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40 B 64 备案号:28409-2010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 723 2010 防风固沙林建设技术规程 Technical code of practice for windbreak and sand-fixation forest 2010 - 06 - 28发布 2010 - 10- 01实施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11/T 7232010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总体要求 . 1 5 建设地点 . 1 6 营造 . 2 7 经营 . 3 8 验收与档案管理
2、 . 4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主要造林树种名称 5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不同林带结构特点与使用范围 6 附录 C(规范性附录) 主要造林整地方式、规格及应用条件 7 DB11/T 7232010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提出。 本标准由北京市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组织实施。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 防沙治沙办公室。 本标准参与起草单位 :北京林业 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金海、 余新晓、 宁月胜、 陈丽华 、 张国祯 、胡俊、 杨建东、 续源、逯进生、 史
3、宇、岳永杰 。 DB11/T 7232010 1 防风固沙林建设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 了防风固沙 林的总体要求、建设地点、营造、经营、验收与档案管理等方 面的技术 内容 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 于北京地 区防风固沙 林的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 本文件的应用是必 不 可少 的。 凡是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 本适用 于本文 件。凡是不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 本(包括所有 的 修改单) 适 用 于本文件。 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 GB/T 18337.3 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 程 DB11/T 126 封山育 林技术规 程 DB11/T 2
4、22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 于本文件。 3.1 防风固沙林 windbreak and sand-fixation forest 以降低风速 、减缓风蚀 、 固 定沙 地、防治风沙侵袭为 主要目的的 防护林。 3.2 透风系数 ventilation coefficient 林带背风面 离林缘1m 处林带高度 范围内 的平均风速 与空旷地相应 高度处的 平均风速 的比值。 4 总体要求 4.1 以维护和改 善区域生态 环境为目 标 , 发挥 防风固沙 林的 防风、固沙 、 阻 沙、 改 善小气候和改 良土 壤等作用。 4.2 坚持建设与 保护并重 的原则
