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29.060.01 K 13 DB13 河 北 省 地 方 标 准 DB 13/T 18242013 额定电压1kV(Um=1.2kV)及以下光电缆 Optical power cable for ratedvoltages ofkV(Um1.2 kV) 2013 - 12 - 02发布 2013 - 12 - 20实施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DB13/T 18242013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管理。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河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河北荣毅通信有限公司、河北邢台电缆有限责任公司、河北电信光缆
2、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冬梅、郭双齐、贡若铮、苑宝义、孟广济、白志斌、张浩、薛海龙、高玉好、闫鹏宇、杨成。 DB13/T 18242013 1 额定电压1kV(Um=1.2kV)及以下光电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额定电压光电缆产品的材料、结构、型号、质量要求、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额定电压1kV及以下电力或通信工程用传输电能和光通信信号的光电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56 标
3、准电压 GB/T 29512008 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GB/T 3048.42007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第4部分:导体直流电阻试验 GB/T 3048.52007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第5部分:绝缘电阻试验 GB/T 3048.82007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第8部分:交流电压试验 GB/T 3048.92007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第9部分:绝缘线芯火花试验 GB/T 3048.102007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第10部分:挤出护套火花试验 GB/T 3956 电缆的导体 GB/T 6995.2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 第2部分:标准颜色 GB/T 6
4、995.3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 第3部分:电线电缆识别标志 GB/T 6995.5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 第5部分:电力电缆绝缘线芯识别标志 GB/T 7424.22008 光缆总规范 第2部分:光缆基本试验方法 GB/T 9771 通信用单模光纤系列 GB/T 12706.12008 额定电压1kV(Um=1.2kV)到35kV(Um =40.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 第1部分:额定电压1kV(Um =1.2kV)和3kV(Um =3.6kV)电缆 GB/T 15972.10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第10部分:尺寸参数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总则 GB/T 15972.202008
