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03.100.01 A 02 DB12 天津市 地 方 标 准 DB 12/T 662 2016 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 实施指南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ystems Implementation guide 2016 -09 - 27 发布 2016 - 11 - 01 实施 天津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 发布 DB12/T 662 2016 I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 定义 1 4 组织所处的环境 1 5 领导作用 3 6 策划 5 7 支持 9 8 运行 . 13 9 绩效评价 . 14 10 持
2、续改 进 17 DB12/T 662 2016 II 前 言 本标准的主体结构与 DB12/T 632-2016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 要求保持一致,是对 DB12/T 632-2016 中条款的解释与说明,应与 DB12/T 632-2016 配套使用。本标准方框内 的 条款为 DB12/T 632-2016 的原文。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天津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天津市标准化研究院、 天津低碳发展与绿色供应链管理服务中心有限 公司 、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高丽梅、 张小丹、 范旭、
3、 顾江源、 杨奎发、 姚慧颖、 张勤修、刘璟、曹艳、赵美焕、穆玲玲、李智静、张静雯 。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DB12/T 662 2016 1 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 实施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实施指南的术语和定义、组织环境、领导作用、策划、支持、运行、绩效评价和 持续 改进。 本标准适用于天津市 行政 区域内任何有意愿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的组织。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 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 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12/T 632-2016 绿色供应链管理
4、体系 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DB12/T 632-2016 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组织所处的环境 4.1 理解组织及其所处的环境 组织应识别和确定与其目标和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其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 组织应对这些内部和外部因素的相关信息进行监视和评审。 注 1: 这些因素可以包括需要考虑的正面和负面要素或条件。 注 2: 外部因素,主要考虑法律、自然环境、技术、社会、社会责任、竞争与合作等方 面。 注 3: 内部因素,主要考虑组织的使命、理念、价值观、文化和组织结构。 4.1 理解组织及其所处的环境 4.1.1 组织基于其使命和愿景确定的目标和战略方
5、向 与其不同时期的内部和外部因素有关,这些因素会影响到组织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实现。 4.1.2 预期结果是组织预先期望通过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所达到的结果。预期结果可包括:提升组织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实现组织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目标、提高组织应对风险和机遇的能力等。 4.1.3 外部因素可包括国际、国内和所在地区的,会对组织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有效性产生影响的政策、经济、社会和技术等因素 。 内部因素主要包括组织所拥有的客观条件、工作状况以及组织的综合能力,是组织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运行的内部基础。 DB12/T 662 2016 2 4.1.4 识别、评价、跟踪组织所处的不断变化的环境
6、是一项系统工程, 组 织应根据其行业和专业特性,采取适当的方法对内部和外部因素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以 确定哪些因素会对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预期结果造成影响。 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组织应确定: a) 与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 b) 各相关方的绿色需求和期望。 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4.2.1 识别相关方是理解组织所处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应确定与其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有利益关系的内部和外部相关方。 外部相关方可包括 最终使用者 、 供应链中的上下游合作伙伴、 立法机构 、政府管理部门和所在社区 、社会公众 等;内部相关方可包括组织内部相关职能部门、 员工和投资者等。
