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对策 摘 要 :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大批农民纷纷涌向城市,成为了农民工,而他们的子女由于各种条件限制被留在农村上学 ,从而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 农村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人口城市化 ,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 ,在今后较长的时间里 ,这个群体还将继续扩大,他们正处于受教育的关键期 ,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 ,学校教育观念的滞后以及社区教育的空白 ,其安全、学习、心理和生活等方面都面临着诸多问题。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 ,关系到一代或几代人的成长与发展 ,关系到外 出务工农民的根本利益 ,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但是 ,从
2、当前的现实情况来看 ,这一问题并未受到社会的实质性关注 ,许多问题函待解决。因此 ,关注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策 - 2 - 一 、 留守儿童的概念界定 留守儿童的概念界定:“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留守在家乡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需要其它家人照顾的年龄在 14 岁以下的孩子” 1 。基于一些客观情况的限制,将留守儿童的年龄范围主要限定在义务教育阶段 (6-14 岁 )。和“留守儿童”相对而言的概念是“非留守儿童”,是指跟父母亲生活在一起的农民子女,其父母亲没有外出务工。在“留守儿童”这个概念中,
3、本研究认为“留守儿童”首先是农民的子女,必须是以异地转移的形式外出务工农民的子女,不包括那些以就地转移的形式务工的农民子女。这是因为,尽管这些农民也务工,但每天完工以后仍然回到家里和子女一块儿生活。 目前,“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是隔代监护,就是由祖辈抚养的监护方式。监护方式在广大农村采用的比较的多。但是这样的监护制度弊端很多。由于照顾儿童的祖辈们大多年 龄偏高,身体不好,有些还需要承担繁重的家务劳动,加之他们与孙辈们代沟沿重,无法交流好思想情况。受文化水平的限制,他们的教育方式不适应孩子们的成长。有些照顾留守儿童的祖辈,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而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不
4、能很好的教育孩子。二是上代监护,即“留守儿童”由父母的同辈人,如叔、伯、姑、姨、舅等亲戚或他人抚养的监护方式。这种监护方式也属于大多属于物质型和放任型的管教的方式,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而对于较为敏感的儿童来说,又容易产生寄人篱下的感觉,从而形成怕事、孤僻、内向的性格。上代监护还 容易出现转托情况,即小孩被父母托付给亲戚后,没多久因亲戚打工等原因外出,就转托给另一个亲戚,几经托付的小孩几乎无所适从,不能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下学习。三是教师监护,教师监护是这几年才产生的。即一些“留守儿童”的家庭因为经济条件比较宽裕,所以把自己的孩子托付给“留守儿童”所读学校的老师或班主任。一般,一个老师会带五
5、六个左右的留守儿童。这种监护制度的弊端是教师所带学生过多,还有工作繁忙,没有太多的时间来教育管理“留守儿童” 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现状及问题 - 3 - (一 ) 心理状况 留守儿童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在这一时期,他们特别需要关爱和引导,但是留守儿童的父母远在他乡,无法及时的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加上监护人的各种因素,致使他们长期生活在一个没有父母的关爱和充满亲情的环境里。 1认知偏差与行为偏差 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少年儿童 ,其行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 ,自律能力很差。因为父母不在身边 ,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 ,只要不犯大错 ,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 ,由于
6、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 ,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 ,存在行为偏差。在农村的看护人队伍中,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类“隔辈看护”较多,孩子认为 他们年龄大、体力劳力不如自己,在认识和思想上落后,对他们的话听而不从,甚至对他们指手画脚,我行我素,唯我独尊。 2道德缺失 许多留守儿童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 ,在学校道德品质较差 ,不遵守规章制度 ,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 ,有的迷恋桌球、网吧和游戏厅 ,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 ,对留守孩子的种种行为问题 ,监护人、家长、学校等方面都感到难以控制。 (二 ) 学习情况 1缺少监督,学习成绩普遍偏差 留守儿童因为缺乏
7、必要的监督和关爱 ,学习主动性本来就低 ,再加上祖辈们大多文化水平 偏低 ,文盲半文盲比例较高 ,孩子的家庭作业往往很难得到及时辅导 ,普遍对学习兴趣不大 ,加之缺乏父母必要的引导和鼓励 ,使得他们的学习自信心普遍较低,我认为这种情况的出现和他们学习缺乏主动性、自觉性有很大的关系,留守儿童因为年龄都还较小 ,自我控制力较差 ,他们需要有人进行有效的监督 ,才能很好的完成学业。而放学回家后 ,其监护人因为种种原因而很少对其监督和辅导。另外 ,父母外出务工造成孩子家务负担加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 4 - 2缺少学习监督 父母的外出务工,不仅使留守儿童少了一个生活上的照顾者,也使他们在学习上缺少了
