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14 ,大小:4.10MB ,
资源ID:370982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7098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doc)为本站会员(刘芸)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doc

1、 教 案 xxxx- xxxx 学年第 x 学期 二 级 学 院 ( 部 ) _学前教育 _ 教 研 室 _理论教研室 _ 课程名称及代码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课 程 类 别 专业基础课 _ 学 分 及 总 学 时 授 课 专 业 班 级 主 讲 教 师 职 称 职 务 _ _ _ 使 用 教 材 _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李燕 等编 ) XXXX 学院教务处制第 1 次课的教学整体安排 授课时间 第 1 周 第 1 3 节 课时安排 3 授课题目 (教学章、节或主题 ):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什么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二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教学目的、要求(分了解、理解、领会三个

2、层次): 1.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掌握学前儿童发展心理 学的研究内容。 3.重点掌握发展心理学的三大基本理论问题以及六大流派的基本理论观点。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基本内容: 一、 什么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一) 发展阶段 1、出生前阶段 2、婴儿期 3、幼儿期 (二)发展领域 生理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和社会性发展。 (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任务 二、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一)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主要学派的理论观点。 重点: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含义和任务 。 难点: 发展心理学的三大基本理论问题以及六大

3、流 派的基本理论观点 。 填写说明 : 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 2.教学内容与讨论、思考题、作业部分可合二为一讨论、思考、作业: 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是什么? 2.个体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有哪些? 3.关于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陈帼眉( 1989):学前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 10 分钟,授新课 70 分钟,安排讨论 5 分钟,布置作业 5 分钟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教学方式: 讲授 讨论 教学资源: 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其他 备 课 笔 记 第 1 页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什么是学前儿童

4、发展心理学 一、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念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以 学前儿童 为研究对象,研究从受精卵到入学前这一阶段生理、 心理 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 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 。 1、学前期( 06 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胎儿期(出生前)婴儿期( 0-3 岁)幼儿期( 3-6 岁) 2、什么是心理? 个性个别性个性个别性个性个别性情绪情感情绪情感情绪情感认知过程认知过程认知过程个性倾向性个性倾向性个性倾向性个性积极性个性积极性个性积极性意志过程意志过程意志过程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心理过程 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心理现象心理现象心理现象3、个体心理的发生 学前阶段是人生的 早期

5、阶段,各种心理活动都在这个阶段开始发生。研究个体心理的发生,是学前儿童心理学的重要内容 4、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心理发展是指随着年龄增长心理机能发生积极的、有次序的、上升的变化。心理发展的规律指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本质特征。 例如:心理发展有方向顺序性;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各种因素及其起作用的规律。 5、什么是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指各个年龄阶段上儿童所表现出来的、与其它年龄阶段上不同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任 务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可以突出地以 “WWW”来表示,即what(是什么),揭示或描述心

6、理发展过程的共同特征与模式;when(什么时间),这些特征与模式发展变化的时间表; why(什么原因),对这些发展变化的过程进行解释,分析发展的影响因素,揭示发展的内在机制。 第二节 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一、基本理论问题 1、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 ( 1)遗传决定论 遗传决定论的鼻祖是优生学的创始人英国的高尔顿( FGalton)。他认为遗传在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儿童的心理与品性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已经决定了,发展只是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和教育只起引发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霍尔( GHall)有一句名言: “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 ( 2)环境决定论 主要代表人物为行为主义

7、的创始人华生( J B Watson)。他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是环境教育的机械作用的结果。 华生在他的著作行为主义中有一段著名的论点 “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的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豪商,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贼,无论他的天资、爱好、脾气以及他祖先 的才能、职业和种族 。 ” 实例: A 狼孩 B 孪生子女的智力的调查 1920 年,在印度狼洞发现 “狼孩 ”阿玛拉( 8 岁),她具有人类的遗传素质,但不具备正常儿童的心理。她四肢爬行,不穿衣服,白天睡觉,夜间活动,用舌头舔食生水,吃地板上的生肉。阿玛拉活到 17 岁。在辛格夫妇的精心训练下, 2 年后

