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0 ,大小:35.95KB ,
资源ID:384341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8434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部编八年级上课内外古诗赏析练习及答案.doc)为本站会员(wealthynice10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部编八年级上课内外古诗赏析练习及答案.doc

1、部编八上 课内外 古诗 赏析练习及答案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舍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萎萎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 ? 烟波江上使人愁。 1.感慨古人不可见,世事茫茫难预料,具有伤感惆怅之情的句子: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2.诗人从怀古的,带有惆怅的情感回到现实中来的诗句: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3.用来表达人们吊古思乡情怀的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崔颢的黄鹤楼: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5.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与此诗句有相同意境的天净

2、沙?秋思中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赏析颈联:颈联写登上黄鹤楼所见之实景:天气晴好,江北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的春草繁茂浓绿。诗人登楼远眺异乡风景,引动日暮怀归之情。 7.“空余”一词表现了怎样的意境?“空悠悠”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空余”突出黄鹤楼的清寥、孤寂感。“空悠悠”突出白云的清浮飘荡。联系上下联,两处“空”字 表现写物写景,实则暗含对岁月悠悠、世事苍茫的感叹。 8.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表达作者叹人生以及乡关何处的思乡等复杂感情。 9.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 ?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答:“愁”字

3、。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10.想象“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展现的画面,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 答:在阳光明媚的日 子里,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树木郁郁葱葱,鹦鹉洲上芳草茂盛,这一切都清晰可见。 11.本诗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情感。 12.除“黄鹤楼”外,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的还有哪两座? (岳阳楼、滕王阁) 13.诗的一、二两联借今昔变化之大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寂寞、惆怅) 14.体会尾联蕴涵的诗人的情感。 答:日近黄昏,长江上烟波浩淼,自然勾起诗人浓浓的思乡

4、愁绪。 15.解释下面的词浯。 历历:指 (汉阳林木 )清晰可数 (或“分明的样子” )。 乡关:故乡 16.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诗的前四句从传 说入笔,写由黄鹤楼生发的联想。 B诗的五六句写昔人乘着黄鹤见到的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的景致。 C诗的七八句写出了诗人悲苦凄凉、日暮思归的哀怨愁绪。 D传说崔颢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此诗而作罢,感慨道:“眼前有景道不得,李白题诗在上头。” 17.“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18.“此地空余黄鹤楼 ”和 “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

5、答:第一个“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 ”,强调空间上的虚无。仙人驾鹤离去之后,兀立于苍茫宇宙之下的黄鹤楼似乎已无所凭依,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第二个 “空”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渺远。千载白云,空自飘荡 ,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19.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第三、第四联。 答:颈联写到的楼上所见之景有晴空下奔涌的大河,汉阳一带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茂盛的芳草。眼前的“树木”“芳草”勾起对家乡“一草一木”的回想,由景生情,强烈的思乡之念也就油然而生。尾 联情景水乳交融,那弥漫在长江之上的浩浩烟波,正是诗人无边乡愁的形象化表达,那越来越深的暮色

6、,也不断强化着诗人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了 、 等修辞手法。 ( 比喻、对偶 ) 2、试分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直”和“圆”的表达作用。 答: 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奇异景象,表现了作者的真切感受。 3.下面对 王维 的 使至塞上 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 3 分) A、 “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以简练的笔墨写此次出使的经历:诗人 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去 慰问边境将士。 B、 颔联写 自己过了居延,就像 “

7、 征蓬 ” 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人胡天的上空 , 蕴含了作者内心的激 动 和 兴奋之情 。 C、 尾联写作者 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 (一问才知道 ),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 D、 这首诗 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 ,实为边塞诗之名作。 4.“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二句被近人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其中 的 “ 直 ”和 “ 圆 ” 两字历来为人称道, 现在请你 说说这两个字好 在哪里? 答: “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5.对这首

8、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 3 分)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 其实是“ 过居延属国 ” ,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 “ 蓬 ” 、 “ 雁 ” 自比。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 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 “ 长河 ” 指 长长的河流 。 ( “ 长河 ” 指 黄河 )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塞的萧关遇到了侯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6.“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 ?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 答:“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王维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

