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农村小学教师现状分析与 建议 下港镇教育办公室 李永平 小学 教育 是 整个教育的初始阶段,是教育的奠基工程,只有基础牢固了,楼房才会建得高大、雄伟。 那么,我们的农村 小学教师现状到底是怎样的?他们能不能承担起打下坚实基础的重任?带着这些问题,对 我 镇 农村 小学教师师资队伍的现状进行了调查 。 在倍受关注的农村弱势群体中,小学教师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群体。在多数人看来,教师是一个令人感到幸福、满足的职业:“工作稳定,环境单纯,假期多”。然而,在社会变革和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农村小学教师已成为 一个饱含清苦酸楚、面临生存窘况的群体,他们的生存状态直接关系到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关系到广大农村孩
2、子的受教育状况。关注、改善其生存、生活状态,无疑是农村教育发展最大的期待和寄托。 一、农村小学教师现状 整体素质不高。 在农村小学教师中普遍存在结构不优,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 下港镇 骨干教师缺乏:市级骨干教师仅占教师总数 4.6%;年龄结构老化: 46 岁以上教师占 48.3%,31-45 岁教师占 23.3%, 30 岁以下教师占 28.4%;学历层次不高:大专以上教师 (多数 为自考、函授等成人教育学历 )占 30.9%,中专学历占 66.7%,其中近半数为民师毕业,高中及以下学历占 2.4%;学科、专业单一:语文、数学专任教师占绝大多数,其他学科专任教师几乎没有。全 镇 教师中仅有 3
3、 人是体育专业毕业。音、体、美、英语、信息技术、科学等专业教师十分紧缺。 工作负担重。 目前在 定点 小学教师课时数普遍为 16-20 节/周,村小及教学点教师大都在 20 节以上,大多数教师跨科目、跨年级任课, 较 远教学点实行包班上课,有的要负责两个班。此外,还要承担个别辅导、家访等工作。新课改的培训、教研日活动有时占用双休日。大部分教师反映自己每日累计工作时间在 10 小时以上。 专业化发展不足。 在提倡终身学习、“教师是一股源源不断的泉水”的时代,农村小学教师不管有没有“一桶水”,一用数十年。历史原因造成了中、老年教师的文化专业素质普遍偏低,继续教育的不足又导致了其思想观念和业务技能的
4、落后,有些老年教师实际上只是识字的农民,知识更新程度慢,信息技术素养差,教学、科研等业务素质低,课堂教学方式单一、手段落后,效率不高。究其因:一是培训目标被歪曲。尽管教师有自我提高发展的愿望,职称评定中的论文、外语、计算机等“硬性规定”,成了人事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教师继续教育的目标。为不影响晋职加薪 ,教师参训率达到了 100%。但买一本书,参加一次考试,一年花费百元到数百元不等(完全由教师承担),教师的反应是“费时费力还费银子”,“权力部门的变相创收”,挫伤农村教师继续学习的积极性。 二 是学习渠道单一。专业培训、网络学习、报告讲座以及学术会议,一般 老 教师难于企及,平时学习渠道以自学
5、、同行交流为主。节省费用、工学矛盾相对缓解的学历提高于是成为一枝独秀。在调查中, 30 岁以下教师参加自考或函授的占 100%,有的还同时兼顾等级考试,但普遍存在学非所教,都为职称、文凭而学。 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受内部流动体制(如城 乡)不畅以及外地、其他行业优越的物质生活和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吸引, 我镇大多数 中青年骨干教师都有“跳槽”的想法。流失教师基本上是中青年骨干教师,这对 我镇 骨干教师的成长和学校可持续发展造成相当大的影响。近年来,考公务员、考研 、 考城区学校 以脱离农村教师岗位成为新趋势。 农村社会尊重和关心教师不够。 一是在价值多元化的社会,天秤向财富倾斜,经济地位决定了
6、社会地位。在农村,知识水平不高的打工人员收入超过教师成为普遍现象。“再穷不能穷教育,再富难于富教师”,道出了农村小学教师的尴尬境地。收入的相对低廉,影响教师地位的提 高。二是教师的社会地位与农民重教程度密切相关。 管理制度缺乏创新和活力,普遍存在管理简单指标化,不尊重教育规律。 改革浪潮此起彼伏,考试指挥棒依然权威,一边是喊素质要减负,一边是保质量,“减负减负,后果自负”,让教师在传统与改革的困惑中无所适从。既要忙着能力素质的培养,又要应付各类考试、竞赛,肩负着多重压力。面临来自社会、领导、教师、学生、家长的压力,在与奖惩、待遇、职称、提升、下岗、分流挂钩的竞争性管理制度下,校长与教师以及教师
7、间的关系普遍紧张,教师感到人际压力沉重;“分是学生命根,考是老师的法宝”,也导致 师生关系仍以权威式为主,平等合作和放任型比例很小,师生难融洽 。 二、建议: 树立科学发展观,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保障农村教育发展的基本条件,缩小城乡之间教育发展的差距,改善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加快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打破一潭死水。大力推进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改革,实现人才的合理有序流动。 切实加强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师的素质。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要树立科学的课程观,教学工作中不在单单是教书匠,而是课程的实施者、创造者,教师要能根据课程标准、学生的实 际、
8、现实的课程资源等,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等;教师要能根据一定的教育理念、学校的办学特色、学生发展的需要等,开发校本课程等。这些对农村中小学教师来说都是新问题、新要求。通过在职培训、专题研修、教学研究、远程教育、送教下乡、观摩示范等多种形式,提高农村教师业务的能力,使农村教师熟悉新课程,掌握新课程的主要特点,树立现代教育观、质量观和学生观,特别要使农村教师树立科学的课程观、宽广扎实的业务知识和终生学习的自觉性以及实施素质教育的观念和能力。在提高业务能力的同时,更要注重教师的思想道德教育,使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热爱农村教育事业,热爱农村儿童。要通过教育和其它有效措施,使广大教师敬业爱岗,扎根农村小学,能够安心工作,努力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以更好地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 加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是素质教育的源头性工程。当前,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现状与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行新课程改革不相适应,阻碍着基础教育和谐均衡发展。要发展农村教育、办好农村学校就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教师队伍。但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任重而道远,我们只有遵循规律,结合实际,积极进行改革才能打造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促进教育的快速发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