5、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第20部分:尺寸参数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光纤几何参数 GB/T 15972.40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第40部分: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衰减 GB/T 15972.42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第41部分: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波长色散 GB/T 15972.44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第44部分: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截止波长 GB/T 15972.45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第45部分: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模场直径 DB13/T 18242013 2 GB/T 15972.472008 光纤
6、试验方法规范 第47部分: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宏弯损耗 GB/T 15972.48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第48部分: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偏振模色散 GB/T 17650.11998 取自电缆或光缆的材料燃烧时释出气体的试验方法 第1部分:卤酸气体总量的测定 GB/T 17650.21998 取自电缆或光缆的材料燃烧时释出气体的试验方法 第2部分:用测量PH值和电导率来测定气体的酸度 GB/T 176511998 电缆或光缆在特定条件下燃烧的烟密度测定 GB/T 183802008 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 GB/T 19666 阻燃和耐火电线电
7、缆通则 JB/T 8137 电线电缆交货盘 YB/T 024 铠装电缆用钢带 YD/T 901 层绞式通信用室外光缆 YD/T 629.1 光纤传输衰减变化的监测方法传输功率监测法 YD/T 629.2 光纤传输衰减变化的监测方法后向散射监测法 YD/T 839 通信电缆光缆用填充和涂覆复合物 YD/T 979 光纤带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 YD/T 1115 通信电缆光缆用阻水材料 YD/T 1118 光纤用二次被覆材料 YD/T 1181 光缆用非金属加强件的特性 YD/T 1954 接入网用弯曲损耗不敏感单模光纤特性 IEC 60793250 光纤纤维 第2部分:产品规范B类单模纤维分规范(
8、Optical fibres Part 250: Product specifications Sectional specification for class B singlemode fibres) IEC 60684-2:2003 绝缘软管 第2部分:试验方法 ITUT G.650(10/00) 有关单模光纤的参数定义与试验方法(Definition and test methods for the relevant parameters of Singlemode fibres) ITUT G.652(11/09) 单模光纤光缆的特性(Characteristics of a Sin
9、glemode fibres optical fibre and cable) ITUT G.655(11/09) 非零色散单模光缆的特性(Characteristics of a nonzero dispersionshifted singlemode optical fibre and cable ) ITUT G.657(11/09) 接入网用抗弯损失单模光纤光缆的特性(Characteristics of a Bending Loss Insensitive Single Mode Optical Fibre and Cable for the Access Network) 3 定义