8、,阿玛拉能直立, 7 年后学会 40 多个词,智力相当于 4 岁。 孪生子女的智力的调查 Kimling & Jarvik 总结了半个世纪来八个国家对血缘关系与智商的相关研究,结果为1. 无血缘关系生活在不同环境者 0 . 002. 无血缘关系在同一环境长大者 0 . 203. 养父母与养子女 0. 304. 亲生父母与亲生子女(生活在一起) 0 . 505. 同胞兄弟姐妹在不同的环境长大者 0 . 356. 同胞兄弟姐妹在同一环境长大者 0 . 507. 不同性别的异卵双生子在同一环境中长大者 0 . 508. 同性别的异卵双生子在同一环境中长大者 0 . 609. 同卵双生子在不同环境中长

9、大者 0 . 751 0. 同卵双生子在同一环境中长大者 0. 88关 系 相关系数2、连续性和阶段性 心理发展具有连续性还是阶段性?即是一个量变还是质变的过程? 人的心理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 3、被动性和主动性 机械模型:儿童被动地接受外 部经验,被动接受环境的影响,探索性行为和个人尝试很少。机体模型:儿童具有主动性,更愿意去探索和自我创造。 二、主要学派的理论观点 1、精神分析理论 创始人:弗洛伊德 主要贡献 ( 1)潜意识理论(意识 前意识 潜意识) ( 2)人格结构 自我 本我 超我 ( 3)梦的解析 ( 4)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论 根据力比多投放部位不同把心理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口唇

10、期( 0-1 岁)肛门期( 1-3 岁)性器期 ( 3-6 岁) 潜伏期( 6 11 岁)生殖期( 11-13 岁开始) 2、行为主义 人物:华生;斯金纳 观点:反对研究 意识,主张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 行为就是刺激 反应联结 心理发展的机制:条件反射 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强调观察学习,认为人的行为的变化既不是由个人的内在因素,也不是外在因素决定的,而是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心理发展是认知结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 认知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和平衡 儿童心理发展阶段:

11、 、感知运动阶段( 0-2 岁) 、前运算阶段( 2-6、 7 岁 ) 、具体运 算阶段( 6、 7 岁 -11、 12 岁) 、形式运算阶段( 11、 12 岁 -14、 15 岁) 4、社会文化理论 文化 -历史发展理论:低级心理机能受个体生物成熟制约,高级心理机能受社会文化 -历史制约。 心理发展与教育教学的关系: “最近发展区 ”,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 5、信息加工理论 ( 1)将个体的认知活动看成是信息加工的过程,对儿童发展的研究专注于儿童是如何表征、加工及转换信息的。 ( 2)强调对儿童发展内在机制的精细分析。 个体认知结构中的加工系统是多重的,每种系统都有其自身的变化机制 鉴别出

12、对认知发展具有突出作用的变化 机制,探索他们的发展过程 ( 3) 儿童的发展主要通过主体不断的自我调节来实现。 重视 “策略 ” 重视 “元认知 ” 教育、训练(成熟) 元认知的发展 具体认知能力的提高 6、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生态系统观: Bronfenbrenner, U. 儿童心理是在环境的持续影响下发展起来的;环境不是一个单一的结构,而是一个具有不同结构水平的复杂嵌套系统;儿童与不同水平的环境结构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影响关系。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态系统可以分为五个部分或水平: 微观系统( microsystem):家庭、学校、 同伴群体等,儿童直接生活于其中,与该系统有密切的互动;该系统的

13、影响最直接、最不稳定。 中介系统 (mesosystem):各个微观系统之间的联系,间接地影响儿童发展。 外层系统 (exosystem):社区、校董事会、父母工作单位、亲戚朋友等,是微观系统直接面对的环境,它通过影响微观环境而影响儿童的发展。 宏观系统 (macrosystem):文化价值观、习俗、道德、法律等涵盖个人生活各方面的层面,其影响是稳定的、间接的、深远的。 外层系统 (exosystem):社区、校董事会、父母工作单位、亲戚朋友等,是微观 系统直接面对的环境,它通过影响微观环境而影响儿童的发展。 宏观系统 (macrosystem):文化价值观、习俗、道德、法律等涵盖个人生活各方