5、,注 重 生态 效益同时兼顾 经济和社会 效益,农、林、牧相 结 合 。 4.3 因地制宜、 适地适树 ,选择良 种壮苗, 合理配置 、科 学营造。 4.4 通过集约化、 科 学 化、规范化管理,造、管、防 、治 、补相结合 ,营建高效稳定健康 的 防风固沙 林。 5 建设地点 DB11/T 7232010 2 5.1 防风固沙林主要建设 在易受风沙 危害的 城镇、村庄 、农 田 、 牧场 、工矿区 、公路、 铁路、水 利设 施等周围和 沙源丰富 的沙化土 地。 5.2 根据国家政策 、 法律法 规和相关 规 划 ,由 区 ( 县)及 以上人民政府调整为 用于建设 防风固沙 林的 其他土地。
6、6 营造 6.1 树种选择 6.1.1 遵循适地适 树的原则 ,宜选用 乡土树种及 抗逆性 强的树种。 6.1.2 有条件的地 区可选择 能够美化 环境或经 济效益较 高的树种。主要造林树种 参见附录 A。 6.2 种苗质量 应达到苗木质量分级 规定的二 级以上标准 , 具 体要求按 DB11/T 222的规定执行 。 6.3 营造模式 6.3.1 沙质农田防风固沙林 宜结合田、 路、渠配置 完 善 的农 田 防 护林 网 , 并与 保护 性 耕 作 措施及栽培 技术相结 合。 6.3.2 裸沙地防风固沙林 大面积裸沙 地宜在有固 定 沙 丘地 段或撂荒 地营建 长条带 状 防风固沙 林带。
7、小 面积零星裸 沙 地 宜推 平 整 治,改造 为经济林 或农田, 并在外围营造防风固沙 林。 6.3.3 沙质荒滩防风固沙林 沙质荒滩宜在工程区 主导风向 的上风向 营建防风固沙 林,可 选择针叶 和 阔叶 树种进行行状混交 , 在 行 内 混交种 植灌木树种。 6.3.4 石质荒滩防风固沙林 石质荒滩根据工程区 具体情况 ,可选择 采用局部客 土和 全 面 客 土技术,进 行客土造林。 6.4 营造方式 6.4.1 人工造林 6.4.1.1 片林 6.4.1.1.1 混交类型: 宜选择针阔混交、 阔阔混交 、乔灌混交 。 6.4.1.1.2 混交方式: 宜采取块状混交、带 状混交 、行间混
8、交 、株间混交等 方式。 6.4.1.2 林带 6.4.1.2.1 混交:宜选择 乔灌混交 、 阔阔混交、针阔混交。 宜采取行间混交 、株间混交 等 方式。 6.4.1.2.2 林带结构:分 为 紧密 结构、疏透 结构和 通风结构 三种 类型,不同林带结构特点与使用范围 应符合附录 B的规定。 6.4.1.2.3 林带方向: 主林带走向 应与主 风方向垂直 。 DB11/T 7232010 3 6.4.1.2.4 林带间距: 主林带间距 应为防护 林树种 成熟林木 平均 树高 1520 倍, 由 24 行树木 组成。 副林带间距 可适当大 些,由 12 行树木 组成。 6.4.1.3 造林技术
9、 6.4.1.3.1 时间:春季 、雨季、 秋季。 6.4.1.3.2 方法:植苗 造林、播 种造林、 扦插造林。 6.4.1.3.3 整地: 整地时间一般在造林前 1 2个季节。应 保 护 造林地已有植被 。整地方式主要采用 穴 状整地、鱼鳞坑整地 等。各种整地方式、规格及应用条件应符合 附录 C的规定。 6.4.1.3.4 密度:按照建设区立 地条件和不同造林 模式以及树种的 生 物 学 特性 确 定造林 密 度 。灌 木 密 度 要 大于乔 木。主要树种造林 密度应符 合 GB/T 15776的要求。 6.4.1.3.5 栽植:应达到 苗 直 、根 展 、 深度 适 宜 ,踏 实 并 留
10、蓄 水坑 , 灌 足底 水。 6.4.1.3.6 播种:应符 合 GB/T 15776的要求。 6.4.1.3.7 幼林管护: 松土除草 连续进行 35 年, 每年 1 2次 。间苗、除蘖 定 株 、修 枝 。 加强 幼 林 管 护 ,防止 人畜破坏 。 6.4.2 封山育林 应 符 合 DB11/T 126的要求。 7 经营 7.1 保护 采取综合防治 措 施 ,预 防 和 控制 森 林 火灾 、 森 林有 害生 物 、 人 畜破坏的发 生。 7.2 抚育 7.2.1 抚育对象 符合下列条件 之 一 的林 分 应 进行 抚 育: a) 郁闭度 0.8以上,林 下植被光 照不良的 中幼林; b
11、) 密度过大, 竞争激烈 ,林木分 化明显的林 分 ; c) 影响风景游憩需求的林 分 ; d) 遭受病虫、 火灾 、 雪压、 风 折等严重 自然灾害, 受害 木中幼林株 数达到 10%以 上 、 成近 熟 林 株 数 达到 5%以 上的林分 ; e) 结构不符合 防护要求的林带。 7.2.2 抚育方法 以间伐为主 , 在不 影响防护效 益 的前提 下, 根据树种、林 分 密 度 、郁闭 度 、林 层 、林带结构 等 选择 抚育措施, 应符合 GB/T 18337.3的要求。 7.3 改造 7.3.1 改造对象 符合下列条件 之 一 的林 分 应 进行 改 造 : a) 林木分布不 均、林隙
