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毕节煤监分局职工住宿楼边坡支护工程 专 项 施 工 方 案 1目 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 1 第二章、工程概况 1 第三章、施工部署 3 第四章、施工方案及主要技术措施 6 4.1测量放线 6 4.2旋挖成孔抗 滑桩施工 7 4.3锚索施工 21 24.4锚杆挂网喷射砼施工 27 4.5挡土板施工 33 4.6桩顶冠梁施工 35 第五章、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36 第六章、工期保证措施 41 第七章、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43 第八章、现场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措施 46 第一章 编制依据 1、设计研究院设计的基坑边坡治理工程施工设计图 2、 地质工程勘察设计院工程出具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3、现行规范、标
2、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 2007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 2012 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 JG79-2002 3重庆市建筑软弱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DBJ50-047-2006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 2008 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 JGJ106-2003 混凝土检验评定标准 GBJ107-2010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 2002( 2011版) 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 JGJ107-2010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
3、J33-2001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59-2011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46-2005 第二章 工 程 概 况 2.1地理位置 2.2项目概况 因建筑物布置和建设配套的需要,本项目土石方采用整体大开挖,从而致使开挖基底与小区道路间存在高达 7 19m的高边坡。为了施工区域的安全和红石路、小区道路路基的稳定,边坡支护情况如下: 1、北侧段采用桩锚结构支挡, 桩径有 1.8m、 2m,桩间距 6m(局部凸角段加密为3m),嵌入中等风化深度见设计立面图。离桩顶 3.50m设置一排锚索。桩间挡板厚度200mm,对土层及强风化段桩间挡板采用现浇钢筋混凝 土面板,中等风化段采用喷
4、射混凝土面板进行支护,伸缩缝约 20m一道。桩采用旋挖跳桩法进行施工,钢筋有 HRB400、HRB335。混凝土强度等级 C40。 2、南侧 B线段采用桩板挡墙进行支挡,桩径有 1.5m、 1.8m、 2m、 2.2m,桩间距 6m(局部调整为 4m或 4.5m),嵌入中等风化深度见设计立面图。桩间挡板厚度 200mm,对坡顶土层及强风化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面板,中等风化岩石段采用喷射混凝土面板进行支护,伸缩缝约 25m一道。桩采用旋挖跳桩法进行施工,钢筋有 HRB400、 HRB335。混凝土强度等级 C40。 局 部采用锚杆挂网喷射进行支挡。 3、东侧 C线段采用桩锚结构支挡, 桩径有 0.
