道 B地球上的生物将消失 C无大气环流现象 D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小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目前,黄赤交角的度数是 6634 B图中角 是黄赤交角 C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 D南北极圈的度数等于黄赤交角度数 答案: 【小题 1】 A

19、【小题 2】 A 【小题 3】 B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示判断, 表示地轴与赤道面的夹角,为 90,故与极点的纬度相同,赤道的纬度为 0,南北回归线的纬度为 23.5,极圈的纬度为 66.5。 【小题 2】若图中 为 0,即黄赤交角变为 0,则太阳直射点始终位于赤道,A正确。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对地球生命存在的影响不大, B错误;太阳直射点始终位于赤道,故高低纬之间依然存在温度差异,故依然会形成高低纬度之间的大气环流, C错误;由于太阳直射点全年直射赤道,故不会形成全球的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D错误。 【小题 3】由于地轴与黄道面成 6634夹角,故黄赤交角为 2326, A错误;

20、图示角 是黄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即黄赤交角, B正确;黄赤交角是黄道面与赤道面的交角, C错误;黄赤交角的度数决定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即决定南北回归线的度数,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黄赤交角和读图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低,解题的关键是能结合图示判断地 轴与黄道面的交角与黄赤交角的差异,掌握黄赤交角的度数和对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影响。本题还可考查黄赤交角度数的变化对五带的影响。 读二分二至图,完成小题。 【小题 1】兰州白昼最短的一天是在 A 位置 B 位置 C 位置 D 位置 【小题 2】地球公转的速度一直变快的是 A 到 B 到 C 到 D 到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21、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示的太阳直射点位置判断: 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故判断为夏至日; 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判断为冬至日,故 表示秋分日, 表示春分日,兰州白昼最短为冬至日,故选 C项。 【小题 2】结合上题分析,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近日点( 1月初)最快,远日点( 7月初)最慢,故图示从 到 地球公转经过远日点,公转速度先变慢再变快; 到 地球公转逐渐接近近日点,故公转速度不断加快, B 项正确; 到 地球公转经过近日点,故公转速度先变快,再变慢; 到 地球公转逐渐接近远日点,故公转速度不断变慢。 考点:本题 考查地球的公转运动。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

22、键是抓住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并结合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等内容分析,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对相互具有联系性知识内容的归纳与总结。 据新华社电: 2011年日本大地震后,富士山等 13座活火山活动加剧,应密切关注。据此回答小题。 【小题 1】此火山口喷出的大量岩浆可能来源于 A岩石圈 B地壳 C地核 D软流层 【小题 2】下列地区中,地壳厚度最大的是 A青藏高原 B东北平原 C太平洋 D四川盆地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一般认为岩浆发源于软流层中。 【小题 2】地壳厚度的一般规律:在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

23、越薄。故青藏高原的海拔最高,故地壳越厚。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特征即可。 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读图回答小题。 【小题 1】该实验最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A昼夜的更替 B四季的更替 C运动物体偏向 D地方时差异 【小题 2】图示季节内, P地 A盛行东北信风 B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大值 C当地时间 6时日出 D此日过后白昼逐日变长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从 “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 ”可知为地球自转,故实验只能演示由于自转引

24、起的昼夜交替和地方时差异问题。而最明显的是昼夜交替现象,地方时的差异需地球上两个经度不同的地方比较分析才能反映,四季的更替是由于地球公转引起的,运动物体的偏向必须是地表运动物体才产生偏向。 【小题 2】根据图示 P点位于南北中纬度地区,故盛行风向为盛行西风, A错误; 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南回归线以南地区达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B 正确;结合地球自转方向可知 P 点位于晨线上,但由于昼长夜短,故日出时间早于 6点, C错误。此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故 P点白昼逐渐变短,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自转地理意义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抓住实验过程判读地球运动形式,

25、并结合图示的晨昏线分布判读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差异等内容。 读大气的保温作用示意图,回答小题。 【小题 1】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 A B C D 【小题 2】白天多云气温不会太高主要与图中有关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示的大气热力作用过程判断, 表示太阳辐射; 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表示地面辐射; 表示大气逆辐射。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 【小题 2】白天多云,由于云层的反射作用强,故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不会太多,即气温不会太高。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 点评:本题基础性试题,

26、难度较低,解题关键是从图示分析入手,能判断图示大气的热力作用过程。 下图为海 陆风形成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回答小题。 【小题 1】此图表示的时间应该是 A白天 B夜晚 C冬季 D全天 【小题 2】比较 A、 B、 C、 D四点的气压高低顺序应该是 A A B C D B A B D C C D C A B D C D B A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示的海洋与陆地之间的大气环流方向判断,陆地盛行上升气流,判断陆地的气温较海洋高,故判断为白天,由于陆地升温快,故气温较海洋高。 【小题 2】气压分布的一般规律:垂直方向上,越往高空气压越低,故