9、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 7.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答:燕然 8.尾联用典故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哪两个字中 ? 答:“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9.颈联是写景名句,依据这首诗,描述一下王维看到的景色以及当时的心情。( 60 字以内) 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

10、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 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10.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说自己像远飞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这样既写景,

11、又叙事,一语两指,贴切 自然,流露了诗人轻松愉悦和急切见到边关将士的心情。(并非轻松愉快。因为蓬草常用作漂泊无定的喻意。) B,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景物单调,偶尔出现的一股烟尘格外醒目,因此称做“孤烟”。 C 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遮挡遮挡,蜿蜒远去的黄河横贯其间,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准确表达了诗人的感觉。 D“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的感受,意境雄浑。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 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前六句

12、着重叙事写景,后两句抒情,抒发了诗人 的感情。( 2 分) 2请对“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作简要赏析。( 2 分) 【答案】 1思乡 2长江流过荆门以下,河道迂曲,流速减缓。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 3 请写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 1 分 ) 4“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 联,历来被人们称道。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2 分) 【答案】 3( 1 分 )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4( 2 分) 答题示例:绘意境: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泻千里的长江

13、水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赏字词:“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品技巧: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更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 朝气的形象写照 2014 年山东省日照市 5、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 ,尾联抒发了作者 的感情。( 2 分) 6、古人写诗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之妙,试简要分析“山随平野尽”中“随”字的表达效果。( 3 分) 答: 答案: 5 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 思乡 评分:每空 1 分,共 2

14、分。 6、“随”字化静为动(或“以静写动”),写出群山随着平原的出现而不复见,形象地描绘了渡过荆门后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 7、此诗是诗人出蜀至荆门时所作,首联 ,颔联、颈联写景,尾联抒情,含蓄地抒发了 之情。 (2 分 ) 8、古人用语往往一字传神。“山随平野尽”句中哪个字用得好 ?试作简要赏析。 (2 分 ) 答: 答案: 7、( 2 分)每空 1 分。叙事;思乡。 8、( 2 分)“随”字用得好, (1 分 )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 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1 分 ) 春望 1.展开联想与想象,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首

15、联所展现的画面。其中“破”“ 深”两字用得很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两字好在哪里。 1. 国都沦陷,城池残破,残垣断壁;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 “破 “字写出触目惊心之景色。描绘了国都被占,城池破败,残墙断壁的景象; “深 “字写出令人满目凄然之景。描绘出了草木繁密而又荒芜,人民离散无人整治的景象。作者寄情于物,表达了诗人痛苦的心情。 2.首联写作者春望所见,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2.融情于景,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国家山河依旧,可沦陷后的国都残破不堪、乱草丛生,这与昔日繁华形成巨大反差,痛彻地表达出诗人忧国伤时的强烈感情。 3. 3.你怎样理解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6、 “一句。 3.有两种理解:一、触景生情,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坠泪惊心。 二、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诗人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来抒发情感的。 4.运用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5.作者触景生情,借“花溅泪”“ 鸟惊心”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 5. 伤时、忧国、思家的感情。 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一联中,“连三月”说明什么?诗人用 “抵万金 “来形容什么? 6.“连三月”说明战祸之长,诗人用 “抵万金 “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言家书难得,表达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 7.赏析千古

17、名句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7. 战火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引人共鸣。 8.展开联想与想象,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一句所展现的场面。并说说其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8. 面对河山的沦陷,家人的离别,满头白发的作者因此而焦虑忧愁。百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已纷纷断落,如今稀疏的短发,几乎无法梳髻插簪。 诗句描绘的这一细节,写出了诗人忧愁,烦闷的情状,含蓄而深刻地表达了忧国和思家的感情。 9.赏析“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春望尾联中的“搔”字锤炼得好,好在哪里?) 9. 通过对肖像这

18、一细节描写,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特别是本诗中的“搔”字是对诗人想解愁而不得的细节描写,传神地表达了诗人无法排解的忧国思家之情。 10结合全诗内容,体会 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 10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看,眼望),另一方面是对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盼(想:希望、盼望)。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景色,诗中哪些字是紧扣“早”字来写的? (初、早、新、渐、浅)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钱塘湖早春景物的

