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10 ,大小:1.03MB ,
资源ID:362274      下载积分:5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6227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DB43 T 1256-2017 稻螟赤眼蜂防治二化螟技术规程.pdf)为本站会员(tireattitude36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DB43 T 1256-2017 稻螟赤眼蜂防治二化螟技术规程.pdf

1、湖南省地方标准DB43稻螟赤眼蜂防治二化螟技术规程Technical regulation of Ashmea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alker Trichogramma japonicumChilo suppressalisDB43/T 12562017 ICS 65.020B 17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2017-04-17实施2017-02-17 发布DB43/T 12562017 I 目 次 前言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3.1 卵卡 13.2 蜂卡 13.3 放蜂 13.4 有效积温 13.5 系统田 13.6 寄生率 14

2、放蜂前准备 24.1 田间二化螟调查 24.2 蜂卡准备 25 放蜂 25.1 放蜂时间 25.2 放蜂量和放蜂次数 25.3 放蜂点密度 35.4 放蜂方法 35.5 放蜂天气 36 调查 36.1 调查时间 36.2 调查方法 37 防治效果 38 建立防控档案 3附录A (规范性附录) 二化螟形态特征 4附录B (规范性附录) 稻螟赤眼蜂形态特征 5附录C (规范性附录) 稻螟赤眼蜂防治二化螟调查表 6附录D (规范性附录) 稻螟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档案 7DB43/T 12562017 II 前 言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3、。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湖南省农业标准化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明勇、彭兆普、刘雪源、符伟、文吉辉、唐涛、王培。 DB43/T 12562017 1 稻螟赤眼蜂防治二化螟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稻螟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稻螟赤眼蜂的识别、放蜂时期、放蜂量、放蜂次数和防治效果调查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利用稻螟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4、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57922009 水稻二化螟测报调查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卵卡 Egg card 粘附稻螟赤眼蜂寄主(柞蚕卵或米蛾卵)的硬纸卡,一个卵卡约有90-120粒柞蚕卵粒或米蛾卵粒。 3.2 蜂卡 Trichogramma card 经人工培育后,寄生了稻螟赤眼蜂的卵卡,一个蜂卡约能孵化800-1500只稻螟赤眼蜂。 3.3 放蜂 Release Trichogramma 将稻螟赤眼蜂的蜂卡通过放蜂装置适时释放至田间,达到防治二化螟的目的。 3.4 有效积温 Effective

5、accumulated temperature 生物在高于其发育低温阈值的温度累积,称为有效积温,其单位为日度。 3.5 系统田 Systematic field 农田病虫害测报中,未使用任何化学农药而进行定期、定点调查的水稻田。 3.6 寄生率 Parasitic rate 二化螟被稻螟赤眼蜂寄生的卵粒数占所有调查卵粒数的比例,见公式(1)。 寄生率= 总卵粒数被寄生的卵粒数100%公式(1) DB43/T 12562017 24 放蜂前准备 4.1 田间二化螟调查 4.1.1 二化螟形态特征 二化螟卵椭圆形,呈鱼鳞状单层排列,卵块长椭圆形,覆盖透明胶质物,初产时乳白色,近孵化时为黑色。幼虫

6、随龄期增长从黄白色渐变为褐色或黄褐色,2龄以上幼虫腹部背面有暗褐色纵线5条。蛹圆筒形,长约11-17mm,初为淡黄色,5条背线清晰可见,后渐变成红褐色,背线消失。雄蛾成虫为10-12mm,翅展20-25mm,雌蛾较雄蛾大,体长12-15mm,翅展25-31mm;雌雄蛾头胸部黄褐色,前翅褐色近长方形,外缘有7个小黑点;后翅白色,有绢丝般光泽(参见附录A)。 4.1.2 二化螟调查方法 按照GB/T 15792,通过系统田调查统计水稻田二化螟成虫发生情况;同时结合20W的黑光灯(波长3600)诱集二化螟成虫数据,准确预测二化螟成虫羽化始盛期,确保稻螟赤眼蜂羽化与二化螟羽化始盛期同期发生。 4.2

7、蜂卡准备 4.2.1 蜂卡孵化检测 随机抽选待放蜂的蜂卡,将蜂卡置于250ml的锥形瓶中,以120目防虫网封住瓶口,后将锥形瓶放于25,RH=75%,L:D=14:10的人工气候箱中。待稻螟赤眼蜂发育有效积温至150日度时(从稻螟赤眼蜂寄生柞蚕卵或米蛾卵开始记算有效积温),统计羽化的稻螟赤眼蜂量。同时,采用吸虫管吸取30-50头稻螟赤眼蜂,统计雌雄比例(形态特征见附录B),若雌雄比过低(: 2.5),需适当加大放蜂量。 4.2.2 蜂卡孵化高峰期调整 根据系统田二化螟调查结果,同时结合稻螟赤眼蜂发育有效积温,预测稻螟赤眼蜂羽化高峰(有效积温150日度)是否与二化螟羽化始盛期同步发生。若稻螟赤眼

8、蜂发育150日度有效积温时间与二化螟羽化始盛期非同期发生,可采用升高或降低蜂卡环境温度来调节稻螟赤眼蜂发育有效积温。稻螟赤眼蜂发育150日度有效积温时间晚于二化螟羽化始盛期,可将蜂卡置于26,RH=75%,L:D=14:10的人工气候箱中(温度不宜超过30);稻螟赤眼蜂发育150日度有效积温时间早于二化螟羽化始盛期,可将蜂卡置于24,RH=75%,L:D=14:10的冷藏环境中。暴雨或大风等不利天气条件下,也可采用该冷藏方法推迟放蜂时间。 5 放蜂 5.1 放蜂时间 根据田间二化螟调查结果,选择二化螟成虫羽化始盛期的前(12)d定为稻螟赤眼蜂第一次放蜂时间;后续放蜂时间为前一次放蜂后(47)d

