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03.080 A 12 DB13 河 北 省 地 方 标 准 DB 13/T 21122014 红色旅游景区(点)评定指南 Standard Guide for Evaluating the Red Tourism Scenic Spots 2014 - 12 - 24 发布 2015 - 01 - 15 实施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DB13/T 21122014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河北省旅游研究会、河北省标准化研究院提出。 本标准由河北省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河北省旅
2、游研究会、河北省标准化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海生、张葳、路源、陈胜、杨春生、郑瑞爽、从佳琦、龚玥芳、聂学东、蒋清文。 DB13/T 21122014 II 引 言 红色旅游景区(点)评定指南主要是为红色旅游景区在功能发挥、服务提升、资源保护上提供量化依据。 发展红色旅游,对红色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红色文化遗产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本标准旨在为红色旅游景区(点)实施标准化建设提供依据和技术规范,确定评定红色旅游景区(点)的基础指标及细分指标。 DB13/T 21122014 1 红色旅游景区(点)评定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红色旅游景区(点)评定的术语和定义、总则、评定模型。 本标
3、准适用于对红色旅游景区(点)进行管理、考核和评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0001.1 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GB 16153 饭馆(餐厅)卫生标准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T 15971 导游服务规范 LB/T 002 旅游汽车服务质量 SB/T 10421 农家乐经营服务规范 DB13/T 1614 红色旅游景
4、区(点)服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红色旅游资源 revolutionary tourism resources 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涵盖自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百折不挠抵御外族侵略的历史遗迹、遗址,及其所承载的革命文化、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 3.2 资源完整性 (integrity of tourism resources ) 旅游资源在结构和形态方面的完整程度或残缺损坏程度。 注1:资源完整性是旅游资源价值的外在表现,是旅游资源价值评价的重要因素。 注2:旅游资源在结构和形态上保持的越完整,则其观赏价值、艺术
5、价值、科学价值等越高,其旅游功能也就越丰富。 4 总则 DB13/T 21122014 2 4.1 红色旅游景区(点)建设应遵循社会效益兼顾经济效益的原则,从资源价值和文化挖掘、景区设施建设和服务提供、开发效果等方面进行定性定量。 4.2 本标准将红色资源、景区服务、建设效果作为基础指标,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二级分类,再细分成三级指标,逐级构建红色旅游景区(点)评定模型。 4.3 对红色资源基础指标从红色资源的价值、红色文化、红色资源的保护三个二级指标分类。 4.4 对景区服务基础指标从景区规划、景区游览的服务提供、景区管理的服务支撑、景区环境的服务保障四个二级指标分类。 4.5 对建设效果基础指
6、标从政治影响、文化传承、经济带动和民生发展四个二级指标分类。 4.6 开展红色旅游景区(点)评定工作可在此模型基础上,进一步细分、量化,确定评分权重。 5 评定模型指标 5.1 红色资源 5.1.1 资源价值 5.1.1.1 资源影响力 景区所承载的革命事件在历史进程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涵盖: a) 历史作用:有承载历史事件的载体,能准确和完整反映革命精神、革命文化和革命事迹,有明确记载; b) 当代价值:具有教育和传承价值,能够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进步 。 5.1.1.2 客观真实性 强调旅游客体的真实性,按照景区(点)所承载历史事件的本来面目(最初的、
