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年级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检测 (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70 分钟) 一通假字(解释加点字)( 9 分,每个 0.5)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通 _ _, _) 2.共其乏困 (通 _ _, _) 3秦伯说 (通 _ _, _) 4.失其所与,不知 (通 _ _, _) 5. 今日往而不反者(通 _ _, _ _) 6.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 _ _,_) 7.秦王 还柱而走 (通 _ _, _ _) 8.卒起不意,尽失其度(通_ _, _) 9.距关,毋内诸侯(通 _ _, _ _) 10.要项伯 (通 _ _,_) 11.不敢倍德 (通 _ _, _ _) 12.
2、不可不蚤来 (通_ _, _) 13.令将军与臣有郤(通 _ _, _) 14. 因击沛公于坐(通 _ _, _) 15.秦王 必说见臣 (通 _ _, _) 16日以尽矣 (通 _ _ ) 17.燕王拜送于庭 (通 _ _, _) 18. 图穷而匕首见 (通_ _, _) 二古今异义(解释加点字)( 19 分,每个 1 分) 1.行李之往来(古义: _ )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 _)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 _ ) 4.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古义: _) 5.持千金之资币物(古义: _) 6.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 _) 7.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古义: _) 8.诸郎中执兵
3、(古义:_) 9.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古义: _) 10.断其左股 (古义:_) 11.沛公居山东时(古义: _) 12约为婚姻(古义:_) 1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 _) 14将军战河北(古义: _) 15. 而伤长者之意 (古义: _ ) 16.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古义: _) 17. 可以解燕国之患 (古义: _) 18. 秦王购之金千斤 (古义: _) 19、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 _) 三 .词类活用(解释加点字)( 15 分,每个 0.5) 1 晋军函陵( ) 2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 3 邻之厚,君之薄也( ) 4 越国以鄙远( ) 5 朝济而夕设版焉( )
4、6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 7 函封之( ) 8 又前而为歌曰( ) 9 乃朝服,设九宾( ) 10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 11 使使以闻大王( ) 12 箕踞以骂曰( ) 13 其人居远( ) 14 皆白衣冠以送之( ) 15 进兵北略地( ) 16 群臣怪之( ) 17 籍吏民( ) 18范增数目项王( ) 19 刑人如恐不胜( ) 20 道芷阳间行( ) 21 沛公欲王关中( ) 22 于是项伯复夜去( ) 23 吾得兄事之( ) 24 日夜望将军至( ) 25 常以身翼蔽沛公( ) 26 头发上指( ) 27 项伯杀人,臣活之( ) 28 从百余骑( ) 29 素善留侯张良(
5、 ) 30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 四一词多义(解释词义与用法)( 40 分,每个解释 0.5 分) 1、鄙 : 越国以鄙远 ( ) 蜀之鄙有二僧( )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 后人( ) 孔子鄙其小器( ) 敢竭鄙诚,恭疏短引( ) 北蛮夷之鄙人( ) 2、敝: 因人之力以敝之( ) 敝人( ) 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 敝帚自珍( ) 3、兵: 不得持尺兵( ) 不及召下兵( ) 秦兵旦暮渡易水( )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 弃甲曳兵而走( ) 故上兵伐谋( ) 4、辞: 辞曰: “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 ( ) 今者出,未辞 也,为之奈何( ) 王粲长于辞赋
6、( )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 单于使卫律召苏武受辞( ) 一言半辞( ) 5、顾: 顾计不知所出耳( ) 荆轲顾笑武阳( ) 三顾臣与草庐之中( ) 大行不顾细谨( )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 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 终已不顾( ) 6、见: 秦王必喜而见臣( ) 而燕见陵之耻除矣( )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 图穷而匕首见( ) 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 汝真女子之见( )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 7、举: 愿举国为内臣( ) 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 ) 杀人如不能举( )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
