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各学段写作的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 1-2 年级写话: 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第二学段 3-4 年级习作: 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 行书面交际。 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
2、 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课内习作每学年 16 次左右。 第三学段 5-6 年级习作: 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 号。 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课内习作每学年 16 次左右。 40 分钟能完成不少于 400 字的习作。 3、习作教学建议: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
3、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 4 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 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写作知识的教学务必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
4、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吃透文本精神 深化语文课改 国标本 (苏教版 )第三学段语文教科书简介 ?一、编写框架 ?苏教版第三学段语文教科书的编写框架,与第二学段一脉相承,仍是“两根柱子 (阅读与写作 )一条龙 (语文实践活动 )”。阅读与写作不是“一一对应”,而是“各成体系,双线并进”。 ?每册收入 26 27 课 (含 1 课自读课文 ),按主题划分为 7 个单元。如五上,便是分为“园丁之歌”、“自然的奥秘”、“故事集锦”、“无私奉献”、“祖国各地”、“百折不挠”、“走进名著”等 7 个单元。 ?教材选文力求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
5、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 ?选文力求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视野开阔,尽可能吸纳多种文化。重视革命传统教育,一些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效果较好的课文,如金色的鱼钩、七律长征、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大江保卫战等都予以入选。 ?阅读教学训练重点是根据课标的阶段性目标来确定的,仍采用“三维整合,统筹安排,因课设练,多次反复,螺旋上升”的编排方法。除了朗读、背诵等常规训练外,本阶段的训练重点主要有以下几个: ?1提高默读速度,学会浏览。 ?2体会词句的感情色 彩和表达效果。 ?3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4学会阅
6、读叙事性作品、诗歌和说明性文章。 ?“习作” 7 篇,每个单元安排 1 篇。要求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表达需要,分段表述。 ?“练习” 7 个,每个单元安排 1 个。每个练习分成“语文与生活”、“诵读与积累” (“诵读与欣赏”或“诵读与感悟” )、“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等几个板块。 ?开篇安排“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五上是:读书做笔记;随时使用工具书。 五下是:自主修改作文;多种渠道学语文。六上是:不懂就问;勤于收集资料。六下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实践中学习运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虽置于各册之首,但其训练则应渗透在日常的学习活
7、动之中,“反复抓,抓反复”,务求形成“习惯”。 ?每册安排一个“学和做” (语文综合性学习 )。分别是:说名道姓、节约用水、读报和剪报、我的成长册。 ?二、编写特点 ?1采用主题单元的方式组合教材。 ?作为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材,应当如何组合单元呢 ?我们认为主题单元的组合方式较能体现课标理念 。 ?其具体做法是:围绕某个主题组织 3 4 篇课文成为一个单元,单元练习中的内容也尽量予以配合。如五年级上册第 2 单元,便是围绕“自然的奥秘”这一主题选入了 4 篇课文。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以满腔热情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装满昆虫的衣袋记述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痴迷于昆虫的故事;
8、变色龙和金蝉脱壳则给学生提供了两个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范例,使他们知道应当怎样去仔细观察;“诵读与积累”则要求学生诵读巴甫洛夫、伽利略、苏霍姆林斯基等人有关观察方面的名言,从而懂得观察的重要意义。 本单元还安排了一个“小练笔”,要求学生“利用课余观察一种昆虫的活动,写一篇观察日记”。 ?通过这个单元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学到语文方面的知识,还能从不同的侧面认识到观察的重要,学习观察的方法,丰富自然知识。通过记观察日记,又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其教育功能是多方面的。 ?有人说:只要有好的范文就行了,怎么组织单元关系不大。这个认识是片面的。为了提高系统的功能,优化系统内部各元素的结构是具有重要