14、面的层面,其影响是稳定的、间接的、深远的。 第 2 次课的教学整体安排 授课时间 第 2 周 第 1-3 节 课时安排 3 授课题目 (教学章、节或主题 ): 第一章 绪论 第三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 了解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 研究原则和方法:数据收集的方法、比较分析的方法以及发展的研究设计 。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基本内容: 第三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数据收集方法 (一)观察法 (二)调查法 (三)临床法 (四)个案研究法 (五)心理物理法 (六)跨文化研究法 二、 心理现象的研究方法 (一)相关设

15、计 (二)试验设计 三、 发展的研究设计 (一)横向研究 (二) 纵向研究 (三) 时序研究 重点: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中数据收集的方法、心理现象的研究方法以及发展的研究设计。 难点: 发展的研究设计的内涵与比较。 讨论、思考、作业: 1.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学数据收集的 方法。 2.举例说明横断研究、纵向研究和时序研究。 3.观看幼儿园,作出观察记录。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Sattler, Hoge,陈会昌( 2007):儿童评价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教学过程设计:复习 10 分钟,授新课 110 分钟,安排讨论 10 分钟,布置作业 5 分钟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教学方式: 讲授

16、 讨论 教学资源: 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其他 备 课 笔 记 第 1 页 第三节 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一、数据收集的方法 (一)观察法:观察者通过自己的感官或仪器,对儿童的心理和行为变化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 优点:现场观察,资料更客观、全面、准确 缺点:研究者处于被动 (二)访谈法 访谈法:研究者通过与儿童进行口头交谈,了解和搜集有关心理特征资料的方法。 根据访谈内容和过程是否有统一要求和结构:结构访谈、非结构访谈 根据是否借助一定的中介物: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 优点:较针对性地收集证据,情境自然 缺点:访谈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受到访谈者自身条件的限制,费时多,对访谈结果

17、进行量化的难度也较大 (三)问卷法 是研究者用同一设计的问卷来搜集儿童心理和行为资料的方法 优点:更具目的性,内容更加完整,设计更加严密,标准化程度较高,可以在短时间内搜集到大量的资料,所得数据也便于定量分析。 缺点:问卷设计最关键。如果不当,会达不到预期效果,对被试有书面语能力的要求。 (四)测验法 测验法:通过测验量表来测查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方法 优点:测验量表的编制严谨,结果处理方便,由于一些常模的存在,可以直接进行对比研究。 缺点:受被试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能力的限 制,不能用于测差低幼儿童。 (五)实验法 实验法: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操纵和控制某些实验变量,来探讨儿童心理发展的原

18、因和规律的方法。 优点:能够严格地控制和操纵变量,揭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记录客观、准确,利于定量分析,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研究的科学性。 局限:与儿童的实际生活相脱节,使儿童的表现易带上非自然性色彩。 二、发展的研究设计 (一)横向研究 所谓横向研究,是在同一时间内,研究某一年龄阶段或几个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年龄待点。 例如:一个经典的小 实验:选定三个年龄的儿童两个月的、五个月的、八个月的,把毛巾分别放在他们脸上作为自变量 (刺激变量 ):两个月的儿童盲目地全身挣扎,五个月的儿童双手向毛巾方向乱抓,而八个月的儿童则不费力地拉下毛巾,并且觉

19、得好玩。 (二)纵向研究 所谓纵向研究就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某个或某些儿童进行追踪研究,以查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心理发展的进程和水平的变化。 例如,研究儿童口头言语的发生发展,可以从新生儿发音起,经过一系列发展过程直到连贯性的言语为止,从而查明儿童口头言语发生发展的路线和规律。 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的比较 在许多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兼而用之,以取长补短 (三)时序研究 三、差异研究、相关研究和因果研究 纵向研究 横断研究 优点 可以比较系统地、详尽地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和量变、质变的规律。 费时较长,不易同时对大量对象进行研究;影响被试的各种条件不易查明或控制,有些意外情况的出现会影响研究

20、的进行甚至不得不中断。 缺点 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找出同一年龄或不同年龄心理发展的不同水平或特点,并从中分析出发展规律。 由于时间较短,不易看到发展的连续过程和关键的转变点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课题,较多集中于研 究不同年龄儿童心理活动的区别,我们把这种类型的研究称为 差异研究 。 通过这一类的研究,可以探讨不同年龄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各种心理现象发生的时间及发展的关键年龄等。 相关研究 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现象之间的关系,或心理现象与其它因素之间的关系。 相关研究往往是发展研究的中心课题,这一类研究有助于查明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结构,以及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相关研究只能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不能

