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14 ,大小:12.02MB ,
资源ID:361324      下载积分:5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6132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DB43 T 1000-2015 辣椒炭疽病测报技术规则.pdf)为本站会员(medalangle36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DB43 T 1000-2015 辣椒炭疽病测报技术规则.pdf

1、DB43/T 10002015 湖南省地方标准DB43ICS 65.020B 16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2015-02-04 发布辣椒炭疽病测报技术规程Rules for investigation and forecast technology of the Pepper Anthracnose Disease2015-03-05 实施DB43/T 10002015 I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发生流行规律 25 病情系统调查 35.1 调查田块 35.2 调查时间 35.3 调查方法 36 病害诊断 36.1 病害田间诊断 36.2 病原

2、物鉴定 37 大田普查 47.1 普查时间 47.2 普查方法 48 气象要素观测 49 预测方法 49.1 发生期预测 49.2 防治时期预测 49.3 防治方案 510 病情上报 511 数据汇总 5附录A(规范性附录) 辣椒炭疽病调查资料表册 6附录B(资料性附录) 辣椒炭疽病症状 7附录C(规范性附录) 病原物鉴定 8附录D(规范性附录) 辣椒炭疽病普查表 9附录E(规范性附录) 辣椒炭疽病测报汇总表册10DB43/T 10002015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

3、准由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湖南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湖南省蔬菜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勇、张德咏、张卓、张战泓、谭新球、刘建宇、罗源华、罗路云、满益龙。 DB43/T 10002015 1 辣椒炭疽病测报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辣椒炭疽病测报的术语和定义、发生流行规律、病情系统调查、病害诊断、大田普查、气象要素观测、预测方法、病情上报和数据汇总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湖南省区域范围内辣椒炭疽病的调查测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

4、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7980.332000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杀菌剂防治辣椒炭疽病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辣椒炭疽病 Pepper anthracnose disease 辣(甜)椒炭疽病由子囊菌门、小丛壳科真菌侵染所致,主要包括红色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Gloeosporium piperatum),黑色炭疽病菌(C.coccodes=C.nigrum)、黑点炭疽病菌(C.capsici)、尖孢炭疽菌(cacutatu)和黑线炭疽菌(C demati

5、um) 等 5种病原菌。在湖南省以红色炭疽菌危害为主。辣椒炭疽病主要危害叶片和果实。 3.2 系统调查 Systematic investigation 为掌握一个地区病虫害发生消长动态,采用定点(定株)、定时、定内容的方法而进行的连续性调查。 3.3 大田普查 Field investigation 为了解一个地区病虫害整体发生消长动态、分布范围和为害情况,在较大范围内进行的多点调查,大致掌握病虫害发生的基本情况,以指导防治。 3.4 中心病株 Center of infested plants 植物的侵染性病害,在它发生或流行的过程中,由病原菌初侵染引起的田间最早出现的发病植株为中心病株,

6、病原菌通过中心病株向周围植株扩散。 3.5 严重度 Severity degree 依每株辣椒植株上发病器官病斑面积占整个植株相应部分的比例或受害程度确定危害级别,分级标DB43/T 10002015 2准为: 3.5.1 苗期分级标准 0级:无病斑; 1级: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2%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3%8%; 5级: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9%15%; 7级: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1625%; 9级: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25%以上。 3.5.2 坐果期分级标准 0级:无病斑; 1级:病斑面积占果实和叶片面积的2%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果实和叶片面积的3%8%; 5级:病斑面积占果

7、实和叶片面积的9%15%; 7级:病斑面积占果实和叶片面积的1625%; 9级:病斑面积占果实和叶片面积的25%以上。 每次调查时应调查病果率(包括落果)。 3.6 发病率 Infested plants rate 发病率是指发病植株占所调查总株数的百分比。 3.7 病情指数 Disease index 病情指数是指用以表示病害发生平均水平的一个数值,病情指数计算见式(1) I= Dp )l(d ii 100式(1) 式中,I:病情指数,di:各级病叶(果)数,li:相对级数值,P:调查总叶(果)数,:严重度最高级别的数值,即9。 4 发生流行规律 辣椒在湖南以露地种植为主,辣(甜)椒炭疽病是

8、由子囊菌门、小丛壳科真菌侵染所致。病菌以分生孢子附于种子表面或以菌丝潜伏在种子内越冬,播种带菌种子便能引起幼苗发病;病菌还能以菌丝或分生孢子盘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成为下一季发病的初侵染菌源。病菌发育温度范围为(1233),高温高湿有利于此病发生。湖南露地辣椒炭疽病始见于4月中下旬,主要发生在叶片上,随着湖南省梅雨季节的到来,气温维持在(2035)左右,随着湿度的增加辣椒炭疽病株率和发病指数愈来愈高,尤其是辣椒老熟果实最容易发生此病,辣椒果实开始成熟时,如不及时采摘成熟果实,基本上都能被辣椒炭疽病感染,另外地势低洼、土质粘重、排水不良、种植过密通透性差、施肥不足或氮肥过多、管理粗放引起表面伤口

