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99 ,大小:5.99MB ,
资源ID:384918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8491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双极结型三极管及其放大电路.ppt)为本站会员(李朗)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双极结型三极管及其放大电路.ppt

1、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 (第六版),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1 绪论 2 运算放大器 3 二极管及其基本电路 4 场效应三极管及其放大电路 5 双极结型三极管及其放大电路 6 频率响应 7 模拟集成电路 8 反馈放大电路 9 功率放大电路 10 信号处理与信号产生电路 11 直流稳压电源,5 双极结型三极管及其放大电路,5.1 BJT 5.2 基本共射极放大电路 5.3 BJT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5.4 BJT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稳定问题 5.5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和共基极放大电路 5.6 FET和BJT及其基本放大电路性能的比较 5.7 多级放大电路 5.8 光电三极管,5.1 BJT,5.1.

2、1 BJT的结构简介 5.1.2 放大状态下BJT的工作原理 5.1.3 BJT的V-I 特性曲线 5.1.4 BJT的主要参数 5.1.5 温度对BJT参数及特性的影响,5.1.1 BJT的结构简介,(a) 小功率管 (b) 小功率管 (c) 大功率管 (d) 中功率管,5.1.1 BJT的结构简介,5.1.1 BJT的结构简介,半导体三极管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它有两种类型:NPN型和PNP型。,NPN型,PNP型,5.1.1 BJT的结构简介,结构特点:, 发射区的掺杂浓度最高;, 集电区掺杂浓度低于发射区,且面积大;, 基区很薄,一般在几个微米至几十个微米,且掺杂浓度最低。,集成电路中

3、典型NPN型BJT的截面图,载流子的传输过程,5.1.2 放大状态下BJT的工作原理,三极管的放大作用是在一定的外部条件控制下,通过载流子传输体现出来的。 外部条件: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1. 内部载流子的传输过程,发射区:发射载流子 集电区:收集载流子 基区:传送和控制载流子 (以NPN为例),由于三极管内有两种载流子(自由电子和空穴)参与导电,故称为双极型三极管或BJT (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IC= ICN+ ICBO,IE=IB+ IC,载流子的传输过程,2. 电流分配关系,根据传输过程可知,IC= InC+ ICBO,通常 IC ICBO,IE=

4、IB+ IC,且令,2. 电流分配关系,3. 三极管的三种组态,共集电极接法,集电极作为公共电极,简称CC。,共基极接法,基极作为公共电极,简称CB;,共发射极接法,发射极作为公共电极,简称CE;,iE,iC,iB,iC,iB,iE,iC = iE,iC = iB,iE = (1+ ) iB,输出口,输入口,输出口,输入口,输出口,输入口,共基极放大电路,4. 放大作用,电压放大倍数,vO = -iC RL = 0.98 V,,5.1.2 放大状态下BJT的工作原理,综上所述,三极管的放大作用,主要是依靠它的发射极电流能够通过基区传输,然后到达集电极而实现的。 实现这一传输过程的两个条件是:

5、(1)内部条件:发射区杂质浓度远大于基区杂质浓度,且基区很薄。 (2)外部条件:发射结正向偏置,集电结反向偏置。,5.1.3 BJT的 I-V 特性曲线,iB= f (vBE)vCE=const,(2) 当vCE1V时, vCB= vCE - vBE0,集电结已进入反偏状态,收集载流子能力增强,基区复合减少,同样的vBE下 IB减小,特性曲线右移。,(1) 当vCE=0V时,相当于发射结的正向伏安特性曲线。,1. 输入特性曲线,(以共射极放大电路为例),5.1.3 BJT的 I-V 特性曲线,(3) 输入特性曲线的三个部分,死区,非线性区,近似线性区,1. 输入特性曲线,5.1.3 BJT的

6、I-V 特性曲线,饱和区:iC明显受vCE控制的区域,该区域内,一般vCE0.7V (硅管)。此时,发射结正偏,集电结正偏或反偏电压很小。,iC= f (vCE)iB=const,输出特性曲线的三个区域:,截止区:iC接近零的区域,相当iB=0的曲线的下方。此时, vBE小于死区电压。,放大区:iC平行于vCE轴的区域,曲线基本平行等距。此时,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2. 输出特性曲线,5.1.4 BJT的主要参数,(1) 共发射极直流电流放大系数,1. 电流放大系数,(2) 共发射极交流电流放大系数 =IC/IBvCE=const,5.1.4 BJT的主要参数,(3) 共基极直流电流放大系

