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27 F 15 DB13 河北省 地方标准 DB13/T 2553 2017 地热回灌运行操作规程 Operating procedures for geothermal reinjection 2017 - 09 - 06 发布 2017 - 10 - 06 实施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3/T 2553 2017 I 目 次 前言 . II 引言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回灌水源要求 . 3 5 回灌设备类型及要求 . 3 6 运行前准备工作 . 4 7 回灌运行 . 5 8 回灌系统动态监测 . 6 9 停灌后系
2、统维护与保养 . 7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地热回灌水源水质推荐指标 . 8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地热回灌工艺流程图 . 10 附录 C(规范性附录) 回灌堵塞的判别及处理措施 11 附录 D(规范性附录) 地热回灌系统动态监测数据记录表 12 附录 E(资料性附录) 回灌对热储层影响评价 13 参考文献 . 15 DB13/T 2553 2017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北省国土资源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省地热资源开发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郑喜珍、康清普、张朝辉、赵素杰、常江、寇秋焕、张海军、徐忠立、户子禄、杨
3、婷婷、陈穆贤。 DB13/T 2553 2017 III 引 言 制定地热回灌运行操作规程,对地热尾水回灌的适用性,回灌系统的运行、维护进行全面的科学规范。统一全省地热回灌操作运行程序,使回灌工作规范化、标准化,达到保护地热资源,实现地热资源持续利用和采补平衡的目的。 DB13/T 2553 2017 1 地热回灌运行操作规程 1 范围 本 标准规定 了地热回灌 运行 中应执行的操作程序和技 术要求,并对回灌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 本标准 适用于河北省行政区域内的地热回灌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 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
4、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1615-2010 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 SL 187 水质采样技术规程 SY/T 5329 碎屑岩油藏 注 水水质推荐指标及分析方法 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3 术语 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 3.1 地热 Geothermal 地球内部所储存的热量 。 3.2 地热资源 Geothermal resources 能够经济地被人类所利用的地球内部的地热能、地热流体及其有用部分。 3.3 地 热储 Geothermal reservoir 简称热储( heat rese
5、rvoir) ,指 埋藏于地下、具有 有效空隙 和渗透性的地层、岩体或构造带,其中储存的地热流体可供 开发利用 。 3.4 地热流体 Geothermal fluid 包括地热水和地热蒸汽,以及少量的非凝性气体,但不包括天然的碳氢化合物可燃气体。 3.5 DB13/T 2553 2017 2 地热回灌 Geothermal injection 为保持热储压力、充分利用能源和减少地热流体直接排放对环境的污染,对经过利用(降低了温度)的地热流体或其他水源通过地热井重新注回热储。 3.6 回灌系统 Injection system 地热回灌中,由 回灌井、水质净化装置 、排气设备、加压 泵 以及连通