21、说明关系。 因果研究 是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研究验证假设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以查明心理发展内部诸因素间的相互作用, 以及外部因素对内部因素的影响,或内部因素对外部因素的反作用。 例如:班杜拉的研究:暴力榜样对儿童攻击性的影响。 四、双生子研究、跨文化研究 双生子研究的目的在于研究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说明遗传和环境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这种方法主要是了解双生子(遗传因素相同的儿童 )在不同条件下心理发展的异同。 例如,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的研究。 跨文化研究的目的在于研究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这种方法主要是查明不同社会结构、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以及教养方式对儿童

22、心理发展的影响。 第 3 次课 的教学整体安排 授课时间 第 3 周 第 1-3 节 课时安排 3 授课题目 (教学章、节或主题 ): 第二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学理论 第一节 遗传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第二节 胎儿的发育 第三节 新生儿的发展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 了解研究遗传影响力的研究方法;理解遗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理解新生儿能力和状态。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基本内容 : 第二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基础 第一节 遗传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 响 一、研究遗传影响力的方法 (一)选择性育种的研究 (二)家谱研究 1、双胞胎研究(

23、twin study) 2、收养研究( adoption study) 二、 遗传对气质、人格的影响 (二)人格遗传的可能性研究 三、遗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四、遗传与环境互动的特征 第二节 胎儿的发育 一、发育的三阶段 (一)胚种期 (二)胚胎期 (三)胎儿期 二、 胎儿正常发育的条件 (一) 致畸因子 (二) 母亲的其他因素 母亲的疾病、母亲的营养、母亲的情绪压力 第三节 新生儿的发 展 (一)新生儿及可能的并发症 缺氧、早产、低重儿 (二) 新生儿的能力和状态 1、新生儿的反射 生存反射: 呼吸反射、眨眼反射、瞳孔反射、觅食反射、吮吸反射、吞咽反射。 原始反射:巴宾斯基反射、手掌抓握反射、

24、摩罗反射、游泳反射、行走反射。 2、 新生儿的状态 睡眠、啼哭 3、 新生儿行为评估 (三)新生儿对于家庭的改变 1、家庭体系的改变 2、应对改变的措施 重点: 理解遗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理解新生儿能力和状态。 难点: 研究遗传影响力的研究方法。 讨论、思考、作业: 1、研究遗传影响力的研究方法有哪 些? 2、遗传对儿童心理发展有什么影响? 3、有哪几种常见的分娩并发症? 4、新生儿的先天反射有哪些? 5、了解新生儿的能力有何意义?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林崇德( 1995):发展心理学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过程设计:复习 10 分钟,授新课 70 分钟,安排讨论 5 分

25、钟,布置作业 5 分钟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教学方式: 讲授 讨论 教学资源: 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其他 备 课 笔 记 第 1 页 第一节 遗传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遗传因素是心理发展的基础,遗传因素在个体身上体现为遗传素质;遗传素质在精子和卵子结合的一刹那就已经决定了,它是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和自然条件;人类的许多行为是由遗传构造、生理成熟和神经功能支配的; 一、研究遗传影响力的方法 评价遗传对行为影响的两种主要策略: 1、选择性育种( selective breeding) 老鼠走迷宫试验( Tryon,1940) 图 2.1 选择性繁殖与白鼠走迷津错误次数间的关系平均进入

26、盲路的次数图 选择性繁殖与白鼠走迷津错误次数间的关系平均进入盲路的次数2、 家谱研究( family study) 双胞胎研究( twin study) 收养研究( adoption study) 二、人格遗传的可能性研究 行为遗传学的研究让我们看到遗传对某些人格特征的影响力。 内向性 /外向性( introversion/extraversion)就是一个受遗传影响更大的特质。 另外一个可能受影响的特质则为同理心( empathic concern)。 三、遗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任何一种基因缺陷,对神经、精神、病理性行为障碍等的发生都可能是危险因子。 关于遗传对变态行为影响的证据,主要是来自