7、数=(ICICBO)/IEIC/IE,(4) 共基极交流电流放大系数=IC/IE VCB=const,当ICBO和ICEO很小时, 、 ,可以不加区分。,1. 电流放大系数,5.1.4 BJT的主要参数,(1) 集电极基极间反向饱和电流ICBO 发射极开路时,集电结的反向饱和电流。,2. 极间反向电流,5.1.4 BJT的主要参数,(2) 集电极发射极间的反向饱和电流ICEO,ICEO=(1+ )ICBO,即输出特性曲线IB=0那条曲线所对应的Y坐标的数值。 ICEO也称为集电极发射极间穿透电流。,2. 极间反向电流,5.1.4 BJT的主要参数,(1) 集电极最大允许电流ICM,(2) 集电

8、极最大允许功率损耗PCM,PCM= ICVCE,3. 极限参数,(3) 反向击穿电压, V(BR)CBO发射极开路时的集电结反 向击穿电压。, V(BR) EBO集电极开路时发射结的反 向击穿电压。, V(BR)CEO基极开路时集电极和发射极间的击穿电压。,5.1.4 BJT的主要参数,由PCM、 ICM和V(BR)CEO在输出特性曲线上可以确定过损耗区、过电流区和击穿区。,输出特性曲线上的过损耗区和击穿区,过流区,过压区,5.1.5 温度对BJT参数及特性的影响,(1) 温度对ICBO的影响,温度每升高10,ICBO约增加一倍。,(2) 温度对 的影响,温度每升高1, 值约增大0.5%1%。

9、,(3) 温度对反向击穿电压V(BR)CBO、V(BR)CEO的影响,温度升高时,V(BR)CBO和V(BR)CEO都会有所提高。,2. 温度对BJT特性曲线的影响,1. 温度对BJT参数的影响,5.2 基本共射极放大电路,5.2.1 基本共射极放大电路的组成 5.2.2 基本共射极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5.2.1 基本共射极放大电路的组成,5.2.2 基本共射极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1. 静态,输入信号vi0时,放大电路的工作状态称为静态或直流工作状态。,直流通路,VCEQ=VCCICQRc,5.2.2 基本共射极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2. 动态,输入正弦信号vs后,电路将处在动态工作情况。此时,

10、BJT各极电流及电压都将在静态值的基础上随输入信号作相应的变化。,交流通路,BJT放大电路的其它组成形式,信号源不共地,BJT放大电路的其它组成形式,5.3 BJT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5.3.1 BJT放大电路的图解分析法 5.3.2 BJT放大电路的小信号模型分析法,5.3.1 BJT放大电路的图解分析法,1. 静态工作点的图解分析,采用该方法分析静态工作点,必须已知三极管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共射极放大电路, 首先,画出直流通路,直流通路,5.3.1 BJT放大电路的图解分析法, 列输入回路方程vBE =VBBiBRb,列输出回路方程(直流负载线)vCE=VCCiCRc,直流通路,1. 静

11、态工作点的图解分析,5.3.1 BJT放大电路的图解分析法, 在输入特性曲线上,作出直线 vBE =VBBiBRb,两线的交点即是Q点,得到IBQ。, 在输出特性曲线上,作出直流负载线 vCE=VCCiCRc,与IBQ曲线的交点即为Q点,从而得到VCEQ 和ICQ,1. 静态工作点的图解分析,5.3.1 BJT放大电路的图解分析法,2. 动态工作情况的图解分析, 根据vs的波形,在BJT的输入特性曲线图上画出vBE、iB的波形,5.3.1 BJT放大电路的图解分析法,2. 动态工作情况的图解分析, 根据iB的变化范围在输出特性曲线图上画出iC和vCE 的波形,5.3.1 BJT放大电路的图解分

12、析法,2. 动态工作情况的图解分析,5.3.1 BJT放大电路的图解分析法,3. 静态工作点对波形失真的影响,静态工作点太高容易出现饱和失真,饱和失真的波形,5.3.1 BJT放大电路的图解分析法,3. 静态工作点对波形失真的影响,静态工作点太低容易出现截止失真,截止失真的波形,5.3.1 BJT放大电路的图解分析法,例5.3.1 阻容耦合共射极放大电路图解,与前一个电路相比,静态时输入回路方程略有差别,vBE =VCCiBRb,输出回路方程相同vCE=VCCiCRc,动态时,输入信号vi叠加Cb1上已充的静态电压VBEQ,然后加在BJT的b-e间,即,且电容Cb1充电完成后,其电压等于VBE

13、Q,vBE=VBEQ+ vi,5.3.1 BJT放大电路的图解分析法,例5.3.1 阻容耦合共射极放大电路图解,由于输出端有隔直电容,所以动态和静态时有差别。,由交流通路可得交流负载线:,交流通路,vce= -ic (Rc | RL),因为交流信号过零时,电路中电压、电流值就等于静态值,所以交流负载线必过Q点,即 vce= vCE - VCEQ ic= iC - ICQ 同时,令RL = Rc | RL,则交流负载线为,iC = (-1/RL) vCE + (1/RL) VCEQ+ ICQ,5.3.1 BJT放大电路的图解分析法,交流负载线是有交流输入信号时Q点的运动轨迹。,交流负载线,例5.