12、大,郁闭 度0.3; DB11/T 7232010 4 b) 近中龄林生 长发育不 良,郁闭 度0.4; c) 单层纯林尤 其是单一针叶树种的 纯 林 ,林 下 植被 盖度 20%; d) 低效多代萌 生林,达 不到防护效 果 的林 分; e) 连续缺带 20m以 上 的林带; f) 病虫害或其 他自然灾 害严重, 病腐木超 过 20%的林 分。 7.3.2 改造方法 7.3.2.1 补植:适 用 于 林 相 残破 的林分, 采用均 匀补植和局 部补 植 的方式。应 符 合 GB/T 18337.3的要 求。 7.3.2.2 疏伐:适用 于密度过 大或病虫 害危害严 重的林分, 伐除 过 密
13、林 木和 受害木 。应符合 GB/T 18337.3的要求。 8 验收与档案管理 8.1 验收 8.1.1 人工造林验收 8.1.1.1 新造林验收: 在造林 一年后造林 成 活率 85% , 混交 比例30%为合 格。 成 活率、 混交 比 例 的 计算方法应 符合 GB/T 15776的要求。 8.1.1.2 成林验收: 造林 后 35 年 进 行成 林验收。造林保 存率 80%、 郁闭 度0.2、 植被盖度 40%, 分布均匀的林 分 为合 格的防风固沙林。 8.1.2 封山育林验收 应 符 合 DB11/T 126的要求。 8.2 档案管理 8.2.1 以小班为基 本单元逐 级建档,
14、建立统一 的档案管理 制度 , 市、区 (县)、 镇(乡) 各级主管 部 门应由专人 负责档案管理并定 期检查。 8.2.2 防风固沙林建设中涉 及的以下 文字、图 、表、影 像等 资料均需归档 : a) 调查规划设 计文件; b) 项目上报、 审批等相关 文件; c) 防风固沙林营造和经营的实施方案; d) 各项工程施 工、工程 监理等资料和材料 ; e) 成效调查和 检查验收资料; f) 小班档案记 录卡。 DB11/T 7232010 5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 主 要造林树种 表 A.1 主要造林树种 油 松 侧柏 沙地 柏 白皮 松 华山 松 华北 五角枫 刺槐 国槐
15、臭椿 泡桐 黄栌 旱柳 丁香 连翘 榆叶 梅 金银 木 紫穗槐 盐肤 木 白檀 白榆 杨树 a柠条 沙棘 板栗 枣树 桃树 杏树 苹果 核桃 柿树 梨树 欧李 花椒 a 杨 树主要 包括: 毛白 杨、 新疆 杨、 沙兰 杨、 意大 利 214杨、 加 杨、107 杨、 108杨等 。 DB11/T 7232010 6 B B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 不同林带结构特点与 使用范围 表B.1 不同林带结构特点与 使用范围 类型 主要特点 使用范围 紧密 结构 由带幅较宽,行数较多 ,造林密度较大的乔灌木树种组成。透 光度0.5。 用 于 一般风害区或风害不大 的坡土耕 地 , 或 风速 不大
16、 的灌 溉区 。 DB11/T 7232010 7 C C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 主 要造林整 地方式、 规格及应 用条件 表C.1 主要造林整 地方式、 规格及应 用条件 整地 类型 整地规格 整地要求 应用条件 穴 状 整 地 小穴 直 径 0.3m 0.4m, 深 0.4m。 栽植穴 挖好 后要 进行 表土 回填 。 小 苗造林 大穴 直 径 0.6m 1.0m, 深 0.6m0.8m 。 栽植穴 挖好 后要 进行 表土 回填 。 大苗 造林 鱼鳞坑 整地 坑长0.6m 0.8m, 宽 0.5m 0.6m, 深 0.4m 0.5m,埂 高0.2m 。 鱼鳞坑 在坡 面上 沿等 高线 布置, 上下 两行 呈“品” 字形 相错排 列; 坑两端开挖 各约 0.2m0.3m的 倒 “八”字形截 水沟 ;表 土回填 。 用 于坡 面破 碎 、 土 层较 薄 的造林地。 _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