8、一个好帮手 ,尽管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不是所有学生家长都能辅导孩子的学习,但对于那些父母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留守儿童来说,父母的外出,确实使留守儿童失去了很好的辅导机会,对他们的学习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三、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的因素分析 (一 )家庭教育的缺失 20 世纪世界著名的教育家蒙特梭利在她的名著有吸收力的心理中指出,对于儿童来说最好的环境就是父母本身。她说 :“母亲必须喂养子女 ,当她出门时不应单独将他们留在家中。儿童需要营养与联系母子间的爱,因为她们可解决儿童适应上的困难。”由于长期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 ,得不到 父母的关心和爱护 ,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适应”上的诸多问题。 首先,漫
9、漫留守岁月使一部分留守儿童的亲情观念日渐淡薄。情感的缺失会使他们在人格发展上出现很大的扭曲和变形。例如,这些孩子由于“情感饥饿”很容易对父母产生怨恨 ,成年后会滋生怨恨社会甚至报复社会的不良心态,等等。由于这些影响是潜在的 ,平时一般不易察觉,不知不觉中埋下了很多无法预知的“雷区”。其次,留守儿童由于在情感上缺少本应与父母健全的关爱和沟通的环节,容易产生心理障碍。长期与父母分离 ,导致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 父母那里得到感情的支持 ,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父母及时的引导、纠正 ,久而久之 ,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 监护人监管不力是导致农村留
10、守儿童教育问题又一重要因素。由于父亲外出打工是当前留守儿童父母打工的主要模式。因此,农村留守儿童以母亲在家的单亲监护为主。在某种程度上,母亲在家能使留守儿童在生活上得到更细心的照顾。但男性外出也加重了妇女的家务和劳动负担,从而使母亲忽视了对留守儿童心理和情感上需求的关注。加上自身文化素质较低,只能给予孩子生活上的- 5 - 照应,不能在学习上给予更多的帮助。我们了解到留守 儿童的监护人由于负担过重,很少顾及到留守儿童的情绪与情感的变化,也没有与孩子进行思想交流的意识。这充分说明监护人对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心理和精神上的需求关注较少。这些不利因素给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二)
11、学校方面的原因 虽然学校也认为家长外出打工会对学生的学习及品行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但从未想到这是一个“问题”。目前他们对父母外出打工的学生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和方法。为提高学校的升学率,学校甚至放松了对部分成绩较差的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这些因素无疑都会促使留守儿童大面积失学、辍学。同时,受 经费的影响,农村学校尤其是偏远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极差。很多教学活动他们根本无法开展,也没有为远处的学生和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提供寄宿条件。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忽略了对留守儿童的安全健康、道德素质以及心理健康的
12、教育。此外,学校很少召开家长会,和学生家长的沟通与互动几乎没有。由此可见,作为儿童社会化的一个重要场所的学校,不仅对留守儿童问题缺乏重视,而且由于师资力量和经费的限制,也很少能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对留守 儿童存在的教育问题加以解决。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全面教育效果甚微,这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功能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 (三)自身原因 留守儿童的年龄普遍偏小,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由于缺乏法律、生理、安全方面的知识,留守儿童的权利得不到保障,容易受到外界的伤害。留守儿童在遇到困难时大部分寻求的援助对象是同学或好朋友。原因是当父母外出后,留守儿童在成长
13、过程中心理和生活需求既不能从父母那里获得、又不能从老师那里获得时,他们就往往把这些需求的满足转向朋友。但留守儿童因自 身年龄的因素,阅历和经验并不充足,不能很好地辨别是非好坏,交友不当,很容易被一些坏人引入歧途,从而导致严重问题的发生,对他们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从儿童与发展的角度看,儿童期是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 6 - 也是人早期社会化的重要阶段。儿童在青少年成长时期,不仅是个体生物性发育的阶段,更是他们发展自我的心理发育阶段。留守儿童正处于这一特殊时期,还没有形成独立的价值观,其身心处于一种非平衡状态,面临着种种心理危机。由于长期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
14、加上监护人的监管不力,导致情感上的偏离和个 性心理发展的异常,留守儿童心理和性格朝着非健康和非积极的方向发展的可能性大大高于其他的孩子,在行为上容易出轨。 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要强化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责任 对家长来说应该摆脱狭隘思想观念的束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切实重视子女的教育。完整的家庭结构中是留守儿童接受教育和自身发展最为有利的环境。家长应努力创造条件,弥补家庭教育缺失对其子女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一方面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养环境。父母可以通过电话、写信等方式与子女进行经常性的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倾听子女的心声,询问他们的学习情况,肯定他们所取得的进步,真正关心子女的成长
