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10 ,大小:142.38KB ,
资源ID:363176      下载积分:5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6317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DB11 T 082-2015 管氏肿腿蜂人工繁育.pdf)为本站会员(unhappyhay13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DB11 T 082-2015 管氏肿腿蜂人工繁育.pdf

1、 ICS 65.020.30 B 44 备案号 :45813-2015 DB11 北京市地方 标准 DB11/T 082 2015 代替 DB11/T 082-1997 管氏肿腿蜂人工繁育 Mass rearing Sclerodermus guani Xiao et Wu( Hymenoptera:Bethylidae) 2015-04-30发布 2015-08-01实施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11/T 082-2015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术语和定义 . 1 3 设施条件 . 2 4 繁蜂寄主选择与贮存 . 2 5 种蜂准备 . 2 6 繁育方法 .

2、3 7 质量检验 . 4 8 包装、贮存、运输 . 4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管氏肿腿蜂成虫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生态学特性 5 参考文献 7 DB11/T 082-2015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 DB11/T 082 1997管氏肿腿蜂人工繁育,与 DB11/T 082 1997相比,除编辑性修改 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 适当调节了 繁蜂的设施条件 ; 根据北京地区实际情况调整了繁蜂寄主种 类; 细化了 种蜂准备 过程; 改 进了 质量检验方法 ; 增加了 包装运输的 内容 (见第 8章)。 本标准 由北京市园林绿 化局提出 并归口

3、。 本标准 由北京市园林绿 化局组织实 施。 本标准起草 单位:北京市西山试 验林场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梁洪柱 、 陈倩 、张玉博 、宁少华 、 李洋 。 DB11/T 082-2015 1 管氏肿腿蜂人工繁育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 管氏肿腿蜂( Sclerodermus guani Xiao et Wu)人工繁育 所需 的基本条件、繁蜂寄 主的选择与贮存、种蜂、繁育方法、质量检验、包装、贮存和运输 等技术要 求。 本标准 适用于北京地区 管氏肿腿蜂的人工繁育。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 适用于 本文件。 2.1 管氏肿腿蜂 Sclerodermus guani Xiao et

4、Wu 属膜翅目 Hymenoptera肿腿蜂 科 Bethylidae。是青杨楔天牛 Saperda populnea (Linnaeus)、 双条 杉天牛 Semanotus bifasciatus (Motschulsky)等多 种蛀干害 虫的寄生性 天敌 。管氏肿腿蜂成虫形态特 征和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参 见 附录 A。 2.2 繁蜂寄主 hosts for mass rearing 用于人工繁育管氏肿腿蜂的 活体昆 虫。 2.3 种蜂 seed wasps 用于人工繁育的管氏肿腿蜂 无翅雌 蜂。 2.4 接蜂 inoculation 把 管氏肿腿蜂 接入盛 有繁蜂寄主的 器皿 并加 盖棉

5、塞 的过程 。 2.5 虫蜂比 host parasitoid ratio 接 蜂 时寄主和管氏肿腿蜂的比例。 2.6 种蜂复壮 rejuvenation of seed wasps DB11/T 082-2015 2 通 过 一 定的技术 手段 ,使 人工繁育 数代 后发 生退 化的管氏肿腿蜂 恢复到正常水平的 过程 。 3 设施条件 3.1 基础设施 繁育管氏肿腿蜂 需配 备面积 比为 2:6:1的接 蜂室 、 培养室 和贮存 室。生 产能力为每批 2000万头 的 单位应至 少配 备接 蜂室 、培养室 和贮存 室各 20m 2 、 60m 2 、10m 2 。 接蜂室 ,需 配备 超净台

6、 和座椅。 培养室 ,需 配备 风淋室 、换气扇 、培养架 (90cm 35cm200cm , 共 8层) 、 加湿器 、冷暖空 调、 紫外灯 和干 湿温度计 。 贮存室 ,需 配备 保鲜柜 和冰柜。 3.2 繁蜂工具 指 形管( 10mm50mm)、接 蜂 笔 (1 号平头毛笔 )、 饲养筐 (30cm 20cm8cm,塑料 网筐 )、棉 塞等。 4 繁蜂寄主选择与贮存 4.1 繁蜂寄主选择 繁蜂寄主 应选择虫 体体 壁完 整 、 有弹性、 有光泽、 未感病 的健康 活体 。 可选择 青杨楔天牛 Saperda populnea (L.)老熟幼 虫、 双条杉天牛 Semanotus bifa