6、装置构成的整个回灌体系。 3.7 动态监测 Regime monitoring 通过布设监测仪器仪表和其他装置或远程系统对地热 回灌井的温度、地热水压力、产量和化学成分等进行定期测量。 3.8 悬浮物 Suspended sediment(SS) 通常指 在水中不溶解而又 存 在于水中不能通过过滤 器的固体物质。 本标准规定的悬浮物固体是指采用平均孔径为 50 m的纤维素脂微孔膜过滤,膜上不溶于水的固体矿物质。 3.9 铁细菌 Iron bacteria 能将二价铁盐氧化成三价铁化合物,并能利用此氧化过程中产生的能量来同化二氧化碳进行生长的细菌的总称。 3.10 腐生菌 Saprophytic
7、 bacteria 腐生菌是“异养”型的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从有机物中得到能量,产生粘性物质,与某些代谢产物累积沉淀可造成堵塞。 3.11 硫酸盐还原菌 Sulfate reducing bacteria 在一定条 件下能够将硫酸根离子还原成二价硫离子,进而形成硫化氢,对金属有很大腐蚀作用的一类细菌,腐蚀反应中产生的硫化铁沉淀可造成堵塞。 3.12 孔隙型热储 Porous geothermal reservoir 一般指新生界松散岩类热储。 3.13 裂隙型热储 Fracture geothermal reservoir 一般 指碳酸盐岩类 岩溶热储、岩体及构造带 裂隙热储。 3.14
8、自然回灌 Natural injection DB13/T 2553 2017 3 是指 回灌水源 经过常规过滤处理以后,在自然条件,未采取任何助力措施,直接注入回灌井的方式。 3.15 压力回灌 Pressurized injection 是指 回灌水源 经过常规过滤处理以后,在加压条件下,将回灌水注入回灌井的方式。 4 回灌 水源 要求 4.1 同层回灌 回灌目的层与地热开采热储层基本相同,回灌水源应是供暖后尾水经过密闭系统进入回灌井。 4.2 异层回灌 进行异层回灌时 ,要求开采层的水质与 回灌井热储 层的水质 类型 基本一致, 矿化度相近,且开采井水质优于回灌井。同时应在回灌前 对二种
9、水质进行 配伍 试验, 并对回灌水源水质进行 评价 。 在保证回灌热储层不受回灌水影响的前提下方可回灌,否则不应回灌。 4.3 回灌水源水质评价 回灌水源 水质评价方法及判断标准按照 GB/T 11615-2010执行,回灌水 水源 要求应 参照 地热回灌水推荐主要控制指标见附录 A。 5 回灌设备类型及要求 5.1 回灌管路材质 地热水具有腐蚀、结垢特征,回灌管路 宜 采用耐腐蚀性较强 的 不锈钢或 PVC-U管。回灌管路中的法兰、阀门、弯头、蝶阀 等, 应 采用不锈钢材质。 5.2 回灌过滤装置 粗过滤精度为 50 m, 精过滤精度 1 m 3 m, 粗过滤器宜 采用自清洗且多台并联安装,
10、 精过滤器宜采用多台并联安装 。 过滤器应采用不锈钢材质 。 5.3 排气罐 排气罐 应采用不锈钢材质, 顶部设置自动排气装置及压力表。 5.4 氮气保护装置 宜 利用自动控制充氮装置,将 回灌井液面之上的井管充满氮气,防止空气 进入 。 5.5 井口装置 井口装置应 具备 回扬、 回灌和监测功能。 应 防止因热胀冷缩引起的泵座破坏及地面下沉而引起的漏水事故 ;阻止 空气 混入地热水, 造成 井壁、井管 等被 腐蚀。 5.6 加压泵 DB13/T 2553 2017 4 宜 采用离心泵,系统运行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型号的离心泵进行加压。 5.7 各类仪器仪表 5.7.1 回灌系统中应安装流
11、量计、水位监测仪、压力计、温度计等。 5.7.2 仪器、仪表材质应考虑防腐蚀、防结垢。精度要求:水位监测仪 0.01m,流量计 0.01m3,压力计 0.01MPa,温度计 0.1。 6 运行前准备工作 6.1 操作原则 6.1.1 地热供暖后尾水 经过过滤、排气后,利用自然回灌或加压回灌方式,至回灌井中,工艺流程示意图见附录 B。 6.1.2 操作人员上岗前应熟悉地热水回灌系统,掌握各种设备操作要领。 6.1.3 系统运行前认真检查一次;井口装置、过滤装置等要试运行,查看设备状况是否良好、运行是否正常。 6.2 回灌系统检查 6.2.1 电器仪表 回灌运行前 应对电器仪表严格检查,确保回灌系