5、8m、 1.2m,桩间距 2.5m(局部调整为1.8m),嵌入中等风化深度见设计立面图。离桩顶 3. 0m( 5m)设置一排锚索。桩间挡板4厚度 200mm,对坡顶土层及强风化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面板,中等风化岩石段采用喷射混凝土面板进行支护,伸缩缝约 20m一道。桩采用旋挖跳桩法进行施工,钢筋有 HRB400、HRB335。混凝土强度等级 C40。 4、桩顶冠梁宽同桩直径,高 500mm,钢筋采用 HRB335 18、 HPB300 10,混凝土强度等级 C40。 5、预应力锚索杆体材料由 15、 12、 10 束采用 1 7 标准型 -15.20-1860 预应力钢绞线组成,参数详见下表。
6、锚索类型 试验荷载值( KN) 15 束 1 7 s15.2 2089 12 束 1 7 s15.2 1671 10 束 1 7 s15.2 1393 本工程预应力锚索主要技术参数: 孔径: 145;倾角: 30、 25 杆体材料: 15束、 12束、 10束 1 7 s15.2 钢绞线; 灌注材料:采用 M30 水泥砂浆,浆体材料要求:普硅 32.5 水泥,砂应选用中细砂,当采用特细砂是其细度模数不宜 小于 0.7。注浆压力 0.6MPa。 锚具: 采用 OVM 系列之 OVM15型张拉锚具,型号为 OVM15-15、 OVM15-12。 2.3工程地质条件 1、地形、地貌: 场地属侵蚀剥蚀
7、浅丘山包、斜坡、平坝及沟槽地貌,北侧以浅丘山包、平坝为主,南侧以斜坡、沟槽为主,总体呈北东高、南西低。北侧地形大部分地段为平坦建筑撤除区,局部为陡坎等,其地形坡角 0 5;南侧地形大部分为斜坡,地形坡角一般 1530、最大约 36、局部地段为缓坡、平坝及陡坎等。 2、水文条件:场地内无河流等地表水体,仅局部沟槽地段存在沖沟, 但勘察期间均为干沟。 3、地质构造 5据调查与工程地质测绘,场地位金鳌寺向斜西翼,岩层产状 120 7,无断层通过,基岩构造裂隙不发育,地质构造简单,基岩面为结合性很差的软弱结构面,场区见 2组主要构造裂隙,主要特征如下: 1组裂隙: 98 80,结构面平直无填充,裂隙宽
8、 3-5mm,一般裂隙间距 1.53.0m,延伸 3-15m,属结合差的硬性结合面。 2组组裂隙: 198 85,结构面平直,泥质填充,裂隙宽 0-3mm,一般裂隙间距0.5 2.5m,延伸 2-10m,属结合差的硬性结合面。 4、地层岩性 根据地勘报告,该段边坡地层有第四系全新统( Q4)和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 (J2s)。主要为人工素填土及沙溪庙组 (J2s)的泥岩、砂岩。 第三章 施工布署 3.1 施工准备 3.1.1 技术准备 1、查勘施工现场、地形、地貌及周边环境。 2、向甲方索取用地红线规划图。 3、向甲方索取施工用所需图纸,文件齐备。 4、组织图纸会审交底。 5、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
9、。 6、编制施工图预算。 7、提出材料、构件、半成品加工采购计划。 8、定位测量放线认定。 9、确定原材料 、半成品供应商。 10、特殊工种培训。 3.1.2 材料准备 1、开工前根据进度需要,提前提出主要材料需求计划。 2、备足施工用的周转材料,根据进度,提前入场。 3.1.3机具准备 序号 机械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备 注 1 旋挖机 SR280、 360 3台 63 液压凿岩机 5台 4 锚杆 钻机 2台 5 挖机 320型 2台 6 起重机 50T、 25T 2台 7 空压机 VY-12/7 5台 8 便携式注浆泵 QB152型 5台 9 钢筋 断料 机 QW-650 2台 10
10、钢筋弯曲机 GW40 1台 11 电焊机 BX1-500 2台 12 混凝土振动 器 ZN50 4台 13 钢筋套丝机 2套 14 张拉千斤顶 6台 15 导管 内径 260 2套 3.2施工道路及场地排水 1、由于场地正在平基,为了解决机械设备进场道路,采取利用平基土石方的临时施工道路作为进场道路。 2、旋挖机、吊车进入作业部位的施工道路,与土石方平基单位协调,在平基部位修建一条临时道路给予解决。 3、场地排水:在边坡坡顶设置一道截水沟,截水沟与边坡挡墙之间用 100mm 厚 C20混凝土进行硬化处理,坡脚排水结合地下车库排水沟综合考虑,沟底纵坡均不小于0.5,截水沟净宽不小于 300mm,
11、起点深度不小于 200mm,内侧用 M5 水泥砂浆抹灰。基底设一个 2000 2000 1500 的集水井,采用 M5 水泥砂浆砌 200mm 厚页岩实心砖,内侧抹 1: 2.5 水泥砂浆厚 20mm,采用机械排水的方式抽排至附近的排水管网。 3.3 劳动力组织 按公司一贯原则,采用专项分包形式:选择各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班组承担不同的分项工程,使工程各个工序质量均达到质量标准要求。 班组配置:旋挖桩班组 2 个,负责桩土石方开挖、混凝土浇筑;钢筋制作安装班组一个,负责桩、挡土板、冠梁钢筋制作安装;模板班组一个,负责桩、挡土板模板安装;7预应力锚索班组一个,负责锚孔成孔,灌浆、锚孔张拉等工序工