7、sciatus (Motschulsky)老熟幼 虫、 大蜡螟 Galleria mellonella (L.)老熟幼 虫、 亚洲玉 米螟 Ostrinia furnacalis (Guenee)老熟幼 虫、黄粉甲 Tenebrio molitor (L.)蛹 (初蛹期 )或大 麦 虫 Zophobas morio (Fabricius)蛹 (初蛹期 )。 4.2 繁蜂寄主贮存 4.2.1 青杨楔天牛 老熟幼 虫和 双条 杉天牛 老熟幼 虫存 放于 -10的 冰柜 中,贮存 时间不 超过 180d。 4.2.2 大蜡螟老熟幼 虫和 玉米螟老熟幼 虫存 放 于 3 保鲜箱中,贮存 时间不 超过

8、45d。 4.2.3 黄粉甲蛹 和大 麦虫 蛹存 放于 -4 的冰柜 中,贮存 时间 为 20d 30d。 5 种蜂准备 5.1 种蜂要求 种蜂应 是健 壮、 交配 过的 无翅雌 蜂, 体色黑亮 ,体 长 3.5mm以上 ,反 应灵敏 。 5.2 种蜂来源 5.2.1 野外采集 在 双 条杉天牛 幼虫 期, 剖木采集 幼虫 上寄生的管氏肿腿蜂 幼虫 或茧 ,然 后在 温度为 25 、相对湿 度为 70%的培养室 中饲养至 成虫,选择 个体 健壮 、适 应 性和繁 殖力 强的成虫 作为种蜂。 5.2.2 种蜂引进 DB11/T 082-2015 3 从其他 单位 引进 个体 健壮 、适应 性和繁

9、 殖力 强的管氏肿腿蜂种蜂。 5.3 种蜂扩繁 将野外 采集 饲养 出的 或引 进的管氏肿腿蜂成虫 用青杨楔天牛 、双 条杉天牛 老熟幼虫 等进 行种蜂 扩 繁,扩 繁不 超 过 11代。 5.4 种蜂贮存 种蜂 于 5 保鲜柜 中低 温保 存, 保存 时间不 应超过 90d。 5.5 种蜂复壮 5.5.1 复壮频次 种蜂应至 少两年 复 壮 1次 ,繁殖 代数 不超 过 11代。 5.5.2 复壮方法 于 6 7月份 ,在野 外选 取被 双 条杉天牛 幼虫 危害 的侧柏 Platycladus orientalis (L.) Franco 或桧柏 Sabina chinensis (L.)

10、Ant.,释放 无翅雌 蜂, 1个月 后, 解剖上述原木 , 采集 管氏肿腿蜂的幼 虫 或茧 ,饲养至 成虫,选择 无翅雌 蜂做 为种蜂。 6 繁育方法 6.1 消毒 玻璃指 形管 于烘 干箱 内 121高 温消毒 1h;塑 料指 形管用 10% NaClO溶液浸泡消毒 1h;接 蜂笔用 75%的 酒精浸泡消毒 30min; 培养室 用紫 外灯光 照消毒 30min。 6.2 接蜂 在超净台 中, 混合 3支以上不同 的种蜂管的种蜂, 用接蜂 笔将其扫 入盛 有繁蜂寄主的 指形管。 接 蜂 的 单 管虫蜂比 见表 1。 表 1 人工繁育管氏肿腿蜂所用的单管虫蜂比 寄主 寄主虫态 单管虫蜂比 青

11、杨楔天牛 老熟幼虫 6:6 双 条 杉天牛 老熟幼虫 1:4 大蜡螟 老熟幼虫 1:2 亚洲玉米螟 老熟幼虫 1:2 黄粉甲 蛹 4:4 大 麦 虫 蛹 1:3 注:单管虫蜂比中的数值分别代表接蜂时一支指形管中繁蜂寄主数和管氏肿腿蜂数。如 以 青杨楔天牛老熟幼虫为繁 蜂寄主时,应在指形管中接入6 头青杨楔天牛老熟幼虫和6 头管氏肿腿蜂。 6.3 培养 DB11/T 082-2015 4 每 300支 接 蜂 后的 指 形管 放入 1个 饲养筐中 ,并置 于消毒过的 培养室中 进行 培养,培养温度为 2428 、相 对湿度为 60%75%。 每日检 查并 及 时清除 发霉的寄主。 培养 过程中

12、每日早 、午 、晚 各 强制通风 30min。培养 35d 45d后,管氏肿腿蜂 开始羽化。 7 质量检验 7.1 检验指标 繁育出的管氏肿腿蜂 中, 健康管氏肿腿蜂的 数量达 90%以上 、有 翅雌 蜂的比 例 小于 5%者方 为合 格。 健康管氏肿腿蜂 应具 备以 下特征 :体 色黑亮 、体长 3.5 mm以上 、反 应灵敏 。 7.2 检验方法 产 量 小于 每批 1万 管时 ,随机抽 取 1%的指 形管 ;产 量大于 每批 1万 管时 ,随机抽取 的指 形管 数 不 少于 100管。 将随机抽 取的 指 形管 中的管氏肿腿蜂 倒在桌 面上 ,目 测其 体色 、体长 ;用 手指 敲击桌面

