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 150B 51 D B 1 3、竺T 1 1 -冫pi a省地方标准DB13/ T 1130-2009刺参人工育苗技术规范2009-08-10发布2009-08-25实施河AL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13/ T 1130-2009月U言本标准由河北省水产局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唐山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苏文清、李向新、白美萍、刘志强、何振平、吴文红、马云聪、王文斌、葛玉风、孟样俊、张瑞宝、赵金奎。DB13/T 113任一2009刺参人工育苗技术规范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刺参(Apostich叩us japonicus)人一I几育苗的环境条件、主要设施、亲参采捕与蓄养、产
2、卵受精、受精卵孵化、浮游幼体培育、稚参采集与培育、病害防治和稚参出池的技术规范。本标准适用于刺参人一F育苗。2规范性引用文件卜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一于本标准。GB 11607渔业水质标准GB 13078饲料卫生标准GB/T 18407.4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NY 5052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NY 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 5072无公害食
3、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SC/T 2003.1刺参增养殖技术规范亲参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 1亲参用于繁殖的雌参和雄参。3 . 2耳状幼体由受精卵孵出的营浮游生活的幼体。其纤毛带的上、一卜两端弯曲成环状,从侧面看很像人的耳朵。耳状幼体分为初耳幼体、中耳幼体、大耳幼体。3.3樽形幼体耳状幼体继续发育,纤毛带失去了原有的连续性形成5条纤毛环,形状变为圆桶形,类似被囊动物的海樽。3. 4五触手幼体纤毛环逐渐退化以至完全消失,五个初级口触手从前庭伸出,由浮游生活转变为营附着生活。3. 5稚参五触手幼体沉落于附着基上后,从体后端的腹面生出第一个管足。DB13/T 1130,一2009
4、4环境条件4. 1产地环境应符合GB/T 18407. 4的要求。4.2水源水质应符合GB 11607的规定。4.3繁育用水应符合NY 5052的规定。盐度27-33, pH值7.8-8.6,溶解氧5 mg/L以上。沉淀、砂滤后,经双层300日(孔径0.02 mm)筛绢网袋或脱脂棉过滤袋过滤。5主要设施5. 1育苗室砖混结构,水泥瓦盖顶最佳,亦可使用玻璃钢波形瓦覆顶;室内设遮光帘,光照1000 Ix-2 000 lx,光线柔和均匀。5. 2亲参蓄养池和幼体培育池砖混或钢筋棍凝土结构,长方形,池深10C,日换水2次:每次换水量为水体的1/3- 1/2,水温差1C。一般7d-10d倒池一次,并拣出
5、受伤及已排脏的个体。7产卵受精7. 1环境条件水温18C -20C;光照500Ix- 1 000 Ix;持续微量充气,使卵处于悬浮状态。7.2池内产卵受精产卵可采用两种方式:一是白然产卵。当亲参性腺发育充分、成熟度良好时,可在蓄养池内白然产卵;二是人工刺激诱导产卵受精。当蓄养的亲参性腺发育成熟,有少量排放时,可采用升温(使池水温度较原蓄养水温升高3一5C )或阴干流水刺激等方法人诱导亲参产卵。人工刺激在17时左右进行,18时以前结束。亲参密度控制在30头/m2-50头/m2。当雄参排精后,保持其在池内排放一段时间,使池内有一定密度的精子;当发现雌参产卵后,及时将尚在排精的雄参移出,让雌参在池内
6、继续产卵,并在池内受精。7. 3产卵箱产卵受精产卵箱一般采用容积100 L的玻璃水族箱或透明塑料水槽。产卵前,箱内注满与培育池水温相同的过滤海水,置于培育(孵化)池沿上,当发现亲参在池内排放时,及时将亲参取出,雌雄分别放入产卵箱内继续排放,亲参密度控制在8头箱一14头箱。在产卵的同时,要及时添加精液,精液添加量控制在卵周围一个视野面可见3个一5个精子即可。产卵箱内受精卵的密度控制在200粒加1-300粒/m1o8受精卵孵化8. 1洗卵产卵受精结束后停止充气,待受精卵全部沉于池底,用260目(孔径0.03 mm)的网箱将池水排出2/3-3/4,并将池内亲参全部移出,然后再加满新鲜过滤海水,水温差
