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124 ,大小:6.06MB ,
资源ID:385155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8515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ppt)为本站会员(fuellot23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ppt

1、导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一,学习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必要性及基本要求,(一)形势与任务的需要 (二)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以马克思主义关于国际问题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尤其是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为指导,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总体形势的发展变化及其规律;了解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中国的外交指导方针及政策,认清中国青年一代肩负的使命,从而树立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为人类进步而不断奋斗的信念。,二,,三,课程结构和主要内容,第一章 当代世界经济 第二章 当代世界政治 第三章 为建立国际新秩序而奋斗第四章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第五章 战后发展中国家的对外政策 第六章 前苏联的

2、演变与俄罗斯的重振 第七章 中国对外政策的演变和对外关系 的发展,总 论,不 同 类 型,综合性强 现实性强 政策性强 理论性强,本课特点,研究国际社会或世界全局 的现状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探索影响和决定国际社会的各种因素总结和掌握国际社会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从纵的线索要求对国际社会作历史观察从横的方面研究两大社会制度、三类国家、各种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相互关系,本章要点,世界政治格局 雅尔塔体制 杜鲁门主义 新东方政策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戴高乐主义 多边自主外交 联合国,如何评价雅尔塔体制的地位和作用? 如何认识两极格局的形成、演变及其终结? 如何分析当今世界政治的多极化趋势?

3、怎样认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冷战后的新发展? 如何正确评价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第一章 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重点问题,概 念,第一节 影响当代世界政治发展的重要因素,当代世界政治的行为主体 影响当代世界政治发展的重要因素,一、当代世界政治的行为主体,当代世界政治的行为主体可以分为三类:,世界政治行为主体,主权国家,政府间国际组织,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当代世界政治的行为主体主权国家是最基本、最重要、最活跃的世界政治的行为主体,也是政府间国际组织建立、活动和发展的基础。 政府间国际组织是以主权国家为成员,以各国合法政府为代表进行组织和活动。,联合国是当代世界代表性最广泛、规模和影响最大

4、、活动领域最宽、在全球范围内最具权威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1945年4月25日至6月26日,联合国国际组织会议在旧金山举行,美、苏、英、中等50个国家代表出席会议。6月25日晚会议讨论并一致通过了联合国宪章。26日,宪章经签字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以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避免危及国际和平、安全及正义。 在其国际关系上不得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或以与联合国宗旨不符之任何其他方法,侵害任何会员国或国家之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 主权平等的原则 忠实履行联合国宪章所担负之义务 对于联合国依联合国宪章规定而采取之行动,应尽力予以协助 不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管辖之事件,联合国基本原则,除了联合

5、国,当今世界还有一些区域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如欧洲联盟、非洲联盟和东南亚国家联盟等在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与发展中发挥着程度不同的作用,是当今国际舞台上十分活跃的力量。 进入21世纪,国际政治行为主体日益多元化。,二、影响当代世界政治发展的重要因素,1. 国家利益,国家利益始终是国家对外行为的最基本动因和优先考虑的要素,因此,它成为当代世界政治中发挥作用最持久、影响力最大的因素,其他各种因素都要让位于、服从于国家利益因素。,2.国家实力,任何一个国家都会努力捍卫和谋求自身的利益,但是由于各国的实力大小不一样,捍卫和谋求自身利益的方法、手段也不一样,从而对世界政治产生不同的影响。,3.国家战略,各国战

6、略特别是大国的国际战略的确立和实施,对世界政治产生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密特朗,尼克松,4. 国家关系,国家间关系,特别是大国间关系,一直制约着世界政治的发展。其关系缓和、协调发展,世界就出现和平稳定的局面。反之,其关系紧张、恶化,乃至由此产生冲突、冷战、热战,世界就会陷入战乱之中。,5.国际组织,国际组织,包括政府间国际组织和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尤其是联合国,在协调各国关系、缓和国际矛盾、解决国际争端、调节国际冲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6.国际事件,重大国际事件尤其是各类战争的爆发、结束及其为此而召开的国际会议、达成的协议或条约,往往成为世界政治发展的转折点。

