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9 ,大小:150.39KB ,
资源ID:361729      下载积分:5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6172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DB43 T 1353-2017 林地土壤环境治理评价规程(经济林).pdf)为本站会员(deputyduring12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DB43 T 1353-2017 林地土壤环境治理评价规程(经济林).pdf

1、ICS 65.020B 65林地土壤环境治理评价规程(经济林)Assessment procedures for forest soil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non-wood forest)湖南省地方标准DB43DB43/T 13532017 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2018-01-01 实施2017-12-14 发布DB43/T 13532017 I 目 次 前言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与定义 14 评价模式和工作程序 15 评价对象 26 资料收集 27 评价监测 28 评价结果 39 评价报告编写 5附录 A(资料性附录) 经济林土壤环

2、境治理评价报告编写提纲 6DB43/T 13532017 II 前 言 本标准按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湖南省林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湖南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湖南省林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湖南省林业厅林业发展改革处、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佘佳荣、李玉平、陈彪、李欢、罗莎、彭艳春、曹群、喻宁华、黄丽、段俊敏、吴耀祥、李梓铭。 DB43/T 13532017 1 林地土壤环境评价规程(经济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湖南省经济林土壤环境治理评价的术语定

3、义、评价模式、工作程序、评价对象、评价监测、评价结果、评价报告编写。 本标准适用于经治理后经济林土壤环境评价。亦可用于场地环境(备案)调查、林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认证、林地土壤污染事故调查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5618 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HJ/T 166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LY/T 1678 食用林产品产地环境通用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林地土壤 forest soil 天然林、次生

4、林和人工林覆盖的土地,是陆地上具有肥力并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3.2 经济林 non-wood forest 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3.3 土壤环境治理评价 soil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ssessment 按一定的原则、方法和标准,对土壤环境治理效果进行总体的定性和定量的评定。 3.4 土壤环境背景值 background value of soil environment 评价区域土壤环境相对未受污染情况下土壤的化学组成。 3.5 土壤采样点 soil sampling point 监测单元内实施监测采样的地

5、点。 4 评价模式和工作程序 4.1 评价模式 DB43/T 13532017 2宜明确评价对象和范围、资料收集、实地监测等方式,采用土壤污染物超标评价和土壤污染物累积性评价确定评价结果。 4.2 工作程序 本规程的工作程序应符合图4.2-1要求。 图4.2-1 林地土壤环境治理评价工作程序 5 评价对象 经济林土壤环境治理评价对象为治理后的地块(或场地)土壤环境质量和区域土壤环境质量。 6 资料收集 6.1 调查评价对象所在区域自然、经济、社会情况,主要包括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现状及规划、林业生产等资料。 6.2 土壤环境背景情况或以往土壤环境本底备案资料。 6.3 工程建设或生产过程对林地土

6、壤造成影响的环境研究资料。 6.4 造成林地土壤污染事故的主要污染物的毒性、稳定性以及消除方法等资料。 6.5 林地土壤环境治理相关资料。 6.6 包括通过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土壤环境监测、科学研究等获得的,或其他法律认可的评价对象内土壤污染物含量数据。 6.7 国家和地方有关的法律、法规及标准等。 7 评价监测 7.1 评价方式的确定 DB43/T 13532017 3 林地土壤环境治理评价宜采用土壤污染物超标评价和土壤污染物累积性评价。 镉、汞、砷、铅、铬、铜、六六六和DDT八类污染物指标应按LY/T 1678中的要求进行评价,其他特征污染物应符合GB15618的要求。 根据当地环境污染状况

7、和需要,未在LY/T 1678、GB 15618要求控制的其他污染物指标,宜采用土壤污染物累积性评价方式。 7.2 布点方法 以治理场地为监测单元,在其周围 800 米范围内采用网格法进行布点,网格即单个采样单元不大于100米100米,至少共设68个监测点位。在距场界2000米以外(主导上风向)布设1个对照监测点。 7.3 采样方法 首先记录点位坐标,拍摄数码照片。土壤样品分表层土或深层土,宜采集耕作层,采样深度 060cm,每份土壤样品采样量为2kg,有特殊要求的(地下水位高、土壤背景高、环境敏感区域等)必要时选择部分采样点采集深层土,深层土的采样深度可根据污染物扩散特点、污染物性质、土壤的

8、质地和空隙度、地下水位和回填土等因素,利用现场探测设备辅助判断采样深度,或采用120cm剖面(A、B、C)三层采样方法,三层采样量各为2kg。 7.4 分析测试 土壤样品的分析测试应参照LY/T 1678中指定的分析方法,LY/T 1678中未作出规定的指标应参照GB15618指定的分析方法执行,LY/T 1678与GB 15618均未规定的应优先选择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其他等同推荐方法。 8 评价结果 8.1 土壤污染物超标评价 8.1.1 评价标准 经济林土壤治理后的污染物评价的指标值应执行 LY/T 1678,LY/T 1678 中未作规定的指标值按GB15618执行。 8.1.2 评价