12、作。各个分包单位在项目部统一领导下按既定方案进行 有序的穿插施工。 3.4项目织组管理 为保证各项目标的实现,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体系,确保目标实现。以公司领导为核心建立管理机构、质量保证体系、安全保证体系。 项目部管理层应做到职责分配合理、明确,工作中既分工又合作,即分工不分家:做到每件事情均有具体的责任人,每个管理人员均有权管每一件事,特别是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必须进行全员管理。形成一个高效精干的强有力的管理班子。具体岗位设置如下: 1、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和建设单位质量、工期要求及本公司项目管理特色,项目部的管理工作分部门管理,实行部门负责制,本工 程设项目经理一名。负责本工程的全面管
13、理与内外关系的协调。 2、技术组:设现场技术负责人一名、技术员一名、质检员一名,在公司技术总工的领导下负责本工程的技术工作和经济工作。 3、施工组:配置一名主办工长,两名二线施工员。在项目经理统一领导下实行主办工长负责制。 4、测量组:设测量负责人一名,负责本工程的定位点、标高、控制网的投测工作,组织二名施工员配合测量负责人工作。 5、安全组:设安全负责人一名,另设一名专职安全员。负责本工程的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工作。 6、内业资料组:设资料负责人一名,资料员一名,行政文员一 名。资料负责人对本部门人员的工作全面负责管理。 7、预算组:设造价工程师一名,另配置造价员一名,造价工程师负责本部门的所有
14、工作、签证办理等工作。 8、材料组:所有材料由公司集中采购,现场设材料库房,库房设置负责人一名,库管员一名,对整个现场的材料进行管理,统一调配。 9、施工作业层由各专业班组组成。 3.5 施工进度计划 本工程施工进度计划:依据建设单位要求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自 2012 年 4 月 6 日开工至 2012 年 10 月 25 日完工,共计 200 天。 8第四章 施工方案及主要技术措施 4.1 测量放线 4.1.1 放线依 据 依据工程测量规范及条文说明( GB50026-2007)、边坡治理工程施工图。 4.1.2 施工测量工艺流程 测量仪器(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钢尺)的检定、核验校测起始
15、依据场地控制网测设建筑物的定位放线基础放线建筑物的竖向控制。 4.1.3 工程定位放线及标高控制 1)在基础施工前请业主通知放线办 (包括规划办 )对给定的场内坐标控制点进行复核,我方在复核前派专业测量员将各引出控制点投测回场地内,并按平面图布置测设出建筑的的控制角点。经放线办复核无误后,对放出的轴线形成“工程定位测量记录”,交业主 或监理现场代表复核并签字。经闭合检查无误满足规范要求并经监理认可后将其轴线引至建筑物外,并作准永久控制桩,用砼保护或引至附近已有建筑物上,以此为准分出其他尺寸和轴线,作为建筑物轴线、垂直度的控制线。 2)本工程采用经纬仪正、倒镜投点法进行放线。投点前,复核各轴线桩
16、位后,将经纬仪架设于轴线上,瞄准方向标志,依据计算的角度,转动照准部,正镜和倒镜将该轴线投测到地面上,并把两次投测的点位取中,再在所投测的中点上架设经纬仪,后视轴线桩标志,旋转照准部 180 ,检查前视标志无误后,将该轴线投测至地面上弹出墨线。待各主 要轴线投测至地面上以后,复核间距无误,即可根据平面图的尺寸进行建筑物各细部放样。 3)高程控制:本工程高程控制依据建设单位移交的水准点位及高程数据 (绝对高程换算为相对高程 ),按三等水准测量要求,把高程点引测至施工现场,设二至三个水准点,做好明显标记,同时定期对各标高点观察高程进行复核。 4.1.4 量偏差控制 测量放线工作实行复核制,所有轴线
