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57 ,大小:730.60KB ,
资源ID:362706      下载积分:5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6270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DB12 T 541-2014 中低温地热钻探技术规程.pdf)为本站会员(registerpick11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DB12 T 541-2014 中低温地热钻探技术规程.pdf

1、ICS 73.020 D 10 DB12 天 津 市 地 方 标 准 DB 12/T 5412014 中低温地热钻探技术规程 Low-medium geothermal drilling regulations 2014 - 11 - 18发布 2014 - 12 - 18天津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 发 布DB /T I 目 次 前言 . V 引言 V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总则 1 3.1 目的、任务 1 3.2 地热井钻探工作必须遵循的准则 1 3.3 地热井钻探工作的基本要求 1 4 地热井类型、结构与施工设计 2 4.1 地热井类型 2 4.2 地热井结构 2

2、 4.2.1 地热井结构内容 2 4.2.2 典型地热井井身结构型式 2 4.3 钻井施工设计 2 4.3.1 编制依据 2 4.3.2 主要内容 2 4.3.3 钻井施工设计编制与审批 3 5 设备选择与安装 3 5.1 设备选择 3 5.1.1 钻机选择 3 5.1.2 泥浆泵选择 3 5.1.3 井架与钻井平台选择 3 5.1.4 钻井液固控系统选择 3 5.1.5 井口防喷器选择 3 5.2 场地作业要求 3 5.3 设备安装 4 5.3.1 井架安装 4 5.3.2 钻机安装 4 5.3.3 循环系统安装 4 5.3.4 安全设施安装 4 5.3.5 电气设备安装 4 6 钻进工艺

3、5 6.1 钻井阶段及钻进方法 5 6.1.1 钻井阶段 5 6.1.2 钻进方法选择 5 DB /T II 6.2 正循环钻进工艺 . 5 6.2.1 钻具组合一般要求: . 5 6.2.2 牙轮钻头钻进 . 5 6.2.3 PDC钻头钻进 . 5 6.3 气举反循环钻进 . 6 6.4 取心钻进 . 6 6.5 钻进操作要求和注意事项 . 6 6.5.1 钻进操作基本要求 . 6 6.5.2 牙轮钻头使用注意事项 . 6 6.5.3 PDC钻头使用注意事项 . 8 6.5.4 气举反循环钻进注意事项 . 8 6.5.5 划眼作业 . 8 6.5.6 井控 . 9 6.5.7 井漏 . 9

4、6.6 井身质量要求 10 6.7 井身质量保证措施 10 7 钻井液 10 7.1 钻井液的选择 11 7.2 钻井液的配制 11 7.2.1 钻井液材料与处理剂 11 7.2.2 钻井液配制 12 7.3 钻井液维护与管理 12 8 成井工艺 12 8.1 通常采用的地热井井身结构 12 8.1.1 滤水管成井井身结构 12 8.1.2 射孔成井井身结构 13 8.1.3 基岩裂隙型地热井身结构 13 8.2 成井结构基本要求 13 8.3 测井 13 8.3.1 一般要求 13 8.3.2 测井项目 14 8.4 下管 14 8.4.1 套管质量要求 14 8.4.2 下管前的准备 14

5、 8.4.3 下管方法选择 14 8.4.4 技术措施与要求 14 8.5 止水固井 15 8.5.1 止水 15 8.5.2 固井 15 8.6 洗井 15 9 酸化增产措施 16 DB /T III 10 地热井完井产能测试 16 10.1 总体要求 16 10.2 水质分析 16 11 定向钻进工艺 17 11.1 定向井应用范围 17 11.2 定向井井身轨道的确定 17 11.2.1 地热定向井设计原则 17 11.2.2 定向井的轨道类型选择 17 11.3 定向井施工 17 11.3.1 直井段轨迹控制 17 11.3.2 定向造斜井段控制 18 11.3.3 定向方法 18 1

6、1.3.4 测斜要求 18 11.4 定向井造斜 18 11.4.1 动力钻具造斜 19 11.4.2 转盘钻造斜 19 11.4.3 造斜施工要求 19 11.4.4 定向井增斜 19 11.4.5 定向井稳斜 20 11.4.6 定向井降斜 21 11.5 定向钻井施工安全措施 21 12 地质录井 22 12.1 岩心录井 22 12.2 岩屑录井 22 12.2.1 岩屑录井资料 22 12.2.2 岩屑捞取 22 12.2.3 岩屑处理 23 12.2.4 岩屑描述 23 12.3 钻时录井 23 12.4 钻井液录井 23 13 钻井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23 13.1 基本要求 23