19、喜爱之情) 3.概括这首诗的内容。 (描绘了钱塘湖畔美好的早春 风光,表达了对大好春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试着从某一个角度对本诗写作上的特点作一点分析。 (对天空中的小鸟进行了形象的拟人化描写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树上的黄莺一大早就忙着抢占最先见到阳光的“暖树”,生怕一会儿就会赶不上了。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而不知是谁家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

20、没马蹄”这两句诗除了描绘出 的景象之外,还间接地记述了诗人 的情景。 (钱塘湖初春 在湖边骑马春行) 6.对下面这首诗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 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 .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1、) A描绘西湖早春景象,赞美了生机勃勃、风光秀丽的大自然,表达了寄情山水、派遣忧郁的复杂情感。 B紧扣诗题写钱塘湖,句句写行游中的观赏,展示的犹如一组移步换形画面,让人应接不暇。 C精选西湖富有早春特征的景物,如“水面初平”,早莺暖树,新燕春泥,乱花浅草等。 D远近描写,俯仰结合,详略得当,首尾呼应,布局井然。 .诗中最能突出 诗人感情的一个词语是: 最爱 。 8.请选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C )( 2 分) A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颔联抓住了“争”、“啄”两个动词,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暖、新燕啄泥的画面。 C颈联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

22、的景象。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 9.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 的感情。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语是 。 (喜爱钱塘湖春天美景 爱(最爱) 10.“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何处。 答: (“争”和“啄”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 评分:本题共 3 分。找出动词 1 分;赏析 2 分,每个要点 1 分。意思对即可。) 11.这首诗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写景,以“ ”字为线索,同时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 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行“字”为线索(答“

23、春行”也可),“早春美景”) 12.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从动植物的变化描写季 节特征,用词准确而精妙,从中找出一处并进行品析。 示例:如“争”生动反映出西湖早春黄莺争鸣活跃的热闹景象,又写出春光给自然带来的活力;如“几处”照应“早莺”,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准确写出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喜悦之情:如“乱”“迷”客观真实地再现湖边五颜六色的野花姹紫嫣红,让人眼花缭乱的早春之景等等。 13.全诗以 为线索,以 季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诗中的“钱塘湖”是指 。 (行 春 杭州西湖) 14.展开联想和想像,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莺是

24、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歌唱;燕是春的信使,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 15 从诗中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请概述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最爱湖东行不足;对西湖春天美景的迷恋与赞美。) 16.这首诗的作者是 ,诗中他最迷恋“ ”这一景致。 (白居易 绿杨阴里白沙堤) 17.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示例:有几处早来的黄莺,争先恐后地飞来向阳的枝头地唱歌啼鸣;不知是哪家新来的燕子,又在湖边不停地衔泥筑巢。) 18.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描写西湖蓬蓬勃勃的春意,

25、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景色无比赞美和喜爱之情。) 19.本诗以“ ”这一个字为构思脉络,以“ ”这一个词突出表达诗人的思想情感。 (行 最爱) 20.“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是如何表现初春特点的?( 2 分) (这句话选取了“早莺、暖树、新燕、春泥”等富有代表性的景物。抓住了“争”“啄”两个极具表 现力的词语,勾画并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21.从本诗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写的是初春景象 ?(写两个以上) (从以下词语呵以看出是初春的景象:“水面初平”“争暖树”“啄春泥”“没马蹄”“浅草”“几处”“新燕”“早莺”。) 22这首诗通过描写西湖初春的明媚风光,

26、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诗人喜悦的感情(或“诗人对西湖早春景色的喜爱、赞美之情”或“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 赠从弟 三、四两句诗中的两个一何 ,表达上各有什么不同? 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3)诗是怎样表现松树不畏凝寒而有本性的品质的?( 4 分) ( 4)诗人如此描绘松树的形象,结合诗题,说说作者写作的用意。( 3 分) ( 5)这是一首咏物诗,诗歌标题是赠从弟而内容却写松,请你简要分析作者的用意何在。( 3 分) 【参考答案】 第一个一何突出谷中风的迅疾凶猛,第二个一何突出青松的雄健挺拔(意近即可) 象征手法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