17、要闭合测量,闭合差 3mm,否则应重测或调整闭合差,复测后要有完整的测量记录,并交技术负责人审核。每次投测前,将仪器作一次严格检验,防止因仪器本身的缺陷造成测量误差,轴线 交角精度要求 180 10”和 906”,距离精度 5mm。 4.2旋挖成孔抗滑桩施工 94.2.1 工艺流程 4.2.2 钻机钻孔 1、 护筒埋设 不合格 钢护筒施工 钻机就位 成孔检测 钻进成孔 清孔 超声波检测 灌注水下砼 沉渣厚度测试 安放钢筋笼 下导管 沉渣厚度检测 导管水密性试验 钢筋笼制作 钻渣外运 二次清孔 合格 交工验收 钢护筒制作 监理工程师检测 监理工程师检测 监理工程师检测 监理工程师检测 监理工程师
18、检测 监理工程师旁站 监理工程师旁站 监理工程师旁 站 施工准备 测量放样 移机 10 根据测量技术要求,以桩位中心点为圆心挖出比设计桩径大 400mm 的基坑,采用十字中心吊锤法将护筒(护 筒直径为 D+200mm, D为施工桩径)垂直固定于桩位处进行校正,达到要求后,方可埋设。其技术要求如下: 护筒采用钢板卷制,护筒中心偏差不大于 10mm,倾斜度不大于 1,同时高出地面300mm为宜。 护筒基坑深度一般为 1.00 1.50m,遇障碍物需清除后方能埋设。 校正后用粘土将护筒周围埋实,确保护筒在钻进中不漏失泥浆,不发生位移。 作好记录进行复测。 2、 成孔钻进 开始钻孔时要保证钻杆垂直 ,
19、钻机稳定,然后进行钻孔。当钻头下降到预定深度后,旋转钻斗并施加压力,将土挤入钻斗内,仪表自动显 示筒满时,钻斗底部关闭,提升钻斗将土卸于堆放地点。总的施工工艺是通过钻斗的旋转、削土、提升、卸土,反复循环直至成孔。 设计桩径 D 护筒直径=D+200mm 基坑直径=D+400mm 十字架 设计桩径 D 护筒直径=D+200mm 基坑直径=D+400mm 11001300 300地面 护筒 11 3、注意事项 旋挖钻机钻进过程中应严格控制钻进速度,避免钻进尺度较大,造成埋钻事故。 若钻机升降钻斗时速度过快,钻斗外壁和孔壁之间产生较大负压作用,造成孔壁颈缩、坍塌现象。所以钻斗升降时应严格控制其速度,
20、经现场实践得知,钻斗升降速度保持在 0.75 0.80m/s。当钻至粉砂层或亚砂土层时 ,其升降速度应更加缓慢。 施工钻进过程中及时取钻渣样品,查明土类并记录,以便与设计资料核对。遇地质情况与设计发生差异及时报请设计及监理单位,研究处理措施后继续施工。 钻孔完成后要及时从孔口撤出钻机,防止压塌桩孔。孔口用硬质物(木枋、木板)盖上以防止人或杂物坠落的安全隐患。 为了下一道工序能够正常施工,钻孔完成后及时用准备好的铲车清除孔口渣土到固定位置,达到场地平整、干净,为后继施工提供必要条件。 渣土堆至甲方指定地点 ,基础施工完成后 ,进行土方回填。 4、 钻孔异常情况处理 在钻孔发现异常情况涉及结构安全
21、 或者与地质勘察报告不符合时,立即报请监理及甲方现场确认 。 当发现坍孔并且坍孔不严重时,应立即处理避免时间过长发生严重的坍孔。发现坍孔时通知现场工长、并组织钻机及人员就位。处理办法:钻头就位缓慢升进孔内,到达坍孔位置后,用铲车适量加粘土,钻机反钻将粘土挤压入孔壁以此修复孔壁,达到效果后继续钻进;坍孔严重时,回填重新钻孔 。 塌孔较严重时采用回灌低标号 C20混凝土措施: 12 根据塌孔情况,在钻孔过程中出现轻微塌孔,则采取回灌低标号 C20普通商品砼,回灌高度超过塌孔顶面 500mm,待回灌砼终凝后(不低于 24小时 ),用钻机再次从回灌砼面向下钻孔; 钻开第一次回灌砼层后,如还未填充密实则
22、采用前述方式回灌低标号砼,直至所有塌孔段全部处理完成。 塌孔非常严重时采用工具式拔管【外套管】措施: 全护筒灌注桩施工工艺,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桩基施工方法。它的优点是污染低,可靠性高,适用于多种地质工况。缺点是成本高,下放、回收比较困难。螺旋护筒施工步骤: 场地平整, 测量放样; 钻机就位,上好钻头、对好中心点慢慢下压钻头,再次确定桩的中心点,开始缓慢钻进至 3米左右,提升钻头移开钻头。 下第一节钢护筒(第一节加管靴 5米长)下 至 3米。 钻机换掉钻头,换上护筒驱动器,提升主杆动力头,将主杆上的护筒驱动器对准钢护筒上口,将驱动器平衡卡在护筒上口的四周,卡上螺栓,开始钻动钻杆, 附带 加压直至把
23、护筒 送至土层内 ,停止钻进。去掉驱动器,移开钻杆,换上钻头,对准护筒中心位置,慢慢钻进下压,钻头里面土满以后提升钻杆,倒出泥土反复钻进 。 如此反复 施工直 到 护筒伸入岩层内 300mm内为止。 孔口杆高与钢护筒的高差,保持 0.3米 , 保证砼浇注方便和拔护筒方便。 终孔后 ,清除孔底沉渣 ,安放钢筋笼吊车就位安放孔口架下浇注管底部离孔底 3050最后安上料斗 , 一 切准备就绪 ,开始浇注砼 , 砼浇注到 8米 10米时 ,停止浇注砼取下料斗 , 用 10#钢丝绳导住导管 , 吊车提升导管 (不宜过高 )用一根钢管横穿在钢护筒边缘口子上再把钢丝绳移到钢管上。 拔导管 ,移动钻机 , 钻