7、 13.1.1 钻井事故预防的基本要求 23 13.1.2 钻井事故处理的基本要求 24 13.2 各类井内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24 13.2.1 卡钻事故 24 13.2.2 钻具事故 27 13.2.3 落物事故 28 14 工程质量的验收与评定 29 14.1 优良井 29 DB /T IV 14.2 合格井 . 29 14.3 不合格井 . 29 15 安全与健康防护规定 . 29 15.1 健康管理 . 29 15.2 安全管理 . 30 15.2.1 井场设备搬迁与安装安全要求 . 30 15.2.2 现场人员安全 . 30 15.2.3 井场安全与防护 . 30 15.2.4 井场

8、用电安全规定 . 30 15.2.5 现场操作安全规定 . 30 15.2.6 井内事故处理安全规定 . 30 15.2.7 其他安全防护规定 . 31 15.2.8 安全管理 . 31 15.3 环境保护 . 31 16 地热井完井报告与资料归档 . 31 16.1 地热井完井报告 . 31 16.2 资料归档 . 31 附录A(规范性附录) 地热井完井报告编写提纲 33 附录B(资料性附录) 钻井液处理剂 . 36 附录C(资料性附录) 三牙轮钻头型号选择 37 附录D(资料性附录) 地热井常用套管选择 38 附录E(资料性附录) 降压试验表格 . 40 附录F(规范性附录) 地 热 钻

9、探 班 报 表 46 附录G(资料性附录) 号井成井井管、滤水管排列表 . 47 附录H(资料性附录) 钻井设备安装检查验收表 48 DB /T V 前 言 本规程按照GB/T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规程由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规程起草单位:天津地热勘查开发设计院。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马忠平、李振杰、杜 槟、杨忠彦、徐云鹏、王 坤、鲍卫和、贾 志、 钱洪强、林圣明、朱 挺、郭 充、李会娟、牟双喜、孙宝贵 本规程于2014年11月首次发布。 DB /T VI 引 言 地热资源在天津的开发利用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开采流体为中低温地热资源,主要用于建筑供暖、居民生活热水、康

10、乐理疗、温泉度假、农业种植、渔业养殖等领域,已经形成较大的规模。地热井钻探作为区别于水文地质钻探和石油钻探的一项钻探技术,地位和作用日趋明显。而天津地区目前还没有系统的地热钻探规程可依据实施,天津地热勘查开发设计院技术人员,自1975年以来通过改进水文井和借鉴石油钻井工艺,在实践中本着科学性、经济性、实用性的原则,在国内率先以采灌结合的方式开发地热资源,在利用中对地热资源加以保护,不断研究和发展地热钻探技术。地热井钻探以获取准确可靠的地热地质资料,满足地质设计要求为目的。在进行钻探设计和施工中采取切实可行的最优方法与工艺,同时要努力提高地质、施工设计的准确程度。为规范地热钻井工程,保障工程质量

11、,天津地热勘查开发设计院组织有关技术人员,特制定本规程,以对地热钻井工程设计、设备选择、施工作业、成井工艺、产能测试、工程质量要求、安全、健康、环境管理要求、交井验收及资料汇交等内容进行标准化和规范化。 DB /T 1 中低温地热钻探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中低温地热地质钻探技术的总则、地热井类型、结构与施工设计、设备的选择与安装、钻进工艺、钻井液、成井工艺、酸化增产措施、地热井完井产能测试、定向钻进工艺、地质录井、钻井事故的预防和处理、工程质量的验收与评定、安全与健康防护规定、地热井完井报告与资料归档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中低温地热井钻探工程,可作为地热钻探设计、施工、管理等各项工作的

12、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1615-2010 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 GB 50194-1993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 GB 6067.1-2010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第1部分:总则 SY/T 6059塔型井架拆装作业作业规程 SY/T 5964-2006 钻井井控装置组合配套安装调试与维护 AQ 2004-2005 地质勘探安全规程 DZ/T 0148-1994 水文地质钻探规程 DZ/T 0227-2010水文水井钻

13、探技术规程 API Spec 7-1/ISO 10424-1 美国石油协会 钻具规范 3 总则 3.1 目的、任务 地热井钻探是地热勘探工作中取得地下地热地质资料的主要技术方法,也是开发利用深层地热资源的唯一技术手段。它的基本任务是查明热储层的岩性、层次、构造、厚度、埋深分布及水量、水质、水温等地热地质条件、特征和参数,为评价和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资源提供可靠的地热地质资料。 3.2 地热井钻探工作必须遵循的准则 地热井钻探工作必须贯彻执行先进行可行性论证,再进行设计、施工的原则。 3.3 地热井钻探工作的基本要求 3.3.1 满足地热钻井设计要求。 3.3.2 采用的钻井工艺技术应避免或减少对热