7、死( )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促( )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 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 举首蹙頞而相告曰( ) 8、穷: 图穷而匕首见( )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 穷则独善其身( ) 复前行,欲穷其林( )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 9、若: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 仿佛若有光( ) 若入前为寿( ) 若属皆且为所虏( ) 彼与彼年相若也( )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援木而求鱼也( ) 10、胜 : 沛公不胜杯杓( ) 刑人如恐不胜( ) 何可胜道也哉( ) 此时无声胜有声( ) 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8、) 11、说 : 说尽心中无限事( ) 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 范增说项羽曰( ) 秦王必说见臣( ) 师说( ) 诣太守,说如此( ) 12、微: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 味苦而微辛( ) 其文 约,其词微( ) 微服私访( ) 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 ) 五重点实词、虚词(解释加点字)( 10 分,每个 1 分) 1.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 2郑既知亡矣( ) 3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 4朝济而夕设版焉( ) 5唯( )君图之 6进兵北略地( ) 7愿足下更虑之( ) 8以试人,血濡缕( ) 9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 10
9、比诸侯 之列( ) 11愿大王少( )假借之 12乃引( )其匕首提( )秦王 13旦日飨( )士卒 14料( )大王士卒足以当( )项王乎 15君安( )与项伯有故 16然不自意( )能先入关破秦 17披( )帷西向立 18卮酒安足( )辞 19窃( )为大王不取也 20会( )其怒,不敢献 六解释下列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 10 分,每个 0.5 分) 1. 以 以其无礼于晋 ( ) 敢以烦执事 ( ) 越国以鄙远 ( ) 焉用亡郑以陪邻? ( )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 具告以事( ) 2. 焉 子亦有不利焉。 ( ) 焉用亡郑以陪邻? ( )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 ) 3 乃 乃遂
10、私见樊於期。 ( )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乃为装遣荆轲。 ( ) 乃今得闻教。( ) 4为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 ) 皆为龙虎,成五采。 ( ) 谁为大王为此计。 ( ) 窃为大王不取也 ( )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 ) 何辞为? ( )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 ) 七特殊句式判断 (口头翻译下列句式,写出句式的类型,思考并归纳各类句式的特点,调整补足到位) ( 23 分,错 1 个扣 1 分,扣尽为止。) (一) 1、是寡人之过也。 2、以乱易整,不武。 3、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4、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5、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6、沛公之参乘樊
11、哙者也。 7、此亡秦之续耳。 8、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9、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二) 1、晋,何厌之有? 2、其无礼于晋。 3、亡郑而有益于君。 4、王拜送于庭。 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6、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7、得复见将军于此。 8、籍何以至此? 9、大王来何操? 10、沛公安在? (三) 1、晋军函陵。 2、敢以烦执事?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4、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5、人不敢与忤视。 6、荆轲有所待,欲与俱。 7、欲呼张良与俱去。 8、为击破沛公军。 9、加彘肩上 (四)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而燕见陵之耻除矣。 3、若属皆且为所虏