24、杆 , 换上驱动器卡在护筒上 , 卡在护筒上 , 卡在螺栓 ,轻轻左右转动 , 动力头 , 向上提升 , 高度达到 3米时 , 去掉螺栓 , 吊车吊下第一节护筒 ,移开钻杆。下好孔口架和砼料斗取下钢丝绳吊车吊住料斗 ,继续浇注砼 , 浇注至 13米 15米时如前再去掉第二根和第三根钢护筒在拔钢护筒时必须注意 ,钢护筒的埋设深度 , 如此反复直至最后一根护筒拔出 , 成孔拔 正钢筋笼 ,移开钻机 , 吊车,准备下一工序施工。 一次性钢护筒措施: 对于垮塌非常严重的桩,采用一次性钢护筒; 13 钢筒采取定型加工,壁厚 5mm、套筒外径为:设计直径 +50mm(为了保证设计桩径),钢筒每节长度约一米
25、长(定型加工完成后运至施工现场),在平坦地面采取满焊把每节连接起来,用专用设备放入孔内,钢筒底部最低一节套筒加焊合金齿,采用专用机械旋转钻入岩层内 300500mm,上口高出塌孔段 (或水位线以上 )12m;然后采用旋挖机械正常成孔; 钻孔中发生弯孔和缩孔时,一般可将钻机的钻头,提起到偏斜处进行反 复扫孔,直到钻孔正直。如发生严重弯孔、应采用小片石或卵石与黏土混合物回填到偏斜处,待填料沉实后再重新钻孔纠偏。 发生卡钻时,不宜强提。应查明原因和钻头位置,采取晃动大绳、采用小钻头冲击以及其他措施,使钻头松动后再提起。 发生掉钻时,应查明情况尽快处理。严禁人员进入没有护筒或其他防护设施的钻孔内。必须
26、进入有防护设施的钻孔时,应确认钻孔内无有害气体和备齐防毒、防溺、防埋等保证安全措施后,方可进入,并设专人负责现场指挥。 对于钻孔过程中遇到孤石、夹层等特殊地质情况时,要求放慢钻进速度,并延长钻孔时间,逐步钻 进通过孤石或夹层。 因故停钻时,应将钻头提出孔外,不要将钻头放于孔内休息或过夜 。 4.2.3 岩芯取样 根据地勘报告计算的预挖深度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待深度达到中风化层以后 (目测 ),用筒钻钻进,将孔底中风化层岩石取出,送检合格后,根据施工图纸向下钻进达到设计嵌岩深度要求,复核深度后,即可终孔。 桩内挖出的土石方,堆放在桩边 3.0米以外范围,堆放高度不超过 1.5 米高,每天由挖机负责
27、转运场内桩边的土石方、转运到每处堆场,根据每处堆场的具体情况,及时用 320型挖土机配合人工用汽车把堆场的土石方运出施工现场,堆放在建 设方指定的场外堆场。 4.2.4 成孔检查 1、孔径、孔形和竖直度检测 , 旋挖桩的垂直度控制由全自动数控旋挖机自行控制,操作人员必须高度积中,随时注意钻孔质量。 孔径检测是在成孔后,下入钢筋笼前进行的,是根据桩径制做笼式探孔器入孔检测。探孔器用 20 的钢筋制作,其外径不得小于钻孔桩的设计孔径,其长度等于 4 6倍桩径。检测时,将探孔器吊起,孔的中心与起吊钢丝绳保持一致,慢慢放入孔内,上下通畅14 无阻表明孔径、孔形及竖直度符合要求。 如中间遇阻则钻孔有缩径
28、或孔斜现象,必须采取措施消除钻孔中发生弯孔和缩孔。要将钻机的钻 头,提起到偏斜处进行反复扫孔,直到钻孔正直。发生缩孔时,应加入泥浆并调整泥浆指标反复扫孔,扩大孔径。 如发生严重弯孔 , 采用小片石或卵石与黏土混合物回填到偏斜处,待填料沉实后再重新钻孔纠偏。 2、 孔深和孔底沉渣检测 孔深和孔底沉渣采用标准测绳检测。测绳必须经检校过的钢尺进行校核。测法如下:使用满足灌注桩高度的测锤 ,慢慢地沉入孔内 , 凭人的手感探测沉渣顶面的位置 ,其施工孔深和测量孔深之差 ,即为沉渣厚度。沉渣厚度控制在 100mm以内 。 4.2.5 清孔 钻孔达到 地堪探测的中风化岩层并达到设计嵌岩深度后,报监理、甲方检
29、查合格后,进行清孔。 清孔处理的目的是使孔底沉渣厚度符合质量要求和设计要求,然后立即进入下道工序,以免孔成形完成后拖延时间过长发生坍孔增加成本。 因本施工场地地质情况是回填泥土、原生土及原生泥岩或砂岩, 同时为了保证工效(快速成孔) 钻孔方法 采用螺旋成孔 干钻法,此方法更能保证成孔质量。钻孔完成后,清孔采用自制的平底双开门清孔钻头进行清孔。经过实践证明,采用该清孔钻头清孔时可将孔内残留细小石渣、粉末及积水全部清除干净,达到最终孔底沉渣厚度小于 10cm的设计要求 。 4.2.6钢筋笼制作及吊装 1、钢 材 的具体要求 进场的钢筋规格和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并附有质保书。原材和焊接质量按施工 验
