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的思维方式 从现代科学的视角来看,中医的思维方式不科学的。比如,用“木”来指代“肝”,“木”有“曲直”之性,而“肝”喜条达;但“木”中的“水液”并不等于“肝”中的“血液”,这与“肝”主“藏血”甚至没有形象上的联系。但是,现代科学的思维方式并非正确有效的思维方式,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古人发展了独特的思维方式,来归纳、整理并且指引中医的实践活动,这些思维方式是有趣的,并且值得“深信现代科学”的人思考。 中医的思维方式之一是从整体出发来看待人的生命过程,而不是分析性的、割裂的。首先。在看待生命体时,将其视为宇 宙的一部分,视为自然环境的一部分。这一点很不了起。“天”、“人”本身就连在一起,并且“
2、天”的运行规律影响着“人”的生命活动。比如, 月亮的圆缺与女性的月经有紧密的关系,经络的开合与自然的时间有紧密的关联。自然环境的天气与人类的疾病有紧密的关联。尽管现代科学以分析的方式深入到了细胞水平,提出了基因疗法,但是,人类生命活动与整个宇宙和自然的联系,是不能分开的,后者将永远影响前者,现代科学中分析式的眼光反而可能不利于诸多疾病的防治。 由于人属于自然环境,那么,来自于自然环境的花草与虫木便可以治疗某些疾病。麻黄驱寒、 半夏治呕。从自然环境中寻找自然生成的生命体来治疗疾病,在世界各地的民族之中都有,但只有中国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这可以称之为“自然疗法”。 其次,古人认为,人与社会环
3、境具有一致性,人总是在社会环境中生活的。因此,人生命的运行必然也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基于这一观念,中医很早就提出了“人 自然 社会”的医学模式,目前这一模式已经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承认。 “医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说明了中医将人放在了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之中。疾病谱不断发生变化,并且这些变化在很大程度是由社会因素的变化导致的 ,比如,年轻人患糖尿病越来越多,就是由于社会竞争加剧、生活方式不健康导致的。 中医治疗特别强调情志的调适。几乎所有的病症皆与情志有关。现在的西医看病也比较重视这一点。人的情志变化很容易受到生活事件或者社会事件的影响,这也体现在了“人 社会”一体的中医观念之中
4、。在本质上,情志或情绪与肌体功能的变化是紧密联系的,这已经得到了现在科学的证实。 从整体出发来看待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具有很大的优势。这包括诊断与治疗时要考察病人所处的具体生活环境。比如,张三与李四同时感冒了,但张三居住于湿热之地,而李四居住于干燥的环境中 ,那么,两人的治疗就会不同。中医向来强调因人而异,这是整体出发的思路之一。从宏观上来看,随着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变化,人类的疾病图谱会发生变化,那么,人们防治的疾病类型也会发生变化,这其实也是从整体出发。 中医治病从来是整体性调理,将五官、五脏、四肢百骸皆同时放于疾病的诊治过程中,来形成疾病的认识。这一点非常了不起,特别是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5、”的西医相比。比如,在古代埃及,外科手术已经比较发达,哪里有病,将将哪里割掉,但是,湿热的环境在某些时候容易导致疟疾,这时,割掉的思维方式就行不通了,这导致古代埃及的 人口会在很短时间内下降。而在西汉以后的中国,就很少出现因为流行病而人口大量下降的情况(除非战争年代),因为中医的整体思维可以很有效地应对大多数流行病。在清朝,根据中医理论建设的疫病防治体系已经比较发达了,这是国外医学研究所承认的。 中医的思维方式之二,就是类比。五行常说是典型的例子。在古代,人们接触最多并且非常有用的事物就是木火土金水,并且人们发现它们相互联系,比如,土生万物(因此有脾土中心论),水来土淹、木燃生火等。而同时,人
6、们的身体中下好也有五脏,因此,古人就以“木火土金水” 来类比人体五脏之间的功能与联 系(特别是功能上的类比)。基于这种类比,产生了一些疾病演变的认知,并且创建了相应的病症治疗方法,在实践中,这些方法很有效,比如,培土生金来治疗肺脏疾病。因此,中医尽管有类比的思维方式,但这种类比并不是很随意的,而是通过了 2000年医学循证,证明它是很有效的。“木火土金水”之间相生相克,也体现了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类比是相当符合辩证法的。 类比这一思维方式非常有益于人们认识抽象的事物以及其间的复杂关系,尤其是在认识能力很有限的古代社会。我们用水的“下流”来类比人们行为的“不道德”,也属于这种思维方式。现代
