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63 ,大小:2.30MB ,
资源ID:376936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7693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三章 微生物的营养.ppt)为本站会员(feelhesitate10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三章 微生物的营养.ppt

1、第三章 微生物的营养,编写人:工程系 食品微生物精品课程课题组,本章目录,第一节 微生物的营养需求 第二节 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第三节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第四节 微生物的培养基,第一节 微生物的营养需求,新陈代谢 ( Metabolism ) :从外界不断的吸收适宜的营养物质加以利用,在细胞内将其转化为新的细胞物质和储藏物资,并从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同时排出代谢产物。,回本章目录,一、营养物质与营养,营养物质 nutrient 就是能够满足微生物生长、繁殖和完成各种生理活动所需能量的物质,是微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营养 nutrition 是微生物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并在细胞内利

2、用营养物质的过程。营养物质是微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而营养是微生物利用营养物质的生理过程,两者互相影响,互相依赖。,回本章目录,1.元素组成,碳 C ,氮 N ,氢 H ,氧 O,磷 P ,硫 S ,钾 K ,钙 Ca ,钠 Na,镁 Mg ,铁 Fe ,锌 Zn ,锰 Mn ,钴 Co,回本章目录,二、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2.化学组成,水分 water 碳水化合物 carbohydrate 蛋白质 protein 核酸 nucleic acid 脂类 lipoid 维生素 vitamin 矿物质 mineral 抗生素 antibiotic,回本章目录,三、微生物生长所需营养物质 及

3、其生理功能,回本章目录,(一)水及其生理功能,1.水的生理功能,游离水和结合水 结合水:不流动、不蒸发、不冻结、不渗透,也不能作为溶剂。,(1)溶剂和媒介作用,溶剂作用:水作为营养物质或代谢产物提供了溶解的前提和载体。 媒介作用:水作为运输介质,提供了运输条件。,回本章目录,(2)参与化学反应 (3)维持蛋白质和核酸等重要生物大分 子结构 (4)控制细胞温度 比热高、传热快,可以很好的调节细胞温度 (5)细胞物质的组成成分,维持细胞膨胀压的必要条件,回本章目录,2.微生物生长所需最低相对湿度,霉菌 (mold) 6585% 酵母菌 (yeast) 8895% 细菌 (bacteria) 、90

4、98% 芽孢、孢子 (spore) 40%,回本章目录,1.概念凡是可被微生物利用,构成微生物细 胞和代谢产物中碳架来源的物质称为碳源。,回本章目录,(二)碳源物质及其生理功能,2.碳源物质的生理功能,构成细胞物质 产生维持生命所需能量,回本章目录,3.微生物利用碳源物质的特点,不同种类微生物利用的碳源物质不同。,微生物对碳源物质的利用具有选择性葡萄糖阻遏效应,选择性原则:结构简单相对分子量小的优先于结构复杂相对分子量大的。,回本章目录,(三)氮源物质及其生理功能,1.氮源类型 (1)空气中分子态氮 N2(2)无机氮化合物 NH4+ NO3- 尿素(3)有机氮化合物 蛋白质 氨基酸,回本章目录

5、,固氮菌,回本章目录,2.氮源物质的生理功能,合成微生物细胞成分调节微生物代谢对于某些微生物可作为能量来源,回本章目录,3.微生物利用氮源物质的特点,不同种类微生物利用的氮源物质种类不同。 微生物对氮源物质的利用具有选择性。,选择性原则:铵离子优于硝酸盐,氨基酸优于蛋白质。,回本章目录,(四)无机盐及其生理功能,P S Mg K Ca Fe Zn Mn Se Co,回本章目录,1.种类,2.生理功能,构成细胞的组成成分 作为酶的活性基部分和酶的激活剂 调节细胞渗透压,酸碱度,氧化还原电位和能量转移 对于个别微生物还可以提供能量,回本章目录,1.概念生长因子是指微生物需求量微少,自身不能合成或合

6、成量不足,却起着重要作用的特殊有机营养物。,回本章目录,(五)生长因子及其生理功能,2.种类,(1)维生素 (2)氨基酸 (3)碱基及其衍生物,回本章目录,影响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因素: 营养物质本身的性质 微生物所处的环境 微生物细胞的透过屏障,回本章目录,第二节 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一、细胞膜的通透性,大分子的化合物(淀粉、蛋白质),必需经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水解成小分子的可溶性物质后才能透过。,回本章目录,细胞膜允许物质透过的特性称为通透性。 膜容易透过某些物质而不容易透过另一些物质,这种现象称为选择性通透。,二、营养吸收方式,1.被动扩散(单纯扩散) 利用浓度差,从高向低扩散,不消耗能

7、 量,非特异性(无选择性),速度慢。,回本章目录,回本章目录,2.促进扩散,利用浓度差,不消耗能量,多见于真核生物。有一种载体像渡船一样运输,可大大加快速度,这种载体是一种蛋白质,称为透过酶/渗透酶。,回本章目录,3.主动运输,在提供能量的前提下,有酶参与下,可将营养物质逆浓度运送。,回本章目录,4.基团转移,在能量参加下,将营养物结构作些改变,使之不能透过细胞膜而留在体内,可逆浓度的把胞外营养物质积累在细胞内。 主要是糖和糖的衍生物被磷酸化。,回本章目录,细胞内外营养物质的浓度差。 营养物的特性(1)大分子不易通过,需被酶水解成小分 子后才能被吸收。(2)脂溶性的较水溶性的更易通过。(3)不