27、家谱研究,研究者计算各种疾病 “一致率 ”( concordance rate)的资料。 针对一些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双胞胎所进行的研究发现,同卵双胞胎的平均一致率为 0.46,异卵双胞胎的平均一致率为 0.14( Gottesman & Shields,1982),表明精神分裂症是一种 会遗传的疾病。 遗传可能使个体获得了某些心理和行为特征的遗传潜质或易感性,但只有在极大压力的生活事件下才可能真正的引发问题。 近期对神经系统的微观研究也证明了遗传因素与某些心理和行为异常的关系。 四、遗传与环境互动的特征 遗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心理和行为的发展潜质,但发展的结果却是遗 传与环境互动、环境作用于遗传

28、的结果。 斯卡尔等人( Scarr & McCartney, 1983)提出了一种解释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理论。 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至少有三种方式: 被动的互动( passive genotype/environment interactions) 唤起性的互动( evocative genotype/environment interactions) 主动的互动( active genotype/environment interaction)。 个体的生物因素规定了发展的潜在 可能性,而个体的环境教育条件确定了儿童发展的现实水平。 一般情况下,儿童的发展潜质是相当广阔的,从这个意义上

29、来说,环境条件对个体发展的现实水平起到了更为重要的作用。 第二节 胎儿的发育 一、胎儿的身体生长发育 当女性卵巢排出的卵子在通过输卵管到子宫的过程中遇到男性的精子而受精的那一刻起,新的个体就出现了。 从受精卵形成到出生,要经历 270 天左右,其间,受精卵经过不断的自我复制,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变化过程: 胚种期 胚胎期 胎儿期 二、胎儿正常发育的条件 (一)致畸因子 致畸因子指 所有的能对胎儿造成损坏的因子。 致畸因子造成的伤害有时是直接的,有时是间接的,它可能取决于致畸因子的剂量、遗传特征、暴露于致畸因子时间。 (二)母亲的其它因素 母亲的疾病 母亲的营养 母亲的情绪压力 第三节 新生儿的

30、发展 一、分娩过程 阶段 所需时间 事件 第一阶段 宫颈扩张与收缩 第一胎约 1214 个小时以后约 46 个小时 宫缩逐渐频繁而有力;宫颈和子宫张开; 形成了产道;胎儿的头到达宫颈口; 第二阶段 胎儿娩出 第一胎约 50 分钟以后约 20分钟 通过宫缩将胎儿推入产道;胎儿会首先将头呈现出来通;常 不需要医生的干涉; 第三阶段 胎盘娩出 515 分钟 子宫进行最后几次收缩将胎盘从母体中排出; 二、可能的并发症 (一)缺氧 一旦呼吸延迟 3、 4 分钟以上,将可能造成永久性的大脑损伤。 (二)早产 早产儿来到这个世界中,面临着很多生存危胁。然而,也有研究表明,很多早产儿只要有细致的、专门的照顾,

31、便可以健康地存活下来,并且正常地发展。 (三)低重儿 世界上最轻的婴儿,出生时还不足一个空易拉罐的重量。 三、新生儿 新生儿已经为生活作了很好的准备,他们的视觉和听觉足以观察到周围发生的事情,并且对这些感觉信息 作出适应性的反应。 出生不久的婴儿就已经能够学习,甚至可能记住一些经历,特别是一些生动的经历。 新生儿天生的反射技能和一些可预期的行为模式或日常生活模式也能帮助他们很好地适应生活。 (一)新生儿的反射 反射是天生的对特定刺激形式作出的自动反应,是新生儿最明显的有组织的行为方式。 觅食反射 吸吮反射 吞咽反射 眨眼反射 呼吸反射 瞳孔反射 新生儿就是主要依靠这些无条件反射,用以应付外界刺