12、。 八文言翻译:( 24 分,每个 2 分)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 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3、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吾其还也。 5、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 6、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商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7、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8、然则将军之仇报,见陵之耻除矣。 9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10、张良
13、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11. “ 君安与项伯有故? ” 张良曰: “ 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 沛公曰: “ 孰与君少长? ” 12.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 “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检测参考答案 一通假字 1.(已,通 “ 矣 ” ,语气词, ” 了 ” ) 2.(共,通 “ 供 ” ) 3(说,通 “ 悦 ” )4.(知,通 “ 智 ” ) 5.( “ 反 ” 通 “ 返 ” ,返回) 6.( “
14、振 ” 通 “ 震 ” ) 7.( “ 还 ”通 “ 环 ” ,绕) 8.( “ 卒 ” 通 “ 猝 ” ,突然) 9. (“ 距 ” 通 “ 拒 ” ,把守的意思, “ 内 ” 通 “ 纳 ” ,接纳 ) 10. (“ 要 ” 通 “ 邀 ” ,邀请 ) 11.(“ 倍 ” 通 “ 背 ” ,背叛的意思 ) 12. (“ 蚤 ” 通 “ 早 ”) 13. (“ 郤 ” 通 “ 隙 ” ,隔阂、嫌怨 ) 14. (“ 坐 ” 通 “ 座 ” ,座位 ) 15.( “ 说 ” 同 “ 悦 ” ,喜欢、高兴。) 16( “ 以 ” 通 “ 已 ” ,已经。) 17. ( “ 庭 ” 通 “ 廷 ”
15、 ,朝堂。) 18. ( “ 见 ” 通 “ 现 ” ,出现。) 二古今异义 1.(古义:出行的人) 2.(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3.(古义:那人) 4. (古义 )眼泪 5. (古义 )礼品 6. (古义 )走投无路 7. (古义 )袒露一只臂膀 8. (古义 )宫廷的侍卫 9.投击 10. (古义 )大腿 11.古义:崤山以东 12古义:结为儿女亲家 13古义:不同一般的事 14古义:黄河以南,黄河以北 15. 古义:品德高尚之人。今义:年长之人。 16. 古义:对待。今义:遇到。 古义:刻毒,今义:与 “ 浅 ” 相对。 18. 古义:悬赏,重金征求。今义:买。 19.古义:不同寻
16、常,指意外的变故 今义: 异乎寻常的, 十分 三 .词类活用 1 (名词作动词 ,同下文 “ 秦军 ”) 2 (使郑亡,动词使动用法 ) 3 (“ 厚 ”“ 薄 ” 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 4 (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 为鄙;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 地 ) 5 (“ 朝 ” 、 “ 夕 ” ,名词活用作时间副词 ) 6(“ 东 ” 、 “ 西 ” 均为方位名词作状语;封,名词活用作动词,作疆界。 )7(函:名词当状语,用匣子) 8 (前:名词当动词,上前) 9 (朝服:名词当动词,穿起上朝的衣服) 10(迟:意动用法,认为 迟缓) 11(闻:使动用法,使 听到) 12 ( 箕踞:名词当状语,
17、像簸箕一样) 13 (远:形容词当名词,远方) 14 (衣冠:名词当动词,穿衣戴帽) 15(北:名词当状语,向北) 16(怪:意动用法,认为 奇怪) 17 (造户籍册或登记 ) 18 (使眼色 ) 19 (用刀割刺 ) 20 (取道 ) 21(称王) 22 (连夜 ) 23 (象对待兄长那样 ) 24 (每日每夜 ) 25 (像翅膀那样 ) 26 (向上 ) 27 (使 活 ) 28 (使 跟从 ) 29 (交好 ) 30(使 停止,制止) 四、一词多义 1、鄙 : 边邑,边远的地方 边远的村邑 鄙陋 鄙俗 轻贱 鄙薄轻视 自谦之词 鄙陋 鄙俗 2、敝 : 损害,衰败 谦词 疲惫 坏,破旧 3
18、、兵 : (兵器) (士兵 ) (军队 ) 兵器 武器 兵器 武器 用兵的策略 4、辞 : 推辞 告辞 古代的一种文体 辞别告别 离开 审讯审问 言词、话 5、顾 : 但,只是,不过 回头 探望,拜访 考虑 反而,却 顾念 回头 6、见 : 召见 表被动 会见 现,露 引见,使 见 看见的东西 见识,见解 表被动 偏指动作一方,我 7、举 : 全 举起 尽 举行 发动 推荐 推举 攻下,占领 拿 举起 抬起 全都 8、穷: (尽,完) (穷尽,完结) (困窘,处境困难) (穷尽) (尽头) 9、若: (如果) (及、比得上) (好像) (你) (你们) (相似) 形容词词尾 的样子 这、这样
19、10、胜: (禁得起,受得住) (尽、完) (尽、完) (胜过、超过) (优美、美好) 11、说: (讲述,谈说) (言论,说法,主张) (劝说,说服) (喜欢,高兴) (古代一 种文体) (陈述)12、微: (如果没有) (身份低微) (暗暗地) (略微) (微妙,深奥) (隐蔽,不显露) (偷偷地,暗暗地) 五、重点实词 1. 还 2已经 3况且 4(渡河 ) 5希望 6(夺取 ) 7(改变) 8(沾湿) 9(赠送) 10(并排) 11(稍微) 12(举起) 13(犒劳) 14(估计)(抵挡) 15(怎么) 16(料想) 17(分开) 18(值得) 19(私下)也 20(正赶上,恰巧) 六