7、 4.2.2 组织可通过满意度调查、市场分析、舆情监测、教育培训、社会文化心理分析等活动来了解相关方的绿色需求和期望。 4.2.3 组织应 基于其在绿色供应链中所处的地位和角色, 确定哪些需求和期望是必须满足或选择满足的 ,相关方的需求与其使命和愿景是否一致 。 一些需求和期望已被纳入法律、法规、规章、政府或法庭判决的许可和授权中,组织必须满足。 当相关方认为其受到 组织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的有关决策或活动影响时,则组织应考虑该相关方的相关需求和期望。 4.3 确定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的范围 4.3.1 组织应界定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的边界和应用范围, 确定该范围时, 应 考虑 : a) 各种内部和
8、外部因素,见 4.1; b) 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见 4.2; c) 其组织单元和职能边界; d) 其活动、产品和服务; e) 其实施控制与施加影响的权限和能力。 4.3.2 范围一经界定,在该范围内组织的所有活动、产品和服务均须纳入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 4.3.3 应保持所界定范围的形成文件的信息 ,并可为相关方所获取。 4.3 确定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的范围 4.3.1 确定绿色供应 链管理体系的范围旨在明确组织的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所适用的、 预先设定的 组织边界。组织可自主灵活地界定其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的边界和应用范围,可选择在整个组织内实施,或只在组织的特定部分实施。 4.3.2 组织在
9、确定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范围时,应考虑组织结构、产品和服务、 业务 职能及边界的选取的合理性,以及与其绿色供应链管理目标的一致性。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的范围不能用于排除具有重要绿色因素的活动、产品和服务。如果组织的某一部分被排除在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之外,组织应作出明确合理的解释。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的范围应是真实存在的,且不会 误导相关方。 4.3.3 组织在确定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范围时,应 从全 生命周期 的 观点考虑 能够对 与绿色供应链相关的活动、产品和服务实施控制与施加影响的权限和能力。 DB12/T 662 2016 3 4.4 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及其过程 4.4.1 组织应按照本标准的要
10、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包括所需过程及其相互作用。 组织应确定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及其在整个组织内的应用,且应: a) 确定这些过程所需要的输入和期望的输出; b) 确定这些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 c) 确定和应用所需的准则和方法(包括监视、测量和相关绩效指标),以确保这些过程的运行和有效控制; d) 确定 并确保获得这些过程所需的资源; e) 规定与这些过程相关的主体、责任和权限; f) 应对按照 6.1 的要求所确定的风险和机遇; g) 评价这些过程,实施所需的变更,以确保实现这些过程的预期结果; h) 改进过程和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 4.4.2 在必要的程
11、度上,组织应: a) 保持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及其过程的形成文件的信息,以支持过程运行 ; b) 保持确认其过程按策划进行的形成文件的信息。 4.4 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及其过程 4.4.1 将过程方法用于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如 运用 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 循环 模式, 系统地管理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所需过程。其总体思路 : a) 识别和确 定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所需过程,应 将 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 要求融入其各项业务过程中 。 b) 确定过程的顺序和相互关系、每个过程的输入和输出、过程之间的接口 。 c) 规定过程运行的准则和控制方法,以及这些过程相关的部门(人员)的责任和权限。 d) 对过
