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场竞风流,笔落千钧成大器;书山攀绝顶,胸藏万卷步青云。 2018届高三语文 考前 指导 语文卷中各板块平均用时 参考值 : ( 150分钟 ) 论述类文本阅读 3题 9分 10分钟 文学类文本阅读 3题 14分 15分钟 实用类文本阅读 3题 12分 10分钟 文言文阅读 4题 19分 20分钟 古诗鉴赏 2小题 11分 10分钟 默写 5句 5分 2分钟 语言文字运用 5题 20分 18分钟 作文 1题 60分 55分钟 机动、检查 10分钟 切记: 别在某一题上超时过多! 考试中的不良答题习惯 一、验收试卷不认真, 匆忙作答 。 二、分配时间不适当, 书写潦草 。 三、阅读题面不仔细,
2、定势思维 。 四、答题程序不熟悉, 懒打草稿 。 五、答题规范不遵循, 答非所问 。 六、自身特点不了解, 扬短掩长 。 七、检查试卷不细心, 随意修改 。 审题规范再强化 温馨寄语 读题是一种能力 。 的确如此 。 有人读题粗心 , 结果答非所问;有人从中读出了命题者的意图 , 甚至潜在提示;有人竟对题目所问浑然不知 可见读题能力的悬殊 。 如果能做到正确读题 、 审题 , 那么 , 增加的就不仅仅是几分了 审题步骤和方法 一 、 总体要求 审题不误答题工,匆忙动笔希望空。 勾圈画点审题干,咬文嚼字题细看。 不懂题意不下笔,答非所问最讳忌。 题目要求准又全,遗漏信息要扣分。 仔细读题重点抓,
3、隐含信息重点挖。 分转条件明思路,研究问题定格式。 慢审题后快作答,整理思路规范化。 二 、 具体步骤和方法 1.小声读 , 读要慢 。 拿起笔 , 逐字逐句地小声朗读 , 读得要慢 。 2.明要求 , 抓关键 。 用笔在题干中圈出 “ 题眼 ”( 关键词语 ), 用心体会题目要求 。 3.挖暗示 (提示 ), 定区间 。 大部分题目的题干都能显示答题区间 (尤其是题干中出现的原文词句之所在 ), 故要确定答题区间 。 另外 ,也有部分题目的题干有隐含信息 , 要注意挖掘 。 当然,读题的最高境界是与命题人 “ 心神相知 ” ,能知道其考查的 “ 考点 ”“ 题点 ” 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可联
4、系哪些知识储备。 三 、 小心审题六大雷区 1.字数要求 。 语文考试中关于字数的要求不仅体现在作文上 , 还体现在其他题型中 , 如语言表达 、 古代诗歌鉴赏 、 现代文阅读等 。 语言表达中的概括归纳题常有字数要求 , 有整体字数要求 , 也有每条的字数要求 , 考生要看清 。 2.用语要求 。 在语文考试中,问答题答案有时在用语 (使用某词语、短语或者句子组织答案 )上有严格要求,考生要看清。如语言表达中的提取关键信息类题目,有时命题人对关键词并未要求是两个字的词语还是三个字及以上的短语,表明没有字数要求,但有时会有明确要求。 3.角度要求 。 语文考试简答题中 , 命题人会对一些常见的
5、题型做一些角度限制 , 以显示与一般题型的区别 。 若考生不太注意 , 一律按照原有的答题样式回答 , 就会落入命题人的设题陷阱之中 。 这些限制常出现在阅读鉴赏题中 。 4.技巧要求 。 语文考试中涉及不同的表达技巧时 , 考生常常会混淆 ,如表现手法 、 修辞手法 、 表达方式 、 艺术手法 、 艺术表现等说法 。 其中艺术表现 、 艺术手法 、 艺术特色等属于表达技巧的整体要求 , 包括表现手法 、 修辞手法 、 表达方式 、 语言特色等 。 考生在解答分析鉴赏艺术特色类题目时一定要从各个层面考虑 。 表达方式包括记叙 (倒叙 、插叙等 )、 描写 、 抒情 、 议论 等 , 表现手法包