14、储层的污染。 3.3.3 注意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 3.3.4 要执行各项原始资料的记录与整理工作,提交的资料必须真实、准确。 DB /T 2 3.3.5 本规程中有些条款只是一般性和原则性的规定要求,在贯彻执行时允许施工单位依据具体情况制订实施细则或补充规定。 4 地热井类型、结构与施工设计 4.1 地热井类型 a) 按地热井功能不同分为:勘探井、探采结合井、开采井、回灌井。 b) 按热储层类型分为:孔隙型热储地热井、基岩裂隙型热储地热井。 c) 按成井工艺不同分为:大口径填砾井、滤水管不填砾井、射孔井、基岩先期裸眼完井、地热定向井等。 4.2 地热井结构 4.2.1 地热井结构内容 地热井

15、结构包括钻井结构、井身结构和套管程序(按习惯可统称为井身结构和套管程序,简称井身结构)。 钻井结构包括井径、井深。 井身结构包括井壁管、滤水管、沉淀管的直径和深度,以及基岩裸眼井段直径和深度,还包括固井、填砾井砾料和止水位置、射孔位置。 4.2.2 典型地热井井身结构型式 4.2.2.1 孔隙型热储井身结构 a) 滤水管井身结构 根据含水层岩性,一般可采用一开或二开井身结构。选择新近系明化镇组储层,砂岩粒径较细,为防出砂采用一开填砾井身结构,井径一般比套管直径大150mm200mm;选择新近系馆陶组储层,砂岩胶结较好,可选择二开井身结构,根据砂岩的粒径,选择缠丝间距并包合适的铜网。 b) 射孔

16、井身结构 对胶结较好的含水层,可在下管固井后对取水层位进行射孔成井。一般为二开井身结构。 4.2.2.2 基岩裂隙型热储井身结构 含水层上部有第四系、新近系等松散地层和水敏性基岩地层,需要几次变径下入套管柱,一般为三、四开井,除热储层破碎或强烈风化需下管外,一般取水目的段采用裸眼成井。 4.3 钻井施工设计 4.3.1 编制依据 地热钻井施工设计应根据预测地层、钻井目的进行编制,并符合相关标准及规范。 4.3.2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 a) 地热井设计依据 1) 地热井的地理位置、地热井类型。 2) 钻井目的与任务。 DB /T 3 b) 钻井地质设计:基本数据、地质构造条件、地层概况、热

17、储层特征预测、钻遇地层预测、资料采集要求、录井要求、地球物理测井、降压试验方案、完井地质资料提交。 c) 钻井工程设计:钻井设备选型、劳动力计划、井身结构、钻井进度计划、钻具组合、钻头选择、钻井液、成井工艺及保证质量的技术措施。 d) 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保障措施。 4.3.3 钻井施工设计编制与审批 4.3.3.1 由专业地质、钻探技术人员共同编制。 4.3.3.2 地热井施工设计上报地热主管部门审查。 4.3.3.3 在钻探施工中,如发现设计与实际情况不符时,应及时进行设计变更,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5 设备选择与安装 5.1 设备选择 5.1.1 钻机选择 地热井钻机的选择,主要根据

18、地质情况、钻进工艺方法和设计井身结构等条件,选用的原则为最大提升载荷不能超过钻机大钩最大钩载的80%。 5.1.2 泥浆泵选择 泥浆泵的型号应根据钻机的类型、钻井工艺结合井身结构选择,排量1200 L/min。 5.1.3 井架与钻井平台选择 应根据钻遇地层情况选择井架与钻井平台,钻台高度应满足安装井控装置要求。 5.1.4 钻井液固控系统选择 钻井液固控系统的选择应根据钻机的类型、泥浆泵的型号和钻井工艺要求确定。 5.1.4.1 振动筛选择 单筛钻井液处理量1200Lmin。 5.1.4.2 除砂器选择 工作压力,0.25MPa0.30MPa;分离颗粒,30m40m;处理能力,不小于20m3

19、h。 5.1.4.3 离心机选择 钻井液处理量,30m3h50m3h;最小分离点,2.5 um5um。 5.1.5 井口防喷器选择 应根据预期井口压力及安装套管的尺寸来确定,其安全压力应大于预测井口压力的1.5倍。 5.2 场地作业要求 DB /T 4 5.2.1 场地的大小应满足钻井设备的安装要求,钻深在2000m以上时工作场地不小于100m60m,钻深在2000m以下时不小于70m50m。 5.2.2 场地的大小还应满足电测井、固井、酸化压裂等阶段性作业设备、设施的布置、安装基本要求。 5.2.3 施工场地形状及面积应能满足各类井管、钻具、泥浆材料、辅助设备安装的占地要求。 5.2.4 井

20、场地基应平整、坚固、稳定、适用。井架底座的填方部分,不得超过塔基面积的1/4。 5.2.5 井场周围应设置防洪排水措施。 5.2.6 井场要确保井架在起升过程中和工作工况时,井架与场地过空的高压输电线的安全距离符合AQ2004-2005要求。 5.2.7 井架及设备基础可采用混凝土固定基础、钢木活动基础,其强度必须满足施工静载和动载安全要求,并根据施工季节做好防冻和防浸泡措施。 5.3 设备安装 5.3.1 井架安装 5.3.1.1 井架及附属设施的安装,应符合AQ2004-2005和SY/T 6057-2012要求。 5.3.1.2 井架的起落作业,应有专人指挥,各岗人员必须密切配合按指令操