12、程进行评价,建立自我完善的机制,必要时做出变更,并考虑变更可能带来的新的风险和机遇,以确保过程能够实现所预期的结果和进行持续改进。 4.4.2 制定 并保持 过程运行 必须的 文件,保留 证实 过程 按策划 运行 的必要 的证据 。 5 领导作用 5.1 领导作用和承诺 最高管理者应证实其在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方面的领导作用和承诺, 通过: a) 对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负责; b) 确保已制订相应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方针及目标,且与组织的战略方向相一致; c) 将绿色理念贯彻到组织供应链管理的战略、规划和运营过程中; d) 在战略规划中考虑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 e) 确保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所需
13、的资源的供给,以实现绿色绩效目标; f) 促进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和创新。 5.1 领导作用和承诺 DB12/T 662 2016 4 5.1.1 最高管理者除了应为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运行提供必要资源之外,还应充分发挥领导作用。DB12/T 632-2016 中 5.1 明确 了最高管理者如何履行对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 的领导作 用和承诺 。最高管理者可向他人委派这些行动的职责,并有责任确保这些行动得到实施。 最高管理者的亲自参与、支持和承诺是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的必要条件。 5.1.2 DB12/T 632-2016 中 5.1 不仅适用于组织的最高管理者,也适用于
14、各层次的 管理者 。 5.1.3 最高管理者应支持和激励员工为提升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做出贡献,发动组织的各个职能和层次共同努力实施绿色方针,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目标。 5.2 绿色方针 最高管理者应制定、实施和保持绿色方针,方针应: a) 与组织的使命和绿色发展战略相匹配; b) 为制定绿色供应链管理目标提供 框架; c) 包括绿色的承诺和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承诺; d) 保持绿色方针的形成文件的信息,在组织内部进行沟通和传达 ,并付诸实施; e) 适宜时,可向相关方提供。 5.2 绿色方针 5.2.1 绿色方针是组织的绿色理念和发展战略的概括化,为组织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指引
15、了方向。 5.2.2 最高管理者应依据组织的战略,考虑组织的内外部因素、相关方需求和期望、法律法规要求,针对组织的 活动 、产品和服务的特点,在识别风险和机遇的基础上建立绿色方针。 5.2.3 最高管理者可通过多种形式确保绿色方针在组织内得到理解与贯彻。 5.3 组织的岗位、职责及权限 最高管理 者应在组织内部分配并沟通相关岗位的职责和权限,以确保: a) 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 b) 各过程获得其预期输出; c) 向最高管理者报告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的绩效及改进机会; d) 在策划和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变更时保持其完整性。 5.3 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 5.3.1 最高管理
16、者负责策划组织结构、岗位设置、职权范围。应力求组织结构科学、管理层次清晰、部 门职责明确、岗位责任具体、人力资源配置合理,以确保 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 各 相关 过程获得其预期结果。 5.3.2 确保员工理解和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和权限。 5.3.3 当组织的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发生变更时,应 确保各过程、各岗位职责和权限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6 策划 DB12/T 662 2016 5 6.1 应对风险与机遇的措施 6.1.1 策划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时,组织应从全生命周期的观点,确定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应考虑: a) 4.1 所描述的因素和 4.2 所提及的要求; b) 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的范围;
17、 c)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各个环节; d) 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平衡。 以确保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能够实现预期结果,增强有利影响,实现持续改进。 注 1:全生命周期观点要求适当进行具体的生命周期分析,生命周期阶段包括原材料获取、设计、生产、运输和(或)交付、使用、寿命结束后处理和最终处置 。 注 2: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环节可能包括: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包装、绿色物流、绿色使用、回收再利用及绿色处置。 6.1.2 组织应策划: a) 应对这些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b) 在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过程中整合并实施这些措施; c) 评价这些措施的有效性。 6.1 应对风险与机遇的措施 6.