9、进行。 5.2 放蜂量和放蜂次数 根据田间二化螟成虫和蛹的数量确定稻螟赤眼蜂释放量和次数: DB43/T 12562017 3 a) 二化螟成虫和蛹累计少于120只/667 m2,稻螟赤眼蜂第一次释放约为(6 0009 000)只/667 m2;放蜂(47)d后,同样数量的稻螟赤眼蜂进行第二次释放。 b) 二化螟成虫和蛹累计在120180只/667 m 2 之间,稻螟赤眼蜂第一次释放约为(10 00015 000)只/667 m2,放蜂(47)d后,同样数量的稻螟赤眼蜂进行第二次释放; c) 二化螟成虫和蛹累计超过180只/667 m2,稻螟赤眼蜂第一次释放约为(20 00025 000)只/

10、667 m2,放蜂后第4d和第7d,再次分别释放相同数量的稻螟赤眼蜂。 5.3 放蜂点密度 田间稻螟赤眼蜂放蜂点视稻田形状而定,方形规则稻田沿田埂按矩形设置放蜂点;不规则形状稻田按5点“梅花形”设置放蜂点。放蜂点应距田埂(45)m,相邻两个释放点间距8m左右,每667 m2设置(910)个放蜂点。 5.4 放蜂方法 于放蜂点立一根2m左右、直径(12)cm的竹竿或木条,顶端系一条(1.01.2)m左右的绳子。绳子底端固定一个塑料杯,杯口朝下,且杯口高于水稻顶端(1030)cm。将准备好的稻螟赤眼蜂卵卡背面粘于塑料杯底部。一个放蜂点需23 张稻螟赤眼蜂卵卡时,将卵卡粘于塑料杯侧面,但不能超出杯口

11、边沿,或适当增加塑料杯数量。 5.5 放蜂天气 释放稻螟赤眼蜂宜选择晴朗、无风(或微风,风速2 m/s)的上午或下午进行,避开中午太阳暴晒时间段。同时,关注天气情况,放蜂后续3d不宜出现大风暴雨天气。 6 调查 6.1 调查时间 稻螟赤眼蜂对二化螟寄生率调查于最后一次放蜂后7d进行,以后每隔7d,调查(23)次。 6.2 调查方法 按照GB/T 15792标准,调查二化螟卵的寄生情况。二化螟被寄生的卵与未被寄生的卵区别特征为:被寄生的二化螟卵前期有黑点,正常卵淡暗红色;同时,被寄生卵孵、羽化后卵壳黑色,正常卵壳无色,统计寄生情况。具体调查内容参见附录C。 7 防治效果 稻螟赤眼蜂防治二化螟的效

12、果按公式(2)计算: 防治效果= 放蜂区寄生率对照区寄生率放蜂区寄生率 100%公式(2) 8 建立防控档案 稻螟赤眼蜂防治二化螟应做如实记载,及时记载稻螟赤眼蜂释放量和释放次数,并及时调查防治效果,建立防控档案,具体记载和调查内容参见附录D。 DB43/T 12562017 4附录A (规范性附录) 二化螟形态特征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卵椭圆形,呈鱼鳞状单层排列,卵块长椭圆形,覆盖透明胶质物,初产时乳白色,近孵化时为黑色。幼虫随龄期增长从黄白色渐变为褐色或黄褐色,2龄以上幼虫腹部背面有暗褐色纵线5条。蛹圆筒形,长约11-17mm,初为淡黄色,5条背线清晰可

13、见,后渐变成红褐色,背线消失。雄蛾成虫为10-12mm,翅展20- 25mm,雌蛾较雄蛾大,体长12-15mm,翅展25-31mm;雌雄蛾头胸部黄褐色,前翅褐色近长方形,外缘有7个小黑点;后翅白色,有绢丝般光泽。 幼虫 蛹 成虫 图1 二化螟 DB43/T 12562017 5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稻螟赤眼蜂形态特征 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m Ashmead 体长0.5-0.8毫米,体黑褐至暗褐色,触角黄褐色,触角毛长约鞭节的2.0-2.5倍。前翅外缘的缘毛长度差异不大,臀角部位的缘毛约为翅宽的1/5,翅面上的亚前缘脉的毛列与第一肘脉的基部相接近。雌雄外生殖器

14、的腹中突不明显,雄性外生殖器中脊自两沟爪之间向基部伸出,其长度相当于阳基全出的1/4,阳基背突末端钝圆,基部渐次收窄而无测叶,沟爪可伸长距离较长,其长度约为腹中突基部至阳基侧瓣末端的距离的1/2。雌性产卵期略超出腹部末端。 雌蜂 雄蜂 图2 稻螟赤眼蜂 DB43/T 12562017 6附录C (规范性附录) 稻螟赤眼蜂防治二化螟调查表 日期 放蜂后_天 地点 品种 生育期 取样数量或面积(丛或m2) 二化螟卵块 二化螟卵粒 样点 卵块 /块 已孵 卵块 /块 卵块 /667m2 卵粒 /个 寄生 /个 寄生率 /% 已孵 卵粒 /个 未孵 卵粒 /个 备注 注:1 孵化卵块数指有50以上卵粒孵化的卵块数; 2 如查枯鞘,请注明数量和密度。 DB43/T 12562017 7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稻螟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档案 稻螟赤眼蜂 二化螟卵 日期 释放时间 释放量 /只 释放次数 /次 总卵粒数 /个 寄生卵数 /个 寄生率 /% 防治效果 /% 备注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