30、收规范要求 进行见证 取样送检。 15 钢筋的表面应洁净,使用前将表面油渍、 鳞 锈等清除干净; 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成盘的钢筋和弯曲钢筋均应调直。 2、钢筋笼的制作 (1)钢筋笼的制作严格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施工。 (2)钢筋 连接 : 1钢筋笼纵向钢筋 22、 25、 28、 32 四种直径的钢筋采用滚压直螺纹机械连接接头,其连接质量必须符合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 的要求。其余纵向钢筋均采用 单面搭接焊 , 单面焊的长度不应小于 10d( d 为钢筋直径) , 两钢筋搭接端部应预弯,使两结合钢筋轴线一致。 HRB335级钢筋 采用 E50 型焊条焊接。 HRB400级钢筋 采用 E55
31、型焊条焊接。受力钢筋 连接 接头应设置在内力较小处,并错开布置,同一断面内的钢筋接头不得超过总数的 50%。 2钢筋笼螺旋箍筋采用单箍绑扎搭接且点焊,搭接长度 1.05LabE 且 300mm。 ( 3)加劲箍间距 2 米设置一道,由于钢筋笼重量大,为保证吊装时确保钢筋笼的不变形,在加劲箍内设井字型加 强钢筋(内衬钢筋)间距同加劲箍,加强钢筋采用 HRB335 16钢筋。加劲箍与加劲箍之间采用 HRB400 28作斜撑加固(详附图)。 钢筋笼直接用钢丝绳吊装钢筋笼无法满足吊装要求。结合以往经验,钢筋笼顶部第一道加劲箍处设四个吊点,吊点处用 160mm长的 HRB335 16短钢筋与主筋焊牢并顶
32、住加劲箍(详附图)。 16 3、 钢筋笼的吊装 因现场边坡较高,钢筋笼制作及堆放场地与旋挖桩就位点约 14m左右的高差,钢筋笼吨位又较大(约 7 8吨),长度约 25m,普通 型号的吊车无法满足使用要求,因此采用两台轮式起重机进行钢筋笼吊装就位,吊车型号选用一台 QY50型,一台 QY25型。 吊车 QY50型当工作幅度 6m时,起重量为 8.2 吨,起升高度 31m,满足钢筋笼吊装要求。 QY25型吊车主要起辅助作用。 吊放钢筋笼入孔时应对准孔径,保持垂直,轻放、慢放入孔,入孔后应徐徐下放,不宜左右旋转,严禁摆动碰撞孔壁。若遇阻碍应停止下放,查明原因进行处理。严禁高提猛落和强制下放。 4、钢
33、筋笼允许偏差 ( 1)钢筋笼吊放入孔后的容许偏差如下: 钢筋笼中心与桩孔中心偏差不大于 10 0mm, 钢筋笼底面高程偏差不大于 10 0mm。 ( 2)钻孔桩钢筋骨架允许偏差如下表: 序号 项 目 允许偏差( mm) 检验方法 1 钢筋骨架在承台底以下长度 100 尺量检查 2 钢筋骨架直径 20 3 主钢筋间距 10 尺量检查 不少于 5处 4 加强筋间距 20 5 螺旋筋间距 20 17 6 钢筋骨架垂直度 骨架长度 1% 吊线尺量检查 5、声测管的安装 根据重庆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文件渝建质监【 2011】 053号关于加强对旋挖桩成桩质量检测的通知,全数采用声波透射法对桩基 进 行
34、 检测。 声测管安装材料选择专用金属管,底管先用堵头封闭,首先将声测管绑扎固定在钢筋笼加劲箍内侧,然后用电焊机将金属管点焊固定在加劲箍上,声测管的埋设深度应至桩底,保证检测范围覆盖全桩长。为防止因声测管变形、破裂、不垂直导致不满足检测条件,声测管选用 50mm 内径的钢质管,连接采用焊接方式。声测管应在钢筋笼内侧、定位牢固并保证垂直。声测管顶端高出桩顶混凝土表面 500mm,各声测管管口高度应一致 。 本工程桩径为 800mm、 1200mm、 1800mm、 2000mm四种规格,依据规范要求,需要布置三根声测管, 如 下图 所示 : 4.2.7 水下灌注混凝土 1、水下灌注混凝土基本原理:
35、 采用导管灌注法,即利用封闭的连接钢管(或满足强度刚度要求的非金属管)作为水下混凝土的输送通道,管的下部埋入混凝土适当的深度,使从下而上连续不断灌入的混凝土与桩孔内的水或泥浆隔离并逐步形成桩身,孔底沉渣及泥浆浮出砼表面。 2、 水下灌注混凝土主要机具 向水下输送混凝土用的导管。采用壁厚为 46mm的无缝钢管制作或钢板卷制焊成。导管直径应按桩径和每小时需要浇灌的混凝土数量决定,但最小直径不宜小于 200mm; 导管的分节长度应按工艺要求确定,一般 2.73m,最上端采用 0.51.5M的几节短管调节导管的长度,使管底距孔底 300500mm,导管采用法兰盘连接、活接头螺母连接以及快速插接连接;用