18、1.1 风险 是指不确定因素对预期结果的影响 。 机遇是指有利的时机、境遇、条件。组织应事先采取措施应对风险与机遇。 6.1.2 组织在策划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时,应全面考虑 DB12/T 632-2016 中 4.1、 4.2 所确定的内部和外部因素及相关方需求。应根据绿色供应 链管理体系范围,从 产品 全生命周期的观点,对绿色供应链管理各个环节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价,制定有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通过实施进而消除、规避或减少风险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 6.1.3 风险源 可能 存在于: a) 组织外部的政治、经济、社会、自然的不确定性; b) 组织内部的战略、管理
19、、经营、技术、活动、产品和服务 ; c) 供应链上下游运营过程中合作的信息、文化、信任、能力。 6.1.4 组织应评审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充分考虑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平衡,分析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及时调整,持续改进。 6.2 目标及其实现 的策划 6.2.1 组织对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所需的相关职能、主体、层次和过程设定绿色供应链管理目标。目标应: a) 平衡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b) 与组织的绿色方针一致; c) 考虑到适用的要求; d) 可评价; e) 可实现; f) 予以监视; DB12/T 662 2016 6 g) 予以沟通; h) 适时更新。 6.2.2 组织
20、策划如何实现其绿色供应链管理目标时,应确定: a) 需要做什么; b) 需要哪些资源; c) 由谁负责; d) 如何将其与组织的供应链管理过程相结合; e) 何时完成及相应的时间表; f) 如何评价结果。 6.2.3 组织应确定变更的需求和机会,以保持和改进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 6.2.4 组织应有计划、系统地进行变更,识别风险和机 遇,并评价变更的潜在后果。 6.2.5 组织应保持目标的形成文件的信息。 6.2 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 6.2.1 绿色供应链管理目标应在组织绿色方针、战略、愿景的框架内展开和具体化,同时考虑到短期和长期的需要。 6.2.2 绿色供应链管理 目标的制定应平衡 环境效
21、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 应与组织的其它目标协调一致,其制定应有一定的依据,包括历史数据、同行业水平 、 标杆组织数据 等,目标应具有先进性和可实现性。 6.2.3 目标应是具体的,可测量,可评价。组织应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目标的考评机制。 6.2.4 应在相关职能部门、管理权限或 相关 过程中,建立与组织的绿色供应链管理过程相融 合的、不同层次的目标。 6.2.5 随着组织所处环境的变化,组织应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目标的适宜性进行评审,必要时进行更新。 6.3 变更的策划 6.3.1 当下列情况发生时,组织应对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进行变更: a) 绿色因素发生变化时; b) 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发
22、生变化时; c) 提高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的技术、设备和经验方法适用时。 6.3.2 组织在策划变更时,应考虑: a) 变更目的及潜在后果; b) 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的完整性; c) 资源的可获得性; d) 责任和权限的分配或再分配。 6.3.3 组织应保持变更策划结果的形成文件的信息,并适时更新。 6.3 变更的策划 6.3.1 当组织所处的环境发生变化时,组 织应策划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的变更或调整,以预防变更造成的不良影响,确保在可控条件下进行。 6.3.2 组织所处环境的变化可能是: a) 与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相关的绿色因素发生变化 ,如: DB12/T 662 2016 7 资源、环境以
23、及影响人体健康安全等因素发生变化 ; 随着社会的发展,“绿色”的内涵获得拓展和延伸等。 b) 法律、法规和 供应链上下游合作方 因素 发生变化 ,如: 国际、国内、地区和当地的 涉及资源、环境和人体健康要求的 法律法规发生变化 ; 供应链上下游合作方的绿色要求发生变化 等。 c) 相关技术的更新、设备的变化、经验方法的改进且适用 ,如: 更加节能、节水、减排的工 艺可获取 ; 对报废产品的再利用、 再制造、资源化利用 的技术有新的突破 ; 产品逆向物流管理有更加成功的经验可参考借鉴时等。 6.3.3 变更可能是反应式的(如原料改进导致生产过程 相 应调整或变更),也可能是颠覆性的(如大规模机构