9、方法 对某一点位,若仅存在一项污染物,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计算公式为: iii SCP = (1) 式中:Pi:土壤中污染物i的单因子污染指数 Ci:土壤中污染物i的含量 Si:土壤污染物i的评价标准 对某一点位,若存在多项污染物,分别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计算后,取单因子污染指数中最大值。即: )( iPMAXP = (2) DB43/T 13532017 4式中:P:土壤中多项污染物的污染指数 Pi:土壤中污染物i的单因子污染指数 8.1.3 超标评价结果 根据P值的大小,林地土壤单项污染物评价结果分为合格和不合格(表8.1-1),并按污染物项目统计不同超标程度的点位数和比例,如果点位能代

10、表确切的面积,可同时统计面积比例。各指标任一点位污染指数不合格,则林地土壤环境治理不合格。 表8.1-1 统计单元内土壤单项污染物评价结果 P 值 点位数(个) 点位(或面积)比例(%) 环境治理效果评价 P1.0 合格 P1.0 不合格 若存在多项污染物,根据 P 值的大小,将林地土壤多项污染物评价结果分为合格和不合格(表8.1-2),并统计不同超标程度的点位数和比例,如果点位能代表确切的面积,则统计面积比例。任一点位任一指数不合格,则林地土壤环境治理不合格。 表8.1-2 统计单元内土壤多项污染物评价结果 P 值 点位数(个) 点位(或面积)比例(%) 环境治理效果评价 P1.0 合格 P

11、1.0 不合格 8.2 土壤污染物累积性评价 8.2.1 评价依据 评价某地块(或场地)土壤污染累积的情况,评价依据选用中国土壤元素背景值(1990 版)确定的土壤环境背景值。如果未确定土壤环境背景值,可根据土壤类型相同、未受污染影响的周边土壤污染物本底含量值,或者评价区内无污染的下层土壤的污染物含量值,确定土壤环境背景值,作为评价依据。土壤环境背景值采样、布点和监测方式按HJ/T166执行。 8.2.2 评价方法 单项污染物采用单因子累积指数法,计算符合公式(3)规定: iii BCA = (3) 式中:Ai:土壤中污染物i的单因子累积指数; Ci:土壤中污染物i的含量; Bi:土壤环境背景

12、值,按 8.2.1的规定选择。 多项污染物综合累积指数按单因子累积指数中最大值计算,即: ( )iAMAXA = (4) 式中:A:土壤中多项污染物的综合累积指数; Ai:土壤中污染物 i 的单因子累积指数。 DB43/T 13532017 5 整体的累积性评价应采用方差分析法(t=0.05)。 8.2.3 累积性评价结果 根据Ai值,将林地土壤环境治理分为合格和不合格。评价依据采用区域土壤环境背景值,以累积指数1为评判值。统计采样方法及点位数,布点方式和采样方法按7.2和7.3执行。按每个评价项目统计不同累积等级的点位比例,如果点位能代表确切的面积,则统计面积比例。任一点位指数不合格,则林地

13、土壤环境治理不合格,见表8.2-1。 表8.2-1 统计单元内土壤单项污染物累积评价结果 Ai 值 点位数(个) 点位(或面积)比例(%) 环境治理效果评价 Ai 1.0 合格 Ai 1.0 不合格 对某一点位,若存在多项污染物,根据 A 值的大小,将林地土壤环境治理分为合格和不合格。评价依据采用区域土壤环境背景值,以累积指数 1 为评判值。统计采样方法及点位数,采样方法和布点方式按7.2和7.3执行。任一点位任一指数不合格,则林地土壤环境治理不合格,见表8.2-2。 表8.2-2 统计单元内土壤多项污染物累积评价结果 Ai 值 点位数(个) 点位(或面积)比例(%) 环境治理效果评价 Ai1

14、.0 合格 Ai 1.0 不合格 9 评价报告编写 9.1 林地土壤环境治理评价报告的编写,应建立在资料整理、监测布点、采样分析、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对林地土壤环境治理结果进行分析评价,总结林地土壤环境治理效果及变化趋势。 9.2 评价报告的编写应客观真实地反映治理评价结果,内容真实,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图文并茂。 9.3 评价报告编写提纲按附录A(资料性附录)执行。 DB43/T 13532017 6附录A (资料性附录) 经济林土壤环境治理评价报告编写提纲 A.1 第一章 前言 A.1.1 第一节 项目概况 简述项目来源、目标任务、工作起始时间及预期治理效果等。 A.1.2 第二节 评价区域

15、概况 简述评价区域地理位置、坐标范围、行政区划、自然地理、气象水文、交通、社会经济概况、林地资源分布等。附评价区域交通位置图。 A.2 第二章 林地土壤环境治理方案概述 A.2.1 第一节 技术方案 A.2.2 第二节 施工方案 A.3 第三章 评价的技术路线 A.3.1 第一节 评价内容 A.3.2 第二节 评价项目 A.3.3 第三节 技术路线 A.4 第四章 监测与评价 A.4.1 第一节 监测内容 包含土壤采样布点方法、监测内容等附图。 A.4.2 第二节 监测评价标准 A.4.3 第三节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A.4.4 第四节 监测分析方法及方法来源 A.4.5 第五节 监测结果与分析评价 A.5 第五章 评价结论与建议 A.5.1 第一节 评价结论 针对评价规程,结合评价监测结果,分析评价林地土壤环境治理效果,得出结论。 A.5.2 第二节 评价建议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