10、 GB/T 2900.10-2001电工名词术语 电缆中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光电缆 Optical power cable(OPC) 光电缆是一种由光传输单元和绝缘线芯组成的具有传输光通信信号和电能能力的线缆产品。 DB13/T 18242013 3 3.2 光传输单元 optical transmission unit 光传输单元是由光纤和保护材料构成的部件,在OPC中用于信息传输。 3.3 假设直径 fictitious diameter 按附录A计算所得的值,用以确定OPC护套和内衬层的尺寸。 3.4 缆芯 Cable core 由绝缘线芯和光传输单元组成的组合体。
11、3.5 例行试验 Routine tests 由制造方在成品光电缆的所有制造长度上进行的试验,以检验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 3.6 抽样试验 Sample tests 由制造方进行,按规定的频度在成品光电缆试样上,或在取自成品光电缆的某些部件上进行的试验,以检验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3.7 型式试验 Type tests 按一般商业原则对本标准所包含的一种类型光电缆在供货之前所进行的试验,以证明光电缆具有能满足预期使用条件的良好性能。 注:该试验的特点是,除非光电缆材料或设计或制造工艺的改变可能改变了特性,试验做过以后就不需要重做。 3.8 安装后电气试验 electrical tests aft
12、er installation 用以证明安装后的光电缆及其附件完好的试验。 4 工作条件 4.1 额定电压 本标准的额定电压U0/U(Um)为0.6/1(1.2)kV。其中: a) U0:光电缆设计用的导体对地或金属屏蔽之间的额定工频电压; b) U:光电缆设计用的导体间的额定工频电压; c) Um:设备可承受的“最高系统电压”的最大值(见GB/T 156)。 4.2 工作温度 4.2.1 绝缘混合料 DB13/T 18242013 4 本标准所涉及的绝缘混合料、代号和导体最高工作温度见GB/T 12706.12008表1中的热塑性聚氯乙烯、热固性交联聚乙烯绝缘混合料。 4.2.2 护套混合料
13、 本标准所涉及的不同类型的护套混合料代号及导体最高温度见GB/T 12706.12008表3中的热塑性聚氯乙烯(PVC)、热塑性聚乙烯(PE)、热塑性无卤阻燃材料护套混合料。 5 产品分类及型式 5.1 产品分类 产品按结构不同可分为层绞式光电缆、平行式光电缆及其他结构光电缆。 光传输单元可采用松套结构,将光纤置于松套管内。芯数应满足用户使用要求。 5.1.1 层绞式光电缆是由金属导电线芯、光传输单元与中心增强件扭绞成层绞式光电缆,光纤或光纤束可纵置于中心增强件内,也可纵置于其外各层金属导电线芯内。 注:增强件可为塑料骨架、钢线或金属纵包带。 5.1.2 平行式光电缆的金属导电线芯与光传输单元
14、平行,横截面呈哑铃形、圆形或扁形。 5.1.3 其他结构光电缆不同于上述两种结构的形式。 5.2 型号与规格 5.2.1 型号 OPC的型号表示方法如下所示: OPC 5.2.2 规格 光单元代号由光纤数量和光纤类别组成,用光单元中光纤或光纤带的实际有效数目的数字和所用光纤类型表示,光纤类型参照GB/T 15972.1中规定的内容;电单元代号包括电缆型号、规格、电压等级,具体内容参照GB/T 12706.12008中附录D规定的内容 5.2.3 标记示例 示例:包含16芯B1类光纤的铜芯导体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光电缆,额定电压为0.6/1kV,3芯,单芯标称截面积10mm2,表示为:OPC
15、-16B1+VV-0.6/1-310 6 技术要求 电单元代号 光单元代号 系列代号 DB13/T 18242013 5 6.1 导体 导体应是符合GB/T 3956的第1种或第2种镀金属层或不镀金属层的退火铜导体,或者铝或铝合金导体。或者第5种镀金属层或不镀金属层退火铜导体。 6.2 绝缘 6.2.1 材料 绝缘应为4.2.1条所列的挤包成型的介质。无卤电缆的绝缘应符合GB/T 12706.12008表23的规定。 6.2.2 绝缘厚度 绝缘标称厚度见表1,任何隔离层的厚度应不包括在绝缘厚度之中。 表1 绝缘标称厚度 导体标称截面积/ mm2绝缘标称厚度/mm 聚氯乙烯(PVC/A) 交联聚
16、乙烯(XLPE) 1.5,2.5 4,6 10,16 25,35 50 70 95 120 150 185 240 300 400 500 630 800 1000 0.8 1.0 1.0 1.2 1.4 1.4 1.6 1.6 1.8 2.0 2.2 2.4 2.6 2.8 2.8 2.8 3.0 0.7 0.7 0.7 0.9 1.0 1.1 1.1 1.2 1.4 1.6 1.7 1.8 2.0 2.2 2.4 2.6 2.8 注:不推荐任何小于以上给出的导体截面积。 6.2.3 火花试验 绝缘线芯应经受GB/T 3048.9规定的火花试验。 6.2.4 标志 绝缘线芯的标志应符合GB/