21、作。 5.3.2 钻机安装 5.3.2.1 应按照钻机各部分的安装顺序进行安装。 5.3.2.2 钻机安装完毕,应进行试运转调试,井队自检无异常后,报请上级主管部门进行设备安装验收,验收合格后开具开钻通知书,方可开钻。 5.3.3 循环系统安装 5.3.3.1 钻井液循环管线的安装,应满足钻井施工各种工况下的作业工序、流量及压力要求。 5.3.3.2 循环罐、钻井液搅拌罐、喷射加料斗、振动筛的布置与安装,应以方便钻井液配制,有利于泥浆泵吸浆及方便除泥、除砂、运砂。 5.3.3.3 钻井液池的容量除应满足钻井施工中的正常循环外,还能足以容纳固井作业时,因打入前置液、水泥浆液及顶替液而排出的井内钻

22、井液。 5.3.3.4 地热井钻进时,应采用振动筛、除砂器和除泥器“三级净化”装置,进行地热定向井施工时,还应采用离心机做到“四级净化”。 5.3.4 安全设施安装 5.3.4.1 井场安全设施包括:避雷器、机械防护罩、安全护栏、三级漏电保护装置及安全标识、标牌等。 5.3.4.2 安全设施的安装确保规范、安全、有效。 5.3.4.3 对井场的安全设施、设备,安全员必须对其有效性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并督促责任者及时整改。 5.3.5 电气设备安装 DB /T 5 5.3.5.1 电气设备、控制开关、连接线路的布置及技术参数,应满足施工要求,安全可靠并有一定的能力储备。 5.3.5.2 对井场电气

23、设备、设施,专业电工必须对其安全性、可靠性,进行经常性的检查。 6 钻进工艺 6.1 钻井阶段及钻进方法 6.1.1 钻井阶段 地热井钻井阶段一般分为一开、二开、三开、四开,极少数五开。 6.1.2 钻进方法选择 开钻前应根据地层岩性、地质条件和技术要求,确定钻进方法和选用钻具,可参照DZ/T 0148-1994钻进方法选择表综合考虑。一般选择正循环钻进,钻头可选用牙轮钻头或PDC钻头,漏层或目的热储层可采用气举反循环钻进。如需取心钻进应按照钻井设计要求进行。 6.2 正循环钻进工艺 6.2.1 钻具组合一般要求: 6.2.1.1 根据钻井直径和深度选择合理的钻具级配,钻具的规格、质量和技术要

24、求应符合API Spec 7-1。 6.2.1.2 钻进中常用钻具组合 常用钻具组合包括: a) 钻头直径444.5mm时,钻具组合为:钻头+203mm钻铤+159mm钻铤+127mm钻杆; b) 钻头直径为311.2mm时,钻具组合为:钻头+203mm钻铤+159mm钻铤+127mm钻杆; c) 钻头直径为241.3mm时,钻具组合为:钻头+159mm钻铤+127mm钻杆; d) 钻头直径为215.9mm时,钻具组合为:钻头+159mm钻铤+127mm钻杆; e) 钻头直径为152.4mm时,钻具组合为:钻头+121mm钻铤+88.9mm钻杆。 6.2.2 牙轮钻头钻进 6.2.2.1 钻头

25、选择 应根据地层岩性合理选用牙轮钻头类型,钻头结构类型见附录C。基岩以上的松散泥岩和砂岩地层,选用铣齿牙轮钻头可获得较高的机械钻速;在砂砾岩和基岩井段可选用镶齿牙轮钻头。 6.2.2.2 钻进参数选择 a) 钻压:按钻头直径单位长度所需压力计算:在基岩面以下硬岩层中钻进宜采用 0.4kN/mm0.8kN/mm,在基岩面以上较软地层中钻进可采用0.1kN/mm0.5kN/mm; b) 转速: 50r/min100r/min为宜; c) 泵量:1200L/min2500L/min为宜,设备能力允许尽量采用大排量。 6.2.3 PDC钻头钻进 6.2.3.1 钻头选择 DB /T 6 PDC钻头适用

26、于浅部泥岩和砂岩地层,以及深部泥页岩地层,可获得高于牙轮钻头的钻进效率,PDC钻头不适合砂砾岩破碎、软硬变换频繁以及硬地层中使用。 PDC钻头适于较高转速(可达400r/min),可配合井底动力钻具使用。 6.2.3.2 钻进参数选择 a) 钻压:0.10 kN/mm0.49 kN/mm (钻头直径); b) 转速:60 r/min300 r/min; c) 泵量:1200 L/min2500 L/min,条件允许时,尽可能采用大排量。 6.3 气举反循环钻进 岩性稳定的漏失层或热储层可采用气举反循环钻进,参照DZ/T 0148-1994执行。 6.4 取心钻进 参照DZ/T 0227-201