14、3.1 阻容耦合共射极放大电路图解,iC = (-1/RL) vCE + (1/RL) VCEQ+ ICQ,5.3.2 BJT放大电路的小信号模型分析法,1. BJT的H参数及小信号模型,与FET类似,也可通过BJT的小信号模型来分析其放大电路的动态指标。 当放大电路的输入信号电压很小时,就可以把BJT小范围内的特性曲线近似地用直线来代替,从而可以把三极管这个非线性器件所组成的电路当作线性电路来处理。,1. BJT的H参数及小信号模型, H参数的引出,在小信号情况下,对上两式取全微分得,用小信号交流分量表示,vbe= hieib+ hrevce,ic= hfeib+ hoevce,对于BJT双

15、口网络,已知输入输出特性曲线如下:,iB=f(vBE)vCE=const,iC=f(vCE)iB=const,可以写成:,输出端交流短路时的输入电阻;,输出端交流短路时的正向电流传输比或电流放大系数;,输入端交流开路时的反向电压传输比;,输入端交流开路时的输出电导。,其中:,四个参数量纲各不相同,故称为混合参数(H参数)。, H参数的引出,vbe= hieib+ hrevce,ic= hfeib+ hoevce,1. BJT的H参数及小信号模型, H参数小信号模型,根据,可得小信号模型,BJT的H参数模型,vbe= hieib+ hrevce,ic= hfeib+ hoevce,受控电流源hf

16、eib ,反映了BJT的基极电流对集电极电流的控制作用。电流源的流向由ib的流向决定。hrevce是一个受控电压源。反映了BJT输出回路电压对输入回路的影响。,1. BJT的H参数及小信号模型, H参数小信号模型,H参数都是小信号参数,即微变参数或交流参数。H参数与工作点有关,在放大区基本不变。H参数都是微变参数,所以只适合对交流信号的分析。, 模型的简化,hre和hoe都很小,常忽略它们的影响。常用习惯符号rbe= hie , = hfe,BJT的H参数数量级一般为,1. BJT的H参数及小信号模型, H参数的确定, 一般用测试仪测出,rbe 与Q点有关,可用图示仪测出,一般也用公式估算 r

17、be (忽略 re ),= rb + (1+ ) re,对于低频小功率管 rb200,则,而,(T=300K),(估算公式),# 若用万用表的“欧姆”档测量b、e两极之间的电阻,是否为rbe?,1. BJT的H参数及小信号模型,5.3.2 BJT放大电路的小信号模型分析法,2. 用H参数小信号模型分析基本共射极放大电路,(1)利用直流通路求Q点,共射极放大电路,一般硅管VBE=0.7V,锗管VBE=0.2V, 已知。,vs=0,5.3.2 BJT放大电路的小信号模型分析法,(2)画小信号等效电路,2. 用H参数小信号模型分析基本共射极放大电路,H参数小信号等效电路,5.3.2 BJT放大电路的

18、小信号模型分析法,(3)求放大电路动态指标,已知 ,估算rbe,则电压增益为,(可作为公式),电压增益,2. 用H参数小信号模型分析基本共射极放大电路,根据,5.3.2 BJT放大电路的小信号模型分析法,输入电阻,(3)求放大电路动态指标,2. 用H参数小信号模型分析基本共射极放大电路,令,输出电阻,1. 放大电路如图所示。已知BJT的 =80, Rb=300k , Rc=2k, VCC= +12V,求:,(1)放大电路的Q点。此时BJT工作在哪个区域?,(2)当Rb=100k时,放大电路的Q点。此时BJT工作在哪个区域?(忽略BJT的饱和压降),解:(1),(2)当Rb=100k时,,静态工