12、统中电源安全、状态良好,各种仪表、仪器 运转正常。 6.2.2 回灌管网 抽取开采井地热水通过回灌管网至 旁路 出水口排出,检查回灌管网是否通畅;关闭 两端 阀门,对回灌管网进行注水,检查管网是否漏水、漏气。 6.2.3 回灌水源净化(过滤)处 理系统 检查排污管道是否通畅;过滤装置 有 回灌水经过时, 进出口 是否存在压差, 当压差达到 50kPa 60 kPa时, 要及时 更换或清洗滤料,保证过滤系统通畅 。 6.2.4 排气罐 检查排污管道是否通畅;有回灌水经过时,关闭排气罐后的阀门,查看自动放气阀是否正常排气。 6.2.5 氮气保护装置 检查氮气保护装置 的输气管道是否通畅或漏气 ,充
13、氮瓶压力应大于大气压。 6.2.6 压力回灌装置 采用压力回灌时,应检查加压离心泵 是否正常运行, 同时在回灌井井管上增设放气阀。 6.2.7 回扬 系统 回扬 前检查潜水泵安装是否正确, 回扬排水系统是否通畅,下泵深度是否合适 。 DB13/T 2553 2017 5 6.3 管路冲 洗 回灌生产运行前,对整个系统管路进行彻底冲洗,包括回灌井管路、输水管网等。冲洗时间视尾水的清洁程度而定,至水清无杂质后方可进行回灌。 7 回灌运行 7.1 基本要求 7.1.1 回灌运行时,应始终保证回灌水管下入回灌井的水位液面以下。 7.1.2 密切监视回灌井的水位、回灌量、过滤装置、管路压力等数据变化情况
14、,正确判断系统是否产生了堵塞等影响回灌效果的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防治,回灌堵塞的判别及处理措施参见附录C。 7.1.3 确保回灌井井口监测系统(远程或专用的人工监测仪器仪表)正常,观测到的数据客观真实、正确无误,尤其是人工监测的流量表的准确性 和水位测管的通畅,一旦发现仪器仪表损坏,应及时更换、维修。 7.2 自然回灌运行 7.2.1 回灌开始前,应对回灌系统动态起始数据进行监测(监测内容参见附录 D 表 D.1)。 7.2.2 将各阀门调至回灌模式,让回灌水源从回灌水管内注入回灌井中。 7.2.3 依据回灌试验或上年度回灌量数据,确定基础回灌量。 7.2.4 利用控制阀调节回灌量,宜采
15、用回灌量 20 m3/h、 30 m3/h、 40m3/h从小到大逐渐增加,一直到基础回灌量。 7.2.5 密切观测管路压力表数值,确认回灌系统通畅,回灌井内水位上升无快速、明显变化时,稳定回灌量,回灌正常运行。 7.2.6 当回灌井水位上升较快时注 意加密监测,水位上升距井口小于 5m 时,及时停止回灌进行回扬。 7.2.7 按要求定时记录观测数据,确保数据记录准确、完整。记录表格式参见附录 D 表 D.1。 7.2.8 回灌基本稳定后(一般回灌正常运行 2 小时后),在回灌井井口参照 SL 187 进行取样、送检。 7.3 压力回灌运行 7.3.1 回灌开始前,应对回灌系统动态起始数据进行
16、监测(监测内容参见附录 D 表 D.1) 。 7.3.2 将各阀门调至回灌模式,让回灌水源从回灌水管内注入回灌井中。 7.3.3 依据回灌试验或上年度回灌量数据,确定基础回灌量。 7.3.4 利用控制阀调节回灌量,宜采用回灌量 15 m3/h、 20 m3/h、 25 m3/h、 30m3/h从小到大逐渐增加,待回灌水从井管放气阀溢出后,再关紧放气阀,回灌量调至基础回灌量。 7.3.5 密切观测管路压力表数值,确认回灌系统通畅,回灌井内压力无快速、明显的变化时,稳定回灌量,回灌正常运行。 DB13/T 2553 2017 6 7.3.6 先利用开采井潜水泵压力进行带压回灌,压力不足时开启离心泵
17、进行加压回灌。 7.3.7 回灌系统应符合设计压力要求,最大加压应小于回灌系统设计压力值,保证系统安全运行。 7.3.8 加压离心泵不应断水打空泵,压力均从小到大逐渐迭加。 7.3.9 按要求定时记录观测数据,确保数据记录准确、完整。记录表格式参见附录 D 表 D.1。 7.3.10 回灌基本稳定后(水位到达井口且压力趋于稳定后),在回灌井井口取样、送检。 7.4 回灌井 回扬 运行 7.4.1 孔隙 型 热储回灌井 回扬 7.4.1.1 回扬设施:根据回灌井抽水试验最大水量选用适宜的潜水泵,泵管一侧应焊接有专用水位测管。潜水泵下入至深度具体参照抽水试验最大降深确定。 7.4.1.2 潜水泵和
18、泵管应经过防腐、防垢处理,确保无锈、未腐蚀,测管通畅。 7.4.1.3 孔隙型热储层由于回灌过程中存在灌量衰减问题,需要进行回扬,宜进行带泵回灌操作。 7.4.1.4 每年回灌开始前及结束后,应对回灌井进行回扬。 7.4.2 基岩热储回灌井 回扬 视回灌井单位回灌量减小情况,采取回扬措施 。 7.4.3 回扬 操作程序 7.4.3.1 根据表格内容记录各数据起始值(参见附录 D 表 D.2)。 7.4.3.2 将各阀门调至回扬模式,检查回扬排水通道是否通畅。 7.4.3.3 应以泵最大水量抽水洗井,至砂含量小于二十万分之一(体积比)或水温无明显变化时停止。 7.4.3.4 按要求定时记录观测数
