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9 ,大小:235.72KB ,
资源ID:365619      下载积分:5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6561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DB13 T 1074-2009 桑田牛卵长尾啮小蜂人工繁育及应用技术规程.pdf)为本站会员(lawfemale39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DB13 T 1074-2009 桑田牛卵长尾啮小蜂人工繁育及应用技术规程.pdf

1、ICS 65.020.01B 05DB13河 北 省 地 方 标准DB13/T 1074-2009桑田牛卵长尾啮小蜂人工繁育及应用技术规程2009-06-01发布2009-06-16实施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13/T 1074-2009前 J 曰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河北农业大学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农业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大庄、张爽、李继泉、刘辉芳、贝蓓、刘兴菊。DB13/T 1074-2009桑田牛卵长尾啮小蜂人工繁育及应用技术规程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以桑天牛卵为繁殖寄主的桑天牛卵长尾啮小蜂(Aprostocetus prolixus,以下简称卵啮小蜂)人工繁

2、育技术、林间释放技术和防治效果检查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河北省范围内桑天牛卵长尾啮小蜂人工繁殖和释放应用。Pr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桑天牛卵长尾啮小蜂aprostocetus prolixus属膜翅目hymenoptera,小蜂总科chalcididae,姬小蜂科eulophidae,是桑天牛的重要寄生性天敌,对于控制桑天牛危害具有重要作用。鉴定特征见附录A.2.2种蜂 seed wasps进行人工繁育桑天牛卵长尾啮小蜂所用的个体健壮,适应性和繁殖力强的雌蜂。2.3虫蜂比host-parasitoid ratio繁蜂接种时或放蜂时寄主和桑天牛卵长尾啮小蜂雌蜂的比例。2.4暖蜂

3、warm up将冷藏的桑天牛卵长尾啮小蜂放人恒温箱,按每2小时一3小时升高5的梯度,使其恢复活力。3人工繁殖技术3.1基础设施准备室、接种室、培养室、冷藏库、贮存室。3.2仪器设备准备室配备培养箱、养虫箱、解剖镜、显微镜、超净工作台。培养室配备木质培养架、紫外线杀菌灯、加湿器、冷暖空调、空气交换器、温湿度控制仪、人工气候箱、恒温箱、生化培养箱、温湿度自录仪、于湿温度计等。接种室配备操作台、消毒设备及接种用具。冷藏库配备冰箱、冷藏柜、制冷设备。3.3主要用具及消耗品消毒药剂。3.4繁蜂寄主健康的桑天牛卵。3.4.1寄主准备桑天牛从室外捕捉后,在室内置于养虫箱中,每天清晨更换新鲜桑、毛白杨或构树枝

4、条,取出所产桑天牛卵刻槽,用作繁蜂寄主。DB13/T 1074-20093.4.2寄主要求繁蜂寄主刻槽完整,内部卵应为有弹性、未感病的健康活体。3.4.3寄主贮存桑天牛寄主卵连带刻槽49C -8冷藏保存,贮存时间不应超过25天。3.5种蜂准备3.5.1种蜂获得野外采集寄生有桑天牛卵寄生蜂的桑天牛卵刻槽,并置于广口瓶或试管中,瓶口用纱布笼罩或棉塞塞住,置于室温下,保持湿度,每天检查羽化情况,收集寄生蜂。将不同桑天牛卵刻槽中羽化的寄生蜂混合,使其交尾。3.5.2种蜂选择从采集羽化的成蜂中选择体壮、个体大、活动能力强的做种蜂,淘汰弱蜂。3.5.3种蜂扩繁野外采集的种蜂数量有限时,可根据防治需要再进行

5、1次2次扩繁,以扩繁的种蜂做为初级种蜂。3.5.4种蜂贮存不进行繁蜂时,将雌蜂放于4-8的温度条件下,储存期在10 d以内,仍有较好的繁殖力。3.6防治用蜂的繁育3.6.1种蜂处理将贮存的种蜂取出,进行暖蜂,最终温度控制在25左右。3.6.2用品准备指形管、棉花塞、白瓷托盘、培养皿、毛笔、解剖刀、镊子、塑料筐、消毒用具等。3.6.3虫蜂比虫蜂比一般为2:103.6.4接蜂刻槽桑枝剪至2 cm并装人容器内进行培养,再用脱脂棉球粘附种蜂放人容器中并封闭瓶口。24小时后,转人恒温箱中或暗室中培养7天10天。接蜂温度控制在2590,相对湿度保持在70%一80%03.6.5培养用20%蜂蜜水饲喂雌蜂,培

6、养室内的温度控制在2590 -3090,最适温度27.590。相对湿度控制在80%03.6.6出蜂在培养室中经过30天,桑天牛卵长尾啮小蜂开始羽化,及时将羽化后的桑天牛卵长尾啮小蜂从培养室中取出,放在室温中2天一3天。繁育出来的卵啮小蜂达到以下相关指标为健康雌蜂:体长2.22 mm以上;爬行速度15 mm/s;体色黑亮。达到此标准的卵啮小蜂占总数的90%以上,可用于生产防治。3.6.7贮藏如繁殖出来的卵啮小蜂暂不使用,可在老熟幼虫或蛹期放入490-8冰箱或冷库中低温保存。温度由高到低按每2小时3小时5梯度逐渐降至合适温度,保存时间不应超过90天。雌成蜂放人49C-8冰箱或冷库中低温保存,10天

