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节 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A,B,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 业,A,B,广义的农业包括农(种植业),林,牧,副,渔 等 组成部门。狭义的农业指种植业。,农业的定义: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 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生产部门统称农业,下面是人们对农业地位的看法,你赞成吗?为什么?1.我国人口这么多,粮食生产太重要了。 ( )2.只有农村实现了现代化,才能说明中国实现了现代化。( )3.应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战略重点的首位。( ),真,真,真,判断真假,既然农业的地位这么重要,那么它在 我国分布有什么规律呢?下面就让我们 以农业考察员的身份去考察一下吧!,实践活动,1.东部和西部的差异,西部
2、东部,以畜牧业为主有少量种植业,种植业:林业:渔业:,平原,东北,西南的天然林区 东南丘陵的人工林区,东部沿海的海洋渔业 长江中下游的淡水渔业,(400mm的降雨量线),2.南方和北方的差异,(秦岭淮河),旱地,水田,一年一熟 两年三熟,一年两熟 一年三熟,小麦 甜菜 花生 棉花,水稻 甘蔗 油菜 棉花,3. 垂直方向的差异在我国西部的山区,农作物的种类,耕作制度随海拔高低的不同而不同。,地衣,苔藓 高山草地针叶林温带混交林常绿阔叶林,B,C,D,A,课本104页活动3答案:B 地种植蔬菜,花卉,发展肉,乳,禽,蛋生产。 原因是这里离城市近,有公路便于往城市运送鲜活的 的产品。C地应种植水稻,
3、小麦,玉米。因为这里地形平坦, 灌溉便利,但远离城市,不宜种植蔬菜,花卉,发展 肉,乳,禽,蛋生产。,请你想计策,1.有一个小山村,周围的土地大多易受风沙,洪水侵蚀, 农作物产量一直很低。从因地制宜的角度考虑,该地方 应继续耕种,还是应该采取其他对策?谈谈你的想法。,答:应退耕还林,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增加土壤肥力。,2.新疆塔里木盆地某些地区的土壤是盐碱土、无法种植庄稼,人们生活不好,你能想想办法吗?,答:不能发展种植业,可以种植耐盐碱的植物,如:种植红柳,可以增加收入。,红 柳,红柳床单生产车间,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八年级 地理,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八年级 地理,1.采购员要去
4、采购甜菜和马铃薯,应该去( ) A松嫩平原 B 黄土高原 C 四川盆地 D 成都平原2.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粮食,蔬菜来源于( ) A种植业 B林业 C 牧业 D 渔业 3.下列地区中不利于种植业发展的是( ) A东北平原 B 华北平原C 长江中下游平原 D 塔里木盆地4我国东北平原的耕作制度是 ( )A一年三熟 B一年两熟 C 一年一熟 D 两年三熟,A,A,D,C,练习:,5 下列四种农作物中,分布在华北平原的是( ) A甘蔗 B 油菜 C 花生 D 甜菜 6我国南方与北方的耕作制度和种植的农作物有明显差别的最主要原因是( )A 气候条件 B 地形条件 C土壤条件 D 水源条件,C,A,199
5、9年我国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居世界的位次,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有哪些?,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在世界的位次,一些国家资源比较,资源不足,我国人口与耕地变化情况表,人口增加(耕地减少),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结果: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1/3强,其中水蚀面积165万平方千米,风蚀面积191万平方千米。在水蚀和风蚀面积,水蚀风蚀交错区水土流失面积26万平方千米。,水土流失,据报道:根据吉林省区域病虫检测站(点)提供的病虫 越冬基数调查,结合今年吉林全省农作物主要病虫害 总体将呈中等偏重状态,病虫害发病面积8000万公顷, 其中,玉米螟、草地螟、大豆食心虫和稻瘟病中等偏 重发
6、生;大豆蚜虫和地下害虫将中等发生。,自然灾害,环境破坏,据报载,由于多年来在长江干支流上建闸筑坎,围湖造田,水质污染,滥捕滥捞,以及电毒炸鱼的日渐猖獗,长江水生生物目前处境岌岌可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面临 人口增加,耕地不断减少以及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 污染等等问题的严峻挑战。,1.控制人口,提高粮食产能。2.调整结构,全面发展。2.因地制宜,科技兴农。,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对策:,无土栽培 基塘生产,根据图4.22及文字叙述画一副桑基鱼塘的流程图 并想一想基塘生产有什么好处?,桑树,桑叶,蚕,蚕粪,鱼塘,塘泥,桑树,蚕,鱼塘,塘泥,桑叶,蚕粪,答:,好处是整个过程没有废物, 而且对环境无污染。,基塘生产示意图,1.东部沿海地区要积极发展出口创汇农业的 地理条件有那些?答:交通对外联系方面:地形条件:气候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东部临海、进出口方便。,东部地势平坦,多为平原和丘陵。,降水丰沛,热量充足,水热配合较好,东部技术设备先进,信息来源广, 劳动力充足。,2.为什么要在西部地区坚决实行退耕还林、还草?,答、为了保护西部的生态环境,否则的话,会出现水土 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的结果。,作业:,1、完成同步练习; 2、从因地制宜的角度出发,思考本地发展多种经济的优点与不足。,再见!,1952年和2003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