7、,海湾战争,7.世界经济,冷战结束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新科技革命的日新月异,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越来越大。,第二节 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和变化,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五六十年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所谓格局,就是各种力量对比与组合的结构。世界政治格局就是国际政治舞台上各种力量(主要是主权国家和国家集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结构,它是一定历史时期内国际关系的比较集中而概括的表现形式。,一、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1.格局的定义,2.决定世界格局构成与变化的主要因素,国际关系 中利益和 资源的分 配与再分 配,国际关系行 为主体力量 对比变化, 特别是旧 霸权

8、衰落新 霸权崛起,大国特别 是霸权国 的国际战 略,国家关系 尤其是大 国关系的 调整、重 新组合,具有全球影 响的重大国 际事件的发 生和国际形 势的重大演 变,3.战后世界格局从两极到多极的演变,第二个时期,世界格局开始从两极向多极转变(从70年代初至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第三个时期,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从苏东剧变至今)。,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发展(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20世纪70年代初)。,4.两极格局的形成战后两极格局基本是在雅尔塔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的。(图为雅尔塔会议三巨头),雅尔塔协定,苏、美、英三强领袖同意,在德国投降及欧洲战争结束后两个月或三个

9、月内,苏联将参加同盟国方面对日作战。其条件为:(一)外蒙古(即后来的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须予维持。(二)由日本1904年背信弃义进攻所破坏的俄国以前权益须予恢复。即:(甲)库页岛南部及邻近一切岛屿须交还苏联。(乙)大连商业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丙)对担任通往大连之出路的中东铁路和商满铁路应设立一苏、中合办的公司,以共同经营之;经谅解,苏联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而中国须保持在满洲的全部主权。(三)千岛群岛须交予苏联。经谅解,有关外蒙古及上述港口铁路的协定,尚须征得蒋介石委员长的同意。根据斯大林大元帅的提议,美总统将采取步骤以取得该项同意

10、。 三国领袖同意,苏联之此项要求,须在击败日本后毫无问题地予以实现。苏联本身表示,准备和中国国民政府签定一项苏中友好同盟协定,俾以其武力协助中国达成自日枷锁下解放中国之目的。,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1945年2月11日,雅尔塔体制,雅尔塔体制,也称雅尔塔体系,是指美、苏、英三大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就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及战后世界秩序安排等问题,通过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等国际会议达成的一系列协议而建立的战后国际体制。雅尔塔体制是美苏按照各自实力瓜分世界的产物,体现了大国的强权政治。它确定了美、苏两国在欧洲及远东的势力范围和保持均势的各项措施,从而确定了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

11、。雅尔塔体制所体现的“东西”关系和美苏对抗,是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核心和主要标志。,对雅尔塔体制的评价,积极作用,对于迅速结束二战、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以及消除法西斯势力和日本军国主义势力起到了重大作用,从而为战后带来了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 它的建立表明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只要相互尊重,是可以实现合作与共处的。 美苏势力范围的划分有利于维护社会主义的革命成果。,消极作用,美苏以各自的实力为基础划分势力范围,以践踏和损害一些中小国家的主权和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大国的利益需求,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 它人为划分边界、分裂国家,成为世界不稳定的祸根。 造成两大军事集团长期对立,成为战后局势紧张、动

12、荡的根源。,两极格局的形成是在战后国际体系结构两极分化、美苏在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方面的严重分歧和冲突以及美苏最高领导人对重大国际问题的认知带有严重偏见的背景下形成的,美苏各自通过采取以下行动,促使两极格局在战后形成。,4.两极格局的形成,遏制政策,美国驻苏代办乔治凯南于1946年2月22日提出了一整套遏制苏联的理论和政策。他认为,由于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苏联是政治上的敌手,美苏不可能建立合作关系,成为伙伴;应以武力为后盾,用消除非共产主义世界中所存在的大片软弱地区的方法,来遏制苏联。,4.两极格局的形成,美国的行动是两极格局形成的主导方面。,马歇尔计划,北约,第四点计划,4.两极格局的形