27、0有关规定执行。 取心与编录应遵循下列规定: 提取岩心时,要慢提轻放,细致小心,从岩心管内敲取岩心时,不能猛敲猛打; 取出的岩心样,应按上下顺序排列,不得颠倒,并及时填写回次标签或在岩心样上标明编号,及时编录、取样或装箱; 钻井未经验收,岩心样不得处理,所留岩样应保留至工程验收后,按工程设计要求办理。 6.5 钻进操作要求和注意事项 6.5.1 钻进操作基本要求 6.5.1.1 施工中,在钻头到达井底前,应先开泵循环,待井口返出冲洗介质后,慢速回转钻具,无蹩车蹩泵时,方可将钻具下放到井底钻进。 6.5.1.2 钻进过程中应保持井内干净,井底沉屑超过0.3m0.5m时,应提高钻井液携带能力或专程

28、捞渣。 6.5.1.3 在松散地层钻进,不宜长时间循环,提下钻速度不宜过快,提钻时应向井内回灌钻井液,防止井塌。 6.5.1.4 钻进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井内情况变化,若出现回转阻力增大,负荷突变,泵压不足或蹩泵,井口返浆减少、不返浆以及钻速突然降低等异常情况时,要立即采取措施,经处理无效要及时提钻检查。 6.5.1.5 每次提钻后,应认真检查钻头磨损和变形情况,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调整钻进技术参数和改进操作。 6.5.1.6 提钻遇阻时不准硬拉,要上下活动钻具,以防卡钻。 6.5.1.7 停钻时钻具不准在井底停放,必须将钻具提至井外或安全井段。 6.5.1.8 下钻遇阻不能硬压,采用一冲、二通、

29、三划眼的办法。 6.5.2 牙轮钻头使用注意事项 6.5.2.1 钻头在使用前的检查 DB /T 7 检查的事项包括: a) 钻头的型号和尺寸应与所钻地层、井径相适应; b) 牙轮转动灵活,三个牙轮在转动时不得发生相互咬死现象; c) 水眼畅通、牙齿完好、焊缝无裂缝及缺陷。 6.5.2.2 钻头入井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包括: a) 选用合适的装卸工具,钻头放进装卸工具时不得猛墩; b) 丝扣按规定扭矩上紧; c) 下钻平稳,控制遇阻吨位,遇阻不得硬压;下钻要慢,以免碰坏牙齿; d) 下钻遇阻划眼,应记录井深、时间及划眼情况,以便判断遇阻原因,控制钻头工作时间; e) 下钻距井底一个单根左右,应开

30、泵、转动钻具、缓慢下放,严禁下到井底开泵; f) 钻头接触井底后,在低钻压、低转速下(钻压10KN30KN,转速60r/min)磨合0.5h以上,造好井底形状后,方可逐步提高钻压和转速。 6.5.2.3 钻进要求 6.5.2.3.1 送钻均匀,严防溜钻、顿钻; 6.5.2.3.2 钻进中应随时分析岩性和钻头工作情况,及时调整钻井参数; 6.5.2.3.3 加压钻进中,钻具需要停止转动时,应待指重表恢复原悬重后,摘去转盘离合器; 6.5.2.3.4 应以钻头生产厂家推荐的钻压与转速的乘积为约束条件,不能同时使用最高钻压和最高转速; 6.5.2.3.5 做好钻速试验,即固定钻压,改变转速,或固定转

31、速,改变钻压,使钻压和转速合理匹配,达到高钻速钻进。 6.5.2.4 起钻原则 根据轴承和牙齿的磨损确定,包括: a) 轴承损坏现象:转盘出现周期性蹩跳,钻速下降,泵压正常而指重表指针有摆动; b) 牙轮卡死现象:转盘负荷增大,转盘链条跳动,蹩钻,打倒车,钻速下降; c) 牙齿磨光或断齿现象:转盘负荷减轻,无蹩跳,钻速明显下降或无进尺,指重表指示平衡无摆动,泵压正常; d) 钻头泥包:转盘负荷增大有跳钻现象,钻速下降,上提钻具有不同程度的阻卡和拔活塞现象,泵压上升,严重时憋泵; e) 根据钻头每米成本确定:当成本上升时应更换钻头。 6.5.2.5 钻头用后管理 6.5.2.5.1 钻头提出卸下