7、真实的、独特的性态)进行资源发掘,不加主观偏见。主要涵盖: a) 物质文化真实性:景区(点)历史遗址、古建筑的历史久远性、合理的古建筑规模、区域内视野所触及范围风貌基本一致,视觉环境良好; b) 行为文化真实性:原居民的生活方式、传统习俗和生活状态保留完整。布展、风俗表演能反映真实的成分,表演的曲目和舞蹈的动作都反映着当地人的生产生活; c) 精神文化真实性:景区(点)独特的人文环境,包括宗教信仰、宗法礼制、血缘地缘、民族精神等,通过一定的物质形态和行为活动能够真实地表现出来。 5.1.1.3 资源完整性 景区红色旅游资源在结构和形态方面保存完整,无残缺损坏。主要涵盖: a) 结构完整性:景区
8、(点)红色旅游资源种类、数量和质量的组合状况良好,其与人文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协调共生,能够表现一定的历史风貌,资源分布空间结构清晰,资源禀赋良好,资源开发内涵和延伸兼顾,资源利用可持续; b) 形态完整性:景区(点)红色旅游资源的表现形式符合相应的历史条件,能够表现一定的历史风貌,资源开发和规划以史为线、以物为本、脉络清晰。 DB13/T 21122014 3 5.1.1.4 内容完整性 景区红色文化在传承、保存和传播的过程中,内容完整,无篡改。主要涵盖: a) 全面准确反映历史事件和历史进程,客观实际反映历史本来面貌,能够激发爱国情怀,传承优秀文化; b) 杜绝绯闻、传闻和不健康封建迷信等内
9、容,不应有损党和国家形象的内容。 5.1.2 红色文化建设 5.1.2.1 文化主题 通过对景区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景区的历史作用开发设计相应的一个或多个主题的红色旅游产品,有自身特色,与地方文化和谐,连贯统一、完整系统。 5.1.2.2 文化产品 旅游产品开发设计结合景区(点)自身的资源条件,将红色主题文化渗透到景区食住行游娱购的各个环节,旅游活动具有参与性。适度开发红色文化相关的附加主题文化产品。 5.1.2.3 文化氛围 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时置身于红色文化主题环境,景区的人工建筑符合景区的主题文化,在其外观形式上能有效地展现主题。景区建筑与周边自然环境协调,场景布置(景区的装饰物、色彩、
10、灯光、背景音乐、气味以及员工的服装等要素)能够烘托主题。 5.1.3 红色资源保护 5.1.3.1 有形资源保护 景区内可见的能被开发利用的自然的和人文的各种资源保存状态良好,无人为破坏。包括可移动红色旅游资源和不可移动红色旅游资源。有形资源保护主要包括: a) 规划保护:保护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保护规划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正确处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景区建设、经济发展的关系,达到既保护文物和资源的风貌特色,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又有利于景区建设和发展的目的; b) 保护措施:整体保护,保持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和空间尺度,不改变与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观环境。革命遗址遗迹、领袖旧居,
11、以及各类纪念馆、博物馆、纪念碑、烈士陵园等不可移动或体量较大以群体形式遗存的文物本体有明确的保护范围和保护措施。革命人士使用过或相关的实物、文献、手稿和图书资料等可移动资源保护措施完善; c) 档案建设:摸清底数,加强档案建设工作。藏品征集制度规范,馆藏文物的保护严格遵守国家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文物入藏手续齐全,背景信息、资料完整,记录规范、档案要素完备; d) 环境治理:保护景区整体格局和风貌,保护历史建筑与传统空间,文物本体周边无超高度或体量过大的障碍建筑,历史肌理明晰,整体环境优美。景区建筑物的体量、高度、色彩、造型与景观相协调;出入口主体建筑风格协调,与景观环境相一致;周边建筑物与景
12、观风格协调,或具有一定的缓冲区域、隔离带; e) 建筑修缮:基于原真性和最少干预原则,意象保护与物象保护兼顾,屋架复原技术、结构改建加固关键施工技术和瓦作工程技术充分尊重原有材料,修复部分融入文物遗址的历史信息之中,与其原有的历史信息构成一个整体一同被延续; f) 设施改造: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改善景区(点)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居住环境。 DB13/T 21122014 4 5.1.3.2 无形资源保护 在革命历史时期由人民创造的各种精神文化所衍生出来的非物质性的反映特定历史时期人类生存方式,表现人们的观念、信仰、兴趣、行为、习惯等旅游资源传承完整。无形资源保护主要包括: a) 宣传