32、激。这些无条件反射是遗传得来、不学而能的。 这些无条件反射中,有的对新生儿维持生命、保护自己有现实意义,有的可能在人类进 化的过程中起过适应生存环境的作用,但是在后来的人类生活中已失去其生物学意义,所以在儿童的生长过程中相继消失。 各种无条件反射是否齐全以及是否在特定的时间消失,可以作为诊断儿童神经系统发育是否正常的参考指标。 (二)新生儿的状态 新生儿表现出一些可预知的、有规律的、组织化的日常行为模式,这些模式有利于他们的健康发展。 从早到晚,新生儿要经历 6 种不同的觉醒状态,或者说是睡眠与清醒的程度。 (三)新生儿行为评估 美国医生 Apgar 设计阿普加量表。 T贝瑞 布拉赞滕( T

33、Berry Brazelton)的新生儿行 为评价量表( neonatal behavioral assessment Scale, NBAS)。 分数 0 1 2 心率 无 少于 100 次 /分 多于 100 次 /分 呼吸 无 慢、不均匀 好,正在哭 肌肉弹性 无力软弱 软弱、无活力 强、积极活动 肤色 苍白或蓝 粉红、末端发蓝 全身粉红 应激反射 无反射 抽搐、痛苦 大哭咳嗽喷嚏 三、亲子关系的过渡 (一)家庭体系的改变 如果父亲和母亲在照顾婴儿的分工上有显著的不同,分娩之后婚姻满意度就会极度下降,这对亲子关系具有极大的负面影响。 相反,如 果父母亲能共同承担起照顾婴儿的责任,他们的婚

34、姻就 会变得更加快乐,对婴儿也会更加敏感 (二)对父母角色干预 策略 描述 作出一个分担家庭任务的计划 尽可能讨论家庭责任的分工。分配某人做某种家务时,要看他是否具备做这种家务所需要的时间和技巧,而不是按性别分配。 在孩子刚刚降生之后便开始共同照看孩子 父亲在婴儿早期要花费同样的时间照顾孩子,母亲不要用自己的标准影响父亲。取而代之,父母要通过讨论抚养的观念和关注点来共同发挥“儿童养育专家”的作用。 讨论双 方在作出某些决定和责任中的矛盾之处 要在交流中正视矛盾。弄清你的需要和感觉,并向你的另一半表达这些感受。倾听并努力去理解另一半的观点,愿意去磋商及妥协。 建立工作与养育之间的平衡 生第一胎婴

35、儿的父母们要有所取舍地衡量自己用于工作的时间,如果用于工作的时间太长了,就要试着减少一些。 迫切要求工作单位和公共政策帮助父母们育儿 生第一胎婴儿的父母们所面对的困难可能多半来自缺乏工作地和社会的支持。工作单位要通过一些对员工有益的措失鼓励他们进行合作工作并建立家庭角色。例如,有偿假期;弹性工作时间;高质量的工作地, 有照管儿童的地方。与立法者和其他公民交流如何为孩子和家庭而改善政策,包括用以支持亲子关系过渡的有偿、有工作保障的假期 第 4 次课的教学整体安排 授课时间 第 4 周 第 1-3 节 课时安排 3 授课题目 (教学章、节或主题 ): 第三章 婴儿的生理发展 第一节 脑和神经系统的

36、发育 第二节 身体的生长发育 第三节 运动技能的发展 第四章 婴儿的认知发展 第一节 婴儿感知觉的发展 第二节 婴儿思维的发展 教学目的、要 求 了解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及其可塑性;了解大脑发展的髓鞘化、偏侧化及大脑发展的敏感期;掌握影响早期身体发育的因素,重点掌握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及特点。 了解婴儿感知觉的主要研究方法及婴儿感知觉发展特点;掌握婴儿思维的特点和记忆的发展;重点掌握婴儿言语发展的阶段和特点。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基本内容: 第三章 婴儿的生理发展 第一节 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 一、神经系统的发展及其可塑性 二、大脑的分化与发展 (一)髓鞘化 (二)大脑偏侧化 (

37、三)大脑发展的关键期 (四)觉醒状态的改变 第二节 身体的生长发育 一、身体的生长 (一)身体大小和肌肉组成的变化 1身体大小的变化 2肌肉组成的变化 (二)身体比例和骨骼生长的变化 1身体比例的变化 2骨骼生长的变化 二、影响早期身体发育的因素 (一)遗传 (二)营养 1、饮食不足 2、饮食过量 (三)情绪压力与爱的缺失 第三节 运动技能的发展 一、 动作技能发展的基本趋势 二、 动力系统中的动作技能 三、 精细动作的发展:伸手和抓握 (一) 伸手够物技能的发展 (二) 抓握技能的发展 四、 早期动作技能发展的心理学意义 第四章 婴儿的认知发展 第一节 婴儿感知觉的发展 (一) 婴儿感知觉研