19、据及水质的清洁情况。 7.4.3.5 在回扬结束前,在回灌井井口取样进行地热流体质量分析。 8 回灌系统动态监测 8.1 水位 、水量、水温及回灌系统压力 监测 8.1.1 监测时段 水位监测分为回灌 期 间 与非 回灌 期 间,水量与水温监测分为回灌期间与回扬期间,回灌系统压力监测为回灌期间。 8.1.2 监测频率 8.1.2.1 水位在非回灌期间,自动监测水位仪监测,频率设置为 1 次 /1 天,人工监测频率宜 1 次 /10天;在回灌期间,自动监测水位仪监测,频率设置为 1 次 /30 分钟,人工监测频率宜 1 次 /天。 8.1.2.2 水量、水温监测与水位回灌期间监测频率相同、观测时
20、间一致。 DB13/T 2553 2017 7 8.1.2.3 回灌系统压力监测频率宜设置 1 次 /30 分钟,必要时应加密监测,确保加压系统安全。 8.1.3 监测数据记录内容 根据实际观测数据将表格内容填写准确、完整(参见附录 D) 。 8.1.4 监测注意事项 8.1.4.1 监测设备宜采用自动监测,利用远程控制系统,并对水位、压力设置警戒值 。 8.1.4.2 在回灌前、中、后期进行人工测量,对监测设备进行校核 。 8.1.4.3 保持数据连续性,监测仪器一旦损坏,须及时 更换。 8.2 原始监测数据的审核 8.2.1 原始监测数据 原始 监测数据包括水位、水量、水温 、 压力等数据
21、, 参见附录 D表 D.1格式进行填写 。 8.2.2 原始数据审核内容 原始数据审核内容包括: a) 监测手段、监测频率、监测精度; b) 监测仪器是否正常,监测数据是否准确,监测误差原因; c) 各类监测项目中监测内容是否齐全,监测表格式是否符合要求; d) 监测异常点与监测间断的审核,说明原因,进行备注 ; e) 宜用监测数据简要评价回灌后对热储层的影响,参见附录 E。 9 停灌后系统维护与保养 9.1 回灌管网及回灌设备保护 9.1.1 回灌设备养护:过滤装置应拆卸过滤袋(网),并用淡水冲洗 罐体,排净,关闭进出口,风干后妥善保存;排气罐用淡水清洗后,排净,风干,关闭进出口,进行密封处
22、理或充氮气。 9.1.2 回灌管网养护:回灌设备关闭进出口,用淡水冲洗管路,待水清砂净,充满淡水,关闭进出口,进行密封处理。 9.2 泵管 、井管 保护 停灌 回扬 后,提出泵管,除去管内外污渍、锈斑等,做好防腐 、防锈等保养措施,储存场地应干燥、通风;封闭回灌井井口,利用氮气保护装置,将井管内充满氮气 。 9.3 仪器仪表的检测 停灌期间,对回灌系统设备及仪器仪表应按照要求进行检测,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 DB13/T 2553 2017 8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地热回灌水源水质推荐 指标 A.1 水质基本要求 A.1.1 水质稳定,回灌水与地热水相混不应产生沉淀,原则上应
23、遵循原水同层回灌(成井目的层相同);不能做到同层的异层采灌系统,开采层的地热流体质量应好于回灌层的流体质量,以防止回灌水源对良好热储流体造成不可逆转的有害影响。 A.1.2 回灌水注入目的热储层后不应使岩石矿物产生水化学反应。 A.1.3 回灌水不应是存放时间较久、流经途径过长,宜滋生有各种细菌的二次污染水。 A.1.4 回灌水对注水设施腐蚀性小。 A.1.5 控制水中侵蚀性二氧化碳的含量。当水中侵蚀性二氧化碳等于零时此水稳定;大于零时此水可溶解碳酸钙并对注水设施有腐蚀作用;小于零时此 水有碳酸盐沉淀出现。 A.1.6 限制回灌水源中硫化氢的含量。系统中硫化物增加是细菌作用的结果,硫化物过高的
24、水也可导致水中悬浮物增加。 A.1.7 控制回灌水中总铁含量,尤其是水源中亚铁离子的含量,由于 Fe2+的不稳定性或铁细菌作用可将二价铁转化为三价铁而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另外若水中含硫化物( S2)时,可生成 FeS沉淀,使水中悬浮物增加。 A.1.8 在基岩岩溶裂隙型碳酸盐岩热储层中,由于容易生成 难溶性磷酸盐 ,堵塞含水层裂隙通道,因此应注意检验地热回灌水中 PO43 的含量。 A.2 主要控制指标 地热回灌水推荐 参照 的主要控制指标见表 A.1。 A.3 推荐 指标参照 本推荐指标参照了 1995-01-18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发布的行业标准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推荐指标及分析方