17、T 6995.5的规定。 6.3 光单元 6.3.1 光纤 DB13/T 18242013 6 6.3.1.1 根据光电缆的用途,单模光纤特性应符合GB/T 9771的规定。 6.3.1.2 松套管中的光纤,光纤的余长为310。 6.3.1.3 其标志颜色应符合GB/T 15972.102008的规定,并且不褪色、不迁移。若松套管中的光纤数高于12芯时,应采用环形色标或成束色标加以区分。前12芯及以下光纤标志颜色的优先顺序见表2所示。原始的色码在光电缆整个设计寿命期内应可清晰辨认。 表2 全色谱的优先顺序 优先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颜色 蓝 橙 绿 棕 灰
18、 白 红 黑 黄 紫 粉红 青绿 6.3.2 松套管 6.3.2.1 松套管材料的机械性能、耐水解性能、耐老化性能和加工性能应符合YD/T 1118的规定。 6.3.2.2 松套管宜采用全色谱来识别,其标志颜色应符合表2的规定,也可采用红绿或红蓝领示色谱来识别,领示色可以是松套管或填充绳。当松套管应有识别色标时,其颜色应符合GB/T 6995.2规定,并且不褪色不迁移。这些色标宜为全色,也可用环状或条状的色标。 6.3.3 阻水材料 6.3.3.1 油膏填充物应符合YD/T 839.3的规定,干式阻水材料应符合YD/T 1115的规定。 6.3.3.2 油膏填充物和干式阻水材料(含吸水后)应与
19、其相邻的其他光传输单元材料相容,并应不损害光纤传输特性和使用寿命。 6.3.4 加强构件 6.3.4.1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圆杆应符合YD/T 1181.1的规定,芳纶纤维增强塑料圆杆应符合YD/T 1181.3的规定。 6.3.4.2 在制造长度范围内,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圆杆和芳纶纤维增强塑料圆杆不允许接头;而芳纶丝每束允许有1个接头,但在任意200m光传输单元长度内只允许有1个丝束接头。其它材质加强构件应满足相关标准规定。 6.3.5 隔热层 光传输单元应使用满足光纤衰减温度特性要求的隔热材料,来防止光纤和其他材料受到高温的影响。 6.3.6 护套 6.3.6.1 层绞式光传输单元缆芯外挤包护
20、套的最小厚度应不小于0.8mm,中心管式光传输单元挤包护套厚度不应小于0.5mm。 6.3.6.2 护套材料可采用聚乙烯材料、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材料或聚氯乙烯材料,表面应光滑圆整、无裂缝、无气泡、无砂眼和机械损伤等,其性能应符合本标准中相关规定。 6.4 缆芯和填充物 圆形结构光电缆的绝缘线芯与光传输单元以适宜的方式绞合成缆,成缆间隙应用非吸湿性材料填充圆整。 DB13/T 18242013 7 6.5 内衬层 6.5.1 结构 内衬层可以挤包或绕包,只有在绝缘线芯和光传输单元间的间隙被密实填充时,才可采用绕包内衬层,挤包内衬层前允许用带子扎紧。 6.5.2 材料 6.5.2.1 用于内衬层和
21、填充物的材料应和光电缆的绝缘材料、光传输单元组成材料相容并适合运行温度。 6.5.2.2 内衬层和填充物为无卤材料时,应符合GB/T 12706.12008表23的规定。 6.5.3 挤包内衬层的厚度 应符合GB/T 12706.12008表8要求。 6.5.4 绕包内衬层厚度 缆芯假设直径应按照附录A的规定计算。缆芯假设直径为40mm及以下时,绕包内衬层的近似厚度取0.4mm;如大于40mm时,则取0.6mm。 6.6 金属铠装 6.6.1 金属铠装类型 本标准包括铠装类型如下: a) 扁金属丝铠装; b) 圆金属丝铠装; c) 双金属带铠装。 6.6.2 技术指标 6.6.2.1 铠装 单
22、芯时铠装层之下应有挤包的或绕包的内衬层,其厚度应符合本标准6.5.3或6.5.4的规定。多芯时铠装应包覆在符合本标准6.5规定的内衬层上。 6.6.2.2 隔离套 挤包隔离套的标称厚度S(以mm计)应不小于1.2mm,按式(1)计算: 6.002.0 DuYs (1) 式中: Du挤包该隔离套前的假设直径,mm。 注:计算按附录A(标准的附录)所述进行,结果按四舍五入修约到0.1mm。 6.6.2.3 铠装金属丝和铠装金属带的尺寸 铠装金属丝和铠装金属带应优先采用下列标称尺寸: DB13/T 18242013 8 圆金属丝:直径 0.8,1.25,1.6,2.0,2.5,3.15 mm; 扁金