7、以内不影响正常繁殖。3.7蜂种复壮一般每年复壮一次或繁殖3代一4代后进行复壮。3.7.,室内复壮主要是增加接种比例,从不同试管内选取强壮的卵啮小蜂个体作为种蜂。用大试管,每管装30DB13/T 1074-2009头一50头天牛卵,接种30头一40头种蜂,减少近亲繁殖。3.7.2野外复壮用纱网罩住桑天牛喜食的寄主植物,内投放多头卵啮小蜂,待其产卵后被自然界中的卵啮小蜂寄生后收回、挑选、培育。3.8质It检验3.8.1桑天牛卵被卵啮小蜂寄生率在98%以上。3.8.2桑天牛卵出蜂量在10头/卵20头/卵。3.8.3卵啮小蜂雌雄比39:10以上。3.9包装运输将桑天牛卵长尾啮小蜂寄生的刻槽或成蜂包装,

8、运输过程中宜密闭,温度控制在30以下,运输时间不应超过10天。4防治技术4.1主要防治对象可用于防治桑天牛。4.2虫情调查4.2.1生活史调查查清拟防治桑天牛的生活史、发生地点和面积。及时掌握桑天牛成虫、卵的发生时期和发育进度,以便决定放蜂的最佳时期。4.2.2虫口密度和有虫株率调查放蜂前,在桑天牛发生区设立标准地,在标准地内选取样树100株,调查桑天牛平均虫口密度和有虫株率,为确定放蜂量提供依据。4.3放蜂4.3.1放蜂适期一般在7月8月桑天牛成虫期放蜂较好。4.3.2放蜂时间放蜂时间应选择气温20以上,最佳温度为2500-28cC、晴朗无风的天气,上午9:00-11:00或下午15:001

9、8:00。具体放蜂时间应根据各地气候和桑天牛发育进度确定。4.3.3放蜂It一般放蜂量按蜂与桑天牛卵虫口数之比2:1 3:104.3.4释放地点选择有桑天牛危害的果园、桑园、林地等。4.3.5释放方法采用逐株释放法或隔株释放法,将指形管中的棉球拔出,把指形管套在细树枝上或卡在树叉上,计管内卵啮小蜂爬出。也可用毛笔帮助卵啮小蜂扩散到树干上。应注意防雨、防晒。放蜂4小时后,即可将空管收回。4.3.6放蜂注意事项4.3.6.1应避开阴雨天、大风天放蜂。若放蜂后遇上大风、阴雨天,应补放。4.3.6.2在有蚂蚁危害的林地放蜂时,蜂管应远离地面,不应放在树基部。4.3.6.3放蜂后7天内,禁止使用化学杀虫

10、剂。DB13/T 1074-2009附录A(资料性附录)桑天牛卵长尾啮小蜂形态特征A.,成虫雌成虫长2.22 3.80 mm,平均2.98 mm,尾针1.00 mm -1.60 mm,平均1.14 mm;产卵器长2.10-2.80 mm,平均2.45 mm;体黑色,有光泽,头下口式,复眼大,深红色,卵圆形,单眼三只,位于头顶,呈品字形,排列成等腰三角形;触角肘状,9节,结构式为:1:1:1:3:3,即由1柄节,1梗节,1环状节,3索节,3棒节组成。柄节、梗节呈浅黄褐色,索节棒节呈黑色;胸部分前、中、后胸及并胸腹节;足基节呈黑色,腿节、胫节、前跄节呈黄褐色,前足跄节为4节,中、后足跄节为5节,具

11、有爪和垫;产卵管为黄褐色,翅透明无色,翅脉黄褐色,前翅肘脉明显,翅表面密被纤毛。后翅后缘生有一排整齐、密集细长的纤毛,翅面上纤毛较前翅少。A.2卵长1.10 mm-1.74 mm,平均1.44 mm ; JI柄长0.36 mm-0.54 mm0.22 mm 0.28 mm,平均0.26 mm,为乳白色,透明,稍弯曲,下端渐窄,的1.5-2倍,干燥时则明显变小。A.3幼虫平均0.48吸水时膨大mm;最宽处长度为原来体长1.32 mm-2.50 mm,平均2.10 mm,体中部膨大尾部渐尖,分节明显共13节分节更明显。初孵幼虫体小透明,卵圆形;幼虫肥大,体色逐渐变白淡黄色;体逐渐变长呈梭身体中部膨大圆形,后端状窄A.4蛹蛹:雌蛹1.80 mm-3.70 mm,平均2.44 mm;雄蛹1.60 mm 2.80 mm;预蛹奶黄色,近椭圆形,幼虫表皮形成包膜,透过包膜可见蛹的触角、足、翅芽、产卵管等,后期复眼变红,除胸部中央和腹部中央呈黄褐色外,其余乳白色,略透明,隐约可见内部深色器官。复眼初为浅红,后为深红,复眼之间有3个红色单眼呈倒“品”字形排列。触角基半部黑褐色,端半部黄褐色,下唇须红色,翅芽黄褐色。胸部背板黑褐色与黄褐色间杂,腹部黄褐色,后期,腹部先变黑,然后头部变黑,羽化前触角先展开。产、产、产、r勺限卜.产、,巨曰,八卜声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