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 B 16 备案号:19856-2007 北 京 市 地 方 标 准 DB DB11/T 3972006 农田害鼠调查规范 Rules for investigation of pest rodents in the farmland 2007-02-01实施 2006-11-03发布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11/T 3972006 I 前 言 本标准的附录 A为资料性附录,附录 B 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北京市农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北京市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种植业分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植物保护站、中国农业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施大钊、郭喜红、金晓
2、华。 DB11/T 3972006 1 农田害鼠调查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调查农田鼠情应遵守的原则(附录 A) 、害鼠种群特征、受害损失调查、作物与环境 调查、鼠情报告与预测、调查数据记载与归档上报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调查农田鼠类数量及其危害。也可供鼠类种群生态学研究、其他环境鼠类调查或其他 目的调查参考。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鼠情观测区(以下简称:观测区) observed regions 为获得大面积鼠类危害状况设立的田间调查区域。 2.2 害鼠种群调查样地(以下简称:样地) sample field 为获得害鼠种群结构、自然存活率、自然繁殖率等数据
3、在典型地段设置的长期监测害鼠种群数量动 态设置的田间调查区域。 2.3 夹夜 trap-night 在田间调查时将一定数量的鼠夹布放在田间捕鼠的方法。1 支有效使用(指能够捕打到鼠类的鼠夹, 踏板感量为 1.5g-2.5g)的鼠夹,按规定的方式在田间置放 1夜为 1 个夹夜。 2.4 夹夜法 trap-night method 以花生米做诱饵,用中号铁板鼠夹(120mm80mm),暮放晨收的捕鼠方法。布夹方法为每 50 支鼠 夹为一夹线,沿直线布放;夹距 5m。与其平行间隔 50m(如有障碍物可根据情况大于 50m)布放另 1 条夹 线,依次再布放其它夹线。每次布放的夹线数不少于 2 条。在同
4、一地点连续布放 3 天。每次布放的地点 不能重叠,相邻两次布夹地相距 lOOm 以上。 2.5 有效布夹数 the count of effective rattrap 空翻夹数) (遗失夹数 布夹总数 有效布夹数 + = -2.6 夹夜捕获率 the rate of Trap-night capture 100 % = 有效夹夜总数 捕鼠总数 ) 夹夜捕获率(2.7 土丘记数法 hillock count 适用于地下生活鼠种,如鼢鼠(Myospalax spp)、棕色田鼠(Microtus mandarinus)的调查方法。 做法是选择有土丘,面积不少于 1/4hm 2 的地段,记录其中的土
5、丘数量,根据土丘数折算土丘密度。 ) hm ( ) ( ) /hm 2 2 调查面积 个 土丘数 土丘密度(个 =DB11/T 3972006 2 食虫目的麝鼹(Scaptochirus moschatus)可参照上述方法统计。 2.8 鼠胴体重 the weight of mouse carcass 去掉全部内脏后的鼠体重。 3 观测区鼠情调查 3.1 观测区选择 观测区应选择能够代表当地鼠害状况的典型地段。 调查数据应能够反映特定环境中害鼠的平均密度 和危害等级。采用夹夜法调查,一次调查布夹总数应300夹夜。 3.2 调查次数 观测区每年至少 2次,依据农业生产需要可增加调查次数。第 1
6、次在春季当地害鼠尚未大量繁殖之 前,为 4 月份。第 2 次在当地害鼠越冬前,为 10 月份。具体时间可根据各地鼠情确定或由业务主管部 门规定。 3.3 调查内容 调查害鼠的种类、夹夜捕获率(%)、作物被害状况、危害等级以及害鼠造成的经济损失量。有条件 的地方应调查危害特征。其结果填入表 B.1。 4 样地鼠情调查 4.1 样地选择 样地应选择能够代表当地主要害鼠的典型栖息环境,其区域应能够满足长期取样的需要。采用夹夜 法调查,每次调查捕鼠量不少于 30 只。样地与观测区不重合,样地的地点设置后应保持相对稳定。当 样地内的鼠密度不能反应出害鼠数量变化时(例如:改变农田使用性质) ,可更换样地。