27、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从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意近即可) ( 3)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又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2 分)诗人采用反衬的手法,( 1 分)把松柏放在恶劣的环境,通过描画它与狂风、冰雹的搏斗,突出了松树的经寒不衰、凛然正气的品质、形象。( 1 分) ( 4)诗人以松柏托物言志,( 1 分)勉励他的堂弟要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即使处于乱世也要有一种坚定的人格追求。( 2 分) (5)( 1)本诗以松柏为喻(使用象征手法),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

28、,表达了作者自己坚守的品格及对从弟的劝勉之意。 ( 6)三、四两句诗用了什么手法?风声松枝各有什么含义?( 4 分) 答案:三四句用了衬托手法 (或者是对比 ),用谷中风的迅疾凶猛衬托出青松的雄健挺拔。 (意近即可 )(2 分 ) 风声象征险恶的环境 (1 分 ), 松枝象征正直的君子 (1 分 )。 解析:第一步,先通读全诗明确诗中运用衬托手法 (或者是对比 );第二步,抓主要意象风声松枝;第三步,结合作者情感具体点明其效果。第四步,整合答案,注意答案表述 的简明、连贯。 ( 7)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松柏形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 分) 答案:塑造了一个雄健挺拔、挺立风中而不倒

29、,端正、历经严寒而不凋 (1 分 ),本性高洁、内心坚劲的松柏形象 (1 分 )。作者借松树的高洁来自勉,并借以勉励从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2 分 )。 解析:抓住诗歌的主要意象松柏 风冰霜等,再由从象征的角度,以及诗人的情感角度思考作者的思想感情。 曹植泰山梁甫行 1“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这两句是什么意思?在诗歌中有什么作用?( 4 分) 2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 手法?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4 分) 【参考答案】: 1柴门简陋凄清,在海风中摇荡,狐狸、兔子在屋檐下飞来窜去。这些环境描写衬托出边海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们的恐惧与凄楚。 2本诗主要运用了白描的手

30、法,全方位描写了边海人们的贫困生活,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移居 (其二) 1、 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两项的是 :DE A、全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 B 有酒斟酌之的意思是与友人边吟酒边斟酌诗句。 C、相思则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 ,披衣起彷徨。 D,无为忽去兹意思是不要急着离开这种生活。 E,最后两句是说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 2、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了那种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 阅读答案: 第一问: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 第二问:这种乐趣主要是运用白描手法

31、,描写人与人之间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相呼、相饮、相思、相言、相笑等情景,尽情地表现出来。 饮酒 赏析练习 1、诗的三,四句道出全文的主旨,表明了诗人 _的境界。 2、全诗朴素而形象的表现了陶渊明 _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 3、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几句诗描写了一种怎样的生活状态? 5、阅读此诗,在你的脑海里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来。 6、陶渊明饮酒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表现了诗人一种怎样的心境? 7、赏析“采菊东

32、篱下,悠然见南山”。 8、诗中“真意”和“忘言”的意思分别是 、 。 答案: 1、远离世俗,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2、厌弃世俗,陶醉自然。 3、因为“见”字生动地描绘出了作者在东篱下采菊时的悠闲,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从而很好地表现出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 4、悠然(悠闲)自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状态。 5、略。紧扣诗意,写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6、悠闲淡远,静穆恬适的心境(恬静、恬淡、愉悦、悠闲自得,陶醉于自然的心境)。 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诗人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 !以景物的描写衬托出

33、诗人的闲适心情。“悠然”二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真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 8、此二句妙在自己无心见山,然悠悠远望,心与物游,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9、生活的真谛、无法形象。 路难(其一)阅读答案 1、展开合理想象和联想,描绘“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所展现的画面。( 2 分) 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了哪两个典故 ?其用意是什么?( 2 分) 3、联系全诗,谈谈你对“长 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句的理解。( 2 分) 答案: 1、他端起酒杯,却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又把筷子撂下了。因为精神苦闷,所以眼前摆着这么多美味佳酿,也难以咽下。他离开坐席,拔出宝