8、易电离的较易电离的易通过。,三、影响营养物进入的因素,回本章目录,回本章目录,回本章目录,第三节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一、概述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利用,就其总体而言,地球上几乎没有一种有机物不被他们所利用,但就某一种而言,他们所需要的营养物却有一定范围。 根据微生物对碳源的要求是无机碳化合物还是有机化合物可以把微生物分为自养型微生物和异养型微生物两大类。,回本章目录,根据微生物生命活动中能量的来源不同,将微生物分为两种能量代谢类型:,利用吸收的营养物质的降解产生的化学能,称为化能型微生物。吸收光能来维持其生命活动,称为光能型微生物。,回本章目录,将碳源物质的性质和代谢能量的来源结合起来微生物可分为

9、:,光能自养型微生物光能异养型微生物化能自养型微生物化能异养型微生物,回本章目录,二、光能自养型微生物 (Photoautotrophs),利用光能为能源,以二氧化碳 CO2 或可溶性的碳酸盐 CO32- 作为唯一的碳源或主要碳源,以无机化合物水 H2O ,硫化氢 H2S ,硫代硫酸钠 Na2S2O2 为供氢体,还原二氧化碳 CO2 生成有机物质。,回本章目录,高等绿色植物和蓝细菌,CO2 + 2H2O CH2O + H2O +O2,光,叶绿素,回本章目录,回本章目录,回本章目录,链珠蓝细菌,回本章目录,光合细菌(绿硫细菌),CO2 + 2H2S CH2O + H2O +2S,回本章目录,回本

10、章目录,通式,CO2 + 2H2A CH2O + H2O +2A,光,光合色素,回本章目录,三、化能自养型微生物 Chemoautotrophs,这一类微生物有氧化一些无机物(H2S,FeCO3,NH4+,NO3-)的能力,利用氧化无机物时产生的能量(化学能),把二氧化碳 CO2 或可溶性的碳酸盐 CO32-还原成有机碳化物。,回本章目录,这些微生物仅限一些细菌:氢细菌,硫细菌,铁细菌,氨细菌和亚硝酸细菌共五类。他们在产能过程中,需要大量氧气,所以所有的化能自养型微生物均为好氧菌。,回本章目录,亚硝酸细菌,2NH3 + 2O2 2HNO2 + 4H+ +能,CO2 + 4H+ 能 CH2O +

11、 H2O,回本章目录,回本章目录,四、光能异养型微生物,少数微生物具有光合色素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还原为碳水化合物,但必须以某种有机物为供氢体。这类微生物生长时大多需要外源性的生长因子。,回本章目录,Photoheterotrophs,深红螺菌,2 (CH3)2CHOH+ CO2 2 (CH3)2CO + CH2O + H2O,回本章目录,紫色非硫细菌,回本章目录,五、化能异养型微生物,这种类型的微生物其能源和碳源都来自于有机物。能源来自有机物的氧化分解,ATP通过氧化磷酸化产生,碳源直接来自有机碳化合物。包括绝大多数的细菌,全部的放线菌、真菌和原生动物。,回本章目录,Chemoheterotr

12、ophs,根据生态习性不同分为:,腐生型:从无生命的有机物获得营养物质。寄生型:必须寄生在活的有机体内,从宿主体内获得营养物质才能生活。,回本章目录,寄生型又可分为:,绝对寄生:只能在一定活的生物体内寄生生活的。兼性寄生:能生活在活的生物体上,又能在死的有机残体上生长,同时也可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的。,回本章目录,微生物营养类型一览表,回本章目录,第四节 微生物的培养基,回本章目录,根据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要,经过人工配制的适合不同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称为培养基。,回本章目录,一、培养基配置的基本原则,(一)培养基配置的目的 (二)符合微生物菌种的营养特点 (三)控制营养物质比

13、例及其浓度 (四)控制酸碱度 (五)控制氧化还原电位 (六)控制营养物质来源 (七)选择适宜的灭菌处理方法,回本章目录,二、培养基的类型及应用,(一)根据营养成分来源分类 天然培养基 合成培养基 半合成培养基,回本章目录,(二)根据物理状态分类,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回本章目录,微生物在液体培养基中,沉淀生长,混浊生长,表面生长,回本章目录,固体培养基中 细菌的生长情况,菌落(S型),菌苔,菌落(R型),回本章目录,半固体体培养基中,混浊生长,沿穿刺线生长生长,无菌毛 细菌,无菌毛 细菌,回本章目录,(三)根据用途分类,1.实验室用培养基基础培养基加富培养基鉴别培养基选择培养基,回本章目录,2.生产用培养基 孢子培养基 种子培养基 发酵培养基,三、培养基的配制过程,(一)配制前的准备 (二)配制方法的选择,回本章目录,1.实验室用培养基 营养物质的溶解方式 酸碱度的调节方法 灭菌方法,2.生产用培养基 除杂 原料粉碎 热处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