23、属丝:厚度 0.8 mm; 钢带:厚度 0.2,0.5,0.8 mm; 铝或铝合金带:厚度 0.5,0.8 mm。 6.6.3 光电缆直径与铠装层尺寸的关系 圆铠装金属丝的标称直径和铠装金属带的标称厚度应分别不小于表3和表4规定的数值。 表3 圆铠装金属丝标称直径 铠装前假设直径/mm 铠装金属丝标称直径/mm 10 15 25 35 60 10 15 25 35 60 0.8 1.25 1.6 2.0 2.5 3.15 表4 铠装金属带标称厚度 铠装前假设直径/mm 金属带标称厚度/mm 钢带、涂漆钢带或镀锌钢带 铝或铝合金带 30 70 30 70 0.2 0.5 0.8 0.5 0.5
24、0.8 注:铠装前假设直径大于15mm的光电缆,扁金属丝的标称厚度应取0.8mm。假设直径为15mm及以下时,不应采取扁金属丝铠装。 6.6.4 圆金属丝和扁金属丝铠装 金属丝铠装应紧密,即使相邻金属丝间的间隙为最小。必要时,可在扁金属丝铠装和圆金属丝铠装外疏绕一条最小标称厚度为0.3mm的镀锌钢带。钢带厚度的的偏差应符合GB/T 12706.12008中的规定。 6.6.5 双金属带铠装 6.6.5.1 采用金属带铠装时,内衬层厚度除应按6.5规定选用外,还应同时采用包带垫层加强。如果铠装金属带厚度为0.2mm,内衬层和附加包带垫层的总厚度应按6.5的规定值再加0.5mm;如果铠装金属带厚度
25、大于0.2mm,内衬层和附加包带垫层的总厚度应按6.5的规定值再加0.8mm。 6.6.5.2 内衬层和附加包带垫层的总厚度不得小于规定值的80再减0.2mm。 6.6.5.3 如果有隔离套或挤包的内衬层并且满足6.6.2.2规定时,则不必加包带垫层。 6.6.5.4 金属带铠装应螺旋绕包两层,外层金属带的中线大致在内层包带间隙上方,包带间隙应不大于金属带宽度的50。 6.7 外护套厚度 DB13/T 18242013 9 6.7.1 若无其他规定,挤包护套标称厚度值TS(以mm计)应按式(2)计算,计算出的数值按四舍五入应修约到0.1mm: 0.1035.0 DTs (2) 式中: D挤包护
26、套前的假设直径,mm(见附录A)。 6.7.2 无铠装的光电缆和护套不直接包覆在铠装、金属屏蔽或同心导体上的光电缆,其单芯时护套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4mm,多芯时护套标称厚度不小于1.8mm。 6.7.3 护套直接包覆在铠装、金属屏蔽或同心导体上的光电缆,护套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8mm。 6.8 标志 6.8.1 产地标志和光电缆识别 光电缆应有不同于底色明显标志线、制造厂名、产品型号和额定电压的连续标志。标志线用以区分于同类别的普通电缆,厂名标志是制造厂名或商标的重复标志。标志可以用油墨印字或压印凸字在绝缘或护套上。 6.8.2 标志连续性 一个完整标志的末端与下一个标志的始端之间的距离:
27、 外护套应不超过500mm; 绝缘应不超过200mm。 6.8.3 清晰度 所有标志应清晰,并与护套粘附牢固,经过擦拭试验后应仍可辨认。 7 试验条件 7.1 环境温度 除非另有规定,试验应在环境温度(2015)下进行。 7.2 工频试验电源的频率和波形 工频试验电源的频率应在49Hz61Hz范围;波形基本上为正弦波,引用值为有效值。 8 检验项目和试验方法 8.1 标志检查 光电缆的标志应符合本标准6.8的要求,按GB/T 6995.12008中第7章进行。 8.2 结构检查 导体结构应符合GB/T 3956的要求。应在距离光电缆不少于100mm处用目力检查光电缆结构的完整性、色谱,并取样检
28、查结构尺寸。 DB13/T 18242013 10 8.3 尺寸检查 8.3.1 导体尺寸 导体尺寸应符合GB/T 3956的要求。 注1:试样要求:实心圆导体、非圆截面导体,长度应不小于100mm;绞合圆导体,长度应不小于150mm。 注2:量具要求:外径10mm及以下的应采用分度值为0.001mm的外径千分尺或数显卡尺,外径10mm以上的应采用分度值为0.02mm的游标卡尺。 8.3.2 绝缘厚度 8.3.2.1 每一段绝缘线芯测量厚度的平均值,按照四舍五入俢约到0.1mm后,应不小于规定的标称厚度,其最小测量值应不小于标称厚度的90%减去0.1mm。 8.3.2.2 超过三芯的光电缆,测
29、量的绝缘线芯数目应限制在任意三个主绝缘线芯上,或取总绝缘线芯数的10,但应选取其中大的测量数。按照GB/T 2951.112008中8.1规定的方法进行测量。 8.3.3 铠装层厚度 铠装金属丝和金属带的厚度测量值低于6.6.3中规定的标称厚度应不超过: 圆金属丝:5 扁金属丝:8 金属带:10 8.3.3.1 铠装金属丝的测量: 应使用具有两个平测头精度为0.01mm的千分尺来测量圆铠装金属丝的直径和扁铠装金属丝的厚度,圆金属丝测量应在同一截面上两个互成直角的位置上各测一次,取其平均值作为金属丝的直径。 8.3.3.2 铠装金属带的测量: 应使用具有两个直径为5mm平测头、精度为0.01mm