13、成,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向国会提出咨文,公开攻击苏联是极权国家、是美国的主要敌人,宣称美国要遏制苏联的扩张,同苏联展开全面对抗。后来人们把这一政策称作杜鲁门主义。它的提出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4.两极格局的形成,马歇尔计划,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说,提出复兴欧洲计划,即马歇尔计划。,4.两极格局的形成,1949年4月4日,美、加、英、法、比、荷、卢、丹、挪、冰、葡、意12国在华盛顿签订北大西洋公约。8月24日,公约正式生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是一个打着集体防御和维护北大西洋区域安全与和平的旗号,实际上旨在遏制苏联的军事集团。它的成

14、立加剧了欧洲乃至全球的冷战局面。,北约的建立,4.两极格局的形成,1949年1月,杜鲁门在其第二任总统就职演说中,提出美国外交方面的四点行动计划。其中第四点内容是利用技术和资本输出对不发达国家进行经济和政治渗透。这就是所谓的第四点计划。其实质是利用援助的方式来控制不发达国家,是一种新的殖民主义政策。,4.两极格局的形成,第四点计划,苏联针对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政治上的孤立与敌视、意识形态上的攻击与诬蔑、经济上的制裁与封锁、军事上的包围与威胁,苏联和人民民主国家不得不奋起自卫,使得两极格局最终形成。,华约签字,4.两极格局的形成,,,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4.两极格局的形成,德国分裂局面的形成,19

15、55年5月5日联邦德国正式加入北约。苏、波、捷、匈、保、罗、阿和民主德国于1955年5月14日签订华沙条约,正式结成政治军事同盟,即华沙条约组织 ,两德分裂。,4.两极格局的形成,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冷战遏制,和平演变,经济,政治,意识形态,军事,针锋相对,反和平演变,(1)政治上表现为两面旗帜的斗争 。 (2)经济上表现为封锁与反封锁的斗争。 (3)军事上表现为全面“冷战”和局部的侵略与反侵略战争 。在这种情况下,爆发了局部的侵略与反侵略战争,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 (4)在意识形态上表现为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5.战后形成的两极格局初期特征,在苏共二

16、十大上,赫鲁晓夫强调要同美国“和平共处”、“和平竞赛”,缓和美苏关系以及苏联同西方各国的关系。 美国改变策略,利用遏制与和平演变两手来对付苏联。,赫鲁晓夫,赫鲁晓夫与艾森豪威尔,1. 对抗中出现一定缓和,局部的危机、热战与和平解决争端相互交错,二、五六十年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美苏关系出现缓和,随着美苏关系的改善,世界政治局势也趋于缓和。 但是缓和中有对抗、争夺,美苏军备竞赛从未停止。世界上,冲突、危机甚至局部热战接连不断。,赫鲁晓夫,1. 对抗中出现一定缓和,局部的危机、热战与和平解决争端相互交错,美苏缓和,赫鲁晓夫与艾森豪威尔,赫鲁晓夫与肯尼迪,1. 对抗中出现一定缓和,局部的危机、热战与

17、和平解决争端相互交错,2.社会主义阵营分裂 苏联大国主义倾向表现为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干涉、指挥与控制,从而破坏了它与这些国家的关系,并最终导致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1948年 苏南冲突,1956年 波匈事件,60年代初 苏阿关系 破裂,60年代初 中苏关系 恶化,1968年苏 联出兵捷克 斯洛伐克,1969年 中苏边界 武装冲突,60年代法国提出的以“戴高乐主义”核心的对外政策、联邦德国的“新东方政策”,都表明欧洲独立自主的倾向在加强。 日美在贸易、投资、安全和政治方面的摩擦和矛盾也时断时续,日本要求摆脱美国控制的呼声越来越高。,3、资本主义阵营分化,戴高乐主张以法德为轴心实现西欧联合,提