24、重组),组织应进行论证、试验,确定变更的可行性,分析变更后可能带来的新的风险和机遇,并策划相应措施保证变更的实现以及可能的风险得到有效应对。 6.3.4 变更应以稳妥、系统的方式来进行,保持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a) 变更时,要注意体系各部分之间的衔接,在确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的范围内,变更后的体系应 覆盖 DB12/T 632-2016 的所有条款; b) 变更要尽可能汲取原有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的优势,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进,平稳过渡,以保持体系的连续性。 6.3.5 策划体系变更时,应理顺部门职能和岗位职责的相互关系,确保资源的可获得性 , 同时应考虑其技术、财务、运行和经
25、营等要求。 6.3.6 应对体系变更实施监控并进行有效性评价。 6.4 过程策划 6.4.1 绿色设计策划 组织应考虑: a) 绿色要求; b) 功能要求; c) 经济性要求; d) 法律法规要求; e) 最佳可行技术要求; f) 客户需求。 6.4 过程策划 6.4.1 绿色设计策划 6.4.1.1 绿色设计与产品和 服务全生命周期各个环节密切相关。在设计开发 阶段应系统考虑原材料获取、生产、运输(或交付 ) 、使用、回收再利用及处置等环节对资源、环境、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力求最大限度降低资源消耗、少用或不用含有毒有害物质的原材料,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6.4.1.2 绿色要求包括资源节
26、约、 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等方面。如: 选用环保材料,减少污染; 采取节能设计,降低能耗; 采用可拆卸、可维护、模块化、标准化设计, 便于 再制造和回收利用 , 最大限度节约资源。 DB12/T 662 2016 8 6.4.1.3 绿色设计在满足产品和服务的功能要求、安全要求和成本要求的基础上,应统筹考虑资源属性、能源属性、环境属性和品质属性。 6.4.1.4 绿色设计应积 极采用 新材料 、 新技术、新工艺,同时也应考虑经济性要求,平衡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合理控制成本。 6.4.1.5 产品和服务的设计既要基于客户的需求,同时也要对客户需求进行绿色引领。 6.4.2 绿色采购策划
27、组织应考虑: a) 绿色供应商; b) 绿色原料; c) 性价比; d) 持续供应能力; e) 应急响应能力。 6.4.2 绿色采购策划 6.4.2.1 组织应策划并制定选择绿色供应商的方法和准则,不但要考虑产品质量、交货期、价格、持续供应能力、应急响应能力等因素,还要重点考虑绿色因素。 6.4.2.2 绿色采购的对象 既包括原材物料,也包括服务等其他外部提供。 6.4.2.3 组织不得采购含有法律法规中明确规 定禁用的有毒有害物质的材料,优先选用绿色材料,采购成本既要符合组织的盈利目标,也应符合绿色供应链管理目标。 6.4.3 绿色生产策划 组织应考虑: a) 采用绿色工艺、技术和生产设备;
28、 b) 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 c) 减少排放和对环境的影响; d) 减少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提高生产效率。 6.4.3 绿色生产策划 6.4.3.1 在策划绿色生产过程时,应考虑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或避免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减轻或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如: a) 积极实施精益生产, 合理优化 生产工艺和计划 , 减少物料消耗,缩短流程时间,提高劳动效率 ,避免 资源 浪费 ; b) 采取 工程控制和(或)程序控制措施, 预防和处理有毒有害物质、减少噪音、治理粉尘 , 减少或消除对 人体 健康的负面影响
29、; c) 提高能源利用率 ,积极开发和利用绿色新能源; d) 创新绿色生产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等。 6.4.3.2 组织应 策划绿色生产 过程 的 监测和绩效考核方法 ,必要时对生产过程进行优化改进。 DB12/T 662 2016 9 6.4.4 绿色物流策划 组织应考虑: a) 设备设施标准化; b) 包装减量化、易回收、环保性; c) 仓储布局、使用效率和可能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 d) 运输方式与工具选择、运输网络设计、运输效率等。 6.4.4 绿色物流策划 6.4.4.1 绿色物流应从运输、仓储、包装、流通加工、装卸 、 搬运 、 信息处理 等环节融入绿色理念。组织可从
30、物流系统规划 的层面 , 对绿色物流过程进行策划。 6.4.4.2 组织应考虑使用标准化的、节能环保型的物流设备和设施,以提高物流效率和循环共用。 6.4.4.3 绿色包装策划应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可降解原则。 6.4.4.4 仓储策划 : a) 应布局合理,节约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 b) 仓储建设应充分考虑对环境的影响; c) 应采用先进技术进行仓储空间设计和设施配备,以提高效率、降低能耗、节约资源。 6.4.4.5 优化运输网络和 运输方式,有效整合资源,提高综合效率。 6.4.4.6 组织应对物流相关信息进行及时有效地 收集、整理、储存、传递与应用 ,加强绿色供应链上下游的协
31、调、合作和信息共享。 6.4.5 回收再利用及处置策划 组织应考虑: a) 根据当前技术,选择适宜的回收再利用或处置方法; b) 避免回收再利用及处置过程的二次污染; c) 回收途径。 6.4.5 回收再利用及处置策划 6.4.5.1 回收再利用包括再使用、再生利用以及回收利用。处置包括采用焚烧、填埋或其他改变废弃物的物理、化学、生物特性的方法,达到减量化或者消除其危害性的活动,或将废弃物最终置于符合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的场所或者设施的活动 。 6.4.5.2 组织应根据当前技术和实际情况,按照 再使用、再生利用、能量回收、最终处置 的处理顺序,策划适宜的回收再利用及处置方法。 6.4.5.3 组
