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和科学内涵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由于对社会主义认识不清,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文化大革命”时期甚至发生停滞和倒退。1955年,我国GNP占世界的4.7%,1978年下降到2.5%; 1960年,我国GNP与日本相当,而1978年却只有日本的四分之一。,邓小平在认真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实践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1.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认识的逐步深化,邓小平的社
2、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1)从总结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入手,不断对“什么不是社会主义”进行思考。 (2)通过对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原则的把握,逐渐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1)从总结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入手,不断对“什么不是社会主义”进行思考。,先后指出了十个不是社会主义: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僵化封闭不能发展社会主义;照搬外国经验也不能发展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法制也没有社会主义;不重视物质文明搞不好社会主义;不重视精神文明也搞不好社会主义。,(2)通过对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原则的把握,逐渐揭示社会主义的本
3、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改革,在沿海设立经济特区,开始实行对外开放。但是改革开放一开始就遇到了姓“社”姓“资”的争论。,“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 邓小平。,针对这一情况,1980年,邓小平在论述怎样才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问题时,第一次提出 “社会主义本质”这一概念。,他认为:,“根据我们自己的经验,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得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表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社会主义的经济政策对不对,归根到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这是压倒一切的标准。空讲
4、社会主义不行,人民不相信。”,他把发展生产和增加人民收入称之为压倒一切的标准,实际上已经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核心内容。,1985年8月,邓小平在一次会见外宾的谈话中又提到了社会主义本质:“对内搞活经济,是活了社会主义,没有伤害到社会主义的本质。至于吸收外国资金,这是作为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一个补充,不用担心它会冲击社会主义制度。”, 1986年9月,邓小平在回答美国记者关于“致富光荣的口号同社会主义的关系”时说:“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 这段话成为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雏形。, 1992年,邓小平在视察南方的讲话中,明确提出
5、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他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990年12月,邓小平又一次强调共同富裕的问题,指出:“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二)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要归纳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我们首先要了解社会主义本质:,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解放生产力,两极分化,是指在社会财富的分配上向贫富两极积累、最终导致阶级分化。,根据刚才我
6、们归纳的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提出的渐进过程,我们能不能总结一下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核心内容? 发展生产力、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共同富裕是目的,发展生产力是达到这一目的的物质基础和手段。,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一方面强调必须集中力量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另一方面指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手段和目的,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目标的统一。这一概括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同时又赋予了社会主义以新的含义和时代内容。,基本内涵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
7、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思考】为什么要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阐明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 从生产力来讲,要解决如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加社会物质财富的问题。从生产关系来说,还有一个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使社会生产力发展
8、的成果为全体人民所享有的问题。,和两者的关系,没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基础,共同富裕就无法实现;离开了共同富裕这一目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也就失去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意义。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也是一个受到“基础”制约和“目标”引导的过程。,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第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从主要强调关于公有制、按劳分配等特征,进一步深入到实现共同富裕这个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上。 第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
9、设社会主义”紧密地结合起来,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本质与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一、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一)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 (二)解放生产力是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 (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思考】为什么要发展生产力?,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生产力是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决定了必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东欧剧变);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和各种问题需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二、大力发展科学技术,1.“科学技术是生
10、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人类正经历着近代史上的第一、二次科技革命。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一部分、“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指出 “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变革历史的“伟大的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2.我国历代领导人提倡大力发展科学技术,(1)1953年毛泽东提出要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建设我们的国家; (2)1956年周恩来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 (3)1958年,毛泽东又提出现在要来一个技术革命,把党的工作重点放到技术革命上来 (
11、4)1978年,邓小平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5)江泽民提出了“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6)胡锦涛提出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 (7)习近平提出“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具有乘数作用:科学技术在现代生产力系统中起第一位的变革作用。 生产力=科学技术x (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 科学技术具有先导作用:科学技术对生产具有了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 20世纪中叶以前:生产技术科学 20世纪中叶以后:科学技术生产,科学技术具有加速作用:,发明时间 投产时间 时间间隔(年) 雷 达 19
12、25 1940 15 电视机 1922 1934 12 晶体管 1948 1953 5 激 光 1 计算机 0.5,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居首位,美国学者丹尼森研究发现:时间 科技进步的贡献率 20世纪初 20%20世纪中叶 50%1970s以后 60-80%,3.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1)1995年后,党中央相继提出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 (2)进入21世纪,党中央又作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人才强国战略的基本含义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要把人才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