18、出“欧洲人的欧洲”的口号。1963年法德合作条约签订,1960年法国成功试制原子弹,对美态度更趋强硬。美企图通过“多边核力量”计划把法核武器纳入美国控制的北约体系,遭法拒绝,由此矛盾日益尖锐。1963年,法国完全退出北约,法美关系出现巨大裂痕。,3、资本主义阵营分化,60年代,日美在贸易、投资、安全和政治方面的摩擦和矛盾也时断时续,日本要求摆脱美国控制的呼声越来越高。,田中角荣,3、资本主义阵营分化,4、第三世界的崛起1955年亚非会议的举行、1961年不结盟国家第一次首脑会议的召开,1964年“七十七国集团”的成立,这些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崛起。世界政治舞台上出现了一股独立于两大阵营之外的新兴力

19、量。,第三节 世界政治格局开始从两极向多极转变,两极格局的松动两极格局的瓦解,返回本章,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末期,世界政治格局的突出变化就是从两极逐步向多极化转变。,一、两极格局的松动,就总体而言,两个超级大国激烈争夺世界霸权是这一时期世界格局的主导方面。但是,两国攻守的态势互有转换。70年代苏联咄咄逼人,美国处于守势;80年代美国采取了攻势,苏联则处于守势。 广阔的中间地带成为美苏争夺的焦点。,美军从越南撤退,左图:苏联入侵阿富汗,苏联出兵阿富汗,1979年底苏联出兵阿富汗。其战略意图就是从亚、非两个侧翼包抄美苏争夺的重点欧洲。,西欧实力增强,进一步走向联合。1967年,欧共体正式成

20、立。欧共体实行了关税同盟、共同农业政策,建立了欧洲货币体系以及科技共同体,有力地推动了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在政治联合方面,欧共体加强了机构和政治合作的建设。 1986年,欧共体扩大为12国。同时,西欧的对外政策也日益协调一致,对美更具有独立性。,日本经济实力迅速增强,提出“多边自主外交”,谋求“国际国家”地位。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日本外交的对美独立倾向日趋明显。这样资本主义世界就形成以美国为主导,美国、西欧、日本三强并立的局面。,中曾根康弘,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独特的、越来越大的作用。中国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进一步发展,同更多的西方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

21、策,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20世纪70年代与中国建交国家统计,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政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发展中国家为维护自身权益,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进行了长期的斗争。这些斗争不仅存在于国际政治领域、而且存在于国际经济领域,成为推动国际格局变化的重要力量。,尼雷尔,进入80年代,苏联东欧各国经济发展遇到困难,同西方国家差距拉大。为了克服困难,振兴经济,它们都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改革或调整。美苏关系得到较大改善。但同时,苏联国内改革却阻力重重。结果不仅搞乱了苏联,也引起东欧的动荡。,二、两极格局的瓦解,两种政治制度的对立、两种思想体系的斗争已经烟消云散 华约和经互会已

22、经宣告解散,欧洲两大军事和经济集团的对立不复存在 两德统一,苏军宣布从德国东部撤军。德国既然统一,雅尔塔体系自然宣告终结 俄罗斯内外交困,再不可能作为一个超级大国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了,1.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各国先后发生剧变,1991年12月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其原因如下:,两德统一,1989年,两德统一,苏军宣布从德国东部撤军,雅尔塔体系宣告终结。,政治上两大力量(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势不两立 军事上两大集团强烈对抗 两种类型的经济并行发展,交往较少 两大阵营内部基本是一元结构、一个中心 两极格局长期相对稳定,2.战后形成的世界两极格局特点,第三节 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基

23、本特点,(一)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三)大国关系进行深刻调整 (四)以联合国为主的全球性、区域性组织的作用不断加强 (五)经济因素增强,经济与政治的互动,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增大,一、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1、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机遇和有利条件。 2、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打不起来。 3、反对和制止战争的力量在不断增强。 4、世界多极化趋势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和地区合作不断加强,各种地区性、洲际性的合作组织空前活跃。各国都清醒地意识到,本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国际的资

