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1 ,大小:165KB ,
资源ID:372351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7235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8政治考研大纲.doc)为本站会员(livefirmly31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8政治考研大纲.doc

1、2018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 考试性质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招生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考查目标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 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

2、、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要求考生: 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 2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5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考试形式和试 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约 2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

3、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约 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约 1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约 16% 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约 16%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 16 分( 16 小题,每小题 1 分) 多项选择题 34 分( 17 小题,每小题 2 分) 分析题 50 分 考查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实践基础和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鲜明的政治立场。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崇高的社会理想。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二)世界的物质 性及其发展规律 1世界的物质性 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及其理论意义。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基本存在形式。实践是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人与自然。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2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联系的内涵和特点。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联系与运动、变化、发展。发展的实质。发展与过程。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

5、性及其 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及相互关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事物存在的质、量、度。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否定之否定规律及其意义。 3.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辩证法是伟大的认识工具。矛盾分析方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不断增强思维能力。协调推进 “四个全面 ”的战略布局和新发展理念 对唯物辩证法的创造性运用。 (三)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1认识与实践 科

6、学的实践观。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本质的不同回答。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本质的不同回答。能动反映的基本特点。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2真理与价值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真理与谬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价值及其特征。价值评价及其特点和功能。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关系。 3认识 世界与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及其辩证关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勇于创新。自由与必然。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四)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社会基本矛盾及其

7、运动规律 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生产力的含义和基本要素。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的重要因素。生产关系的含义和内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及其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内涵。国家的起源和实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 础状况的规律及其理论和现实意义。 社会形态的内涵。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2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方法及其重要意

8、义。 阶级和阶级斗争的产生和本质。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阶级分析方法。社会革命的实质和价值。 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正确把握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 3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 。现实的人及其活动与社会历史。人的本质。唯物史观考察历史创造者的原则。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个人与社会历史。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正确评价无产阶级领袖。 (五)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1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商品的二因素。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商品

9、价值量的决定。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价值规律及其作用。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 值论的认识。 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演进和更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剩余价值的实质。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及其意义。剩余价值率。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10、。资本积累的本质、源泉和后果。资本有机构成。相对过剩人口。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 资本循环及其职能形式,产业资本运动的基本前提条件。资本周转及其速度。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及实现条件。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和形式。平均利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分割。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3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和本质。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及其本质。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进步作用和局限性。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及其本质。辩证地分析资本主义意识形态。 (六)资本主义发展及趋势 1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生产集中与 资本集中。垄

11、断的形成、本质及垄断组织。垄断与竞争。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主要形式及作用。金融垄断资本的发展。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展及其后果。垄断资本国际化条件下的垄断组织。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实质。 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和后果。 2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新变化的表现和特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3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社会主义替代资本 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七)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及其规律 1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空想社会主义的产

12、生、发展和局限性。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十月革命胜利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社会主义在苏联一国的实践。社会主义发展到多个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建议与发展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巨大贡献。 2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3在实践中探索实现社会主义发展规律 俄中等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然性与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社会主义 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的原因。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前进。 (八)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马克思主义经

13、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2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正确理解 “两个必然 ”和 “两个决不会 ”的关系。 共产主义的发展阶段。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概论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 2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得灵魂。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3中国特色

14、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统筹推进 “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协调推进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树立创 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4. 思想路线与理论精髓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新民主主

15、义的基本纲领。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额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三)社会主义改造 理论 1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2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3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四)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16、。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六)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1社会主义的本质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和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2社

17、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坚持科学发展。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三步走 ”发展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 “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七)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1.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要求。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 大关系。 3扩大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是一项基本国策。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 八)建设中国特色社

18、会主义总布局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2.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3.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 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4.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构建全面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5.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树立社会主

19、义生态文明新理念。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以系统工程思路抓生态建设。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九)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1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2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一国两制 ”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新形势下对台湾工作方针。 (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1. 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的形成依据 和平与发展是

20、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2.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和平发展道路的根据和重要意义。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十一)建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一切为了人民。实现共同富裕。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 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3. 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