9、意义的。比如石墨与金刚石,其构成元素本是一样的,只是因为其结构不同,所以其外观与硬度便截然不 同。按照这个思路组织单元,就能充分发挥内部各元素之间的协同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向课外拓展,与生活结合。 ?语文教学应当向课外拓展,鼓励学生参加语文实践活动。课标是很强调这一点的:要求我们“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机会”。 ?什么是语文教育资源 ?课标里说得很清楚:课堂教学资源,课外学习资源。具体地说,就是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 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
10、、戏剧表演以及图书馆、纪念馆、博物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有句名言说得好,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或者说处处留心皆语文。根据这个精神,国标本 (苏教版 )设计了一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为了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每册教材均安排了有关阅读指导的文章。分别是:读书莫放“拦路虎”、精读与略读、养成读报的好习惯、读书要有选择。这些课文,主要是指点读书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类课文无须老师讲解,只要略加指点,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就可 以了。 ?为了落实课标关于“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要求,我们在每册的第 3 单元,安排了“我读书我快乐”的栏目
11、,给学生推荐一些名著,要求学生课外认真阅读。分别是:伊索寓言集、上下五千年、鲁宾孙漂流记、西游记 (可以选读学生版 )。课本还结合相关课文,安排了“名著便览”和“作家名片”的内容链接,以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帮助他们了解一些文学常识,给他们介绍一些适合阅读的名著。 ?语文来自生活,自应服务于生活。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就能促使语文课程从封闭的“小课堂” 里走出来,走向生活和家庭,走向社会和自然,使学生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学语文,用语文。该学段教材的单元练习,采取活化训练的思路,编写了“语文与生活”的系列,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教材中安排了“综合性学习系列 学和做”,也是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
12、用语文。如五上的“学和做” 说名道姓,学生要了解本地姓氏的情况,就得走向社会,进行实地调查,收集各种有用的数据、资料。学生将调查结果写成调查报告,又能在用语文的过程中发展他们的写作能力,增长人文知识,提高人文素养。 ?3注意与第四学段 (初中 )的衔接。 ?由于过去小学与初中语文教材衔接不够,学生刚刚步入初中,对语文学习往往不大适应。此次编写第三学段教材,在教材结构形式上和选文的难度上,都注意向初中阶段的语文教材靠拢。这样就减缓了坡度,有利于小升初的衔接。 ?三、教学实施建议 怎样用好该学段的教科书呢 ? ?根据当前语文教学的现状,我们认为,进入第三学段实验的老师,要本着“倡简、务本、求实、有
13、度”的精神,进一步深化语文课程改革。 ?要倡导简简单单地上好语文课。语文是实践性的课程,要让学生获得语文实践的能力,其根本途径就是让学 生参加语文实践活动。学好语文无非是八个字:读读写写,写写读读。语文教学主要是在识、写、读、背、作、说、习等七个字上作文章。本阶段课后的练习设计,花样不多,主要是突显读书、写字、积 ?累词语等最为基本的训练,力避习那些繁琐、机械的训练。怎样简简单单地上好语文课呢 ?关键在于突出重点,激发学习情趣,要力避头绪纷纭,花样繁多。我们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一节课:一是教学目标是否做到了单纯、明确;二是学生的学习情趣是否激发起来了;三是是否做到了多一些“语文”,少
14、一些“关于语文”;四是语文教学情境是否做到了 相对稳定;五是预设的教学目标是否都落实了。 ?要认真钻研文本,吃透文本精神,精心进行教学预设。本阶段的课文,蕴含比较丰富,难度较前有所增加。这就要求我们要引导学生认真钻研文本,触摸语言,以求“披文入情”。阅读教学,应强化初读,学生课文不读熟不开讲;以读为主,以讲助读,以多媒体助读,以表演助读。不能以学生的集体讨论来代替学生个人的阅读。要进行整体感悟,扣读导悟。不要将课文掰得过碎,重走繁琐分析的老路。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语文课要力求上得真实、朴实、扎实。要精讲、多读、多练 ,既要让学生“动口”,又要让学生“动手”,不可“君子动口
15、不动手”。课后练习中的描红和小练笔,是重要的基础训练内容,最好能让学生当堂完成。 ?课标并没有对“训练”说“不”。要摈弃的是那些以应试为目的的繁琐、机械的训练,对于语文的基本技能,诸如写字、说话等,离开了严格的训练,是难以得到落实的。 ?语文课进行适当的拓展是必要的,但不可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语文课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课就是要突出“语”,突出“文”,应让学生通过语言感悟其内涵,受到文本的感染。表演、多媒体等 手段要用其当用,用到点子上。使用过多、过滥,就会喧宾夺主、华而不实。 ?根据本阶段语文教科书的编写特点,在教学中还要注意以下问题: ?1牢固树立生活语文的理念,将
16、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老子中说得好,“有无相生”。如果我们用大量的作业把学生课余的时间塞得满满的,学生便丧失了自我发展的空间,窒 息了学生的灵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有”反倒转化成了“无”。 ?“我读书我快乐”、“学和做”两个板块,是教科书重要的组成部分,要在教学中认真对待,予以落实。教师既要加强领导,又要大胆放手。 ?实施“我读书我快乐”,教师要充分利用该单元的相关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五上的第