32、织应确保进行回收再利用及处置过程中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对人体建康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或污染到其他物品。必要时,可建立相关处理处置的方法和准则,避免处置不当造成的损失。 6.4.5.4 应策划逆向物流途径和方法, 适宜时应 建立回收体系。 7 支持 DB12/T 662 2016 10 7.1 资源 7.1.1 总则 组织应确定并提供建立、实施、维护和持续改进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组织应考虑: a) 现有内部资源的能力和局限性; b) 需要从外部相关方获得的资源。 7.1 资源 7.1.1 总 则 7.1.1.1 资源是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及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人力、财力、物力、技术、软
33、件、信息、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等。 7.1.1.2 资源配置应重视节能降耗、保护自然资源,并与组织的实际情况相适应,合理配置。 7.1.1.3 组织应识别自身资源的优势和局限性,立足于组织的优势,优化内部资源,整合 集成 供应链上下游资源,为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目标提供保障。 7.1.1.4 组织应评价资源的有效性,主要从所提供的资源是否满足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的保持和改进、是否获得适宜的过程绩效来分析和评价。 7.1.2 人员 组织应确定并提供所需的人员,以有效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 并运行和控制其过程。组织应: a) 确保相关人员知晓绿色供应链方针、目标及他们对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有效性的贡献;
34、b) 确定关键岗位人员所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c) 基于适当的教育、培训或经历,确保这些人员能够胜任工作; d) 适当时 ,采取措施以获得所必需的能力,并评价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 7.1.2 人员 7.1.2.1 为保障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的预期目标,组织需要确定并保证提供所需的人员。 7.1.2.2 组织应在内部宣传贯彻绿色供应链 的 绿色 方针 、目标,保证相关人员知晓组织的政策,明确各自职责以及对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有效性担负的责任。 7.1.2.3 组织应明确关键岗位的人员需要 具备哪些知识和能力,如学历、专业技能、工作经历等;当人员与所在岗位需求的能力不相匹配时,可通过培训、教育、技
35、能培养或岗位人员调整等措施,来保证这些人员能够胜任工作;评价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 7.1.3 设施设备 组织应确定、提供和维护绿色供应链过程运行所需的设施设备,以实现组织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目标。 7.1.3 设施设备 7.1.3.1 组织应提供绿色供应链过程运行所需的设施设备,如基础设施、生产设备、物流设备、软件信息等。 DB12/T 662 2016 11 7.1.3.2 组织应对设施设备进行管理和维护,并分类建立管理制度,对基础设施、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检修、更新、改造等实施控制,以满 足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运行的需要。 7.1.4 资金 7.1.4.1 组织应提供 必需 的 资金,确保绿
36、色供应链管理体系正常运行。 7.1.4.2 组织应对资金的使用过程进行控制,并对资金使用的有效性进行评审。 7.2 信息交流 7.2.1 总则 7.2.1.1 组织应确定与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相关的内部和外部信息交流的过程。包括: a) 信息交流的内容; b) 信息交流的时机; c) 信息交流的对象; a) 信息交流的方法 、工具和方式。 7.2.1.2 组织应当保证其信息交流的质量。适当时,组织应保留信息交流的形成文件的信息,作为其信息交流的证据。 7.2.2 内部信息交流 组织应: a) 在其各职能和层次间就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的相关信息进行内部信 息交流,适当时,包括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变更的
37、交流; b) 确保其信息交流过程能够促使在其控制下工作的人员对持续改进做出贡献。 7.2.3 外部信息交流 组织应: a) 与影响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的相关方进行外部信息交流与共享; b) 以优化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为目标,进行协同决策。 7.2 信息交流 7.2.1 信息交流对于组织 加强理解、协调行动、增强 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 运行时的时效性,提高效率是至关重要的。信息交流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交流范围为组织内部的信息交流和与 组织外 部的信息交流。组织 应制定信息交流的方法和准则,保证信息交流的效率和质量 。 7.2.2 组织内部信息交流 包括各职能和层次之间的信息交流。高效的内部信息交流有助于