27、CD的气压较 AB低;同一水平面上,水平气流由高压指向低压,故判断 A点气压高于B点; D点气压高于 C点。 考点:本题考查热力环流及对气压分布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仔细读图,结合热力环流对应知识即可作答;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热力环流形成的基本原理和气压分布的一般规律。 读 “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示意图 ”,完成小题。 【小题 1】左图中气压带代表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 C极地高气压带 D副热带高气压带 【小题 2】亚洲某月季风图如图所示时,则气压带、风带的位置 A全球气压带、风带偏 南 B南半球偏北,北半球偏南 C全球气压带、风带偏北 D北半球偏北,南半球偏南 【小题

28、3】此季节甲地 A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B盛行西南风 C气候炎热干燥 D有太阳直射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小题 3】 C 试题分析: 【小题 1】左图中风向从该气压带吹出,判断该气压带为高压带;且两侧的风带不同,故排除极地高压带,故判断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小题 2】根据图示的季风风向,东亚盛行东南季风,南亚盛行西南季风,故判断此时为北半球夏季,全球气压带风带向北移,故选 C项。 【小题 3】图示甲地位于 30N-40N之间,由于此时全球气压带风带向北移,故甲地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故高温少雨。 考点:本题考查全球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及对气候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

29、要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并结合季风环流的冬夏风向的差异即可判断。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部分地区的自然环境出现了一系列反常现象。回答小题。 【小题 1】下列现象中,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的是 天山博格达峰雪线下降 东海出现南海的鱼种 华北地区树枝提前抽芽 灾害性天气出现频繁 A B C D 【小题 2】导致全球增温的原因很多,其中人为原因主要包括 大量使用矿物燃料 开发利用冰川 毁坏热带雨林 空调的广泛使用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组合选择题可采用排除法。全球气候变暖,则高山冰川积雪大量融化,导致山地雪线高度升高,

30、错误。 【小题 2】全球变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大量燃烧矿物燃料而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大面积的毁林导致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则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考点: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暖。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全球变暖的形成原因和主要的影响,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A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 B地下水、河流水、冰川 C雨水、河流水、湖泊水 D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答案: D 试题分析:目前,人类利于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考点:本题考查水资源。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人类利用的水资源的种类即可分析

31、。知识性试题。 综合题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9分) ( 1)在图中画出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的大洋环流方向。 ( 2) 海域形成世界著名的 (渔场名称)渔场,其成因是 ; 海域成为世界著名渔场是因为 。 ( 3) P洋流使大陆西岸的 气候的范围向 方向扩展。 ( 4)下列海洋表层等温线示意图中,能表示 N岛东海岸洋流的是 ,由于该洋流的 作用, N岛东岸形成了 气候。 A B C D 答案: (1)顺时针( 1分) ( 2)纽芬兰( 1分) 寒、暖流交汇( 1分) 上升补偿流( 1分) ( 3)温带海洋性( 1分) 东北( 1分) ( 4) C( 1分) 增温增湿( 1分) 热带雨林( 1分

32、) 试题分析:( 1)结合世界大洋环流模式图可画出南北半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中低纬度的大洋环流呈顺时针。( 2)结合图示的地理位置分析, 位于纽芬兰岛附近,因寒暖流交汇而形成渔场。 海域位于秘鲁沿海,由于秘鲁寒流为上升补偿流,而形成渔场。( 3)图示 P洋流为北大西洋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增温增湿的作用,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影响起重要作用,结合北半球中纬度盛行西风为西南风,故洋流向东北方向流。( 4) N岛屿东海岸为南半球的暖流,故越往南水温越低,且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凸向一致,故 C图符合。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增温增湿的作用; N岛 屿的东岸,由于为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量丰富,且沿岸受暖流影响,故形

33、成热带雨林气候。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局部洋流分布及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世界洋流分布的概况和洋流对气候、渔场的影响,学生只要能结合世界大洋环流模式画出图示的洋流分布,可方便解题。 下图为 “北半球某地区某时刻地面等压线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8 分) ( 1)从气压状况看,甲处是 ,从水平气流状况看为 。 在其控制下,以 天气为主。 ( 2)与甲地相比,乙地气温日较差 (大或小),判断依据是 。 ( 3)丙处与丁处相比, 处的风力较大,其原因是: 。 ( 4)丙地的风向为 。 答案: (1)高气压( 1分) 反气旋( 1分) 晴朗( 1分) ( 2)小( 1分)

34、乙地受气旋控制,多阴雨天气;甲地受反气旋控制,天气晴朗。( 1分) ( 3)丙( 1分) 等压线较丁处密集( 1分) ( 4)偏北风(西北风)( 1分) 试题分析:( 1)图示甲处中心气压较四周高,故判断为高压中心,高压中心水平气流呈辐散,故为反气旋。由于高压中心垂直方向上盛行下沉气流,故天气晴朗。( 2)甲地天气晴朗,而乙地为低压中心,多阴雨天气,则白天多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 不会太高,晚上多云,大气逆辐射强,气温不会太低,故温差较小。( 3)图示丙处较丁处等压线密集,故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故风力较大。( 4)直接根据图示的等压线分布,风向斜穿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地

