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野生蕈中毒防治知识,牟定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普华和2015年7月29日,野生蕈中毒防治知识,目的 随着雨季来临,进入野生蕈生长的旺长期,同时是食用野生毒蕈中毒的高发季节。为有效预防野生蕈中毒事件的发生,保障我县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2015年7月15日牟定县电视台“健康同行”栏目。,野生蕈中毒防治知识,我县野生蕈中毒发生情况 牟定县野生蕈资源丰富,群众有采食野生蕈的习惯,由于野生蕈种类繁多,形态特征复杂,不少有毒蕈子因不易区别而导致群众误食中毒,我县近几年来都有野生菌中毒事件的报告,同时也发生过中毒人员死亡的现象。全县各乡镇均有报告,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710月。2014年全县共报告野生
2、菌中毒8起,中毒30人,死亡4人,病死率为13.33 %,主要分布在共和镇、蟠猫乡、戌街乡和安乐乡,场所以农村家庭为主。,野生蕈中毒防治知识,野生蕈中毒防治知识,野生蕈中毒防治知识,野生菌中毒防治知识,野生蕈中毒防治知识,野生蕈中毒防治知识,野生蕈中毒防治知识,野生蕈中毒防治知识,蘑菇又称蕈,肉质细嫩,味美可口,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且具有一定的医疗价值,是人们喜爱的副食品之一。 了解关于毒蘑菇的知识,辨识常见的毒蘑菇,对于避免盲目采摘野菇,杜绝不必要的食物中毒,以及在野外发现中增添认识之乐也是益处多多。,野生蕈中毒防治知识,蕈的形态特征蕈的形态结构包括菌丝体和子实体两大部分。菌丝体是白色丝状物,
3、当温度、湿度适宜时菌丝体大量生长繁殖,产生子实体,子实体就是我们常见的菌体,外形像伞,主要由菌盖、菌褶(管)、菌柄三部分组成,有的还有菌环和菌托。,野生蕈中毒防治知识,常见可食用的野生蕈(美味鸡枞蕈),野生菌中蕈防治知识,常见可食用的野生蕈(青头蕈),野生蕈中毒防治知识,美味牛肝蕈 干巴蕈,野生菌中毒防治知识,松茸菌,野生菌中毒防治知识,【可食】的鸡油菌,野生蕈中毒防治知识,橙盖鹅膏菌又名黄罗伞、黄鹅蛋菌(四川)、橙盖鹅膏、鸡蛋黄蘑(黑龙江)、橙伞,并有“凯撒磨菇”之称。是鹅膏属的食用蕈,,橙盖鹅膏菌,野生蕈中毒防治知识,野生蘑菇因味道鲜美受到部分群众特别是农村一些村民的喜爱。由于不能有效地鉴
4、别野生蘑菇的有毒与无毒,从而导致中毒事件的频频发生,甚至危及生命。每年4至5月和8至9月是野蘑菇中毒的高发期。据统计,野蘑菇中毒人数虽只占食物中毒人数的5.1%,但死亡人数却占到一半以上,野生蕈中毒防治知识,蕈的形态特征蕈的形态结构包括菌丝体和子实体两大部分。菌丝体是白色丝状物,当温度、湿度适宜时菌丝体大量生长繁殖,产生子实体,子实体就是我们常见的菌体,外形像伞,主要由菌盖、菌褶(管)、菌柄三部分组成,-多为无毒菌有的还有菌环和菌托。,野生菌中毒防治知识,目前在我国已鉴定的蘑菇中,可食用蘑菇近300种,有毒蘑菇约100多种;其中含有剧毒可致死的近10种。 含有剧毒可致死分别是:褐鳞环柄菇、肉褐
5、麟环柄菇、鳞柄白毒伞、毒伞、秋生盔孢伞、鹿花菌、包脚黑褶伞、毒粉褶菌、残托斑毒伞。 其中鹅膏科的各种鹅膏菌被列为第一毒菌。 有毒牛肝菌通过煮,还可以把毒性破坏,即使不小心中毒了也就只会出现呕吐、产生幻觉、拉肚子等;但剧毒鹅膏用高压锅煮一天,毒素也不会被破坏。 误食剧毒鹅膏后,不会马上有反应。它的毒素首先会杀死肝脏细胞,然后是肾脏细胞。等到两三天后有反应时,往往已经过了救治时间了。,认识毒蘑菇,认识毒蘑菇,认识毒蘑菇,认识毒蘑菇:毒鹅膏菌,又称绿帽菌、鬼笔鹅膏、蒜叶菌、高把菌、毒伞。,各种鹅膏菌,拟灰花纹毒鹅膏、淡红毒鹅膏和裂皮毒鹅膏3种剧毒菌。比如,灰花纹毒鹅膏,只要吃10克就可致成人死亡。鹅