21、本任务。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 4. 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 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建设一支听 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十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 1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2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文化水平 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3.全面从严治党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持思想建设党与制度

22、治党相结合。加强组织、纪律和作风建设。加强党 风廉 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 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一)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2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3.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民族意识的觉醒。 (二)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太平 天国农民战争。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2洋务

23、运动的兴衰 洋务事业的兴办。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3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戊戌维新运动。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三)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2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武昌起义与封建帝制的覆灭。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3. 辛亥革命的失败 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四)开天 辟地的大事变 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五四运动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马克思主义

24、广泛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意义。 3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国共合作的形成与大革命的兴起。大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 (五)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中国革命在 探索中曲折前进 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遵义会议与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红军长征的胜利。 (六)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2从局部抗战到全国

25、性抗战 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一二 九运动。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3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战略防御阶段和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4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敌后战场的开辟与 游击战争的发展及其战略地位。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延安整风运动。中共七大。 5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七)为新中国而奋斗

26、 1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抗战胜利后的国际国内局势。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两个中国之命运。 2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全 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和发展。 3.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第三条道路的幻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4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八)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伟大意义。完成民主革命

27、的遗留任务,恢复国民经济。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2选择社会主义道路 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和条件。 3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农业、手工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及其意义。 (九)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 2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大跃进 ”及其纠正。 “文化大革命 ”及其结束。严重的曲折和深刻 的教训。 3

28、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 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十)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 路线。 “三步走 ”发展战略的制定 和实施。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跨世纪发展 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共十四

29、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中共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提出跨世纪发展战略。 4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共十六大制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不断推动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中共十七大与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向前推进。 5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中共十八大确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提出。协调推进 “四个全 面 ”的战略布局。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重大实践的展开。 6.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新中国发展的两个历史时期及其相互关系。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根本原因和主要经验。坚持

30、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实现 “两个一百年 ”的奋斗目标。 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绪论 1.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思想道德与法律。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一)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1. 树立科学的 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的含义、特征与作用。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2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二)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 1中国精神的传承与价值

31、 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爱国主义及其时代价值。新时期的爱国主义。做忠诚的爱国者。 3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时代 精神及其主要体现。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 (三)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与人生观。人生观的主要内容。正确认识人生矛盾。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2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3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

32、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四 )注重道德传承 加强道德实践 1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道德的本质、功能与作用。道德的历史发展。 2弘扬中华传统 美德 中华传统美德的当代价值。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3继承与发扬中国革命道德 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发扬光大中国革命道德。 4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着眼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加强道德建设。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积极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 (五 )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格 1. 社会公德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2. 职业道德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大学生的择

33、业与创业。自觉遵守职业道德。 3.家庭美德 恋爱、婚姻 家庭中的道德规范。弘扬家庭美德。 4.个人品德 个人品德及其作用。加强个人道德修养。追求崇高道德境界。 (六)学习宪法法律,建设法治体系 1.法律的概念及发展 法律的一般含义。法律的本质和特征。法律的产生与发展。 2.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 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3. 我国的宪法与法律部门 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 4.建设中国特色会主义法治体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意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容。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七 )树立法

34、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 1.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宪法实施,落实依宪治国。 2. 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 法治思维方式的含义和特征。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培养法治思维的途径。 3.尊重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尊重法律权威的重要意义。尊重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 (八)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 1.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 法律权利。法律义务。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2. 我国宪 法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 政治权利与义务。人身权利与义务。财产权利与义务。社会经济权利与义务。宗教信仰及文化权利与义务。

35、 3. 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依法行使权利。依法救济权利。尊重他人权利。依法履行义务。 结束语 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五、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一)形势与政策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 年度间( 2016 年 1 月 2016 年 12 月)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 (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综合国力竞争 。 大国关系。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地区局势与热点问题。西方干涉主义的新特点。 联合国等主要国际组织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挑战。 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作用。南北关系。南南合作。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十八大以来中国对外工作新思想、新论断。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