7、1C。洗卵一般需反复进行,直到池水变清为SF。洗卵须在受精卵充分沉底后、胚体尚未转动前进行。洗卵结束后,将受精卵移入培育(孵化)池内。8 . 2化8.2. 1孵化密度40万粒/m,一60万粒lm3。8.2.2孵化条件水温18一201C:光照500 Ix-1 000 lx;持续微量充气,使受精卵呈悬浮状态。DB 13/T 1130-20099 i游幼体培育9. 1选优与布池停止充气,待健壮的初耳幼体集于池水上、中层时,计数后采用虹吸、浓缩或拖网等方法将幼体移入培育池内。布池后培育池内水深60 cm左右。9.2培育密度40万个/m3-50万个/m3。9.3培育条件水温20C -22 C;光照1 0
8、00 Ix- 1 600 lx:持续微量充气,使水面呈微波状。9.4培育管理9.4. 1饵料投喂以投喂盐藻、角毛藻、三角褐指藻、小新月菱形藻、海水小球藻等单胞藻类2种3种混合液为主,辅以海洋酵母、面包酵母等代用饵料。代用饵料须经200目(孔径0.05 mm)筛绢网过滤后投喂。单胞藻类参考日投喂量:初耳幼体2x 10细胞/ml左右,中耳幼体2.5x 10细胞加I-3x10细胞/ml,大耳幼体3.5x 10细胞/ml-4x10细胞/ml,樽状幼体4x10细胞/ml左右,分4次投喂;并根据幼体胃内饵料的多少、培育水体中单胞藻类密度的变化进行调整。如单胞藻类不足,搭配投喂代用饵料,参考日投喂最:海洋酵
9、母3 ml/m-5 ml/m3(密度为100x10吕细胞/Ml),面包酵母2g/m3 4 g/m3,分2次一4次投喂。9.4.2添换水前期日添水15 cm-20 cm,至池水注满;后期用200目(孔径0.05 mm)网箱换水,每次1/3-1/2,日换水2次,水温差_0.5 C o9.4.3吸污采用虹吸法。吸污前停止充气,待幼体上浮后,将吸底器置于池底,来回缓缓移动,将池底污物吸除。一般2d-3d吸污一次。10稚参采集与培育10. 1稚参采集10.1.1附着基的处理投放前用500 mg/L的氢氧化钠溶液浸泡I d-2 d,然后用砂滤海水冲洗干净,放入饵料池接种底栖硅藻。约经lOd-20d附着基上
10、面附着一层底栖硅藻时,即可投放到幼体培育池内。10.1.2附着基的投放时间及数量当水体中出现20%-30的樽状幼体时,投入附着基。一般按池底面积每2m投放由尼龙筛网片组成的附着基1.5组2组或由透明聚乙烯波纹板组成的附着基4组一6组,并在池底铺设聚乙烯薄膜“假底”或在附着基框架的底部水平绑缚一张附着基片。10.1.3附着密度附着基上稚参附着密度以0.2头/cmZ-0.5头/cm,为宜。稚参附着达到上述密度后,及时转入稚参培育池,再投人新的附着基继续附着。如附着密度过大或过小时,应及时稀疏或重新附着。10.2稚参培育10. 2. 1培育条件水温20C -23C;光照700 lx-1 000 lx
11、,最高1 600 lx;持续微量充气,使水面呈微波状。10.2.2饵料投喂体长2 mm以一F的稚参,以附着基上底栖硅藻为主要饵料,饵料不足时适当投喂单胞藻类或经300目(孔径0.02 mm)筛绢网过滤的鼠尾藻磨碎滤液:体长2 mm以上的稚参,以鼠尾藻磨碎滤液和配合饲料为主,并适量搭配鲜酵母等,前期经200目(孔径0.05 mm)、中后期经80目一40目(孔径0.21 mm-0.36 mm)筛绢网过滤后投喂。日投喂2次一4次,投饵时适当加大充气量,投饵后停止充气lh左右。DB 13汀1130-2009日投喂量依据稚参的摄食情况和附着基上残饵量进行调整。鼠尾藻磨碎滤液参考日投喂量见表1,配合饲料日
12、投喂量为稚参体重的7%-10%。配合饲料应符合GB 13078和NY 5072的规定。表1 F,尾藻磨碎滤液参考日投喂量体长(mm)日投喂量(g/m 3)投喂次数(次旧)2 2050 2 - 42 - 5 50- 100 2 - 4伯.2.3换水稚参完全附着后,可不经网箱采用边排边进的方式,日换水2次,每次换水1/3-1/2,水温差0.5Co10.2.4倒池一般在投放附着基后的10d-15d进行,同时将脱落到池底的稚参移到附着基上。此后,根据水质、稚参密度、池底污物、病害等情况5d-15d倒池一次。病害防治常规预防a)勤观察幼体的摄食、活动及生长情况:b)及时清除病苗、死苗、畸形苗;c)对育苗
13、室、附着基及其它工具严格消毒;d)使用砂滤海水,并定期对砂滤池(罐)进行清洗;e)保持适宜的培育密度;f)投喂优质饵料、少投勤投;g)及时清除残饵及污物。药物防治药物的使用应符合NY 5071的规定,常见病害防治方法见表2,表2常见病害防治方法常见病害药物名称药物用量(mg/ L)药物用法重金属离子中毒乙二胺四乙酸二钠2 -5换水后施用,保持药物浓度细菌性疾病二氧化氯0 . 5 - 1每隔3d-7d,全池泼洒一次喹诺酮类2 - 5全池泼洒,连用3 d-5 d土霉素3 - 5全池泼洒,连用3 d-5 d聚维酮碘(有效碘1.0%) 0.2-0.5全池泼洒,连用3 d-5 d挠足类晶体敌百虫(含量90%) 1 - 2全池泼洒, 3h-5h后大换水12稚参出池稚参体长达到3 mm-5 mm,即可出池或分池进行苗种的中间培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