6、膏所含的毒素可分为毒伞素、鹅膏毒肽和鬼笔毒肽3种,化学性质稳定,耐高温、耐干燥和耐酸碱。 误食剧毒鹅膏后,不会马上有反应。它的毒素首先会杀死肝脏细胞,然后是肾脏细胞。等到两三天后有反应时,往往已经过了救治时间了。 剧毒鹅膏在云南分布有6种,整个云南都有,特别在滇中、滇西北比较多,它们喜欢生长在松树林和栗树林。,各种鹅膏菌,毒菌:毒蝇鹅膏 。误食中毒可致神经精神型中毒。,各种鹅膏菌,各种鹅膏菌,毒蝇鹅膏菌,个头适中,样子可爱,可惜有毒,各种鹅膏菌,鳞柄白毒鹅膏【毒】,认识毒菌,第二毒菌:屎粪菌,认识毒菌,第二毒菌:屎粪菌,认识毒蘑菇,簇生花边伞【剧毒】,死亡帽”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致命的蘑菇,但其外
7、观与无毒蘑菇十分相似。据报道,仅一株蘑菇中的毒素便可致人于死地。,赭鹿花菌含有gyromitirin毒素,一种致癌物,认识毒菌,毒蕈中毒的预防,全世界已知的毒蕈约百余种,在中国已发现的约80余种。各种毒蕈所含的毒素不同,引起中毒的临床表现也各异。按各种毒蕈中毒的主要表现,大致分为四型: 胃肠炎型 由误食毒粉褶菌(Rhedophyllussinatus)、毒红菇(Russla emetica)、虎斑蘑(Tricholomatigrinum)、红网牛肝菌(Boletus luridus)及墨汁鬼伞(Caprinus atramentarius)等毒蕈所引起。潜伏期约1/26小时。发病时表现为剧烈腹
8、泻、腹痛等。引起此型中毒的毒素尚未明了,但经过适当的对症处理中毒者即可迅速康复,死亡率甚低。,毒蕈中毒的预防,神经精神型 由误食毒蝇伞(Amanita mus-caria)、豹斑毒伞(Amanita pantherina)等毒蕈所引起。其毒素为类似乙酰胆碱的毒蕈碱(muscarine)。潜伏期约16小时。发病时临床表现除肠胃炎的症状外,尚有副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多汗、流涎、流泪、脉搏缓慢、瞳孔缩小等。用阿托品类药物治疗效果甚佳。少数病情严重者可有谵妄、幻觉、呼吸抑制等表现。个别病例可因此而死亡。,毒蕈中毒的预防,神经精神型 由误食角鳞灰伞菌(Amanita spissacea)及臭黄菇(Rus
9、sula foetens)等引起者除肠胃炎症状外,可有头晕、精神错乱、昏睡等症状。即使不治疗,12天亦可康复。死亡率甚低。 由误食牛肝蕈(Bo1ets)引起者,除肠胃炎等症状外,多有幻觉(矮小幻视)、谵妄等症状。部份病例有迫害妄想等类似精神分裂症的表现。经过适当治疗也可康复,死亡率亦低。,毒蕈中毒的预防,溶血型 因误食鹿花蕈(Gyromitra escalen-ta)等引起。其毒素为鹿花蕈素(gyromitra toxin)。潜伏期612小时。发病时除肠胃炎症状外,并有溶血表现。可引起贫血、肝脾肿大等体征。此型中毒对中枢神经系统亦常有影响,可有头痛等症状。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输血等治疗多可康复
10、,死亡率不高。,毒蕈中毒的预防,中毒性肝炎型 因误食毒伞(Amanita phal-loides)、白毒伞(Amani毒蕈ta verna)、鳞柄毒伞(Amanitavirosa)等所引起。其所含毒素包括毒伞毒素(amatoxin)及鬼笔毒素(phallotoxin)两大类共11种。鬼笔毒素作用快,主要作用于肝脏。毒伞毒素作用较迟缓,但毒性较鬼笔毒素大20倍,能直接作用于细胞核,有可能抑制RNA聚合酶(Polymerase),并能显著减少肝糖元而导致肝细胞迅速坏死。此型中毒病情凶险,如无积极治疗死亡率甚高。 此型中毒的临床经过可分为6期:,毒蕈中毒的预防,1.潜伏期 食后1530小时,一般无任
11、何症状。 2.肠胃炎期 可有吐泻,但多不严重,常在一天内自愈。 3.假愈期 此时病人多无症状,或仅感轻微乏力、不思饮食等。实际上肝脏损害已经开始。轻度中毒病人肝损害不严重,可由此进入恢复期。 4.内脏损害期 此期内肝、脑、心、肾等器官可有损害,但以肝脏的损害最为严重。可有黄疸、转氨酶升高、肝肿大、出血倾向等表现。死亡病例的肝脏多显著缩小,切面呈槟榔状,肝细胞大片坏死,肝细胞索支架塌陷,肝小叶结构破坏,肝窦扩张,星状细胞增生或有肝细胞脂肪性变等。少数病例有心律紊乱、少尿、尿闭等表现。 5.精神症状期 部份病人呈烦躁不安或淡漠嗜睡,甚至昏迷惊厥。可因呼吸、循环中枢抑制或肝昏迷而死亡。 6.恢复期