17、 3 单元,选有伊索寓言。教师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就要告诉学生:“这样有趣的寓言故事,在伊索寓言集里还有好多好多,大家可以找来读读。”从而把学生阅读胃口调起来。还要安排一节读前指导课,帮助学生订一个读书计划;也可以以 其中的一两个故事为例,指导他们试读。应要求学生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如摘抄名言警旬,写读后感等等。 ?“学和做”是专题性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要放手让学生自行策划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学和做”虽然置于课本的最后,但何时实施,则可根据具体情况自行确定。 ?2充分发挥主题单元的协同作用,提高学习效率。 ?主题单元,是围绕同一个
18、主题来设计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应有一个整体的观念。 ?提倡“单元教学”,要认真研究单元的 组合、各部分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如何发挥各部分教学内容的协同作用,等等。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还可因时因地对教材进行重组或补充。也可在不改变课标规定目标的前提下,对教材内容加以适当变通。 ?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9)教学建议 ? ?在知识与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书籍浩如烟海,知识无穷无尽。作为将来社会公民的学生,必 须具有自我学习的精神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学生在通过书籍获取人类文明与精华的同时,养成随时使用工具书的习惯,遇到不懂的问题能从这些“不
19、会说话的老师”中找到答案。因此,“随时使用工具书”这一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 ?教材解读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9)共有 5 页插图,其中第 1 3 页的主题是“读书做笔记”;第4 5 页的主题是“随时使用工具书”。 ?1“读书做笔记”共配备 6 幅图。 ?图一:学生在专心致志地写读后感,老师在巡堂 辅导。本图意在让学生明白写读后感是读书笔记的一种形式,是读书做笔记的一个重要能力,这是本册的一个训练重点。 ?图二:一学生正在专心地边读书边做笔记。特写镜头呈现出带有拼音的读本和学生所做的读书卡,读书卡上的“内容摘要”栏有摘抄的优美词语。这组图,形象而又直观地为学生提供了读书做
20、笔记的范例,同时让学生感知,读书做笔记的习惯不是从现在开始,而是在低年级时就可做一些摘抄词语之类的简单笔记。 ?图三: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在图书馆里安安静静地读书做笔记。学生们在这“知识的宝库,智慧的海洋”里,有的津津 有味地阅读,有的埋头做笔记,有的边看书边思考,有的在与同学低声交谈。他们的神情是那么专注,那么认真。 ?图四、图五:学生读书所做的笔记。从读书笔记的内容体现了读书笔记的两种类型。 ?一是心得式。心得式笔记即读后感,是在读书之后写出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得到的启发与收获的一种笔记,也是很好的读书方法,图四展示的读后感即属于此。这篇读后感字迹工整、美观,篇幅较长,间接地给学生提出
21、了本学期写读后感的目标要求:感受要相对深刻,文章应该具有一定的篇幅。 ?二是摘要式。摘要式笔记,是在读书时把 与自己学习、工作、研究的问题有关的语句、段落等按原文准确无误地抄录下来。图五展示了 3 张读书摘要卡:左上图一是概括摘录,即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理解程度,用自己的话把原文的基本内容、主要论点、总的结论,精炼而明确地概括出来。这样内容单一集中,方便查找。右上图一是摘录原文,即摘抄原文的好词好句、短小精悍的诗歌、重要资料、名言警句等,方便引用和核实,摘录原文后要注明出处。包括题目、作者、出版单位、出版日期、页码等。右下图是归类摘录,即将相关内容集中摘录在一处,方便查找引用。图五读书卡的内容和形
22、式各不相同,反映了学生不同 的阅读兴趣和方式,但不管采用哪种形式,摘录都要有选择,以是否有用作为摘录的标准。 ?图六:一学生在认真写读后感。如果说图一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写读后感的命题作文的话,图六的特写镜头则是学生自觉地写学完课文后的感受。通过这幅图,要让学生明白,要经常进行这样的语言运用训练并持之以恒,特别是受读书的启发而产生的“一闪而过”的念头和感触,需要及时记录。经常注意写心得笔记,既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有助于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写作能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综观这 6 幅组图,有 3 幅与写读后感密切相关。 由此可见,本册读书做笔记的训练重点应该放在写读后感上,教师要注意加
23、强这方面的习惯养成。 ?2“随时使用工具书”共配 4 组图。 ?图一:标题是“使用工具书”,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工具书的介绍 工具书是为了满足人们随时查阅知识概念、事实与数据等的需求,将大量的原始文献的内容进行分类、提炼、加工、浓缩和重组后而编制出版的一种文献类型,目的是解决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所以叫工具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承接二年级“勤查字典”的习惯养成内容,引发学生回顾过去对工具书的认识和使用情况。 ?图二:学生们在图书馆里查找工具书。图片的近景直观地呈现了汉语拼音词汇、学生词海、多功能解形说义字典等多类型工具书,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工具书的理解。工具书为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许多