7、的科学研究比较反对类比思维方式,经常嘲笑中医是“差不多的学说”,这其实是对中医的一种识解。即使最精确的数学,也不能刻画丰富的人类现象,因此,模糊数学便产生了。 中医理论借用阴阳五行学说的类比框架达到了一种整体观与事物联系观,但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中医向分析、解剖、定性定量方向上的发展,而这正是现代科学所重视的(现代科学其实并不是唯一正确有效的思维) 。相信现代科学的人认为,五行、阴阳这样的类比是非常牵强附会甚至是荒谬的。但如果从实践的角度来看,这种思维方式又能较有效地解释很多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并且提出有效的 治疗方案。比如,土生万物,那么,调理与增强个体的脾胃功能,就可以治疗其它脏腑的疾病。
8、近来,参考消息上有一则报导认为,中药具有治疗癌症的功效,但其原理未知。从这一个角度来看,中医的类比思维方式一定是有道理的。 实际上,强调解剖与分析的西医理论也是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这从哲学思辨的角度就可以知道。比如,哲学思辨的一个观点是,事物是普遍联系的,那么,人体内部就存在着广泛的联系,这样,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肯定是片面的。解剖分析依赖于“看得见,或可视的”来考察人体生命过程或其中的现象,但那些“看不见,或不可视”的事物也有 存在的理由,比如经络与气的运行。 五行类比 思维与阴阳类比思维 既归纳、整理了先前所积累的医学知识,同时又将具体的医疗知识与实践上升到了理论水平 ,从而有力地指引了后来的
9、医学实践。比如,药物的五色、五味、五运六气等 ,皆出自类比思维,同时药物的气与味又指导着具体的治疗实践。基于 五行类比的滋水涵木、益火补土、培土生金和金水相生等观念,在确定具体治法与遣药时非常重要。 类比思维自然也有其不足。比如,豆类补肾因其形似肾之外形,而白扁豆外形也似肾之形状,却没有补肾之力。又如,生于水中者擅长利水,但喜旱恶湿之大戟、甘遂却攻逐 水饮最速。因此,类比思维有很多不确定的地方。可以这样说,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依然处于不断积累事实的过程中,同时理论建构也在进行之中。没有任何一种思维方式或者理论可以解释所有生命现象。 中医的思维方式三,是其辩证思维。辩证思维,是以相互联系、相互
10、制约、从矛盾的运动、变化与发展的观点去观察、审视问题的思维。在五行常说中,这可思维方式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五行之间相互联系,期间关系的运动变化,皆是这一思维方式的体现,比如,肾阴虚发展到一定程度,可以导致肝阴虚、肺阴虚等。这在现实生活中是可以观察到的。此外,阴阳学说 、气血精津液的学说,以及治法等,皆充满着辩证的思维。 在中医的视野中,疾病是一个异常的生命状态。这一状态可以用“阴阳”对立概念来阐释。比如,阴盛则寒,阳盛则热,便可以概括诸多疾病的产生与发展。阴与阳是对立的、互根互用的,也是相互转化的。在治疗时,也必须根据阴阳之间的关系来立法。健康的生命体中阴与阳是平衡的,相互制约,又是相互转化
11、的。当阴阳失去平衡时,疾病便产生了。 而表里、寒热、虚实,又是三对对立的概念,并且每一双对立皆可相互制约,可相互转化。比如,邪气入里之久,则可化热或化寒;而内寒或内热,又皆由一些表症 来体现。它们与阴阳一起构成了“八纲”辩证。无论是在诊断还是在施治的过程中,对立辨证的思维始终立于主导地位。古人的这种思维方式非常契合马克思主义的观念。 中医的这种辩证思维方式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并且在实践中检验自身,完善自身。当某些理论部分不能较好地解释生理、病理过程时,就会被淘汰遗忘。从这一点来看,中医的辩证思维方式也遵循了循证医学的思路。 2000 年漫长循证,足以说明中医的辩证思维是正确的,是有效的。
12、辩证思维方式是中医诊断与治病的最基本与最重要的思维方式。只有通过辩证思维,才能决定疾病的病机,才能确 立治测与治法。比如,同样是感冒,但风热侵袭与风寒侵袭就是两种不同的病机;甚至,同样是风寒感冒,但患者的性格或者气质的不同也会导致不同的施治方法。在有时候,中医的辩证思维导致了因人而异的,却是非常有效的治疗!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叶子,中医的辩证思维方式将疾病个体的独有特征区别开了! 由于历史的局限性,辩证法也并非尽善尽美。比如,脏脏辩证,是临床各科辩证的基础,应该是比较全面的。如根据病位加病性的方法,可辨出诸如心血虚证,风热犯肺证、痰热阻肺证、肝火上炎、脾气虚证、肾阴虚证以及心肺气虚症等。辩证思维以动态的、相 互联系的观点来灵活地指导疾病的认知与治疗。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