32、后,应填写标签,标明入井顺序、下入与提出时间、进尺等,标签宜放在钻头内。 6.5.2.5.2 钻头起出后应进行分析测量: 6.5.2.5.3 如果不合理磨损严重则该型钻头不适应所钻地层,应更换型号; DB /T 8 6.5.2.5.4 对于尚可继续使用的钻头应刷洗干净,丝扣涂油,并根据轴承是否密封采取防锈保护。 6.5.3 PDC钻头使用注意事项 6.5.3.1 下钻平稳。遇阻不能硬压,采用一冲、二通、三划眼的办法,如遇阻井段长,需考虑起钻换牙轮钻头划眼。 6.5.3.2 离井底一个单根时开泵循环冲洗。 6.5.3.3 加压钻进时,注意扭矩变化,随时调整钻井参数。 6.5.3.4 钻速试验完毕

33、,即可正常钻进,钻进中要确保排量满足要求。钻遇泥岩井段时,钻速会明显下降,此时可适当提高钻压,降低转速;若钻遇硬夹层发生轻微蹩钻现象时,可适当降低钻压,同时降低转速,等钻穿后再采用正常参数钻进。 6.5.3.5 送钻要均匀,防止跳钻和蹩钻,不能有超压、溜钻、顿钻等现象。 6.5.3.6 根据钻速、扭矩和泵压的变化,分析判断井下钻头工况并确定合理起钻时间。 6.5.3.7 钻头使用到后期,PDC切削齿的磨损大,降低了PDC切削齿切入地层的深度,此时可适当提高钻压以维持较高的机械钻速。 6.5.3.8 在软地层钻进,必须具备足够的水力冲洗能量。 6.5.3.9 应使用优质钻井液。 6.5.3.10

34、 遇到下列情况应起钻: a) 立管压力明显上升,进尺较慢; b) 地层岩性变化不大,而机械钻速和转盘扭矩明显降低; c) 有连续蹩钻现象且没有进尺; d) 综合经济指标低于其它类型钻头。 6.5.4 气举反循环钻进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包括: a) 下钻前严格检查双壁钻杆密封圈的磨损情况,有破损、漏气及时更换。 b) 钻具内岩屑上返彻底方可停气。 c) 钻进过程中及时清理上返岩屑,向孔内回灌、补充钻井液。 6.5.5 划眼作业 6.5.5.1 钻进过程中划眼 钻进过程中,有下列情况需要划眼: a) 新钻头距井底一个单根时; b) 单根钻完后,接单根前。 6.5.5.2 通井过程中划眼 通井过程中,

35、有下列情况需要划眼 a) 井底以上一个立柱; DB /T 9 b) 起下钻及电测时遇阻遇卡井段; c) 钻后发现钻头磨损变小所钻的井段。 6.5.5.3 划眼原则 划眼原则包括: a) 一通、二冲、三划眼;停泵通,大排量冲,小排量划眼; b) 在松软、破碎地层、断层处划眼时,防止划出新井眼; c) 倒划眼完毕要进行正划眼,上提、下放钻柱至无阻卡为止; d) 带弯接头或弯马达的钻柱组合不可加压划眼。 6.5.6 井控 6.5.6.1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包括: a) 在钻进施工高压层,必须安装井控装置,包括防喷器、压井管汇、放喷管汇和远程控制装置。并应合理选择使用钻具内防喷装置; b) 钻遇高层的

36、基本安全生产措施 1) 密切关注钻井液上返情况,钻井液不上返或上返量减小时,则井内存在漏失。此时应停止钻进作业,立刻启动防喷系统。密切关注向井内通浆情况,堵漏成功,钻井液正常上返后,再决定下一步工作; 2) 备足钻井液,控制钻井液性能。钻井液失水量宜小于12ml/30min; 3) 工作场所严禁吸烟、明火。工作人员服装应防静电; 4) 提钻过程中,及时补充钻井液,保持井内液面。 6.5.6.2 预防井喷 预防井喷措施包括: a) 工程措施: 1) 设计合理的井身结构,防止上喷下漏或下喷上漏造成液柱压力下降而引起井喷;正确选用井控装置,发现溢流应及时使用井控装备,以防止井喷的发生等; 2) 对防

37、喷器、阻流管汇、立管管汇、方钻杆阀、安全阀和内防喷器等井控设备,必须按安全作业规程进行定期试压和功能试验。 b) 钻井液技术措施: 1) 选用合理的钻井液密度,使其所形成的液柱压力高于裸眼井段地层孔隙压力,低于地层漏失压力和裸眼井段地层破裂压力。应依据随钻地层压力监测的结果,及时调整钻井液密度; 2) 在保证钻屑正常携带的前题下,应尽可能采用较低的钻井液粘度与切力,特别是终切力随时间变化幅度不宜过大,以降低起下钻过程中的抽吸压力或激动压力。 c) 严防压漏 在钻进过程中需要加重钻井液时,应控制加重速度,防止因加重速度过快而压漏地层。应注意控制开泵泵压,防止憋漏地层。 6.5.7 井漏 6.5.

