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届高三生物停课复习指引,2018届生物学科停课复习指引1. 回归基础,复习笔记、所发的知识点汇编,加强知识点的记忆(每天要对照考纲解读,利用早晚时间记忆)。2. 看平时考卷和一、二轮资料上的典型习题(尤其是错题) (1)找出知识盲点,回归课本复习该知识点。 (2)比对标准答案,领悟答题技巧。3. 每天保温练习(15分钟左右),一、科学备考,1、合理制定复习计划将生物学科复习指引与所有学科复习安排合理安排2、科学安排复习时间早晚安排一点时间,加强核心主干知识的记忆3、看、记、练、总结相结合,调整复习状态,1、课本(三本必修+选修) 2、笔记 3、考纲解读 4、结论性句子判断 5、二轮复习
2、用书 6、已做过的试卷 7、错题本,二、清理资料,三、复习策略,1、回归课本,主干核心知识不留盲点(1)看课本和笔记,不要忽视课后习题及旁栏资料(2)对照考纲解读,核心知识点过关(3)结论性句子判断检测核心主干知识的掌握 2、错题过关 3、及时查缺补漏 4、做适量的题目 5、比对标准答案,领悟答题技巧和规范,四、重点提高常考内容的复习质量从五年全国I卷命题考查的情况分析,可确定以下常考内容:考查几率为100%(年年必考)的内容有细胞代谢、遗传的基本规律、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种群和群落;考查几率为80%的内容有细胞的分子组成、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考查几率为60%的内容有微生物
3、的培养与应用,基因工程。其余为考查了两次和一次的知识点。,1、巩固基础过关的成果 (1)进一步熟悉课本内容。认真阅读常考内容的核心概念、重要过程与结论、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巩固基础。建议采用同类比较的方式阅读。举例如下: 必修1:光合作用光反应在类囊体薄膜上合成ATP(P103);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放出大量的能量(合成大量的ATP)(P94)。(2)熟练把握知识体系。对已构建的知识体系进行补充(形成合理的点、线、面交织的网络)和熟悉,体现知识的整体性、迁移性、联系性(见二轮复习资料的典型知识网络)(3)开发课本中的课题延伸、链接、旁栏资料等信息,形成命题进行考查,是近年高考考查的重要
4、方向之一,例如:,对于常考内容,务必要提高复习质量,2016年29题,将课本必修1的88页ATP的结构式的信息进行了开发,并联系了必修1的28页以及必修2的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等内容。29(10分)在有关DNA分子的研究中,常用32P来标记DNA分子,用、表示ATP或dATP(d表示脱氧)上三个磷酸基团所处的位置(APPP或dAPPP)。回答下列问题: (1)某种酶可以催化ATP的一个磷酸基团转移到DNA末端上,同时产生ADP。若要用该酶把32P标记到DNA末端上,那么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ATP的 (填“”、“”或“”)位上。(2)若用带有32P的dATP作为DNA生物合成的原料,将32
5、P标记到新合成的DNA分子上,则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dATP的 (填“”、“”或“”)位上。(3)将一个某种噬菌体DNA分子的两条链用32P进行标记,并使其感染大肠杆菌,在不含有32P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若得到的所有噬菌体双链DNA分子都装配成噬菌体(n个) 并释放,则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所占比例为2/n,原因是 。 【答案】(1);(2);(3)一个含有32P标记的噬菌体双链DNA分子经半保留复制后,标记的两条单链只能分配到两个噬菌体的双链DNA分子中,因此在得到的n个噬菌体中只有2个带有标记,2016年39题 选修1的26页“相关链接”做延伸,联系选修1的17页“培养基配方”等内
6、容39(15分)空气中的微生物在重力等作用下,可以一定程度地沉降。某研究小组欲用平板收集教室空气中的微生物,以了解教室内不同高度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情况。实验步骤如下:配制培养基(成分:牛肉膏、蛋白胨、NaCl、X、H2O);制作无菌平板;设置空白对照组和若干实验组,进行相关操作;将各组平板置于37恒温箱中培养一段时间,统计各组平板上菌落的平均数。回答下列问题:(1)该培养基中微生物所需的氮来源于 ,若要完成步骤,该培养基中的成分X通常是 。(2)步骤中,实验组的操作是 。(3)若在某次调查中,某一实验组平板上菌落平均数为36个/平板,而空白对照组的一个平板上出现了6个菌落,这种结果说明在此次调