24、金、技术和市场,离不开国际合作。各国之间联系日益密切,利益日益结合在一切,相互依存关系不断加强。,二、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1)英国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却甘当美国的忠实盟友乃至政治附庸。日本是世界排名第二位的经济强国,但政治和军事上曾长期依赖美国,短期内不可能成为政治与军事大国。法国和德国在一些对外政策上同美国存在分歧,但是经济与军事实力还无法同美国相比,其国际影响力受到制约。俄罗斯的综合实力也无法与原来的苏联相比,更不可能与美国争霸,但是作为一个大国仍不失为世界新格局中的一极。苏联解体,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它凭借经济、军事、政治实力,继续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1. 美国“一

25、超”地位突出,(2)美国通过反恐怖斗争,强化了它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事实说明,“911”事件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和单极化趋势仍在发展,仍在斗争。,本拉登,拉姆斯费尔德,(1)西方世界的控制与反控制的较量时起时伏 (2)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3)世界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组合 (4)世界发展的多样性 (5)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国际事务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2.美国的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受到多方面的挑战,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仍然继续,并出现新的局面。,首先,多极化是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趋势而非定势。 其次,多极化正朝着牵制美国、反对美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方向发展。 最后,多极化趋势错综复杂,发展进程

26、不会一帆风顺。,3.理解当前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三、大国关系进行深刻调整,1.朝多元化、建立和平稳定外部环境的方向发展。 2.探索构筑新型伙伴关系。3.各国元首通过直接的沟通与交流,克服障碍,发展国家间关系。,在国际社会所面临的一些共同性重大问题上,各国不仅可以平等协商,求同存异,达成共识,而且可以进行合作。应当说这是国际社会生活的一个进步。,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首脑,四、以联合国为主的全球性、区域性组织的作用不断加强,在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方面,联合国发挥了冷战时期所未曾发挥过的作用。 在核军控和裁军方面,联合国也作出了积极有益的贡献。,原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冷战结束后,随着世界政治格

27、局 多极化趋势的发展,联合国的作 用不断加强。,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为各国、各地区的协调中心。 联合国在解决国际争端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冷战结束后,随着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联合国的作用不断加强。,五、经济因素增强,经济与政治的互动,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增大,1. 科技革命、经济发展直接导致各国综合国力的强弱和升降,从而影响到世界政治的发展,航空航天技术,2.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争夺资源的斗争加剧,甚至导致地区的政治、军事冲突。,布什与萨达姆,各国的经济利益制约着国家之间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对抗,使它们的关系一般不致脱离和平与发展这一主流。,3.国家

28、的经济利益往往成为国家关系发展的主导因素,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 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单边主义还很严重 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 民族、 宗教矛盾和边界、 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 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 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第五节 当今世界政治面临的主要问题,一、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1.新干涉主义盛行 西方大国任意干涉别国内政。 鼓吹人权高于主权,任意干涉他国内政。,新干涉主义,指的是: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 出现的一种以人道主义和捍卫西方共同的价 值观为借口,以武力干涉别国内政为手段, 以推行霸权主义和构筑有利于西方的国际关 系新秩

29、序为目的的思潮和模式。以科索沃危 机为契机,新干涉主义正在西方乃至全球日 渐抬头。它作为一种处理国际问题的模式, 日益显示出对国际关系的危害。而且在美国 及其盟国的推动下,新干涉主义在理论上日 渐完备,在行动上日渐机制化、制度化、模 式化。从本质上讲,新干涉主义与二战后出 现的各种旧干涉主义并没有多少区别,只不 过它产生于冷战后国际格局失衡和全球化趋 势强劲的特殊大背景下,从多个层面对现行 的国际关系提出挑战,进行冲击。,新干涉主义的两大理论支点 “人权高于主权论”新干涉主义在人权和主权关系上大做文章,提出 什么“人权高于主权”、“主权有限论”、“主权 过时论”、“人权无国界”,大力鼓吹所谓“

30、人权 外交”和“道德贸易”。 “捍卫人类普遍的价值观”公开宣扬什么人道主义、民主与法治是西方共同 的价值观,维护西方价值观与“被压迫民族”权利 符合西方战略利益。英国首相布莱尔声称“我们不 是为土地而战,而是为价值观而战”,各国可以高 举人道旗帜介入主权国家事务。美国总统克林顿也 声称要为在世界范围内停止民族清洗而进行干预。,“911”事件后,美国进行了战略调整 调整国家核战略。其标志是美国国防部于2002年1月8日向国会提交核态势评估报告。 提出“先发制人”的战略。所谓“先发制人”的军事战略,就是对国际恐怖组织、窝藏恐怖分子或支持恐怖活动的国家以及拥有化学、生物和核武器的“敌对国家”、“无赖