15、,使他们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家长不应将孩子学习的好坏认定为教师和学校的义务和责任,家长的责任和义务就是拿钱和进行督促孩子上学,推卸自己的 教育责任。同时应该树立科学教育观念,并将其有意识融入到自己的教育行为中,从而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学性,提升家庭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应全力支持子女的教育,保证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克服自私的实惠观,将子女的健康发展放在首位。家长要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的联系,随时了解子女学习和发展情况,并对其进行及时地引导和教育,防止其滋生消极的思想倾向。 如果父母双双外出,则对子女的影响就比较大,但是如果有一个在家,则影响相对就要少得多因此,建议父母外出务工时,如果孩子已
16、经上学,而又没有相当可靠的人作为监护,最好就留一个在家 监护孩子的学习与生活,保证家庭教育完整性,这样家长可以跟学校经常保持联系,共同承担起教子责任。另外,- 7 - 如果父母都外出,则要注重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方式,要注意时间上不能相隔太久,保持与孩子经常性的联系,并对孩子的情况非常熟悉。具体来说,一是在沟通时间的分配上,最好做到每个星期能给孩子打一次电话,与孩子交流一次。如果经济允许,可以一个学期中间回来一次,寒暑假把孩子接到身边,这样,亲子互动与沟通的时间与机会就比较多,并且具有一定的连贯性。二是在沟通的内容上,不能只谈学习、考试,要更多的关心他们的生理、心理与情感, 更多的关注他们的所
17、思、所想、所为。大多数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时就想他们,但父母回家时就烦,因为父母总问他们的成绩,而且禁止他们看电视。三是在交流沟通的方式上,除了电话联系外,还可以用书信的方式,这方面对于孩子的情感发展非常有帮助。有些学生通常是通过写日记的方式来抒发和宣泄自己内心的秘密与不满,如果父母经常与子女以书信交往,子女就可以把父母作为一种倾诉的对象。除了与孩子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外,还要与孩子的班主任、监护人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共同商讨教育的策略与办法,做到挣钱与关心子女教育两不误,使孩子从小就能在良好的 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 (二)发挥学校优势,为留守儿童构建和谐的校园氛围 1营造适合孩子健康成长
18、的学习环境 留守儿童之所以成为一个新的弱势群体,主要是因为其父母不在身边,家庭的教育和亲情功能不健全,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成为留守儿童接受教育、实现自身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因此,学校应该积极行动起来,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学校首先要做的便是了解具体情况,掌握本校、本班学生的构成情况,留守儿童的多少,留守儿童的学习状态和精神风貌等等。鼓励教师利用课余时间,深入留守儿童家庭,进行家访和实地调查,掌握留守儿童的家 庭经济和生活状况,了解他们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在此基础上,为每一个留守儿童建立详尽的个人档案,以根据他们的不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2增设与留守儿童相关的课程 我们在为所有儿童提供良好的
19、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尤其是对生活在特殊状态下的留守儿童,我们更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学校要创造有效的育人环境,使留守儿童受到特别的呵护与关爱,能体验到生命成长的- 8 - 快乐和幸福,消除低调的自卑闭锁、盲目反抗、寂寞空虚等不良情感体验,树立自尊自信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如开通“亲情热 线”,开设“倾诉信箱”,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校园生活的欢乐和充实、真情与温暖,切实提高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要在课程教学中加强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强化留守儿童自尊、自立,帮助他们了解知法、守法的知识技能;有条件的学校工要成立心理咨询机构,开设针对
20、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课程,专设心理教育老师,他们和其他任课教师一起共同对儿童的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为留守儿童排忧解难,引导留守儿童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帮助其健康、和谐发展。还可以开设一些如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等课程。以对亲子教育 缺失的留守儿童进行亲子教育补偿。 3提高教师自身修养 学校的科学管理以及高素质的教师,是学校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但我们广大中部农村地区的实际状况却令人担忧,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必须提升广大农村中小学的学校管理水平,这就给学校的管理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学校领导们应该真正重视、切实关心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尤其是不能以班级的学业