13、引导:在游览过程及展陈讲解中介绍景区(点)无形资源的现状、传承、发展、保护等情况,唤起更多群众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 b) 建立档案和相关数据库:普查工作细致,家底清晰,对景区(点)所承载的红色文学、红色故事、红色歌曲、红色制度等无形资源认定、记录、建档工作完备; c) 自我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生产协调发展能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输出能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神内蕴保留状况、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物保存状况完好; d) 传承发展:保持无形资源的原貌以及挖掘的深度、广度; e) 代表性传承人保护:做好传承人的普查和挖掘工作。 5.2 服务产品 5.2.1 景区规划 5.2.1.1 总则 对景
14、区(点)各项旅游要素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保护、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红色旅游景区(点),使其发挥多种功能和作用。 5.2.1.2 规划内容 有五年内编制实施的符合景区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规划,专项规划。 5.2.1.3 制定过程 景区规划由正规的有资质的规划编制单位承担,有委托书或协议书,编制中期有论证会,终审有专家评审意见。 5.2.1.4 规划实施 经立项和审批后,景区建设与资源开发严格按照规划实施并根据景区发展及时调规。 5.2.1.5 规划衔接 景区规划应与其他规划衔接(如城市规划、土地规划、环境规划),无非法占地、破坏环境等问题。 5.2.2 服务提供 5.2.2.1 游览 景区(点)为旅
15、游者提供的引导、游览线路规划、展陈、旅游体验等旅游活动服务。主要涵盖: a) 游客中心位置合理,规模适度,设施齐全,为游客提供信息咨询、游程安排、讲解、休息等旅游设施和服务; b) 各种引导标识(全景牌、导览图、标识牌、景观介绍牌等)造型与景观环境相协调。标识牌和景观介绍牌设置合理; c) 公众信息资料(如专著、读物、画册、音像制品、导游图和导游材料等)特色突出,品种齐全,内容丰富,制作良好,适时更新。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的设置合理,设计精美,有特色,有艺术感,符合GB/T 10001.1的规定; DB13/T 21122014 5 d) 导游员(讲解员)持证上岗,人数及语种能满足游客需要。普通话
16、达标率100%; e) 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的设置合理,设计精美,特色突出,有艺术感和文化气息,符合GB/T10001.1的规定; f) 游客公共休息设施布局合理,数量充足,设计精美,特色突出,有艺术感和文化气息; g) 游览线路规划有鲜明的阶段性和空间序列变化的节奏感,能为游客提供具有文化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游览活动; h) 展陈方式灵活多样,展陈内容丰富、教育性强; i) 体验项目设计主题统一、明确,情节、场景、角色和表演安排有序。服务人员在体验项目中与游客实时互动,体验进程控制合理。 5.2.2.2 讲解 5.2.2.2.1 在景区景点游览中能够依据旅游者要求提供导游讲解服务,解答旅游者的疑
17、问,给旅游者必要的安全提示和帮助,向旅游者宣传环境保护和文物保护知识等。 5.2.2.2.2 讲解员围绕景区历史事件做好知识储备以及接待前的准备工作。 5.2.2.2.3 有系统完整的导游词、解说词,主题明确有针对性,强调个性化,服务质量符合GB/T15971的相关要求。讲解内容真实,语言准确,观点鲜明,结构完整,情感生动,灵活表达对展陈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5.2.2.2.4 讲解手段多元化,史物结合,借助教具,采用技术设备等科技手段展示充实讲解内容。 5.2.2.3 购物 购物场所布局合理,环境整洁,建筑造型、色彩、材质有特色,与环境协调。旅游商品种类丰富,红色文化特色突出。 5.2.2.4
18、 交通 可进入性好。交通设施完善,进出便捷。区内游览(参观)路线或航道布局合理、顺畅,与观赏内容联结度高。 5.2.2.5 邮电 提供邮政及邮政纪念服务,通讯设施布局合理,能接收手提电话信号。出入口及游人集中场所设有公用电话,具备国际、国内直拨功能。 5.2.2.6 卫生 卫生要求包括: a) 环境整洁,无污水、污物,无乱建、乱堆、乱放现象,建筑物及各种设施设备无剥落、无污垢,空气清新、无异味; b) 公共厕所、垃圾箱布局合理,数量能满足需要,标识醒目美观,与环境相协调。垃圾箱分类设置,日产日清; c) 食品卫生符合国家规定,餐饮服务配备消毒设施,不应使用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一次性餐具。 5.2.