12、经过积极治疗的病例一般在23星期后进入恢复期,各项症状体征渐次消失而痊愈。 此外,有少数病例呈暴发型经过,潜伏期后12日突然死亡。可能为中毒性心肌炎或中毒性脑炎等所致。,毒蕈中毒的预防,毒蕈中毒的临床表现虽各不相同,但起病时多有吐泻症状,如不注意询问食蕈史常易被误诊为肠胃炎、菌痢或一般食物中毒等。故当遇到此类症状之病人时、尤在夏秋季节呈一户或数户同时发病时,应考虑到毒蕈中毒的可能性。如有食用野蕈史、结合临床症状,诊断不难确定。如能从现场觅得鲜蕈加以鉴定,或用以饲养动物证实其毒性、则诊断更臻完善。,毒蕈中毒的预防,毒蕈中毒的诊断有时相当困难。一方面各种毒蕈所含的毒素不同,引起中毒的临床表现各异;
13、另一方面毒蕈中毒发病潜伏期较短,最短为5分钟,最长为36小时,平均7小时;再加上本病起病时多有呕吐、腹泻等胃肠炎症状,如患者不把食用过毒蘑菇的信息提供给大夫,一般很容易被误诊为胃肠炎和一般的食物中毒等。,毒蕈中毒的预防,应通过科学普及教育,使群众能识别毒蕈而避免采食。一般而言,凡色彩鲜艳、有疣、斑、沟裂、生泡流浆,有蕈环、蕈托及奇形怪状的野蕈皆不能食用。但需知有部份毒蕈包括剧毒的毒伞、白毒伞等皆与可食蕈极为相似,故如无充分把握,仍以不随便采食野蕈为宜。 当发生毒蕈中毒病例时,对同食而未发病者亦应加以观察,并作相应的排毒、解毒处理,以防其发病或加重病情。毒蕈中毒的严重性取决于毒蕈的种类、毒素的性
14、质及进食量等。儿童及老人对中毒的耐受力较低,后果也较严重。一般说来,肠胃炎型、神经精神型及溶血型中毒如能积极治疗死亡率不高。唯中毒性肝炎型毒蕈中毒死亡率可高达50%90%。,毒蕈中毒的预防,为了防止毒蕈中毒,需加大预防毒蕈中毒的宣传力度,普及食用野生蕈的安全知识,同时不要轻信一些民间流传的缺乏科学性的毒蕈识别方法。 毒蘑菇可致命, (人为美食,我为砒霜) 对不认识的野蘑菇或对是否有毒把握不大的野蘑菇,不要采摘食用; 对过于幼小或过于老熟或过于鲜艳或已霉烂的野蘑菇,不宜采食;,毒蕈中毒的预防,不采食菌柄基部膨大,具有菌环,且孢子是淡色的野菇(孢子的颜色可以通过把菌盖放在一张白纸上等待片刻后观察从
15、中掉落的孢子印记判断),因为拥有以上形态的多为剧毒的鹅膏或近似种。 不采食菇体受伤后变蓝的野菇。很多种类的牛肝菌具有这种特征 。,毒蕈中毒的预防,对于市场上卖的野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自己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蘑菇,不要轻易食用。 烹调加工采购回来的野生菌要认真挑选、刷洗,避免杂菌参杂,野蘑菇经洗净后,宜先在沸水中煮35分钟,尔后再炒熟煮透。 野生菌不要杂,最好每次只吃一种。要限食量,不要连续几餐都吃,食菌不宜喝酒。最好买曾吃过、没发生过任何危险的野生菌。,毒蕈中毒的预防,学校、工地等集体食堂、婚丧宴请和会议等集体用餐等,严禁加工食用野生菌类,防止引发集体性食物中毒事件。 出现野生蕈中毒症状后该怎么办? 食用野生毒蕈后10分钟到48小时内,如出现头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幻觉等症状,应大量饮水催吐,并及早到附近医院就诊。万一来不及就医,应立即采用简易的方法和容易找到的药物,进行催吐、洗胃、导泻或灌肠等处理,尽快排除体内尚未被吸收的残菌或减缓有毒物质的吸收,从而减轻中毒程度,防止病情加重。经过这些处理后,还要尽快转送医院诊治。,毒蕈中毒的预防,一旦发生误食毒蘑菇中毒, 尽快送医院诊治,送医最佳时间:2小时内;超过六小时,会有不可逆的损伤及危及生命。(时间就是生命) 送医的同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谢谢,谢谢,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