6、括虚实结合 、 正反对比 、 烘托铺垫 、 借景抒情 、 托物言志等 , 修 辞手法包括比喻 、 比拟 、 借代 、 夸张 、 排比 、 对偶 、 反复等 。 这些都不可以混淆 。 5.手段要求 。 高考对考生在阅读和鉴赏的考查要求上有筛选、整合、归纳、概括、分析、鉴赏、探究等,考生一定要看清。筛选只需要从文本中提炼出相关信息即可;整合则要求考生从不同区域提炼出信息后对信息进行加工;归纳与概括属于同一层面要求,需要在整合的基础上用更简洁的语言概括;分析需要考生在归纳、概括的基础上结合文本具体内容进行解析;而鉴赏和探究则要带有考生自己的观点。这些都属于不同的要求,马虎不得。 6.分数要求 。 分
7、值不同,答题要点数量不同。分值越高,赋分点越多。 答题规范再强化 温馨寄语 对于考试来说 , 答题无疑是最重要的 。 经过长时间的做题训练 , 想必你在答题方面已有了丰富的经验 。 不过 , 从考前这个角度说 ,进行一些答题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 下面这些内容将为你提供答题规范和基本方法的指导和帮助 。 重要答题方法 一 、 “ 关键词 ” 答题法 。 阅卷老师阅卷是 “ 采点赋分 ” , 其实是 “ 采关键词赋分 ” , 只要把答案要点中的 “ 关键词 ” 答出来 , 就能得分 。 那么 , 什么是答案中的 “ 关键词 ” 呢 ? 对于论述类文本来说 , “ 关键词 ” 就是那些点明文章观点或
8、作者观点态度的词句 。 做题时要借助这些关键词得出答案 。 对于古诗鉴赏来说, “ 关键词 ” 就是那些涉及景与情的字词。当然,具体到不同题目, “ 关键词 ” 不尽相同: 1.情感分析题, “ 关键词 ” 就是诗歌中能揭示情感的词语。 2.分析技巧题 , “ 关键词 ” 就是所用技巧的名称 。 3.形象题 , “ 关键词 ” 就是那些景物 。 对于文学类文本来说 , “ 关键词 ” 就是那些原文中能够揭示小说主题的相关词句 。 无论答哪类题目 , 都要尽量利用这些关键词句串联成句 , 形成答案 。 对于实用类文本来说 , “ 关键词 ” 就是那些原文中出现的能够表明作者观点或情感态度的相关词
9、句 。 对人物传记来说 , 这类词句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写此传记的目的与意义;对人物访谈来说 , 这类词句可以捕捉到被访问者关于某些问题的观点或态度问题 。 至于利用这些 “ 关键词 ” 组织成答案的重要性 , 则无需多说了 。 二 、 分点作答法 分点作答在古诗鉴赏和现代文阅读中被广泛运用 ,以至司空见惯了 。 可如果仔细一想:分点作答 , “ 点 ”从何来 ? 这样看来 , 就有深究的必要了 , 必须弄清“ 点从何来 ” 这一关键问题 。 1.“ 点 ” 从文本中来 。 分出的 “ 点 ” 是否正确、全面,几乎都与阅读原文的深入程度密不可分。可以说,你阅读得越全面、深入,你的答题之 “ 点
10、 ” 就越准确、全面。所以,现在考查特别强调考生对文本的细读、深读能力。 2.“ 点 ” 从题目和分值中来 。 (1)看清题目规定的答题区间 。 命题人对题目的答题区间有两种表示 。 一是指定内容 , 明确地告诉考生 ,必须按照指定的内容寻找答案 。 二是提示答案的范围 ,考生答题时 , 先要根据指定内容 , 寻找有关语句在文中的位置 , 然后根据提示的范围寻找答案 。 (2)看清题目规定的答题方向。 答题的方向多种多样,有的答题方向是明确的。凡此类题,答案往往比较单一,只要根据方向作答即可。有的则只是笼统地要求“ 简要赏析 ”“ 谈谈看法 ”“ 说出好处 ” 等。此类题答案往往包括 “ 本身
11、 ”“ 内容 ”“ 主题 ” 等若干个方面,需要全面回答。 (3)看清题目中蕴涵的答题重点 。 如诗歌鉴赏题有一小题的答题要求为: “ 诗题为 征人怨 , 通篇虽无 怨 字 , 但句句有 怨情 , 请作简要赏析 。 ” 题中蕴涵的答题要求是对每一句诗歌都要赏析 , 不可遗漏 。 (4)要揣摩题中 “ 点 ” 的数量。 有的题目 “ 点 ” 的数量比较明确,如果题中的表述是 “ 哪种 ”“ 何种 ” ,那就说明只有一种,不可答两种以上。如是 “ 哪两层 ” ,那就只能答两层,既不能多答,也不能少答。还有的是要求答 “ 哪些 ”“ 有什么 ”“ 哪几件 ” ,或者干脆没有任何具体要求,只是笼统地要