9、,或因叶斑病落叶多,果实受烈日暴晒等情况,都易于诱发此病害,都会加重病害的侵染与流行,失去食用价值。 DB43/T 10002015 3 5 病情系统调查 5.1 调查田块 在辣椒主产区,每一百亩选择1个调查田块,调查田块要求常年种植辣椒、且历年辣椒炭疽病发生较重,面积不小于2667m2,该田块除不针对真菌施药外,栽培管理与其他辣椒地没有区别。 有条件的地方也可设立测报观测圃,四周设施隔离或种植非茄科作物作为隔离带。 田间应配置可测大气温度、降水量和湿度等气候观测设备。 5.2 调查时间 辣椒定植后至采收结束,根据常年发生情况,或适合当地的气候指标预测中心病株出现日前2d或定植后15d开始调查

10、中心病株, 每5 d调查一次。 5.3 调查方法 5.3.1 中心病株调查 采用按行踏查方法取点,踏查面积667m2,每块调查田块取10个调查点,每个调查点调查10株辣椒,若气候条件适宜,但未见中心病株,应扩大调查面积。发现病株后,记录调查点每株的发病叶(果)数和严重度级别、计算发病率及其病情指数。结果记入辣椒炭疽病中心病株系统调查表(见附录A表A.1)。 5.3.2 病情动态调查 调查田块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法,定点定株调查,每个点调查20株,记录每株的发病叶(果)数和严重度级别,计算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结果记入辣椒炭疽病病情动态系统调查表(见附录A表A.2)。 6 病害诊断 6.1 病害田间诊

11、断 辣椒炭疽病菌初侵染辣椒果实时呈水浸状黄褐色圆斑,进而发展为中央灰褐色,有同心轮纹,上生小黑点的圆型或不规则型病斑,干燥时呈现膜状且易破裂。病菌侵染叶片时,初期病斑呈褪绿呈水渍状,慢慢扩大,病斑中间灰白色,周围褐色。在果实上,病斑表面初生为水渍状,逐渐扩展为褐色凹陷,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病斑上生有黑点,为病原菌分生孢子,受害的辣椒茎病部呈不规则或梭形病斑,纵裂凹陷。辣椒炭疽病田间症状参见附录B。 6.2 病原物鉴定 6.2.1 PDA培养基制备 以1L为例:称取马铃薯200g,切成细条或片状,放入锅中蒸煮0.5h左右,当马铃薯煮至熟而不烂时,在烧杯或量筒上用纱布过滤马铃薯残渣,把收集的滤液放入

12、洗干净的锅中,加入葡萄糖20g,琼脂(1520)g煮沸后用量筒盛或烧杯盛培养基,用自来水定容到1000mL,然后分装在三角瓶或其他容器中,121,灭菌30min后取出,冷却后贮存备用。 6.2.2 病原物分离 DB43/T 10002015 4从田间采集新鲜的辣椒炭疽病果,取0.5cm0.5cm的病健部,先用75%酒精的消毒30s ,再放入0.1%的次氯酸钠中侵泡2min,用灭菌水清洗3次后,用灭菌滤纸吸干病健块的水分,用灭菌镊子夹着病健部插入倒的PDA平板上,放置28人工气候箱中黑暗培养2d,获得分离物。 6.2.3 病原物菌落形态鉴定 将培养7 d 后的分离物进行肉眼观察,菌落形态刚开始为

13、橙红色,后变为褐色或深灰色,圆形,边缘整齐,菌落轮纹的分界线明显,菌丝呈白色,湿度大的情况下,菌落表面溢出淡红色孢子堆(参见附录C图C.1)。 6.2.4 病原物菌显微镜检 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其分生孢子盘无刚毛,分生孢子椭圆形,无色,单胞,大小为13.5m4.2 m,符合炭疽菌的形态特征(病原菌形态参见附录C图C.2)。 7 大田普查 对病情系统调查的结果进行大田验证,如每次的大田普查结果与相近时间的病情系统调查结果不一致时,还需要增加调查田块和调查点。 7.1 普查时间 在当地辣椒开始定植后每(1015)d 调查1次,直至辣椒采收结束。 7.2 普查方法 选择当地不同区域具有代表性的不同辣椒

14、品种、不同田块类型进行调查,未见中心病株田块按行踏查,踏查面积667m2,每块调查田块取10个调查点,每个调查点调查10株辣椒,见中心病株田块平行跳跃式调查,每点查10株,记录病叶(果)数,计算各田块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结果记入辣椒炭疽病普查表(参见附录D)。 8 气象要素观测 辣椒定植开始至采收结束,利用田间设置的气候观测设备,以小时为间隔记载气温、降水、湿度等气象资料,结果填入田间气象要素记载表即附录E表E.1。 9 预测方法 9.1 发生期预测 通过长期观察和积累资料,参考辣椒炭疽病流行规律,找出适合当地特点的气候指标,并结合田间调查数据预测发病始期(中心病株出现时间)。由于各地气候指标与