30、的千分尺,对于宽为40mm及以下的钢带应在宽度中央测其厚度,对于更宽的带子应在距其每一边缘20mm处测量,取其平均值作为金属带厚度。 8.3.4 外护套厚度 8.3.4.1 无铠装光电缆的非金属护套和不直接包覆在铠装、金属屏蔽或同心导体上的外护套,其厚度的最小测量值应不低于规定标称值的85%再减去0.1mm; 8.3.4.2 直接包覆在铠装、金属屏蔽或同心导体上的外护套和隔离套,其厚度的最小测量值应不低于规定标称值的80%再减去0.2mm。 8.3.4.3 按照GB/T 2951.112008中8.2规定的方法进行测量。 8.4 光纤性能 8.4.1 光纤光学和传输性能 8.4.1.1 衰减系
31、数 衰减系数应符合YD/T 901-2009中A.4.1.1中的要求,按照GB/T 15972.40-2008进行。 8.4.1.2 点不连续性 DB13/T 18242013 11 在1310nm和1550nm波长时,对一光纤连续长度不应超过0.10dB的不连续点。按照GB/T 15972.40-2008进行 8.4.1.3 色散 色散应符合YD/T 901-2009中A.4.2中的要求,按照GB/T 15972.42-2008进行。 8.4.1.4 偏振模色散; 偏振模色散应符合YD/T 901-2009中A.4.3中的要求,按照GB/T 15972.48-2008进行。 8.4.1.5
32、宏弯敏感性; 宏弯敏感性应符合GB/T 9771中的要求,按照GB/T 15972.47-2008进行。 8.4.1.6 截止波长 截止波长应符合YD/T 901-2009中A.3中的要求,按照GB/T 15972.44-2008进行。 8.4.1.7 模场直径 模场直径应符合YD/T 901-2009中A.2中的要求,按照GB/T 15972.45-2008进行。 8.4.2 光纤尺寸参数 8.4.2.1 光纤尺寸参数应符合YD/T 901-2009中A.2中的要求。 8.4.2.2 光纤试样端面应清洁、平滑、并垂直于光纤轴。试验方法见GB/T 15972.202008附录A规定的折射近场法
33、(同时适用A、B类光纤)。也可根据实验要求,采用GB/T 15972.20所述方法B、方法C或方法D进行测试,如对测量结果有疑议,采用方法C的测量结果作为仲裁依据。 8.4.3 光纤带的结构、尺寸、色谱特性 8.4.3.1 光纤带的结构、尺寸、色谱特性等性能应符合YD/T 979的要求。 8.4.3.2 按照YD/T 979光纤带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进行检验。 8.5 绝缘和护套性能 8.5.1 绝缘老化前后的机械性能 8.5.1.1 绝缘老化前后的机械性能应符合表5的要求。 DB13/T 18242013 12 表5 绝缘混合料老化前后机械性能试验要求 序号 试验项目 单位 PVC/A XLP
34、E 铜导体 其他导体 0 正常运行时导体最高温度 70 90 90 1 1.1 1.2 老化前(GB/T 2951.112008中9.1) 抗张强度,最小 断裂伸长率,最小 N/mm2% 12.5 150 12.5 200 12.5 200 2 2.1 2.1.1 2.1.2 2.1.3 空气烘箱老化后(GB/T 2951.122008中8.1) 无导体老化后 处理条件 温度 温度偏差 持续时间 抗张强度 a)老化后数值,最小 b)变化率a,最大 断裂伸长率 a)老化后数值,最小 b)变化率a,最大 h N/mm2% % % 100 2 168 12.5 25 150 25 135 3 168
35、 25 25 135 3 168 25 25 2.2 2.2.1 2.2.2 2.2.3 带铜导体老化后抗张试验 处理条件 温度 温度偏差 持续时间 抗张强度变化率最大 断裂伸长率变化率最大 h % % 150 3 168 30 30 2.3 2.3.1 2.3.2 带铜导体老化后弯曲试验b处理条件 温度 温度偏差 持续时间 试验结果 h 150 3 240 无裂纹 a变化率:老化前后得出的中间值之差值除以老化前中间值,以百分数表示。 b仅对不能进行第2.2条试验的铜导体光电缆。 8.5.1.2 按照GB/T 2951.112008中9.1规定进行取样和制备试片,并进行预处理。应在表5规定的条