12、求答 “ 作用 ”“ 理由 ”“ 好处 ” 等,那就要根据该题的赋分并结合文本内容来揣摩有几点。 (5)因分赋点 。 一般而言 , 分值越高 , 分点越多 。 6分题至少有 3个答题点 , 4分题至少有 2个答题点 。 如果是 4分概括题 , 则可能有 4个答题点 。 3.“ 点 ” 从思考深入和全面中来 。 现在不少题目都是考查考生的思维品质 , 看思维品质是否全面 、 深刻 。 有时同一小题 , 有的考生会高出一两分 , 就是这一两分 , 说明他在思考时比别人向前多 “ 思考 ” 了那么一点 。 我们特别提倡考生答题时“ 思维 ” 往前多走一点 , 这样就可以多得一 “ 点 ” 。而且 ,
13、 如果养成了深入 、 全面思考的习惯 , 对你以后的人生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 三 、 “ 点面 ” 式答题法 “ 点面 ” 式答题法有两种 , 一种是分点 (面 )作答 ,使用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1.分点 (面 )的角度要有变化 , 不能只是相同内容的简单相加 。 2.不能随意分点,或者滥分。 有的考生为了得分,把所有能写出的点都写出来, 6分题写了 8个点,似乎在让阅卷老师做选择题。虽说老师阅卷 “ 认对不认错 ” ,但这样的答题方式会让阅卷老师产生反感,认为你缺乏基本的概括能力,因而扣分。 另一种是点面结合式,多用于概括题,题干常有“ 哪些方面 ” 等字眼,一般要先 “ 面 ” 后 “ 点
14、 ” :先写出大的方向,再在 “ 面 ” 后列出要点。 四 、 “ 总分 ” 式答题法 。 此法先总体说明 , 再具体展开 , 多用在对文本的整体分析说明上 , 有时探究题也采用这种答题法 。 五 、 “ 由实到虚 ” 式答题法 。 此法多用于分析词语 、 句子的丰富含意上 , 先答出其实指意思 , 后答出其包含的思想情感 。 有时意蕴探究题也采用这种方法:具体事件所含意蕴 事件中的人所体现的意蕴 事件中的物所体现的意蕴 。 答题基本要求 答题 总体要求 1.要点要联系文本 。 语文考试中不少答案的正确性需要在上下文中得到验证 。 如对于文言实词的辨析 , 考生一定要将选项带入 , 结合上下文
15、去分析 、 比较 。 还有文言文阅读和论述类文本阅读中的内容辨析题 , 考生可将选项中的要点与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对 , 看是否一致 。 2.组织答案要分点 , 结构清晰不重复 考生在答题时 , 一定要树立得分点意识 。 如古代诗歌鉴赏 , 2分题往往是一个要点 , 3分题可能是三个小点 , 4分题应该是两个大点 , 6分题就是三个大点 。 现代文阅读同样如此 。 3.专业术语很重要 语文考试回答问题时往往有固定的模式 , 考生不可以想当然地用未经推敲的用语随意回答 , 因为这样很难答到点子上 。 所以考生需要对一些专业术语非常熟悉 , 如主要的表达技巧 , 古代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情感主旨 , 文
16、章的结构特点 、 语言特色用语等 。 4.答案内容要具体 。 考生在回答问题时一定要规范 , 一般而言 , 要先明确答案要点 , 然后联系具体文本内容分析 。 如回答文章开头一段的作用时 , 考生要先明确要点 , 点明题意 ,引起下文;然后联系文本具体内容加以阐述 。 5.语言要简洁通顺 , 切忌啰唆无要领 。 不少考生在答题时常常随意性较大 , 答案前后重复 ,且语病较多 , 要点不全 。 这样 , 虽然写了不少 , 但往往只答对一点甚至一点都未涉及 。 因此 , 考生在答题时一定要有简洁精练 、 杜绝病句的意识 , 一句话能交代到位就不要再写第二句 , 具体组织答案时一定要注意语言的条理性