35、转偏向力向右偏,可画出风向。 考点:本题考查等压线图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属于常规考点,学生只要能抓住图示的气压分布基本信息,并掌握不同的天气系统的水平、垂直方向的气流运动,结合对天气的影响分析,画图分析更直观。 读太阳光照图(左图)和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移动示意图 ”(右图),完成下列要求。( 8分) ( 1)在左图上画出晨昏线和夜半球。( 2分) ( 2)左图所示这一天,图中 A、 B两地先见到日出的是 ; A、 B、 C三地的白昼长短关系是 。 ( 3)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由 (纬度)向南北两侧降低;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范围是 。 ( 4)右图中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

36、的时段是 (多选 )。 A B C D. 答案: (1)图略(晨昏线与夜半球各 1分,共 2分) ( 2) B( 1分) CA=B( 1分) ( 3) 2326S( 1分)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 1分) ( 4) BC( 2分,答对一个得 1分) 试题分析:( 1)晨昏线过地心,与阳光相垂直,背对阳光一侧为夜半球。( 2)图示 AB位于同一纬线上,故越往东日出越早,故 B点较 A点早看到日出。左图所示,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故全球昼长的分布规律:越往南昼越长;AB位于同一纬线上,故昼长相等。( 3)该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自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日为北半球冬

37、至日,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短;而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短。( 4)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及太阳直射点向南移。 考点:本题考查晨昏线图和太阳直射点 移动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能抓住图示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断二分二至节气,并利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判断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内容。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加强对基本方法的整理和归纳。 下图为气压带风带水平分布示意图其中,箭头表示大气运动方向,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9分) 90N 60 30 0 30 60 90S ( 1)该图表示北半球 季(季节)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理由是 。该季节我国东部地区的盛

38、行风为 。 ( 2)图中各字母所在位置的气压带名称是: C ,D 。其成因 (相同或不同)。 ( 3)在 B气压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其气候特征为 。 ( 4)某地位于大陆西岸,且受 A风带和 C气压带交替控制,则该地气候类型为 ,该地河流的汛期出现在 季(季节)。 答案: (1)冬( 1分) 气压带、风带偏南( 1分) 西北季风( 1分) ( 2)副热带高气压带( 1分) 极地高气压带( 1分) 不同( 1分) ( 3)终年高温多雨( 1分) ( 4)地中海气候( 1分) 冬( 1分) 试题分析:( 1)根据图示, 0附近的赤道低压完全进入赤道以南地区,故判断全球气压带风带南移,为北半球冬

39、季。冬季我国东部地区普遍受西北季风影响。( 2)根据图示的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位置判断, A位于北半球中纬度,为盛行西风带; B位于赤道附近,为赤道低压带; C位于 30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D位于 90的极地,为极地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是由于 30附近的高空大量空气堆积而被迫下沉形成的动力性高压;而极地高气压带是由于极地冷空气下沉而形成的热力性高压。故反映成因不同。( 3) B为赤道低压带,终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则终年高温多雨。( 4)结合上题分 析 A为盛行西风带; C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受盛行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而形成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故河流汛期多出现于冬季。

40、 考点:本题考查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但考查的内容多为主干知识点,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成因和移动规律,及各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读某山区交通线路走向图,回答下列问题。( 8分) (1)山地地区的交通运输方式应该以 为主。主要分布在 ,自然原因是 。 (2)山地地区交通线应 该尽量 (绕开、接近)居民区,这说明了交通选线 还受 因素的影响。 (3)公路在山区应避开地形复杂地区,在陡坡上修成 形弯曲或开凿隧道,开凿隧道时,尽量避开 地带,从 (背斜、向斜 )部位穿越。 答案: (1)公路运输( 1分)

41、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1分) 地形较平坦( 1分) ( 2)接近( 1分) 社会经济(人口、城市分布)( 1分) ( 3) “之 ”字(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1分) 断层( 1分) 背斜( 1分) 试题分析:( 1)山区地形起伏大,故适宜公路运输,工程量较小。且山区的公路主要分布于地势较平坦的河谷地带,主要是受地 形因素影响。( 2)公路建设主要为了方便沿线的交通运输,故应经过居民点,可增加公路运量,提高经济效益,反映了社会经济因素对交通线布局的影响。( 3)山区公路应呈 “之 ”字型延伸,尽量避开陡坡,开挖隧道应尽量避开断层,岩石破碎,工程建设容易引发地质灾害,而背斜的拱形弯曲能起支持作用,且能引导地下水向两边流,不易漏水,故适宜建隧道。 考点:本题考查地形对交通线建设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基础性强,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山区交通线建设的主要影响因素,注意隧道建设与地质构造之间的关系。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