7、样地距村镇距 离不少于 2OOm。 4.2 调查次数 每季度调查 1 次,有条件的地区可酌情增加次数,直至每月 1 次。 4.3 调查内容 害鼠种类、夹夜捕获率(%)、种群性比、年龄结构、种群繁殖状况、环境生态因子及其它有关数据。 调查结果记入表B.2。调查结果应能够根据环境特点预测出鼠类种群变动趋势。 5 害鼠种群繁殖特征 样地的害鼠种群特征记入表B.3,其中各项参数采用下列方法计算。 5.1 雌鼠繁殖特征 繁殖雌鼠比、平均胎仔数、雌鼠繁殖率。 100 妊娠 雌鼠 数 % + = 成体雌鼠数 有子宫斑雌鼠数 ) 繁殖雌鼠比(有胚胎雌鼠总数 胚胎总数 平均胎仔数 =平均胎仔数 繁殖雌鼠比 雌鼠
8、繁殖率 = 5.2 雄鼠繁殖比 依据雄鼠性发育特点,计算雄鼠繁殖比。 ( ) 100 (%) = 成体雄鼠数 包括睾丸膨大的个体 数 睾丸下降到阴囊的雄鼠 雄鼠繁殖比5.3 年龄划分 DB11/T 3972006 3 鼠类年龄根据胴体重或臼齿磨损程度或颞骨骨缝愈合程度划分为幼体、亚成体、成体、老体四个年 龄组。 6 作物被害情况调查 6.1 调查内容 农田类型、主要作物种类、产量(kg/hm 2 )等,可参照当地农业生产部门的数据。调查包括:鼠数量 指标(捕获率或土丘密度) 、受害面积、平均损失量、平均经济损失和总计损失。结果记入表B.4。 6.2 危害分级 危害程度根据受害特点和经济损失分为
9、 5 级。 0 级:基本无鼠害或有轻微鼠害,经济损失不明显,或受害面积30%,或受害面积 50%。 7 环境调查 7.1 气象条件 可利用当地气象台(站)资料。根据需要记录温度、降水、灾害天气等。 7.2 农田现状 记录地形、地貌、灌溉方式、鼠害防治措施及主要农事操作等。 7.3 其他 鼠间流行病、鼠类群落结构、鼠类天敌等,可根据需要从当地防疫部门或专项调查获取资料。 8 鼠情记载归档、上报 8.1 鼠情记载归档 每次调查结束后,将调查数据及时填入相应表内。年末将资料整理后正式填入表 B.5,归档保存。 8.2 鼠情上报 调查地区主要害鼠的种类、数量、分布与危害等鼠情动态应定期向本级政府和上级
10、主管部门报告。 DB11/T 3972006 1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调查操作应遵守的规则 A.1 防疫措施:调查人员在操作时应穿经过消毒处理的防蚤衣、防蚤袜、戴手套和工作帽。所捕获鼠 必须装入专用鼠袋,并用专用消毒、杀虫药品等处理。凡直接接触鼠的仪器、设备、工具均为专用,使 用前后均应做无蚤、消毒处理。 A.2 处理后的鼠体应及时就地深埋。 A.3 制作的标本应保存完整的头骨、填写标签(注明采集时间、地点、采集人、生境等相关内容) 。 A.4 野外调查时的原始记录必须完整、字迹规整,使用普通铅笔(HB)或黑色墨水笔记录,不得涂改, 如记录有误可在错误的地方划线,再将正确的内容注在旁边
11、。 DB11/T 3972006 1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鼠害调查记录表 表B.1 鼠害调查统计表 调查时间 鼠种类 捕获率(%) 作物被害状况 危害特征 经济损失量 危害等级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制表人: DB11/T 3972006 2 表 B.2 鼠害调查野外捕鼠记录表 地点 环境类型 布夹日期 收夹日期 布夹数 收夹数 捕获率 % 雌 雄 编号 鼠种 性 别 鼠 龄 体重 (g) 胴体重 (g) 体长 (mm) 耳长 (mm) 尾长 (mm) 后足长 (mm) 胃容 物 胚胎 数 胚斑 数
12、睾丸是 否下降 贮精 囊 备注 注:表中的鼠龄指年龄组。 调查人: DB11/T 3972006 3 表B.3 鼠害调查野外记数土丘法调查记录表 地点 环境类型 调查日期 调查地点 样点编号 样点面积 样点形状 土丘数 (个/0.25 hm 2 ) 土丘密度 (个/hm 2 )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注:此表适用于地下害鼠调查。 调查人: DB11/T 3972006 4 表 B.4 鼠害调查汇总 鼠种群特征登记表 雄鼠 雌鼠 日 期 地 点 鼠 总 数 成 体 % 睾 丸 下降 率(%) 成 体 % 睾丸下 降率 (%) 亚成 体 % 幼体 % 备 注 成 体 % 平均胚 胎(胚 斑)数 成 体 % 平均胚 胎(胚 斑)数 亚成 体鼠 % 幼体 % 备 注 调查人: DB11/T 3972006 5 表 B.5 年月区(县)鼠害调查汇总鼠害分级危害登记表 地点 鼠害等级 平均 土丘 平均密度 (个/hm 2 ) 受害面积 (hm 2 ) 平均损失量 (kg/ hm 2 ) 平均损失 (元/ hm 2 ) 损失估计 (元) 总计 捕获率 (%) 级 0级 1级 2级 3级 4制表人: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