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美国“四C”看我国语文核心素养 之构成及其培养,吴永军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025-83598605,当前,“核心素养”是一个炙手可热的词语,语文核心素养也是我们中小学语文的热门词语。那么,如何理解“语文核心素养”?其构成要素有哪些?我们如何培养?,一、他山之石:美国“四C”,近几年来,我国教育界根据欧美发达国家的课程与教学改革趋势,使用了“核心素养”(或“关键能力”key competencies )之概念,从而使课程与教学改革目标的能力化聚焦“核心素养”(关键能力),这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教育趋势是高度一致的。 那么,何为“核心素养”(关键能力)呢?,1997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2、(OECD)成员国启动了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目的是为了检查即将结束学校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获取全面参与社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的程度。该项目使“素养”(literacy)这一概念具有创新性的意义,素养与学生在许多重要领域有效沟通时所需具备的分析、思考以及解决和解释问题的能力相关(王晓辉主编:全球教育治理国际教育改革文献汇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12月版,141页。),A competency is more than just knowledge and skills. It involes the ability to meet complex demands, by drawing
3、 on and mobilising psychosocial resources (including skills and attitudes) in a particular context. For example, the ability to communicate effectively is a competency that may draw on an individuals knowledge of language, practical IT skills and attitudes towards those with whom he or she is commun
4、icating. OECD (2005) The definition and selection of key competencies 。,“能力(素养)不仅是知识和技能,它也包括在特定环境下,通过利用和动员社会心理资源(包括技能和态度)来满足复杂要求的能力 例如,有效交往的能力是一种素养,它可能利用一个人的语言知识、实用性信息技术技能、以及对其交往的对象的态度。”(王晓辉主编:全球教育治理国际教育改革文献汇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12月版,142页),Each key competency must: Contribute to valued outcomes for societi
5、es and individuls; Help individuals meet important demands in a wide variety of contexts; and Be important not just for specialists but for all individuals.,“关键能力的界定与选择”(Definition and Selection of Competencies):每一类关键的能力都必须包括:有利于社会和个人获取有价值的结果;有助于个人应对各种环境下的重要挑战;不仅对专家,而且对所有人都很重要。(王晓辉主编:全球教育治理国际教育改革文献汇
6、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12月版,142页。) 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指出,所谓核心素养指的是一个人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那么,21世纪的人应当具备哪些核心素养或关键能力呢? 本世纪初,美国教育专家认为: 21世纪的学校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塑造全面发展的学生。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在加州,教育学者们以及中小学校长、老师们津津乐道的是“四C”:,“四C”即:Creativity创造性、Critical批判性思维、Communicati
7、on沟通能力、Cooperation合作能力。 (本人觉得还应该加一个C:core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统领)。“四C”解析如下:,如果用著名学者斯坦福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琳达达林哈蒙德(奥巴马总统的教育顾问)的话就是: “当今世界,教育者们都在 应对全球性的变化, 使得教授学生以下内容 变得尤为重要: 批判性地思考,获取信息, 解决问题,反思和改进自己的工作,以及创造新的想法、产品和解决方案”。,二、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构成,关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构成,历来有争论。我们可以简单地将语文核心素养界定为:学生在日积月累中所获得的语文方面的必备品格及关键能力。 那么,如何理解“日积月累”
8、? “日积月累”是指一定要经过长期的修炼与积累才能形成,那种短期的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是无济于事的(尤其是大量的练习卷式操练),如何理解必备品格及关键能力?它涉及语文核心素养的构成。我们先看看语文素养究竟包含哪些要素语文新课标(2011年版)所阐述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地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