38、7.1 井漏的预防 井漏预防措施包括: DB /T 10 a) 采用优质钻井液,要求比重小、粘度高、失水量低; b) 接近易漏碳酸岩地层顶板,做好岩屑录井和钻时录井,控制钻速并做好地质循环,卡准地层,进入碳酸岩地层并在漏失前停钻,下入套管封闭上部不稳定地层; c) 孔隙型地层钻进要做好钻井液净化和通井工作,防止钻井液密度过高和井内岩屑过多,导致液柱压力大于地层漏失压力,而压漏砂岩地层; d) 控制下钻速度,开泵不可过猛,改善钻井液流变性,深井下钻要分段循环,以防压力激动造成井漏; e) 施工中要注意泵压变化,开泵时要观察井口液面,钻井液循环时要注意地面液面变化,发现井漏要将钻具提至安全井段,静

39、止一段时间(一般静止 20h24h)后,下钻至井底开泵循环不漏,方可继续施工; f) 钻进时突然不返泥浆,若上部有不稳定地层,则应立即抢提钻,并向钻具外环大排量灌浆。 6.5.7.2 堵漏要求和漏层施工 6.5.7.2.1 钻遇非目的热储层发生井漏,可采用添加惰性材料的高切力钻井液进行静止堵漏。也可采用水泥堵漏; 6.5.7.2.2 堵漏施工时,若漏层是其它邻井的热储层要避免对邻井和热储层产生损害。若井距允许,可申请变更开采热储层; 6.5.7.2.3 漏层施工可采用气举反循环钻进、泡沫钻井液等工艺; 6.5.7.2.4 基岩目的热储层发生井漏,若地层稳定可采用清水顶漏钻进方法。钻进时要注意泵

40、压变化情况,泵压升高应立即将钻具提离井底,待泵压正常后再进行划眼、钻进。并注意观察井内沉砂情况,若沉屑超过5米要采取措施处理不可强行钻进。 6.6 井身质量要求 6.6.1 一开井段为泵室段,井斜1 。其它井段井斜每百米1 ,但终孔井斜不能超过钻井设计要求。定向井按设计轨道钻进。 6.6.2 直井一般要求井底水平位移,井深在1000m4000m范围内,水平位移小于30m200m。 6.6.3 井深误差1m/1000m。 6.7 井身质量保证措施 6.7.1 井架设备安装,要求调正、水平、稳固,保证天车、转盘中心、钻井中心三点成一线。 6.7.2 根据地质条件合理选择钻进方法,针对不同岩层条件确

41、定合理的钻进技术参数,在条件相同时,各项钻进技术参数应保持一致。 6.7.3 根据钻井结构合理选择钻具组合。牙轮钻进要采用钻铤加压,并在钻铤的适当位置加扶正器(钟摆钻具);用筒状钻具钻进要选择长、直钻具,换径时要采用导向钻具;扩孔时要采用引向钻具。 6.7.4 钻进软硬互层的易斜地层,卵砾石层及破碎带地层,要轻压慢转,送钻均匀。 6.7.5 按设计要求及时测斜,发现井斜征兆及时采取预防措施,使不同井深的地热井井底水平位移及全角变化率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6.7.6 在水敏性地层、易坍塌地层钻进时,选择合适的钻井液体系,且按设计要求调整好钻井液性能,确保井壁的扩大率不超过规定范围内。 7 钻井液

42、 DB /T 11 7.1 钻井液的选择 7.1.1 应依据地质信息、钻井工程要求、邻井资料、热储温度、水源条件、钻进方法等合理选择钻井液。钻井液体系及性能设计要体现优质、高效、安全、环保、实用的原则。地热井施工,应选用具有抗高温性能的钻井液。 7.1.1.1 钻井液类型,常用的有细分散钻井液、聚合物钻井液、堵漏钻井液、泡沫钻井液、清水等。 7.1.1.2 钻井液常用处理剂类型,可按附录B选择 7.1.2 常规钻进不同地层适用的钻井液性能指标 常规钻进不同地层适用的钻井液性能指标可参见表1。 表1 常规钻井液性能指标 岩层性质 钻井液类型 钻井液性能指标 密度g/cm3 粘度s (马氏) 失水

43、量ml/30min PH值 含砂量 井壁稳定 的基岩层 细分散钻井液 1.05-1.10 30-35 10 9-10 5 泥岩、砂岩 细分散钻井液、聚合物钻井液 1.08-1.15 35-40 8 9-10 5 砂砾岩 细分散钻井液、聚合物钻井液 1.15-1.2 40-60 10 9-10 5 泥页岩坍塌掉块地层 聚合物钾基钻井液及加重钻井液 1.2-1.5 60-80 8 9-10 5 漏失碳酸 盐热储层 清水 1.0 25 漏失岩层 堵漏钻井液 1.03-1.08 60-80 15 9-11 5 泡沫钻井液 1 基浆30-35 基浆15 9-11 5 7.1.3 基岩稳定地层可采用清水、