31、国家”实行先发制人的打击。,2. 凭借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到处侵略、颠覆别国,二、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单边主义还很严重,1.自诩本国社会制度最优越,本国的价值观最正确,强迫别国接受和照搬它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冷战思维,就是冷战时期形成的以美苏争霸世界为中心,以两 大阵营、两大集团在政治、军事、经济、思想文化等诸方面全 面对抗为基础的一种战略思维模式。它有两大要素,一是以瓦 解对方政治制度、意识形态为出发点和归宿;二是以争夺世界 政治的控制权为重点。,2.利用人权、民主化等问题干涉他国内政“人权外交”早在20世纪70年代卡特总统时期就已确立,历经20余年更为变本加厉。正如美国前任国务卿奥尔布

32、赖特所说:“人权问题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干涉大行其道并得到支持或默认。,美国人权报告,三、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传统安全威胁,从行为主体看主要指来自其他国家;从行为方式看主要指其他国家军队实施的武装入侵或针对国家政权组织实施的颠覆活动。,非传统安全威胁,出现多元化的趋势,涉及各种行为体;从行为方式看,已扩大到恐怖袭击,破坏公共设施,制造民族分裂、宗教冲突和社会动乱;从威胁的对象来看,不仅威胁发达国家,而且危害发展中国家和地区。,VS,恐怖主义 恐怖主义往往是跨国犯罪,涉及的范围又特别广泛,所以打击恐怖主义活动必须加强国际合作。

33、但其中一个前提是,对待恐怖主义问题不能搞双重标准。 反恐要坚持防范和打击相互结合。 要努力消除产生恐怖主义的根源。,911事件,使用爆炸、袭击、投毒、暗杀、劫机、绑架人质等暴力手段或以暴力相威胁,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这是它与一般以经济利益为目标的绑匪、劫匪的区别;采取密谋的方式,其袭击目标既对准政府也对准平民,这是它与把推翻政府作为主要目的、公开进行武装斗争的反政府游击队不同的地方。,恐怖主义的主要特点,与民族分离主义、宗教极端势力相互结合、相互利用、相互推动、推波助澜。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刺激了国际恐怖主义、民族分离主义和宗教极端势力的畸形发展,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不得人心,又使得对主要霸

34、权国家的恐怖袭击迷惑了一些人,甚至得到一些组织和个人的同情和支持。,恐怖袭击,当前威胁最大的是国际恐怖主义,其新的主要特点是:,四、民族、 宗教矛盾和边界、 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现实中,民族问题往往同政治、宗教、经济、社会等一系列问题纠缠在一起,更增加了局势的复杂性和解决的难度。 领土争端也成为导致国际社会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尼泊尔与印尼国内冲突,五、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六、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一方面指确定因素的变化及其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出现新的难以预测的情况; 另一方面指确定因素之外的新情况、新现象、新问题和难以预测的因素。,本章要点,国际秩序 时代主题 发展问

35、题,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如何理解冷战后“和平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 当代国际秩序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特征? 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必要条件和途径 是什么?,第三章 当今时代主题与建立国际新秩序,重点问题,概 念,第一节 当今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两大主题 两大主题提出的重大意义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一个也没有解决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之间的相互关系,一、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两大主题,邓小平论和平与发展,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思想的形成 邓小平在1985年3月4日明确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

36、展问题。这一论断改变了中国长期以来所坚持的战争与革命的观念,指出了世界发展的基本趋势,其正确性在冷战结束以来世界形势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得到证明。,在邓小平的论述中和平与发展的含义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世界大战可以避免;二是和平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世界大战可以避免邓小平认为“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东西问题从广义上说是指二战结束后形成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对立和对峙;从狭义上说指美苏对世界的争霸。70年代末和80年代,邓小平在分析东西对立、美苏争霸对世界的影响时,同时论述了上述两个涵义。他首先指出世界大战可以避免, “就打世界大战