36、件下按照GB/T 2951.122008中8.1的规定进行老化处理。 8.5.2 非金属护套老化前后的机械性能 8.5.2.1 非金属护套老化前后的机械性能应符合表6的要求。 8.5.2.2 无卤护套的机械性能试验结果应符合表6中ST8的要求。 DB13/T 18242013 13 表6 护套混合料老化前后机械性能试验要求 序号 试验项目 单位 ST1 ST2 ST3 ST7 ST8 1 正常运行时导体最高温度 80 90 80 90 90 2 2.1 2.2 老化前(GB/T 2951.112008中9.2) 抗张强度,最小 断裂伸长率,最小 N/mm2 %12.5 150 12.5 150
37、 10.0 300 12.5 300 9.0 125 3 3.1 3.2 3.3 空气烘箱老化后(GB/T 2951.122008中8.1) 处理条件 温度(偏差2) 持续时间 抗张强度 a)老化后数值 b)变化率a断裂伸长率 a)老化后数值 b)变化率a h N/mm2 % % % 100 168 12.5 25 150 25 100 168 12.5 25 150 25 100 240 300 110 240 300 100 168 9.4 40 100 40 a 变化率:老化前后得出的中间值之差值除以老化前中间值,以百分数表示。 注:按照GB/T 2951.112008中9.2规定进行取
38、样和制备试片,并进行预处理。应在表6规定的条件下按照GB/T 2951.122008中8.1的规定进行老化处理。8.5.3 失重试验 失重试验的试验结果应符合表7的要求。 表7 PVC护套混合料特殊性能试验要求 序号 试验项目 单位 ST1 ST2 1 1.1 1.2 空气烘箱中失重试验(GB/T 2951.322008中的8.2) 处理条件 温度(偏差2) 持续时间 最大允许失重量 h mg/cm2 100 168 1.5 2 2.1 高温压力试验(GB/T 2951.312008中的第8章) 温度(偏差2) 80 90 3 3.1 3.2 3.3 低温性能试验a(GB/T 2951.142
39、008中的第8章) 未经老化前进行试验 直径12.5mm的冷弯曲试验 温度(偏差2) 哑铃片的低温拉伸试验 温度(偏差2) 冷冲击试验 温度(偏差2) -15 -15 -15 -15 -15 -15 DB13/T 18242013 14 表7(续) 序号 试验项目 单位 ST1 ST2 4 4.1 4.2 热冲击试验(GB/T 2951.312008中的第9章) 温度(偏差3) 持续时间 h 150 1 150 1 a 因气候条件,购买方可以要求采用更低的温度。 注:应按GB/T 2951.322008中8.2规定取样并进行试验。8.5.4 收缩试验 绝缘和非金属护套的收缩性应满足表8的要求,
40、应按照GB/T 2951.132008中第10章规定取样并进行试验。 表8 绝缘和非金属护套的收缩试验要求 序号 试验项目 单位 要求 XLPE ST3 ST7 1 1.1 1.2 1.3 2 热收缩试验 处理温度 加热持续时间 标志间长度 允许最大收缩率 h mm % 1303 1 200 4 802 5 200 3 802 5 200 3 注:PE护套的收缩性应符合GB/T 12706.12008表20中的规定,应按照GB/T 2951.132008中第11章规定取样并进行试验。 8.5.5 绝缘吸水试验 试验结果应符合表9的要求。 表9 绝缘和非金属护套的吸水试验要求 序号 试验项目 单
41、位 要求 PVC/A XLPE ST8 1 1.1 1.2 1.3 吸水试验(GB/T 2951.132008第9章) 温度(偏差2) 持续时间 允许最大增量 h mg/cm270 1 a85 336 1b70 24 10 aPVC/A绝缘吸水试验采用GB/T 2951.132008中9.1规定的电气法。b 对于密度大于1g/cm3的XLPE要考虑吸水量增加大于1mg/cm2。 注:应在表9规定的条件下按照GB/T 2951.132008中第9章规定取样并进行试验。8.5.6 无卤护套的吸水试验 应在表9中ST8规定的条件下按照GB/T 2951.132008中的9.2取样并进行试验。 8.5
42、.7 高温压力试验 试验结果应符合GB/T 2951.312008第8章的要求。 DB13/T 18242013 15 表10 绝缘和非金属护套的高温试验要求 序号 试验项目 单位 要求 PVC/A ST8 1 1.1 高温压力试验(GB/T 2951.312008中第8章) 温度(偏差2) 80 80 注:应按照GB/T 2951.312008中第8章的试验方法及表10规定的试验条件进行。 8.5.8 低温性能试验 试验结果应符合GB/T 2951.142008第8章的要求。 表11 低温下PVC绝缘和护套及无卤护套性能的试验要求 序号 试验项目 单位 要求 PVC/A ST8 1 1.1
