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章 维新运动和义和团运动 一、维新运动 (一)参考书目 汤志均戊戌变法史 李文海、孔祥吉戊戌变法 王 栻维新运动 孔祥吉戊戌维新运动新探 马洪林康有为大传 李泽厚康有为谭嗣同思想研究 邓潭州谭嗣同研究 孟祥才梁启超传 王 栻严复传 陈越光、陈小雅摇篮与墓地 孙孝恩光绪评传,(二)维新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西方冲击的影响 一是西方对中国的不断侵略扩张造成中国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 二是西方人的到来,也带来了近代的新因素,如工业技术和近代文化思想。 三国干涉还辽和中俄密约 帝国主义在华利益的扩大在华设厂 奴役性贷款 修路开矿 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三)维新思想的源流 1龚、林、魏思想是维新
2、思想的先河 (1)历史变易观和社会改革思想 (2)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2洋务思想与维新思想的关系 3早期维新思想是康、梁维新思想的直接来源 (1)代表人物(三种类型) 从封建士大夫中分化出来,接受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影响。如:冯桂芬(校邠庐抗议)、汤震(危言)、陈虬(治平通议)、陈炽(庸书)、宋衡(恕)(六斋卑议)、康有为、梁启超等;,和洋务派关系密切的人物,或入幕襄赞,或奉派出使。如:郭嵩焘(养知书屋遗集)、薛福成(筹洋刍议)、马建忠(适可斋记言)、郑观应(盛世危言) 和西方资本主义有密切关系的人,或受教于西学,或托庇于外人。如:王韬(弢园文录外编)、容闳(西学东渐记)、何启、胡礼垣(新政真诠)
3、等。 (2)共同主张 具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思想; 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实现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 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振兴商务,实行“商战”。,(四)维新运动的经过 1康有为及其变法理论公车上书前的活动可分为三个阶段: 封建传统文化的刻苦学习者(1858-1878); 接触西学(1879-1890); 万木草堂阶段,创立变法理论,培养维新骨干(1891-1895)。长兴授徒,桂林讲学 新学伪经考:“伪经”(古文经是刘歆伪造的)、“新学”(为新莽一朝之学)孔子改制考:(1)认为孔子是改制的圣人,是伟大的改革家;(2)“通三统”(黑、白、赤),“张三世”(乱世、升平世、太平世)大同书:,
4、2公车上书维新运动的开端 (1)上书皇帝(三次上书)“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 (2)成立学会,发行报纸强学会(189511) 中外纪闻(189512) 3维新运动在各地展开 上海:康有为、梁启超(变法通议),上海强学会,时务报 天津:严 复: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天演论;国闻报 长沙:陈宝箴,黄遵宪,江标、徐仁铸谭嗣同、梁启超、唐才常 仁学: 对封建制度和纲常名教进行了大胆批判,号召冲决网罗 在哲学上有新的见解,提出“仁以通”为第一义 希望在孔教中产生叛逆思想,有“杀身灭族”的决心,时务学堂(1897.9),唐才常、熊希龄等创办,梁启超任
5、中文总教习,李维格任西文总教习。讲孔子改制,“民权”、“民主”,培养反满思想。(自立军起义。蔡锷) 南学会(1898.2),谭嗣同、唐才常等人在长沙成立。 会友有三:“议事会友”、“讲论会友”、“通讯会友” 主要活动方式是讲演和答问 是一个救亡御侮的政治组织。“思保湖南之独立”,使南中国“可以不亡” 是一个团结湖南维新志士和士绅的组织 是一个推行地方新政,讲求地方自治的机构,有地方议会的性质 湘学报(1897.41898.8),旬刊 湘报(1898.31898.10),日报,“日一出之,以合日新之义”,4维新派与洋务派、守旧派的论战 要不要变法 要不要实行君主立宪政体 要不要提倡西学 5百日维
6、新维新运动的高潮 “应诏统筹全局折”变法纲领 大集群臣以定国是 立对策所以征贤才 开制度局而定宪法 保国会(保国、保种、保教) 下诏“明定国是”百日维新的开始 戊戌政变维新运动的失败顽固派反扑,三道上谕,戊戌六君子,(五)维新运动的失败原因和历史意义 1失败原因 缺乏说服力的改制理论康有为的变法理论在社会各阶层的反响 守旧派坚决反对 洋务派难以接受 帝党官僚并不认同 操之过急的变法行动 裁撤冗员,急于求成 开放言论,奖罚失当 选拔新进,得罪旧党,2历史意义 政治方面 是近代第一次影响波及全国的挽救民族危亡的爱国运动 是近代第一次变革社会的大胆尝试 给我们留下了沉痛的历史教训 经济方面 文化思想
7、,二、义和团运动 (一)参考书目 廖一中、李德征义和团运动史 李时岳近代反洋教运动 顾长声传教士与近代中国 刘鉴唐中国近代教案史 顾卫民基督教与中国近代社会 路遥、程肃义和团运动研究 李文海等义和团运动史事要录 周锡瑞义和团运动的起源,(二)爆发原因 社会矛盾的激化 洋教侵略的加深 自然灾害的影响 后党官僚的支持 (三)经过、失败原因和历史意义 .经过 “倡始山东,盛于直隶,传及各省” 兴起早期阶段 发展进入京津 高潮抵制八国联军,(1)关于“扶清灭洋”“助清灭洋”(1898赵三多)、“兴清灭洋”、“保清灭洋”、“顺清灭洋”、“扶清灭洋” 是中华民族危机的产物,突出了反帝的地位,表明民族矛盾已
8、成为各种矛盾中的主要矛盾。“反清复明”、“灭满兴汉”(之前),“扫清灭洋”(失败后) 中心内容是抵御外侮,保卫祖国,反映了人民反侵略的客观要求。吸引更多的群众参加“灭洋”的战斗,壮大了反帝队伍,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来自封建官府的压力 并不是一人科学纲领的体现,有着很大的局限性。不能正确认识封建统治阶级和帝国主义的本质 从阶级实质上看,义和团的排外主义与太平天国的平均主义一样,都是农民小生产者的革命思想,走向两个极端,(2)关于“东南互保” 英国策划,盛宣怀牵线,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出面联络南方督抚搞起了“东南互保”。后来美、德、法等国也参加了这一活动。东南互保章程(1900年6月26日)
9、。后两广总督李鸿章、山东巡抚袁世凯,闽浙总督许应骙支持“东南互保”,使其范围扩大 “东南互保”和清政府的对外“宣战”表面上似有抵触,实则完全一致评价 是刘坤一、张之洞等洋务派官僚导演的一幕卖国投降丑剧 也有防止战火蔓延,限制帝国主义借机向南扩大侵略的一面,利用列强间的矛盾,使之互相牵制,以达到自保自存的目的,是“以夷制夷”思想的具体实施 (3)“以华治华”和辛丑条约,2.失败原因 (1)客观方面 资产阶级领导的爱国运动与农民阶级的爱国运动没有结合起来 武器粗劣,生活条件艰苦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2)主观方面 认识水平太低,没有政权观念 把清政府与中国等同起来 带有严重的封建落后性和排外主义,3.历史意义 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 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 给后来的革命斗争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四)关于义和团运动的性质 1.农民战争 2.人民自发的反侵略战争 3.以民族战争为表现形式的农民战争,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