19、作点为Q(40A,3.2mA,5.6V),BJT工作在放大区。,其最小值也只能为0,即IC的最大电流为:,,所以BJT工作在饱和区。,VCE不可能为负值,,此时,Q(120uA,6mA,0V),,例题,解:,(1),(2),2. 放大电路如图所示。试求:(1)Q点;(2),、,、,。已知 =50。,例题,2. 放大电路如图所示。试求:(1)Q点;(2),、,、,。已知 =50。,例题,5.4 BJT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稳定问题,5.4.1 温度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 5.4.2 射极偏置电路,5.4.1 温度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5.1节曾讨论过,温度变化将导致下列结果:,要想使ICQ基本稳定不变,

20、就要求在温度升高时,电路能自动地适当减小基极电流IBQ 。,温度T ,(内部)VBE ,ICBO、ICEO 、 、 ,ICQ ,5.4.2 射极偏置电路,(1)稳定工作点的原理,目标:温度变化时,使ICQ维持恒定,如果温度变化时,b点电位能基本不变,则可实现静态工作点的稳定。,T , ICQ, IEQ, VE、VB不变, VBEQ , IBQ,(反馈控制),1. 基极分压式射极偏置电路,5.4.2 射极偏置电路,b点电位基本不变的条件:,I1 IBQ ,,此时,,VB与温度无关,VB VBEQ,Re取值越大,反馈控制作用越强,一般取 I1 =(510)IBQ, VB =35V,(1)稳定工作点

21、的原理,1. 基极分压式射极偏置电路,直流通路,5.4.2 射极偏置电路,(2)放大电路指标分析,静态工作点,1. 基极分压式射极偏置电路,直流通路,5.4.2 射极偏置电路,电压增益,画小信号等效电路,(2)放大电路指标分析,1. 基极分压式射极偏置电路,电压增益,输出回路:,输入回路:,电压增益:,确定模型参数,已知,求rbe,增益,(2)放大电路指标分析,(可作为公式用),输入电阻,根据定义,由电路列出方程,则输入电阻,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不包含信号源的内阻,(2)放大电路指标分析,输出电阻,求输出电阻的等效电路,网络内独立源置零,负载开路,输出端口加测试电压,对回路1和2列KVL方程,为

22、便于分析考虑rce的影响,其中,则,(2)放大电路指标分析,5.4.2 射极偏置电路,2. 含有双电源的射极偏置电路,稳定工作点作用?,(1)阻容耦合,静态工作点,5.4.2 射极偏置电路,电压增益,小信号等效电路,2. 含有双电源的射极偏置电路,(1)阻容耦合,5.4.2 射极偏置电路,(2)直接耦合,电路如图所示,求: (1)静态工作点 (2)画出小信号等效电路 (3)电压增益(Av=vo/vi)、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Re,2. 含有双电源的射极偏置电路,5.4.2 射极偏置电路,静态工作点由恒流源提供,3. 含有恒流源的射极偏置电路,恒流源对交流信号而言相当于开路,5.5 共集电极放大电

23、路和共基极放大电路,5.5.1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5.5.2 共基极放大电路 5.5.3 BJT放大电路三种组态的比较,三种组态的判别,以输入、输出信号的位置为判断依据:信号由基极输入,集电极输出 共射极放大电路信号由基极输入,发射极输出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信号由发射极输入,集电极输出 共基极电路,5.5.1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1.静态分析,共集电极电路结构如图示,该电路也称为射极输出器,直流通路,得,5.5.1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小信号等效电路,2.动态分析,5.5.1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电压增益,输入回路:,2.动态分析,输出回路:,电压增益:,其中,一般,,则电压增益接近于1,,电压跟随器

24、,5.5.1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输入电阻,根据定义,由电路列出方程,则输入电阻,时,,输入电阻大,2.动态分析,5.5.1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输出电阻,由电路列出方程,输出电阻小,2.动态分析,其中,则输出电阻,5.5.1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既然共集电极电路的电压增益小于1(接近于1),那么它对电压放大没有任何作用。这种说法是否正确?,5.5.2 共基极放大电路,1.静态工作点,直流通路与射极偏置电路相同,5.5.2 共基极放大电路,2.动态指标,交流通路,小信号等效电路,5.5.2 共基极放大电路,2.动态指标,电压增益,输出回路:,输入回路:,电压增益:, 输入电阻,5.5.2 共基极

25、放大电路,# 共基极电路的输入电阻很小,最适合用来放大何种信号源的信号?, 输出电阻,2.动态指标,5.5.3 BJT放大电路三种组态的比较,5.5.3 BJT放大电路三种组态的比较,三种组态的特点及用途,共射极放大电路:电压和电流增益都大于1,输入电阻在三种组态中居中,输出电阻与集电极电阻有很大关系。适用于低频情况下,作多级放大电路的中间级。,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只有电流放大作用,没有电压放大,有电压跟随作用。在三种组态中,输入电阻最大,输出电阻最小,频率特性好。可用于输入级、输出级或缓冲级。,共基极放大电路:只有电压放大作用,没有电流放大,有电流跟随作用,输入电阻小,输出电阻与集电极电阻有关