43、1.2 1.3 低温性能试验(GB/T 2951.142008中第8章) 未经老化前进行试验 直径12.5mm的冷弯曲试验 温度(偏差2) 哑铃片的低温拉伸 温度(偏差2) 低温冲击试验 温度(偏差2) -15 -15 -15 -15 -15 注:应按照GB/T 2951.142008中第8章取样并进行试验,试验温度见表7、表11中的规定。 8.5.9 热冲击试验 试验结果应符合GB/T 2951.312008第9章的要求。 表12 PVC绝缘和护套开裂试验要求 序号 试验项目 单位 要求 PVC/A 1 1.1 1.2 热冲击试验(GB/T 2951.312008中第9章) 温度(偏差2)
44、持续时间 h 150 1 注:应按照GB/T 2951.312008中第9章取样并进行试验,试验温度和加热持续时间见表7、表12中的规定。 8.5.10 碳黑含量 该试验适用于黑色聚乙烯护套,试验要求应符合GB/T 12706.12008表20中的规定。 应按照GB/T 2951.412008中第11章规定取样并进行试验。 8.6 电气性能 8.6.1 导体电阻 DB13/T 18242013 16 每根导体20时的直流电阻应不超过GB/T 39562008中规定的相应的最大值。 应按照GB/T 3048.42007的规定取样并进行试验。 8.6.2 绝缘电阻 依照GB/T 3048.5200
45、7测量值计算的体积电阻率或绝缘电阻常数应不小于表13的规定值。 表13 绝缘混合料电阻性能试验要求 序号 试验项目和条件 单位 性能要求 PVC/A XLPE 1 1.1 1.2 1.3 1.4 处理条件 浸泡温度 水中浸泡时间 最少 测试电压(直流) 充电时间 h V min 导体最高温度2 1 80500 15 2 正常运行时导体最高温度 70 90 3 3.1 3.2 体积电阻率 20时 最小 正常运行时导体最高温度 最小 cm cm 10131010 10124 4.1 4.2 绝缘电阻常数 Ki 20时 最小 正常运行时导体最高温度 最小 km km 36.7 0.037 3.67
46、注1:试验可在任何其他电气试验之前的试验样品上进行。如有必要,环境温度下的测量可在(201)下进一步证实; 注2:在每相导体与水之间,按照GB/T 3048.52007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绝缘电阻测量。 8.6.3 电压试验 8.6.3.1 例行试验时 在导体与水之间施加2.5U0+2kV(即3.5kV) 工频试验电压,保持5min,绝缘应无击穿。试验用绝缘线芯应在试验前浸入环境温度的水中至少1h,按照GB/T 3048.8的规定取样并进行试验。 8.6.3.2 型式试验时 进行4h电压试验,在导体与水之间施加4U0(即2.4kV)的工频试验电压,电压逐渐升高并持续4h,绝缘应不击穿。试验用绝缘
47、线芯应在试验前浸入环境温度的水中至少1h,按照GB/T 3048.82007的规定取样并进行试验。 8.7 成品缆环境性能 8.7.1 附加老化试验 绝缘和非金属护套老化前后的抗张强度、断裂伸长率中间值应不超过空气烘箱老化后的规定值,具体见表5、表6中的要求。 应按照GB/T 2951.122008中8.1.4规定从成品上进行取样并在空气烘箱中进行样品的老化处理。老化条件为: DB13/T 18242013 17 温度:高于光电缆运行时导体最高温度(见表5)(102); 周期:168h 。 取自老化后光电缆段试样的绝缘和护套试片,应按GB/T 2951.122008中8.1.4规定进行机械性能
48、试验。 8.7.2 热老化试验 光电缆经受热老化试验后,光电缆外套应无目力可见开裂,各部分标记完好,光纤附加衰减应不大于0.2dB/km。 将光电缆置于(1052)的环境中,240h后取出,检查光电缆各部分结构的完整性并测试光纤衰减。光纤附加衰减的初始值应在之前测量记录,光纤残余附加衰减应在导体温度恢复至不超过室温2时进行测量记录。 8.7.3 XLPE绝缘热延伸试验 试验结果应符合GB/T 12706.12008表17中XLPE绝缘的规定。 应在GB/T 12706.12008表17规定的条件下按照GB/T 2951.212008第9章的规定取样并进行试验。 8.7.4 衰减温度特性 试验参数应符合YD/T 9012009中的规定。 按照GB/T 7424.22008中规定的方法F1:温度循环。 8.7.5 渗水试验 在1m水头加在光电缆的光传输单元的截面上时,光传输单元应能阻止水纵向渗流(钢丝铠装层可不检验)。 渗水试验按照GB/T 7424.22008中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