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民版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概括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具体史料的分析,使学生在分析、比较、概括中去探究问题,思考问题,从而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能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的进程的认识及客观全面的评价,认识到君主专制制度的积弊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的重要原因,初步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教学重点】:内阁制度的形成;军机处; 清朝的边疆政策。 【教学难点】:君主专制制度的评价及其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的阻碍。 【教学
2、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提问: “大一统 ”的君主专制制度形成于从何时?在演进与强化的过程中包括着几对基本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在明以前的封建历史进程中,统治者是怎样逐步解决这两对矛盾的?(学生结合学过史实加以归纳)。由此导入新课,说明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得到进一步强化,并达到顶峰,这表明中国政治制度的成熟,同时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也预示着封建社会渐趋衰落。 二、讲授新课: (一)、内阁制度的形成 (明) 1、 朱元璋废丞相 ( 1)原因 结合课本学习思考 “朱元璋为什么要废丞相职位? ” 到明朝,为一劳永逸的解决相权与君权之间的矛盾,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请同
3、学们阅读课文第一子目第一自然段和教材十七页的资料卡片,分析朱元璋废除丞相的原因。注意从多方面去寻找答案。 展示材料: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一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君臣即对劾奏,处以重刑。 摘自明太祖实录 结合材料,请学生思考:明太祖所言罢相的理由有哪些?其罢相后所设机构有何特点? 师:他认为设置丞相是秦讯速灭亡的原因;认为各朝丞相多是专权乱政的小人;当然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在于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当朱元璋
4、废除了丞相制度以后,对明朝的政治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2.内容 永久性废除丞相,六部直属皇帝 3.废除丞相制度的影响 师:首先朱元璋的目的达到了没有呢? 生:达到了。 师:对,最终废除丞相制度以后,朝廷政务集于一身,总揽于上,达到了高度集权的目的 (解决了相权与皇权的矛盾,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但与此同时,也造成了繁杂的政务集于皇帝一身的弊端,皇帝精力不够,影响办事效率。朱元璋自己用一首诗表明了他废除丞相制度之后的真实处境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三丈犹披被。课文中也有史实说明,朱元璋一天要批阅两百多份奏章。我们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好比语文老师改作文一样。你们一个班五
5、十多个人的作文让老师改一天也会觉得筋疲力尽了,更何况是国家大事的臣下奏章。朱元璋属于典型的没事儿给自己找麻烦的 (二)内阁制度的形成 师:朱元璋自己可以不要命的干 ,但他儿子觉得不行,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太玩命了迟早得累死。于是明成祖朱棣给自己找了些秘书,在当年叫做文渊阁大学士。朱棣的秘书处就是当年的内阁。 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从明成祖朱棣开始,内阁的权力和地位经过了一个逐渐提升和扩张的过程。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从明成祖参预机要事务开始,明宣宗时期获得了票拟权。因为内阁大臣没有批阅奏章的权力,所以就把他们看了奏章之后的意见用一张纸写下来,贴在奏章上,上交皇帝,叫做票拟。皇帝用红字进行批示
6、,叫做批红。到明朝中后期,由于明世宗朱厚熜和明神宗朱翊钧数十年不上朝,大臣不 得见。内阁首辅遂篡取大权。 有同学可能就要问了,这内阁首辅岂不是跟宰相一样了么,老师可以肯定的回答你们,内阁首辅不是宰相,在课文中有更加细致的阐述,我请同学找出课文中关于内阁地位的阐述。 生: 师:内阁制度肯定是不同于宰相制度的。首先,内阁是皇帝为加强专制而建立的政治机构,它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其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 其次内阁只是皇帝 的侍从咨询机构,本身并无决策权。虽有内阁大学士大权在握的现象发生,但其权力并不来自于制度及职位,而来自于皇帝个人的信任,一旦失
7、宠,地位便会一落千丈。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师:内阁制度的设立,标志着专制皇权的进一步加强,它是明朝君主专制加强的产物,加强了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君主对全国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不可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但有句话叫绝对的权力带来绝对的腐败。明朝政治黑暗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皇权专制,并且宦官参政,控制内阁。 师:风水轮流转,转到了爱新觉罗家,作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政权 ,清王朝在加强君主专制方面继承了明王朝的衣钵,并且青出于蓝。在雍正年间,为了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始设军机房,不久改名军机处。从此,军机处便成为了清王朝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3、特点:高、简、密、速
8、。 师:军机处与以往中枢机构相比,具有一下的一些特点。 ( 1)高,就是皇帝高度集权。军机大臣均由钦定,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因而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在军机处中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的作用只是上传下达。) ( 2)简,就是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无吏。军机处全部办事人员至多不过三四 十人。 ( 3)密,就是政治决策封闭性特征非常明显。军机处地处内廷,外界干扰少,外官不得擅入,皇帝召见军机大臣时,连太监都不得在侧。 ( 4)速,就是办事效率高。皇帝关于军国要务的旨意由大臣、章京随时办理,而且当日事必须当日毕;又有“廷寄”制度,由军机处交兵部直接发出,或采取日行三百里的“马上
9、飞递”,或注明行四、五、六百里,减少了很多中间环节,加快了办事速度。 师:除设立军机处意外,清王朝还实行了密折制度,即地方官员可以越过上一级官员,直接向皇帝上书。通过这种措施加强皇帝对地方行政的控制,中央的政治权力因而更为 集中 .如此一来 ,明显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但是另一个方面地方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越来越受到压抑。 三、清朝的边疆政策 从客观的角度来说 ,清王朝与中国社会以往各个汉民族建立的王朝相比 ,都不算逊色的 .特别是其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所做的贡献方面 ,清王朝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 ,奠定了近代中国的基本版图 .从秦王朝开始我们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历代中央政府在处理地方少
10、数民族事务上采取的方针不尽相同 .清朝的民族政策基本上是成功的 .同学们请根据课文找出清朝的边疆政策是采取的什么基本原则 ? 生 :(一)基本原则 1、尊重各民族 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 2、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 师 :老师在此举例说明 ,作为中国历代中央王朝心腹大患的北方蒙古高原 ,自秦始皇以来从未真正有效的消除过来自北方的威胁 .直到清朝 ,长城才失去了其存在的军事价值 .这得益于清朝实行的满蒙联姻政策 .清朝的公主、郡主基本上都是嫁到蒙古各部。 (二)措施 首先,设置了理藩院,作为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地位与六部相同。 ( 2)职权:起初
11、只是管理蒙古事务,后来也负责新疆和西藏的行政、赋税、兵刑、户口、宗教等事务。 2、重视边疆地 区的交通建设和军事防卫。 3、改土归流 ( 1)含义:废除土司实行流官统治的政治措施。 ( 2)过程:明代,开始;清代特别是雍正年间,大规模实行。 ( 3)结果:乾隆时期,大部分土司被废,改为流官统治,大大强化了中央政府的统治。 四、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一)特点 明朝废除丞相,权归六部,设立内阁制,进行特务统治,使君主权利大大加强;清朝设立军机处,推行密折制,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同时大兴文字狱极力控制思想。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和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 (二)影响 1、积极方面:在维护国家统一、防止分 裂割据、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2、消极方面: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导致地方的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越来越受到压抑;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束缚了社会生产力,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把握这点消极影响)绝对的君主专制,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性和随意性,难免出现失误;也使大小官吏只能唯上是从,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又造成官僚机构膨胀,从而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 本 章小结:几个重要问题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