25、法 SY T 5329。在实际回灌运行操作中,如遇其它地热回灌水主要控制指标中未涉及到的有关指标,也 参照 SY T 5329中的有关规定。 A.4 推荐水质监测项目参照 地热流体全分析(主要包括阳离子: K+、 Na+、 Ca2+、 Mg2+;阴离子: Cl-、 CO32-、 SO42-、 HCO3-;微量元素和特殊组分: F、 B 、 I、 SiO2、 B、 H2S、 Al、 Pb、 Cs、 Fe、 Mn、 Li、 S 、 Cu、 Zn、等; PH值,溶解性总固体,硬度,耗氧量,污染指标 酚、氰 等。)、细菌样(铁细菌、硫酸盐还原菌、腐生菌)。 DB13/T 2553 2017 9 表 A
26、.1 地热回灌水推荐参照的主要控制指标 项目 控制指标 备注 悬浮固体含量 5.0mg/l 悬浮物颗粒直径中值 3.5 m 平均腐蚀率 0.076mm/a 即为非腐蚀性水 LI(拉申指数) 0.5 碳酸钙结垢判断 RI 7.0; LI 0.5 Cl- 25%毫克当量百分数时; Cl- 25%毫克当量百分数时。 硫酸钙结垢判断 RS1 0 硅酸盐结垢判断 RS2 1.0 铁 细菌( FB) n 104个 /ml 腐生菌( TGB) n 104个 /ml 硫酸盐还原菌( SRB) 10 个 /ml 水中溶解氧 0.5mg/l 侵蚀性 CO2 -1.0 CCO2 1.0mg/l 硫化物 2.0mg/
27、l 水中总铁含量 0.3mg/l DB13/T 2553 2017 10 B B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地热回灌工艺流程图 图 B.1给出了地热回灌工艺流程图。 图 B.1 地热回灌工艺流程图 DB13/T 2553 2017 11 C C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回灌堵塞的判别及处理措施 C.1 回灌堵塞的判别方法 回灌生产运行时,一旦发生以下一种或几种现象,即可判断系统 出现了堵塞现象: a) 当保持一定的回灌量时,随着回灌时间的延长,回灌井的水位突然上升或连续上升,单位回灌量逐渐减少 ; b) 当保持一定水头时,随着回灌时间的增长回灌量逐渐减少 ; c) 回灌井经过多年运行后,
28、单位回灌量或洗井时单位涌水量逐年减少 ; d) 过滤器两端的压力差持续增大。 C.2 预防回灌堵塞的方法 预防回灌堵塞的方法如下: a) 经常检查回灌装置的密封效果,如发现漏气,应及时处理 ; b) 洗井时,为防止污水倒流井内,避免空气混入,提高密封效果,须在洗井水管路安装单流阀或“ U”型管,或把扬水管出口没入水中,形成水封 ; c) 洗井时,须对回灌井的水 质进行检测,回灌运行过程中,应定期检测回灌水源水质,对没有达到标准的项目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 d) 掌握好回灌量和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及时检查有无堵塞现象 ; e) 回灌运行中,若发现物理、化学沉淀、细菌堵塞时,需立即停灌,深入分析
29、堵塞原因,针对具体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 C.3 回灌堵塞的处理措施 根据回灌井产生的堵塞性质和原因,可采用连续反冲洗、化学处理法和灭菌法等处理方法 : a) 回灌井成井时,应洗井彻底,充分清洗岩层孔隙(裂隙)通道 ; b) 对于回灌管路的堵塞,可直接用连续反冲洗方法处理;对于回灌井本身产生的堵塞,可用间歇停泵 反冲洗与压力灌水相结合的方法处理 ; c) 碳酸盐岩溶地区基岩裸眼成井的回灌井如在加装粗过滤器后回灌效果仍不理想,可考虑采用压裂酸化洗井措施,以沟通含水层的岩溶裂隙,增大地层吸水能力。如果堵塞沉淀物是 CaCo3或 Fe(OH)3,已与砂胶合成 Ca 质或 Fe 质结垢,在井壁管路