44、泡沫钻井液。 7.1.4 漏失地层应采用低密度钻井液。 7.1.5 承压地层应采用合适的高密度钻井液。 7.2 钻井液的配制 7.2.1 钻井液材料与处理剂 7.2.1.1 粘土是钻井液的主要造浆材料,常用的有: a) 膨润土(主要成分是蒙脱石,分为钙土和钠土); b) 普通粘土(蒙脱石含量较低,高岭石或伊利石含量较高)。 DB /T 12 7.2.1.2 钻井液处理剂可参见附录B。 7.2.2 钻井液配制 7.2.2.1 设计钻井液的密度、漏斗粘度、失水量、泥皮厚度、初切力、终切力、pH值、允许含砂量等主要技术指标;配制钻井液性能还应考虑胶体率、固相含量、流变性等重要因素;定向井钻井液应提高

45、润滑性,降低泥皮粘滞系数。 7.2.2.2 钻井液处理剂用量计算可根据现场小型试验确定。 7.2.2.3 钻井液配制方法 a) 基浆配制:粘土加水和纯碱充分搅拌,水化后方可使用; b) 钻井液处理剂可直接由喷射漏斗均匀加入,也可配制成液体钻井循环时加入(高分子处理剂必须溶解成胶液); c) 钻井现场可根据测试的钻井液性能指标,选择处理剂的种类和调整添加量; d) 水质对钻井液性能有重要影响,应选用淡水配制钻井液(盐水钻井液除外)。 7.3 钻井液维护与管理 7.3.1 井场应配备振动筛、旋流除砂器、旋流除泥器等钻井液固相控制设备。定向井施工还应配备离心机。 7.3.2 井场应配备漏斗粘度计、比

46、重称、失水量仪、PH试纸和含砂量仪等,每4小时至少测定一次钻井液的常规性能,并记录。应按标准操作,定期校验仪器仪表并填写校验记录,失灵后要立即更换。 7.3.3 将处理剂在一个或几个循环周内均匀加入。 7.3.4 钻井液性能大的调整尽量在套管内完成。 7.3.5 水泥污染的钻井液应清除其中的有害成分,使钻井液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7.3.6 易漏地层钻进在保证井壁稳定的前提下,可尽量降低钻井液密度,减小钻井液静液柱压力,并适当降低钻井液排量。 7.3.7 易塌地层钻进要严格控制滤失量,并加入防塌剂,若井壁仍不稳定可适当加入加重剂提高钻井液密度。 7.3.8 钙侵地层钻进可通过加入纯碱清除钙离子,

47、也可不除钙控制粘切,补充降滤失剂、稀释剂等材料,用钙处理钻井液体系维护钻井液的性能稳定。 7.3.9 一开造浆地层可先用少量清水作为钻井液,适当添加高分子处理剂,维持钻井液最小循环量即可,并随着钻井加深,自然造浆增加钻井液量。 7.3.10 将排出的废浆液运至指定地点或排入废浆池在现场进行无害化处理。 8 成井工艺 8.1 通常采用的地热井井身结构 8.1.1 滤水管成井井身结构 8.1.1.1 大口径填砾井身结构 井径550mm,下入325mm泵室管连接219mm套管和滤水管。 8.1.1.2 滤水管不填砾井身结构 DB /T 13 a) 一开:井径444.5mm,下入339.7mm表层套管

48、400m,作为泵室管; b) 二开:井径241.3mm,下入177.8mm套管和滤水管,钻具连接倒扣接头送入,与表层套管重叠不少于30m。 8.1.2 射孔成井井身结构 8.1.2.1 一开:井径444.5mm,下入339.7mm表层套管400m,作为泵室管; 8.1.2.2 二开:井径311.2mm,下入244.5mm套管,钻具连接倒扣接头送入,与表层套管重叠不少于30m,对含水层井段射孔成井。 8.1.3 基岩裂隙型地热井身结构 8.1.3.1 三开井 a) 一开:井径444.5mm,下入339.7mm表层套管400m,作为泵室管; b) 二开:井径311.2mm,下入244.5mm技术套

49、管,钻具连接倒扣接头送入,与表层套管重叠不少于30m; c) 三开:井径215.9mm,裸眼成井(热储层地层不稳定下入滤水管成井)。 8.1.3.2 四开井 a) 一开:井径444.5mm,下入339.7mm表层套管400m,作为泵室管; b) 二开:井径311.2mm,下入244.5mm技术套管,钻具连接倒扣接头送入,与表层套管重叠不少于30m; c) 三开:井径215.9mm,下入177.8mm尾管,钻具连接倒扣接头送入,与技术套管重叠不少于30m; d) 四开:井径152.4mm,裸眼成井(热储层地层不稳定下入滤水管成井); e) 完井井径不宜小于152.4mm。 8.2 成井结构基本要求 8.2.1 表层套管直径应满足下入开采泵的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