21、成绩、升学率等指标来考核教师,而应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关怀列入学校的整体规划和教师的绩效考评体系,形成一种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校园氛围。此外,学校还应积极创造 条件,鼓励教师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通过多种学习途径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为留守儿童教育提供良好的师资力量。 (三)强化政府对公共教育的责任 1取消 户籍制度,减小城乡差距 政府应该加强户籍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制定实施各种优惠政策与配套措施 ,使流入城市的农民与城市人口享受平等的权利和社会利益。同时 ,加大户籍制度的改革 ,拆除就业、医疗、住房和教育等方面的制度壁垒 , ,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间的有序流
22、动。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所在。 2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共同关注留守儿 童 - 9 -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农村人口进城务工会越来越多,过去那种稳定不变的家庭结构已经打破,经常性缺位的家庭结构开始形成。对于处于儿童时代的孩子,父母短期、长期缺位的家庭生活将会越来越多。在家庭教育缺位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首先,建立并完善农村教育和监护体系,使之成为农村教育保障机制。成立关心“留守儿童”教育指导机构,建立农村社区教育和监护体系。可由乡镇政府牵头,学校组织,村民委员会、派出所及热心的退休教师等参加。建立对“留守儿童”家庭定
23、期访 问制度、与在外务工父母联系制度,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健康、安全和心理状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承担起更多的教育、关心和保护责任。其次,加强宣传贯彻义务教育法的力度。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既是一项权利,也是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各级政府尤其是乡镇应该严格依法办事,以有效的措施督促民工及其委托的子女监护人从守法的高度,正确处理外出务工致富与教育子女的关系,把“留守儿童”的辍学率降低到最低限度。对外出务工农民的子女上学确有困难的,地方政府也可通过适当补贴及其它措施,让学生顺利 完成学业。最后,县、乡镇政府部门要努力整治好学校周边环境,加强监管直至取消学校周围那
24、些接待未成年人的网巴、游戏厅、录像厅等,加大危害学生安全和学校工作秩序的打击力度。针对“留守儿童”易受到不法分子的攻击伤害的情况,应采取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给儿童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四)留守儿童本人要学会自我调节,形成健康的心态 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中应要学会自我调节,形成健康的心态,应确立远大的学习志向和明确的学习目标,把学习看成是提升自我素质、谋求人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同时,留守儿童还要认识到学习本身是一 个把外在知识内化的过程,学习的好坏最终依赖于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学习意志。所以,留守儿童本人应该学会自己为自己的学习生活创造条件,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地
25、对学习产生兴趣,把学习看成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勇于面对和克服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自我培养自主学习、自主评价的学习习惯和生活能力。要与同学友好相处,互帮互助。困境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有走出困境的信心和- 10 - 实际行动。因为,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不是别人赋予的,自己才是保存自我价值和意义的真正力量 ! 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在一定程度上虽然改善了其子女生活的农村 大环境 ,但更多的是破坏了留守儿童固有的社区、家庭、学校等微观环境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农村大规模的人口流动还将继续 ,留守儿童现象将会在一定时期内长期存在 ,其中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更显突出和紧迫 .如何建立起一套对留守儿童教
26、育管理的制度 ,使更多的人更有效地关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农民工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而且关系到农村基础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王爱莲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思考 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6,6: 94-95. 2 莫艳清 .家庭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影响及其对策 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1: 36. 3 叶敬忠 .5 中国留守儿童现状调查 6 M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5. 4 程良道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及对策 J.湖北师范学院院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 6( 25): 117.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