30、上已形成坚硬的水垢时,一般可用 HCl(浓度 10%,加酸洗抗蚀剂)使之生成溶解性的 CaCl2 来处理。但在用盐酸处理之前,必须掌握井管口径、深度、材料、静动水位等资料,依具体情况制定安全有效的处理方案,以不造成回灌水第二次污染为前提。 DB13/T 2553 2017 12 D D 附 录 D (规范性附 录) 地热回灌系统动态监测数据记录表 表 D.1给出了地热回灌系统动态监测数据记录表的格式。 表 D.1 地热回灌系统动态监测数据记录表 表 D.2给出了回灌井回扬时监测数据记录表的格式。 表 D.2 回灌井回扬监测数据记录表 落 程 观 测 时 间 水 位 观 测 水 量 观 测 水
31、温 观 测 备注 日 月 时 分 持续 累计 由测点算起水位深度 ( m) 由地面算起水位深度 ( m) 水位 降深 ( m) 测量工具 读数 涌水量( m3/h) 水温 () 气温 () 时 分 时 分 观测时间 开采井监测数据 回灌井监测数据 回灌系统压力监测 水位 流量 井口 水温 () 井口 压力 ( MPa) 水位 流量 井口 水温 () 井口 压力 ( MPa) 过滤器压力 曝气装置 月 日 时 分 水位 埋深 ( m) 水位 标高 ( m) 开采瞬 时流量( m3/h) 累计 流量 ( m3) 水位 埋深 ( m) 水位 标高 ( m) 开采瞬 时流量( m3/h) 累 计 流量
32、 ( m3) 进口 压力 ( MPa) 出口 压力 ( MPa) 进口 压力 ( MPa) 进口 压力 ( MPa) DB13/T 2553 2017 13 E E 附 录 E (资料性附录) 回灌对热储层影响评价 E.1 回灌水水质对回灌热储层影响评价 回灌系统原则上要求为同层回灌,在无法满足同层回灌条件的, 开采井水质应好于回灌井水质,防止回灌水 源 对良好的地热流体造成不可逆转的 有 害影响。 回灌水对回灌热储层污染影响评价采用多项指标污染综合指数法评价,地下水污染起始值采用回灌井成井时水质检测值, 评价指标值 利用年度回灌井 回扬 时采取的水样检测值, 其计算公式见 式 ( 1)、式
33、( 2)。 2 m a x22 IIPI (1) n11i iInI. (2) 式中: PI 水污染综合指数 ; I 各单项组分评分值 I的平均值; Imax 单项组分评分值 I的最大值; N 参加计算的项 次 。 污染指数分级标准见表 E.1。 表 E.1 地下水污染级别分类表 分级标准 污染程度 PI 1 未污染 1 PI 2.5 轻污染 2.5 PI 5 中等污染 5 PI 严重污染 E.2 回灌水水温对回灌热储层影响评价 采用 温度影响率评价回灌水水温对热储层的 影响程 度,见公式( 3)。 100%- 初始监测初始 T TTP . (3) 式中: P 温度影响率( %) ; DB13
34、/T 2553 2017 14 T初始 开采井初始井口水温,() ; T监测 回灌后开采井井口监测水温,() 。 回灌水水温对 热储层影响评价标准见表 E.2。 表 E.2 回灌水水温对热储层影评价标准表 标准 P 2% 2 P 5% P 5% 影响程度 基本未影响 一般影响 影响较重 备注 考虑井口水温受检测误差或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P 0.5%视为地热回灌对热储层未有影响。 E.3 回灌井回灌能力评价 利用回灌井在成井时或回灌前(后)开展的抽水成果资料确定该回灌的开采能力,用公式( 4)表示。 降采采 SQq . (4) 式中: q采 单位涌水量( m3/h m) ; Q采 涌水量( m3
35、/h) ; S降 水位降深( m) 。 根据年度监测的回灌成果资料,确定该井的单位回灌量,见公式( 5) 。 升灌灌 SQq (5) 式中: Q灌 单位回灌水量( m3/h m) ; Q灌 回灌水量( m3/h) ; S升 水位上升值( m) 。 回灌热储层的回灌能力用同等水位变化值的条件下,可回灌的水量与开采量的比值作为依据,见公式( 6)。 采灌qqB (6) 式中: B 灌采比,无量纲。 热储层回灌能力评价标准见表 E.3。 表 E.3 回灌热储层的回灌能力评价标准 灌采比( %) 70 50 70 30 50 10 30 10 回灌能力 强 较强 一般 较弱 弱 备注 DB13/T 2553 2017 15 参 考 文 献 1 GB 50027 供水水文地质勘查规范 2 DZ/T 0134 地下水动态监测规程 3 SL/T 183 地下水监测规范 4 天津市地热回灌运行操作规程( 2006) _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