9、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上述大段表述,涵盖面很广,体现了语文素养的综合性、实践性、人文性等等。那么,我们如何“删繁就简”概括提取关键元素呢? 本人在关于语文新课程实施中若干问题的思考(语文建设2001年)里提到 语文新的基础(已含有“核心素养”的意蕴)至少包括三个层面,一是精神(理念)层面,即“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培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以及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精神,精心呵护、培养学生的自由及自主、独立思考、反思和怀疑批判的精神; 二是知识与技能层面,即让学生掌握必备的、有价值的基础知识和有利于他们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能力和技能; 三是行为习惯和方法层面,即从小培养学
10、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以及自主学习语文的方法。,今年年底即将公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核心素养界定为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运用方式及其品质,它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四个方面。 根据欧美国家研究成果、PISA考试对于语言素养的要求,以及我国学界关于语文素养的理解,本人认为语文核心素养至少有三点最值得提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批判性思维;(语文工具性的主要体现) 语用能力,特别是指向于问题解决能力的语用能力(收集、处理信息以解决问题)。,三、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及其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艰苦的过程。语
11、文新课标(2011年版)已经提出了方法和策略,这些方法实质上是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和语文教育规律的体现,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同时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实践成果,我们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多实践:多读、多写、多说; 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 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
12、语文学习的习惯; 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2.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从词源上说,批判性思维( Critical thinking)暗示发展“基于标准的有辨识能力的判断”,“批判是对已有的各种观点接受之前必须进行的审查和质疑。通过批判来了解他们是否符合事实。” 据此,批判性思维应当具有的品质是:独立思考,怀疑批判,不盲从;能够自由表达自己观点,但必须对自己的观点要有合乎逻辑地论证(有推理、有证据);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为什么“批判性思维”是语文的核心素养? 叶老认为“语文是工具”,这个“工具”既是生活的工具,又是“思维和交际的工具”
13、,其他学科的工具(基础),还是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工具(终级目标)。 叶老说:“我说语文是一种工具,就个人说,是想心思的工具,是表达思想的工具;就人与人之间说,是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 可见,“批判性思维”是语文工具性重要方面。,实际上自古以来,许多学者都非常强调“批判性思维” 陈寅恪在1929年所作的王国维纪念碑铭中首先提出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为追求的学术精神与价值取向。 2016两岸三地语文教育发展论坛中国语文教育上海共识 提出:独立之人格,批判之精神应当成为语文教育的根本追求。,关注深度思维(批判性思维)已成为当今世界课堂教学改革(或有效教学、高效学习)方向 心理学界把思维与认知
14、看成是最重要的东西(美)阿伦C.奥恩斯坦等著当代课程问题(第三版) 第三次国际数学与科学研究(TIMES,1997)的结果明明白白告诉我们:虽然美国数学教科书试图涵盖更多的知识点(比德国多175%,比日本多350%),但德日两国学生的数学成绩却显著地高于美国学生。这就是所谓:,一英里宽,一英寸深(a mile wide and an inch deep) “越少意味着越多”美国学者西奥多塞泽曾提出:教学内容越少越好,学校应当强调理解的深度多于理解的宽度。 连续四届在国际PISA测试中获得第一的芬兰经验表明,教的愈少,学得愈多教育发展的传统理念相信,只要增加授课时间和教育强度,原先表现不如预期的
15、学生就能够有所成长。芬兰经验挑战了这个传统理念芬兰古谚有云:“小即是美”(small is beautiful)、“少即是多”(less is more)。 (当前新加坡教学改革的核心也是“少教多学”,相同的追求值得深思),实际上,西方教育历来都十分重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我们可以从中美灰姑娘教学的对比可以看出美国教师的关注点 第一个问题是:这个故事里面你最喜欢谁,最不喜欢谁?为什么? 第二个问题:假如你是灰姑娘的后妈,你会愿意灰姑娘参加王子的舞会吗?记着,一定要老实地回答哟。 最后一个问题:这个故事里你们有没有读出来一些不合理的地方? 动手试一试课文的启示。,当前,“批判性思维”显得弥
16、足珍贵 澳洲悉尼大学商学院商学硕士课程有大批中国留学生学习。近日,在1200多名参加该课程核心科目“商业的批判性思维”考试的学生中,竟有400多人不合格,其中中国留学生占八成,引起国内外媒体关注。对此,中国留学生质疑校方是有心刁难,借此来赚取每人5000澳元的重修费。,悉尼大学商学院主管教育的副院长约翰谢尔兹(John Shields)则认为,这两门核心课程特别注重批判性思维,包括中国的部分外国学生学习方式相对被动;同时还有英语水平欠佳导致的原因。“中国大陆的主要学习模式是被动学习,而不是批判性学习和主动学习”。,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 除了引导学生质疑以外,设计有思维价值的问题,或曰是“高