37、来说,只有两个超级大国有资格一个苏联一个美国,而这两家都还不敢打”。这是因为:,(1)美苏拥有世界95%以上的核武器,双方都具有毁灭对手的力量,但谁都无法取得完全消灭对方而保存自己的绝对优势。这就使美苏都感到核战争打不赢,也不能打。这种“恐怖平衡”反而成了制止战争发生的重要因素。 (2)“美苏两家都在努力进行全球战略部署,但都受到了挫折,都没有完成,因此都不敢动”。,(3)“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战争力量的增长”,这个和平力量首先是包括中国在内的第三世界,还包括美苏以外的其他发达国家的人民,美国人民、苏联人民也是不支持战争的。 (4)随着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上升

38、,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加剧。“世界新科技革命蓬勃发展,经济、科技在世界竞争中的地位日益突出,这种形势,无论美国、苏联、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不能不认真对待。”邓小平作出的世界大战可以避免的论述,是对世界形势作出的新判断。,98,和平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和平问题面临的挑战 邓小平认为,世界大战可以避免并不意味着天下太平,和平面临的挑战主要是霸权主义,他讲过霸权主义是战争的根源。,99,发展面临的挑战 邓小平指出”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南北问题主要是南方国家经济发展不起来的问题,是南北经济发展差距越拉越大的问题.尽管二战后整个世界经济获得了空前的增长,特别是20世纪六七十

39、年代,从发展中国家中成长出一批包括亚洲“四小龙”在内的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但是,由于发展中国家在历史上长期遭受殖民主义的侵略、剥削和掠夺,20世纪70年代在获得民族独立后,民族经济的发展又受到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制约,因而,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生产力发展长期落后,它们同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扩大。南方贫困国家的经济发展,已成为十分尖锐和紧迫的问题。因为南方国家不发展,不仅会制约北方国家的进一步发展,还会危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100,上述两个含义,共同构成了邓小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问题论述的内容,只要这两个含义所指内容仍然存在,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

40、就不会改变。 上述两个含义,都是对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状况的基本估计,既包括了肯定的方面、对世界形势的新判断世界大战可以避免的现实,又指出了问题的一面和平与发展存在严峻挑战,因而是世界面临解决的两个重大课题的现实。,二、两大主题提出的重大意义,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两大 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 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重大突破; 2. 为端正中国外交指导思想、制定国家大战略提供了科学依据;3. 维护和平、促进发展,这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三、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一个也没有解决,(一)维护世界和平是当今世界的根本问题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威胁着世界和平,并有新的发展2

41、、地区军备竞赛和武器扩散加剧3、 由民族、宗教矛盾以及领土、边界、资源之争导致的局部武装冲突一直困扰着世界和平,巴以冲突 戴维营协议,(二)促进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1、世界各国经济的持续发展都面临着困难2、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是发展问题的核心3、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是世界共同发展的关键,四、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之间的相互关系,维护世界和平是促进发展的基本前提,1.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和平的环境 2.各国的共同发展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促进发展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一)维护世界和平是促进发展的基本前提 1、只有维护世界和平,才能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 2、只有维

42、护世界和平,才能保证各国集中精力加快发展 3、只有维护世界和平,才能保证将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用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二)促进发展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1、世界经济的发展是制约战争的有力因素 2、世界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消除一个国家或地区乃至世界不稳定因素,减少军事冲突的诱因 3、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强大,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可靠保证,第二节 建立国际新秩序,当代国际秩序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特征 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不同构想 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必要条件和途径 建立国际新秩序是一项长期的斗争任务,一、当代国际秩序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特征,国际秩序是指以一定世界格局为基础所形成的国际关系的规范、运行程序和相应的