20、解释下列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 1. 因为,连词; 拿,用,介词;表目的, 来,连词; 表 结果,用来,连词; 把,介词 2. 语气助词; 怎么,疑问副词 哪里,疑问代词。 3 于是,承接连词; 才,连词, 就、于是,连词, 至、到。 4 替,介词; 成为动词; 第一个:替,介词,第二个:出,谋划,动词; 认为,动词。 是,动词, 疑问语气词。 被 七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这是我的过错。 2、用散乱来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3、今天去了而不能好好回来复命的,那是没有用的小子 !4、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 5、如今人家有大功反却要攻打人家,是不合道义的。 6、(他)是沛公的护 卫樊
21、哙。 7、这是走秦朝灭亡的老路啊。 8、如今人家正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肉。 9、之所以派遣将士把守函谷关,是为的防备其他盗贼窜入和意外的变故。 (二)倒装句 1、宾语前置句,那晋国,哪有满足的时候呢? 2、介词结构后置句,因为郑伯(曾经)对待晋侯没有礼貌 3、介词结构后置句,倘使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 4、状语后置,燕王在朝廷上行跪拜大礼送出来 5、 “ 者 ” ,定语后置的标志,太子和他的宾客中知道这件事的人。 6、介词结构后置,把沛公的话一一报告了项王。 7、介词结构后置,能够在这里又见到您。 8、疑问代词作宾词前置,我怎么会这 样! 9、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大王来的时候带什么? 10、疑问代
22、词作宾语前置,沛公在哪里? (三)省略句 1、晋国军队驻扎(在)函陵。 2、我怎么敢用(这件事)来烦劳您。 3、如果放弃进攻郑国而把它作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4、现在的樊将军,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赏格来购取他的头颅。 5、人们不敢同他正眼相看。 6、荆轲等待着一个人,想同他一起去。 7、想要喊着张良和他一起离开。 8、为我打败沛公的部队! 9、把猪肘放在(盾的)上面。 (四)被动句 1、父亲、母亲和同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官为奴。 2、而且燕 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去了。 3、我们这些人都要被他俘虏了! 八文言翻译: 1. 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
23、国结盟。 2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烦劳您手下的人了。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困难的,您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 3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 4假如没有那人的支持,我就不会有今天。借助了别人的力量而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 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我们还是回去吧 ! 5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现在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现在樊将军,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来悬赏要他的头。 6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非常困难才来投奔我的,我不
24、忍心因为自己的私仇,而伤害长厚者的心,希望您再考虑一下别的办法吧! 7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太刻毒了。父亲、母亲和宗族的人,全被杀戮或没收为官奴了。 8这样那么将军的仇就可以报了,燕国被斯侮的耻辱也除掉了。 9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冠来给荆轲送行。到了易水边上,祭过路神,就要上路。 10张良这时候跟随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赶到刘邦军中,私下见了张良,把事情详细地告诉(张良),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刘邦),说: “ 不要跟着他一块去死。 ” 11 “ 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的? ” 张良说: “ 秦朝的时候,项伯和我有交往,项伯杀了人,我救活了他;现在有了紧急的情况,所以幸亏他来告诉我。 ” 刘邦说:“ 他和你相比,年龄谁大谁小? ” 12刘邦就奉上一杯酒祝项伯健康,(并)约定结成儿女亲家,说: “ 我进入关中,极小的财物都不敢沾染,登记官吏,人民,封闭了(收藏财物的)府库,以等待项羽将军( 的到来)。之所以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它盗贼的进出和意外变故。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