15、当地气候特点及病情关系密切,在中心病株出现后,条件适宜,连续多天的高温高湿,就会扩展蔓延到全田。因此,发现中心病株后,应根据当地气象台(站)发布的天气实况和未来一旬天气预报,可预测辣椒炭疽病大面积发生重点区域、发生危害程度、防治适期。 9.2 防治时期预测 DB43/T 10002015 5 根据防治适期确定防治时期。 防治适期1:当田间病情指数达5%时,即达防治指标,应视为防治适期。 防治适期2:田间查见辣椒炭疽病中心病叶(果),且天气预报近期(15d)内平均气温在(2035)左右、相对湿度达到95%,此后的310d即为防治适期。 9.3 防治方案 预测辣椒炭疽病发生期、大面积发生重点区域、

16、发生危害程度和防治时期后,制定辣椒炭疽病防治方案,确定防治农药和防治方法。 10 病情上报 将制定的辣椒炭疽病测报结果和防治方案上报当地农业主管部门,经农业部门审查后,按照有关规定发布辣椒炭疽病发生情况。 11 数据汇总 在辣椒炭疽病发生关键期、各项调查结束时,按统一汇报格式、时间和内容汇总监测信息(参见附录E表E.2)其中,发生程度级别分别用1、3、5、7、9表示。同历年比较的早、增、多、高用“”表示,晚(迟)、减、少、低用“”表示;与历年相同和相近,用“0”表示;缺测项目用“”表示。同时,利用中国有害生物监控信息系统及时传输病情数据。年底前,进行辣椒炭疽病发生情况小结,并填写发生防治基本情

17、况表(参见附录E表E.3)。调查结束后,将所有调查数据和表格整理后归档,永久保存。DB43/T 10002015 6附录A (规范性附录) 辣椒炭疽病调查资料表册 表A.1 辣椒炭疽病中心病株系统调查表 单位: 调查地点: 调查日期: 植物生长期 调查人 各病级发病叶(果)数 发病率 % 病情指数 备注 调查点 序号 0 1 3 5 7 9 平均 表A.2 辣椒炭疽病病情动态系统调查表 单位: 调查地点: 调查日期: 植物生长期 调查人 各病级发病叶(果)数 发病率 % 病情指数 备注 调查点 序号 0 1 3 5 7 9 平均 DB43/T 10002015 7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辣椒

18、炭疽病症状 辣椒炭疽病果实染病,初现水浸状黄褐色圆斑,边缘褐色,中央呈灰褐色,斑面有隆起的同心轮纹往往由许多小点集成,小点有时为黑色,有时呈橙红色。潮湿时,病斑表面溢出红色粘稠物,被害果内部组织半软腐,易干缩,致病部呈膜状,有的破裂。叶片染病,初为褪绿色水浸状斑点,后渐变为褐色,中间淡灰色:近圆形,其上轮生小点。果梗有时被害,生褐色凹陷斑,病斑不规则,干燥时往往开裂(图1)。 a b 图1 辣椒炭疽病为害情况 DB43/T 10002015 8附录C (规范性附录) 病原物鉴定 将培养7 d 后的分离物进行肉眼观察,菌落形态刚开始为橙红色,后变为褐色或深灰色,圆形,边缘整齐,菌落轮纹的分界线明

19、显,菌丝呈白色,湿度大的情况下,菌落表面溢出淡红色孢子堆。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其分生孢子盘无刚毛,分生孢子椭圆形,无色,单胞,大小为13.54.2 m,符合辣椒炭疽菌的形态特征。 图1 皿内分离物菌落形态 图2 分离物分生孢子 DB43/T 10002015 9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辣椒炭疽病普查表 单位: 调查地点: 调查日期: 植物生长期 调查人 各病级叶(果)数 发病率/% 病情指数 备注 田块 编号 地点 时间 田块 类型 品种/生育期 实查 叶(果)数 0 1 3 5 7 9 平均 DB43/T 10002015 10 附录E (规范性附录) 辣椒炭疽病测报汇总表册 表E.1 气象

20、因素观测表 单位: 调查地点: 调查人 日期 时间(hh:mm) 气温() 降水量(mm) 相对湿度(%) 备注 平均 表E.2 辣椒炭疽病模式报表 要求汇报时间:辣椒炭疽病发生期每5天汇报一次 序号 编报项目 编报内容 1 汇报日期 2 汇报单位 3 调查日期 4 目前发生程度 5 目前发生面积(667m2) 6 已防治面积(667 m2) 7 感病品种占种植面积比率(%) 8 辣椒炭疽病始见期 9 平均病田率(%) 10 平均病叶(果)率() 11 平均每667发病中心数(个) 12 本周最高气温大于35的天数 13 本周最低气温小于10的天数 14 本周相对湿度大于75%持续的天数 15 本周连续降雨大于6小时的次数 16 预计病害流行关键时期气温比常年高低(+ 或 - ) 17 预计病害流行关键时期降水量比常年增减比率(+ % 或 - %) 18 预计未来一周发生程度 19 预计发生高峰期 DB43/T 10002015 11 表E.3 辣椒炭疽病发生防治基本情况表 辣椒种植面积(667m2) 发病面积(667m2) 防治面积 (667m2次) 发生面积比率(%) 发生程度 (分级指标) 平均病情指数 挽回损失(kg) 实际损失(kg) 简 述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