13、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把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什么是创新型国家?,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国际学术界把这一类国家称之为创新型国家。,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20个左右,包括美国、日本、芬兰、韩国等。这些国家的共同特征是: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在70%以上,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一般在30%以下。此外,这些国家所获得的三方专利(美国、欧洲和日本授权的专利)数占世界数量的绝大多数。,目前,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较弱,根据有关研究报告,年我国科技创新
14、能力在个主要国家(占世界的)中位居第24位,处于中等水平。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入关键阶段之际,根据特定的国情和需求,党的十八大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从全面深化改革的高度,明确提出建立健全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体制机制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三、坚持科学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党高度重视发展问题,将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邓小平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强调发展的重要性。,江泽民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
15、可持续的发展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科学发展的内涵:,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力量,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发展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经济、政治、
16、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各个环节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各构成要素的良性互动;可持续发展,就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必须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工作,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第三节 中国特
17、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一、“三步走”发展战略 所谓发展战略,是一个国家对较长时期内经济社会发展所作出的全局性的谋划。 (1)邓小平同志是“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倡导者。 年月,党的十三大把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想确定下来,指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从1980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1987年提前完成,1995年提前实现,(2)党的十五大把“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进一步
18、具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21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具体化为切实可行的步骤,展现了美好的前景,统一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意志,成为全国人民为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的行动纲领,意义重大。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将雄辩地向世人证明中国社会主义是成功的,社会主义是优越的。,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小康社会”
19、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民所熟悉的一个概念,是人们十分向往和追求的一种比较富足的社会生活。据考证,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诗经,其中有“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意思是说,人们有劳有逸,日子就能好过。后来儒家把比大同社会较低级的一种社会称之为小康。按礼记的描述,所谓大同社会就是“天下为公”,“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理想社会。而所谓小康社会则是“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人们能维持中等生活水准的社会。,邓小平用我国历史上“小康”的概念,赋予新的内容,表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定时期内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目标。邓小平同志指出:“所
20、谓小康,从国民生产总值来说,就是年人均达到八百美元”这八百美元是以当时的生活水平估量的, “反映到人民生活上,我们就叫小康水平;反映到国力上,就是较强国家”。,2.“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思考】“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二步就是人们生活达到小康水平,这个目标已经在1995年提前完成,为什么十六大还提出要用大体20年的时间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呢? 这是因为我国总体上实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低水平人均800美元不全面侧重于物质不平衡城乡、东西、个人收入差距还较大根据世界银行的划分,人均GDP800$以下的,为低等收入国家;800-3000$的为中下收入国家;3000-1
21、2000$的为中上收入国家。更高水平内容比较全面丰富 发展较为均衡,总体小康,全面小康,低水平的小康,是指刚进入小康的门槛,只是解决了衣食无虞的基本生存需要,离宽裕还较远。 不全面主要是指已经达到的小康侧重于物质文明方面,对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关注不够。 发展很不平衡是指进入小康的人口在全国分布是不平衡的。城市与农村之间、东部与西部之间、行业之间、不同收入阶层之间。,更高水平是指:,GDP比2000年翻两番,人均超过3000美元,基本实现工业化,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开放的经济体制。 解决低水平问题。200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800多美元,在世界上属于中
22、下收入国家,而当年世界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是2039美元。显然,我们小康生活水平是低水平的。我们要力争在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实现人均3000美元达到或接近当时世界中等收入国家水平。,更全面是指:,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人与自然更加和谐。整个社会走上生产、生活富足、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解决所谓不全面问题。所谓不全面,一是说,目前已经达到的小康生活主要是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满足,社会保障不健全,环境质量还亟待改善,精神生活还需要丰富;二是说,即使这种低水平的小康,也还没有覆盖全国所有的人,农村有3000万左右贫困人口温饱问
23、题还没有解决,城镇有近2000万人收入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还有更多人口虽然解决了温饱,但还未达到小康。我们要经过20年的努力,使小康生活的内涵更加全面,使小康的覆盖面更全面。,发展均衡是指:,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城镇人口超过50%,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富足的生活。 解决不平衡问题。所谓不平衡,主要表现为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较大,而且这种差距还有继续扩大的趋势从地区差距看,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关于小康社会的评分标准,小康在东部地区基本实现,在中部实现78%,在西部只实现了56%。至于城乡之间差距就更大了。,党的十六大以后的10年,我国成功地迈上了三
24、个大的台阶,即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十八大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鲜明地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 三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全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 五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三、实现中华民族
25、伟大复兴的中国梦,1.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提出了中国梦,1840年,1921年,1949年,1961年,1984年,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2.中国梦的思想内涵,根本目的,可靠保障,政治前提,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中国近代以来的屈辱历史已经证明,民族不独立、国家不富强,人民的生存根本得不到保证,更谈不上人民幸福。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都要以人民的权利得到保障、利益得到实现、幸福得到满足为条件,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3.中国梦的实现途径,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