34、剑,举目四顾,心中茫然。 2、一是引用了姜太公渭水河边垂钓,遇周文王,被重用的典故;二是引用了伊尹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之旁,不久受到国君重用的典故。诗人的用意是为了表明他虽遭权贵的排挤,但对从政仍有所期待,仍希望有一天会被朝廷起用,为国家做出一番事业。 3、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我相信仍将会有一天,我一定能乘长风破万里浪, 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也就是说:总会有一天,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突出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对远大理想的执著追求和实现愿望的坚定信念。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

35、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请你任选一个角度谈谈它妙在何处。 (3 分 ) 2最后两句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 分 ) 3 、 本 诗 描 绘 了 一 场 边 关 战 争 , 表 现 了 守 边 将 士 什 么 精 神 ? ( 2 分) _ 4 、“ 黑 云 压 城 城 欲 摧 ” 是 千 古 名 句 , 试 分 析 其 成 为 名 句 的 原 因 。( 3 分) _ 参考答案: 1、( 3 分) 示例:这两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 1 分)首句描写了城头黑云密布低垂,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的情景;( 1 分)次句描写一缕日光从云

36、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 甲衣上,守军将士严阵以待,气氛异常紧张的情景。( 1 分) 示例:这两句运用比喻、夸张、象征等手法,( 1 分)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1 分)赞美守军将士的高昂士气。( 1 分) 示例:在色彩和形象上,( 1 分)首句与次句形成鲜明的对比,相互映衬。( 1 分)渲染了紧张气氛。( 1 分) 2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或: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忠君报国的心愿)( 2 分) 3、誓死报国、英勇赴战的精神。 4、示例: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 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37、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 赤 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2 分 ) 2.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 ?为什么 ?(2 分 ) 答案: 1、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或前两句写兴感之由。 (两种答案任答一种均给 2 分。 ) 2、 .不好。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 ;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 含蓄。 (从诗句的形象性或感情的含蓄性任一方面答均可。 ) 3、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几十首古诗词,有的咏史

38、,有的写景,有的叙事请问杜牧的赤壁属于那一种写法 ?本诗在运用这种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2 分 ) 4、“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 ?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 (3 分 ) 答案: 3、 (共 5 分 )(1)咏史诗 (1 分 )特点:借史实抒情 (1 分 ) 4、“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 (1 分 )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2 分 )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1、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突出了塞下秋景的哪些特点? (天冷,声杂,城孤。 )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情景?有何作用? (景物: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

39、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关闭城门的情景,写出了塞外的奇异风光。 作用: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反映宋朝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 ,为下阕抒情作铺垫 ) 思想感情 ? (上片侧重描写;下片侧重抒情。 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 ) 4、赏析“羌管悠悠霜满地” (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 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 抒发了他们因功业未立,归期无计又思念家乡的复杂感情。 ) 5、词的上片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 (雁去 )(限 2 个字) 6、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 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秋景之 异 ;词的下片集中抒情,主

40、要抒发了征人思乡爱国之情。 B. 词的上片中 长烟落日孤城闭 ,与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的意境相似。 C. 词的下片中 羌管悠悠霜满地 ,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 D. 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 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 7、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感情? 答: a、慨叹功业未立; b、思念家乡。(表达了作者及守边将士思念家乡而又 慨叹功业未立的复杂情感,表现了他们的爱国之情。) 8、请揣摩 霜满地 在表达上的作用。( 1 分) 借边地夜景表达凄清悲凉之感;在时间上是 长烟落日 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 9、请赏析 长烟落日孤城闭 的

41、妙处。( 2 分) 答:写出了塞外的奇异(壮阔)风光;反映宋朝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为下阕抒情作铺垫。 10、“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 3 分)(或者:谈谈对此句的感悟) 答: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当暮霭生成,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作用:表现了边塞的悲凉;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11、词的上阕写 边塞秋景,下阕写 思乡之情 ,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12、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B.“千嶂里

42、”中的“千嶂 ”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13、“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答: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功业 难成的哀伤,也含蓄地表达了他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思念家乡”、“功业难成”、“愤懑不平”各 1 分,满分 3 分) 14、下面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B ) A.这首词的上片描写词人身临目见的景物,下片直接抒发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的不满。 B.“浊酒”两句是全词的核心部分,揭示词人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工、勒石燕然的目的。 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指士兵久戍不归,伤心落泪,使白发的将军无计可施。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