38、提升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和持续改进;向组织的员工提供适当的信息, 有助于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履行其职责。 7.2.3 组织外部信息交流包括与绿色供应链合作伙伴及 相关方的信息交流。高效的外部 信息交流有助于 促进信息共享,协同决策,互利共赢。 7.3 形成文件的信息 7.3.1 总则 组织的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应包括: DB12/T 662 2016 12 a) 本标准所要求的形成文件的信息; b) 组织确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有效性所需的形成文件的信息。 7.3.1 总则 7.3.1.1 形成文件的信息是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策划、支持、运行、绩效评价、持续改 进过程的承载媒介。它包括文件、信息和记
39、录等。 7.3.1.2 组织应制定形成文件 的方法和准则, 创建并保持充分的形成文件的信息, 提供符合 DB12/T 632-2016 要求和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 。 7.3.2 创建和更新 创建 和更新 形成 文件 的 信息时,组织应确保适当的: a) 标识和说明(如:标题、日期、作者、索引编号等); b) 格式(如:语言、软件版本、图示)和媒介(如:纸质、电子格式); c) 评审和批准,以确保适宜性和充分性。 7.3.2 创建和更新 7.3.2.1 组织应对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文件所属的信息标识、格式和媒介等 做出 具体规定,并 确保得到 贯彻实施。 7.3.2.2 对绿 色供应
40、链管理体系运行依据的文件应经评审和批准后才能发布,并保持文件的适宜性和充分性。 7.3.3 形成文件的信息的控制 7.3.3.1 应控制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和本标准所要求的形成文件的信息,以确保: a) 无论何时何处需要这些信息,均可获得并适用; b) 予以妥善保护(如:防止失密、不当使用或不完整)。 7.3.3.2 为控制形成文件的信息,组织应关注下列活动: a) 分发、访问、检索和使用; b) 存储和防护,包括保持可读性; c) 变更控制(比如版本控制); d) 保留和处置。 7.3.3.3 对策划和运行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所必需的来自外部的原始的形成文件的信息,组织应进行适当识别和控制。 7
41、.3.3.4 应对 所保存的作为符合性证据的形成文件的信息予以保护,防止非预期的更改。 7.3.3 形成文件的信息的控制 7.3.3.1 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文件控制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各个过程所使用的文件是适宜的 和 充分的。一旦文件失控,将影响到组织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 7.3.3.2 组织应确定形成文件的信息的控制过程,对文件的编制、审核、批准、发放、使用、变更、处理等活动做出规定,明确文件的存放方式 和保留时间 ,确保文件的安全、完整和被正确 地 使用。 DB12/T 662 2016 13 7.3.3.3 来自外部的形成文件的信息可能包括法律法规、技术标准、顾客或供应商的验收准则
42、等。对外来文件应识别并跟踪最新动态,确保 获得和使用 的 来自外部的形成文件的信息 是 有效的 。 7.3.3.4 形成文件的信息应妥善保存,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防止非预期性的 使用和 更改。 8 运行 8.1 运行策划和控制 8.1.1 组织应从全生命周期的观点出发,策划、实施、控制和保持满足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要求所需要的过程(见 4.4),并实施第 6 章中所确定的措施,通过: a) 制定过程的运行准则; b) 按照运行准则实施过程控制。 8.1.2 组织应对计划内的变更进行控制,并对非预期性变更的后果予以评审,必要时,应采取措施降低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的有害影响。 8.1.3 组织
43、应确保对外包过程实施控制或施加影响。应在绿色供应链 管理体系内规定对这些过程或组织实施控制或施加影响的类型与程度。 8.1.4 组织应保持必要的形成文件的信息,以确信上述过程已按策划得到实施。 8.1 运行策划和控制 8.1.1 运行是组织的产品和服务实现的过程,直接体现组织的绿色供应链管理要求。主要控制对象是与重要绿色因素相关的活动。组织应从全生命周期的观点出发,策划、实施、控制和保持满足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要求所需要的过程(见 DB12/T 632-2016 中 4.4),并实施 DB12/T 632-2016 中第 6 章所确定的措施。 8.1.2 组织应制定过程运行的方法和准则,并按照准
44、则实施过程运行控制。 运行控制的类型和程度取决于运行的性质、风险和机遇及绿色因素。组织可灵活选择 能够 确保过程有效和实现预期结果的运行控制方法。 8.1.3 外部提供 能够整合组织外部的优势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增强 组织 应变能力 。但 外部提供过程存在风险,组织应确保对外部提供 过程实施控制或施加影响,并在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内规定对这些过程实施控制或施加影响的类型与程度,同时应对外部供方进行评价和筛选。 8.2 应急准备和响应 8.2.1 组织 应 建立、实施和保持对 6.1.1 中识别的对绿色供应链管理有影响的潜在紧急情况进行应急准备并做出响应所需的过程。 组织应: a) 通过