19、2.7 环境 环境要求包括: DB13/T 21122014 6 a) 环境氛围优良,植物与景观配置得当; b) 空气质量达GB 3095-2012的一级标准,噪声质量达到GB 3096-2008的一类标准,地面水环境质量达到GB 3838的规定,污水排放达到GB 8978的规定; c) 科学管理游客容量。建筑布局合理,建筑物体量、高度、色彩、造型与景观相协调。出入口主体建筑格调突出,并烘托景观及环境。周边建筑物与景观格调协调,或具有一定的缓冲区域; d) 区内各项设施设备符合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要求,不造成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不破坏旅游资源和游览气氛。 5.2.3 服务支撑 5.2.3.1 人
20、员配置 合理配备服务人员与管理人员,实现人力资源与其他物力、财力资源的有效结合。人员配置符合以下要求: a) 专业讲解员队伍规模、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性别结构合理,管理人员配备合理,高级管理人员均应具备大学以上文化程度; b) 有稳定的专职、兼职、志愿者讲解员队伍,导游员(讲解员)均应具备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大专以上不少于40。讲解人员符合DB13/T 1614的有关要求; c) 景区质量管理体系所需岗位及人员配备齐全,有专门人员负责游客投诉处理与满意度测评。 5.2.3.2 设施设备 设施设备符合以下要求: a) 陈列和展览的策划、设计应符合红色旅游景区(点)的红色文化内涵,设计方案应由专
21、业资质技术单位承担,并按程序报有关部门审核批准; b) 体验设施围绕红色文化主题,根据会议学术体验、生活体验、模拟体验、拓展体验的实际需要,建设体验设施; c) 接待、保护、经营、安全、卫生等配套设施符合景区(点)规模和游客流量需求,并进行定期管理,建立检查、维护、保养、修缮、更换等制度。 5.2.3.3 资金保障 景区景点旅游企业对可支配的资源和生产要素进行运筹、谋划和优化配置,以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本增值。资金保障符合以下要求: a) 各级政府用于支持红色旅游景区发展的专项资金台账健全,专款专用,账目明晰; b) 鼓励民营资本投资红色旅游景区; c) 红色旅游与当地观光旅游、文化旅游、乡村旅游
22、、休闲旅游等不同旅游产品融合开发的部分旅游收入作为发展基金,保障景区的正常运营与持续发展。 5.2.4 服务保障 5.2.4.1 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包括: a) 资源安全:在景区(点)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可以获得稳定的旅游资源供给,同时旅游资源赖以依存的生态系统处于良好的或不会遭受不可恢复破坏的状态。既指旅游资源在数量、质量、结构和功能上保证持续、稳定的供给,也指人们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能保证旅游资源所依赖的生态系统不被破坏。包括自然资源安全和人文旅游资源安全两个范畴。景区(点)环DB13/T 21122014 7 境容量合理,国家级文物本体可采用领票参观等门票政策控制游客量。对重要文物藏
23、品进行安全投保; b) 游览安全:旅游者在景区游览过程中不受各类安全问题困扰和威胁,从而免于承受身心压力、伤害或财产损失。游览、体验设备设施安全保障措施健全有效;交通工具、机电等设备完好并定期检修,无超期使用现象。员工熟悉安全操作规范。消防、防盗、救护等设备齐全、完好、有效。区内道路危险地段标志明显,防护设施有效,安全警告标志齐全、醒目、规范; c) 安全管理制度:有安全管理机构与人员,制度健全,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有预先评估,有突发事件处理预案,事故处理档案记录完整、准确。认真执行公安、交通、劳动、质监、旅游等有关部门制定和颁布的各项安全法规,关注员工的职业健康,近3年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24、5.2.4.2 游客服务管理 游客服务管理包括: a) 游客接待制度健全,各接待环节协调有序;服务人员着装整齐,态度热情,服务优良; b) 有完善的监控系统对游览项目进行实时监控,测算游客容量并实时监控,保证游客的人身安全,及时处置突发事件; c) 投诉制度健全,人员、设备落实,投诉处理及时、妥善,档案记录完整; d) 建立游客意见征询和满意度测评制度,结合不同季节、节假日、大型活动等情况开展策划征询和测评,安排专人负责实施。 5.2.4.3 内部管理 5.2.4.3.1 景区(点)根据管理的基本职能和旅游景区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各种资源的配置和各种关系的协调,通过系统的流程
25、去评估游客行为对旅游地资源环境造成的各种影响,提出相应的管理和保护措施建议,使游客活动影响处于可控制的范围之内。 5.2.4.3.2 每年从业管理人员培训率80%以上,培训机构、制度明确,人员、经费落实,业务培训全面,效果良好,上岗人员培训合格率达100。 5.2.4.3.3 建立持续改进的工作机制,定期总结工作中的方法、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推广应用,对规范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提出修订规范的建议,在不断完善规范中改进和提升服务质量。 5.3 建设效果 5.3.1 政治工程 5.3.1.1 宣传效果 红色旅游景区应围绕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发挥政治工程的作