17、阶思维”的问题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有效方法。 就问题本身思维程度而言,我们一般可以根据布卢姆目标分类理论中“认知领域”的分类,把问题分成六大类:,简单讲:记忆类问题、理解类问题、运用类问题、分析类问题、评价类问题、创造类问题。 各类解释如下: 理解能够确定口头的、书面的或图标图形的信息中所表达的意义。 应用在特定情境中运用某个程序去完成操练或解决问题。它包括: 执行:学习者面对一个熟悉的任务,实际去完成某一程序(实质上是操练,意义不大); 实施:学习者选择或运用程序以完成一个不熟悉的任务。,分析将材料分解为各组成部分并且确定这些组成部分是如何相互关联的以及部分同总体之间的联系。它包含: 区分
18、:学习者能够按照恰当性或重要性来辨析某一整体结构中的各个部分; 组织:学习者能够确定事物和情境的要求,并识别其如何共同形成一个一致的结构; 归属:学习者能够确定沟通对象的观点、价值和意图等 。,评价依据准则和标准来作出判断。准则经常同品质、效果、效率和一致性有关。包含: 核查:学习者检查某一操作或产品看其是否内在一致; 评判:学习者基于外部标准或准则判断某一操作或产品。评判是批判性思维的核心。,创造将要素整合为一个内在一致、功能统一的整体或形成一个原创的产品。它包含: 生成:学习者能够表征问题和得出符合某些标准的不同选择路径或假设; 计划:学习者能够策划一种解决方案或形成一种解决问题的计划。,
19、令人遗憾的是,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实践或测验中,过度地强调了前三个类别:知识(记忆)和理解(材料信息的解释)以及机械操练(所谓的运用),很大程度上忽略涉及复杂思维的后三类的培育。 如:人类的“老师”是关于仿生学内容:,第五题“你还知道哪些人类以生物为“老师”的事例?搜集有关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在小组里和同学们交谈”。 (这是事实性问题,只是搜集事实,扩大一些知识面,最多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以及口语交际能力); 但如果发挥学生的想象,问:“你能否通过仔细观察某个动物,设想一个仿生学的产品,写出一篇简单的研究报告或在小组里与同学们交谈你的设想”(这就是综合性创造性问题)。(同样,关于上海“世博”的知
20、识考核,就可以有不同“问法”,发展学生的不同能力),3.语用能力,特别是指向于问题解决能力的语用能力(收集、处理信息以解决问题)。 最近几年,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界及实践界最热的词语恐怕莫过于“语用”了。但是,什么是语用,为什么我们今天需要语用(或重提语用),课堂教学中如何正确处理语用等问题值得大力探讨。,什么是“语用”?简单讲就是“语言文字运用”。“语用教学”就是师生在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态过程中发展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与运用语言的素养。 “语用教学”提倡对以往以“思想内容、语言知识(形式)”为主体的语文教学进行重构,立足言语行为,在多维互动中,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的素养,追求“言语理解与言语表
21、达相统一”的学习过程。,这样,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必须发生变革,应当是“三位一体”结构,除了平时常规的语文课堂教学可以着重培养学生一般性的语用能力(句子改写、句子仿写、语病判断与修改、语段关键信息提取、特定要求的语意归纳概括、语句内容分析鉴赏、特定要求的短文写作)以外,指向于问题解决能力的语用能力培养格外重要,因为语言除了日常交往以外,最主要的功能之一就是通过语言解决特定问题(交往也是一种解决问题)。,今天,得益于全新的学习理论之“情境性学习”的出现:“情境性学习”强调知识的情境性,即真实的学习活动中的情境化内容,中心问题就是重建实习场,在这个实习场中,学生遇到的问题和进行的实践与今后校外所遇到的
22、是一致的。(美)约翰D布兰思福特等编著: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程可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在语文教学中大力开展基于问题的学习、项目学习等就是比较有益的探索。 所谓“基于问题的学习”(PBL)就是教师或学生提出真实性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调查、访谈、考察等手段,收集相关资料,最终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基于问题的学习相似,基于项目的学习(一般是时间较长,412周的跨学科项目学习)也是一种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好的形式,它是让学生参与到完成不断深入的项目活动中,从而使学生获得在真实世界中解决问题的技能和方法。,所谓“项目学习”(Project-based learn
23、ing)按照美国学者的解释: Project-based learning is a carefully planned and systematic approach that engages students in learning knowledge, skills, and dispositions by addressing authentic questions and designing final products related to a realistic or real-world context (Markham, Larmer, & Ravitz, 2003),托马斯曾在2000年将富有成效的基于项目的学习定义为: (1)以课程为中心;(2)围绕引导学生接触到核心概念或者原理的驱动性问题来组织;(3)重点在于包括探究以及知识建构的有建设性的调查;(4)学生驱动;(5)真实性,提出发生在真实世界的问题和人们关心的问题,总之,语文核心素养是一个复合体或综合体,它不单纯指能力,应包含多种元素,是综合素质。因此,一定要经过多方面、多途径、多元化的语言实践来形成或培养,而且形成的是综合素质。,谢 谢,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