13、, 观察管氏肿腿蜂 反应 是否 灵敏。 8 包装、贮存、运输 8.1 包装 直接采 用繁育管氏肿腿蜂的 指 形管 为基 本包装,选择规格 为 240mm270 mm 180 mm的瓦楞纸 箱为 外包装。 每 个 纸箱 内无 规则 盛放 1 000支指 形管。包装 内 附有 管氏肿腿蜂的 使用 说明书。包装外 应标有 防雨、 易碎 及低 温图 标, 并标明 管氏肿腿蜂 数量、出蜂日期 、保 质期 、保 存条件和 注意事项 等信息 。 8.2 贮存 管氏肿腿蜂 宜 在 4 8低 温保 存, 时间不 超过 180d。 8.3 运输 可在 4 25 下进 行运输,运输 时间不 超 过 7d。 DB11

14、/T 082-2015 5 A A 附 录 A ( 资料性 附录) 管氏肿腿蜂 成虫 形态特征及生物学 、生态学特性 A.1 成虫形态特征 无翅雌 蜂:体 长 约 3.0mm 4.0mm。 头部褐 色, 复眼 黑褐 色 , 上 颚除 端部 外红褐 色, 唇 基褐 色; 前 胸 背板褐 色略带红褐 色, 中胸 及 后胸褐 色至 深褐 色, 并胸腹 节深 黄褐 色至 红褐 色; 腹部 黑褐 色, 背板68 节 之 间颜 色较淡 , 黄 褐色 至褐色 ; 足 黄褐 色,腿 节 和 胫 节 除 基 部 和 端部 为土 黄色外, 其余 为褐色到黑褐 色 , 跗节 及 爪淡 黄色 至黄色 。 头部略成方

15、圆形, 长 为宽的1.1倍 ,复眼 间的 额部宽为复 眼 长的 1.28倍 ; 口 宽约 为复眼 长的1.35倍 ,复眼 后缘至后头 的长 度为复眼纵 长 的1.71 倍,颚眼距为 口宽 的1/4, 头顶稍 隆 起, 近口部鼓 起; 上颚具 3齿 ,最 前( 端 )部 的齿最 大 ,第 3齿最小, 第2齿 大小居 中;唇 基前 缘略呈 半椭圆 形凹 入,具倒“V ”字 形 脊突 。触角第 15 节 长度之 比为6:2:1:0.8:0.8 ;柄节 长为 最宽处 的2.2 5倍, 第 2节、 最末 节长 大 于宽, 其余 各节 均宽 大于 长。 无单 眼 。前 胸背板 中 部长略 大于 其最 大宽

16、 度; 中 胸背板 长为 宽的2/3 ;并 胸腹 节 最宽处 位于后 侧角处, 后 侧角明显呈钝角状凸出。头 与胸部 及腹部第 1 节 背板 上具浅 网状刻 纹。 有翅雌 蜂:体 长 约 3.2mm 4.5mm。 体 色明显较 无翅雌蜂 深 , 黑 褐色 ; 触角 黄褐 色, 支 角突 及柄 节基 部2/3褐 色, 复眼颜 色较 体 色更深 ,为深 黑褐 色至 黑色 ; 唇基 外 缘、 上颚 大部分 深红褐 色 ;上 颚端缘 黑 褐色;单 眼红褐 色; 颈 黄 褐色,前 胸 盾片 较体 色浅 , 为褐 色至 黑褐 色; 中 胸背板、 后胸 及并 胸腹 节颜 色 较深; 腹部 黑褐 色至 黑色

17、;足褐 色,腿 节端部 、胫 节端部 色淡 ,为 黄色 至黄 褐色, 跗节 黄色 。翅 透 明 , 翅脉黄色 至黄 褐色 。 头 部特征与 无翅雌 蜂相 似。 复眼 长 0.12 mm 0.19 mm, 单眼成 锐角 三角 形 排 列; 头 长 约 为头 宽的 1.23倍,额宽约为复 眼长 的 1.72倍 ;中 单 眼与 复眼 间 距约 为 2侧单 眼 间距 的 3.3倍 ;2 侧单 眼 间 距为 中、 侧 单眼 间距的 0.73倍 ; 复 眼至后头 的 长为复 眼长 度的 1.77倍 , 颚眼距 为上 颚基 部宽 的1/4。 前 胸背板 梯形,前 缘 弧 形下 倾 , 背板 中部 长约 与最