38、究的方法 1、 反射法 2、 习惯法和去习惯法 3、 视觉偏好发 4、 诱发电位测量法 5、 高振幅吮吸法 (二) 婴儿感觉能力的发展 1、 听觉 2、 视觉 3、 温度觉 4、 触觉 5、 痛觉 (三) 婴儿视知觉的发展 1、 图案和形状知觉 2、 深度知觉 3、 知觉恒常性的发展 (四) 婴儿知觉整合能力的发展 (五) 象征功能的发生 一、 婴儿思维的发展 二、 婴儿智力的发展 三、 婴儿学习和记忆的发展 四、 婴儿语言的发展 第二节 婴儿思维的发展 一、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一) 图式 (二) 感知运动阶段的各个分阶段 (三) 感知运动阶段的成就 模仿、客体永久性 二、 婴儿认知发展

39、研究的新进展 (一) 对客体永久性的认识 (二) 心理表征 三、 社会文化环境和早期认知发展 (一) 早期认知能力的社会起源 (二) 不同文化对 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 重点: 影响早期身体发育的因素。 难点: 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及特点。 讨论、思考、作业: 1、 影响早期身体发育的因素有哪些? 2、简答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及特点。 3、简答婴儿思维的特点。 4、简答记忆的发展的表现 5、简答婴儿言语发展的阶段和特点。 6、婴儿感知觉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 7、简答婴儿感知觉发展特点。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黄希庭著 (1991):心理学导论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过程设计:复习

40、10 分钟,授新课 70 分钟,安排讨论 5 分钟,布置作业 5 分 钟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教学方式: 讲授 讨论 教学资源: 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其他 备 课 笔 记 第 1 页 第三章 婴儿的生理发展 第一节 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 人脑作为世界上最精密的活体结构,在生命早期,以一种惊人的速度生长。 新生儿出生时,大脑占成人脑重量的 25%,两岁时,儿童脑重量已占成人脑重量的 75%,六岁时,脑重量已接近成人水平。 脑重量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也暗示了大脑结构的变化。 一、 神经 系统的发展及其可塑性 人脑大约由 1 万亿个细胞组成。从目前来看,脑至少由两种脑细胞构成: 神经细胞(也

41、叫神经元); 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元示意图 :一个神经元和另一个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靠的是突触结构,髓鞘的形成,使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更加迅捷。 在神经元分化的同时,它们通过扩展纤维的方式来和周围其他的细胞形成突触联系。 突触发生过程在大脑发育加速期内进展迅速。 由于发育中的神经元需要为突触联系提供空间,所以很多周围的神经元在突触形成时就死去了( Huttenlocher,1994)。 细胞分化和突触联系的形 成反映了婴儿大脑的可塑性,反映了细胞对经验的高度反应性。 神经元的发展体现了 “用进废退 ”的特点。 生物基因提供了在正常情况下大脑发育的基本趋向,而早期经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脑的具体结

42、构。 与标准实验室养育的动物相比,多胎同窝出生的动物有更多玩伴与刺激,它们的大脑更重,神经元之间联结更为广泛( Greenough & Black,1992)。 二、 大脑的分化与发展 (一)髓鞘化 神经细胞髓鞘化的过程遵循一定的时间顺序。 出生后不久,感觉器官和大脑之间的神经通路已经髓鞘化,在第一年内发展迅速,但大脑的一些 区域(如前额皮层、网状结构)的髓鞘化进程则要延续到 15、 16 岁。 (二)大脑偏侧化 大脑是由两半球组成的,两半球间由胼胝体相连结,大脑两半球都有皮层覆盖。 大脑右半球控制着身体的左侧,它包括空间视觉中枢、非言语声音中枢、触觉中枢和消极情感表达中枢。 大脑左半球控制着身体的右侧,它包括言语中枢、听觉中枢、动作记忆中枢、言语加工中枢、积极情感表达中枢( Fox et al.,1995)。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