26、。高频特性较好,常用于高频或宽频带低输入阻抗的场合,模拟集成电路中亦兼有电位移动的功能。,5.6 FET和BJT及其基本放大电路性能的比较,5.6.1 FET和BJT重要特性的比较 5.6.2 FET和BJT放大电路性能的比较,5.6.1 FET和BJT重要特性的比较,FET和BJT内部都含有两个PN结,外部都有3个电极。它们有如下的对应关系:FET BJT栅极g 基极b源极s 发射极e漏极d 集电极c,5.6.1 FET和BJT重要特性的比较,虽然这两类器件的工作原理不相同,但它们都可以利用两个电极之间的电压控制流过第三个电极的电流来实现输入对输出的控制。MOS管:栅-源电压vGS控制漏极i

27、DBJT:基-射极间电压vBE控制集电极电流iC在放大区域内,MOS管的iD与vGS之间是平方律关系,而BJT的iC与vBE之间是指数关系。显然,指数关系更加敏感,所以通常BJT管的跨导要大于MOS管的跨导。因MOS管的栅极电流iG=0,而BJT管的基极电流iB0,且电压vBE首先影响iB(或iE),然后通过iB(或iE)实现对iE的控制,故常将BJT称为电流控制器件,MOS管称为电压控制器件,以示两者之差别。,5.6.1 FET和BJT重要特性的比较,MOS管的跨导gm不仅与VGSQ和开启(夹断)电压的差值(或IDQ)有关,而且还与其沟道的宽长比W/L 有关。而BJT的gm 仅与ICQ有关。

28、 这两类器件的输出电阻ro都等于Early电压VA与静态电流(IDQ或ICQ)的比值。通常BJT的VA比MOS管的VA大。意味着 BJT的输出电阻ro 比MOS管的大。 MOS管的Kn与BJT的 或具有类似的性质,即它们主要取决于管子的固有参数(如,尺寸、参杂浓度、载流子迁移率等),而与它们所在的电路无关。,5.6.2 FET和BJT放大电路性能的比较,5.7 多级放大电路,5.7.1 共射-共基放大电路 5.7.2 共集-共集放大电路 5.7.3 共源-共基放大电路,5.7.1 共射-共基放大电路,共射共基放大电路,5.7.1 共射-共基放大电路,其中,所以,因为,因此,组合放大电路总的电压

29、增益等于组成它的各级单管放大电路电压增益的乘积。前一级的输出电压是后一级的输入电压,后一级的输入电阻是前一级的负载电阻。,电压增益,5.7.1 共射-共基放大电路,输入电阻,输出电阻,Ro Rc2,5.7.2 共集-共集放大电路,T1、T2构成复合管,可等效为一个NPN管,(a) 原理图 (b)交流通路,5.7.2 共集-共集放大电路,1. 复合管的主要特性,两只NPN型BJT组成的复合管,rberbe1(11)rbe2,两只PNP型BJT组成的复合管,5.7.2 共集-共集放大电路,PNP与NPN型BJT组成的复合管,NPN与PNP型BJT组成的复合管,rberbe1,1. 复合管的主要特性

30、,5.7.2 共集-共集放大电路,2. 共集共集放大电路的Av、 Ri 、Ro,式中12rberbe1(11)rbe2RLRe|RL,RiRb|rbe(1)RL,5.7.3 共源-共基放大电路,所以,5.8 光电三极管,1. 工作原理,三个区域两个PN结,多数情况下基区没有引出电极,当光线通过管壳上的通光窗口照射到集电结的耗尽区时,可以激发出更多的少数载流子电子-空穴对,电子和空穴在电场力作用下分别向集电区和基区漂移,形成光生电流IphN和IphP。,5.8 光电三极管,1. 工作原理,构成IphP的空穴在基区与发射区扩散到基区的电子复合,形成相当于普通三极管中的基极电流。,若三极管的电流放大系数为,则有IE = IEN = ICN + IBN = IphP + IphP = ( +1) IphP 和IC = ICN + IphN = ICN + IphP = ( +1) IphP = IE。,5.8 光电三极管,2. 等效电路和特性曲线,(a)等效电路 (b)符号 (c)输出特性曲线,end,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