17、 。 答题 具体规范 1.有效组织答案语言 。 (1)紧扣题意 , 选用恰当的句子 , 选取适宜的角度作答 , 即如何问就如何答 , 使 “ 答 ” 与 “ 问 ” 有直接的关联性 。 不宜一字不差地摘录原文 , 而应紧扣题干要求 , 对准文中有效信息 , 将题干要求与文中的已知信息重新进行组合 , 使之成为全面 、 凝练 、 流畅而切合要求的答案 。 (2)善于利用文中的重要词句 。 答案中涉及的关键词语 、 句子往往就在原文中 , 应抓住这些重要词句 , 进行有效的提取 、 剪辑 、 重组 , 如果弃文中重要词句不用 , 完全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 绝对是不可取的 。 (3)需要高度概括的题
18、目 , 解答时首先要整合文中相关信息 , 在原文中找出相关段落所传达的信息的共同点 , 然后利用文中附着信息共同点的具体的 、 形象化的语句 , 把它们转换成概括性的语言 , 即为所需答案 。 (4)在草稿上列出答案要点,并反复推敲,仔细润色,再将答案写到答卷上,力求内容完整,卷面整洁,以便获得较高的 “ 印象分 ” 。 2.合理组织答案 。 (1)加上序号 。 因为答题包含有几个要点 , 加上序号就既有助于自己掌控 , 也有利于阅卷老师量分;如果在序号前记得空 1 2个字格 , 会更方便阅卷老师迅速了解答题要点 , 获得良好印象 。 (2)排好顺序。 如果遇到思考结果超过预定数量答题要点且又
19、难以定夺的情况,要注意排序,将所列要点中最重要的最切合题意的部分先行写上。 (3)分行回答。 如果题干要求中包括两个以上需要回答的要点,应采用分行回答的方式,将每个要点隔开,这样既不会遗漏要点,也能给老师好的印象。 (4)不出题框 。 高考是网上阅卷 , 考卷都要扫描 , 再划块批阅 , 如果不遵守答题框线的限制 , 很容易因显示限制而造成损失 。 (5)控制字数 (篇幅 )。 注意答题语言的简洁,应在画线区域内完成答题。不加节制甚至挤占框 (行 )内空白处,不仅容易让人反感,也很容易因看不清楚而使阅卷人漏判得分要点。特别是有字数规定的试题,更要注意严格遵照 (要看清是对每个要点的字数要求,还
20、是对总体答题字数的限定 )。当然,也要防止另一种极端 苟简 (过于简略 ),因为这样会让人怀疑你的答题态度和理解深度。 各类题型的应考策略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整体阅读方略:作阅读标志,“不动笔墨不读书”。 1、 注重整体阅读 , 说明性的文字 抓住基本概念以及对基本概念解释的文字; 议论性的文字 抓住基本观点以及对观点阐述的文字。 2、 标示 文章中 揭示主旨的句子 、揭示文章结构的句子,并用笔划出 指称代词、关联词、标志词 。 3、阅读题目, 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区域 。文章内容与题目相互应证,辨别正误。 解题技巧: 1理解文章中有特定含义词语或句子的意义,答题时既要注意文章中与备选答案相对应的句子,注意两者的细微差别 ,同时“ 瞻前顾后 ”, 整体把握 相关信息。 指称代词,要由近及远,找指代内容。 2对文章相关信息的 筛选 。要留意选项的“ 主观臆断、随意夸大、牵强附会、无中生有、违背常理、以偏概全、偷梁换柱 ”等。 3根据文章所提供的信息做出 合理推断 ,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是一个有一定难度的考点,我们有必要把具体内容阅读、相关知识和推断的基本方法等结合起来。一定要读懂全文,掌握主要内容,做题才会有一定的准确性。其次要发现文中的隐含信息,特别注意作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