24、的便捷,但工具书涉及的面和种类很广,不可能都购买收藏,因此要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图书馆工具书藏书数量大,涵盖多个学科,涉及古今中外,这是不可多得的条件。学会查找工具书、拥有工具书,这是随时使用工具书的开始。 ?图三:一是学生在图书室向教师请教,教师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二是学生向图书馆借阅少年自然百科辞典。随着 学生的学习知识面的扩大,学习能力的提高,仅仅靠一两种工具书是不够的,要学会随时使用多类型的工具书,特别是对百科全书的阅读。不会使用工具书时要学会请教,充分利用图书馆工具书的资源为自己的学习生活服务。 ?图四:中图和下图呈现了小学生在学校和家里使用工具书的情景,再次凸现了要求学生们养成“随
25、时使用工具书”这一习惯的主题。 ?教学要点 ?1. 仔细看图,弄清图意,明确要求。 ?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上的图或教学挂图,通过启发引导和交流讨论,弄清 ?本册教材对学习 习惯养成的要求,本学期读书做笔记的重点是学习写读后感;关于随时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本学期的培养重点应放在“随时”上,重视“随时”,抓住“随时”,学生才能真正地拥有这一习惯。 ?2注重指导,增强实践,享受成功。 ?学习习惯的养成,仅有说教是不够的,应该紧扣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有关方面的指导。并在具体的学习实践活动中反复操练,使学生体验到收获的愉悦,从而促进学习习惯的养成。 ?学习课文或阅读书籍后引导学生写一写
26、自己的感受,远比让学生懂得如何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来得更有效些。 写读后感是非常好的习作方式。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理解了课文,更易于把读后感写好,这既是写作自信心的培养,同时有利于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写好其他文章的读后感。 ?结合教材学习内容,激发学生乐于使用工具书,查找相关的资料。教师可以引导孩子探究使用工具书的基本方法,指导孩子认真阅读工具书,使学生熟练掌握使用方法,能随时利用工具书,迅速获取所要查找的资料。 ?教师要提供给学生交流读书笔记和查找资料的时空,通过同伴的互助影响和教师的激励、点拨,让学生享受到良好的学习习惯带来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使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不断的学
27、习活动中积累知识学问,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 ?3保持发扬,持之以恒,形成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苏教版的特色,习惯的养成远远不是一堂课、一学期能完成的。教师不仅要督促孩子形成新的好习惯,更要将原有的好习惯保持发扬。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对以前课本中习惯养成内容进行回忆,对照自我查找问题,加以矫正;同时教师要加强回旋评价,使良好的习惯培养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 ?注意事项 ?1在教学这些习惯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这是语文课 ,虽然教材没有明显的语文教学内容,但其过程应该是语文的。因此要在活动过程中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机结合,把学习习惯与提高语文素养结合起来,并贯
28、穿在整个语文教学中。 ?2虽然本册重点是引导学生写读后感,但不能抛弃其他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应该注意各种读书笔记方式的有机整合。倡导学生读课外书时,对于书刊上的重要观点、精彩的描绘、关键性的内容、精辟的论述、发人深省的警句,以及有疑问值得研究或商榷的地方,在书的空白处简单批一个词、一句话,并过渡到一段话,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也可以用不同 符号标记出来。总之,“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要保持发扬。为提高学生做读书笔记的积极性,教师应该放开学生的手脚,指导他们从不同角度,不拘形式地做好读书笔记。 ?3良好习惯的养成与家庭的教育密切相关。课后的学习是这一教学的延伸,要让孩子们迅速进入习惯的检验阶段,必须与家长作好沟通,力争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促进习惯的达成巩固。如对于随时使用工具书这一习惯问题,当孩子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生字、词,产生一些疑惑时,可让家长找来工具书,与孩子一起查阅,然后根据具体情况予以取舍,使孩子习惯培养校内外一致。 ?4现在供小学生使用的工具书很多,有结合教材编写的小学生词典,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手册,有对教材分析答疑的工具书等,学生使用起来较方便,但不利于儿童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因此养成学生随时使用工具书习惯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对工具书正确取舍,选择具有规范性和权威性,以及对自身发展有益的工具书。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