36、橡胶“ O”型密封圈或厚度为 45mm 的橡胶垫圈密封,严防漏水、漏气。 18 漏斗和储料斗。可用 46mm钢板制作,要求不漏浆、不挂浆,卸放料顺畅彻底。应有足够的容量以保证首批灌入的混凝土(既初灌量)能达到要求的埋管深度( 26M)。 首批混凝土填充漏斗所用的封堵漏斗底部的封口板,采用钢板制作,亦可采用钢板或者木料制成的球塞等 。 升降安装导管、漏斗的设备(现场可使用吊车、挖机或桩架等)。 3、水下灌注混凝土施工流程 沉放钢筋笼。 安放导管。在导管底部开放的状态下将导管缓慢的沉到距孔底 300500mm 的深度处。 将封口板或球塞放在漏斗底部,封口板用细钢丝绳引出。 灌入首批混凝土,加满整个
37、料斗。 将封口板或者球塞向上拔出,初灌混凝土,导管埋入混凝土内 1.5 米以上。 连续灌注混凝土,上提导管,导管下口要始终埋在混凝土内下 2 米以上,严禁提出。 混凝土灌注完毕,拔出护筒。 19 4、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要 点 灌注首批混凝土时,导管埋入混凝土内的深度不小于 1.5米。 连续灌注混凝土:首批混凝土灌注正常后,应连续不断灌注混凝土,严禁中途停工(两次混凝土灌注间隔不能大于 30min)。在灌注过程中,应经常用测锤探测混凝土面的上升高度,并适时提升、逐级拆卸导管,保持导管的合理深度。探测次数一般不宜少于所使用的导管节数,并应在每次起升导管前探测 1 次管内外混凝土面高度。遇特别情况(
38、局部严重超径、缩径、漏失层位和灌注量特别大的桩孔等)应增加探测次数,同时观察返水情况,以正确分析和判定孔内情况。 导管的埋深:导管的埋深 大小对灌注质量影响很大。埋深过小,往往会使管外混凝土面上的浮浆沉渣夹裹卷入管内形成夹层;埋深过大,导管底口的起压力减小,管内混凝土不易流出,容易堵管。最大埋深超过最下端导管长度或 6m。 导管的埋深选择 导管直径( mm) 初灌埋深( m) 连续灌注埋深 正常灌注( m) 最小埋深( m) 200 1.52.0 3.04.0 1.52.0 250 1.21.5 2.53.5 1.52.0 300 0.81.2 2.03.0 1.21.5 混凝土灌注时间:混凝
39、土灌注的上升速度不得小于 2m/h。灌注时间必须控制在埋入导管中的混凝土不丧失流动性的时间内,必要时可掺入适量缓凝剂。 桩顶的灌注标高及桩顶处理:桩顶的灌注标高至少比设计标高增加 0.50.8m,以便清除桩顶部的浮浆渣层。 在灌注过程中,当导管内混凝土不满含有空气时,后续的混凝土宜通过溜槽徐徐灌入漏斗和导管,不得将混凝土整斗从上面导入管内,以免在导管内形成高压气囊,挤出管节间的橡胶垫而使导管漏水。 当混凝土面上升带到钢筋笼下端时,为防止钢筋笼被混凝土顶起,应采取以下措施: 在孔 口固定钢筋笼上端; 灌注混凝土时间尽量连续,以防止混凝土进入钢筋笼时,流动性过小; 20 孔内混凝土接近钢筋笼时,应
40、保持埋管深度,放慢灌注深度; 孔内混凝土面进入钢筋笼 12m后,适当提升导管,减小导管埋深,增大钢筋笼在下层混凝土中的埋置深度。 水下混凝土采用汽车泵进行垂直输送砼料,钢筋制作现场加工,若发生现场场地有限无法加工时,可采用二次转运,就地加工制作。 4.2.8 旋挖桩常见问题及防治处理措施 1、塌孔的处理: 轻微塌孔:使用挖土机向孔内回填可塑性好的粘性土,钻机反转向下加压,正转取土,充分压实孔 壁,重新成孔; 严重塌孔:向孔内浇筑低标号 C20混凝土,待 24小时砼终凝后重新成孔(时间根据气温确定),反复换填 C20,直至桩最终成孔。 C20 计量以砼公司供应的小票为准。 2、缩孔处理: 可塑性
41、软弱层:此软弱土不容易大面积坍塌,可通过反复扫孔,在孔内适当回填一些干土反压后再正钻取土,使一部分干土压入孔壁内,增加淤泥层的可塑性,注意钻进速度的控制。如孔底遇水,记录下孔口距水面深度,提钻时应提出水面后停歇一段时间,使钻头内的水流出钻头后再提钻,以减少水对孔壁的冲涮,从而减少塌孔和缩孔。 可塑性较差软弱层(或 软弱层较厚):遇此无法钻进时,可停止钻进,反复取土使 孔底形成空腔( 5 8斗为宜),向孔内填充 C20 混凝土,待 24小时后再重新成孔,软弱层较厚时,重复上述步骤。 无可塑性或可塑性极差软弱层(此方法同样适用于土层塌孔的处理): 反压混凝土:反复捞土,形成空腔,反压 C20混凝土
42、,下放钻头搅动混凝土,使混凝土充分掺入软弱层中, 48小时后重新成孔(时间可根据气温和现场实验确定)。 泥浆成孔:采用一定比例的膨润土,烧碱、纤维素及锯屑等制备泥浆,满足:含砂量 4%,胶体率 96%,泥浆比重 1.05 1.2(比重是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试验确定)。施工时随着孔深的增加向孔内及时连续地注浆,通过泥浆的压力,阻止孔壁坍塌。桩孔砼灌注时,孔内溢出的泥浆引流至场内泥浆池内,由于本工程上部土层松散,泥浆收集难度大,成本较高。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本工程在桩位孔口处设置钢护筒,可防止下钢筋笼时掉土。 钢护筒制作、埋设:长度 4m的钢护筒,采用厚 12mm钢板制作;钢护筒埋置较深时,采用多节