45、策划措施做好相应紧急情况的准备,以预防或减轻有害影响; b) 对实际发生的紧急情况做出响应; c) 根据紧急情况和潜在的对绿色供应链绩效的影响程度,采取相适应的措施预防或减轻紧急情况带来的后果; d) 可行时,定期试验所策划的响应措施; e) 定期评审并修订过程和策划的响应措施,特别是发生紧急情况后或进行试验后; f) 适用时,向有关的相关方,包括在组织控制下工作的人员提供应急准备和响应相关的信息和培DB12/T 662 2016 14 训。 8.2.2 组织应保留必要的形成文件的信息,以确信过程按策划得到实施。 8.2 应急准备和响应 8.2.1 应急准备是针对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为迅速有序
46、地开展应急 行动而预先进行的准备和应急保障。应急响应是指紧急情况发生后,有关组织和人员依据应急预案采取的应急行动,以预防或减轻有害影响。 8.2.2 组织应 制定绿色供应链紧急情况的识别方法、机制和应对措施, 做好应对紧急情况的准备,对实际发生的紧急情况按照制定好的应急预案做出响应,采取相适应的应对措施。 8.2.3 如有条件 , 对应急预案 应 进行模拟实验或演练,特别是紧急情况发生后, 应对应急预案 进行验证、评审和修订。 9 绩效评价 9.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9.1.1 总则 9.1.1.1 组织应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其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 组织应确定 : a) 需要监视和测量
47、的内容; b) 适 用时,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估的方法,以确保有效的结果; c) 组织评价其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所依据的准则和适当的参数; d) 实施监视、测量的时机; e) 分析和评价监视、测量结果的时机。 9.1.1.2 组织应确保使用经过校准或验证的 监视和测量 设备,并 对其予以 维护。 9.1.1.3 组织应评价其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和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9.1.1.4 组织应按其建立的信息交流过程的规定以及法律法规的要求,就有关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的信息进行内部和外部信息交流。 9.1.1.5 组织应保留适当的形成文件的信息,作为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结果的证据。 9.1 监视
48、、测量、分析和评价 9.1.1 总则 9.1.1.1 监 视、测量、分析和评价是为了判断是否达到规定的要求 ,或评价管理和控制系统的有效性,以证实过程实现策划结果的能力。 9.1.1.2 确定监视和测量的内容时,组织应考虑绿色供应链管理目标和可能影响重要绿色因素运行控制的所有关键特性。关键特性通常为 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物流、回收再利用及绿色处置等。 9.1.1.3 组织应建立和保持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的过程,规定进行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所使用的方法及准则,确定实施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的时机,通过建立适当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 DB12/T 662 2
49、016 15 9.1.1.4 对于组织使用的监视和测量设备, 应按规定周期进行校准或验证,并予以妥善维护,以保持其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9.1.1.5 对监视和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并保留监视和测量记录,按照规定的信息交流的方法和准则及法律法规的要求,在内部和外部进行信息交流。 9.1.2 分析与评价 9.1.2.1 组织应分析和评价通过监视和测量获得的适宜的数据和信息。这应包括适用方法的确定。 应利用分析结果评价: a) 确定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 b) 确保活动、产品和服务能持续满足利益相关方要求; c) 确保过程的有效运行和控制; d) 识别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的改进机会。 9.1.2.2 数据分析和评价的结果应作为管理评审 的输入。 9.1.2 分析与评价 9.1.2.1 组织应通过 适宜的 统计技术和分析方法 对获得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并利用分析的结果评价 绿色供应链管理目标完成的情况,以及 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物流、回收再利用及绿色处置等 过程的运行状况。 9.1.2.2 基于数据分析与评价,形成评价结论 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 9.2 内部审核 9.2.1 总则 组织应按照策划的时间间隔进行内部审核,以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