43、保障机制,通常包括国际规则、国际协议、国际惯例和国际组织等要素 。,国际旧秩序的四大表现 以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为基础的国际生产体系; 以不等价交换为特征的国际贸易体系; 以国际垄断资本占支配地位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主导的国际协调机制。,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不同构想,发展中国家提出建立国际新秩序,西方国家的“世界新秩序”观,中国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观,发展中国家最早提出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1974年4月,第六届特别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宣言和行动纲领两个重要文件。 总目标是,破除历史延续至今的控制与反控制、剥削与被剥削的旧秩序,建立一种公正、合理、平等的新秩序

44、。 主张一切国家都享有平等地参与世界经济、金融、货币事务的权利,每个国家都有权对其自然资源和经济命脉行使永久主权,有权实行适合自己的经济制度和发展战略,并提出成立原料和初级产品生产和出口的联合组织,建立商品综合方案等等。,美国的“世界新秩序”蓝图 在政治上,把“扩大自由和民主”视为构建新秩序的要素之一。 在国际合作方面,美国本着一种为我所用、不用则弃的态度对待各种国际组织和国际协定。 经济上,利用经济全球化,推行符合美国利益的自由化,坚持垄断世界经济的决策权。 军事安全上,以冷战时期军事同盟关系为基础,通过改造、修复、调整等方式来构筑新的全球安全体系 。 文化上,美国利用强大的传媒优势,进行各

45、种形式的文化渗透。,USA,日本的“国际新秩序”构想 目标是,在确定和平与安全的基础上,在全世界实现“自由民主”和“市场经济”; 以日美欧三极为主导,建立世界新秩序 ; 强调经济和科技力量对形成世界新秩序的决定作用; 日本开始重新定位国家利益,其谋求外交自主的倾向增加 。,西欧的“国际新秩序”主张: 首先,在未来国际新秩序的目标方面,西欧同美国、日本是一致的。 其次,明确反对美国独霸的一极世界,要求在国际新秩序中分享领导权。 最后,在如何建立国际新秩序方面,西欧主要国家存在一定的分歧。,法德两国联合推动欧元的流通,西方国家的构想与战略 美日欧的国际新秩序观在价值观念、制度等实质问题上是有广泛共

46、识的,就是要建立一个以西方大国利益为基础的,由西方大国领导的,以确立西方模式、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为目标的新秩序。它们之间也存在分歧,在关于国际新秩序过程中的主导权、利益分配和手段等问题上矛盾尤其尖锐。,中国的“国际新秩序”观 1988年9月,邓小平就提出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1991年3月,中国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四次会议决议正式将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作为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谈国际新秩序,中国的“国际新秩序”观 第一,中国主张建立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目标是维持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保证各个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共同受益。 第二,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是

47、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第三,中国主张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基本内容 : 政治上,各国应相互尊重,共同协商,而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经济上,各国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不应造成贫富悬殊。 文化上,各国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而不应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 安全上,各国应相互信任,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中国的“国际新秩序”观,中国的“国际新秩序”观第四,在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联合国的重大作用,使联合国在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安全保障机制、协调国家利益与国际社会整体利益的冲突方面处于中心地位。,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三、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必要条件和途径,建立国际新秩序

48、应当遵循原则经济上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政治上相互尊重,共同协商; 必须发挥联合国的积极作用。,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有利因素 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向和平与发展的方向变化。 国际关系向多元化、民主化方向发展,也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大的回旋余地。 近年来,中国由于国力的提高,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正在增强。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在不同程度上也有所增长,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不利的因素或障碍 第一,历史上形成的一些重大问题积重难返,不是短期内能够解决的。第二,国际竞争的难度加大。,返 回,四、建立国际新秩序是一项长期的斗争任务,建立国际新秩序虽是时代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趋势,是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的重要途径。但却并非是一蹴而就的易事。由于各种国际力量之间尖锐的利益冲突和激烈的矛盾斗争,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必然要过一个曲折而漫长的历史过程。,从政治角度看,各国在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斗争和力量对比的不平衡性决定了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曲折性、渐进性和长期性。两极格局瓦解后,西强东弱、北强南弱的态势,不仅没减弱,而且在加剧。要打破这种不平衡状态,消除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需要进行长期的斗争。,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