26、用。 通过游览参观展示景区的革命精神,革命文化和革命事迹,激发游客的爱国主义情怀,用红色旅游资源开展广泛的社会宣传,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5.3.1.2 教育效果 景区(点)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作用,使游览者(参观者)认同宣传内容,激发其政治热情,坚定其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信念,提升政治素养,改变其认知和价值观。 景区(点)充分发挥社会教育功能,与机关、学校、企业、部队、社区等开展长期共建共育活动,定期组织红色文化主题教育、学术研讨。 DB13/T 21122014 8 5.3.2 文化工程 5.3.2.1 传承发扬 通过对资源的挖掘整合,能继承和传承革命精神、革命事迹和革命文化,成为
27、弘扬社会主义优秀文化的主要阵地和载体。 5.3.2.2 丰富繁荣 红色旅游资源是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主要源泉,围绕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丰富内涵,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弘扬优秀文化。 5.3.2.3 与时俱进 景区(点)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符合生产力发展的方向,符合时代发展趋势,围绕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内容与时代同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5.3.3 经济工程 5.3.3.1 地区经济增长 景区(点)红色旅游发展对国民经济有利,促进了当地区域经济发展,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落实,区域人均收入有了较大提升,景区能持续发展。 5.3.3.2 产业融合发展 景区(
28、点)红色旅游与当地民俗游、生态游、乡村游整合开发,形成了叠加吸引力,提高了接待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带动商贸服务业、交通电信、城乡建设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5.3.4 民生工程 5.3.4.1 扩大地区就业 景区(点)带动当地合理发展“农家乐”等旅游项目,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就业机会,惠及居民生活,使其享受到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利益分配。 5.3.4.2 基础设施提质 为景区(点)提供服务的基本设施,如铁路、公路、运河、港口、桥梁、机场、电力、邮电、煤气、供水、排水等设施依据景区(点)发展需求得到改善,旅游区可进入性增强,参观游览的安全性和舒适度提高。 5.3.4.3 文物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 摸清家底,
29、夯实景区(点)文物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基础;采用多种征集方式,提高文物数量和质量;防止和控制自然因素对文物的损坏,做好预防性保护工作;景区(点)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协调一致,将文物资源的开发利用融入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使文化保护的成果惠及人民。 6 评定指标体系 红色旅游景区(点)评定指标体系结构见表1。 DB13/T 21122014 9 表1 红色旅游景区(点)评定模型结构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红色资源 资源价值 资源影响力 客观真实性 资源完整性 内容完整性 文化建设 文化主题 文化产品 文化氛围 资源保护 有形资源保护 无形资源保护 服务产品 景区规划 规划内容 规划过程 规划实施 规划衔接 服务提供 游览 讲解 购物 交通 邮电 卫生 环境 服务能力 人员配置 设施设备 资金保障 服务保障 安全管理 游客管理 内部管理 DB13/T 21122014 10 表1(续)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建设效果 政治工程 宣传效果 教育效果 文化工程 传承发扬 丰富繁荣 与时俱进 经济工程 地区经济增长 产业融合发展 民生工程 扩大地区就业 基础设施提质 文物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 _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