7、查中出现了 现象。若将30(即366)个/平板作为本组菌落数的平均值,该做法 (填“正确”或“不正确”)。 【答案】(1)牛肉膏、蛋白胨;琼脂;(2)将各实验组平板分别放置在教室不同高度的位置上,开盖暴露一段时间;(3)污染;不正确,2017年37题,将课本选修1的21、22页的内容直接进行了考查。37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某些土壤细菌可将尿素分解成CO2和NH3,供植物吸收和利用。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些细菌能分解尿素,有些细菌则不能,原因是前者能产生 。能分解尿素的细菌不能以尿素的分解产物CO2作为碳源,原因是 ,但可用葡萄糖作为碳源,进入细菌体内的葡萄糖的主要作用是 (打出
8、两点即可)。 (2)为了筛选可分解尿素的细菌,在配制培养基时,应选择 (填“尿素”“NH4NO3”或“尿素+NH4NO3”)作为氮源,不选择其他两组的原因是 。 (3)用来筛选分解尿素细菌的培养基含有KH2PO4和Na2 HPO4,其作用有 (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1)脲酶;分解尿素的细菌是异养型生物,不能利用CO2来合成有机物;为细胞生物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为其他有机物的合成提供原料;(2)尿素;其他两组都含有NH4NO3,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和不能分解尿素的细菌都能利用NH4NO3,不能起到筛选作用;(3)为细菌生长提供无机营养,作为缓冲剂保持细胞生长过程中pH稳定,五、常见分析方法总结
9、能力提升需运用方法策略,请注意针对不同类型的知识与问题(或题型),进行解决问题方法的总结,如: (1)分类模型的构建,平衡模型,表示物质的产生(可能有多条途径)量与消耗(可能有多条途径)量相等(平衡)时的含量水平,当条件发生变化,产生量与消耗量出现不相等,则含量水平相应发生变化,随着时间和条件的变化,可恢复原有的平衡或建立新的平衡。此模型能解决物质类的含量稳定与变化问题,如组织水肿、血糖含量、激素含量、C3(或C5)含量、ATP(ADP、Pi)含量、密闭容器中O2(或CO2)含量等;也可以解决状态稳定与变化问题,如pH、体温、反馈调节、水盐平衡等。,曲线模型,表示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总光合作用与
10、光照强度的关系模型,这是很多考题百般变化坐标曲线的原型。也可以改变自变量(光照强度),构建总光合作用与CO2浓度的关系模型等。曲线模型还有细胞分裂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数量变化曲线;种群增长曲线等。,9:3:3:1 1:1:1:1,数量模型,9:3:3:1与1:1:1:1是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实验中F2性状分离比和测交后代类型比,其中9:3:3:1可用于设计多种变形的数量比题型进行考查。 数量模型还有2n、3n、种群增长、基因频率(a + b)2 = 1等。,六、思维方式的归纳顺向思维:由原因得出结果的思维方式。如已知亲本基因型,求子代基因型与表现型等;设计实验方案后,预测实验结果并推出结
11、论也是运用了顺向思维方法,如实验设计中的结果分析问题,解决的一般规律是首先找出题干给出自变量,根据所学知识推理出因变量(记录结果),求出均值后总结为文字结论或转化为坐标中的曲线、柱状图等形式呈现结论。逆向思维:由结果推出原因的思维方式。如结果(结论)的归因分析;用代入法解决系谱图有关问题等。 还有用分析思维和综合思维解决自由组合定律有关考题;运用批判思维评价实验方案等。,七、答题套路的梳理分析原因类文字表达题解答的一般模式为:设问条件+推理过程+所要结果 如:为了筛选可分解尿素的细菌,在配制培养基时,应选择 尿素 (填“尿素”“NH4NO3”或“尿素+NH4NO3”)作为氮源,不选择其他两组的
12、原因是 。 答案:其他两组都含有NH4NO3(条件),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和不能分解尿素的细菌都能利用NH4NO3(推理),不能起到筛选作用(结果)。 上述推理部分是一步推理,有的需要几步推理ABC。,八、突破实验设计与文字表达瓶颈 实验类型一般分为: (1)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 (2)单因子实验和多因子实验; (3)生理学实验和遗传学实验。 在设计上的要求类型有: (1)详细方案的设计; (2)简化方案(实验思路)的设计。 突破方法:弄清实验原理,找出各种变量,构思实验变量的控制方法和实验结果的获取手段,注意体现对照性原则和单因子变量原则,合理选取实验材料,梳理实验步骤(一般分三步,一是取材编号,二是对照处理,三是观察记录)。在结果预测上,如果是验证性实验,假设既定,那么结果的预测应是与实验的假设是否一致,即可得出结论;如果是探究性实验,那么就要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而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结果)都必须作出预测和分析,分别得出结论。,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