43、钢护筒连接使用,连接形式采用焊接,焊接时保证接头圆顺,同时满足刚度、强21 度的要求;钢护筒的内径应大于钻头直径,具体尺寸按设计要求选用;钢护筒埋设深度应满足设 计及有关规范要求。护筒埋设时,应将钢护筒埋置至密实回填土层 0.5m以下,高出施工地面 0.3m;钢护筒埋设前,先准确测量放样,保证钢护筒顶面位置偏差不大于5cm,埋设中保证钢护筒垂直度不大于 1;埋设钢护筒前,采用较大口径的钻头先预钻至护筒底的标高位置后,提出钻斗且用钻机动力头压盘将钢护筒压入到预定位置。用粗颗粒土回填护筒外侧周围,回填密实。 3、灌注事故的预防及处理 、导管进水 导致导管进水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产生: 、首批砼储
44、备不足,或虽然砼储备已够,但导管底口距孔底的间距过大,砼下落后不能埋没导管 底口,以致泥水从底口进入。 预防和处理方法:如有发现导管进水,应立即将导管重新下放至距孔底 250 400mm,重新投入足够储备的砼进行冲底,不得已时需要将钢筋笼提出采取复钻清除。然后重新放下骨架、导管并投入足够储备的首批砼,重新灌注。 、导管接头不严,接头间橡皮垫被导管高压气囊挤开,或焊缝破裂,水从接头或焊缝中流入。 、导管提升过猛,或探测出错,导管底口超出原砼面,底口涌入泥水。 针对、两中原因引起的事故,应视具体情况,拔换原导管重下新管;或用原导管插入续灌,但灌注前均应将进入导管内的水和沉淀土 用吸泥和抽水的方法吸
45、出。 、卡管 卡管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初灌时隔水栓卡管;或由于砼本身的原因,如坍落度过小、流动性差,夹有大卵石、拌和不均匀,以及运输途中产生离析、导管接缝处漏水、雨天运送砼未加遮盖等,使砼中的水泥浆被冲走,粗集料集中而造成导管堵塞。 处理办法:用长杆冲捣管内砼 ,用吊绳抖动导管 ,或在导管上安装附着式振捣器等使隔水栓下落。如仍不能下落时,则须将导管连同其内的砼提出钻孔,进行清理修整(注意切勿使导管内的砼落入井孔),然后重新吊装导管,重新灌注。一旦有砼拌和物落入井孔,须将散落在孔底的拌 和物粒料予以清除。 提管时应注意到导管上重下轻,要采取可靠措施防止翻倒伤人。 22 、机械发生故障或其他原
46、因使砼在导管内停留时间过久,或灌注时间持续过长,最初灌注的砼已经初凝,增大了导管内砼下落的阻力,砼堵在管内。其预防方法是灌注前应仔细检修灌注机械,并准备备用机械,发生故障时立即调换备用机械;同时采取措施,加速砼灌注速度。 当灌注时间已久,孔内首批砼已初凝,导管内又堵塞有砼,此时应将导管拔出,重新安设钻机,利用较小钻头将钢筋笼以内的砼钻挖吸出,用冲抓锤将钢筋骨架逐一拔出。然后以粘土掺砂砾填塞井孔,待沉实后重新 钻孔成桩。 、坍孔 在灌注过程中如发现井孔护筒内水(泥浆)位忽然上升溢出护筒,随即骤降并冒出气泡,应怀疑是坍孔征象,可用探测仪探头或伸测深锤探测。如测深锤原系停挂在砼表面上未取出的现被埋不
47、能上提,或测深仪探头测得的表面深度达不到原来的深度,相差很多,均可证实发生坍孔。坍孔原因可能是护筒底脚周围漏水,孔内水位降低,不能保持原有静水压力,以及由于护筒周围堆放重物或机械振动等,均有可能引起坍孔。 发生坍孔后,应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如保持或加大水头、移开重物、排除振动等,防止继续坍孔。然后用吸泥机吸出坍入孔中 泥土;如不继续坍孔,可恢复正常灌注。如坍孔仍不停止,坍塌部位较深,宜将导管拔出,将砼钻开抓出,同时将钢筋抓出,只求保存孔位,再以 C20商品砼回填,间隔一天后重新钻孔成桩。 、埋管 产生埋管的原因一般是:导管埋入砼过深,或导管内外砼已初凝使导管与砼间摩阻力过大,或因提管过猛将导管拉断。 预防办法:应严格控制导管埋深在 2 6m之内,要经常测深,及时指导提升导管。在导管上安装附着式振捣器,拔管前或停灌时间较长时均应适当振捣,使导管周围的砼不致过早地初凝;首批砼掺入缓凝剂,加快灌注速度;导管接头螺栓事先应检查是否 稳妥;提升导管时不可猛拔。 若埋管事故已发生 ,初时可用链滑车、千斤顶试拔。如仍拔不出,凡属并非因砼初凝流动性损失过大的情况,可插入一直径小的护筒至砼已灌砼中,用吸泥机吸出砼表面泥渣;派潜水工下至砼表面,在水下将导管齐砼面切断;拔出小护筒,重新下导管灌注。此桩灌注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