18、宽处等 长。 并胸腹 节方形, 两侧 缘约 平行 , 后 侧 角处 不 为 钝角状 ,而 是圆 滑下 倾。前 翅同 雄蜂前 翅, 臀脉 退 化消 失;翅 痣中 等长 度,位于 前翅 1/3处。 雄 蜂 :体 长 2.65mm3.2 mm 。 体 色较深, 褐色 至黑 褐 色; 触角 和前、 中 足褐 色, 后足褐 色至 深褐 色。 头长约 等于 头宽 ; 额宽 为复 眼 长的 1.87倍 ; 额 与头 顶上具 弱的 细密 网状刻 纹。 上 颚具 4齿 ; 端齿 大 而尖。 触角前 4节 长度 之比 为50:26:15:15 ; 复眼 大, 突出。 单眼小 , 呈 锐角 三角 形。 头、 中 胸

19、背板 上的 网状刻 纹明显 ,大 部分 光滑而 有光泽。前 翅无 臀脉 ;翅 痣中 等 长度 ,位于 前翅 1/3处 。 1A.2 生物学特性 管氏肿腿蜂 在北京 一年 发生 5代, 以 受精 雌虫 在天牛 虫道内 越冬 , 翌年 4月上中 旬出蛰 活动 , 寻找 寄 主。其 钻蛀 能力 极强 ,能 穿过充满 虫粪 的虫 道寻找 到寄主。 雌蜂 爬行 迅速 ,1 min 可爬 行0.5 m 左右 。 肿腿蜂 为体 外寄生蜂, 其寄生活 动可 分为 5个 步骤 : (1) 麻痹 寄主 ; (2 ) 取 食发育 ; ( 3) 清理 寄 主周围 环境 ; (4 ) 产卵 ; (5 )育 幼 。肿腿蜂

20、 用尾刺蛰刺寄主 注入 蜂毒, 将寄主 麻痹 后 , 拖 到隐蔽 场所 , 然 后 守卫警戒 。肿腿蜂 通过 取 食寄主 体液 补充营 养, 为产 卵作 准备。 有些 小型 昆 虫, 在肿腿蜂蛰刺取食 过程中 就已死亡 ;而 一些 体型过 大的寄主, 不能 被其 麻痹 产卵 。 肿腿蜂的 产卵 量在 几粒 至几十粒 不等 。在 青杨楔天牛 幼 虫上 一次 最多 能产 76粒,若 寄主 营养 足 够 , 其都能正常发 育成 子代蜂。 一头 雌蜂 一生 能产 卵29 290 粒, 平均136粒 。肿腿蜂产 卵后 , 能 将 掉离寄主 的 卵 或幼 虫移 到寄主 体表 , 搬开 发霉 有病 的寄主

21、体, 将 老熟幼 虫从 寄主 残体 处移 至 干净 的地 方集中 吐丝DB11/T 082-2015 6 做茧化 蛹, 始终守护 后代。 有 学者 推测 母蜂 有与 子代蜂交 尾, 继续寻找 寄主繁 殖 后代的 习性。 一头雌蜂 一 生 最多 能寄生 5头 青杨楔天牛幼 虫, 可繁 子蜂 247头 。育出的 子代蜂 若超 过100头 ,则 25%为雄峰 。 雄 蜂 羽 化 早于雌 蜂1 d 2 d, 常 咬破蜂 茧与 茧内雌 蜂交 尾。 雌 蜂寿 命长 于雄 蜂, 野外 自 然发 生的 越冬 代雌蜂 可 存 活210 d 左右 ,当年 各代 在 找到 寄主的条件下 能存 活 60d 90d,

22、否 则20d 左右 即 死亡。 雄蜂 寿命 一般 6 d9 d。 雌蜂 在2 5 下平 均寿 命283d, 可较 长期冷 藏, 仍不 失去 生命 力。 A.3 生态学特性 肿腿蜂的 发育与 温度 密切 相关。 15 以 下时 雌蜂 不 能产卵 ;23.1 时完 成一个 世 代需 53 d 62 d; 25.9 需29 d 30 d; 28 30 时 需 21 d 24 d。 卵 、 幼 虫、 茧、 蛹的 发育起 点 温度 分别 为11.85 、 14.69 、 11.51 、12.58 ;有 效积温 分别 为 46.69日 度、73.21 日度 、225.42日 度、359.27 日度 。 该

23、 蜂 对湿度的 应用 范围较 广,在 相对湿度 40%90%条件下 均能正常发 育,但 相对湿度大于 80%时 茧易 发 黄。肿腿蜂的成虫和 蛹均 能经受 -24 的 低温 ,能 在海拔 1 200 m 1 450 m 的 地区越冬 ,但 在海拔 1 700 m以上 时, 因冬 季气温 低,肿腿蜂 不能 越冬 。 DB11/T 082-2015 7 参 考 文 献 1 杨 忠岐 ,王 小 艺, 曹 亮明 ,等. 管氏肿腿蜂的 再描述及 中国硬皮 肿腿 属Sclerodermus (Hymenoptera:Bethylidae)的种 类J. 中国 生物 防治学 报 ,2014,30(1):1-12. _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